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庸到唐家三少,是否代表著娛樂小說的退步?

金庸和唐家三少,大概可以代表兩個時代在娛樂文學上的最成功作家。現在拿這兩位比似乎會引人發笑,更多的人會認為唐家三少寫的是不入流的東西,但本質上他們兩個寫的作品性質完全相同:以YY為主的娛樂大眾的消遣性文學作品,也就是純粹的商業寫作。
在這樣的前提下,正如大多數人所認為的那樣,唐家三少的小說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與金庸有著很大的差距。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判定,從金庸到唐三 ,消遣性的文學作品質量已經一瀉千里,被最多人追捧的東西越來越粗製濫造。


說真的,如果以短期的寫作收入來判斷一個時代哪個作家更成功……那倪匡肯定比古龍成功,甚至很可能比金庸成功。因為倪匡的稿費比古龍要高……(消息來源:倪匡給哪些作家代筆過?有哪些好玩兒的故事? - ET先生的回答 - 知乎 )
而且倪匡寫小說極快,他的產量比古龍肯定只高不低。而古龍的產量又比金庸要高,所以假定他們在當時都是成功的作家,那麼他們在寫小說這塊的收入應該是:倪匡&>古龍&>金庸的。

但數十年後看,有多少人覺得倪匡是能代表他們那個時代的作家? 我很喜歡倪匡,但坦白來說,他影響力肯定不及古龍,更不要說金庸了。

再說我們這個時代。我個人還是很喜歡網路小說的,包括打怪升級的小白文我也是很喜歡的。但說真的,我不覺得幾十年後別人看我們這個時代的小說,想到的會是那一系列水字數的爽文。正如我們現在想金庸那個時代,想到的不會是產量之王倪匡一樣。

至於什麼小說能代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我不敢妄言。只有等一波大浪淘沙過去了,才能看出時代真正的需求。所以娛樂小說是否退化,可能還得等一段時間才能看出來。


你們這些人啊,還真以為金庸和唐家三少代表了一種娛樂小說連續性的變化嗎……根本不是這麼回事,金庸盛行的時候是印刷品的時代,唐家三少是網路文學的時代,還有從讀者年齡等多個角度來看,看金庸的和看唐三的都不是一個具有明確承接關係的讀者群體。


如果你說,小緞鳳歌這批大陸新武俠相對於金庸是不是一種退步,這個問題才是有意義的。因為從金庸到新武俠,作者上有黃易溫瑞安等人作為中介,作品上呈現明確的學習關係,組織形式上從明報到今古傳奇都是雜誌體制,讀者上基本也是一個新老交替的有機群體。然後我們通過這個傳統和網路小說的新傳統對比,考察為什麼這個群體逐漸萎縮到不值一提,為什麼網路文學社群反而逐漸興起,這樣才是這個問題能引申的真正可研究的地方……

作為最成熟的網路小說形式,唐家三少所代表的是另一種閱讀和寫作上完全不同的方式了,你可以理解為氪金手游和3A大作之間的分歧。唐三畢竟向以前沒有這個娛樂習慣的人普及了閱讀這個形式啊,也是在把盤子做大的舉措,把他拿出來批判一番,並非有建設意義的言論。我們要考慮的是,我們還能從唐三中拯救出什麼有益的東西,然後推陳出新。

當然我也能理解把這兩樣都看做是娛樂文學的想法,關於娛樂文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反而更有趣……以後肯定會在專欄里更新文章回答這個問題的——歡迎關注我的專欄龍槍虎豹騎娛樂文學基地,現在有個50篇文章了,裡面對於網路小說,奇幻科幻,現當代嚴肅文學都有涉及,也許是想要基於網路文學評論建立一種更廣泛的評論立場吧~

評論區精選評論:
這還涉及作者群體生態特徵的改變。唐三不算一個很好的作家,但作品具有很好的特徵。
呃,可能比較複雜。我也是零散地看過一些論文和大牛的著作拼湊起來的。&個人理解,大致上可能分幾點。1.主流作家成分的改變(社會階級,知識構成,寫作目的等)。2.改革開放在文化領域的不同步發展。(如果深挖還有「海瑞罷官」那時候的影響)3.網路時代浪潮的影響。4.中國文人固有的價值觀改變與固守。&騎桶人有一本《鯤與蟲》可以舉一反三得到一些零碎。&還可以將網路小說史,中國科幻小說史,中國奇幻小說史甚至流行通俗小說史合併起來分析。&涉及太龐雜,隻言片語也說不清楚。我自己也自感不能全盤把握。僅供參考,一起學習。


我覺得辰東有兩句話說得特別好:
「這些人活了幾百年,眼睫毛都是空的」(《長生界》)
「活了幾百萬年,一頭豬都能成仙」(《遮天》)
但是絕妙的是,寫出這兩句話的辰東本人,似乎也不知道兩句話背後的道理,比如長生界有個裡面活了好幾個文明世紀還是很逗比的諸葛胖子。
還有我吃西紅柿的《雪鷹領主》裡面,常常會出現能體現出弱者生存不易、天賦過高易折的情節,但是這些在他的主角身上就一點也看不出來,為什麼?
我有點懷疑,現今寫這種網文的,很大的問題在於根本不認真寫。你願認真寫了,讀的人也懶得認真讀,甚至可能會因為你寫出了世界的真實,讓他覺得不爽,反而不願讀你寫的東西。
流浪的蛤蟆那句「不會迎合屌絲的趣味」你覺得只是隨便一說嗎?


寫的門檻低了,看的門檻也低了,結局就這樣了,算不上退步。

金庸創作武俠小說的時代,寫作的門檻還是挺高的,受各種原因限制(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等)大部分人沒有能力寫出小說或者說公開發表小說。而現在不同,網路的存在使得網路寫手(廣義上都是網路作家)激增,只要你願意,無論是在寫答案的我還是看答案的你都可以在網上發布你自己的作品。但寫作者數量的增多並不代表質量的提升,這就跟知乎開放註冊之後人人都能回答問題了,但是答題質量提高了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知乎退步了么?每個人有自己的答案。但是知乎獲得了更多的註冊和活躍用戶,獲得了流量,獲得了廣告。從商業角度比之前進步了。所以從金庸到唐家三少,本身就是作者們的自我適應,再像金庸那樣寫東西,依舊是好書,但不是個好的商業流水線作品,投入產出比太低了,而且很可能在茫茫書海里無法出頭。

在金庸的時代,閱讀的門檻還是挺高的,買報紙買雜誌看連載?買實體書?錢哪裡來?,更重要的是你先看看你自己識不識字!當時能夠有餘力看娛樂小說的本就是少數的人。而現在完全不一樣,還是網路,加上義務教育的普及,能夠看小說的人群比之前高了不知道多少個數量級,面對這樣數量巨大讀者,不需要的是那種老少咸宜的東西,因為作者沒能力顧及到每個人的口味,那麼就只寫一類文,青少年爽文,讓青少年看完之後覺得挺爽的,那就夠了(反正現在青少年的經濟能力已經夠強了),至於什麼中老年人,自個玩去吧(反正按大部分的人的寫作能力和中老年人的消費習慣,是不會買他們的書的)。而這樣的小說,文學價值就別指望了。

總之我個人覺得算不上退步,只是更適合這個時代了。

利益相關:高中時候宿舍因為被查出有唐家三少數本小說及其他網路小說而被掛黑板。


在以前,看書基本是唯一的娛樂項目,人們可以靜下心來慢慢看書,所以小說可以慢慢發展,慢慢鋪墊,好的鋪墊才能成就好的小說
而如今娛樂項目太多了,可以看電影,看電視,玩電腦,唱KTV,每樣娛樂項目都比看書更容易得到快樂,因此現在的娛樂小說一定要儘快的讓讀者覺得爽,讀者才會讀下去。所以以前可能前10章主角都還沒出現,而現在的網路小說前十章就要征服第一個女主角打倒第一個BOSS了。
以前的娛樂小說可以慢慢地慢慢地滲透你的心靈,而現在的網路小說就是要儘快的刺激你的G點。
唐家三少的小說就像一個網紅臉大波細腰長腿的美女,男人一見到就荷爾蒙上升,但是啪啪啪完後你發現這個女的胸無點墨,什麼話題都聊不起來,她只會說哪家醫院的整容技術好。一開始你上了一個你覺得很爽,但是之後又上了幾個同類型的女人,隨著你年齡的增長,你開始不喜歡這種類型的女人了。
金庸的小說就像一個初見普普通通的女生,但是越看越好看。脫了衣服後會驚喜地發現她身材原來這麼好,而且她在床上是蕩婦,在外面是貴婦,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知識豐富,和你有聊不完的話題,還時不時能刷點小性子讓你心疼。最後你發現,這樣的女人才值得自己一輩子喜歡。
你會願意花一頓飯,一台手機,一個包包的代價來和網紅臉大波細腰長腿的美女啪啪啪,但是第二種女生你可是願意把工資卡都交給她。


我覺得我們時代還沒開始。

我覺得金庸存在的位面和大陸現在的網文位面沒有太大聯繫。

港台的金庸、瓊瑤、古龍他們的通俗小說是從解放前的還珠樓主、王度盧、呈小青還有鴛鴦蝴蝶派小說等一脈傳承下來的。
解放後這些作家的作品在大陸沒有得到發展,我們留下的是另一脈,魯迅、老舍。

內家外家的區別,最後形成是大陸和港澳台變成了兩種文學市場。

就看武俠小說最火熱的80年代,大陸有多少成名的武俠小說、言情小說作家?那股風潮過去後,又有多少大陸的文學工作者繼續朝著金庸、瓊瑤以後的娛樂道路探索?
沒有,都是台灣、香港的。

說白了,金庸瓊瑤,那是猛龍過江來的。大陸文學市場的生態從來就沒有培育出金庸這樣的作者。

雖然我們也出了賈平凹、王朔、二月河,但除了賈平凹、莫言他們外,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是十年浩劫之後,在中國的娛樂文學的低氣壓下,受到各種外來文學風格衝擊,迅速成長起來的。他們的文學探索遠遠沒有形成譜系。

從金庸到溫瑞安到黃易,一輩一輩,這很明顯是譜系。但早幾年,王小波、王朔、海岩他們這一批作家都是單槍匹馬。恐怖小說的周德東,就一個周德東在那兒站著,不要說第二個了,和他像的都少。
這屬於荒漠上的白楊樹,茂盛、命長,但沒了就沒了的。

而今天的網路小說倒真的開始有譜系了,而且是迅速的形成,迅速的完善:什麼叫玄幻?從什麼樣到什麼樣再到什麼樣,一脈相承,不斷探索。
從最早的風格類型作品到今天,喜歡不喜歡,起馬每個人都知道了中國的網路玄幻小說是什麼模樣,唐家三少算是很早的開拓者之一了。

所以沒有金庸到唐家三少這回事,大陸的網文本質上是自己一點點生長起來的,到現在剛剛過了野蠻生長階段,有了一點點套路。
唐家三少也不能跨界和金庸比,硬要說的話,我覺得他早年大概可以算玄幻里的石玉昆(《三俠五義》),現在漸漸快要到向愷然(《俠義英雄傳》)了……不過看他那不思進取的樣子,估計是到不了。

一代開基業,二代立規矩,三代以後破舊立新。金庸屬於立規矩的那一代,在他們之前,武俠世界沒規矩的。之後就有規矩了,主人公不能再是丑丐、老道,得是十五十六少年郎,每個江湖上都有了少林寺和武當山,內力是存在的,可以像儲水一樣練,高位截癱都能練,練到一定程度,天長地久不老長春。
所以當時叫金庸他們做「新武俠」。

網文還沒到那時侯呢。《九州》倒是興沖沖的想立規矩,最後……誰理你們……
摸摸,好可憐。
……
原來九州名字寫錯了,我就說哪兒怪怪的,謝謝提醒啦


金庸和唐家三少,兩個人的功力,甚至成功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唐家三少的成就比不上金庸的十分之一,金庸的成就不僅是商業層面,更有文化地位上的,唐家三少只能說賺到錢了。

以讀者取向,就差的更多了。

題主說:「本質上他們兩個寫的作品性質完全相同:以YY為主的娛樂大眾的消遣性文學作品,也就是純粹的商業寫作。」

金庸的作品可以說是娛樂大眾,陽春白雪,下里巴人,下到老百姓,上到鄧小平,有華人的地方,都在讀金庸;

唐家三少的作品什麼時候稱得上是大眾讀物了,他就是一個粉絲向作家,你怎麼不拿郭敬明和金庸比呢?「小白文」這個稱呼怎麼來的不知道嗎?很少聽說身邊有文化品位的人會讀網文,問一個大學教授他看不看《斗羅大陸》,你覺得對方會什麼反應。


-

實際上你是以兩副眼鏡看待這兩位作者的,看金庸的時候,用的是望遠鏡,看唐家三少,用的是顯微鏡,同時還摻雜以知名度論藝術水準的價值評判。

必須意識到金庸背後是民國以降從技擊小說、玄幻小說到新武俠的整個演變史,而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武俠類通俗小說是由各界武俠迷所共同創造的,這裡我舉幾個被你忽略的重要人物,史前史階段有刺客列傳、虯髯客傳,清代有公案小說,民國時期還珠樓主、平江不肖生,技擊寫實有宮白羽、鄭證因,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冰川天女傳》,為我們充分展示了異域色彩與天竺秘技,古龍的香帥系列、飛刀系列、蕭十一郎等作品,將偵探小說、忍者小說、以及禪宗公案式的靈感熔鑄一體,溫瑞安以氣馭文英雄年少,卧龍生、柳殘陽奇幻迭出令人目不暇接……這麼多作者都為武俠小說留下了自己華彩的篇章,又有幾個能像金庸那樣家喻戶曉呢。金先生實在也不是謙虛,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好像也不過分。而題主看金庸,就好比拿瞭望遠鏡看那個時代,背後的輪廓看不真切,只看到凸出來的金庸了。

反過來再看唐家三少呢,現在能否將唐家界定為金庸那樣的領域內宗師級人物,如果不能的話,那他又怎麼能代表當代娛樂小說的發展水平呢?歷史和現實都表明,當代網路娛樂小說是由各界網路寫手共同創造的,這裡我舉幾個……

嗯你感受一下。

對了順便說一句,如果將金庸先生界定為娛樂小說(比通俗小說又低了一段)作者,他心裡是肯定很不爽的。嚴家炎孔慶東那麼一波人搞金庸研究,你以為這些人都是閑的嘴裡淡出鳥來了嗎?我不是武俠愛好者,但是我……

嗯,實際上見的也不多,不過說某某在知乎上被黑的最慘一次實際上也挺沒勁的。一個問題黑不了誰,跟王朔那一次比,你乎黑的這個程度差遠了。
凱鵝:好書分享。電影分析


@嚴鋒(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超越金庸?恕我直言,這樣的網路作家今天我還沒看見。金庸不是翹課關在宿舍里日更1萬字能練成的。你能寫得出蕭峰的豪情,段譽的憨萌,程靈素的深情,黃蓉的精靈,韋小寶的無賴?你寫得出凌波微步的瀟洒,六脈神劍的氣勢,天山折梅手的精妙?這些不是百度一下就能得到的,需要文化,文化!這文化需要你出身海寧書香門第,經過現代大學教育,在中國最多難但也是最有追求的年代,從內地輾轉香港,見過人世的真相,體驗過最無望的愛情,經過記者寫作生涯的職業訓練。以上種種傳統與現代缺一不可的外在條件,再加上天生稟賦,在香港這個承接古今、貫通中西的大熔爐中反覆錘鍊,方能練成絕世神功。

我非常贊同。


——————————————————

好吧,既然有人在評論里說到跑題了,那我就講直白一點。我引用這段話,並不是回答唐三是否超越了金庸(這樣就跑題了),而是從這段話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唐三等網路寫手不管是文化底子、人生經歷,還是對人性的洞察、對文筆的駕馭,都是與金老爺子不可同日而語的。


很多答主都已經說得很好了,我就隨便說點自己的看法吧。

在我的分類里,一般不單獨劃分出娛樂小說,我一般把作品分為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總體前者整體水平是要超過後者的。但這兩者有時界限不清,一些作品我難以歸類,例如金庸最出色的幾部作品。傳統觀念認為金庸的作品是通俗小說無誤,但如果以文學性作為區分二者的重要指標,那面對金庸最出色的幾部作品,面對他對故事架構的精工,面對他對語言的強大掌控力,面對他對人性善惡的洞察,面對他強烈的悲劇意識以及他深廣的胸懷,我是不是可以說他的作品早已在某種程度上跨越了那條若有若無的界限而進入嚴肅文學的天地。於是我有了個不太嚴謹的看法:作為通俗文學,金庸的作品無限逼近嚴肅文學,而作為小說,他的作品傑出得當之無愧,且在很多情況下碾壓相當一部分嚴肅文學。
所以說題主,你可能要拿這個領域最一流的作品去比較最下九流的作品了;-)

可能有人知道,我在知乎上向來以黑網路文學為樂,但這麼多年,網路文學界也不乏讓我難忘的好作品,像是顧雪柔的《亂世為王》,也像是紫金陳的《長夜難明》,題主其實你有很多比較的選擇,但要說這些作品裡到底有沒有真心讓我覺得超越了金庸作品的,我覺得是沒有的。但是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讓小說創作更加多元,類型更加豐富,腦洞開得更大,我也很高興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講訴自己創作的故事,渴求被傾聽渴望被理解。

回到題目,如果說網路文學是當今娛樂小說的主流,那我認為娛樂小說其實並沒有退步,只是今日的它還不夠完善不夠完美,它的發展歷程太短了,它的創作者們也都太年輕了,還不足以誕生一位像金庸那樣讓人刻骨銘心的人物,但是,何不拭目以待呢?


這個問題讓我有好多想說的東西,頭緒很多,想到什麼說什麼,姑妄言之。

【以YY為主的娛樂大眾的消遣性文學作品,也就是純粹的商業寫作。】題主這句話大有討論的餘地。

YY,也就是意淫。我比較好奇有那些小說戲劇不是YY出來的?難道所謂純文學都是紀實?【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鯤鵬這玩意兒說是莊周老先生YY出來的也可以吧。魯迅的《故事新編》難道不是在YY?

以娛樂大眾,迎合大眾而言,四百年前英倫大陸的莎翁,他編寫的劇本,似乎也是為了迎合大眾在劇院里演出的吧。
「人們 都稱莎士比亞為『文學家』,他在天堂里聽了恐怕要發笑的。不錯,他也曾想做文學家,但那是他在寫詩的時候,而他的主要作品是劇本,而寫劇則只是為了謀生。 他是一個職業演員,只因自己所屬的戲班子需要有新劇本上演,所以他才在演劇之外,又來動手編劇的。」(王佐良《讀莎士比亞隨想錄》)

莎士比亞寫劇本,與金庸寫小說,其動機,性質沒有太大差別。

莎翁戲劇我所知甚少,不敢妄談。單看金庸古龍,也並非一味迎合取悅讀者。
金庸後期,如《連城訣》《鹿鼎記》等,迎合取悅讀者的成分很少了。
【這部小說在報上刊載時,不斷有讀者寫信來問:「《鹿鼎記》是不是別人代寫的?」因為他們發覺,這與我過去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其實這當然完全是我自己寫的。很感謝讀者們對我的寵愛和縱容,當他們不喜歡我某一部作品或某一個段落時,就斷定:「這是別人代寫的。」將好評保留給我自己,將不滿推給某一位心目中的「代筆人」。
《鹿鼎記》和我以前的武俠小說完全不同,那是故意的。
一個作者不應當總是重複自己的風格與形式,要儘可能的嘗試一些新的創造。
有些讀者不滿《鹿鼎記》,為了主角韋小寶的品德,與一般的價值觀念太過違反。武俠小說的讀者習慣於將自己代入書中的英雄,然而韋小寶是不能代入的。在這方面,剝奪了某些讀者的若干樂趣,我感到抱歉。】
時至今日,《鹿鼎記》的受眾也遠遠不及射鵰三部曲。不過金庸畢竟是《明報》的老闆,讀者不喜歡也還可以寫下去。古龍就倒霉的多了。
  【而一部在我這一生中使我覺得最痛苦,受到的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
  因為那時候我一直想「求新」、「求變」、「求突破」,我自己也不知是想突破別人還是想突破自己,可是我知道我的確突破了一樣東西——我的口袋。我自己的口袋。
  在那段時候唯一被我突「破」了的東西,就是我本來還有一點「銀子」可以放進去的口袋。】
《天涯明月刀》是古龍小說第一次在台灣主流大報《中國時報》連載,然而編輯認為此書「不打」「不是武俠」「觀眾不喜歡」而慘遭腰斬,只連載了45天。

最後說商業小說,又有哪一個作家寫作不計較錢呢?純文學作家出版小說難道不要稿費?不要版權費?
純文學的小說就寫的一定比金庸古龍張恨水張愛玲好?純文學未必就完全不迎合讀者,通俗文學商業文學未必就一定迎合讀者。
小說好壞,創作者的態度,才能才是關鍵,而非題材,文體。

以詞為例,發源於隋唐,在很長時間內,詞被稱為「詩餘」,不能有很高的地位。
從李後主開始,歷代詞人逐漸自覺地向中國文學的主流靠攏,詞的境界也愈轉愈深,詞人的精神面貌、生命意識,也逐漸與詩人趨同。(徐晉如《長相思》)

文體無高下,小說在古代中國文學上的地位比詞更加不堪,幾百年的時間才終於出現曹雪芹寫就《紅樓夢》。然而還是到了近代其價值才逐漸被認可。

我堅信網路文學會出現天才,大師。只是目前還沒有,唐家三少更不是。唐三自己也承認,他的小說讀者主要集中在二十歲以下的青少年,唐三的成功更多來源於他的勤奮,寫得多,寫的快,不斷更,才華真的有限。

從金庸到唐三,大眾審美,文學水準確實下降,而且是直線下降。究其原因,對文學傷害最大的絕對不是商業,而是政治。

整整50年前,華夏大地上正在上演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這場運動,對中國文化的傷害怎麼評估都不過分,王小波在《我的師承》一文說的最好:

【道乾先生和良錚先生都曾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後來,因為他們傑出的文學素質和自尊,都不能寫作,只能當翻譯家。
……
現在的人會說,王先生和查先生都是翻譯家。翻譯家和著作家在文學史上是不能相提並論的。這話也對,但總要看看寫的是什麼樣的東西。我覺得我們國家的文學次序是徹底顛倒了的: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聲,一流的作品卻默默無聞。最讓人痛心的是,最好的作品並沒有寫出來。這些作品理應由查良錚先生、王道乾先生在壯年時寫出來的,現在成了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了……以他們二位年輕時的抱負,晚年的餘暉,在中年時如有現在的環境,寫不出好作品是不可能的。可惜良錚先生、道乾先生都不在了……】

以滿清文字獄之嚴厲,殘酷,也遠遠不能跟本朝前30年相比。
以查良錚(穆旦)先生的品格,才華,本該寫出最好的中國現代詩歌,卻只能去掃牛棚掃廁所。
陳寅恪先生珍藏的書稿詩文,幾近被洗劫一空。
今日無數仙俠小說的鼻祖,想像瑰麗,浩如煙海,泱泱五百萬言的《蜀山劍俠傳》,因為「解放」,還珠樓主被迫停止創作,不心痛嗎?
這些例子太多太多。

我會慶幸孤懸海外的小島,還有金庸古龍高陽這些先生們可以自由的寫作。否則,更加讓人絕望。

以大陸人才之盛,才華超過金庸高陽的,不會太多,但絕對是有的,可惜,他們不能寫。

經濟被破壞,短時間可以恢復。可文化被破壞,想要恢復,註定道阻且難。
不得不承認今日之中國是一個文化墮落的時代,路在何方,我實不知。


中國的通俗小說里,說金庸第一一點不誇張,跟題材類型並沒有關係。

金庸、古龍這樣的人才本來就罕遇,現在的網文比不過也是正常的。


當年的武俠小說的確不入流,其實放在今天也不入流,僅僅是金庸和古龍兩個人脫穎而出,其他的人不是差一大截就是根本不能看,水平和現在大部分網文不相上下。

金庸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的巔峰,這個巔峰屬於引起了質變的巔峰,換句話說,金庸代表了武俠小說的最高水平,而不是平均或者入門水平。

而唐家三少目前的創作水平來看,只能說是網文的領先水平,還達不到巔峰這個詞,隨著越來越多的高素質寫手的加入,網文的水平很有可能被推高一大截,從而出現一個類似金庸水平的人,但是目前來看,唐家三少很可能扛不起這個大旗。

你拿一個領域的巔峰和另一個領域的佼佼者相比,肯定是不公平的啊,就好比你問,從張學友到吳亦凡,中國歌手的水平是不是越來越差了,這個提問本身就有問題。。。


對不起,我可能要政治不正確了,在文學領域,人生經歷和天賦是努力也彌補不了的!更何況唐家三少這種,並不想努力向文學靠攏的人!


其實很多人忽略一點,那就是金庸小說並不是在一開始就如此優秀。金庸的小說最初都是在報紙上連載的,其質量較之於今天的版本還是差了不少的,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百度金庸小說的連載版看一下。金庸自從封筆之後,對於自己的小說進行了多次修改,一方面吸收了讀者和學者提出的意見,另一方面融合進自己新的人生感悟,質量自然要高得多。

事實上,就在幾年前,金庸還是在修改著自己的武俠小說的。這意味著,即便是完結於1972年的《鹿鼎記》,金庸如今也已經用了40年的時間來修改它。而這一點不要說唐家三少,即便是如今所有的純文學作家,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做到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不斷精修自己的作品。

當然,即便是當年報紙上的連載版小說,在質量上也是吊打唐家三少的。


大家答案都挺全的,我換個角度看看,單從作者的角度,其實這麼比挺不公平的

金庸十五部寫了十五年左右,總共1000萬字左右,平均一天1800字左右
唐三一年250萬字左右,平均一天6800字。

這樣的更新速度代表著什麼呢,除了每本小說的完結的休息期,每天要寫七八千字。

我寫過網文,每天更四五千字,這種速度的更新,我每天大半天都要做電腦前面,構思情節的事基本上都是晚上躺在床上想的,有時候想設計一些好的情節,要提前幾天加班加點多攢幾篇,然後兩三天寫一兩張。
這種網文已經不是藝術創作了,更偏向於流水化生產,人物直接套人設,到了什麼情節套用什麼劇情,對話也是基本上為了交代劇情。
我並不是說唐三如果每天只更一兩千字就能追上金庸,只是如果每天只更一兩千字,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更多的時間學習,他會不斷的接近金庸的水平,至於能到多近,天知道。


題主你說吧你和金庸什麼仇什麼怨_(:з」∠)_


提供一個新角度吧

讀書這種事情以前是很高雅的,讀書人的文學素養普遍是很高的,販夫走卒是沒有時間精力和經濟能力去讀閑書的。就算是休閑的文字,也是要達到一個較高的標準才能入得了這群人的眼。

金庸的武俠,雖然是休閑文學,但金庸本人的文學歷史戲劇和佛學的造詣不必我多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寫休閑文字也要有足夠的底蘊,才能寫出精彩的內容,得到當時讀書人的認可。

但時代不同了,閱讀文字不再是什麼高大上的事情,九年義務教育的推廣,移動互聯終端的普及以及普通人越來越多的閑暇時光。營造了巨大的低端文學市場需求,有需求就會有供給。

陽春白雪自然曲高和寡,下里巴人的閱讀門檻低,所以自然能吸引更多的人來追捧。但好的就是好的,稍微有點文學修養的人,就很難在垃圾文字中獲得任何樂趣了。

類似的現象還有京劇和流行歌曲等。這不是退步而是一種進步。


忘記從哪聽來一句話,深以為然,曰:「矯枉必須過正」。
有文字以來,文學這個藝術形式的定位始終在變化,更具體地來說是從小眾向大眾在發展。我們如今經歷的只是它宏大歷史進程中的又一次變革,可能步子邁太大了有些扯著蛋,但是我們要堅信這些扯著我們蛋的東西會隨風而逝,文學總會穿上合身的內褲的。
別怕,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狀況只是一次不那麼盡如人意的試穿。


又見識了一個用一句「從本質上」就把兩個天壤之別的人物強行放到一起的人物,哎,我和川普本質上都是人,還特么都是男人,你覺得我能不能和他比?

金庸早些年肯定是有迎合過讀者喜好的商業寫作行為的.不過一來他是商人出身,二來他寫的本來就是通俗小說,沒必要用嚴肅文學那套「勞資就這麼寫,你特么愛看不看」的態度去搞.三來在天龍八部時代,金庸已經放棄了對讀者的迎合,逐漸開始加入了自己更為成熟和難以貼近群眾的元素了.

當然了,金庸是通俗文學中登峰造極的大宗師,即使純粹比拼作品的藝術價值,他也足以匹敵目前中國還活著的幾乎所有純文學作家.他的水平我曾經在這個答案里說到過.

金庸能達到諾貝爾文學獎水平么? - 亦知墨的回答 - 知乎

唐家三少的寫作水平,論文筆,論結構,論技法,應該遜色於高中作文選的平均水平.

在這個問題里,我先把雙方相差十萬光年的文學創作水平先忽略掉.

單就比您說的這個「最成功」.

我實話告訴您,比這個,唐家三少也不好使.

的確,唐家三少靠寫作掙了不少錢,真比資產,大概金庸未必比得上他.

而且據說好萊塢還有製片人要把他的書排成四部電影.

但真的比拼作家是否成功,尤其是刨除文學創作水平的成功.

那還得說作品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吧?

如果真比這兩樣,恕我直言,別說唐家三少,把起點,晉江,當年的幻劍全都加到一起,未必趕得上金庸一部射鵰英雄傳.

如果說金庸十五部書扔在桌子上,能和他拼這兩樣的中文作品只有四大名著里的西遊記和三國演義.

為什麼?因為書已經是過氣媒體了,現在的人有多少捧著書看?就好像有了MP3,MJ的唱片銷量紀錄恐怕會永遠塵封.

現在什麼書能幾十年間反覆再版?別逗了.這是 @言少 統計的金庸小說的版本,請注意,這些還不含同版翻印的.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哪些版本? - 言少的回答 - 知乎

唐家三少的書,你們有幾個人在正規書店看到過?買過?書店為他再版過?

而且其實小說的影響力並不僅僅取決於再版次數和銷量.

而是以此翻拍的影視劇作品.

這方面我不是專家,但我最起碼知道,以金庸作品翻拍的電視劇,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作家能比拼其數量,至於影響力那就更不必說.

我在金庸吧的時候,光是TVB粉和央視粉互相吵架的帖子就見過幾千個,如果吧務不刪封,能吵到天荒地老.一旦蔓延到更大的社交平台諸如微博,頭條等,漫天會飛起無數的路人粉撕個天昏地暗.

唐家三少的書我看過幾本,長度挺嚇人的,沒印象曾拍過電視劇.

或許他的斗羅大陸,琴帝之類在起點書迷里有相當數量的死忠粉,但是他的受眾群,缺乏時間的積澱和眾口相傳的聯動,反過來說,假定讓唐三積澱金庸這麼長的歲月,他的作品不說積澱會有多少,不被人忘得乾乾淨淨就不錯了.


在作家這條路上走到成功的級別,與其他各行各業實際上並無分別.都是能人所不能,知人所不知才能被稱為大師,巨匠.


而這,正是唐三欠缺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一些成年人以三國和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和邏輯作為理解現實世界的準繩的情況?
是什麼原因讓你在心中始終對古龍的喜愛勝過金庸?
金庸在文學方面佔據什麼樣的地位?與巴金老舍這類大師相比如何?

TAG:小說 | 網路小說 | 武俠小說 | 金庸 | 小說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