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自稱漢使奪韓信將印可信嗎?將印到底有多大作用?

我覺得劉邦要命令韓信不需要將印,可是史書上這麼記載了,可信度高嗎? 六月,漢王出成皋,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修武。至,宿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卧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 。----《淮陰侯列傳》


反對淚痕春雨大師的觀點。

這段記載不僅可信,符合歷史背景,淚痕春雨大師雖然看過些史料,但他幾乎不對歷史背景做考究,全部用一個套路來解讀歷史,才會得出如此多神論。

這裡記載的「印符」不是將印和兵符,將印是漢朝開始才普遍使用的官印,韓信指揮軍隊所用的應該仍是秦朝背景下的兵符或虎符,即便是西漢初期到中期仍是以虎符調兵。劉邦在開國時也相當強調虎符的意義,非虎符不能調動軍隊。

根據現有出土的秦朝虎符,可清楚知曉利用虎符調兵文中流程: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毋會符,行也。」

在制定虎符的時候一分為二,一塊授予將領,一塊在君主手中,兩塊虎符合併,將領才可以調動部隊。將領身邊則有君主的親信作為監軍,將領如何調動兵權,監軍需要彙報於君主。淚痕春雨大師認為兵符沒有魔力,難道秦始皇把幾十萬幾十萬的秦軍交給蒙恬、趙陀,就真的自己沒法操控了?這是一種至上而下的軍事制度,君主手中的那一塊兵符就是具有剝奪將領兵權的魔力。

劉邦第一次正式給韓信授兵是討伐魏豹,讓韓信以左丞相身份行動,後劉邦給韓信增兵三萬北進,又授兵給張耳相助韓信,韓信作戰俘獲的士兵又送給劉邦補充兵源,所以韓信麾下的部隊全是劉邦授予的漢軍。可知韓信麾下的漢將有曹參、灌嬰,韓信能憑兵符調動他們,韓信的指令和劉邦的指令衝突時,他們會聽誰的?韓信在平地趙地以後,軍力得到很大擴充,曹參先率軍與劉邦會合,劉邦才渡江奪取韓信兵權。雖然不知劉邦是否給韓信派有監軍,但韓信麾下部隊全是劉邦嫡系,很大可能就是曹參給劉邦彙報了韓信軍中情況。劉邦能偽裝漢使走過韓信軍營,一是有合法憑證,二是從成皋北渡黃河到韓信所在的修武,只需要半天的時間呀。劉邦中午出發,半夜抵達不正好讓韓信反應不過來?

劉邦奪走韓信印符是軍事調動程序,當初劉邦給韓信拜將,再授予兵權,這個印符就是韓信可以調動部隊的憑證。劉邦並不是要罷免韓信兵權,劉邦秘密潛入韓信軍的目是打算重新調整漢軍編製,當時楚漢正在對持,劉邦行動隱秘不完全是為了騙過韓信。因為韓信沒睡醒的原故,劉邦就直接用韓信的名義召集諸將,劉邦把原來就是自己的部隊從韓信、張耳處奪走,但除了讓韓信、張耳收復趙兵外,還調動灌嬰與韓信會合,並讓曹參返回韓信軍中。

單看《淮陰侯列傳》覺得劉邦奪韓信兵權很無情,但是結合劉邦和項羽對持,還有灌嬰和曹參列傳的細節可得知,當時趙國有大量降軍仍沒被收編。而劉邦急需要士兵補充,原本韓信每打下一個地方都收編降兵給劉邦,但這次劉邦想要韓信手中的精銳漢軍,讓韓信自己去收復散落的趙軍。劉邦直接問韓信要這支部隊,也許韓信也沒法說不給,但當時形勢又混亂又緊急,等韓信再三猶豫後再交還兵權,已跟不上戰場形勢。從劉邦還把曹參、灌嬰派過去可知,劉邦並沒有把韓信的印符奪走,只是臨時用韓信名義調動部隊,劉邦手中有另一塊兵符才調得動。

不是派幾個武林高手偷取韓信兵符就可行。正確方法請參照魏無忌和侯嬴 、 朱亥偷兵符調兵,他們先偷走魏王身邊晉鄙軍隊的兵符,但擔心兩塊兵符合併也調不動軍隊,所以又派朱亥刺殺晉鄙。由此魏無忌才能憑兩塊兵符合併調動魏軍。

淚痕春雨大師的邏輯認為人的威嚴強於印符,這是本末倒置,無論任何軍隊都有可供運行起來的制度,君主和將領的威嚴也是建立在制度之上,沒有規則就談不上什麼威嚴。儘管劉邦的漢軍起步沒幾年,好歹也打了那麼場戰爭,他的部隊如果還仍處於靠人臉號令部隊的流寇模式,早就被項羽打殘。淚痕大師平時答題也算做了功課,能拿出點依據,但這次的回答九成都靠補腦.........


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卧內,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既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循行,備守趙地。

以前,我對這個故事,一直深表懷疑,雖然它出自正史,但它實在太像民間故事了。

第一、劉邦並不是武功高手,就因為自稱是漢王使者,就可以縱馬進入韓信軍營,更輕鬆進入韓信卧室,神不知鬼不覺的,把把韓信的將印、兵符偷走;如果劉邦想殺韓信,估計韓信死了,也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作為大軍統帥,自己的卧室都可以讓人神不知鬼不覺的潛入,這支軍隊的管理漏洞得多大?韓信的軍事管理水平低到如此境界,還怎麼與強敵打仗呢?


第二、劉邦偷了韓信的將印、兵符,於是拿著將印、兵符就可以指揮韓信的軍隊,這本身就是民間故事慣有套路。

民間故事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因為編故事的人,並不理解權力運行的真正原因,所以,他們總把玉璽、印信、兵符、聖旨之類的信物,渲染的神乎其神。其實,這種東西只是一種信物,他本身不會產物權力。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項羽派兩個高手冒充漢王使者,進入韓信卧室,把韓信的將印、兵符偷走,難道就能靠這種東西,堂而皇之的調動韓信的軍隊?顯然是不可能的!


人們不敢抗拒這種象徵性的的東西,僅僅是因為頒發、擁有這種象徵性東西的人,本身擁有強大的力量。

一個人擁有強大的力量,他即使什麼信物也沒有,也沒有人敢隨便拒絕他的命令。反過來說,一個沒有強大的力量,他即使穿著龍袍、拿著玉璽,寫下聖旨,也沒有人會當回事的。對此,只要看看大權在握的實力派,與傀儡皇帝的差別,就可以知道了。


第三、劉邦想指揮韓信的軍隊,竟然需要拿韓信的將印、兵符?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

如果軍中的將領都不尊重漢王的權威,劉邦拿著韓信的將印、兵符,也無法指揮韓信的軍隊。還是前面的例子,如果項羽派兩個高手,冒充漢王使者潛入韓信卧室,把韓信的將印、兵符偷走,難道也能因此讓韓信的軍隊聽令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反過來說,如果軍中的將領都尊重漢王的權威,劉邦空著手進入韓信軍中,也可以指揮韓信的軍隊。

事實上,從理論上,劉邦不要說指揮韓信的軍隊;劉邦就是下令撤韓信的職,誰敢說,劉邦沒有這種權力?甚至而言,劉邦下令殺掉韓信,誰又敢說,劉邦沒有這種權力?

當然了,從理論上是一回事,從現實操作上又是一回事。就好像從理論上,漢獻帝有權指揮曹操,實際上漢獻帝哪能指揮曹操呢?


後來,我漸漸發現,並不是這個故事像民間故事,而是我把這個故事理解成了民間故事。

因為這個故事詳細一些寫,應該是這樣:劉邦詐稱漢王使者進入韓信軍營,然後求見自己的嫡系將領。接下來呢?就是讓大家嚴密封鎖漢王已進入軍營的消息,然後派人把韓信的將印、兵符都偷偷拿過來。因為劉邦以漢王的身份在韓信軍營活動,並且有嫡系將領配合,所以偷取韓信將印、兵符,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

再接下來,劉邦就以漢王使者的身份,再求見韓信。韓信突然發現漢王使者竟然是漢王本人,又發現自己的印信、兵符已到了劉邦手上,自然會嚇得乖乖聽令了。


韓信突然看到自己的印信、兵符都在劉邦手下,所以會嚇得乖乖聽令,絕不是因為將印、兵符本身擁有神奇的力量,而是因為類似的事實,可以證明兩件事。

第一、劉邦在韓信的大軍中,想殺韓信,也隨時可以做到,因為韓信卧室內的兵符將印,劉邦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偷走,順手想取韓信的腦袋,肯定也是能做到的。

第二、劉邦對韓信的軍隊擁有絕對的掌控能力,因為劉邦潛入了韓信軍營,知道這個消息的人很多,韓信卻一直蒙在鼓裡,這本身意味著,韓信身邊的人,還是習慣性的服從劉邦的命令,否則漢王沒有機會偷走韓信的兵符將印,更沒有機會把韓信蒙在鼓裡。


想偷走韓信的將印、兵符,是需要很多人配合的,而且些人的級別必須得足夠高,或是與韓信極為親近。否則,不要說劉邦了,就是時遷,他也沒有機會進入韓信的卧室偷走將印兵符。

當時的韓信風光無限,劉邦卻顯然有點落魄,所以劉邦必須得適當敲打一下韓信;總而言之,你永遠也跳不出我的五指山,只要我願意,我隨時可以越過你,指揮你的軍隊;關鍵是,我想殺你,你死了,也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這個問題的關注點應該是——劉邦為什麼採用詐稱漢使這樣的非常手段。

至於符信,只是一種常規的安全管理方式和資格認證,非正常情況下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信陵君是魏國公子,貿然地拿出兵符來都不能取得兵權,因為事屬非常又沒有魏王詔令,領兵將領又不是機器人怎麼可能不懷疑。任安也是接受了戾太子的符節卻沒有發兵。阿貓阿狗的拿了兵符就能號令三軍那是小說情節,不……是電視情節
而君主在非常時期並不拘泥於符節,戾太子之亂時太子的人持節發胡騎,結果武帝使者一到直接誅殺太子使者「引騎入長安」,武帝還臨時把純赤的漢節「更為黃旄加上以別」
細柳營的故事是因為在常規狀態下天子自覺尊重規矩,而且也從側面說明了領兵將領對軍隊具有相當強的控制力。

關於劉邦的行為

韓信是漢軍將領,張耳為漢所立,他們兵權都是劉邦授予的,因此劉也就有權力收回——這是一切的基礎。
符節對於君主來說則只有形式上的意義,王命是要高於符節的。劉邦本不一定非要抱著符節才能發號施令,奪取將印更多的不是為了劉邦自己取得兵權,而是為了剝奪韓信、張耳二人的兵權。這一步是必須要按程序走的,即「奪其印符」。
「惟闢作福,惟闢作威」君主生殺予奪本該是言出法隨的事,然而劉邦的做法居然是詐稱漢使闖入韓信「卧內」的突然襲擊……這已經足夠說明劉邦當時處境微妙了

成皋兵敗,漢王「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馳宿修武」,怎一個狼狽了得。韓信卻滅魏破代,不終朝破趙軍二十萬「名聞海內,威震天下」,縱橫河北並率大軍支援成皋,可謂是軍容強盛、意氣風發
在這樣的處境對比之下即使親生兄弟的忠誠也是無法保證的,如果劉邦跑到大營前告訴韓、張自己已經被打成了光桿司令……那是被兩人軟禁起來當傀儡以儘可能多得繼承劉漢的遺產,還是一刀剁死大家當作無事發生過,獲得完全獨立進而和楚國瓜分地盤,這都是十分可能的事~~
因此劉邦才要假稱漢使而不是以漢王的身份馳入趙軍,奪取將印是為了剝奪二人的指揮權,易置諸將任用自己的嫡系手下,以保證自己對軍隊的控制。本來交接易代之際是宜穩不宜動的,但劉邦不能等,幾個軍頭不服嘩變的危險,遠要比韓信張耳回過味來收拾自己的危險小得多。
但韓信此時並不知道劉邦成皋大敗,面對劉邦的突然闖入只是「大驚」,然後乖乖的接受處分。也正因為兩人的屈服劉邦才能抱著個將印就能吆五喝六,魏無忌當年可沒這麼輕鬆~~


劉邦此舉實在是一步險棋,倘若兩人稍有懷疑放手一搏,即使在劉邦已經拿到將印的情況下也是極其危險的。但此時的劉邦又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蓋欲成非常之功,必行非常之事。尊嚴、感情、危險只要有必要全不在乎,這也是劉邦為他人所萬不能及的地方了

韓信、張耳「起,乃知漢王來」,應該和劉邦「即其卧內奪其印符」在一個時候。劉邦即使稱漢使即使有張蒼等親信幫忙打掩護,要進入大將的卧室也不可能沒人阻攔的,或是劉闖入卧室拿了將印兩人才跑出來,或是在和衛兵糾纏的時候二人出來查看發現是韓王當即跪倒,這些具體細節倒不要緊了

相關:如何看待「劉邦三次把惠帝和魯元公主推下車」一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410077/answer/169303836?utm_source=com.baidu.netdiskutm_medium=social


這個歷史敘事只是反映,劉邦在危難時刻不信任韓信、張耳,畢竟逐鹿時代,合法性隨時可以變成草紙,大難臨頭也就不存在誰是上級、誰能指揮誰,而是軍隊聽不聽自己的;先在自己還擁有合法性,且韓信、張耳沒否認但保不齊以後要不要否認的間隙,強行上級直接接管軍隊,而這個上級其實當時就是個逃路的光桿司令,和自己的關中後方、軍隊失聯的光桿司令還是很危險,如果有野心家反水,光桿司令什麼也不是。

韓信、張耳可能誤判自己對軍隊的掌控能力,一刀斬了劉邦,而韓信、張耳軍中劉邦的舊下屬再斬了韓信、張耳,或者直接軍隊分裂,然後忠於劉邦的將領率部與關中會合。這樣劉邦集團未必會馬上玩玩,但劉邦自己是玩玩了。劉邦不敢冒這個險,在這個時候去考察韓信、張耳的忠誠度。在這個時候,如果按正常程序辦事,對劉邦個人是危險的。而劉邦實際的做法,雖然合法,但不合正常程序,是利用了自己還有用的名義來迅速控制軍隊。不把名義轉化為實際控制軍隊,過了這個間隙,之後一兩天內,光桿司令的小命就完全看韓信、張耳的判斷力了,劉邦就會失去主動權。

在韓信、張耳睡覺時,還沒有作為大將出來向他們的自己人發布命令的時候,握住印信並直接調動,加上曹參或類似級別的忠於漢王的人背書,韓信、張耳的手下沒有理由不接受。這是一個失去實際控制軍隊背書,但領導可以利用合法性來掌握軍隊的間隙。這個間隙,印信是有用的,錯過了,韓信、張耳醒過來,並且反水,那印信可能就沒有任何意義。

沒有直接掌握著的軍隊來背書的、與後方軍隊失了聯的光桿司令,一旦被看穿,在野心家那裡,這個光桿司令的任何印信都可能沒意義,印信的效力本質是由上級掌握的軍隊來作信用支撐的;但如果沒被看穿,印信可能可以變成實際的軍隊掌控力,但有一個風險期,只要平安渡過,那就保住了真正的領導地位。

----------------------

劉邦的現狀一旦被看穿,他那所謂高於韓信、張耳的漢王權力,馬上什麼也沒有了。

劉邦怎麼拿到印信,自然不清楚,但肯定有自己人疏通、運作,不過如果正大光明來作,不搞時間差、信息差,劉邦在韓、張軍隊中的這些小動作並不能證明他可以靠這個來嚇住韓信、張耳,傳達「你們的命我可以隨時拿走,但現在我只拿軍隊」的意思,這種心理「內戰」並不是劉邦主要要傳達的,這種時候失去可控直屬軍隊的領導握住軍隊才是第一要務。

他要是不搞一手不符合正常程序,但是屬於合法的程序,來掩蓋自己光桿司令這個事實,並以這個時間差、信息差迅速接收張、韓軍隊,他就是虎落平陽,小命全看別人的判斷力。

------------------------

劉邦要是被韓信、張耳反水抓了,他的關中軍隊救不了他,關中軍隊的司令是漢王,但漢王不一定要是劉邦,劉邦一旦被張韓抓了,漢王就會是劉盈或蕭何。所以跑張、韓軍隊去的劉邦,只是個光桿司令。張、韓如果想把局搞亂,他們也完全有可能趁這一兩天內把劉邦抓了,獨立作王,一旦被抓,劉邦身後的關中、蜀地對劉邦個人生死一點意義也沒了。

這個時候劉邦跑去一個並不一定絕對忠於他的軍隊中,他就是以光桿司令的身份跑過去。不過他如果選擇往關中方向跑,那就不是光桿司令了,但可能會冒漢軍大崩潰的風險。可見劉邦膽大心細。

---------------------

歷史人物不是理性人,當事人揣測對方更不會從理性人角度出發,也不一定能準確把握集團間大勢,除非他有兜底的保障。劉邦北逃,不抓時間差、信息差,並不一定兜得住。

劉邦選擇北逃韓、張軍隊,則是選擇大方向上、大概率上相信他們會是智者、理性人,所以敢冒光桿司令的風險。

但具體行事上,他也不敢保證韓、張必定是理性人,他對他們二人個人的忠誠度也沒有那麼大把握,畢竟存在一定概率二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犯渾把自己抓了,這時候就需要有兜底的預案,這個預案就是《史記》故事裡呈現的以非正常但合法的程序突然直接控制軍隊。


這個情節可信度挺高的,順便說下符印的作用

你舉的例子的前面一段算是交代背景,我們就從:
「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卧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 」扯一下。

一.秦漢時期,「印符」本質上就是將領帶兵外出時證明其「合法性」的關鍵道具,你只有拿出的東西成套,才能讓下級軍官(下級軍官可能並不都是你的親信)知道,你拉著他們出去,是得到君主授權的行動,一旦印信被君主用任何方式剝奪,合法性就自然消失。自然,領兵造反的話虎符就沒有任何用處,反過來說,你不認同虎符的權威性,就相當於不認同君主的權威性。
簡單的推論就可知,虎符只需要出兵時給大家展示一下,其餘時間保管好就行,大印在發布命令時使用,表明這條命令的有效性。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在已經有將軍接管的軍隊,無條件的認符不認人的可能性很低,手持印符之人必須得讓部下「認為」此人可以合法持有印符。

二.即使將軍領兵的合法性是君主授予,但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兩句話,一句叫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另一句叫槍杆子里出政權,這是因為戰爭想要獲得勝利,將軍就必須獲得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在獲得這種權利的同時將軍就會對君主的權威天然構成威脅,也就是說必須要在其中找到平衡(常凱申同志就是個反面例子)。一般情況下,即使君主有絕對優勢,處置一個「有部隊」的將軍也會謹慎,同樣的將軍憑藉手中的部隊,就可以影響君主的決策

明白上面兩點,我再腦洞下劉邦的本次行動,大家看合理不:
清晨時分行動(趁著主將沒起);詐稱漢使(接待規格低,不足以直接驚動軍隊高層,漢使需要通報來意,劉邦完全可以說漢王有消息給某位親信將領);由這位將領帶著前往韓、張的營帳(仍然不會驚動多少人);來到營帳前表明自己身份(親信將軍作證),親兵無理由阻攔,韓張即使剛被驚醒,也無理由阻攔;直接拿走符印(以君主身份剝離軍權),升帳召集將軍們,展示虎符表明君主已經收回兵權,你們現在直接聽我指揮(部下無正當理由反駁此人合法使用的權利);重新調配崗位減少造反可能。

基本可以概括為:君弱臣強時,君主耍個巧妙的手段(利用時間差和「大義」)充實了自身實力的故事。


目前所知的唯一的事實就是劉邦當時被打成狗,落荒而逃,差點命都沒有。不會有心情開玩笑,也沒有被打壞腦子。而進了韓信兵營後的確沒有表明自己身份,只說自己是漢使,直到拿到印符之後才表明自己的身份。然後拉走了韓信的軍隊,又有了底氣。反正基於以上事實我只看出來劉邦的唯一目的就是韓信的軍隊,稱漢使是為了拿印符,拿印符是為了要軍隊。如果非要幫劉邦腦補出為了敲打韓信,那請問劉邦要敲打韓信什麼時候不能敲打?你都被人打成狗了還有這個閑工夫搞這一套?


這個故事應該是可信的,不僅《准陰候列傳》有記載,《項羽本紀》、《高祖本紀》中也有同樣的記載。而且如此行事很符合劉邦的性格,體現出他不拘一格、果敢明決的作風。

劉邦雖然手下有張良、陳平這兩個出色的謀士,但他本人完全也當得起「多謀善斷」這四個字。關於劉邦的「善斷」有很多事例,他做決定從不拖泥帶水。比如酈食其勸他復立六國之後,印都已經刻好,張良為他借著籌畫了一通,他就皤然變計。韓信要求立為「假王」,劉邦一開始很生氣並破口大罵,張良、陳平暗中一提醒,他就馬上醒悟了。包括定都長安,他也決定得很快。他一生中最猶豫的事可能就是易儲了,結果後果很不好。

當時劉邦兵敗被圍成皋,戰況比較不利。但他並不是守不住成皋而逃走的,他出成皋走脩武,目的就是要收韓信的兵,這時他身邊只有滕公跟隨,諸將大多還在成皋城內。從這點來看,他對此行是有充分自信的。也許是靠近脩武的時候,他聽到了韓信軍中的什麼消息,又或者覺得防一手也沒什麼壞處。應該說他採取這種措施也不是全無必要,畢竟不久前陳勝也是兵敗後被自己的車夫出賣了,後代這樣的例子更多。劉邦只是採取了預防性措拖,從這事之後的處置來看,他對韓信、張耳還是充分信任的。要是韓信那時真有反心,劉邦不可能會輕易進得了韓信的軍營。

將印很有用,但也要在有資格的人手中才有用。不是阿貓阿狗拿了龍珠就都可以呼喚神龍。 信陵君拿了虎符可以代晉鄙,也只有他可以,因為他是魏王的弟弟,名滿天下的魏公子。《漢書.高後紀》中記載: 勃欲入北軍,不得入。襄平侯紀通尚符節,乃令持節矯內勃北軍。勃復令酈寄、典客劉揭說祿,曰:「帝使太尉守北軍,欲令足下之國,急歸將印,辭去。不然,禍且起。」祿遂解印屬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勃。勃入軍門,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軍皆左袒。勃遂將北軍。

周勃當時是太尉,相當於後來的兵部尚書了,可沒有使節也進不了北軍,進了軍中沒有將印也調不了兵。這有一個合法性的問題,軍令如山,干係太大。說劉邦憑威望就可以隨便調韓信的兵是想當然,他不通過韓信,最多只能調動曹參等自己的舊將。那時韓信手下絕大多數的兵,包括相當多的中級將領,可能都沒見過劉邦,憑什麼你說是漢王就聽你的?如果不收韓信的印信,在營中樹起漢王旗幟召喚諸將,有曹參、灌嬰等人帶頭從命,其他諸將可能也會跟隨,但難免會狐疑、猶豫。如果韓信真有反心,這時用虎符、令箭調兵,他自已任命的將領兵可能大多數都會聽宣。劉邦收韓信的印信,自己可以快速調度部隊、易置將領。同時令韓信一時失去這個能力。沒有令箭,韓信可能只能派自己的親兵去傳令,就算他的親信有心聽令,奈何手下也不是自己原來的兵。

領導人的威望不等於有神龍護身。趙武靈王、史思明、織田信長等人,都是在自己手握大權、威望顛峰的時候被部下謀反殺死,而且還都不是暗殺。而謀反方一線士兵一開始接到的命令可能會是:消滅反賊,拚死保護主公的安全。


實名反對 @淚痕春雨 的觀點。

怎麼說呢?

他整個觀點事實上犯的是根本沒有閱讀古文的能力,因此他對於原文根本沒有理解。

整個故事其實是這樣的:


即其卧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既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循行,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諸將稍稍得出成皋從漢王。楚遂拔成皋,欲西;漢使兵距之鞏,令其不得西。

即:靠近,接近,前往。

其:他的。

奪:搶走,使用暴力拿走。

這句話的意思是,(漢王)前往韓信的卧室使用暴力拿走他的印信,從而號召各位將領,更換掉韓信這個大將。

所以,到韓信的卧室拿走印信這個動作,具體的發生時間應該在韓信被叫醒之後。

漢王並沒有在韓信被叫醒之前拿走那個印信,而是帶著一群人到韓信卧室,要求韓信交出印信。奪有搶走,使用暴力拿走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所謂的偷走。

@淚痕春雨 說漢王偷走印符,這就近似於魔幻現實主義了, @淚痕春雨 一邊強調印符不重要,一邊說漢王竟然要先偷走印符才能行駛權力。

這不是自相矛盾,精神分裂么?

韓信當時在睡覺,顯而易見他和印符都在卧室中,說不定還隨身帶著,你說漢王去偷,他不就醒過來了么?

事實上,漢王的權力大於印符,因此,他不需要印符才能控制將領,更不需要所謂的偷,但是,如果他要拿走某個人的兵權,他的具體動作是在大家面前宣布拿走某個人的印符。

所以,漢王走到了韓信卧室。

叫醒韓信,用暴力拿走韓信的印符,這是一個儀式,一個制度,其作用在於:宣布韓信的權力被收走了。

@淚痕春雨 可能將韓信的印符被取走的動作,理解成了漢王到達卧室之前就已經完成的。因此,得出了完全錯誤的結論。

==========

回過頭來,印符到底重要不重要呢?印符是一種制度,代表的是君主的權力。

整個流程是君主發個東西給你,接著你拿著這個東西,就象徵著你擁有君主的權力。

當然,淚痕春雨說印符沒有人重要是對的。

但是,只要他真的是漢王,那麼他行駛權力就一定會按照流程進行。

否則,他宣布這個制度幹什麼?這不是賣萌么?

所以,皇帝收回將領的權力,首先就是收回印符。

皇帝說要給某個將領的權力,首先就是發一個印符。

看不到印符,下屬就會說:這不符合流程,所以,我不能派軍隊。在官僚體制當中,只有你遵守規矩,那麼別人就很難說你是措的。

某些極端的情況下,君主親自到場要求發兵,下屬依然可以拒絕,因為這不合規矩,真正的君主怎麼會沒有虎符呢?

反過來說,如果你有虎符,那麼對於不合理的命令,下屬可能會充滿疑惑,並且親自派人去問君主。

如果大家對公務員系統有些了解,可能會認識到:

什麼叫做——呃,你要我做這件事情可以,請先正式發一個文件過來。


史記明明寫的是張耳軍,為什麼題主卻說韓信呢。

對劉邦來說,韓信可能還有一點忠誠可以去考驗一下。張耳是什麼人?前趙公子,劉邦混日子時候的恩主,項羽直接分封的趙王,他有一毛錢義務對劉邦「忠誠」么。魏豹這個前車還是韓信去搞定的,張耳要是來個覆轍,劉邦可能就要現場翻車了。為什麼要奪虎符?雖然張耳軍中有不少劉邦嫡系,但是如果張耳真有想法,指控劉邦的嫡系們弄個假劉邦裝鬼,軍隊中下級們選擇我們服從制度是非常大概率的事件。


提醒題主要注意,韓信只是大將軍,只有軍權沒有行政權,就是說韓信沒有人事權和財權,任何人事任免都在劉邦手裡,所以你看韓信手下的大將都是誰是誰的嫡系,而且後勤補給的官員也是控制在劉邦的手裡,說得明白點韓信就是個職業經理人。


將印象徵意義很大,實際意義得看具體情況。韓信雖然從屬劉邦,但還是有很大的自治權的,再加上韓信井陘之戰立下的威望,如果韓劉決裂的話,是會有一部分人願意追隨韓信的。
而且劉邦奪取將印其實一點也不難,因為韓信手下很多人以前都是劉邦的人,再本來就是上級,進出營帳根本不會有任何阻攔。
至於需不需要奪將印,我覺得肯定是需要的,每個組織內部人際關係都是十分複雜的,將印在手可以保證劉邦行動的萬無一失,如果沒有將印,可能會出現一些阻礙,甚至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
所以垓下之戰結束以後劉邦又以同樣的方式收繳了韓信的兵權。


震驚!感嘆號!淚痕春雨發明完歷史之後其… - Howie Lee(分享自 @知乎) https://www.zhihu.com/pin/850698272711524352?utm_source=com.google.android.apps.docsutm_medium=social

震驚!感嘆號!三重感嘆號!沒流量也要看! 男默女淚!美國人都在看! 中國人跟日本人打賭!從前有一個女孩!大家都轉瘋了!為了孩子未來的智商看看吧!
天涯歷史發明家進駐知乎並成功發明歷史!
以比腦補之王司馬遷更激進的腦補方式強行發明了劉邦韓信鬥爭歷史!
比說評書更刺激!
比龍傲天小說更王霸!
如同身臨其境一般為你講述幾千年過去了之後還有誰記得的一段往事!
下面請欣賞歷史發明家淚痕春雨的偉大魔幻現實主義政治驚悚黑色喜劇大作:
「劉邦詐稱漢王使者進入韓信軍營,然後求見自己的嫡系將領。接下來呢?就是讓大家嚴密封鎖漢王已進入軍營的消息,然後派人把韓信的將印、兵符都偷偷拿過來。因為劉邦以漢王的身份在韓信軍營活動,並且有嫡系將領配合,所以偷取韓信將印、兵符,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

再接下來,劉邦就以漢王使者的身份,再求見韓信。韓信突然發現漢王使者竟然是漢王本人,又發現自己的印信、兵符已到了劉邦手上,自然會嚇得乖乖聽令了。

韓信突然看到自己的印信、兵符都在劉邦手下,所以會嚇得乖乖聽令,絕不是因為將印、兵符本身擁有神奇的力量,而是因為類似的事實,可以證明兩件事。

第一、劉邦在韓信的大軍中,想殺韓信,也隨時可以做到,因為韓信卧室內的兵符將印,劉邦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偷走,順手想取韓信的腦袋,肯定也是能做到的。

第二、劉邦對韓信的軍隊擁有絕對的掌控能力,因為劉邦潛入了韓信軍營,知道這個消息的人很多,韓信卻一直蒙在鼓裡,這本身意味著,韓信身邊的人,還是習慣性的服從劉邦的命令,否則漢王沒有機會偷走韓信的兵符將印,更沒有機會把韓信蒙在鼓裡。

想偷走韓信的將印、兵符,是需要很多人配合的,而且些人的級別必須得足夠高,或是與韓信極為親近。否則,不要說劉邦了,就是時遷,他也沒有機會進入韓信的卧室偷走將印兵符。」


推薦閱讀:

哪些因素最終能讓劉邦戰勝項羽?
從霸王的葬禮能看出些什麼貓膩?
項羽「彼可取而代也」 劉邦「大丈夫當如此也」如何評價?

TAG:歷史 | 漢高祖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