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各領域內有哪些普通大眾並不了解,且仍在人世的大師級人物?

像吳清源這樣的人,對於我這種一點不懂圍棋的人來說聞所未聞,但是對於其他了解的人來說卻如雷貫耳。那麼當今世上還有哪些人做出了非凡的成就,開一代之先河,直追先聖,但在其領域外卻知道的不多。死去的人暫且不論,活著或者剛剛這幾年駕鶴仙歸的算入其中。


說個小棋種里和吳清源在圍棋界地位相當的吧:
五子棋界的傳奇人物中村茂

中村茂40多歲時的照片

先從背景開始說。
五子棋大約在17世紀末(一說日本戰國時代末)傳入日本。到了19世紀中葉,在日本民間已經非常流行,有一些高手開始搞理論研究,最早的五子棋理論書籍《五石定磧集》出版於1856年,見下圖。

《五石定磧集》照片,現收藏於日本三重縣立圖書館。

1899年9月,著名的報業家、翻譯家黑岩淚香在他主辦的報紙《萬朝報》上,開始連載五子棋教材《五目並べ必勝法》,立刻引起了轟動。在讀者強烈要求下,又開始刊登高手比賽譜。鑒於當時日本人對「五子棋」的稱呼不統一,不利於推廣,黑岩淚香給日本五子棋統一名稱為「聯珠」(後改為「連珠」)。從此之後五子棋在日本快速發展,理論研究一日千里(原始規則黑先必勝大約就在這個時期研究完成)。
從1856年開始,日本人對五子棋做了大量研究和規則改革(主要為了解決先手不平衡的問題),先後發明了禁手、多打點、交換等影響深遠的規則概念,後來的五子棋規則改革,都是圍繞這3個概念來展開的。這一點和圍棋類似,發源在中國,但規則改革、深入研究和職業化都在日本最先進行。
之後,向圍棋借鑒,以名人頭銜作為五子棋界的最高榮譽。最早的名人是終生制的。1918年,因為黑岩淚香對推廣五子棋的傑出貢獻和無人能及的威望,並且本身也是超一流棋手,他被推舉為第一世名人,號高山互樂。

日本連珠第一世名人高山互樂(黑岩淚香)

在黑岩淚香的大力推廣下,日本五子棋空前繁榮,影響力一度能和圍棋、將棋並駕齊驅。但在他死後,各派因為對五子棋規則改革存在分歧(用15道還是19道棋盤,是否要引入四四禁手等),使得五子棋界各立山頭。其中最大的兩個派別是坂田吾瑞領銜的15道派和新井華石領銜的19道派。兩派各不相讓,互相攻訐,直到1966年才基本統一,錯過了戰後發展的黃金時期。從此五子棋在日本的影響力一落千丈,最後淪為小眾棋種,實在可惜。

1962年,日本圍棋界開始舉辦名人戰,通過比賽來決定名人頭銜歸屬。圍棋名人戰和之前的最高位決定戰、日本最強決定戰等新聞棋戰,獲得了巨大成功。於是日本連珠聯盟也向圍棋界學習,於1962年創辦了日本連珠名人戰,通過比賽來決定名人,決定誰是日本五子棋最強棋士。這一年,中村茂3歲。

60~70年代,日本五子棋界高手輩出,最強的是磯部泰山和西村敏雄(除了當時不參加15道盤比賽的吉澤眾三郎),輪流奪取名人頭銜。特別要說一下磯部泰山,為支持中國五子棋推廣,2004~2009年時他以近80歲高齡,五次遠渡重洋來中國參加比賽。

2004年 磯部泰山(右)對 中國棋手葛凌峰

1970年,剛開始接觸五子棋的小學生中村茂,被日本老一代頂尖棋手坂田吾朗看中,帶入五子棋圈子開始學棋,傳說就此拉開序幕。
和圍棋一樣,日本五子棋也是等級制度森嚴,新人要升段、參加全國大賽,非常困難。不參加頂級比賽,也就很難和最強棋手對局,造成新人進步慢,而且不利於保持興趣。(個人覺得這是後來歐洲和中國五子棋超越日本的重要原因)
但這些是阻擋不了天才的。學棋5年後,16歲的中村茂第一次參加名人戰就打入循環圈,並且在九人循環賽中取得6勝1和1負的驚人戰績,從之前連續4次循環圈冠軍西村敏雄手中奪得名人挑戰權。

中村茂第一次參加全國大賽的報名照(1975年,16歲)

此前的名人戰決賽,已經連續11年在磯部泰山和西村敏雄之間進行,其他人連挑戰權都摸不到,打破這一紀錄的竟然是個剛學棋不久的中學生,棋界一片嘩然。
中村茂奪取挑戰權後,也有人把這次「爆冷」歸因於循環圈賽制改革和運氣。1975年是循環圈首次採取單循環(以前是雙循環)。單循環的偶然因素更大,西村敏雄雖然戰勝了中村茂,卻意外輸給實力遠不如自己的藤並久雄和早川光勝,以6勝2負的微弱劣勢痛失挑戰權。
所以很多人認為中村茂能奪取挑戰權純屬運氣,在決賽上面對名人五連霸的磯部泰山,他沒有任何勝算。

1975年第13屆名人戰決賽第1局棋譜
中村茂(黑) 勝 磯部泰山
長星局是白棋大優的開局,但中村的第9手下出新變化,讓磯部泰山措手不及

決賽的結果讓所有人震驚,中村茂竟然以3勝1和幾乎橫掃的戰績,把8屆名人磯部泰山挑落馬下,首次出戰大賽就登上了日本連珠的最高峰——名人位。不知道是否因為此次受打擊太重,磯部泰山從此再也沒能奪得名人挑戰權,如日中天的一代豪傑就這樣被一個中學生結束了自己的時代。(相比之下西村敏雄還算幸運,之後奪回過一次名人位)
從此中村獨霸日本棋壇的時代開始了,從1975年到1993年,19屆名人中,中村奪取了17屆,創造了13連霸的傳奇紀錄。
至今為止,名人戰共舉辦完成51屆(2014年第52屆還有1盤決賽未完),中村茂參加了其中27屆,奪得23次名人。在名人戰循環圈+決賽的勝率是令人髮指的89%,只能用橫掃日本、絕對無敵來形容了(比吳清源十番棋的勝率高得多)。

2012年第50期名人戰,中村以53歲高齡復出參賽,從預選賽一路打上來,最終戰勝日本年輕一代領軍人物大角友希,再奪名人位。並在2013年擊退大角友希的挑戰,成功衛冕二連霸。今年大角友希又來挑戰了,現在暫時以1勝3和領先中村茂。

2014年10月18日,第52屆日本連珠名人戰決賽第一局
中村茂名人(右)對 挑戰者 大角友希

日本連珠名人戰頭銜通算:
中村茂:23次
磯部泰山:8次
長谷川一人:6次
西村敏雄:4次
河村典彥:3次
山口真琴:3次
大角友希:2次
山北利德:1次
西山厚:1次


前面提到過,日本連珠分裂時期有15道派和19道派之爭。顧名思義,15道派主張用15*15的棋盤,19道派主張用19*19的棋盤。隨著技術研究的進展,棋手們越來越覺得15*15的盤更為合理(19道先手優勢過大難以平衡,對進攻技術要求降低)。1966年,19道派的領軍人物新井華石決定放棄19道,率領一大批19道派棋手和15道派合併。此後,19道派越來越衰落,最終在90年代銷聲匿跡了。
在6、70年代,雖然15道派勢頭已經幾乎一統天下,但當時公認日本棋力最強者,卻是堅守19道的吉澤眾三郎。吉澤堅持不和15道派合併,而是自己舉辦19道派名人戰(雖然沒多少人參加)。這就造成了一個尷尬的情況:15道派名人戰的整體水平和影響力,遠遠超過19道派名人戰,但15道派的名人水平不如19道派名人。當時15道派的第一高手磯部泰山,也認為自己水平離吉澤眾三郎甚遠(沒找到他們正式比賽的對局,估計私下裡被虐得不輕)。
磯部泰山來中國的時候,有人問過他,日本五子棋歷史上最強棋士是誰。磯部泰山說他心目中的歷史最強三人是高木樂山、坂田吾瑞、吉澤眾三郎。客觀來說,這3人的巔峰水平是不及中村茂的,為啥磯部泰山對他們的評價這麼高呢?高木樂山是日本現代五子棋改革始祖之一,坂田吾瑞是磯部泰山的師父,獲得高評價可以理解,而吉澤眾三郎則是磯部鼎盛時期一直壓在頭上無法超越的高峰,可見他受的心靈創傷有多深。。

當中村茂強勢崛起,橫掃天下的時候,15道派覺得正名的機會終於來了!
1980年,中村茂20歲的時候第四次奪得15道派名人,水平遠超其他15道派棋手。大家覺得他已經可以代表15道派去挑戰吉澤眾三郎了,如果挑戰成功,則15道派名人便成為當之無愧的日本第一高手(在當時也就是世界第一)。
於是15道派倡議舉辦連珠王座戰,由15道派名人中村茂挑戰19道派名人吉澤眾三郎。
商議比賽規則時,吉澤表示無所謂,可以採用15道派的規則。雖然他堅守19道派,但對15道規則也頗有研究。況且他作為長輩棋手,要表現出點風度。

七番棋比賽第1局,中村茂(黑) 勝 吉澤眾三郎

出人意料的是,第1局,中村茂僅用時101分鐘,15手就擊敗了吉澤。雖然賽前很多人看好中村,也沒想到會贏得這麼輕鬆。吉澤10手詭異,估計是賽前臨時研究,但中村應對無誤,從容拿下。
第2局,中村乘勝追擊,抓住吉澤的一步弱手,展開精妙進攻,28手抓禁勝。總比分2:0領先。
因為前兩局中村贏得比較輕鬆,而且吉澤在開局變化選擇上犯了兩個大錯,似乎對15道盤定式不夠熟悉。這時大家都認為中村獲勝十拿九穩了。

七番棋比賽第3局,中村茂(黑) 負 吉澤眾三郎

第3局,中村17手下出新變化,與白棋激烈對攻,白棋走錯一步就將崩潰。但此時吉澤展現出了無比強大的臨場計算能力,證明自己並非徒有虛名。18~24應對精妙,白棋奪得先手,黑25不得不防在遠處。28手絕妙!之後白棋乘勝追擊一氣呵成,44手抓禁手勝。吉澤扳回一城。
通過第3局的勝利,吉澤找到了制勝的方法:中村畢竟還是太年輕,中盤先手控制力不如自己。而中村卻未能認識到這一點,在第4、5局連續兩次給吉澤指定了黑有足夠先手優勢的開局(當時是白方指定開局,還未使用三手交換規則)。結果吉澤再度展現了自己執先手的恐怖控制力,連續兩盤控全盤後拿下,把比分反超為3:2,拿到賽點。

七番棋比賽第6局,中村茂(黑) 勝 吉澤眾三郎

第6局,中村茂終於找回狀態,執先手時步步為營,沒有重蹈第3局失先慘敗的覆轍。23、25下出精妙的進攻手段,挽回賽點。3:3,雙方將進行決勝局的較量。
除了第1局吉澤變招失敗,前6局雙方都下出了極高的水平,不愧是最強者的對決。
但讓我至今想不明白的是,最關鍵的決勝局,中村做出了讓人無法理解的決定,給吉澤指定了黑優勢巨大的山月局。之前兩盤黑優勢沒那麼大的開局,吉澤都能控全盤後拿下,指定山月局不是自殺嗎?結果不出所料,吉澤僅用23手就拿下比賽,贏得了最後的勝利。這第7局成了一個謎,甚至有人認為中村是迫於某些壓力故意放水,但心有不甘,才故意放得那麼明顯以示抗議。真相究竟如何,就像吳清源當年輸給秀哉一樣,不得而知了。

最終,吉澤眾三郎贏得了這次七番棋大戰,保住了自己日本五子棋第一人的地位。但中村此時還未到頂峰,後來中村名人十三連霸的最強時期,兩人卻沒再交手了。
兩年後的第二屆王座戰上,吉澤眾三郎又戰勝了代表15道派出戰的西山厚,之後王座戰就停辦了。
縱觀吉澤一生,也算得上傳奇人物,以一人之力苦苦支撐19道派,橫掃15道派眾高手。但最終,19道派還是銷聲匿跡了,吉澤的傳說漸漸被後世棋手遺忘。在歷史的車輪面前,英雄也只能被碾過。

八十年代,日本五子棋界完全被中村茂一個人統治。他幾乎沒有弱點,計算力、大局控制、研究深度,都遠超其他棋手。他下出的實戰局就會成為定式,無人能撼動他的地位。
老一輩棋手已經退出一線競爭舞台,但他們也沒閑著,開始向其他國家推廣五子棋。80年代中期,五子棋在俄羅斯、瑞典、愛沙尼亞等歐洲國家開始流行,這些國家也成立了自己的五子棋協會。1988年,由日本、俄羅斯、瑞典作為創始成員,成立了國際連珠聯盟(RIF),標誌著五子棋全球化的開始。為促進各國棋手的交流和技術發展,從1989年開始,RIF開始舉辦2年一屆的世界錦標賽。雖然說是世界錦標賽,但當時日本棋手實力超出其他國家太多,比賽成了日本棋手表演的舞台。第一屆比賽,日本共派出4名選手參賽,結果包攬前4名,中村茂以8勝1和的成績奪冠。
第二屆比賽在俄羅斯舉辦,日本4名棋手佔了前5名的4席,中村茂以9勝2和的壓倒性優勢衛冕,世界第一人的地位毋庸置疑。
1993年,第三屆世錦賽在瑞典舉辦,中村茂因為非常討厭坐飛機,不願再出國參加比賽。在當時日本棋手心目中,世錦賽的含金量不高,是去指導其他國家選手的。這次日本只派出了3名選手參賽,由當時已經4次獲得名人挑戰權的長谷川一人領銜。
賽前日本棋手都認為,中村雖然沒有出戰,但以長谷川一人和奈良秀樹的實力,奪冠不成問題。想不到的是,機緣巧合,中村這次的不參賽,成就了歐洲五子棋第一人,後來四奪世錦賽冠軍的Ando Meritee的崛起。
愛沙尼亞棋手Meritee,當年只有19歲,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沒人認識他是誰。前6輪中,長谷川一人和奈良秀樹都戰勝了Meritee,冠軍似乎已是日本棋手囊中之物。然而鬼使神差,在最後5輪里,長谷川一人和奈良秀樹接連被名不見經傳的棋手逼平或戰勝,竟然把Meritee拱手送上冠軍寶座!

這對日本棋界是一次重大打擊,好比中國乒乓球隊爆冷輸給了美國隊。而對歐洲五子棋,卻是一次難得的發展契機。借著本次比賽的勝利,五子棋在愛沙尼亞蓬勃發展,Meritee更是成了歐洲棋壇的英雄。後來他廣收門徒,還開辦網路教學盛極一時,他和呂文哲合作創辦的ORC,曾經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五子棋在線對弈平台。

之後兩屆世錦賽,中村還是沒有參加,但日本棋手吸取經驗教訓,沒再輕敵,由河村典彥(中村的徒弟)和長谷川一人各獲得一次冠軍。但這時,世界五子棋的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愛沙尼亞和俄羅斯棋手進步神速,除了Meritee連拿2次亞軍外,其他人對陣日本棋手也互有勝負。

1999年北京世錦賽,歐洲棋手積累多年後全面爆發,Meritee再奪世界冠軍,歐洲棋手包攬前三名。而日本棋手中成績最好的長谷川一人,僅取得6勝5負,其他兩名日本棋手,連前7名都沒有打入(前7可以拿到下屆直接進A組的國家名額),可謂慘敗!日本五子棋領先世界的地位眼看不保。
Meritee此次奪冠後,已經在連續四屆世錦賽上取得了2冠2亞的輝煌戰績。那麼問題來了,Meritee是否已經超越中村,成為了世界第一人?因為兩人在世錦賽上從未交手,大家都期待他們來一場巔峰對決。日本連珠社,也指望中村茂能幫小輩們報仇,給日本五子棋挽回顏面。於是就有了1999年的世紀之戰。
1999年,是黑岩淚香命名「連珠」100周年,日本連珠社舉辦了紀念活動。而活動的重頭戲,就是邀請Meritee到京都來和中村茂進行六番棋大戰,看看誰才是世界最強棋手。

1999年世紀之戰六番棋 中村茂(右)對 Ando Meritee

這場比賽是五子棋歷史上最著名,也是迄今為止最後一次爭奪巔峰的番棋大戰。(因為Meritee 2005年隱退後,世界棋壇格局劇變,再無公認的最強1~2人)
這六盤棋成為了傳奇,幾乎每個學五子棋的人都看過這些譜,Meritee賽後寫的自戰解說也廣為流傳。這裡不再一局局詳述了。
最後的結果,Meritee 2勝3和1負,以3.5:2.5戰勝中村茂。賽後Meritee興奮得失態,並且在接下來的很多年裡不斷地向別人誇耀自己的勝利。這場對決之後,日本棋壇陷入低谷,再也未能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
當年我看了這次比賽的轉播,還記得賽後自己非常失落。因為在當時很多五子棋愛好者心目中,中村茂是神一樣的存在。而Meritee為人傲慢無禮、心胸狹窄,簡直是反派BOSS的形象,大家都希望中村茂能給他個教訓。
賽後也有很多人為中村不平,認為一來當時賽制排得太緊,對身體不好的中村茂大為不利;二來中村的3盤開局,都給Meritee開黑優勢局,有一盤甚至給了他黑必勝開局(當時的研究也是黑巨優),中村的開局策略,相當於下圍棋不貼目讓Meritee執了3盤黑,是上手對下手的下法。如果中村不採取這樣的策略,應該可以拿下比賽。

花了很大篇幅講中村輸的兩次番棋。。因為他輸得太少了,每次輸都是重大新聞,如果要講他贏的比賽,幾萬字打不住。

2002年,中村宣布放棄名人戰衛冕。此時他已經奪得21次名人頭銜,2次世界冠軍,可謂功成名就了。這個時候中國五子棋剛起步不久,還沒人有機會能和中村茂對局。到2007年中國五子棋崛起的時候,中國一流棋手們都以未能和中村茂對局為遺憾。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2009年,已經隱退了7年的中村茂,突然決定參加捷克世錦賽。當時國內可說是奔走相告,中國頂尖棋手終於有機會和中村交手了!

先交代下當時中國五子棋的背景。
中國棋手第一次進入世錦賽A組(最高組別),是在1999年的北京世錦賽上,依靠1個東道主名額完成的。參賽的是北京棋手張進宇,以3勝3和5負獲得第9名(A組總共12人)。此後的3屆比賽,都沒有中國棋手再進入A組。然而2007年,一段傳奇突然發生了(傳奇程度值得專門再寫一篇文章)。
遼寧棋手吳鏑,隻身一人赴俄羅斯秋明市,參加第10屆世錦賽。雖然吳鏑當時是國內最強棋手之一,但賽前大家對他的期望只是能從預選賽出線,讓中國棋手時隔8年再次打入A組而已。
預選賽中,吳鏑表現並不亮眼,最後磕磕碰碰拿到了預選賽第5名。
按照規定,世錦賽A組的12個席位歸屬是:上屆冠軍的個人名額1個(不得轉讓)、上屆2~7名的國家名額6個(由該國自行決定人選)、預選賽出線名額4個、東道主保留名額1個。預選賽第5名只能打道回府了。
但是世錦賽又有個特殊規定,一個國家的國家名額+東道主名額,最多只能有3個。因為上屆比賽,俄羅斯獲得了2~7名中的4個,所以只能獲得3個國家名額,東道主名額被取消,由預選賽第5名替補進入A組。於是吳鏑就這樣幸運地拿到了A組門票。
這種特殊情況,在世錦賽24年歷史上,僅僅出現過這麼1次。
A組循環賽第一輪,吳鏑依靠中國棋手的獨家研究,戰勝俄羅斯高手Chingin。但在隨後的第二第三輪中,慘敗給了實力並不強的Andry Purk和女棋手Yulia Savrasova。前3輪1勝2負,此時大家都覺得保組無望了。
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接下來吳鏑竟然豪取8連勝,為中國奪得首個五子棋世界冠軍!(這裡不具體展開了,有興趣的可以搜一下吳鏑的自戰棋評,可說是蕩氣迴腸催人淚下)

吳鏑奪冠,極大地提升了國內棋手的信心,以前中國棋手看三大強國(日本、俄羅斯、愛沙尼亞)的頂尖棋手,都是仰視的。而從來沒能奪得全國錦標賽冠軍的吳鏑,第一次出國參賽竟然就拿到了世界冠軍,讓大家覺得原來差距也沒那麼大嘛。於是2007~2010這幾年,國內群雄並起,水平突飛猛進(後來叱吒國內棋壇的戴曉涵、祁觀、陳靖等一大批棋手,都是這段時間出道的)。

中國五子棋實力大增後,當然想在國際舞台再創輝煌,國內輿論認為中國實力已經超越日本,和俄羅斯、愛沙尼亞持平甚至佔優了。2009年,吳鏑作為衛冕冠軍赴捷克參加第11屆世錦賽,一同前往的還有另一位國內頂尖棋手曹冬。曹冬是當時唯一兩次奪得全國錦標賽冠軍的棋手,公認的國內綜合實力第一,即使吳鏑2007年成為世界冠軍,也沒能動搖曹冬國內一哥的地位,可見有多強。

三位世界冠軍的合影(2009年捷克)
從左至右:2007年世錦賽冠軍吳鏑、1989/1991年世錦賽冠軍中村茂、2011年世錦賽冠軍曹冬

預選賽,曹冬非常輕鬆就出線了。在A組循環賽第四輪,他遇上了中村茂。中國頂尖棋手首次有機會和這位五子棋史上最傳奇的人物正面對決。

2009世錦賽A組第4輪 中村茂(黑) 勝 曹冬

結果令中國棋手非常沮喪,中村茂全盤沒有給曹冬任何機會,從頭控制到尾,而曹冬疲於防守,最終因為時間不夠,崩潰了。這局結束後,觀戰的中國棋手都紛紛感嘆中村狀態保持得真好,雖然已經50歲了,還保持著世界超一流的實力。但在這局看似完美的表演中,大家也識破了中村的軟肋。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秘密,所有的日本棋手都有一個毛病:喜歡控制大局、做棋,避免激烈對攻,因此對極端激烈局面的計算能力不足。中村茂作為日本棋手的巔峰,也不能克服這一點,何況棋手年紀大了之後,下降最嚴重的就是極複雜局面的計算力。在與曹冬的對局中,中村雖然全盤完美控制最終取勝,但也放過了好幾個強攻直接取勝的機會。

第10輪,吳鏑對上了中村茂。雖然之前曹冬慘敗,但這場比賽賽前國內棋手卻普遍看好吳鏑能贏。因為中村不擅長激烈局面對攻,而吳鏑恰恰是國內最喜歡激烈對攻的棋手之一,激烈局面的計算能力極強。如果開局策略成功,以己之長攻敵之弱,勝算非常大。

2009世錦賽A組第10輪 中村茂(黑) 負 吳鏑

這一招果然奏效了。26手,吳鏑導向了一個極其複雜的局面。黑白均有大量材料,而黑棋如果要獲勝,只有激烈對攻一條路可走。中村在長考半個多小時後,選擇了27~35的交換手段。這套交換可以說很精彩,之後白只有36填中間這個唯一防,而黑看上去還有連接到右邊的可能性。37手,圖窮匕見,黑棋強行往右邊過渡。但面對這極其激烈局面,中村終於還是計算失誤了,38防守後,黑棋實際上丟失了先手,42手後,黑面臨著上下兩塊棋,均比白棋先手等級低一點的尷尬局面,實際上已經防不住白棋了。43之後中村苦防未遂,最終吳鏑拿下了這一局。
不過根據吳鏑賽後自己的回憶,這局勝利也有一定運氣成分。下26手的時候,吳鏑其實完全沒注意到黑棋存在27~35的交換手段,如果不是恰好有個唯一防,獲勝的就是黑棋了。

不管怎麼說,能夠戰勝偶像中村茂,對中國棋手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同時大家也感慨中村畢竟還是年齡大了,計算力有所衰退,英雄的老去總是讓人唏噓。

這屆比賽,中村茂總共輸了3場,另外2場一是輸給愛沙尼亞棋手Tunnet Taimla(兩奪世界冠軍,以擅長攻擊著稱),一場爆冷輸給了捷克棋手Ondrej Nykl(也是一個激烈局面誤算)。最終中村茂獲得了第4名。雖然和當年橫掃世界奪冠相差甚遠,但考慮到中村是以50高齡和其他處在巔峰年齡的棋手抗衡,2009年世界水平又已經突飛猛進,能取得這個成績是相當了不起的。(順便提一句,這屆比賽冠軍,俄羅斯棋手Vladimir Sushkov總共輸了兩局,輸給中村茂和曹冬)。

中村茂至今總共3次參加世錦賽,總勝率達到驚人的83.9%,超出第二名Ando Meritee一大截。這個記錄恐怕以後極難打破了。

2009年捷克世錦賽之後,中國大陸棋手只在2010年世界團體賽上和中村交手了一次(中村茂勝李一),之後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再有機會。但傳奇還在繼續,也許在將來的日本世錦賽上,我們還能再度和中村交手。

畫外音:小朋友,再來和老夫下一局?

(完)
如果大家有什麼感興趣的點我再補充。

-----------------

關於照片里抽煙的問題,吳鏑本人的回復:

看到這個帖子還是挺有意思的。。。當時合影的時候其實不光我和曹東在抽煙。。中村也在抽煙。。我們當時在交流中日煙草的區別。。其實大家在生活中都是普通人,也不用那麼神話,中村和我們一樣吸煙喝酒,喝多了還會很興奮。。這才是我欣賞的中村。。。


C語言之父,UNIX之父,丹尼斯·里奇

喬布斯死後一周也去世了。

當然行業外的人都想不起來有這麼一位。

至今還活著的

高德納

蓋茨和李納斯都是其腦殘粉。


驚聞噩耗,納什先生因車禍離世


說到這個話題,我又忍不住宣傳這些探究人類身體極限的武道家,絕對符合題主的「領域之外的普通大眾並不了解,且仍在人世的大師」的標準。


相信我,這裡面有一些視頻,即使你對武道絲毫不感興趣,也絕對會為之嘆為觀止。整個過程大概會耽誤讀者十分鐘時間,但我相信它是值得的。

黒田鉄山


在武道界之外,應該很少有人聽過他的名字。
他在步入中年之後一直在研究武術理論。

研究的實踐成果如何呢?請看視頻(Youtube版本請點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UPYOyAx7E4,中國以外的觀眾看起來會比較快):
視頻封面日本劍術大師 黑田鐵山11 民彌流居合道視頻

前面主要是人物履歷介紹和居合禮儀,不懂法語的可以直接跳到後面1:08開始看。
這是他2007年在巴黎的演武視頻的一部分。視頻裡面演示了民彌流居合術幾個型,幾次拔刀的速度,諸位可以感受一下。

另外一個視頻(Youtube版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qjFRb6UTI):
視頻封面黑田鐵山駒川改心流組太刀視頻

0:00直到0:21都是對這個動作的分解。0:21之後到1:49部分,不感興趣的人可以直接跳過。從1:48開始看連續動作,1:53~1:54那裡,他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視頻開頭所分解的劍術型「目附」,這大概是人類所能做到的最快的動作吧。這時候他已經五十大幾歲,我們大概很難想像五十幾歲的人居然能夠這麼快吧。


附2010年,60歲的黑田鐵山先生在巴黎再次演武的部分視頻,這個視頻裡面有四分之一速度的慢鏡頭分解。前面都是日語/法語對動作要領的講解,可以跳過,從0:48開始看(Youtube對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hFUSz0zR8)
視頻封面日本劍術大師 黑田鐵山22 民彌流居合道 駒川改心流劍術視頻

很多人看不懂日文維基,請允許我在這裡稍作解釋。黑田鐵山是振武館第十五代宗家,黑田家從明治時代開始就是著名的武道世家。他本人在二十歲的時候就被授予了古武道八段范士,大約是目前日本最著名的武道家之一。


當然,現在在媒體上活躍的也有一位在傳統武道人士看來,比較另類的居合術家,町井勲(實際上他的名字應該是町井勲,但中國的少年們嗯.......都寫作了町井勛)

這裡他刀劈直徑6毫米,時速200英里(322公里)的BB彈的視頻(Youtube對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zhs1Z8Rwnk)
視頻封面Real_Samurai_Sword_Technique視頻

其他的視頻,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找......他在媒體上比較活躍,一度被中國網友稱為真人版水果忍者......很容易找到。


這些人的存在,向我們揭示了人的身體所能達到的極限,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徒手攀登( free solo) 大師alex honnold 。

徒手攀岩是攀岩中難度最大的一種形式。徒手,意味著沒有任何攀爬工具,沒有任何保護。如果失手掉下去就沒有然後了。
在徒手攀岩領域,每一個大師都是千錘百鍊、名副其實——因為任何功夫不到家的人都活不到成為大師的那一天。在優勝美地,1955年以來已經有83位攀岩者葬身絕壁。事實上,即使是真正的大師也可能一失足成千古——兩位優勝美地有史以來最好的徒手攀登者,英國人Derek Hersey於1993年從溫賽拉瑟岩壁墜落,美國人John Bachar於2009年在猛獁湖附近掉崖。

Alex Honnold 85年生, 徒手攀爬多項世界記錄保持者。
成名之作應該是徒手攀爬優勝美地(Yosemite)國家公園900米的酋長峰(EI Capitan)

這張圖可能很多人都看過,沒錯,站在上面的人就是alex。

普通攀登者完成這些線路可能需要很多裝備 繩索 快掛 帳篷等等。花上幾天時間才能完成線路。
但是alex只需要一個粉袋,幾個小時。

真的很難理解他在岩壁上心理會有什麼反應。

補充張圖。

放點視頻來看。這些視頻我都已經看了無數遍,但是每次看完都是手心冒汗。真的是冒汗 不是修辭方式。

Alex Honnold 1500 英尺徒手攀岩

孤身絕壁—在線播放


大數學家 Jean-Pierre Serre (1926- )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語言學家,文字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門語言,建立漢語拼音系統,並逐步取代其他標音系統成為國際上最通用的漢字標音方法。(想想在它出台之前,光是魯迅一詞在國際上就有十多種拼法,顯然極不利於傳播和交流啊)

算一算年齡,哈哈,老爺子戲稱上帝一定是把他給遺忘了,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搜搜合肥四姐妹,記得回來點贊喲

其實還想說楊絳先生(1911年7月17日)和張充和先生(1914年5月17日),應該比較熟悉了,三位百歲老人,祝願你們都健康長壽!


屠呦呦。學葯的都懂的。


經濟學界之外有幾個知道肯尼斯·阿羅?但大家都知道薩繆爾森、弗里德曼、凱恩斯、克魯格曼這些人。


葛軍的老師,中等數學的專家——單墫


Tony Hoare 爵士(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Tony Hoare),快速排序的設計者,1980年獲圖靈獎。提出了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es語言,至今牛津計算機系很多教授還在搞這個。有很多有名的學生,比如Bill Roscoe教授,前幾年是牛津大學計算機系的頭。

來源:維基百科。


更新。剛看了Charlie Musselwhite的現場,老爺爺剛72歲,精神得還像27歲一樣。

Chuck Berry還活著!!!而且還在演出!!!
補充一下,還有B.B.King, Buddy Guy, Little Richard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

真正意義上的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建築大師。
獲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建築獎。代表作有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美國肯尼迪圖書館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玻璃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等。
作為建築師,貝聿銘先生始終堅持現代主義建築的簡潔與幾何特性,偏愛運用混凝土,玻璃與鋼材,善於運用光線,「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先生的名言。在設計上,他繼承了密斯,柯布等老一輩建築大師的設計理念,而又在他們的基礎上將現代主義發揚光大。
而最難能可貴的是,貝聿銘先生作為一名華裔,能在西方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這首先跟他的家庭出身有關係,貝先生為蘇州望族之後,據說蘇州獅子林為其家族所有,1935年貝聿銘遠赴美國留學,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1939年貝聿銘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開始了他輝煌一生的建築事業。1948年貝聿銘從純學術的象牙之塔進入實際的建築領域,紐約市極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產開發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國建築界的慣例,首次聘用中國人貝聿銘為建築師,擔任他創辦的韋伯納普建築公司的建築研究部主任。他們合作達十二年之久。在這期間貝聿銘結識了大量的社會名流,培養了他極其優異的溝通與社交能力。這一切都為他的建築事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貝先生是一位多產的實踐型建築師,其作品遍及全世界。但與前輩柯布,密斯等不同,他的理論著作不多,他說:「我的思想全都在我的建築里了」。他堅信建築不是流行風尚,不可能時刻變化招取寵,建築是千秋大業,要對社會歷史負責。他持續地對形式,空間,建材與技術研究探討,使作品更多樣性,更優秀。他從不為自己的設計辯說,從不自己執筆闡釋解析作品觀念,他認為建築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的建築作品的影響力。但俗話說有所得必有所失,建築設計作為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這其中摻雜著各方的利益,貝聿銘先生能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並能嚴格的追求建築品質與藝術性,這一點是相當不容易的。從這一方面看,貝先生是完美的:極其具有人格魅力,完美的社交天賦並將內在的能量表現出來,作品名留青史...(與之相對比的是另一位偉大的建築師路易斯.康)。
作為華裔,貝聿銘先生始終是有中國情懷的,無論是早期的北京香山飯店,還是香港中銀大廈,或是封筆之作蘇州博物館新館,無一不表達他對現代建築在當代中國的思考,貝聿銘為《貝聿銘全集》中文譯寫序言說:「我的建築設計從不刻意地去中國化但中國文化對我影響至深。我深愛中國優美的詩詞、繪畫、園林,那是我設計靈感之源泉。我很高興有幸在中國參與了幾項設計,從早期的香山飯店到近年的蘇州博物館,我都致力於探索一條中國建築的現代之路。中國建築的根可以是傳統的,而芽則應當是新芽,這也是中國建築的希望所在。」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貝聿銘先生今年已經是97歲高齡了,(雖然在建築師中還不算太老,哈哈,我是不會告訴你尼邁耶活了100多,菲利普.約翰遜活了99的)。
願老先生晚年幸福,快樂永遠!


尤爾根·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1929年6月18日——)


戈爾巴喬夫
社會主義政治領域
大家基本都從歷史課本上聽過這個人,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他還在世…………


干著活的人看見這題心癢,忍不住溜上來答下當放鬆了。

其實中文領域的牛人不少,把文學、史學、文獻學、考古學等等都算上的話,當得大師二字的人還是有一些的,就不一一列舉了。此處僅舉最牛之一,這一位算是外行知者不多而年歲又比較大的:饒宗頤。

去年在香港還有幸見過先生,先生真是萌萌噠!先生已經快一百歲了喲。

(懶得手打了,轉自百度百科饒宗頤_百度百科)饒宗頤1917年生,字伯濂、伯子,號選堂,又號固庵,中國廣東潮州人,香港中文大學、南京大學等學校名譽教授,西泠印社社長。其學問幾乎涵蓋國學的各個方面,且都取得顯著成就,並且精通梵文。2011年12月13日,國學大師饒宗頤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2013年3月23日,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饒宗頤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2014年9月,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

饒先生緣何是大師呢?請看: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共14卷20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目錄:
卷一 史溯
卷二 甲骨(上) 
卷二 甲骨(中)
卷二 甲骨(下)
卷三 簡帛學
卷四 經術、禮樂
卷五 宗教學
卷六 史學(上)
卷六 史學(下)
卷七 中外關係史
卷八 敦煌學(上)
卷八 敦煌學(下)
卷九 潮學(上)
卷九 潮學(下)
卷十 目錄學
卷十一 文學 
卷十二 詩詞學
卷十三 藝術(上)
卷十三 藝術(下)
卷十四 文錄、詩詞

部分論文如下(見cnki)

知道先生為啥子牛了嗎?


Anthony Jameson,斯坦福大學航空系教授
幾乎以一己之力建立了可壓縮計算流體力學基本框架。
貼一張他年輕時候的照片吧。


諾姆·喬姆斯基
韓禮德_百度百科經知友提醒


蒂姆·伯納斯·李(Sir Timothy John Berners-Lee) 和 羅伯特·卡里奧(Robert Cailliau) 我們每天都在用萬維網, 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兩人是萬維網的發明者


李永樂,七八十歲了還奮鬥在考研一線,每年的線代視頻都備受追捧。


推薦閱讀:

《漢武帝》里對劉徹的評價定位是準確的嗎?
孫悟空受大眾歡迎的原因是什麼?
歷史上有哪些特別讓人心疼的人物?
如何評價腓特烈大帝?
如何評價加西亞馬爾克斯?

TAG:人物 | 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