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自己對認知的反應?

我算是一個有些敏感 有些偏執的人。周圍的朋友說我很情緒化,我也想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我的問題在於,當我在和別人交往時,不管對方的表現是什麼,我會按照我所察覺到的認知來決定我對對方的態度。
比如,一個人說一件事情,目的是希望我欽佩他,但是他的表現是刻意裝作不經意的說出來,以至於讓我察覺到他的非正常狀態。捧場的做法是說他很厲害,但我就是表現不以為意。如果他直接跟我說他做了一件很厲害的事,然後再說做了什麼,我就會很正常的表現我的欽佩。
再比如說,我和一個人習慣不同(指那些本身沒有好壞區別的習慣),互相影響,他不喜歡我的做法,然後就總是說很煩那些和我做法一樣的人,但不指明我。一般來說,我應該改變一下做法,但我不會改變,甚至故意做的更加影響他。但是,如果他直接跟我說我的做法和他的做法有衝突,來跟我商量怎麼解決,我會很樂意跟他協商,甚至完全妥協,按著他的習慣來。

因為我總是這樣,明明意識到問題,但是對方如果表現得和他真實想法不同,我就會裝作沒意識到問題。這樣的後果,第一個例子導致很多人覺得我不識趣,很冷漠。第二個例子導致很多人覺得我以自我為中心。

所以這樣的我是不是有問題?問題是什麼?有問題的話怎樣解決?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你總是期望別人按照你喜歡的方式跟你打交道。在你眼裡方式比動機重要,比結果重要。這證明你成長的歲月里過得比較順利,沒有碰到太多不如意的事。所以才會有一種「完美主義」的傾向,也就是,動機,方法,結果全部符合預期才是好的,否則一律是壞的。
(記住我的分解,動機,方法,結果。)
只能說,山珍海味吃得多了就會挑食,豌豆公主連二十層鵝絨下的豌豆都能感覺到,所以她是名副其實地公主。吃不飽飯的人連有毒的東西都會飢不擇食(要結果,甚至結果差強人意),而你還有心思去品嘗這個食物的味道(方法),分析食材是否新鮮(動機)。
我是這樣想的,如果你的物質條件很優越,無需去搏殺去混社會,無妨就物以類聚地避開你不喜歡的人,安安心心地過小資的日子。假如你的物質條件不夠優越,你也無需太煩惱,很快江湖險惡就會把你的稜角徹底抹平,生死之間由不得你挑三揀四。至於你想主動改變,這個怎麼說呢,吃的虧不夠大沒人能真正有什麼大的改變。佛家禪宗所謂的頓悟,其實需要幾十年的歷練,根本不是別人三言兩語就能打破執迷的。
如果真的想做點什麼,可以在你不爽他人的時候,心裡默念:
不是他錯了,只是我不喜歡。


敘述得這麼明白,你已經很清楚「問題」在哪了嘛。
不就是習慣跟人對著幹麼。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誰也不討好不了所有人,所以,愛怎麼摔就怎麼摔唄。


推薦閱讀:

不希望打擾別人,也不希望打擾自己,這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作為一名命理師,看過若干面相之後,你有什麼樣的感悟?對你的世界觀有啥影響?
為什麼有的人會羞於向他人尋求幫助?

TAG:人際交往 | 日常心理分析 | 情緒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