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如《毒吻》,《瘋狂的兔子》,《魔方大廈》這些畫面並不血腥,暴力,可怕的電影被稱為童年噩夢?

對比《咒怨》,《猛鬼街》,《異型》等電影,畫面不殘暴的他們為何仍然如此恐怖呢?


還有《大氣層消失》,小時候一個人看,也覺得很恐怖。死亡的恐懼,孤獨的恐懼,被懲罰關小黑屋的恐懼,這是一個孩子所能承受的嗎?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思想的衝擊,也就是直接毀三觀。《毒吻》一個孩子死了父母,被別人當成被詛咒的怪物,唯一對自己好的女孩死了,最後自己遭天譴被雷劈死,難道這個人是壞人嗎?他有錯嗎?顛覆了小孩子所接受的好人一生平安,壞人惡有惡報的思想。《瘋狂的兔子》最親愛的弟弟丟了,而周圍人沒有同情理解她還變得瘋狂怪異,最後為了救弟弟可能要獻出自己的生命,多麼的殘酷!《魔方大廈》因為一時生氣摔了魔方,結果受到了懲罰,他所進入的第一個空間是最慘烈最恐怖的,他發現自己摔魔方的後果是這裡發生地震,傷亡慘烈,而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一個孩子如何能承受這麼大的責任?《大氣層消失》環境污染,世界上的人和動物即將滅絕(從主角視角出發,感覺到處都是死亡,而且死神逼近的感覺),讓我感到害怕的是最後那個大人被毒氣熏死,突然感覺拯救世界無望,希望破滅的瞬間,孩子失去大人保護的無望。這些影片都有恐怖的成分,而與其他恐怖片比,它們都是兒童恐怖片,成人恐怖片小孩也許看不太懂,沒有很強的代入感,而這些影片,失去父母,不被人理解,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失去大人的幫助,一個孩子最怕的是孤獨!這些影片的主人公無疑要孤獨的面對未知的充滿恐懼的世界。


恐怖與否並不是一定根據其血腥暴力而判定的

有一種叫毛骨悚然

彷彿看到小丑,洋娃娃,一隻人類嘴唇的狗等等都會引起毛骨悚然這種感覺。

如果說人們對黑暗,災難,血腥,怪物等等類似的傳統恐怖元素感到害怕,是源於對潛在危險的生理反應

那麼人們對怪異,扭曲,獵奇表現出來的毛骨悚然,就應該是一種更多意義上的心裡排斥了。

當然這是我的主管臆斷,關於人類為什麼會覺得有creepy這種感覺,有意思的是這個看上去很簡單的問貌似心理學上研究還很多……以前看過一期油管視頻講述過人們的creepy心理來源的,結論很曖昧也不太清晰

具體我也不是特別了解,具體到人型玩偶,洋娃娃這類別恐懼因素

可以百度參考日本機器人學家森昌弘的《恐怖谷理論》了解一下。


我就是題主說的這類人~當年真是嚇的要死,現在看來也不過爾爾,以《瘋狂的兔子》舉例
看《瘋狂的兔子》的時候正上小學,屬於一個對世界好奇正接受新事物的年紀,根本沒有世界觀價值觀,更不會去分辨真假,都是統統的記在腦子中存儲起來。
再說那個年代,基本國情就是信息匱乏、閉塞,對於科技、資源的了解也局限於報紙和電視,那時電腦還沒普及網路也沒有盛行,對天文知識、外星人、UFO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總之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被人們合在一起傳來傳去越傳越懸乎。
上個月我還重看了一遍《瘋狂的兔子》,當年看著高大上的東西現在看了真是在搞笑,截幾個鏡頭

這個鏡頭是講姐姐在互聯網上尋找豆豆的消息,當年覺得互聯網好高端啊!互聯網是萬能的!互聯網可以解決任何問題!可現在看看這TM不就是一個word嗎!!!

這個鏡頭是講怪老頭在研究狗頭的腦電波,破譯密碼啥的。聽著高大上吧!腦電波!破譯密碼!!有沒有被高科技嚇到!!其實不就是最早版本的PS嗎!!!

還有這個鏡頭好像是老頭在破譯密碼,嘴裡一直不停的念叨「茄子、土豆、麻花」什麼的。。。。這明顯是來搞笑的。。。。
類似這樣的情節還有很多呢,歡迎大家重溫~~哈哈
當年因為知識的短缺和信息的匱乏,讓我們對這些所謂的高科技既好奇又恐懼。試想想,如果這種事情放在現代,分分鐘上百度上知乎發個帖子求助,甚至說不用你問,自然有各種大神在論壇里科普、扒皮等等。這就是網路的好處,信息共享,資源交換(當然網路也衍生出一些暴民,這不在今次討論範圍之列)
其實說白了,就是那個年代那個年紀對未知的恐懼。
而現在再看恐怖片,無非就是鬼怪暴力血腥之類,看過就忘,現在能嚇到我的恐怕就是一些對於人性反思的片子了。
對了,最後再提一個我的童年噩夢吧~比較冷門 哈哈
《正義戰士》里的泰魔博士


主要是受眾年紀太小,大腦對一些信息源的刺激反應過於強烈。
成年人對這種東西只會覺得搞笑,或奇怪,但不會覺得恐怖。


n也是也是前幾天和朋友突然聊起來小時候看過的電影,我對這部電影一直印象深刻,一直記得那個男孩子碰一下就人畜皆死,草木皆枯,最後抱著一個女孩子上了山被雷劈死的場景,後來得知叫毒吻,正好又趕上周六,就又搜來看。第一次在知乎做答,不太懂規矩,就談談自己的感受,反正沒人作答,也沒人關注。嘿嘿。
先複製一段百度的介紹某化工廠一對青年夫婦喜得貴子,不料這對夫婦都相繼中毒身亡,孩子被善良的女醫生抱回家,父親精心飼養的鸚鵡和貓又猝然死亡,原來孩子體內含有劇毒,經多方治療,卻仍不失毒性,而且每逢雷電便會暴長,毒性也隨之增大,以致最終被雷電毀滅。片末出現如下字幕:如果我們再不重視環境,這部影片將不僅僅只是影片,比如結尾最後是這樣的
而且電影的標籤是,科幻,恐怖,唔,我自己是從來都不敢看恐怖片的,膽子小,可是後來想到了小時候看貌似都沒有覺得怎麼樣,所以就毅然決然的打開了,劇情當然和簡介一樣,而且帶著爸爸媽媽年輕時電影的風格,那時候的穿衣打扮,傢具電視,甚至開放的程度,當然我也不是專業的影評,我只是抱著湊個熱鬧的心情回味一下童年。
首先女主全家愛心爆棚,明明知道孩子帶毒,還依然願意撫養他,女主的爸爸一市之長,卻是個很和善的大叔,女主的媽媽雖然一直反對,但是到最後毒娃跑回家想見媽媽時,她勸他留在家裡,怕毒娃出去被擊斃,說明她還是很善良的

媽媽親一口後被毒死,也是鼻口都流血,不知道知乎讓不讓放那種照片,我就不放了,免得被查水表
然後爸爸同樣七竅流血死去,這裡還好,不算太恐怖
先放一張毒娃出生後照片

挺萌的吧,現在只是口水帶毒
然後打雷下雨一次
長大了

還是很可愛,對不對
然後又打雷下雨一次

還是胖胖的很可愛對吧
然後又打雷下雨了,開始繼續長大
這個時候恐怖場景出來了

變成了這樣,你可能說還好,再來一張

嚇死寶寶了好么,真是夠丑了
再來一張

這是要變身了嗎終於明白為什麼是恐怖片了,這不用特效也分分鐘嚇死人啊
然後被抓,用手腐蝕欄杆,越獄,逃到小山村,不小心偷看到妹子洗澡

那個表情真是……………………
莫名想起了西遊記八戒偷看仙女洗澡的場景…………然後對妹子心動,妹子帶他回家,妹子老爸特別佩服他,以為他練就了毒功,拜他為師,還見色起義,差點趁妹子睡覺摸大腿

當時真是嚇死寶寶了,妹子不要死啊,後來和妹子在花叢中嬉戲,

哦,又嚇到寶寶了,花中毒了,然後開始頭冒輕煙,後來妹子帶他去河裡洗毒,魚都死掉了,然後又打雷下雨,要變異了變異了!!!!

然後撲倒了妹子,然後!!瑪麗蘇劇情來了

妹子心疼他,然後親吻了他

妹子中毒了,然後死掉了

藍後,抱著妹子要上山了,看,體貼的他還穿上了衣服

然後有打雷了,boomshakalaka ,化為灰盡,全劇終
我表示童年的心裡陰影面積非常大
最後只能說,導演的腦洞真是大,這隻能說是一部成功包含了親情,愛情,社會情,撲倒,霸道總裁愛上我等等瑪麗蘇劇情而且不加任何特效的科幻恐怖片!!!


首先那個年代我們的信息接收量並沒有這麼大,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看得到電鋸驚魂什麼的,所以這是信息起始點的差異。

其次是當時我們年紀都小,接受能力也會相對較弱。

最後就是,這幾部影視作品的設定確實比較奇葩,比較有讓人不安的感覺~


拿《魔方大廈》來說,它的畫風對它的受眾(小朋友)來說相當的不友好。扭曲的五官、詭異的臉型(倒三角)都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棺材」「地震」「追捕」「斷手掉耳朵」等一些負能量的東西也和小孩子恐懼的事物相對應。
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它的配樂特別能烘托詭異的氣氛,大概能知道很多是一些迷幻的電音。而且bgm眾多素質還很高,基本每集都不重樣。所以我一度懷疑它的腰斬是因為配樂花了太多錢。。


不應該用恐怖來形容,我感覺詭異應該更合適,這些電影也闡述了一些當時社會的對未來的憂慮,另外,相比之下,這些電影比較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主角大多也是和你同齡的中國小孩子,特別有代入感。
我剛才還在b站托進度條看了《瘋狂的兔子》,裡面的一個小孩有句台詞,」你這隻能算是小製作,不能算是發明「,聽到」小製作」,這三字,就一下子把我帶回了那個半夜還在粘易拉罐,完不成,明天老師就要訓你的年代。
總的來說,這些電影,不少真的是拍給當時小孩看的,儘管說教意味也比較濃,但主題鮮明,小孩子看完後,還能記住自己看的是啥,片子講的啥。我小時候是沒看過《猛鬼街》之類的,身邊人應該看過的也比較少,沒這些中國老電影來的普及(畢竟學校都會組織去看)。
另一方面,這些歐美電影之所以不是童年陰影,是因為它們一直就是陰影好么。


贊同樓上的,只是感覺詭異,並沒覺得太恐怖。小時候也沒什麼閱歷,接收不到那個恐怖的共鳴點,嚇我也嚇不到。
①《毒吻》小時候沒看過。
②《瘋狂的兔子》只在電影頻道看過一次電影介紹,當時就覺得「什麼情況……」,感覺有點類似老版《寶葫蘆的秘密》。
③《魔方大廈》小時候看並沒有覺得恐怖啊,大一的時候借了鄭淵潔全集,看到原著的時候才知道上影廠的和諧工作量有多大⊙▽⊙
④木偶動畫片《鏡花緣》畫面色調陰暗,童年陰影。變臉國直接頭轉180度嚇哭了好嗎。
⑤其實還有柯南那個《步美誘拐事件》也很恐怖的。主要是分上下集播放,晚飯時剛看到步美在轎車後車廂看到一個小女孩的頭就沒了還要等第二天的下集,當晚就做噩夢了好嗎TAT


作品是講究氣氛的,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氛圍的作品中給人感受不一樣。
不怕眼瞎可以點Happy Tree Friends
看恐怖片的時候 觀眾有心理準備 知道自己看的是恐怖片 出現血腥場面是理所當然的。
小孩子看動畫片,更多是單純的畫面和故事的娛樂享受。在樂觀向上的世界裡突然出現現實或是驚悚的內容,會讓觀眾造成一種與預計的落差。


「童年噩夢」「童年陰影」這樣的詞,大概是這幾年流行開來的,一些二十代的年輕人到了四分之一人生危機的時候開始回憶過去,甚至今昔對比的時候創造的後視感情結?

如果說直接的死亡等限制級畫面出現不應該給小孩子們看,處理過的影響比如不直接顯示殺戮場面但是血瀑鏡頭也不能給兒童觀看,其他有什麼特別恐怖的畫面真的不太記得了。印象比較深的,《邋遢大王歷險記》最後婚禮蠟燭倒下老鼠公主爆炸算一個,《黑貓警長》里白鴿警探被惡鳥啄死算一個,《雙面人》木偶劇腦袋會轉算一個,只是畫面上能體現情節的衝擊性,對兒童來說可能比較嚇人,留下噩夢和陰影倒不至於。(《柯南》倒真是嚇死我了)

至於《魔方大廈》,解讀文章吹得很厲害,然而除了一些畫風特點發現劇情完全沒印象了於是又找來看了一集,《三探櫻桃塔》。色彩、圖騰元素、甚至二維抽象畫風,基本上是時代所限攝影技術和作畫功底的問題,內容以鄭淵潔童話打底,劇情對白簡單,主角歷經艱險(並沒有)爬上了三座塔給村民治病,有很直接地表達「說假話不好」「好心的小朋友感動了我我(害得全村人不能講話的大魔王)錯了嗚嗚嗚」這類台詞,說教性很強,作為兒童教育片,好像也沒什麼錯。想像一下3D技術畫風精美的櫻桃塔,在30分鐘內講了一個誠信教育的故事,作為成年人看了也會很尷尬的。說到底,還是個面向兒童,並且是以語言說教而不是情節說教的片子。兒童看了大概會記住說謊不好、嫌人丑會遭報應之類「你再不好好吃飯大灰狼就來了的」強制性道德約束體驗。可惜這些內容我都沒什麼印象了,大概小時候也沒往心裡去,真是對不住編劇的良苦用心。

《瘋狂的兔子》是學校組織看的,下午兩三點文體活動組織去看電影蠻開心的,砸小提琴和瘋狂的兔子是挺有印象,其他情節也真是記不住。電影畫風倒是有點接近特攝片,老是想起來就串去了《奧特曼》片場。奧特曼打小怪獸,侏羅紀公園我記得的呀。還好這些都是在電影院大熒幕上看的,如果是自家電視,那種凸面的後殼很方的那種熒光屏,泛著綠光的錄像帶畫質應該挺感人的。

所以,大多數時候,我家家長不准我看電視:)

PS:看了答覆才知道陸海空三個會飛的動畫片叫《正義戰士》呀,然而很顯然是美漫畫風嘛。


思想會比其他東西留下更深的印記

——鄧布利多


原來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多,對於一些怪異的事情印象就會很深,甚至害怕吧


恐怖片只是嚇唬人,並不是要影響人,更不是要通過強烈的心理暗示來宣傳。你可以想想三體裡面的那三個故事


毒吻童年陰影!瘋狂的兔子也是,沒看過電影,但小時候看小說的時候嚇得把書扔了...疾病、病毒讓人本能地聯想到死亡,而童年時期對生命與死亡的認知還出於混沌階段,看到這類題材莫名恐懼...


推薦閱讀:

我很想看恐怖片,但是又不敢看,有沒有克服心理障礙的好方法?
為什麼《山村老屍》第一部看完讓人覺得那麼恐怖?
邁克爾·哈內克導演的電影《趣味遊戲》 究竟想要表達什麼?

TAG:電影 | 邪典電影CultFilm | 恐怖電影 | 瘋狂的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