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軍靠屠殺漢人能夠得天下,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嗎?
著名的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大同之屠、廣州大屠殺、四川大屠殺。大屠殺死亡人數是中國曆次改朝換代之最,死亡人數遠超5000萬,甚至超一億。
揚州十日_百度百科
不得民心者照樣得天下啊?還有為什麼這些屠殺很少人知道?而南京大屠殺大家都知道?
這就要看你如何定位民心了。
底層百姓的人心是人心,豪強,士紳,商賈和軍閥的人心也是人心。江山如畫,第一個民心可以潛移默化,第二個民心要是沒了,那可就真的是無可救藥了。
下江陰,圍城的有劉良佐。弓弦勒死永曆帝,動手的是吳三桂。李定國破桂林,負隅頑抗全家死難的是孔有德。寧肯降清,也不肯和農民軍合作。
如此種種,還敢說人心向背?
亂世紛爭,就是一個不同政治集團博弈和對抗的過程。強勝弱,大滅小。除開武力作為必要的手段,所謂利誘,贖買,反間,用降,穩固地盤都是打天下的手段。以術裹挾的民心,能調動起來的民心才是真民心。士紳求媚新主,武夫待價而沽。
能凝合起來,能統一起來的民心才叫民心,否則就是一派散沙。對比野心勃勃,有較穩固後方和滿蒙聯盟的滿清集團,南明的幾大政治集團在幹什麼?舉棋不定,各自為王,還幻想著和吃人的猛獸媾和?
強弩破縞素,一力降十會就是這個道理。國已朽壞不如國,有再多的夏完淳和陳子龍也救不回來了。
對於所有淪亡的舊帝國來說,所有外因,歸根到底致命的還是內因。闖王可以十八騎逃入商洛山,左良玉等人擁兵自重,反而一腔熱血的孫傳庭,終究沒看到更令他憤恨的那天。金兵渡河圍開封,趙官家還有興趣懲罰太學生和抵抗派,最後郭京六丁六甲來守城。何其荒謬,又何其殘忍。
要詛咒,就詛咒那個時代吧。我們親手鑄造了繁盛的文明,又親手毀滅了它。歷史將會銘刻所有,背叛者,勝利者,更多的沉默者。簡單交流兩句。清初統一戰爭同時有民族戰爭和階級戰爭雙重意義。根據顧誠老師的研究可以看到,闖王是一支比較堅決的革命力量;而在明末饑荒戰亂,民生凋敝的背景下,闖王軍隊的經濟開源也主要是分地和追贓。
因此闖王的革命力量深深傷害了明末的統治階級,也就是舊貴族,舊官僚和大小地主的利益。
闖王攻克北京,只代表明末統治階級的總代表垮台,而舊權貴的反革命力量在江北已經難以重新恢復。但這些分散的權貴,仍然掌握了龐大的政治經濟硬實力,在歸順和復辟之間選擇觀望。
所以闖王攻克天下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建設新社會還需要更普遍,更本質,更漫長的繼續革命之路。
而滿清的干涉恰逢其會,他們並非以異族掠奪者的旗號來入侵中原,而是打著為明室復仇的旗號。這個旗號的政治經濟學本質,是舊官僚,權貴,大小地主的新代理人,新的暴力統治工具。
因此滿清很快得到了明末舊統治階級的支持。洪承疇投降後反被重用,說明了給明朝做權貴,和給滿清做權貴一樣合乎自身利益。吳三桂頭像,也是身為舊貴族的家人被闖王革了命,立刻看清了去就。做民族罪人,仍可享受統治階級的榮華富貴;而做民族英雄,也逃不過革命力量的清算。
這部分人,和其他投降的知識分子,地主一樣,根本出發點都是階級利益。直到滿清剃髮留頭後,才激起一小部分權貴也加入人民的反清鬥爭,因為他們發現在滿人手下做權貴,還是不如在明朝時爽。
所以滿清統一中國,本質上是明末舊統治階級被打得一盤散沙之後,在異族的旗幟下團結起來,瘋狂鎮壓革命人民的一場復辟戰爭。
這也說明了,為何滿族統一戰爭的主力是漢人,而反清最堅決的卻不是庸碌的南明貴族,而是舊農民革命軍的殘部。
上述道理是古今中外階級戰爭的公理。投靠民族敵人來鎮壓人民革命是必然選項,不僅洪承疇吳三桂會這招,巴黎公社時期的法國資產階級也會求助普魯士,十月革命後的俄國資產階級也會求助英法,清末的慈禧也懂得寧與友邦不予家奴,民國的蔣介石也懂日寇之害不及tg,攘外必先安內。
而真正的統治階級,並不是那幾個死節的權貴,而是無數霸王別姬中的袁世卿。他們在大清牛逼,民國牛逼,日本人來了也牛逼,日本人投降了還是牛逼,只有解放軍來了才會死無葬身之地。
至於為何得民心者沒有得天下,還是那句老話,沒有先進的理論,先進的綱領和先進的組織,只能用血淚把遺憾留給未來的同志。首先得明確:暴力是元規則,是一切規則的規則。(出自:吳思《血酬定律》)
得人心者得天下,有一個前提:得能把人心的優勢轉化為暴力的優勢。這需要組織性和行政效率。明末各方與滿清相比,在此一項上完敗。有再多的人心也浪費了。
滿清得天下也是靠「得人心」,不過得的是其基本盤--滿蒙八旗和漢八旗的人心。靠的就是不斷的攻擊和掠奪所獲的財富和地位,凝聚了自己的民心,拉攏了歸附的民心,轉化為更大的暴力輸出。形成正循環。
鑒於暴力是最終裁判,"得人心者得天下"這句話只有在雙方在組織能力和軍事能力上相差不多的情況下才有效。普通人的民心根本不值得一提。
官僚,豪強,世家,貴族才是真正的民心。
無論哪朝哪代,「民心」最主要是社會中層以上群體之心,安撫好他們最重要。底層人民沒有話語權,不是窮極到全無活路,他們意願是不重要的。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農村餓死很多人,城市卻少有人餓死;八十年代,農村一年也難得吃幾回肉,城市居民卻基本可以每星期吃一回肉,還能每天喝牛奶;「溫州動車事件」引起非常大的輿論震動,最後高鐵被迫降速,因為那時候高鐵還只是中產階層的出行工具,中產階層群情激昂,鐵路部門不得不最終降速。如果換成是農民工群體——煤礦或者一個血汗工廠死四十人,卻總能以政府英明救災處理事故的故事收尾。
能夠受良好教育,有一定經濟基礎,有了話語權,才有資格被安撫。社會底層人民在公共事務上沒有話語權,往往被選擇性忽略,古往今來莫不如此。
歷朝歷代,統治者建政以後,首要安撫的主要是鄉紳、地主、官僚、文人、貴族世家之心。普通底層人民只要能從動亂中安定下來,統治階層之前做過什麼並不重要。他們申訴無門,除去衣食溫飽之外,也無精力和見識去關心更廣闊的身外公共事務。
這些被忽視的群體,是從古到今最艱辛最可憐又最沉默的一群人!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我從另一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好了。
民心,上面已經有人說了,這個民不是普通的民,是豪強、世家、宗族和士紳。而不是黔首草民。
為什麼如此呢?
因為從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出發,民心只是主觀心理上面的概念。人的好惡經常變化,這沒有任何意義,鍵盤俠們在網上噴的死去活來,其實並沒有半分卵用。只有當民心能夠切實的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時候,它才能對現實的政治力量產生影響。
所以,一切無法轉變為物質力量的民心,都沒有任何卵用。請注意,我這裡說的物質力量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僅是某些實際的物資,輿論和媒體也是屬於物質力量的,資本或者選票也是屬於物質力量的——能夠對社會的客觀實際造成影響和作用的,都是物質力量。
從這個角度出發,就可以很容易的理解了。為什麼黔首草民的民心沒用,而豪強士紳、宗族世家的「民心」有用。因為前者就算是再怎麼愛戴你,頂多給你塑個像上個香,給你說幾句好話,他們自己都在生存的邊緣掙扎,就不要指望他們能夠給你奉獻什麼物質力量了。然而本位面是唯物主義的位面,信仰之力並不能轉化為實際的力量,換成DND世界還差不多。草民們唯一的資本只有一條性命,然而再怎麼得民心,想讓成千上萬人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賣給你,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對於後者來說呢,他們掌握著經濟基礎、社會輿論,有人、有錢、有糧、有名望、有人脈。獲得了他們的「民心」,分分鐘可以轉變為實際的力量。所以古代聰明的統治者,總是很善於獲得他們的「民心」。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那就是前者人數眾多而一盤散沙,而後者人數較少而且關係網密切。即使是現代國家,想要針對每個人去徵稅,都是效率很低、成本很高的事情,何況是古代呢?你再怎麼得草民的民心,想直接從這民心裏面獲得物質力量,都是很難的。你還是要依靠官僚和地方豪強來掌握政權。你需要依賴他們來徵稅,來管理地方,維持秩序,將自己的統治滲透下去。
所以,從古至今,只有一位偉大人物,真正實現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不是靠豪強士紳、宗族世家的「民心」,而是真正依靠了千千萬萬的草民的民心。他的名字我不說大家也知道。只有在那個時代,才實現了國家政權真正把自己的力量滲透到了社會的每一個細胞,掃蕩了一切的牛鬼蛇神,把豪強士紳、宗族世家這些玩意兒都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這種開天闢地的勝利,有多麼困難,就有多麼偉大。
雖然到了今天,某些玩意兒又試圖死灰復燃,妄圖從歷史的垃圾堆裡面爬出來。但是我相信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和第三次。歷史的車輪既然已經開了過去,那麼今天小小的倒車也不算什麼,將來終究還是會再開過去的。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進步,草民的民心,也擁有了物質力量的基礎。不僅逐漸具有了輿論影響力,也具有了經濟影響力。
前些年很流行吊絲經濟這個詞,很多人都開始認識到了,得吊絲者得天下。然而在我看來,從吊絲這個稱呼,就可以看出,今天的草民,還只是自在階級,而不是自為階級。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蘊含於自己群體的偉大力量,也沒有充分的階級覺悟和鬥爭精神。相反,他們就好像一個從小被束縛和捆綁的巨獸,雖然已經逐漸成長,已經逐漸擁有了無匹的力量,但是依然受困於細細的繩索和木籠。他們還缺乏一種思想,一個組織,和一種覺悟。
但是我相信,遍佈於中國大小城市的幾億草民,這些掌握全世界最大工業國家的無產階級,未來必然是讓全世界山河變色的偉大的力量。
得民心者得天下!歷史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
民眾不是誰好跟誰,民眾是誰贏跟誰。《讓子彈飛》裡面有很好的詮釋。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一句話!
「槍杆子里出政權」也是一句話!
前者是個偽命題,是政治招牌,是貼金門面,是統治者自己編造出來的文字遊戲。
後者是個唯物論,是帝王心術,是革命訣竅,是經過千百年歷史印證出來的真理。
「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百姓的心從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地主、官僚、貴族、門閥、豪強的心。但民心並非毫無作用,一旦民心崩塌,就會有人民組織起來形成新的「地主團體」去推翻舊的「地主團體」。當昔日的人民座到寶座上時,他已經不是人民了,而是又一代的統治者。如果人民要反抗他,他依舊會拿起屠刀砍掉人民的腦袋!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家天下」的制度內,人民向來都是犧牲品。是得天下的人告訴你的,要讓你相信他得了民心
這得看你怎麼定義民心了。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屠殺是很能得民心的——廣州大屠殺之後四年,兩蹶名王的李定國東征新會,打了三次愣是沒打下來,城中糧盡,新會人「屠人以食,掣籤而選,有妻代夫者,有女代父者」,為滿清拚命到這個份上。你說這算不算得民心?
當然得民心了。
農民階級本來就喜歡屠城劫掠。不喜歡屠城的市民階級,明末有農民階級多嗎?
嗯 說實話,滿州入主中原,偶然性很大,其偶然性不是吳三桂投清,而是農民起義軍和八旗數次南下配合搭檔,讓整個長城防禦體系崩塌,北方地主階級不得不渴望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來收拾整個北方糜爛局勢。(朝鮮在滿州那的人質王子在八旗入關後,進北京的筆記大家可以看看,一路上廢墟一片)更大的偶然性便是南明軍閥內訌。按理來說,北方整個糜爛的經濟水平,八旗南下,包括投降明軍在內,能支持的總兵力不超過二十萬。南明所處地區並未遭到嚴重破壞,從各路軍閥人馬數量判斷遠遠大於
反觀南明,揚州府防禦,八旗還沒打過來,南明自己人就先打起來,揚州城外圍九個縣被高傑等人劫掠了兩遍,八旗開始進攻後,揚州城外圍士紳自動投清(有人覺得是清朝吹牛,那換個角度看看你是地主,一邊是內訌不斷讓你朝不保夕的朱家人,一邊是能實施強有力統治的八旗,你選哪邊?)
最後說句,文人有時候說風就是雨的,張嘴就是幾十萬被殺的來,明末人口損失最大的原因是戰亂導致的經濟破壞,糧食匱乏和疾病,真正死於戰火之下的人並不多,四川地區的人口損失是最明顯的,南明 張獻忠 還有清軍大量時間耗在行軍征糧上,而當時進川外國傳教士更是描寫了大量四川地區糧食匱乏,軍隊強行征糧的情況,屠城並不會導致當時城市率並不高的地區像這樣,反而是戰爭反覆拉鋸就地徵發糧食破壞農村經濟才會導致大面積農村地區人口因為糧食匱乏死亡。(四川是明末各方勢力拉鋸戰最頻繁時間最長的地區,這個屠川的鍋扔給誰都是瞎扯淡)
真的和懂歷史不懂軍事歷史的書獃子講軍事很累。。。。咬死砍十幾頭豬就卷口的刀說這平均下來能殺幾千人,真累。現代戰爭用機槍,炸彈,原子彈,轟炸,爆破,甚至納粹用毒氣室,都做不到屠殺一億,區區八旗二十萬人用刀就砍死一億,順治福臨在殺人大賽上可以對在座的希特勒,東條英機,斯大林自豪地說
我現在漸漸地發現民心有這樣的一種規律,我也稱之為黔驢現象:
人被越不了解的人統治,越不敢反抗
對明朝大部分百姓和士大夫而言,明廷和起義軍是什麼人物,他們是比較了解的
而滿清是個外來戶
一部分人反抗,被殺,其他人就不敢繼續反抗了
之前壓榨百姓的是明朝的官吏,殺權貴的是起義軍,滿清入關前雖然也有到中原搶掠,但存在感畢竟不如前兩者
到了晚清,漢族百姓對滿清已經知根知底,知道滿清並沒有「滿萬不可敵」,承平日久了也會武備廢弛,在遇到更強勢的洋人時自然就對滿清沒啥忠誠可言
事實上近代一開始對西方也是非常畏懼的,一個原因是當時差距大,一個原因也是對西方不了解
到了今天中國雖然也有河殤派,但畢竟沒有百年前那樣猖獗了
因為清軍有成百上千門紅衣大炮(清朝道光年間 瀋陽鑄造紅衣大炮),入關前就有近百,康熙朝鑄造了900多門。並且立國之後軍制也大量增加了鳥槍兵的比例,到雍正時已達50000支,成為各省綠營軍主力裝備。這種武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相對於以前的朝代和時代,裝備的熱兵器化非常有利於攻城略地和鎮壓沒有軍事經驗的民眾反抗。
清入關前,清軍武器裝備主要以弓箭、長槍、扁刂刀、藤牌為主,鳥槍數量少,大規模裝備軍隊受到限制,其鳥槍兵附屬於弓箭步兵類。入關後,軍隊武器裝備發生了重大變化,那就是對火器的重視,設立火器營。順治五年(1648年)組建鳥槍兵,成立了專門的鳥槍兵兵種,規定:「每兵發給鳥槍一桿」。此後鳥槍兵的規模不斷擴大。康熙十三年(1674年)議定:八旗步兵二萬一千餘名,其中鳥槍步兵就要佔一千七百三十七名,其比例約為千分之八十三。康熙十五年(1676年)設立的陝西、寧夏八旗駐防,委任鳥槍前鋒校十六名,鳥槍前鋒一百八十四名,鳥槍撥什庫四十八名,鳥槍馬甲九百五十二名,鳥槍步甲七百七十六名,完善了鳥槍兵的組織結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將軍瓦代奏請增加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黃旗四旗兵額,每旗前鋒各增加鳥槍一百名。隨著鳥槍兵在軍隊中的增設,建立一支專門操演火器的軍隊,以適應戰爭形勢的變化已十分必要。同年五月,都察院左僉御史陳汶器奏稱:「每旗應設一營操練火器。」經議政王大臣等會議:「八旗漢軍馬兵、鳥槍手,每佐領增十八人,共二十人演習鳥槍。」設立漢軍火器營,專門操演火器。康熙三十年(1691年)五月,荊州將軍候巴渾岱奏稱:「臣看到湖廣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官標下,雖有火器,而滿洲兵無火器,今應於四千名內,每旗應派一百名習學鳥槍,其所用八百桿鳥槍,於荊州庫內取用,火藥槍子,亦在武昌荊州庫內支用。」又增設八旗火器營,置鳥槍護軍參領十六人,鳥槍驍騎參領二十四人,鳥槍驍騎校一百十二人,由王公大臣統領。此後,各省營伍不斷擴建鳥槍兵,以利實戰。
。。。(雍正時),全國部分省份已紛紛成立鳥槍兵,所擁有的鳥槍已超過五萬餘支,對軍隊武器裝備的改制已成為朝廷的重要議事日程。——《清代火槍述略》
反對所謂「秦漢三國時漢人更有血性」的說法,最簡單的例子,面對劉邦的大刀長矛、籬笆鋤頭大軍,秦王子嬰尚且俯首系頸、委命項羽,那個時候血性在哪?
相比之下,南明抗清,舉城戰死的戰例其實數不勝數,這正說明了是軍事上真守不住,傳統上說清政府農業政策如何得民心或者江南人如何缺乏血性的說法未必是站得住腳的。
滿人曾揚言:「將炮一百位擺作一排,憑它哪個城池,怎麼當得起三四日狠攻?」 清軍南下攻城,紅衣大炮發揮的作用不要太大,幾乎每個抗清堅城陷落,都有這方面記載,有不少城牆更是被直接轟塌的。否則很多南方城鎮都有可能成為第二個釣魚城。此外火器部隊鎮壓未經訓練、實戰的普通亂民,也有天然的加成,因為非常容易造成大面積恐慌並擴散,現代人聽到槍聲爆炸聲尚且怕,更別說很多從來沒見過這回事的古人了。乾隆朝幾件鎮壓暴動的小案例就可以看出,朝天鳴槍示警可能在清朝時就已經有了。
當初科爾特斯征服阿茲特克,就算加上盟友,兵也遠遠沒有阿茲特克人多,而且阿茲特克還是武士民族,個個悍不畏死,但最後區區幾百西班牙人還是征服了整個墨西哥,因為西班牙人的大炮最後幾乎完全摧毀了特諾奇蒂特蘭的原始防禦工事。倘若自己手上是純冷兵器時代的軍隊,科爾特斯恐怕早已全軍覆沒。
這個角度來說,都說清末是幾千年未遇大變局,其實明末也是幾千年未遇的大變局。1620年時明軍才有30門紅衣大炮。大明雖然率先引進了不少西歐的成型火器(也是時代更替的必然),但自身很多機制還沒有跟上這一變革,比如說城防估計就還是冷兵器時代的水平,此外也無法防止自己對手利用這些新式武器。
現代很多戰例可以看出,某軍使用新式武器的期間,如果打了敗仗,那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這些武器拖回或者搗毀,以防落入敵人手中。這說明假如明顯領先於敵人的技術為敵所用,有可能比起完全不用,對本方傷害還更大。但明軍畢竟只是一支封建王朝軍隊,不能按現代軍隊的機制來要求。所以大明的大炮不但落入了清軍手中被大量仿製,甚至有的還被農民軍繳獲過來打自己。諷刺的是,明朝由於自身財政困窘,火炮損失了反而很難再補充。
此外,很多人只注意到大清江山坐得穩,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同樣也是馬上民族出身、隨後成功火器化的奧斯曼帝國,僅攻陷君堡後就坐了400多年的江山,而且還是在外敵環伺的情況下。奧斯曼帝國軍事力量強並且改革跟得上時代眾所周知,所以這很可能跟國家鎮壓力較強也是分不開的。
看到這個問題下的大部分答案,我才算是知道什麼叫窮酸秀才了。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明兩點:
1,清軍或者叫後金政權,的確是靠武力得天下,但是絕對不是靠屠殺得天下。屠殺只是一種手段而已。
2,得天下和治天下是兩種不同概念。清朝也是靠得民心才治得了天下。
可別聽別的答案胡扯了。真把皇太極、福臨、玄燁當成韃子啦?
關於得天下:
確切的說清軍當時武力只是一流但是遠沒有一枝獨秀,沒有李自成的大順在做內亂還有吳三桂的投降,八旗也不一定能打進來。
但是入得了關以後八旗就如魚得水了,因為撇掉了關外的關寧鐵騎,入關以後的清軍的確是勢如破竹。從北到南一口氣吃了過去,最終滅掉了南明小朝廷。說的片面一點,在關內,八旗軍的確是有點獨步天下的意思了,如果但從這一點看,清軍的確是靠武力爭取的天下。
但是不能說他是靠屠殺得的天下,只能說屠殺是一種手段。
1,嘉定和揚州,這是因為這兩個地方的抵抗十分激烈,相比之前的戰役明顯對清軍造成了困擾。那麼拿下以後,出於泄憤,容易理解屠殺。
2,屠殺在冷兵器時代是最嚴重的威懾,對以後的攻城戰會形成心理優勢(會使得以後的抵抗者心理壓力很大)。畢竟那時候滿八旗的確野蠻。
3,向來屠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減少非戰人口,使得軍隊的補給更好。
所以,從將領角度說,屠城的確是一種可以考慮的事情。而且那個時候民族隔閡還比較明顯,從倫常上講,清軍也沒有壓力。
當然,這種反人類的行為一定要受到譴責。
可是也別光關注屠殺,去否定清軍的武力。
然後說為什麼清朝的治理跟屠殺沒有關係。也就是治天下。
大規模的屠殺基本只發生在清明接替的時間(也會有例外,但是大多是在清朝沒有統治或者剛剛打下來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確切的說清朝對這個地方沒有形成統治,而統治了一段時間以後的清朝範圍,基本沒有發生過屠殺事件。所以說清朝不是靠屠殺來治理天下的。
題目上說的靠屠殺來得天下的意思,應該是在治理天下的時候,會經常使用屠殺作為一種手段,來使得自己的治下維持統治吧。這和實際情況不符合。
但是為什麼清朝統治了三百年?這恰恰是清朝的得民心:清朝統治者很早的時候就注意效仿漢人統治了,他們效仿的恰恰就是所說的得民心。
光是康熙就在大力發展勞動力方面,經常有減少賦稅,減少徭役的政策。
康熙不是還說不修長城了么,他是這麼說的:
「 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
瞅瞅人家這覺悟,總覺得比窮酸秀才懂得多。滿人很早(差不多在順治以前)就知道能坐馬屁股得天下,但是不能坐馬屁股治天下。但是現在好多接受過教育的人都不知道……
至於清朝皇帝大多關心河槽,關心災情,關心徭稅,哪怕不能說他們得了民心才治得天下,但是怎麼也不能說他們就是靠屠殺這種暴力維持自己的統治吧?
……………………………………………………………………………………………………
另外多說一句,清軍的屠殺沒有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只是當時人口基數大,從明朝以來,中國開始大量引進外來農作物(現在很多我們吃的作物在明朝以前都是沒有的,比如說蘋果),這個時候中國的人口才開始實現突破,最終在清朝突破了一億人口。
我不是在替清朝說好話,更不是說清朝屠殺不夠,只是覺得應該公平看待。
我還看到有個用南京大屠殺來諷刺我國自己殺自己人多的。呵呵,雙重標準是不是?用一場屠殺來和整個歷史上的中國發生的屠殺作比較?要知道,整個抗日戰爭,中國死了五千萬人,你說得好像中國只死了三十萬人,這四千九百七十萬亡魂被你吃了?
你不是腦子壞了就是為了黑TG臉都不要了。
最後,得民心者得天下,願現在的食肉者明之,斯中國之幸,百姓之幸。
願我有生之年,得見你君臨天下。
中華萬歲。
……………………………如果有問題想問,先看看下面…………………………………
1,先說主旨吧,題主的問題其實意思是,清軍在初期製造了許多屠殺,那麼是不是這些屠殺讓清朝實行的統治。或者說,到底是得民心能得天下還是暴力也可以得天下。
我的回答概括是:清朝靠著以暴力為工具的武力得到了天下,但是再得民心以後佔據了天下。
這不矛盾吧。只是我的回答比題主的問題更寬泛了一些。至少不算跑題。
2,在知乎上回答,至少我是現下自己寫的,難免有小錯誤,比如說數據什麼的,都是靠自己的記憶寫的,畢竟不是寫論文。而且免費的答案也不一定非要做到最好。看懂中心思想就行了。
好多不同意見者,幾乎沒有對我的論據有過異議,反而總是反詰我一些小問題。最可笑的是,好多人不知道說什麼,就說我說髒話……
3,清朝的文字獄不是題中所說的屠殺的範圍,那是亂典。
所以這是清朝不得人心的地方,貌似白蓮教的民意基礎就是文字獄,所以這是反面教材證明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4,說關外都是康熙後花園的……扼守東三省的長城幾乎只在河北境內,那向西延伸到甘肅的其他地方是幹嘛的?別忘了蒙古。
5,天下和民心的因果,自己去悟,我沒理由給你們解釋這個。只是提醒,打下天下和治理天下不是一樣的。
6,就是君臨天下怎麼了,我覺得中國君臨天下很好啊,至於說供奉皇帝的,只有自己心裡一直是奴才,才會去總想著供奉皇帝,而不想自己做主人。
7,待續。。。。清軍並非靠屠殺漢人以得天下,是漢人靠屠殺漢人以在清帝面前爭寵。有狗如此,要人何用?
好在多爾袞不是傻子,為了功名不惜屠殺同胞的漢將們沒有一個在新政權裏混得好的。
我實在忍不住要吐槽明朝漢人了,滿人入關的時候你們望風而降,不對,是簞食瓢漿以迎王師,王師要剃你們頭髮了你們就變成大明臣民了?明明就是投機的算盤被滿人破壞了,不得不破罐破摔而已。你們若真是捍衛衣冠,更不能舉著大明的旗號,這是你們背叛過的政權,如此捍衛衣冠卻沒了廉恥,簡直就是衣冠禽獸。
活該。」不打不服,打服為止「這種全世界建立新秩序的辦法。
遠到炎黃和蚩尤,近到美國和伊拉克,都是一個道理。
屠殺,在現代是需要斥責的,這也是為什麼德國要下跪,日本被抨擊的原因,因為他們在建立了新的近代社會秩序後,還公然使用了大家不認同的屠殺手段。
而在古代,屠殺是有其軍事和政治目的的,我們不能說是對的,但是在那個歷史環境里,發生那樣的事情,作為現代人,只能說我們是無奈的。
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無論是普通的戰亂、起義、改朝換代還是別的,都是一小部分人為了滿足統治階層的利益而奴役百姓,無論他們洗腦、屠殺、打仗、殺降、斬來使還是什麼,都不是為了讓你出於人道主義精神而接受統治。所有的目的都只有一個:把你打服、打跪。
你問為什麼清軍靠屠殺漢人得天下,那是因為漢人也是靠殺漢人而得天下的。誰也沒靠過民心。宋朝建立的時候,你說你打死都不服,你就是李唐皇室的百姓你要光復李唐,你可以試試宋朝統治者弄不弄你。
有些人很好笑,說到漢族朝代的交接,他說那叫」家庭矛盾「,說到元清,就說那是異族侵略。嗯,元清是異族這不假,但是你說漢族人朝代自己那叫」人民內部矛盾「我就笑了,感情你看春秋戰國就是用現代人的觀點看,看元清就是用古代人的觀點?人家被滅的朝代可沒答應這叫民族內部矛盾好嗎,死就是死,反就是反,滅就是滅,在秦朝人眼裡,漢朝不是自己家兄弟好嗎。
民心是被武力實現的」卧槽,你好厲害,當我大哥吧。「只有和平鼎盛時期才能出來的文人墨客才會在戰亂時期說什麼以德服人。然而他們的話並沒有卵用,所以他們只能寫各種段子。
P.s. 想研究歷史當然是好事,但是能不能別用百度百科這種玩意兒。明朝對西南苗疆屠殺成那個鳥樣了都,現在苗族還不是中國的一份子,你明朝不得苗疆人心不是照樣拿到了西南的天下。而又為什麼這麼少的人知道明朝對苗族的所作所為?還不是因為干別人的黑歷史不愛提,被人乾的歷史就整天哭。滿洲人沒有黑科技,軍事技術水平和明軍比沒有壓倒性的優勢,人數還很少。
所以得天下並不是光靠武力使人屈服。
主要還是靠建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以及嚴密的組織,八旗制度,先進分子可以入旗,旗指揮槍。
題主憑什麼說滿清不得民心?
只有堅決擁護圍繞聖上的,才是民心,其餘的都是民心的敵人,都該專政,都該去死,該文字獄。
因為死人的心,不算民心,所以從民心上講,也理所應當為天下主。
只堵不疏,也有可能引發道路以目,所以聖上也搞搞曾靜文藝座談,發動全國學習會議精神《大義覺迷錄》,也弘揚孔子等傳統文化,還大力編纂《四庫全書》《康熙字典》,為中華的文化創立了新的盛世。
錯,清兵不是靠大屠殺得天下。
是靠騙和漢奸得的天下。
清兵進關是打著為君父報仇的旗號進來的,所以明朝的陵墓都保存相對好。
比如北京的明十三陵。
崇禎的思陵還是清朝修的。
進入以後,發現大好河山,不要白不要。
南明又不爭氣。
而且洪承疇等漢奸起了很大的做用。
剛剛開始清兵就是大屠殺,後來發現越殺越反,比如江陰八十一天,嘉興三屠
也有慫的比如揚州。一天就拿下,殺了十天。
後來,是洪承疇等漢官改變方式,不圈地放羊,暫緩留髮不留頭,勸降了很多漢官。
滿清也基本上採用明朝的制度才暫時平定下來。
但半壁江山還是在漢人統治中,後來康熙才有平定三藩。
歷史沒有如果。
當時滿人八旗,每旗6500人,八旗51000人,還有漢軍八旗、蒙八旗。
清軍一大部分是漢人。
要是當真把漢人殺光。清兵自己先要殺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才行!
總是看到有人說是什麼什麼族好心,不然漢人就滅絕了。
元一共多少人。元朝多少漢官?
宋朝最後一個皇帝是被漢人趕下海的。
清一共多少人,真殺光漢人他們早就沒了。
但是,民族問題確實是大問題。
他們不是不想殺光漢人,只是沒能力而已。
所以,中華民族要警惕!
如果在中國還認為自己是異族。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分別回答你的兩個問題:
1. 在中國歷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遠不如「槍杆子里出政權」來得實在,「得民心者得天下」是用來騙小孩子的,「槍杆子里出政權」才是硬通貨。「批判的武器」永遠干不過「武器的批判」,這在中國絕對是真理。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更多地是指你只要不把絕大多數老百姓都逼上絕路,並且讓他們意識到不揭竿而起就沒有活路,大部分老百姓都還是很安分的。一般的統治者都不會把絕大多數老百姓同時逼上絕路,即便如此,他們還可以使用愚民洗腦政策,讓老百姓不揭竿而起。所以在更多的時候,這個規則不管事,起作用的還是「槍杆子里出政權」。
2. 南京大屠殺相對於中國歷史上的其他屠殺真的是弱爆了,不信你看一看歷史上各大著名戰亂就知道了,如白起、項羽坑殺降卒,董卓屠戮洛陽(蔡琰《悲憤詩》),五胡亂華大屠殺(特別是冉閔基本把羯族人殺絕了),侯景之亂等等等等。為什麼南京大屠殺最出名呢?這是因為在中國古代,沒有人權意識,也沒有媒介宣傳,所以死了就死了。而現代社會文明了很多,屠殺平民就會被全世界強烈譴責了。正確表述是,得天下者得民心。
無論是東林黨的儒家路線,還是李自成的新農民起義路線都不能救中國。漢人治華的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事實證明,只有八旗主義才能救中國。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愛新覺羅。一小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反動分子必然失敗。對待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一般無情,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推薦閱讀:
※《士兵突擊》和《我是特種兵》哪個比較真實?
※用陸遊的哪一句詩可以形容他的人生?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國產戰爭劇的巔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