徠卡相機究竟好在哪裡?
作為一個從單反轉型為拍旁軸的攝友,我必須說,徠卡不光光是奢侈品這麼簡單,相比單反和其他品牌的旁軸,徠卡的M系相機和鏡頭系統有如下優點:
1,方便攜帶的體積。除了M8,徠卡的M系機器都是135全幅的底(M7之前用135膠片)。作為一個全副相機,徠卡M系統無論是機身還是鏡頭都可以說是相當輕便的,它的體積甚至可以和現在數碼市場上的M43微單系統相當,而後者的感光元件只有前者的1/2大。佳能尼康的全副相機固然也很專業,但是相當笨重,鏡頭很多更是巨型炮筒。
方便攜帶的小體積除了對於紀實和街拍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還有就是不引人注目的旁軸小機身和鏡頭沒有太大的攻擊性,往往拍攝完成了被攝對象還毫無察覺。相比之下,很少有人願意被一支大炮筒指著的。
2,更慢的可用快門。玩單反的朋友都知道「安全快門」的概念,即快門速度不能低於鏡頭焦距的倒數,不然會因為相機抖動而導致拍出來的照片模糊。然而徠卡旁軸相機沒有五稜鏡和反光鏡系統,加上做工相當嚴格的布簾快門,使之實際可用快門可以突破單反的「安全快門」的限制。比如如果我用50mm的鏡頭拍攝,在單反上,一般來說1/30s是普通人手持拍攝的極限了,但是在徠卡旁軸相機上,我可以使用1/15s和1/8s拍出無比銳利的照片,有些場合我甚至能用1/4s手持拍攝!這對於黃昏等時刻弱光環境是相當重要的。這也是我個人遷徙到徠卡旁軸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當然,徠卡的快門無比安靜,不想單反巨大無比的快門和反光鏡升降聲音,在街拍的時候也是作用巨大的。
3,機械相機無與倫比的可靠性。這一點僅限於最經典的徠卡機械相機,從M7開始,徠卡已經在慢慢的電子化了,不可否認電子化和數碼化的確是相機發展的趨勢。但是,有些惡劣的環境,不是每台相機都可以勝任的。前一陣有一個新聞,說有一隊北極探險隊在極地拍攝照片,他們使用的是清一色的徠卡機械相機。因為在那樣的低溫環境下,大多數電子元件都失靈了,只有機械相機才能正常的工作。其實不用到極地,我在東北拍攝的時候就碰到過數碼相機失靈,電子雖然方便,但是可靠性和機械還是不能比的。
4,無與倫比的做工。我用「無與倫比」這個詞是沒錯的。你也許還醉心於佳能的紅圈鏡頭,或者你會發現卡爾蔡司的鏡頭在做工上遠超了佳能尼康,但是只有等你真正看到一個徠卡的相機或者鏡頭,你才明白什麼是頂尖水平,什麼是無與倫比,什麼是毫不妥協。徠卡某種意義上說和機械錶一樣,是工藝品,是一種時間的藝術,是工匠用時間和心血打磨出來的,是即將失傳的工藝和越來越少的頂級工程師和設計師製造的寶貝。
5,頂級的光學素質。我之所以把這條擺到最後來說,是因為徠卡如果光說拍照,它的鏡頭光學素質固然頂級,但是也未必無可比擬。很多其他廠的頂級鏡頭,在光學上,也許是不會輸給徠卡鏡頭的,他們輸的,是體積和做工。但是反過來,徠卡的光學素質,永遠是在頂級行列的,你買它任何鏡頭都是,這是毋庸置疑的。
擁有一部徠卡相機,更多的不僅僅是拍照的工具,你會有一種回顧相機和攝影的發展的感觸。這裡只說leica m system
徠卡在我眼裡就是好看易裝逼,並且相對便攜,它也並不低調,在現在這個年代,有這樣造型的相機拿出來路人的目光都會被吸引過來,幾次在國外帶著mp(無可樂標的那隻膠片機)被好幾個路人搭訕了(都是男人),有一個大約60多歲的人甚至和說我從來沒見過leica m的真機,只在雜誌上見過,能讓我摸一下嗎。我家裡還有m3,m6,mp,m240以及若干個m鏡頭(另外以前還擁有過m9和m7,後來都出掉了)幾乎都是在防潮箱里,偶爾拿出來聽一下1/15和1/8的快門聲音,非常銷魂。如果出門旅遊,都會帶上一個leica mp以及幾卷負片和反轉壓包,畢竟可靠性高。
leica m作為旁軸系統,它非常非常非常得好用,外觀漂亮,設計的底部開蓋方式也提升了它摔落保護膠捲的可靠性並且掃街抓拍的效率非常非常高,第一次頓悟leica m的用法的時候驚嘆到leica m如此之厲害。
leica m有龐大的鏡頭群,這是不得不提的。當時入leica m的坑就是因為老頭的光學方面的缺陷,比如散景,暗角,幽藍的色調等等。或者換句話說。。。德毒。。:)所以買的大多數都是不帶A的鏡頭(七妹,e43,noctilux 50 1.0 v3等)。
德毒這種味道應該並不是標準的工業產品,早些年可能由於科技不夠發達,這些鏡頭都帶著設計師和技工偏好的味道,就是未校正的相差,或者說會偏色。最近幾年leica m出來的鏡頭大多有很高的光學素質的提高,但是還是強行給鏡頭加「味精」。還有那塊絕世的全畫幅CCD(特別德毒),以及現在m240,m240p上以色列某個小公司為leica 供貨的那塊cmos,應該都是強行加了「味精」的。因為解毒了,還沒有了解過m10是個什麼機器,但是從外觀上看做薄了,戴上鏡頭比m240和諧很多。
近些年網上大多看到的照片都是日系廠家的,做了很多努力,對鏡頭糾正,讓照片和被攝物體儘可能的一致,原片也並不會出彩,然後在網上突然看到leica偏色暗角散景絕美的照片,不由想起別人說的「德毒」原來就是這個樣子,然後趨之若鶩。當年我就把所有單反都出掉,全入leica m。覺得人生至此,夫復何求。當時還是too young too naive。平時還是拍妹比較多,leica m拍人還是不夠好用,比如最近對焦距離,比如構圖。最近又把封存幾年的sony a7拿出來了,驚嘆高科技原來這麼屌,好厲害好厲害的相機。
經過前面幾年對leica m的使用,我感覺熟練程度已經非常高了,絕對比我現在拿單反或者單電抓拍街頭某個瞬間要穩准狠。另外對攝影、對街頭人文抓拍、對leica m的理解以及理念也慢慢的在改變。
leica m在旁軸領域應該說是非常的出色,從外觀到使用都非常的贊,可靠性相對也非常高(可靠性單說mp這款膠片機;我的m3取景器已經脫膠已經無法拯救;另外m6的取景器抗眩光能力太差太差;m9的ccd會脫膜總所周知,幸好還可以去換;我的m240在老家待了7天,導致cmos有一點點的痕迹,打電話給客服,客服說可能是水漬可能會生鏽,因為這個cmos去低通,自己也無法處理)。
leica m究竟有什麼好?還是因為情懷啊,不出掉,還是會一直放著(家裡還有2.8f,xpan,vito,t2等等膠片機放著)。leica顏色還是德毒,散景漂亮,相機外觀美麗,特別是mp配上七妹的外觀我特別心水~~~~
十年後掏出來leica m摸一摸,感受那些年的經歷,想想自己曾經為買noctilux 50 1.0 v3到處求鏡頭,天天在攢錢,還是很有回憶感的~畢竟我從開始追求她,發現她的驚艷,到慢慢看到她的缺點,然後找到了我覺得打開她的正確方式,她陪我走過了這麼多年,相濡以沫不離不棄嘛~這個感覺非常的好,你說對嗎?
說一個有趣的事情:去年在東京,對面一群老年人每人背著一個leica m朝著我走來。當然裝逼要裝滿,當時mp上裝著leicavit(快速過片器),我迅速拉下過片扳手,朝著45度方向亂按了幾張,雖然也不知道拍了什麼,就是拍給那群人看的。拍完後並不收扳手,依舊拿在手裡。當我們擦身而過的時候,我發現那群老年人中某幾個人看我的相機眼睛都不對了哈哈哈哈哈哈哈。感覺自己裝逼裝成功了哈哈。
幾張照片
------------------------
這些是前兩天用a7拍的腿腿腿哈哈哈
————————
都是我的一些不精準的使用感受,謝謝讀到最後~~
換個銀頭掛上皮帶比較好搭衣服,不論是ol女王風北歐簡約風森系清新風還是中性冷淡風都能輕鬆hold住,用來當道具,老婆很滿意!
從此老婆再也不嫌棄我的相機傻大黑粗丑了!
買了以後會讓自己更開心
徠卡相機(指它的M系統,我沒有用過其他的徠卡)好,就好在它是一個玩具,而不是一個工具。
佳能和尼康的單反們都是工具,就像扳手,或者是螺絲刀。你需要扳手,你把它拿出來用,它能完美的做到你需要它做的事情。然後用完了,你就把它放回工具箱里。你不會愛上一個扳手,就像你不會愛上單反一樣,因為它是工具。
單反們就是這樣,它們能完美的完成所有的拍攝任務。它的畫面擁有足夠的寬容度,它的鏡頭擁有足夠的解析度,它還有快速準確的自動對焦,它甚至還能在一秒鐘以內邊對焦邊拍上十幾張照片。而這裡面每一張照片,都能調成任何你想要的風格,滿足你的一切需求。
而徠卡M不是這樣。首先作為旁軸,不上不下,長焦對不準,廣角看不見。然後在M8的年代它才姍姍來遲剛剛進軍數碼,但這個相機居然是個紅綠色盲。現在已經到M240了,CMOS了,高感也就一般般,寬容度?呵呵,鏡頭?充滿了暗角,對焦?對瞎眼都其實還是靠猜的。你看看網上多少教程是教你如何估焦的,哪怕你超焦距來拍,它一秒鐘也拍不了幾張照片。徠卡甚至連拿著都很變扭,機身旁邊那個背帶扣正好硌手,人體工程學在它面前就是個p,否則為何它還會需要一個持握手柄?
但是徠卡本來就是個玩具,面對攝影愛好者的一個玩具。有點類似傳統H式手動檔的汽車之於汽車愛好者。這樣的手動檔在任何賽道上都永遠不可能跑得過序列式變速箱或者雙離合變速箱的車,但是大家就是喜愛H檔。享受的就是起步時你需要用左腳深深踩下去,右手把一根棍子撥進左前方的那個過程。所以徠卡必須是手動檔,我們享受這個過程。
徠卡在機身里有一套演算法,這是它的脾氣,它會把每張照片變成一種特定的影調。而這個影調就是服人。面對它拍出來的照片,我根本無從下手去調整它,因為總覺得動一點點就破壞了它可以營造的氛圍。它拍出來的東西甚至連LR都很滿意。我M262+11663拍出來的照片,我哪怕拿槍指著LR,它的自動相機校正都不會對畫面造成任何改變。
有人說它的這個影調別家拍不出。那這麼多靠後期吃飯的人就該下崗了。有人說大師們都用它。但其實大師們哪怕拿兒童玩具相機也很厲害。
所以我們愛徠卡,不是因為它有多好,而正是因為它不那麼好。你家的狗或許會在沙髮腳上小便,並在所有你可能踩到的所有地方留下狗屎,但是你還是更愛你家的狗而不是你家矜矜業業幹活的掃地機器人。徠卡也是一樣。它不僅在一百年前用這套M系統定義了攝影,現在還在繼續堅持旁軸這個殘疾結構。它用它的特定影調,用它慢半拍的拍照速度勾勒出它自己的性格,真正讓愛好拍照的人享受拍的樂趣。LECIA M2用戶
那明亮而寬大的取景器
準確而油潤的黃斑測距
歷經六十年依舊乾脆爽快的快門
以及全機械金屬的紮實做工
玩過各種135的器材
LEICA M永遠是最可靠而順手的夥伴!
徠卡相機沒有好在哪裡,他只是一個相機品牌。他創始也不過是做到了人無我有,現在的所有135系統都是他的小弟,之所以現在單反滿天飛價格還便宜也是拜他所賜。要不是他把旁軸聯動測距取景系統做到了極致,導致任何一家廠家都沒法跟他比,日系只好跑去搞單反了,結果單反徹底把徠卡搞垮了。
不過他還是活下來了,現在的他還是做旁軸取景聯動,偶爾創個新搞個全畫幅單電,再找松下貼貼牌做點低端的「騙錢貨」。想體驗遠古攝影體驗的,M系列,無他。電子系列的,可替代性太強,不過徠卡的色彩系統,無可替代。
如果非要說徠卡好在哪裡,他就是好在他堅持了旁軸聯動測距系統死不悔改。所以讓日系相機搞起了單反系統,並且讓NCMP大戰一番,最後剩下了NC兩家獨大,讓大家一起用上了便宜實用高性能的單反系統。這才是徠卡最好的地方。
我非常喜歡徠卡鏡頭和相機,主要原因有二,好玩(entertaining)和畫質。這直接解決了人的兩個剛需,自己玩和朋友圈騙贊。
關於好玩,我們普通人,一不搞藝術二不靠拍照賺錢,買相機不就是當做成年人的大玩具嘛。挑玩具用什麼標準呢,好玩,能折騰,喜歡啊。普通的相機,帶自動對焦自動光圈,咔擦一下就沒了。就像樓上說的提著把機槍去打獵,的確可能對出片更有幫助,但這個過程本身並不吸引人。徠卡的鏡頭大都是手動頭,光看外觀就有種可玩性高的感覺。然後就自然得去學,哦光圈快門ISO,彌散斑色彩空間,球差慧差色散,黃斑裂像相位對比對焦。。無數的坑等著你跳啊。光學理論消磨掉幾十個上百小時完全不是問題啊。感興趣還可以推公式做數值模擬寫app啊。哎,可玩性一下就上來了。當然我不是說其他家的鏡頭相機就不能這麼玩,但我個人的感受是徠卡把各種底層參數都暴露在鏡頭上,逗得你心裡痒痒的,就想去摸索這些擰來擰去的東西到底是幹啥的。自然就跳坑裡了。
跳坑裡以後和其他家鏡頭一比就自然牽扯到了第二個問題,畫質。這方面我不太有發言權,因為沒用過其他家類似價位的鏡頭。只是個人對徠卡鏡頭的畫質非常滿意。一個小例子是下面的老法師打鳥。一根根羽毛都非常清楚,簡直可以數毛了(一定要點進原圖看細節)。對我來說這個為什麼重要,是因為這樣的圖在朋友圈騙贊非常容易。當然朋友圈對圖像壓縮的很厲害,對鏡頭的要求更看光圈等等而不是解析度。
總的來說,作為一個中年男子(端起泡著枸杞的保溫杯),已經很少有對一個人或者一件事心動的時候了。但自從我買了徠卡相機/鏡頭以後,幾個月的時間一直對攝影和相關科學技術保持興趣。我對什麼leica feel,毒德大學,七枚玉八枚玉都沒興趣,但讓一個人well motivated to do something,這就是徠卡對我而言的意義/魅力。一言蔽之,這是個讓人一看就心裡痒痒的,想出門拍兩張的魔力器材。
因為徠卡M是有閑階級的象徵啊,它不好用,所以拍一張照很費勁,需要大把時間。相比之下拿著D800、5D3這種掃射高感機一看就是干攝影這份活混飯吃的,太LOW了。更甚於拿1D、4D一看就是記者,還得是體育記者。
以前呢,有閑階級比別人有錢,買台徠卡就能高人一等了。可是現在誰還差幾萬塊錢啊,這幫小兔崽子人人都拿徠卡,讓我們還怎麼接著裝這波B!
所以M系列下一步應該取消AE,再改回沒有高感的那塊忽必裂CCD。就像Hermes下一步應該會全面取消皮具現貨。
現在很多人推崇m3就是因為沒有AE不用電池,只有m檔——這波b 別人還真裝不了。
——————————————————————————————————————————
「洋人就是這點乾脆,從來不充大頭鬼。沒念到大學程度,從來不說讀大學無用。戴不起「金勞」,永遠不會不屑地宣布「金勞」俗氣。沒到過歐洲,絕不會說旅遊是浪費。」——亦舒
不做無機酸
我買過的徠卡機主要是這兩款:
Leica Digilux 3
Leica Q typ116
其他廠家的話,現在手頭還有5d3和x100s
徠卡也不過是一個奢侈品牌罷了. 大凡奢侈品,都不是按好或者不好來論.都是按你消費,或者消費不了來論. 再高深點的就是按你有能力消費這個品牌,還是被這個品牌所消費來論.
PS. L牌能做到的,任何廠家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比如ALPA。 做或者不做,僅僅是商業決定而已。 所謂的毫不妥協,就是謠(fang)言(pi),L牌在135畫幅攝影鏡頭領域全面轉用日本玻璃, 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照樣大賣,反正買得起的消費者有幾個在乎的?
還沒完,
在有的廠家在高階鏡頭上公布實測的MTF曲線(Z牌),有的廠家為了不說大話而選擇不公布MTF(P牌),更多的廠家公布計算機模擬的MTF曲線來當廣告使,很抱歉N C So Si L,均在此列。
看看,有幾個L粉願意接受這樣的真相?
毫不妥協? L牌不配。。。謝謝
PPS. 不服氣的L粉們, 看看 ALPA的 LENS DATA SHEEET,感受一下, L牌以外的毫不妥協吧。。。http://www.alpa.ch/dms/products/lenses/adapted-alpa-lenses/schneider-apo-digitar-5-6-72-mm-l/Apo_Digitar_5-6_72_d/Schneider%20Product%20Sheet%20%28German%29.pdf
從膠片到數碼,特別進入數碼時代以後,從c家用到n家,450d用到D4,一堆的鏡頭,出門大包小包,最終發現自己好像失去了些最初對於攝影的熱情和堅持,越來越依賴自動對焦. 於是,果斷出掉了以前的相機鏡頭,入了leica m系+11663,從此擺脫了負重,擺脫了對自動對焦的依賴,擺脫了以連拍增加出片率的攝影方式,沉浸到了攝影本身,構圖,對焦,提前預估被拍主體的位移,預判即將出現在取景器中的畫面和故事;不管多少人說leica只是靠品牌加成,只是奢侈品而已,但請你們有機會試用一下,相信大家會愛上它,拋一些自己拍的圖.
先說看家的M系相機吧,旁軸取景結構,測距器黃斑對焦。
我說幾點簡單的吧,相比單反相機,好處1.是取景器不會有反光鏡抬升時的一黑,不會影響你對正在發生的事情進行評估,這點在紀實攝影領域很多人看重。
2.是抓怕極快,熟練估焦鏡頭感不錯的人幾乎不許要看取景器就可以抓怕。
3.是非常高質量的但卻小巧方便的鏡頭,在同等1.4的光圈下,徠卡的鏡頭只有49mm的口徑,單反就是旁然大物了,另外因為旁軸的法蘭距很短,所以製造超廣角鏡頭有特別的優勢,旁軸上可以做到15mm的鏡頭幾乎沒有什麼畸變。
4.堅固耐用的機身,M6的設計快門壽命有60W次,也就是說60W次快門精度不受影響。機械的M6和MP不用電池就可以拍攝。
5.徠卡的機器大多很簡潔,其實攝影的本質就是快門、光圈、ISO和距離的結合,徠卡可以讓拍攝者不必在不必要的細節上分心。
S系和R差不多,30×45mm的CCD感光元件,非常高的畫質和鏡頭,還有非常高的價格。
「Canon is camera, Nikon is camera, but Leica is Leica.」
好在它特別貴。
我覺得徠卡的優勢在於保持很小體積的同時還有不差的成像質量 再加上不錯的做工 確實是個挺好玩的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 徠卡真的是個營銷的經典 這麼多人花那麼多的錢去買徠卡的各種古董 捧上天 樂此不疲 同時代同樣經典的康泰時旁軸反而很少有人提到 這就很有意思
現在來說 買個徠卡的標頭 哪怕f2的蘇米克隆 都和otus差不多價 更不要說雙A了 論成像質量它可能比得過otus嗎? 不可能 可依然有人買徠卡
一個東西 覺得它好 買下 不後悔 這就值了 不是嗎
徠卡是相機器材中的古板品牌,只埋頭苦練器械之精巧,很少考慮追趕智能化的潮流。
面對這樣的品牌,
有人愛之,有人疏離。
所以,買那麼貴的徠卡,究竟是否值得?
1
自從1913年,徠卡的創始人奧斯卡.巴納克推出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135相機,它就在攝影發燒友的心中留下了一席之地。
▲135相機已成為古玩收藏者追捧的熱門
作為器材界的祖師爺,徠卡世界一流的工藝水準從來沒叫人失望過。
徠卡雖好,但它貴得令人咋舌的價格也常惹人非議。
2
擁躉者認為它代表著世界上最好的攝影器材,而反對的聲音則說它實用性差、性價比低。
徠卡貴,貴到什麼地步呢?
一台全手動的徠卡數碼相機可能高達20W+人民幣。
但如果你看過用徠卡拍的照片,也許你又會覺得為無價的藝術,一切都是值得的。
▲Leica M Monochrom拍出的黑白照片和黑白膠片如出一轍
▲徠卡M 1:4/16-18-21mm ASPH鏡頭特別寬域的107°視角,完美征服18mm的超廣角攝影。
3
當其他相機品牌的粉絲喜歡新款式、新功能、智能化時,徠卡迷就像一個古樸的老頭追求經典和復古。
50年前買的徠卡,50年後再原價賣出,購買者依舊會搶破頭,它打破了數碼產品的魔咒。
徠卡迷們從來不擔心價格問題,因為它絕對保值!
2012年底,知名戰地攝影師David Douglas Duncan曾使用的徠卡M3D-2相機在拍賣會上以120萬英鎊的天價成交。
除了貴,徠卡還非常講究。
4
徠卡Noctilux-M 鏡頭的售價也許會令喝咖啡的你嗆了一口,但它無疑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好的低照度鏡頭之一。
它的光圈可以令拍攝者在幾乎漆黑一片的環境下拍攝,不管是絢麗的煙花還是清冷的月光,對它而言都不在話下。
▲煙花的美在於明暗對比,光圈不夠大,很難捕捉到這樣質感的畫面。
▲被黑夜裹住的月亮像是待救的公主,也只有徠卡能發現公主的蹤跡了。
5
雖然又貴又好,徠卡還是被許多人吐槽。
它工藝講究,卻只是在自身器材上的講究,並不是針對使用者功能上的講究。而當二者發生衝突時,徠卡從來沒想過要遷就使用者。
比如,在使用徠卡旁軸相機時,它的對焦功能可能連iphone都不如。
徠卡的取景器會顯示拍攝對象的兩個影像,如果你對不好焦,拍出來的照片會令人體驗到近視的感覺。
▲露珠或許也沒想到,有一天它會成為主角。
▲這樣波光粼粼的虛幻真的很晃眼睛
▲只嗅其香,不見其形。
所以,忍痛花了大價錢買回的徠卡單反,你很可能要花上好幾個月來適應它。
6
對習慣了數碼相機各種智能功能的人來說,徠卡或許並不適合你。
還有一點令徠卡愛好者達成共識的是:如果你的相機壞了,想要修好它,必須等上好幾個月。
因為徠卡只在德國設立了維修中心,全球需要維修的相機又有很多,你必須排好隊耐心等待。
而且,這個等待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網站可以查詢進度。
這對被日系相機商的售後服務慣壞了的中國人來說,簡直難以忍受。
所以,貴的通常是好的,但好的未必一定貴,但無論好與貴,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所以,你真的有必要買徠卡嗎?
了解更多攝影內容可以關注公眾號 lookhereimage
怒答一發,侵刪
買徠卡,是因為只有它符合我的要求,用了半年,我越來越確定這一點。
我只喜歡用標頭或者定焦頭,我喜歡小巧,我喜歡顏色準確,我喜歡可靠性強,我喜歡鏡頭光學質量一流,我喜歡大光圈,我喜歡原片直出。我只是個很懶的攝影愛好者,想拍出自己滿意的光影。
同時滿足以上所有條件的,我想不出其他,只有徠卡的M能做到。
結尾抖機靈——徠卡論壇里有這麼個笑話,徠卡那麼貴,幹嘛不買富士旁軸?答曰,買徠卡,用幾年賣了,還能買個富士旁軸。
———————————————————————
本人攝影水平有限,但是再有限,基本的光圈快門焦距還是懂的。評論區各位,我這是標頭直出片,認為徠卡不過如此的,回去拿你們的單反裝上標頭試試看。別的我不多說了,第二張,是從一張大圖中截的局部,焦外部分的畫面品質隨便拿什麼鏡頭來比,都絕對不輸。我貼照片是為了讓大家看鏡頭的光學品質。
實在看不懂的,來一組對比圖。
徠卡M-P type240 50 1.4 IOS200 1/60
尼康 D300S 50 1.8 IOS200 1/100
啥叫德味,我不懂,就像我不懂為什麼1.4的光圈,開光圈優先時,徠卡會自動用1/60秒的快門。
我貼照片,是為了展現鏡頭的景深效果、色彩還原、清晰度,我感覺這幾張能有徠卡的特色啊。當然我拍得不好,就是一般遊客水平,但就是因為我只是一般遊客水平,又不甘心和其他人的照片沒區別,所以才買的徠卡啊(不然會更爛)。
我本來以為會被噴,答主你照得太爛,可惜了這麼好的相機。沒想到居然說我黑徠卡?徠卡的光學品質,是不以攝影者的水平為轉移的。
leica m是情懷,別談性價比。
花幾千元買beats耳機的人大大方方承認自己就是為了耍帥我覺得沒什麼很真誠,但其中有些人居然說是為了beats耳機動人的音質而選擇它的,貌似就是有點強行裝x了。
同樣用徠卡,你說情懷好看體現得出消費能力,沒問題,但硬說畫質玄學相機好用之類的,就會引起圍觀眾人不適了。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