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希望打擾別人,也不希望打擾自己,這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同樣的情況還有,不希望別人跟自己借東西,自己斷不會跟別人借東西。很奇怪這種心理到底是怎樣的?應該有自私的原因吧?誰幫忙分析一下


是一種善良而片面的同理心。
光想到,「我不喜歡麻煩別人,別人也一定不喜歡被麻煩吧。」
而忽略了,恰恰在相互幫助中,我們才建立了友情。

那我們應該持著什麼樣的心態打擾別人?
求助者:「我把這個助人為樂的機會給你,於是,你將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而我得到問題被解決的快樂。於是,我謝謝你幫助了我,你謝謝我給了你機會。 歐耶」


這必然是一個獨立、品行不算壞的人,但也意味著對外界的防備和些許自私。


就是兩不相欠吧。不想著占別人便宜,我覺得這種人挺好的。


是一種避害的心態。
避免在互相接觸的過程當中產生的麻煩。(比如別人借了東西不還怎麼辦?或者自己借別人的東西弄壞了怎麼辦?)
與其要應對可能出現的麻煩(也可能帶來方便),不如去掉「麻煩」的前提
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煩別人也是挺好的。


我個人來講,如果一個沒深交但印象還行的人向我尋求幫助 ,而我並不能很好地幫助他,會覺得不好意思並擔心對方懷疑我的誠意。(一開始潛意識裡會覺得這是一個我們彼此加深認識的契機吧) ,換句話說, 心裡自知不是力所能及或並非很有把握的事情時候,會比較不願意被麻煩。
如果是關係一般而印象上也覺得彼此不合拍的話。(我個人不擅長在社交上表現出自己並不具備的品質),就更不願意被麻煩了。本來還可以維持「你還挺有意思」這麼一個表象距離,可是一到了具體的接觸上,無論能不能成事吧,雙方單獨互動時,難免會出現刻意迎合或順勢假意的情況,讓彼此的不合拍更加心照不宣。主要還是不想徒添尷尬。

講到不想麻煩別人,就是避免受挫吧。可能對方幫不到,還好。就怕對方不想幫,多少會覺得自己在人際比較失敗。但也對人的自私性和趨利性有了更廣的認識。


過分獨立甚至孤立的表現,什麼事情都不想依靠別人,我以前也是這樣,不過所謂的交情交情就是在交流中才會產生的感情。多結交幾個談得來的朋友,沒什麼壞處。
不過我比較欣賞你的一點是你能用相同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有的人不喜歡被別人打擾,可是他們卻做不到同樣不打擾別人。
他們不喜歡別人借他的東西,可是需要的時候卻可以理直氣壯地借別人的東西。
雙重標準什麼的最可惡了。


我自己就是這樣。自己若不是萬不得已不會麻煩別人,別人要我幫忙,我希望我的幫助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若是真有急事要我忙幫,我肯定會竭盡所能去幫助。我認為這不算自私,反而感覺這是一種很好的品質。而且總找別人幫忙的人,他在考慮事情的時候,找人幫忙就在他的計劃之中,而不是萬不得己。
總去麻煩別人,會讓每個人安排計劃的生活充滿意外。
不贊同第一的觀點。我最好的幾個朋友都是這種不麻煩別人的人。


折木奉太郎,節能主義



說多了你們不懂
就這個心態


這只是界限觀過於明確,人為增加了人與人之間應該有的距離。為保護自己,也為不侵犯他人,除了有時候自己覺得累也沒什麼不好的。相較於想當然的壓縮人與人之間距離的行為,這種行為應該是最善良無害的。


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列子·楊朱》安分守己,不惹是非罷了


我不願意麻煩別人以為別人也不忍心麻煩我。實際上,我不但不麻煩別人還被別人麻煩。心塞。


我們活在這個世上,不是為了誰而活。有人願意一個人過不被打擾,比如我的同事小妞,寧可坐一個半小時地鐵也不搭順風車;也有人受不了一個人的不安,吃飯逛街甚至上個廁所都希望有人陪,比如我。其實你覺得舒服的姿態,就是最適合你的姿態。究其原因,我覺得是內心的一道自我保護牆,只是每個人的行為表現不一樣,你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而已。寶貝,這不是自私。


先說不麻煩別人。
第一,我覺得別人不如自己可靠。寧可錯在自己手上也不想錯在人家手上,我會恨死自己,覺得自己沒儘力,又不能麻煩了別人又去講別人不好,不過能麻煩別人又好意思講別人的人也大有人在。

第二,我懶。叫我開口求人,能力範圍內肯定自己做。不在能力範圍內也會嘗試,畢竟經驗是自己的。

再說不願別人來麻煩我。其實我還好,只是我不願意別人麻煩著麻煩著就成習慣了,好似是應該的了,錯了還要被說。這時你糾正他我是被麻煩的吧,他三觀早就不正了肯定要生氣了。

不如各掃門前雪來的爽氣。


以前我們班主任告訴我們:人到無求品自高。在我看來這種心理估計和這句話想說明的有點關係……的確有些人超級不喜歡麻煩的,如果說自私的話,也不喜歡麻煩別人這怎麼解釋?像我應該就是題主說的那種人。如果別人不是主動幫我,我是不會輕易開口求助的,這也是從小就被教育要獨立的原因;而在別人需要我幫助的時候、如果不開口,我不會過去逞能。


1、不希望打擾別人,是認為每個人都需要獨立的空間,以自身的偏好去站著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但這會無形之中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很難與別人之間建立信任。
2、也不希望別人打擾自己,這取決於個人的生活態度、習慣以及成長環境。在生活中,你是一個獨立獨行的人,那麼你就會覺得人應該獨立自主完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遇到一點點問題就尋求別人的幫助。如果一個人成長在缺乏信任的環境中成長的話,他/她遇到問題的時候更傾向於自己處理,它在不能確定自己的尋求幫助的請求會不會遭到別人的拒絕下或者認為別人不一定能夠解決自己問題的時候都會選擇一個人面對,或許對它本身來說這是最優的選擇。
獻上知乎首答


在我有限的認知里,童年的家鄉算是最為自由的一片土地。這倒不是說此地無人管轄,家中無人管束,但凡生長在農村的人大都有相同的感悟,那便是你想找誰玩耍,入門便是,只管呼喚,省卻了敲門行禮詢問家長等種種繁瑣環節,這並不是說農村的孩子不懂禮儀,農村孩子乖巧懂事尊老愛幼的何其之多,每逢過年過節,收受長輩親戚紅包大禮時佯裝推辭復又當仁不讓的姿態,手段運用之嫻熟,道謝話語之討巧,畢恭畢敬之可愛,遵循禮法之合度,愧煞成年人也。大抵是因為農村的房子白天少有閉門,又無多少可偷之物,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往來串門,或通捷徑逾人家院落而過都不算奇怪。我所指自由,更在於年幼之兒童,少有認識打擾為何物,故能自由。
成年人的社會總是有很多桎梏,這種桎梏來源於數千年來的傳統教化,年歲愈長,與人交往日盛,思慮漸多,所得桎梏也更多,便越來越覺得不夠自由。我初中轉到城關念書,有感縣城與農村區別甚大。這裡不再有連片的直行無礙的木屋,有的是封閉的森嚴的高得嚇人的商品房,這樣的房子很難用人情味來形容。並且要與夥伴玩耍,以在房子以外的場所提前相約為佳,斷然做不到心血來潮串人房屋大聲呼喚引朋出洞。一來商品房的鐵門可不是想串就串,向來是閉得嚴絲合縫。二來年齡一到,覺悟也高,怕擾了人家清夢。這人家當然指的是家長,若真有急事,敲了門,見了家長,免不了恭恭敬敬道出此來何為,哪有什麼自由可言。等到年齡再長,出了社會,更是深怕打擾到別人。打擾別人當然是不道德的事,如當人燈泡,如教唆他人丈夫棄家中妻兒不顧出外玩耍,皆是大大不道德的行為。這些打擾已經讓人討厭,所幸傷害尚且不大。我所理解的還有一些打擾,與上述有別,且傷害極大。舉個簡單的例子,向朋友借錢,這算不算打擾,這當然是屬於極大的打擾,錢這種私有物品如何能夠隨便借與他人。若朋友資產豐厚,為人慷慨,你又做人誠信,有借有還,這還好說。若朋友囊中羞澀,你又怎麼忍心叫他伸出戰戰兢兢的友誼之手,讓他陷入兩難之中,就在他思考借與不借的剎那,你的打擾既已形成。再談一談我不久前認識到的一種打擾,這種打擾的形態有別於攪人安寧的簡單動作,實在是精神層面的更高傷害。舉個例子,比如你與人共處一室,那人喜歡遛狗逗鳥,而你喜歡看書寫作,人與人的興趣愛好固然可以不同,且互相理解便可相安無事。最怕就是其間你覺得人家玩物喪志,人家覺得你無形裝逼,這種不流於表面的情緒暗暗發酵,很容易產生出一種貌合神離的氣氛,於人於己都屬於打擾,此奈之何?
如何做到不打擾別人又能愉快地做自己,這真是人生的一大學問。不才閱歷尚淺,自問無法做到。每每遇到兩難之處,總會想起家鄉的阡陌,家鄉的雞犬,家鄉兒時的夥伴。而我知道,自己早已不再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年了。


個人認為以上答案都有道理,但是有些答非所問,題主所說的這類人我很清楚,因為我就是。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大前提是我是否喜歡這個人,如果我喜歡欣賞這個人,我會願意付出。像題主說的」不希望別人跟自己借東西,自己斷不會跟別人借東西「,實際上,對於自己喜歡的人是沒有這些規矩的。如果不喜歡這個人或者這個人的存在對我無所謂,則會有如題情況產生。以下對第二種情況進行分析。

對我個人而言,我很習慣與給別人定規矩,當我對別人的行為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又不敢於當面提出,所以採用了一個「行為示例」來做出一個「榜樣「,口頭上也會經常把自己的標準說給對方,有時甚至會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上來片面的之處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以此來告訴這類人我的底線不允許人跨越並與之」劃清界限「。

這類人自私又不完全自私。

自私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跟別人分享公用東西,比如我的習慣就是自己只用自己的東西,缺東西的時候更傾向於自己買而不是借。

不完全的自私是因為某種程度上他/她也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因此才會有」井水不犯河水「想法,若是完全自私,則會無限過界而不考慮別人感受。

以上


不希望打擾別人,是明白了自己在被別人打擾後的苦惱後自我投射到雙方的結果。

說個自己的例子,
因為電腦啟蒙得早,所以在朋友圈裡面有電腦問題的話基本都會來找我幫忙解決,剛開始的開心是出於「英雄有有無之地」,解決了一個問題就感覺自己段位又提高了啊,但後來發展的情況是,大家從一開始的「不好意思打擾你你一下」變成習慣,大概很多關係都是這樣吧,感謝和打擾在長久的相處里變得理所當然,對於被「被打擾的人」來說,很多情況下都是中途放下自己的事然後被同學喊去幹活,還是挺苦悶的吧。


切身體會,但不是洗白,本人不是很贊同這樣做很自私的觀點。我一直生活在「什麼事情都能自己解決自己搞定」的奇怪觀點中,所以平時與人接觸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不願意麻煩別人,並不是說不願意與別人聊天交流,只是不太會有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同樣,缺少對「集體的力量可以解決更多的事情」的體驗,於是成就了個人的英雄主義「我能搞定任何事」,也成就了「這樣很好別人應該也是這樣子的吧」的世界之中唯有我的心態。所以不願打擾別人不願借別人東西也不願被打擾被借東西。但是還想問一句..借了東西拿回來之後會不會下意識的想丟了換一個或者擦一下洗一遍..再請問你是處女座嗎?好吧離題了。其實也不是對任何人都不願意打擾或是被打擾,至少被喜歡的人纏著的時候還是蠻ok的。至於借東西..我想一張紙巾什麼的還是會借出去的吧?因為這種東西借出去之後沒有回收的意義。然後是那種把紙巾抽出來給他而不是把整包給他讓他自己抽..好吧我是處女座。


推薦閱讀:

作為一名命理師,看過若干面相之後,你有什麼樣的感悟?對你的世界觀有啥影響?
為什麼有的人會羞於向他人尋求幫助?
最近馬圈的某些事,你怎麼看?

TAG:人際交往 | 日常心理分析 | 失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