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有效判斷軟文?

面對現在隱藏越來越多和越深的軟文,已經不斷翻新的軟文形式,尋找價值信息的硬貨很難


看到這種問題,聯想到周圍的人,覺得這個國家的確是太神秘了。

你說它的國民貪生怕死吧,喝完酒繼續開車的事卻又司空見慣。
你說它的國民冷酷現實,道德敗壞,卻又經常看到有人提出這種道德命題。

什麼是軟文?要我說,只要文章里出現了一個名詞,這就是一篇軟文。
按照約定成俗的概念,軟文的意思是拿了錢去寫的宣傳文章。
一些人不喜歡軟文,因為軟文宣傳的內容不實,或者有所誇大。
另一些人不喜歡軟文,因為只要有錢存在的可能,就覺得玷污了他的眼睛。

後一種情況是病,得電,而且得用他自己的電卡買電。
前一種情況是殘,得治,被欺騙多了,心理殘疾,覺得世界總有陰謀。

按照定義,其實軟文非常難以確認。
一類軟文用於曝光產品或者品牌,只需要提及。
另一類軟文用於推介或者介紹產品,需要詳細內容,甚至提供故事
最後一類軟文用於確立美譽度,需要一份貌似公允公正的行業調查報告。

第一類體現出來的時候,可能是一張圖片,一個笑話,一則新聞。
你怎麼知道它是或者不是呢?

第二類軟文出現的時候,又如何判斷它是作者真實的意圖,不幸文筆和情緒有問題,放大了優點。還是作者蓄意為之,目的就是恬不知恥地推介?

第三類軟文,如果自己沒有調研數據或者分析方法,又怎麼知道數據報告里兌了水?而且是純粹故意的?

唯一的證據只能是你確實知道作者拿了錢,去做這份工作。但是,能夠知道這一點的人少之又少。

我認為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時間,每個人的青春都是青春。把時間放在甄別軟文與否上,是一種浪費。推斷作者是否拿錢幹活,你又不是他爹媽,他老婆,何必玩猜心,搞得那麼基情無限呢?

使用一個簡單邏輯就好了:第一次,你說什麼我都信。信完了去驗證,驗證不實,無論你是有心做軟文,還是無力寫好推薦,那就結束,以後再不相信,也再不用看了。因為要麼你拿了錢在撒謊,要麼你根本沒能力品鑒,二者必居其一。

重複這個過程,最終得到一張值得信任的作者列表。每多驗證一次為實,加多一個信用點。偶爾出現一次紕漏,減掉10個點。如果總分依然為正分,留下觀察。總分為負分,滾蛋走人,從視野里消失。

在一個資訊空前豐富的時代里,個人應該對個人的信息源負責,負責它的維護、更新。沒有誰能給出一種叫「軟文識別」的特殊能力,一個人只能自己對自己負責。想去找這種方法的人,其實太過懶惰,總想去找捷徑解決自己的問題。


最牛逼的軟文是杜牧寫給杏花村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如果你也能寫到這個水平,沒有人會說你在寫軟文,而且還會有人掏錢讓你來寫。

我只看好文章,哪怕這個作者背後確實收了誰誰誰的錢財,我覺得那也該收,不然,寫字的人都餓死了。

好多人創業開公司,背後也是收了風投好多錢,創業本身也是為了賺更多錢,為什麼就沒有人站出來說他在搞軟司呢?

這個世界,太TMD奇怪了。


剛剛又有人認為我推薦某問醫 app 是在發軟文。拉黑之後特地搜了相關的問題來回答。

先拷貝一下題主的問題說明:

面對現在隱藏越來越多和越深的軟文,已經不斷翻新的軟文形式,尋找價值信息的硬貨很難

下面是答案。

當你認為軟文越來越多,當你認為尋找真貨太難,當你想有效甄別軟文的時候,你會失去更多。

因為到了這種地步,很多東西在你看來都是軟文,並且認為軟文都是在騙你。有這種心態的話,首先會誤傷一大片因為自己喜歡而推薦東西的人,讓你對這個世界又增多了一份不信任感,其次會對本來可能對你有用的東西產生莫名的厭惡情緒,從而在將來自己需要的時候刻意避開或推遲使用它,造成自己的實際損失。

如果不想被軟文引導去使用不好的、不適合東西,要做的是搜索,多看看別人的說法,尤其是負面的,而不是去試圖判斷那是不是軟文。

網上最普遍的產品推薦是用戶自發的,純粹出於自己喜歡的。國內的還算少,你去 youtube 上看看,鋪天蓋地的產品介紹、開箱、評測、讚美,大部份都是用戶自發的。

微博上的大V,因為關注的人多,在推薦自己發現的好東西上更加積極一些,而且在事後企業往往會找上門來與他互動。所以你想怎麼判斷?如果你懷疑他收錢寫軟文,一定會引起他的不快,有些無暇跟你爭辯的往往會拉黑了之。

沒有十全十美的商品,就連 iPhone 也有人不喜歡不是?不要因為自己不喜歡或對產品不感興趣就覺得別人在發軟文,你不喜歡不代表別人不喜歡。

以我對企業的了解,軟文大部份集中在營銷帳號上,原因很簡單,1,關注的人多,2,營銷帳號接單,大V不一定,聯繫起來麻煩。

所以如果你想甄別出真正的軟文,那就對營銷帳號留個心眼。但也不是說營銷帳號發的就一定是軟文,比如他們自己也會發一些搞笑廣告。另外在產品評測上不要只看一家之言。

---------------------

順便說一下我挑選產品的經驗。首要的一條就是看看有沒有不可忍受的缺點。因為優點只是錦上添花,而不可忍受的缺點卻會導致你越來越不想用它,最終淘汰它,使你浪費錢。什麼是不可忍受的缺點?就是在使用時會讓你非常難受,以至於會不自覺減少使用次數和時間,越來越不想用它的地方。功能複雜的產品,我會把幾種被選方案放在一起比較,列出所有項目,看誰的缺點最少。


軟文的極致營銷,一個文案如何賣掉10億樓盤?

導讀

如何讓自己的產品和汪峰搶頭條?光產品好是不夠的,還要有優秀的文案,一整套的傳播方案。而其中事件營銷是比較容易引爆出話題,能取得很好營銷效果,即使不是頭條,也可以影響到一部分人群。

文/桑兮兮


事件營銷要不借勢,要不製造話題,傳播娛樂化才能大眾化。


先看幾個實操案例


這是之前操作的案例,之前非常火。


核心點:


邀請前退休的新聞聯播主持人——邢質斌用播放新聞聯播的形式播放企業年會。沒有任何投放費用,上傳到視頻網站,引起巨大反響。然後圍繞製造話題——國臉該不該出鏡,引來眾多明星、大V探討,例如趙忠祥說,退休了就不歸國家監管。

事件營銷:


通過製造話題,引發爭議點,綁定眾多名人,非常省錢,對企業起到了非常好的傳播。


我之前長期做水軍,網路推手,明星推手,所以比媒體更了解媒體。之前「十問」時我也說到,水軍可以輕易搞垮一個二十年的企業,攻擊企業家、攻擊品牌、攻擊競爭對手,每天都在發生。


比如,


李xx的案子,只要關於其任何新聞,評論100條,90%負面,這在很大程度也會影響到法官判決,最後的刑期相對較重。


行業里:


可能發一條帖子只要80塊錢,但刪一條3萬塊錢不一定能搞定。所以危機公關非常重要,花20年經營好一家企業,可能2天就被負面搞完蛋。像歸真堂,達芬奇就是非常典型案例。


可能很多公司說,我的服務沒問題,我不需要做這些。其實不然,很多公司就是抱著這種心理被競爭對手只用幾萬塊錢搞死了。


比如,


你開酒店的,我帶著幾蟲子放在枕頭下面拍張照發到網上,朋友圈傳播,你就說不清。就算你證明是對方,但對方傳播的人群和你傳播的人群未必匹配,對於用戶來說,他不會花時間聽你解釋。

例如轉基因油也是同樣。危機公關甚至有時候比品牌傳播更重要!


談談這個文案的殺傷力!

「房子是用來養家的,房子不是用來養小三的」,這個文案是去年做的,當時背景是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很難賣。你樓盤所處的區域,離市中心的遠近,配套等等決定了你房子的價格。


如何在相同情況下,讓客戶選擇你的房子?


主觀意願就很重要,情感營銷就是突破口。這個文案出來前,買樓的人群性別比例是五五開,這個文案出來後,變成八成都是女性來付款,這就是效果。


整個策劃只有幾百塊的成本費,沒有任何渠道宣傳費用,一個人拍下來後,進行自己朋友圈傳播,然後她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陸續傳播,然後這個廣告在網上傳播很廣,效果非常好,吸引了很多媒體的免費資源,三個半月賣完。因為這個文案抓住了很多女性直接痛點,特別是家庭社會矛盾加劇,很巧妙的利用了情感營銷。


什麼是事件營銷


這個定義我是在網上搜的。事件營銷的成功在於成功借勢,其關鍵是:快速反應、精準策劃、有效施行、強力監控。


比如,聚美優品上市前,聽朋友說樂蜂網和唯品會的CEO在香港會面。我一想,化妝品垂直領域,就聚美跟樂蜂。聚美一上市,樂蜂網肯定要找出路。

唯品會化妝品領域一直比較薄弱,這個時候那麼多高管聚到一起肯定有事情發生,然後我馬上編輯了個文章「唯品會可能和樂蜂聯誼」通過公眾賬號發出,因為第一時間發,朋友圈大規模轉發,粉絲漲了兩萬多。


當時我先在各類社交媒體,特別微博,搜這幾個公司的關鍵詞,例如:樂蜂、唯品、李靜、沈亞、王立成等都沒有搜到,我就知道我的機會來了。花了十分鐘快速完成一篇文章,發表後十分鐘,正式公告已經出來了,如果我的文章晚一點兒就沒意義了。所以,我對新媒體團隊要求就是24小時上班。


所以,做事件營銷的主要價值在人,在於團隊,在於快速反應,在於強大邏輯分析能力,在於知識面儲備,在於行業了解??????

事件營銷——借勢


世界盃一來,青島啤酒必定會很火,但為什麼要借勢PP助手?


因為青島啤酒需要綁定移動互聯網的用戶,要讓自己中堅消費群體年輕化,PP助手數千萬的用戶中80、90居多。所以戰略借勢也是企業戰略眼光很重要一環。


第二個是roseonly,借力非誠勿擾。這個事件非常經典,可以說非誠勿擾李念表弟求婚那一集是roseonly引爆的關鍵節點。


互聯網講究場景化,富二代牽手女神,這是觀眾代入場景的經典,藉助江蘇衛視非常強大的渠道優勢,傳播最大化,一輩子只送一個人的品牌形象很好傳播出去了。


世界盃你借勢了嗎?


世界盃的借勢,即使世界盃結束也可以做下去。

比如,


我們做一個世界盃經典十大營銷案例的策劃,把自己的品牌放在第三的位置,其他九個品牌的甚至都會幫你轉發,省下巨大渠道,你要做的就是撰寫這個軟文而已。轉發量上去就木已成舟了。


但是,但凡做營銷,一定要注重良心和道德,馬航失聯後的某些營銷就過分了。賓士寶馬藉助德國對葡萄牙做的世界盃事件營銷很經典,既是競爭對手,又可以雙贏。


新疆暴徒事件後幫一個朋友的餐廳營銷:所有新疆人88折,在大家都在排斥恐慌時,做出了注入情感的選擇。只要有心,時時刻刻都可以找到事件營銷的題材。

事件營銷——如何借勢明星


講完借勢熱點,講下如何解釋明星。


案例一:


謝娜、張傑結婚當天,我就寫了一篇文章:謝娜未婚先孕兩月,誰來主持快樂大本營?


謝娜和張傑結婚是當時非常大的熱點,所有媒體都在報道,關注,但切入點非常單一。我那時候正好自己創業做娛樂公司,主要包裝藝人。然後就寫了這篇文章,標題:「謝娜懷孕兩個月,誰來主持快樂大本營?」


文章開始先講:

快樂大本營的歷史,從李湘開始,然後講謝娜情史,包括跟劉燁,最後講了下她跟張傑。


懷孕爆料是隨意找了個湖南衛視「某著名燈光師」爆料,然後就把我要推的女孩成果導入,沒幾天就成為各大媒體娛樂板塊頭條新聞,因為提前進行了效果預判,在網路上也預先做了鋪墊和這個女孩基礎信息,大家搜索這個女孩名字有詳細介紹。後來很多電視台請做節目,多了很多很多商演,那段時間也非常火。


案例二:


1擬標題


姚晨懷孕時,我們正在做一個母嬰類的APP,那天,正好微博獲悉她剛進產房,然後我們就馬上寫了一篇文章:「母以子貴」,微博女王身價倍增,有望獲千萬代言。


2找品牌


然後從網上隨意找了2個品牌,有奶粉,有育兒機構,都非常出名,把他們一起綁定,把我們的品牌作為三個可能會請姚晨代言的品牌之一。


3產品介紹


然後把我們產品的優勢介紹的非常全面,似乎我們就是最可能的。姚晨很注重形象,所有大網站都不發,結果人民網作為漏網之魚發了,很快很多媒體都轉載了。


明星綁定容易,而且自己也願意炒作,可能還會轉發微博予以否認。大大提升品牌知名度,只要有危機意預案就好了。

事件營銷借勢明星非常容易傳播,綁定大牌提升自己品牌形象,借勢熱點省下巨大傳播渠道費用。


八零後旗手有李宇春、韓寒??????但九零後還沒有一個代表人物出來,這個時候馬佳佳很聰明地站出來了。


在非誠勿擾上她的性取向是雙性戀,在互聯網大會,她發安全套,萬科講90後不買房,製造了很多話題。互聯網時代其實就是拼營銷的時代,產品已經成為基礎部分,所以從營銷上來講,馬佳佳是非常非常成功的。


如何引起別人的注意?如何自我包裝自己?

這是戀愛和創業,工作都需要的能力,特別是現在。


第一:有人才


馬佳佳。她建立了自己的粉絲群,假設泡否情趣只是一個工具,是話題的來源。很多人關注她的公司經營不善,很可能她未來做的方向不一定是這個,只是藉機引爆,情趣畢竟是非常好的話題點。


人在事件營銷里起到決定作用,微信這種平台機制已經完全變了,不象以前那樣可以脫離人炒作。


我經常寫文案練,馬佳佳在我好友里,有一次想測試馬佳佳看不看我的朋友圈,


我就寫了個文案「我招聘一個人,要有馬佳佳四分之一的營銷能力,有馬佳佳四分之一的文案能力??????年薪二十萬。」


不到兩分鐘,她就回復了:「她現在一年值兩百萬。」我就知道她看我的朋友圈,也順便測試自己朋友圈的活躍度了。如果手裡沒有這樣的人才,就要培養出來,做品牌拼廣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第二:會講故事


roseonly。大家創業前一定先把營銷想好,一定是先有故事再有產品,先有營銷再做產品。


第三:獨家爆料信息


林志穎。為什麼林志穎爆料蘋果?


林志穎是亞洲明星,覆蓋力強,資深蘋果粉,有說服力;台灣人,可以避免麻煩;跟富士康郭台銘熟悉,可信度強;又玩賽車,經常跨界,所以非常合適。其實蘋果才是把營銷玩的出神入化,飢餓營銷、事件營銷、話題營銷、跨界營銷等等。所以我們叫喬佈雷,不叫雷軍喬。


第四:製造話題能力


劉強東本來只是電商行業的名人,與奶茶妹妹綁定馬上成了社會公眾人物,為京東省下了巨額廣告費。當娛樂話題炒作,這一個事情起碼能炒幾年。


加多寶:悲情營銷,非常經典,激發用戶心中的同情心。非常巧妙地轉移矛盾,被動變主動。


營銷不是泛泛的,而是精準定位的。


比如,


酒店總共就兩百多間房,每天200人流動,建立好微信平台和用戶關注機制,一個月下來搞2000多人,只要找准關聯關係,有百分之十的人來入住就可以了,傳統的地推就變成關係維護。


要用互聯網的思維去改造傳統思維,不要用傳統思維改造互聯網思維。


營銷體:有一種友情叫趙薇和黃曉明,長的好的人才有青春。」


好的文案能激發用戶心中的共鳴感。


可口可樂昵稱瓶:

專屬,整合營銷。喝的不是可樂,而是對五月天的熱愛。


臉萌:

朋友圈分享,口碑傳播。


建議企業一定要做自己的APP,微信在營銷方向上不穩定,騰訊經常出台政策,不要把所有的資源引流到微信公眾號,數據是在騰訊那邊,APP才是自己的數據。另外很多微信大號是靠微博引流的,微信很難獨立成長草根大號,微信非常封閉。APP才是企業移動端的WWW。


劉燁搶沙發以前,明星離我十萬八千里,現在一條微博的距離。


汪峰上頭條,蕭敬騰下雨,持續性最強的事件營銷,最近發生什麼大事了,最近下雨了,隨時可以拿出來做文章,非常經典案例。


杜蕾斯:


調侃王功權。非常聰明地利用了韓寒給女兒寫的信:「套好安全帶,帶好安全帶。」杜蕾斯的借勢用的非常經典。還有一個:「光大是不行的,薄遲早要出事。」


營銷不要只看一點,要梳理看系統套路。


台州公安局黃岩分局的事件營銷。


此次事件成果的幾大因素:特殊的人群,其中有一位很像潘瑋柏,突破「體制」的突破。


國家各級機構都轉發了,於是媒體也就跟發了。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制服夢。

您有品牌嗎?


可口可樂品牌:

一夜之間被火燒光,仍然可以從廢墟里拔地而起。


加多寶品牌:

不但可以沒有製造,連品牌都可以拿走後短時間內東山再起。


什麼是口碑?

產品好是最起碼的,已經很難產生口碑,只有服務才能讓用戶爽。


什麼是服務?

沒有忠誠度就沒有服務。海底撈的員工年齡是發自內心的微笑,他們有許多正向激勵,包括家人對自己表現的自豪感。海底撈的員工在年齡上是偏高的,有更多穩定的、務實的心態,有社會閱歷、有生活壓力、懂得感恩。


什麼是粉絲?

撒網撈不到魚,要釣魚,做APP的客戶,要一個個記錄,一個個服務;從1到2000是最難的,過了2000就自然成了;建立情感共鳴點,價值認同、精準用戶,品牌調性一致,品牌忠誠度高+口碑傳播。


============================================

更多廣告文案創意資訊可關註:文案君 閱讀

http://weixin.qq.com/r/aEg_JtfEmYrmrZNF9x16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只有1%的」廣告人「會來關注這個公眾號:文案君(微信號:MrCopywriter),注重MrCopy個體的文案公號,傳播小眾的精彩。


舉一個很新的例子,前幾天的一條社會新聞,叫《岳母帶女墮胎男跪求無果 百萬存款不如一個公務員職位》,這就是一個相當成功的「軟文」。這條新聞時記者從各大論壇貼吧中看到帖子後追蹤撰寫的文章,發在《齊魯晚報》,然後被各大門戶網站轉載爆火,帖子-平媒新聞-網媒熱點,真是軟文界的人生贏家。如果你上網,應該知道對網站而言社會意味著什麼,基本就是「兇殺暴力色情狂,虐心亂搞丈母娘」。這條新聞里有惡毒丈母娘、逼迫墮胎、百萬存款、非公務員不嫁,這些都是可以刺激公眾情緒的新聞點。別所門戶網站沒節操,一方面都會有流量kpi考核的要求,另一方面,網友真的就愛看這個。
媒體利用社會的大情緒,和人物的知名度,就可以進行病毒式傳播。比如羅馬教皇去紐約,臨行時被告知紐約媒體特別壞,心中警惕。到紐約後當地媒體採訪時,就問:「教皇,你來到紐約後,回去夜總會嗎?」教皇想我既不能說去也不能說不去(歧視),就回答:「紐約有夜總會嗎?我不知道啊。」回答完後洋洋得意認為自己成功解套。結果第二天新聞出來,標題是《羅馬教皇抵達紐約 剛下飛機就問「紐約有夜總會嗎」》

岳母帶女墮胎男跪求無果 百萬存款不如一個公務員職位

互聯網再爆奇聞,2013年11月11日,在找女朋友、找男朋友脫離光棍節行列的同時,貓撲、天涯、貼吧等各大媒體網站曝出一件令人乍舌的帖子。山東網遊玩家曬出自己靠玩遊戲賺了近百萬存款,怒斥女友母親沒人性,稱其提親被拒後,准丈母娘卻逼女友墮胎。不少網友提議發動「人肉搜索」,欲根據《齊魯晚報》報道中線索揪出這個勢力的狠心丈母娘。

  11月10日11點,在山東濟南省中醫院的婦科門診,一名90後男青年給50歲左右,正在罵罵咧咧的中年女性跪下,哀求「求你留下我的孩子,已經3個月大了」,他們身邊是一個正在哭泣的年輕女子。

  「我和小刑(化名)是準備要結婚的,孩子都快3個月大了,但是11月10號她媽和她姨突然把她拽去醫院要做人流」,光棍節這天,小張向記者哭訴了自己的遭遇。

糾紛緣起 准女婿玩網遊賺錢 3年賺近百萬也遭鄙視

  對準女婿和親女兒為什麼如此狠心?原來,據悉,濟南90後小張是一名網遊愛好者,網齡已經有10年,他大學畢業後並沒有像一般同學那樣去找份工作,而是在家玩起了網遊。

  這在丈母娘眼裡,自己的女兒非公務員不嫁,更別提一個「網遊少年」了。

  但小張給記者出示的存摺顯示,他並非不務正業,相反比大部分濟南本地白領,甚至公務員收入還要高,基本上每月凈收入約8000元-11萬元左右。

  「我玩《大話西遊2》很多年了,遊戲里有很多玩家,也有公平的交易平台,在這裡面我就像個商人一樣,我倒買倒賣,還通過自己做遊戲任務,為別的玩家代練等賺到遊戲幣,再出售給其他的玩家換成人民幣,一天工作8-10小時左右」

濟南最牛丈母娘:我的女兒只嫁公務員

  記者通過小張的,聯繫並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丈母娘劉阿姨,但她拒絕接受採訪,只留下一句話,公務員多好,我的女兒只嫁給公務員。

  截至記者發稿前止,劉阿姨表示,女兒一定要墮胎,不能留下這個禍根。

  在濟南地區貼吧上,記者看到有不少網友對此事非常氣憤,建議要「人肉搜索」出這位阿姨,還有一些同為遊戲玩家的濟南網友表示不理解,玩遊戲賺錢和做淘寶賺錢一樣,都是正當工作,有什麼不可以?(完)


看完之後,你能發現這是關於什麼的軟文嗎?


1. 不要因為任何 context (如:這裡是知乎)就放下戒心;

2. 不要覺得戒心就是懷疑一切,抵制一切;

3. 如果你真的是因崇拜某人而去選擇買某人推薦的東西,那麼選擇購買的順序應該為滿足精神需求產品(如:電影、書籍、音樂)—&>滿足物質需求產品(如:菜刀)—&>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滿足自己需求的產品(如:耳機);

4. 其實以上都是廢話。我本人只有認識哪個人相信哪個人才會去買該人推薦的產品。如果都沒有,我寧願去看買家評論;

5. 推薦買東西與否造成糾紛有一大半責任在選擇去買的人。畢竟沒有人刀架在脖子上讓你去買。形而上地講信任問題,我覺得在這個魚龍混雜的社交網站還輪不到。


讓我這個寫軟文的人來說一下吧……

1、看信息出現的站點,一般是在些不知名的小站點。另外,各大門戶網站的商訊類欄目,如網易商訊,也基本全是軟文。
2、如果相同的內容大量重複地出現在各個論壇(天涯、貓撲……),發帖帳號為新註冊,基本可以斷定為軟文。
3、文章帶有外部鏈接,並且連接指向文章提到的商家,99%為軟文。
4、或明或暗提到某產品,讓你有一絲厭惡或不舒服的感覺,很可能為軟文。
5、你覺得文中的內容對你有所幫助,並令你有慾望有衝動按文中說到的內容那樣去嘗試,可能是軟文。
6、你只是看一個愛情故事、一個笑話、一則新聞、一篇科技資訊……其中提到或出現某品牌某產品的名字,而你並無不適感,有可能是軟文。

總結:軟文無處不在,你若看到一篇很合自己心意的文字,看不出有何不妥,那就恭喜了——你可能看到了一篇優秀的軟文。


一個胖子,吃了種減肥藥有效,真心想分享下,發了自己前後對比的真是照片;另一個營銷帳號,ps了兩張照片也發了。誰能看得出嗎?

對外軟文和對待廣告的態度其實一樣,有假廣告,就有虛假信息的軟文。
甚至對待新聞報道也一樣,假如ipad3發布,記者採訪完寫了一堆好評,你覺得這是軟文嗎?

重要是的你判斷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判斷軟文的能力。

鑒別其中信息的層次,選擇有價值的,謹慎對待有難驗證的。
比如:有這麼一種減肥藥,這是客觀信息,有價值。減肥藥效果好,其中可能有真有假,需要謹慎對待,去看口碑、看各方觀點,萬一沒辦法判斷,吃了有副作用也只能忍了。

世事本來就有風險,生活不輕鬆。


作者註明利益相關。

除此之外你分辨不了,或者不值得花那麼多精力去分辨。真的。


無價值的內容,就算軟文。


這個很容易,有「新華社訊」的基本上都屬於軟文。


---
以上是調侃,判斷什麼文章是不是軟文就好比判斷哪些人是「真愛」。不是所有人都好像野模傍土豪那麼明顯為了錢財(況且人家野模也有真愛吧),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毫不計較物質條件的真愛,大部分人都在這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黑白劃分。

如果一定要站在道德高度來定義「軟文」的話,你只能判斷文章的作者寫作目的是否"觀點獨立"、是否與相關方有無直接利益瓜葛、是否」發自內心「、是否」故意誤導「,然而很多利益關係完全不是直接的錢財交易,可以是各種各樣的紀念品、請客吃飯、演出門票、出國旅遊,還可能是真正志趣相投的朋友關係。

文章是人寫的,天生就是帶有觀點和價值基準的,就算追求客觀的新聞也存在如何不偏漏的問題。更何況很多情況是:水平低見識短的人,想客觀也客觀不起來。很多人回答說「出現品牌標識」就是軟文,事實是,水平低的軟文重複一百次品牌名也不會讓你想去買,水平高的軟文不需要提到品牌名就能讓你心生嚮往。

而的確是因為太多軟文質量太次,導致許多人對軟文和「公關」有各種各樣的反感,但籠統地拒絕和抗拒」軟文「 就好像因為紅燒肉做的不好吃就不吃豬肉了一樣,是種愚蠢的做法。有本事你去屏蔽所有官媒試試。
---
雖然軟文並不是都不好,但我並不支持軟文這種隱晦的傳播形式,我支持光明正大的品牌內容傳播(Branded content)。

在這個信息發布和出版成本極其低廉的時代,誰都可以當記者,誰都可以寫書、可以做publisher,那為什麼商業公司就不可以?你我在知乎上答題,其實本質也是對我們自己個人品牌的內容營銷。這樣的自媒體內容與其他媒體內容並無本質區別,沒有必要因為那點精神潔癖就將其劃分開來,區分對待。

舉個栗子:醫藥公司已自己的名義發表關於健康的文章,由許多媒體轉載,是不是要因為其是所謂軟文就斷定沒有乾貨?國際醫藥公司有強大的科研團隊做智力支持,品牌和內容互相背書,其文章專業水平是可以比小報和營銷賬號高出很多的。 好的品牌都是蘊涵價值觀的,只要與品牌價值觀相符的文章,對品牌都是有益的,而對消費者和公眾通常也是有益的(如果矛盾的話,這個品牌便很難存活),這也是內容營銷越來越被重視的原因。

最後舉一個品牌內容的栗子。品牌價值觀與公眾價值觀非常契合,毫無做作感,看了覺得非常舒服和有愛。你也要拒絕這樣的」軟文「嗎?
視頻封面中國兒童創造力培養調查活動視頻


如何判斷文章是否是軟文?

軟文和其他類型文章最大的區別在於,軟文最終都會宣傳自己的品牌,無論前面的內容寫得多煽情都好,你一定會在文章裡面看到他們宣傳品牌的信息,宣傳信息可能藏在文章里,也可能藏在末段。

而宣傳的信息可能是產品,也可以是公眾號,公司名稱,公司企業精神等。

一篇好的軟文是雙向的,即讓客戶得到了他想需要的內容,也了解了宣傳的內容。

那麼,軟文對企業真的能起到宣傳作用嗎?

辦辦和大家簡要分析下:

一. 軟文的特點

1. 曝光度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互聯網有快速的反饋能力,有對應需求的消費者會主動搜索相關信息,軟文營銷提高了企業產品信息的排名,從而提高了企業產品在目標消費人群中的曝光。

2. 成本低

不同與一次投放數十萬的硬廣,軟文發布相對成本較低,單篇文章發布的價格在(50-500)之間,且可以多次不間斷投放,帶來持續的曝光效果。對於推廣預算較少的企業,是個不錯的選擇。

二. 軟文優勢

1. 讓客戶主動找到你

根據各大平台看到的數據顯示,中國百分之70%以上的網民會通過搜素引擎(百度、360、搜狗)等主動搜索自己感興趣的信息。

2. 提升企業形象

包括搜狐、網易、騰訊這些平台都可以提供軟文發稿的服務,通過這些新聞的視角、新聞的表現形式,清晰地將事件向大眾闡述清楚,這類新聞平台權重高/收錄高,對於做關鍵字搜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者,通過權威媒體機構發布出來的信息,受眾群體接受度和信任度會更高,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公信力。

3. 把產品信息植入用戶腦海

優質的軟文其實就像變魔術一樣,慢慢地將企業和產品的信息植入用戶腦中,比起硬廣的「簡單粗暴」,軟文則更加有植入性,但是,前提要你文章寫得好。

4. 長久展示

硬廣通常有時效性,而軟文不像廣告那樣需要長期且大量金錢投入,一篇內容好、且被搜索引擎收錄的文章會還可以獲得長久顯示。

5. 連續性曝光

軟文可以連續報道事件的發展進程,不僅使受眾完整、全面地了解事件內容,更主要使地事件的主體得到持續的曝光,吸引目標受眾的注意,從而達到推廣營銷的目標。

----------------------------------------

以上是辦辦對 [ 怎麼有效判斷軟文 ] 的解析,辦辦提供優質軟文發稿服務以及社媒營銷推廣服務, 了解詳情可私信。


LZ,我站在一個軟文寫手的角度來教你怎麼鑒別軟文。
扯了那麼多軟文的概念,首先你要知道的是,你所認定的那種軟文,並不是那種粉絲髮自肺腑向周邊人推薦說某某產品真的好,就如同我推薦《三體》一樣,這種軟文的基礎是建立在一個好的「產品」或者好的信息之上的,這種軟文是有正面幫助意義的,最後如果不認同也只是大家價值觀不一樣,但初衷是好的。
而你所認為的軟文就是:寫作者出於某種商業目的或者某種利益需要進行的寫作,但寫作者內心未必會認同所宣揚的產品或者品牌或者是導向價值。
舉個實例看看:

當初引發了很多討論,我第一時間認為是獵豹的軟文,後來確實也是。
現在的軟文確實是無孔不入的,軟文的各種題材開發也是窮出不去,現在來教你辨別一下。
一:軟文形式:在生活用品上的軟文營銷主要有幾個手段,微博微信大號一般都不可信,但凡推薦的產品十有八九都是營銷手段。(- - 我竟然還有個朋友看了爸爸去哪兒之後,相信三個爸爸同時在微博上推薦的什麼什麼美白產品,醋什麼的)
再一個就是以新聞的形式出現,也許這類新聞裡面並不出現產品或者品牌的名字,但所有跟產品有關的描述必定是這個產品獨有的特性,只要一百度必定是獨一無二的那個產品。
還有一種形式就是論述行業標準的,最近出現的那個金龍魚的赤裸裸的調和油就是,還有比較隱蔽的,有指向性地說某種方向才是好的,只要消費者的好奇心稍微一上來就會立即發現有品牌或者產品在非常符合這種導向並等著你了。不得不說,現在很多的合法的協會,尤其是出具行業報告指南的這類協會,報告時客觀的,但是在報告的某個部分,企業的痕迹早就出現過了,這類的軟文形式顯得又官方又可信,而且隱蔽性非常強。
還有就是開創概念性的,這一類的是保健品比較多,如果你在家裡看到父母有看到有比較稀奇的一個沒聽說過什麼什麼能治什麼什麼的,那必然是有一種新的保健品橫空出世了。
還有案例分析,這類成功企業做的多,很多人不給錢也願意寫,都是評論性的,說到這裡,測評文章從來都是軟文的一部分,在看不到的地方,覺察不出的地方,總會有營銷的痕迹。案例分析裡面又有一種,消費者現身說法的,80%都是扯淡。。
還有就是採訪稿,就是創始人合伙人啊之類的老總級別參訪,實際上很多也是軟文,尤其是那種你聽都沒聽過的一個企業的老總。
這是幾種比較常見的方式,至於載體形式現在五花八門,組合形式也是五花八門。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1、直觀的類型會出現品牌、產品,2、會和時下熱點結合,3、會創造概念。4、最後一點:都是具有高度的引導性,一旦引導你相信什麼,一旦引導你的興趣,又是一篇細緻入微的長篇大論的時候,十有八九都是軟文。
二、語句模式:這個就只探討一些有產品實物的。
軟文這東西,說起來高手就是史玉柱,當年賣產品的時候,這貨寫過很多,先是賣漢卡,後來是賣保健品,但軟文初級篩選的話,可以從語句上有些提示。
先是從標題,傻大黑粗的標題形式已經過時了,但部分城市的報紙還是有打的。首先標題肯定是讓人興趣滿滿,參考以下:《人不睡覺只能活五天》、《女子四十,是花還是豆腐渣》、《一天不大便=吸三包煙》,實際上是史玉柱賣產品的軟文。
隱蔽點的《孩子健康要吃脂肪酸均衡的調和油》,金龍魚賣油的。《百姓心中的「好調和油」是這樣的》金鼎賣油的。《月餅爭奪戰悄然打響》,上海老飯店賣月餅的。
軟文的標題先前走的路子都是奪人眼球的,再後來是直接給定義的,要怎麼怎麼樣,再後來就混淆新聞標題(這種有營銷活動的居多),在商業雜誌上看到的解密某某企業的商業模式,那大多都是軟文忽悠的,或者是在某某產地發現了某某高大上的產品,高端水源啊,高端食品啊,那十有八九也是軟文來的。
再就是用語,一篇能正常的文字里,出現了「哦」,「啊」之類的嘆詞,90%都是軟文,配上某小編傾情整理吐血推薦,必然就是,結合一篇文章出現的地方,通過數據發現,周二、周四這類的報紙,軟文量是比較大的,還有就是一些特定欄目,騰訊的時尚頻道,不說也都知道全是軟文的稿子了。再就是類似虎嗅啊之類的網站,表面上是寫某種產品,實際上就是打廣告。
還有一種就是文風裡面結合的很緊密的,用已成名的產品來拉動一個你沒聽過的產品,那也逃不了軟文的嫌疑。
等等等。。。。就先到這裡吧。
三、關於網路推廣
網路推廣一般來說都是一套的,文庫、百科、問答,說個最簡單的事,比如甲方需要找乙方一家合作夥伴,在網路搜索之後,除了關鍵詞抓取外,看到了問答裡面的推薦,於是找去了——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很多企業都是來一套,因為百度的用戶名都是通用的,因此當你在問答看到的回答的用戶名恰巧又是文庫里看到的用戶名,又推薦了同一家企業的時候,那就是網路推廣,而那篇文庫里的文章就不過是一篇軟文。最後。。。現在媒體節操已無。。。。軟文肆虐,最後再說一句,有一種軟文比較可怕,就是用看似很專業的語言和論點來給在這領域沒有專業背景的人洗腦。。因此,在看到貌似很專業的論調和產品的組合形式出現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追源溯本的好習慣。
以後想起來什麼再補充吧


據我觀察,IT互聯網領域的軟文基本套路是熱點事件開頭、市場行業趨勢背景跟上,繞一圈子,最後總要落到一個具體產品、服務、品牌或企業上——當然是直接或間接地說好話。IT互聯網軟文的標杆可以參考阿里系公關部操刀的系列新聞稿。

其實,軟文寫的好比不少正兒八經的新聞報道有價值的多。


比較反感的是軟文容易誤導人,但是倒覺得有些新聞軟文,做的夠客觀的話,比一般的新聞稿更有閱讀性。當然,現在報紙雜誌論壇上很多赤裸裸的軟文,看了自己都生氣。不是因為軟文本身,而是把軟文寫成這樣的人。

怎麼判斷是不是軟文?小學開始就學習的歸納段意和中心思想的功夫可以拿出來了。一般指向性比較集中在某一個品牌的話,基本可以判斷是軟文,或者叫新聞軟文!

誠如上面一些童鞋說到的,軟不軟文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有價值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你能提取這些有價值的信息!


本答案對新聞生產流程進行介紹,解釋新聞為什麼沒有硬貨。
--------------------------------------------

小王是一個記者,每天搜腸刮肚苦於找不到新聞點。今天,他終於人品爆發想到一個特別好的角度,於是開始檢索基礎材料。

他打開搜索引擎,他發現,誒!A公司主頁里有相關主題的一篇報道!還配有清晰的圖片!

但是信息還是太少了,於是小王群里問了一句:「小夥伴們,誰認識A公司的人呀?」

一問沒人認識,但是忽然老李說:「我認識B公司的新聞發言人,你看看要不要聯繫一下。」

「好啊,求勾搭。」

小王就這樣開始了報道寫作。

A公司的網頁新聞、B公司的新聞發言人,都是媒體公共關係的範疇。這段話想表明的是,企業里的公共關係從業人員是記者的重要消息來源,兩者是共生關係。

公關人員通過為記者提供優質內容獲得媒體報道,提升知名度;記者通過獲得一手資料完善自己的文章,獲得「信息補貼(information subsidy)」,減少寫報道的困難。

但是問題在於,越大的企業、組織,其公共關係工作做得越好(例如會指定對外發言人,其他員工不能接受採訪),記者越依賴於企業公關提供的信息;同時,內容的自主性也越受到限制。

當一名記者寫下一篇著名企業家的人物報道時,這篇文章已經經過企業PR負責人、企業家本人的把關了。

因此,看新聞確實不容易找到硬貨。

接下來解釋幾個術語:

一、軟文

通常,我們說的軟文指的是(1)進行付費的(2)帶有新聞報道色彩的文章。

它的生產過程是:企業撰文→媒體的廣告部門→發布。

這裡文章典型體現在報紙的某些版面,其實你一眼就能看出來。它也叫「新聞化廣告(advertorial;editorial style advertising)」。對,總體上這叫做廣告。

辨識難度:2顆星
專業程度:低,與公共關係的專業性相悖

二、新聞通稿

新聞通稿指的是(1)不付費(2)不藉助私人關係(3)憑藉新聞本身價值獲得媒體報道的。例如,C公司最近研發出了一款驚世駭俗的新產品,它就在自己官網上提供了高質量的圖片、視頻,並詳細介紹這款產品的突破性技術。這就叫做「在線新聞室」;C公司還會主動聯繫關係比較好的媒體,邀請對方做獨家發布,提供「媒體資料包(press kit)」。

這是的生產流程是企業撰文→媒體的新聞部門→修改或直接使用通稿→發布

辨識難度:3顆星
專業程度:中,公共關係的常規做法

三、提供新聞角度

這裡回到了第一個例子,記者的采寫依賴自己的檢索能力、分析能力,但更多時候是信息源。記者與信息源的關係不是一棒子買賣,需要保持持續良好關係。因此,當記者找到X公司了解情況,希望進行報道時,有如下問題:

(1)記者獲得的回答是經過發言人精心準備的,不一定真實;
(2)記者發稿前需要交付被採訪者,容易被刪改。

辨識難度:4顆星
專業程度:高,就是新聞,但是經過公共關係人員的審核。

----------------------------------------------------

以上三種方式展現了信息源與記者的共生關係。因此,媒體報道都是經過多重把關的。我目前在一家投資公司實習,少有研究者對新聞報道抱有高的信任權重,其可信度遠不如知乎這類社區的爆點呢。

所以當你思考這種共生關係的時候,你就知道越大牌的媒體人(尤其是財經媒體人),他說的話其實越受到了多種關係的限制。

如果想知道內幕,還是多交行業內朋友啦。

所以,新聞新聞,把它當做一種獲得新鮮消息的來源就好,至於知識、真實、乾貨,還需要自己動腦子去找。


不管是乾貨還是軟文,得到有用信息就是好文!

乾貨很直接,但是並不一定適合你。軟文或許很水,但那個產品可能正是你所需要的東西。
或許這是LZ的心理潔癖造成的,你感覺只要是軟文就是忽悠人的,其實不然,軟文中也有精品,乾貨中也有垃圾。

個人感覺與其把精力放在如何辨別軟文上不如自己去親自檢驗一下來的實在。就像之前很多人都在推「愛站」(這不是AD),我去看了看覺得還不錯,那就用唄。看完之後覺得這個工具很菜,那就不用唄。


同意諸位的說法。
我認為軟文與乾貨的區別在於成文目的,而不在於內容。那麼辨別的時候就不一定能通過內容實現區分。還要看看作者的背景,或者說作者其他文章的位置和內容。同時還要看整個業界的動態。如果某一個時期某個名詞突然間很火,那就有很大見到軟文的可能。如果是個冷門小眾概念,那自然不太可能是軟文。
所以您如果是想招寫手,那是有必要辨別的。
如果您是想看信息,那沒必要花功夫辨別。


為什麼要鑒別出軟文呢? 閱讀一篇文章的關鍵標準是:是否有價值,有用。如同 前面幾位說的,有些是軟文,但是也很精彩,非常有用,為什麼不去看,為什麼要費力去鑒定呢? 唯一應該判斷的就是 內容的價值 。


軟文幾乎無處不在,最糟糕的是你要有效判斷是不是軟文,你已經花時間看完了。

軟文最終目的是推動銷售,我們何不跳過所謂是與非,直接判斷利與弊呢?

本話題的討論很明顯是由於葛巾姐被逼走的事件。

其實我們只要認清需求,認清市場行情和用戶評價,就不會買了不該買不值得買的東西。

比如葛巾姐說的菜刀,我就沒買,因為不需要。
就算買,也會貨比三家,不行退貨,不受騙

買了用了,也不會拿去當碎骨刀,

想想一群不懂得需求不會買貨又不會用貨的人逼走了葛巾姐,feel so suck!


推薦閱讀:

如何讓文案做得漂亮?
如何評價雕爺牛腩的營銷策略?
泰囧片尾徐崢給王寶強分析蔥油餅市場前景有可能實現嗎?
秘密花園一書何以暢銷?背後有如何的營銷策略?
如何評價華為的營銷?

TAG:市場營銷 | 公共關係 | 網站推廣 | 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