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覺得《琵琶行》內容很污嗎?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這一段是不是在描寫詩人與琵琶女在嘿嘿嘿?前後邏輯貫徹的非常完整,最後還有整頓衣裳。


這就是你內心齷鹺了呀,哪有你說的那些。整個描述的都是琵琶樂,全是聲音呀,從鶯語泉鳴聲到冷絕無聲,「此時無聲勝有聲」,然後又從無聲到鏗鏘刀劍鳴聲,用文字生動地表述出了整個動態的過程,如果讓你直接聽聲說不定你都聽不全這麼完整的起承轉合。「整頓衣裳起斂容」是因為聽著琵琶聲動容了呀。


以前高中學《琵琶行(並序)》完全參照書本註解,認為這首詩用高超的技巧描寫了音樂,但後來看到明末清初王夫之的評論:

"船山批評白居易,前人何嘗沒有批評過,如朱熹說過:「白樂天《琵琶行》雲:『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雲雲,這是和而淫;至『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這是淡而傷。"——「和而淫"、「淡而傷"當然與「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大有距離。 "

突然意識到中間描寫音樂的部分可能真的會是一語雙關,有隱藏深意,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當時讀來總覺得與女性雲雨的描寫以及感覺很像。結合白居易身平及他好友元稹(張生,《鶯鶯傳》)的為人,包括陳寅恪對其二人的評價,覺得淫詩說法並非空穴來風,並非捕風捉影。


這就是所謂的「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啦。題主你是「淫者見之謂之淫」,2333。


你不覺得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日很污嗎,而且是全文很污。日初出大如車蓋你怎麼看。

你不覺得游褒禪山記很污嗎,一個原名叫「花山」的地方,和尚都死在那了。然後有前洞有後洞,前洞還流水。又說自己進的淺因為火盡了,只有有毅力的人才進得深。


語文爛就別出來現了。
現在網上那麼多糟糕的所謂古風,還有什麼經典新解,真討人厭。學的爛還不以為意,哪來的勇氣?!


=。=輕揉慢捻抹復挑,從此君王不早朝。

另外:桃花源記如果用污的思想來解讀也很污的。。。

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 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 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彷彿若有光。 便舍船, 從口入。 初極狹, 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 豁然開朗。


相由心生


之前學《琵琶行》的時候倒沒覺得是在寫艷詞,但覺得白居易是在描寫跟獨守空閨的富商夫人的艷遇倒是真的。主要古代詩詞里出現的女性形象(不包括女性詩人所寫的或者詩人的母親)基本上都是有點兒不甘寂寞並想與作詩人一訴衷腸的意味,而且身份還都是良家婦女或者待字閨中。但無論是哪個時代,這種行為肯定不合常理,十有八九是詩人瞥見一片衣角、聽見一縷琴音所臆想出來的。那麼再大開腦洞發生一場艷遇什麼的也不為過。當然也有可能是真人真事兒。我是覺得沒必要把古代詩人都掛上神壇,一時春風得意開開文采斐然的黃腔也算是常態。關鍵還是怎麼看待這件事兒吧,即便是黃腔,如果以研究民俗貼近古代生活的角度來看,他們就跟身邊學習好又常開黃腔的朋友沒啥兩樣,新鮮感也就沒了。所以琵琶行是不是艷詞也沒無所謂了吧。


擦擦眼鏡,或換副眼鏡,少年!


完了,聽你這麼一說我也開始覺得了。再也無法直視。。。


這段明明是說琵琶曲的 整頓衣裳是彈完了收拾東西好么


推薦閱讀:

元稹和白居易後期是否交惡?
元稹白居易在元微之書後有沒有再見過面?
白居易的生平有哪些?
如何評價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
《琵琶行》裡面的琵琶女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她給詩人極其朋友夜彈琵琶和後來說的話,對其丈夫公平嗎?

TAG:感情 | 唐詩 | 古詩 | 白居易 | 唐詩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