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小說里為何年代越靠後人物的武功越差?

看《鹿鼎記》里的武功和《天龍八部》都沒法比 啊~


(編者按:近年來,「武功下滑」似乎成了一種普遍的觀點,這種說法是否有根據,它的成因又是什麼,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採訪了康熙年間的武術家們,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看法。)


「現在武林的整體水平,與過去相比有很大差距。」


這是筆者在走訪過程中經常聽到的感慨。繼出現過「南慕容、北喬峰」,「天龍三兄弟」以及新老五絕等諸多名宿的宋朝之後,明朝被普遍認為是中國武學的另一高峰,先後產生了張無忌、林遠圖、東方不敗、令狐沖等頂尖高手。前明崇禎年前,也就是僅僅三四十年前,武林中高手數量仍然是井噴的局面。


華山派掌門馮難敵認為,當時武林中武功第一檔有穆人清、前少林方丈觀證大師與鐵劍門玉真子,緊隨其後的有武當崑崙峨眉各派掌門、歸辛樹、袁承志、黃真和木桑等人。


「武功天下第一的,應當是我師祖穆人清。」說出這句話時,馮難敵滿是皺紋的臉上泛起了紅光,這顯然是一件值得令他驕傲的事情。

但是僅僅三十多年後的今天,為什麼武功水平出現了如此大的下滑?


「這是滿清統治者的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掌門說。前不久發生的《明史》案顯然對人們的言論自由造成了負面影響,許多人不願公開談論清朝政府的問題。但在私下的訪談中,將武功水平的下降歸罪於清廷,是一個比較普遍的觀點。


但少林寺達摩院的澄心有著不同的看法。「這種觀點有一個缺陷,」澄心說,「武林的衰落在清朝入關的當年就已經發生了,它的發生是斷崖式的,清朝軍隊在華北甚至沒有遇到來自武林的有組織抵抗。我們有理由相信,那一年發生了某些事情,導致了這一狀況的發生。」


天地會的馬超興證實了這一說法,「我們當時曾試圖組織武林的力量,但奇怪的是,整個淮河以北的武林勢力就像突然消失了。」天地會是反對清朝統治的秘密組織,在中國南方有著巨大的勢力,但在華北的發展一直舉步維艱。


「我們堂的當地人很少」,來自天地會青木堂的玄貞道長說,青木堂是天地會在華北開設的分支機構,「大部分人,比如我自己,是從東北逃難到這裡的。」玄貞隨後向筆者展示了他身上的槍傷,這是他小時候在黑龍江與羅剎國強盜交手留下的。


「我們試圖聯繫過一些有名的武林人士,比如「蓋孟嘗」孟伯飛和程青竹,但他們神奇地消失了,無法打聽到他們的下落。」青木堂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說。


華山派的袁承志與這件事之間可能存在某種聯繫。原為七省武林盟主的袁承志,在清軍入關的同年突然失蹤。有人稱袁承志最後在公眾面前出現,是在西安附近闖軍的軍營里。不久之後,這處軍營發生了激烈的戰鬥,原闖軍大將李岩和劉宗敏大肆火併,李岩身死。有人認為,作為李岩的好友的袁承志同樣歿於該役,但事後並未發現他的屍體。


另有一種說法是,袁承志離開了,他帶著大量寶藏,與七省中的武林同道一起遠赴海外。但這種身攜寶藏歸隱的說法,可能是一種對英雄歸宿的浪漫憧憬。


關於袁承志的下落,筆者詢問了華山掌門馮難敵,但他拒絕透露任何信息。


筆者還詢問了前面提到的不願透露姓名的天地會成員。「不,我不太清楚,」他回復道,「我和華山派沒有關係,我的姓氏只是一個巧合。」

「我們曾試圖尋找過他,但沒能成功。」天地會負責人陳近南說,「我們曾聯繫上了劉培生和梅劍和,但他們在反抗清兵的戰鬥中相繼陣亡,後來就無法再得知袁承志的消息。」


「如果袁承志在,我們的事業也許會順利得多。」陳近南最後感嘆道。

-

以下閱讀理解,由 @鮑艸鰥狸螈網友提供:

1.First two paragraphs try to convey us the concept that_____.
A.當下的中國武學發展十分順利。
B.明朝被普遍認為是中國武學的最高峰。
C.近年來武林高手的數量沒有顯著提升。
D.宋朝的高手比明朝的更加厲害。

2.According to paragraph 6_____.
A.《明史》可能包含不宜公開討論的政治內容。
B.一名掌門公開指責了滿清政府。
C.少部分人認為,清朝導致了武林的衰落。
D.廣大百姓議政的積極性非常高。

3.The word 「斷崖」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_____.
A.山峰
B.急劇下降
C.逐漸減少
D.斷裂

4.玄貞道長 would most probably agree that_____.
A.青木堂是天地會在東北開設的分支機構。
B.青木堂成員大多是幼年時被從黑龍江和羅剎國拐來的。
C.青木堂設法聯繫到了下落不明的孟伯飛和程青竹。
D.大部分青木堂成員早年都經歷了艱難的生活。

5.Which of following statement is true about 袁承志?
A.他與闖軍之間存在某種聯繫。
B.他已經被闖軍所斬殺。
C.他已經攜寶歸隱海外了。
D.他對反清反剃髮鬥爭僅能作出微小的貢獻。


--
個人公眾號「大貓想」,歡迎關注。


在武俠世界裡,功夫衰落是必然發生的。

幾乎所有的武俠設定里,早期功夫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古人模仿動物形態,二是從戰場格鬥提煉而來,都比較古樸,這是符合古書上對俠客豪傑的描寫的。

然後隨著古典文化的發展,諸子百家思想開始融入,武功開始走向高深。過去經驗總結的功夫被理論化,易經術數開始被用來進行方位標記。金庸小說中風清揚那句「歸妹趨無妄,無妄趨同人,同人趨大友」看起來是高深的易理,但實際上就是一個步法路徑的描述。達摩西來更是帶來了天竺武學。北至塞外、南至水鄉、西至雪山、東至海洋,功夫的種類開始爆炸性增長。玄門正宗、邊疆奇術、西域高人、東瀛武士,也為功夫的跨文化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然而功夫越來越多也導致一個問題出現:隨著各種分支越來越精細,一個武者越來越難以一窺功夫的全貌,將自己本門派內的招數學會已經非常不易。就如同如今的科學工作者,能把自己領域和少數相關領域融會貫通,就已經是大學問家。武俠世界更不利的是,並沒有一個公開的功夫交流體系,也沒有一套統一的術語體系。這樣,在數百年發展後,功夫作為一個學科,必定會走向碎片化和加拉帕戈斯化。而且這樣的功夫知識體系,抗外部風險的能力非常弱。經常有人說如果在第一屆索爾維會議時炸掉會場會減慢物理學發展多少多少年,但是即使真有人那麼做了,那些人的同事學生至少能夠理解他們已經做出來的東西。而武俠世界的弱點使得功夫在天下大亂之時,很有可能將已有的成果都丟的一乾二淨。金庸書中丐幫和全真教的功夫就是這樣失傳的。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武俠世界的平均戰力必然是下降的。在金庸的作品中這個規律很明顯。當然,偶爾會有突然發現前人秘籍或者出現驚世奇才這樣的事情出現,但是並不能改變總體趨勢。畢竟,不能把功夫的未來寄托在發現太玄經、九陽神功或者指望突然有人悟出太極拳這樣的偶發事件上。


出現這個情況的根源,在於金庸小說的創作順序

金庸15部武俠小說的創作順序如下:

1955 《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2《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可以看到,除去「反武俠」色彩濃厚的《鹿鼎記》,金庸的主流作品,從整體創作上,是「逆時代」發展的。從明清之際(書、碧、狐),到南宋元明(射鵰三部),到北宋(天龍),還有時代不明的(連、俠、笑),最終到了「神一般的阿青」的先秦。

也就是說,越晚的朝代,金庸寫得越早;越早的時代,金庸寫得越晚。而一個作者不斷創作,需要不斷超越自己,那麼,在武功上的「加碼」,就是必然的選擇了:越晚寫的書,裡面的武功,越要比之前寫的書要強。從整體上看,《天龍八部》的江湖,是高手最為雲集、武術也最為強大的時期。

在此大框架之下,「射鵰」三部曲稍有不同,是南宋、南宋末、元末三個時代順著寫下來的。這在個時間線上,就沒有太過明顯的時代實力差,而且最後還出現了張大教主這一準BUG級的人物。


其實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金庸、梁羽生、黃易等等喜歡把自己的武俠故事嵌入歷史來寫的。不止如此還追求:契合歷史的結局。
哪怕像項少龍、韋小寶等等大肆改變了歷史,最後還是由嬴政、康熙等等幫他們在史書中遮瞞。造成一種「似乎這段故事真的在歷史中發生過」的感覺。

但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越是接近近現代的「歷史」,就越是清晰。
比如在唐宋甚至先秦的時候,可能不但有能劈空掌打出幾丈的高人,甚至都有白猿成精的故事,但在現代呢,起碼建國後動物是不許成精了╮(╯▽╰)╭。

所以,故事寫到了明末清初,就必須和「真實世界」靠攏了,哪怕你不信自己家的國史,也有葡萄牙西班牙的人幫你記著呢,你豈能瞎說?

而故事要編的有趣,加設定是免不了。金庸自己從書劍、碧血劍中比較簡單的武功,到了射鵰三部曲就「厲害」起來了,到天龍八部已經出現了「擒龍功」這種接近神話的武功,最後到了越女劍已經到了「一人挑一軍」的程度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從先秦唐宋的神奇武學,到明末清初的和現代武學差不多的功力。讓讀者感覺到了一種「祖宗的東西都是好的」的念頭。

但其實按照金庸寫作順序而不是文中時間順序,其實是越來越厲害的(鹿鼎記除外)


民國人打了一套降龍十八掌,趕走八國聯軍……

你信不?


其實在《碧血劍》中有提到的,也算一種思路吧。

第三回 經年親劍鋏 長日對楸枰

穆人清道:「劍為百兵之祖,最是難學。本派劍法更是博大精深,加之自歷代祖師以降,每一代都有增益。別派武功,師父常常留一手看家本領,以致一代不如一代,越傳到後來精妙之著越少。本派卻非如此,選弟子之時極為嚴格,選中之後,卻是傾囊相授。單以劍法而論,每一代便都能青出於藍。你聰明勤奮,要學好劍術,不算難事,所期望於你的,是日後更要發揚光大。更須牢記:劍乃利器,以之行善,其善無窮,以之行惡,其惡亦無窮。今日我要你發一個重誓,一生之中,決不可妄殺一個無辜之人。」


偽命題,造成這種假象的原因是,「金庸小說故事的時間順序」與「金庸小說寫作的時間順序」並不一致。

也許金庸寫《射鵰英雄傳》時已經想到將來可能寫《倚天屠龍記》了,但決計想不到會寫出《鹿鼎記》,所以金庸在寫作過程中自己倒不一定有意識地去寫「時代越靠近,武功越弱」,甚至於他還說過下面的兩段話。

「江湖間奇人異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之世,武功固更見精進,而驚心動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書之不盡。其中西域奇士,大都出於崑崙,而中土豪俠,非少林、武當即屬峨嵋。但這是指其卓犖大者,其餘較小的門派山寨,又何下千百。」

「武功最高強的主角很大可能是張無忌,張無忌集各家之長,應該比較全面。」

單憑這兩句話,其實就能堵上很多結論,但這還不夠,我們不妨想想,為什麼金庸在寫作過程中,到了《鹿鼎記》,越來越不那麼「神神叨叨」了?

因為金庸被人批評了。

現如今金庸一家獨大,那自然有著他本身作品水準的緣故,另一方面他也在不斷修訂中,而很多武俠小說則隨著時間的流逝湮沒了。

在金庸小說還在連載的過程中,就經常出現批評他寫的武俠過於「神怪」,不像是武俠小說了,而這種批評在《天龍八部》連載時最為興盛。

試舉一例,諸如梁羽生化名佟碩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論》,這篇文章中就提出《天龍八部》里的武功「稀奇古怪」,一點不像是武俠小說——

金庸初期的小說(在《射鵰英雄傳》之前),大體上也還是正常武技的描寫,筆下的英雄儘管招數神妙,內功深厚,也還不能算是離譜。到《射鵰》之後,則越來越是神怪,其神怪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梁羽生。《射鵰》中的西毒歐陽鋒用頭來走路,手下蛇奴驅趕蛇群從西域來到中原;《神鵰俠侶》中的壽木長生功,九陰神功,九陽神功;以至現在《天龍八部》中的什麼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功等都出來了,真是洋洋大觀,就差沒有「白光一道」了。但其中的六脈神劍,能用劍氣殺人,也近乎放飛劍了。

正是上面那段話,如果我們疏通一下金庸寫作的順序就會發現,最一開始的《書劍恩仇錄》、《碧血劍》都是很平實的,雖然有內功卻不會太超出常人的想法,到了接下來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開始略「虛」化。

然後是《倚天屠龍記》,這小說里的張無忌常說「開掛」一般,梯雲縱、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都是十分精彩卻又虛化的武學。緊接著的《天龍八部》,更是六脈神劍、北冥神功、擒龍功、化功大法、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等全部出現,也讓人覺得在那個時代,金庸筆下的武林人士武功真是厲害極了!

因為被批評了,所以再往後的《笑傲江湖》、《鹿鼎記》就慢慢開始回歸最初的武技描寫,不再是之前那樣虛化的寫法了。

因此「金庸小說中的武林高手越來越弱」其實是個偽命題,再說一句,論武本就沒多大意義,跨書論武更是對我而言浪費時間的自娛自樂,當然在其中得到了樂趣那說明你沒有浪費時間,於我卻不然。

所以其根本原因不在金庸自己寫作時的主動意識,而在於寫作過程中的外界批評,以及恰巧前期的《書劍恩仇錄》、《碧血劍》、《雪山飛狐》和最後的《鹿鼎記》的故事背景都在清朝罷了。


昨天看到高票答案蠻有意思的,很多答主提到小說寫作的問題,但我嘗試著從內容出發,在小說內部解決問題,於是自己也開了點微小的腦洞。


金庸武學今不如昔的問題,個人以為,由於北宋至清江湖組織形態的變化、和江湖鬥爭主要矛盾的變化、以及武學思潮的變化,導致了金庸武學的今不如昔。詳論如下(內容以新修為準):


首先來看金庸小說的年代順序:天龍——射鵰、神鵰——倚天——笑傲——碧血劍、鹿鼎、連城——書劍、飛狐外、飛狐、(鴛鴦刀)

說明:白馬主要發生在西域,和中原沒什麼聯繫;俠客行沒有明確的時代背景,不好系年;越女不存在一個整體的「江湖」,所以無法分析,這三個就排除了。笑傲江湖也沒有明確的時代背景,按照一般認為是明朝的觀點來處理;鴛鴦刀時代在清,前後關係不好確定,但鴛鴦刀和其他小說也沒太大關係,附在最後不影響。分期我盡量多划了一些,其實有一些合併起來也是可以的。

以下分別介紹各個時代的特徵:


1、天龍。處於開端位置。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徵是個人和小規模家族、小規模門派眾多,舉幾個例子:四大惡人只有四個人就可以橫行天下,慕容氏加上四個莊主也不到十個主要人物;段氏本身人數也不多(因政治力量才聚集了一些人才)。大型的門派、幫會很少。少林派、靈鷲宮聯盟、一品堂形成了規模,丐幫雖然也成規模,但武學水平並不高,儘管人多,幫主以下能打的也只有幾個長老。由於宗派勢力不盛,在江湖上以個人為單位就可以混得有聲有色,如游坦之;武功更高的還能造成巨大混亂,比如蕭遠山、鳩摩智等。聚賢庄、少林寺兩次大會也可參考,參會的人多是以個人身份參與,成組織的不多(且有些組織其實形同一人,如星宿派,丁春秋以下並沒有能打的)。


2、射鵰、神鵰。江湖個人為單位的情況沒有太大改變,歸雲庄、襄陽大會可以參考,成組織出席的還是不多。代表這一時期武學最高成就的是兩代五絕,但可以看出,他們雖然以個人身份列於五絕名單,但其背後都形成了一定的組織。如歐陽鋒父子的白駝山、黃藥師的桃花島、一燈大師有漁樵耕讀諸弟子,林朝英建立玉女派、王重陽建立全真教。除此以外,在這一時期的結束階段,郭襄建立峨眉派、張三丰建立武當派、何足道發展了崑崙派,形成了許多新興門派。但這些組織還沒有達到像少林這樣代代相傳,始終維持在極高水平的程度。所以這時期是門派幫會組織初步發展的時期。


3、倚天。這個時期是自天龍以來,幫會門派組織不斷發展,最終達到鼎盛的時期。由「六大門派」代替「五絕」成為掌握江湖話語權的核心力量,說明門派組織已經達到成熟。從這一時期的重大事件,如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少林寺大會來看,參會者都以大規模門派、教會的形式出現,資格最老的少林與在上一時期得到發展的崑崙、峨眉、武當,以及華山、崆峒形成了武林當中所謂正派的主要力量,所謂邪派則以明教為主要力量,其實力的廣大不言而喻。代表了這一時期武學最高成就的人物,與這些組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外族勢力如蒙古、西域明教也不得不以組織形式出現,而不能像歐陽鋒、金輪法王等人一樣僅憑師徒父子數人就能撩動中原武林。小規模的家族、門派或是個人已經不佔主要地位。


4、笑傲。所謂盛極而衰,自天龍時代以來所逐步發展起的門派組織,在倚天時期達到頂峰後,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在倚天中,少林損失較大,但少林的傳授系統非常穩定,因此可以恢復;但崑崙、峨眉等門派,元老人物損折嚴重,其家底弱於少林,門派中正常的傳授系統被打破;華山、崆峒、武當損失較小,但勢力也受到了削弱;唯一新崛起的是五嶽劍派和青城派等一批門派。幫會中丐幫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沒落;日月教與明教可能存在傳承關係,但受到明政府打擊,其勢力已經有所萎縮。但從笑傲的發展來看,正派除了少林、武當,鮮有傑出人物(參考令狐沖、向問天仙愁峽一戰以及少林寺三戰中的正派人士情況),而且少林、武當此時已經難以控制武林大局,只好韜光養晦,保存實力;五嶽劍派及青城派幾乎覆亡,情況最好的恆山派也是元老盡喪;日月教經過任我行與東方不敗的鬥爭之後元氣大傷。至笑傲結束,可以說自天龍以來所形成的江湖上的傳統門派勢力基本解體。在笑傲江湖中個人和小規模家族、門派又冒出頭來,比如:福建林氏、洛陽王氏、不戒、田伯光、桃谷六仙、木高峰、以及參與五霸崗之會的各路豪傑等。代表這一時期武學最高成就的,仍然出身於傳統門派勢力,比如任我行、東方不敗、風清揚、方證、沖虛、左冷禪、令狐沖等人,但在笑傲結束時,這些人或死或隱,從這個側面上說也可以看出傳統門派勢力終於在這個時期走向了衰頹。


5、碧血劍、鹿鼎、連城。經歷了笑傲時期的劇變,在明末清初時期,又回歸了天龍時期的小規模家族、門派及個人主導的情況。傳統的門派,一部分以少林為代表韜光養晦、隱藏實力,對江湖事不聞不問;積極活動者如華山派、南少林、太極門(源於武當)並沒有取得太大成績。在所謂邪派方面,如五毒教、神龍教、血刀門,在這一時期興盛,但旋即遭到巨大損失。在丐幫、明教衰落後,建立大規模幫會的努力此起彼伏,比如袁承志七省聯盟、顧亭林鋤奸盟、陳近南天地會,但都沒有取得太大的成績。在幾部書中代表其武學最高成就的勢力分別是:華山派、鐵劍門、金蛇郎君、神龍教、丁典、血刀門等,都不是規模特別大的組織。因此說這一時期江湖組織形態又回到了與天龍時期相近似的情況。


6、書劍、飛狐外、飛狐、(鴛鴦刀)。傳統門派仍沒有特別突出的成就。少林繼續隱形,南少林和武當損失慘重。大規模幫會如紅花會達到了一定規模,但也遭遇了挫折而歸隱西域。明末清初新出現的勢力有了一些發展,即胡、苗、范、田四個家族的勢力,然而在這一時期末尾,范、田勢力基本式微;苗家武學至苗人鳳而絕;僅余胡斐一人,成為金庸江湖之殿軍。這一時期武學最高成就為紅花會、袁士霄、胡氏、苗氏,由於大部分高手歸隱西域,導致出現了以袁紫衣的武功隨隨便便就能達到九家半總掌門的情況,中原武林的衰落不言而喻。


經過了以上梳理,現在來看金庸時期的武學發展狀況。從天龍初期,到倚天鼎盛,到笑傲轉折,再到書劍沒落,伴隨著的是江湖組織形態的變化。由此而來對武學的影響也是重大的:


天龍時期直到倚天時期,門派勢力沒有完全形成,在個人和小規模組織主導的情況下,沒有主角光環,在江湖得以立足的必由之路就是不斷提高個人的武功。江湖組織分散、零碎的情況下,各家有自己的武學傳承,在相互切磋之中不斷進步。縱覽這一時期的武學,其興盛表現在以下方面:


1)各組織內部所承襲武學的強化,比如大理段氏對六脈神劍的開發;段延慶對一陽指的加強;虛竹綜合逍遙派武學;黃藥師改進落英掌、掃葉腿。

2)各組織內部的創新,比如林朝英創玉女心經、黃藥師創玉簫劍等。

3)各組織之間的相互交流,如蕭峰虛竹改降龍二十八掌為十八章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華山論劍這一高水平邀請賽,這一過程雖然沒有直接造成武學的創新,但對於五絕的影響不言而喻,參看王重陽與一燈交換武學、洪七公、歐陽鋒在桃花島相鬥的情形即可知。

4)對於失傳武學的重新發現,主要是指九陰、九陽而言,對於前代武學秘籍的開發使得當代武學得以攀升到更高的層次,峨眉、武當立派得益於九陽甚多。

5)集大成式人物的出現,如郭靖、楊過,又以楊過綜合各家創製黯然銷魂掌為典型。


但到了倚天的成熟時期,門派成為江湖鬥爭的基本單元,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與聚賢庄、歸雲庄、襄陽之會相比,最突出特點就是前者以門派主導,後者是個人主導。前後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雖然個人之間的相鬥仍然很多,個人武功的提升也很重要,但單打獨鬥效果畢竟有限,比如張無忌仍然很難打破金剛伏魔圈,人們不得不考慮到在群戰的情況下如何致勝。因此從射鵰時期開始,群戰陣法開始被重視,如天罡北斗陣(及其加強版)、真武七截陣、金剛伏魔圈、正反兩儀陣等,都是在這一形式下產生的武學;其他門派雖然沒有具體名目,但也有一些群戰習練,比如波斯風雲三使的武功也要講究群戰配合;更甚者則有漁網陣,乃至五行旗,已經上升到戰爭層面。如果配合得當可以達到合力制勝的效果。因此個人武功的提升已經不是唯一途徑。


門派對於武學傳承也有好處,發展成熟的門派如少林,每代弟子眾多,經過長期習練,一定時間後均可以成長到較高水平,如此往複就形成了穩定的武學傳承。但相對不足的是,進入了穩定傳授的門派,往往也囿於已有武功而難以再做突破。因此到了倚天時期,各門各派已經趨向於守成而不是創新,除了少數傑出之士如張三丰仍能推陳出新以外,余者已經不足道,因此這一時期雖然組織完善,武學鼎盛,然而創新的步伐已經慢下來了。


而倚天末期至笑傲末期傳統門派的衰落,則造成了代際斷裂。少林派有數百年的傳承,家大業大,根深蒂固,受到一時挫折以後仍能恢復。但如崑崙、峨眉乃至五嶽劍派,發展歷史並不長,還很不穩定。本來武林中大部分人資質平庸,又沒有主角光環,所以經師父傳授後,也需要幾十年時間成長。所以這些門派元老高手損折嚴重,年輕弟子又沒有成長起來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出現斷檔,門派萎縮、武學衰落也就成為必然的結果。而自天龍時期以來積累的武學成就,也隨著這些門派的衰落而大面積散亡。


因此,從天龍到笑傲,武學由盛而衰,完成了一個輪迴。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既然有了一個輪迴,為什麼在清初沒有形成第二個輪迴,達到新一個高峰呢?這還要引入後兩個解釋。


第一個是江湖鬥爭主要矛盾的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從天龍到笑傲時代,總體來說,江湖鬥爭的主要矛盾是江湖爭霸,而不是民族鬥爭。雖然宋元時期一直面臨著外敵侵擾,但元朝統治時期中原武學如日中天,南宋擊退元人、元末驅除蒙古人顯得都比較輕鬆,在這一時期還可以三論五絕和圍攻光明頂,說明外族入侵還不足以威脅到中原武學的發展。


但到了明末清初時期,武學陷入一個低谷,同時外族入侵構成重大威脅。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振興武學,也要驅除外族。但問題在於,與朝廷勢力的鬥爭不在武功高強,天地會、紅花會的失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在鬥爭當中如南少林者根據地都被抹平,而自始至終朝廷方面只出現了個別武學特別高明的人士,而大部分都只是平庸之輩。因此很顯然,僅靠武學的恢復和提升並不能打到驅除外族的目的,所以驅除外族對於武學的復興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而以當時中原武學積弱的實力強行對抗朝廷勢力,結果只能是自身不斷削弱。

第二個要從笑傲時代武學的劇變說起。在笑傲時代以前,如天龍、射鵰、神鵰、倚天,所有高手無不以深厚內力起家。這個情況到了笑傲時代出現了根本性的轉折。按照理想的情況來說,個人武學的提升包括內外兼修。但笑傲時期,這個路子再往前走,不要說超越前人,就連達到前人的水平也很困難。內功修鍊本來已經十分困難,而在一般人資質平庸的情況下,又沒有因緣際遇,這條路就更加難走。因此這一時期的武學思潮,最終舍內力而別取他徑。


笑傲時期提出了各種思路:葵花寶典一脈以速度取勝,獨孤九劍一脈重於分析(講究料敵機先,對速度也有一定要求),吸星大法則完全拋棄自我修鍊而求於他人,五毒教則使用毒物已補充內功招數的不足,總結下來,就是造成了不重內功的情況。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就是武林中人整體的不重內力。但最終的效果來看,葵花寶典、吸星大法具有重大缺陷,獨孤九劍、五毒教雖然有成效,然而最後還是要回到內功的路子上,才能最終躋身頂級高手之列。因此這些探索並沒有完全解決問題,然而內力修鍊卻因此而廢。


由此可見,碧血劍開始,華山派以內功修鍊為正宗,仍然佔據上風。但也出現了金蛇劍法、神行百變這樣的奇功,連城訣有連城劍法,書劍百花錯拳、庖丁解牛、追魂奪命劍,飛狐苗家劍、胡家刀,乃至趙半山的暗器,說來都是在技術上下的功夫更大。屢屢出現內功差的打敗內功好的人的情況,比如胡斐商家堡之役、袁紫衣奪九家總掌門,說明技術上的進步部分解決了內力的問題。但江湖上仍然有以內力為基礎的高手佔據頂尖位置,比如袁承志、歸辛樹、洪安通、丁典、苗人鳳、胡斐,根本上說內力這個坎還是過不去的。所以笑傲時代武學思潮的轉型對於後世的消極影響也是不能忽視的。


綜上……就這樣吧……


大家知道獨孤求敗練劍的幾個階段,從利劍,到重劍,再到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這也正是金庸寫作功力的進階過程。


金庸早期作品,《書劍恩仇錄》和《碧血劍》這種,還是偏寫實的,主角和武功設定也都是按規矩來,無非是因為筆力相對尚淺,駕馭不了。

等到作品成熟期,《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皆想像力雄奇,超然不受拘束,武術設定也是如此,當然就顯得厲害的多。

《俠客行》和《越女劍》也是這個時代的作品,可以說金老這個時期寫high了,武功有些隨心所欲不蹈矩。

至於最後的收山之作《鹿鼎記》,顯然已經到了無劍的境界,這部武俠小說里,主人公的武功根本不重要。

所以按照這個寫作順序排下來,會得出武學隨著年代越來越弱的結論。

當然,這種設定也是符合邏輯的,社會越靠近現代,生產力越發達,人的雜務就越多,勢必不能專心練武,武學當然要走向沒落,如今少林寺都開始經商了。


樓主的問題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武學退化論是一個被一知半解的讀者們斷章取義總結出來的錯誤理論,金書中從來就沒有這種東西。
武學退化論的幾個主要論據,幾乎都是可以被原文直接否定的。
下面我來說說幾個最出名的論點:
1,阿青無敵論
2,五絕被300蒙古兵圍殺
3,段譽虛竹擒遼帝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阿青的戰績被曲解成了一人秒2000士兵,於是某些人根據所謂的「五絕被300蒙古兵圍殺」事件證明武學退化,我們來看看原文中,阿青和五絕面對的是什麼情況:
越女劍原文:
【他低聲囑咐衛士,立即調來一千名甲士、一千名劍士,【在館娃宮前後守衛】。
  他回到西施面前,坐了下來,握住她的雙手,一句話也不說。從宮門外回到西施身畔,他心中已轉過了無數念頭:「令一個宮女假裝夷光,讓阿青殺了她?我和夷光化裝成為越國甲士,逃出吳宮,從此隱姓埋名?阿青來時,我在她面前自殺,求她饒了夷光?調二千名弓箭手守住宮門,阿青倘若硬闖,那便萬箭齊發,射死了她?」但每一個計策都有破綻。阿青于越國有大功,何況在范蠡心中,阿青是小妹子,是好朋友,除了西施,她是自己最寵愛的姑娘,分別以來,除了西施之外,最常想到便是這個可愛的小姑娘。當日白公公要刺殺自己,她甘願受傷,挺身擋在自己身前。寧可自己死了,也決計不能殺也。
  他怔怔的瞧著西施,心頭忽然一陣溫暖:「我二人就這樣一起死了,那也好得很。我二人在臨死之前,終於聚在一起了。」
  時光緩緩流過。西施覺到范蠡的手掌溫暖了。他不再害怕,臉上露出了笑容。
  破曉的日光從窗中照射進來。
  驀地里宮門外響起了一陣吆喝聲,跟著嗆啷啷、嗆啷啷響聲不絕,那是兵刃落地之聲。這聲音從宮門外直響進來,便如一條極長的長蛇,飛快的游來,長廊上也響起了兵刃落地的聲音。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劍士【阻擋不了】阿青。】
首先,阿青沒有面對弓箭,然後,兩千名士兵被分散【在館娃宮前後守衛】,也就是說阿青真正對付的人遠沒有多數人想像的那麼多,旁白也只說過他們不能阻止阿青,這和阿青打敗了甚至秒殺了兩千士兵是一個概念么?
再看看神鵰原文:
【待到二更時分,黃蓉當先領路,闖入敵營。這七人輕功雖高,但蒙古軍營重重疊疊,闖過一座又一座,只闖到一半,終於給巡查的小校發覺。軍中擊鼓吹號,立時有【三個百夫隊】圍了上來。其餘軍營卻寂無聲息,毫不驚慌。
  周伯通奪了兩枝長矛,當先開路,黃藥師和一燈各持一盾,倒退反走,抵擋追兵,四個女子居中,向前急闖。好在身處蒙古營中,敵兵生怕傷了自己人馬,不敢放箭,少了一件最厲害的兵器,否則倘在空曠之地,萬箭齊發,周伯通、黃藥師等便有三頭六臂,又怎能抵擋得了?七人邊戰邊進,【敵兵愈聚愈多】,數十枝長矛圍著七人攢刺。周伯通、黃藥師等掌風到處,敵兵矛斷戟折、死傷枕藉。但蒙古兵剽悍力戰,復又恃眾,竟不稍卻。
  周伯通笑道:「黃老邪,咱們三條老命,瞧來今日要斷送在這裡了,只是你怎生想個法兒,把這四個小女娃兒救了出去。」瑛姑呸了一聲道:「說話不三不四,我老太婆也算小女娃兒么?要死便死在一起,咱們只救這三個小娃兒便了。」
  黃蓉久經戰陣,又素知蒙古軍的厲害,見局面艱困,暗暗心驚:「老頑童素來天不怕地不怕,從不說半句泄氣之言,今日陷入重圍,竟想到要斷送老命,看來情形當真有點不妙!」見【四下里敵軍蜂聚蟻集】,除了捨命苦戰,一時也想不出別樣計較。】
所謂的300蒙古兵圍殺五絕,是再明顯不過的斷章取義,後面馬上就是一句蒙古兵【愈聚愈多】,五絕真正對付的蒙古兵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更不用說蒙古軍隊的戰鬥力強過越國士兵幾乎是可以肯定的。
那麼,五絕級別的實力面對軍隊的最佳表現是什麼呢?神鵰原文:
【金輪國師委實捨不得燒死郭襄,但見久戰不決,己軍不利,也不便違反主帥下令。郭靖所統的八千黃旗軍背上中雖各負有土囊,但【攻不到台前二百步以內】,只有徒呼負負。
  黃蓉眼見黑煙中火焰上升,臉色慘白,搖搖欲墜。耶律齊伸手扶住,說道:「岳母,你到陣後休息,我便性命不在,也要救襄妹出來。」
  便在此時,猛聽得遠處喊聲如雷,陣後數萬蒙古兵鐵甲鏗鏘,從兩側搶出,徑去攻打襄陽。「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呼聲震山撼野。蒙古大汗蒙哥的九旄大纛高高舉起,疾趨城下,精兵悍將在大汗親自率領之下蜂擁攻城。
  郭靖左手持盾,右手挺矛,本【已搶到離高台不足百步之處】,蒙古射手【箭如蝗集,卻始終傷不著他】,眼見便可竄上高台,忽聽得陣後有變,不禁一驚,心道:「啊喲不好,中了韃子的調虎離山之計。安撫使懦怯懼敵,城中兵馬雖眾,但乏人統領,只怕大事不妙。」】
雖然郭靖是我心目中的雙鵰第一,但也不會比其他人厲害太多,而他在蒙古大軍中的表現,比阿青更加厲害。
而虛竹段譽擒遼帝又是個什麼情況呢?那時候遼帝就在他們不遠處,他們只需要考慮擒住遼帝就能脫險,絕頂高手的爆發力正適用於這種情況,和五絕的情況沒有任何可比性。

然後是另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
1,凌空掌力、凌空劍氣無敵論
2,拿武器不如空手論
由於電視劇的原因,天龍在多數不熟悉原文的觀眾眼裡就是各種凌空武功的集合,於是這一觀點也就產生了,實際上呢?
神鵰原文:
【全真諸弟子見師父勢危,情不自禁的都驚呼起來。李志常叫道:「快送兵刃!」這時【五子掌風呼呼,眾弟子無法近身】,只得將長劍一柄柄擲去。小龍女搶著揮劍挑出,每一把擲來的長劍都給挑得飛了開去,劍長臂短,五子始終拿不到一件兵刃。忽聽得叮噹一聲,小龍女左手劍粘住一柄飛擲而來的長劍,驀地里往後送出,王處一猝不及防,左眼角為這一柄劍外之劍刺中,全真五子中四人負傷,勝負已分。】
連全真七子級別的都能打出足以使人無法近身的凌空掌力,五絕難道不能?
【黃藥師回了數掌,只覺那三人衝過來的勢頭便似潮水一般,一個浪頭方過,第二個更高的浪頭又撲了過來,心想:「這孩子的掌力一掌強似一掌,確是武學奇才!」
  便在此時,那黑臉漢子忽地凌空飛起,腳前頭後,雙腳向黃藥師面門踹到。黃藥師斜掌卸力,右手不自禁的微微一晃,酒杯中一滴酒潑了出來,跟著尹克西和瀟湘子雙雙凌空,一正一斜的撞到。黃藥師叫道:「好!」放下酒杯,右手還了一掌。
  黃楊兩人相隔數丈,你一掌來,我一掌去,那三人竟變成了皮球玩物,給兩人的掌力帶動,在空中來往飛躍。「黯然銷魂掌」使到一半,黃藥師的「桃華落英掌法」已相形見絀,他眼見尹克西如箭般衝到,自忖掌力不足以與之相抗,伸指一彈,嗤的一聲輕響,一股細細的勁力激射出去,登時將楊過拍出的掌力化解了。他連彈三下,但聽得噗通、噗通、噗通三響,瀟湘子等三人摔上樓板,暈了過去。這「彈指神通」奇功與楊過的「黯然銷魂掌」鬥了個旗鼓相當,誰也沒能贏誰。】
天龍有用凌空掌力把幾個高手當成皮球玩的沒?
倚天原文:
【張無忌慢慢走近,定睛看時,見相鬥雙方都是空手,但【掌風呼呼,勁力遠及數丈】,顯然二人都是絕頂高手。兩人身形轉動,打得快極,突然間四掌相交,立時膠住不動,只一瞬之間,便自奇速的躍動轉為全然靜止。旁觀眾人忍不住轟天價叫聲:「好!」】
殷天正和張四的掌力都有數丈了,比他們強的其他人呢?
笑傲原文:
【他尚未站定,長劍已在身前連劃三個圓圈,幻作三個光圈。三個光圈便如是有形之物,凝在空中停得片刻,緩緩向令狐沖身前移去。這幾個劍氣化成的光圈驟視之似不及一字電劍的凌厲,但劍氣滿室,寒風襲體。令狐沖長劍伸出,從光圈左側斜削過去,那正是丹青生第一招力道已逝,第二招勁力未生之間的一個空隙。丹青生「咦」的一聲,退了開去,劍氣光圈跟著他退開,隨即見光圈陡然一縮,跟著脹大,立時便向令狐沖涌去。令狐沖手腕一抖,長劍刺出,丹青生又是「咦」的一聲,急躍退開。】
可以凝聚在空中的劍氣,金書只此一家。
鹿鼎記原文:
【只見白衣尼將火折輕輕向上一擲,火折飛起數尺,左手衣袖揮出,那火折為袖風所送,緩緩飛向蠟燭,竟將四枝蠟燭逐一點燃,便如有一隻無形的手在空中拿住一般。白衣尼衣袖向里一招,一股吸力將火折吸了回來,伸右手接過,輕輕吹熄了,放入懷中。只將韋小寶瞧得目瞪口呆,佩服得五體投地。】
比起蕭峰的擒龍功,九難的描寫厲害得多。
這是凌空武功部分,下面是拿武器不如空手論的反駁。
這一論點產生的原因有幾種,一種是獨孤求敗的無劍勝有劍,一種是受了上面一點的影響,我們來看看原文中到底是怎麼樣。
首先要說的是第一種,獨孤求敗的境界只能代表他個人,不能拿來套在所有武功上,而且獨孤求敗自稱「漸入無劍勝有劍之境」,既然是漸入,那就是還沒有達到的意思,一個連創始人都沒有達到的境界,是不是真的存在都是個問題。
然後是射鵰的一段原文:
【武學中有言道:「百日練刀、千日練槍、萬日練劍」,【劍法原最難精】。【武學之士功夫練至頂峰,往往精研劍術】,那時各有各的絕招,不免難分軒輊。多年前華山論劍(所謂「論劍」,只是虛稱,以最高雅的劍術泛指一切武功,猶如古人稱儒家的經典著作為「經」,如五經、六經、十三經,但後來諸子百家的著作也有叫做經,如《墨經》、《道德經》、《南華經》;宗教書也稱為「經」,如《蓮華經》、《地藏經》、《觀音經》;近代人的重要著作也有加以「經」字的,如說「馬列主義的經典作品」等),洪七公、歐陽鋒及餘人武功都甚高明,各有稱手兵刃。洪七公常用隨身攜帶的竹棒,這是丐幫中歷代幫主相傳之物,質地柔韌,比單劍長了一尺。他是外家高手,武功本來純走剛猛路子,對此潛心鑽研之後,棒法剛中有柔,使將出來威力更增。歐陽鋒那蛇杖中含有棒法、棍法、杖法的路子,招數繁複,自不待言,杖頭雕著個咧嘴而笑的人頭,面目猙獰,口中兩排利齒,上喂劇毒,舞動時宛如個見人即噬的厲鬼,只要一按杖上機括,人頭中便有歹毒暗器激射而出。若掀開杖頭鐵蓋,蓋下孔中鑽出兩條小小毒蛇纏杖盤旋,吞吐伸縮,在杖法中更加上了奇特招數,變幻無方。】
所謂的空手比拿武器強,實際上早就被原文直接否定了。

再來說說另一個被斷章取義的觀點:
「蕭峰認為只是一種高明點穴手法的一陽指在雙鵰是絕世武功,所以武學退化」論
首先我們來搞清楚一個事實:武功本身和練武功的人的修為是兩碼事。
蕭峰當時評價的是誰的一陽指?段正淳,段正淳什麼水平?造詣頗不如四品一陽指的段正明,他有資格代表一陽指么?而一燈的一陽指什麼水平?旁白登峰造極、無以為抗、爐火純青,兩者能混為一談不?
有人大概會質疑蕭峰評價的到底是一陽指這門武功還是段正淳的造詣,那麼我們來看看天龍的原文:
【鍾萬仇伸手在妻子腰間脅下又捏又拍,雖然他內功甚強,但段家「一陽指」手法【天下獨一無二】,旁人無所措手,只累得他滿額青筋暴起,鍾夫人被他拍捏得又痛又癢,腿上穴道卻未解開半分。】

【本因方丈沒料到師叔竟會如此詢問,微微一愕,答道:「為的是弘法護國。」枯榮大師道:「外魔來時,要是吾等道淺,不能以佛法點化,非得出手降魔不可,該用何種功夫?」本因道:「若不得已而出手,當用一陽指。」枯榮大師問道:「你在一陽指上的修為,已到第幾品境界?」本因額頭出汗,答道:「弟子根鈍,又兼未能精進,只修得到第四品,慚愧之極。」枯榮大師再問:「以你所見,大理段氏的一陽指與少林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三門指法相較,孰優孰劣?」本因道:「指法無優劣,功力有高下。」枯榮大師道:「不錯。咱們的一陽指若能練到第一品,那便如何?」本因道:「淵深難測,弟子不敢妄說。」枯榮道:「倘若你再活一百歲,能練到第幾品?」本因額上汗水涔涔而下,顫聲道:「弟子不知。」枯榮道:「能修到第一品嗎?」本因道:「決計不能。」枯榮大師就此不再說話。】

【慕容博用心記憶,不覺天色已明。慕容博道:「大師這『火焰刀』神功,果然奇妙無方,以在下所知,或許只大理段氏的『一陽指』可資匹敵。但據聞『一陽指』運勁緩慢,遠不及『火焰刀』之動念即至。」鳩摩智道:「這該是運功之人功力有別。」慕容博道:「正是。傳言大理段氏尚有『六脈神劍』絕技,手指上可發六種內力,交叉運使,更加神奇,欲求得其術,想是難上加難。」鳩摩智道:「大理段氏的絕頂高手,盡皆聚于天龍寺,欲得《六脈神劍劍譜》,非上天龍寺不可。小僧與天龍寺高僧同為釋氏弟子,當設法一求。如僥倖求得,自當與先生共享。」】
旁白一陽指獨一無二,本因方丈和枯榮認為一陽指和少林72絕技差不多一個檔次,72絕技什麼水平?蕭遠山和慕容博偷學了幾十年樂此不疲的水平。慕容博更是認為除了六脈神劍,只有火焰刀能夠匹敵一陽指,當時的慕容博武功見識和蕭峰相差不大,所說的話可信度自然很高。
如果蕭峰當時評價的是一陽指本身,那麼豈不是證明了蕭峰見識短淺?
所以這一點也是明顯錯誤的。
太多了,先就這樣吧。


文學的問題,我就用文學來回答了。

其實不僅金庸小說的武學存在這樣的規律,甚至整個中國文學也有這樣的規律。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說得很清楚,中國小說發展史基本也是遵循著神話神仙→怪人怪事→奇人奇事→人間冷暖這個趨勢。

當然,即便久遠如漢朝,也有生活化如《吳越春秋》類作品;晚如明清,也有《封神演義》《西遊記》《聊齋志異》等神魔鬼怪類的小說,但是不論各類小說的創作時間,基本也遵循「越是年代越久的,小說中人物神力也就越大,鬼怪越是頻繁;越是年代越後的,小說中人物越是平凡化生活化」的規律,這也是完全和題主的疑問重合。

比如《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雖然是寫於明朝,但是背景一定隔代久遠,一個在商周發生,一個在唐朝發生,哪怕是小說里,也是時間越往前越神仙越多,越靠後神力越弱。

比如替他類生活化的文學作品,背景幾乎就在當朝或是前朝,根本沒有神力可言了,基本都是平民百姓。

巧的是,除了中國是這樣,西方世界也是這樣。

最開始的「奧林匹斯神系」誕生於公元前八世紀左右的古希臘神話中,從古希臘到伊利亞特,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基本上都是諸神的各種淫亂事迹,每天除了勾心鬥角藉機上位強搶美女什麼都不幹;
到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各種人文主義和民間文學,雖然好些小說還是建立或者取材於以前的神話故事,但一般都歌頌人間的愛情與歡樂,小說背景也都近了不少;
再到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等,很多都是通過描寫小人物來表現當下的社會動蕩和階級衝突。

所以文學的東西,還是回到文學本身吧,非要從小說角度來看的話,我最喜歡的一位喜劇演員說過一句話:「小說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淡化英雄的歷史」。而且,隨著作者閱歷和筆力的提升,反而越不會執著於描寫英雄了,從文學地價值來看,往往平民角度的東西會比英雄史詩更有價值,所以同為四大,紅樓夢比另外三部文學價值更高。金庸最後一部沒什麼神功的《鹿鼎記》也普遍被認為是其造詣最高一部,亦是同理。

那麼,我覺得武俠小說作為文學的載體之一,符合年代越近武功越弱的這種等差數列規律,也再正常不過了。


哈哈哈哈 我想每個金庸迷都有過這個疑問

原因很簡單 這和金庸寫作的順序有關係

其實說的更清楚點,金庸小說里清朝的武功看起來比較弱。

金庸前期的作品,如《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寫武功方面比較寫實,打鬥場面一招一式刻畫的很明顯。這兩部作品一個是明末清初,一個是清乾隆年間。

金庸的第三部小說《射鵰》也算比較寫實,但已經開始變化了,往後的作品越寫越玄乎,到了中後期的《倚天》《天龍》《俠客行》各種神功出現,什麼凌波微步,葵花寶典,乾坤大挪移,這些都是脫離實際的描寫和設定,都有點類似現在的仙俠類的意思了。

說白了,是金庸寫作的風格開始變化了

大家注意了沒 比較玄幻的《天龍》在宋代,《俠客行》《笑傲江湖》在明代。所以金庸小說里宋元明代的武功看起來很厲害,因為各種脫離現實的武功。

《鹿鼎記》《飛狐外傳》雖然並不是金庸早期的作品,但是和《碧血劍》這種很寫實的早期作品有聯繫,為了保持一致,不太可能按照自己後期作品裡那麼寫。

不然你想想,在《碧血劍》里武功還很寫實,才過幾十年,到了康熙年間的《鹿鼎記》里,突然各種玄乎的神功寫出來,而且兩部作品裡有很多人物都出現過,變化太多,這邏輯就不太通了。


就跟仙俠小說里靈氣越來越稀薄是一樣的……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單憑記憶,鹿鼎記的神奇武功就有化骨綿掌.凝血神爪--沾上就會死的很難看,神行百變--閃避度堪比凌波微步但對內力完全無要求,含沙射影--千手如來也要哭,化屍水--比沾上就完生死符算個啥。
區區一個雙兒的點穴手已經出神入化,雙兒在鹿鼎記算幾流高手?
一流高手:陳近南,洪教主,美刀王,馮錫范,阿九師父,何鐵手,歸老大的實力有認真分析過嗎?
比較同意的,一是金老的創作越到後期想像力越豐富,神奇路數越多。二是寫到近代,好多大招的練法得到簡化或者工具化,不再需要每天胸口碎大石般的練內力。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鹿鼎記里十八羅漢會風波惡驚為天人的擒龍功。慕容博一輩子念念不忘的易筋經澄觀已經輕鬆寫意的練了n年。鹿鼎記才是盛事呢


我認為這個觀點不成立。

首先,能作為武功下滑的具體標誌應該是類似於前朝大俠一拳打死一頭牛,現今第一高手都干不過一頭牛。也就是說,武功高低的判斷應該有統一的標準體系。

其次,判斷時代的武功水準不應該只看個別人,甚至是個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bug主角光環擁有者,而是靠自身努力踏踏實實修鍊的武功。

未完待續…


論武學秘籍是怎麼失傳的,說一些上乘武學的結局吧。

《天龍八部》
易筋經——有圖本,延續。
六脈神劍——大理段氏獨家不外傳,除段譽無人練成全本,原譜毀去,枯榮等僧每人默錄一脈副本。後無人練成。
一陽指——大理段氏獨家不外傳,後一燈大師破例傳外姓,漁樵耕讀四徒習得傳給後人,得以延續。元朝之後不再出現。無秘籍。
降龍十八掌——蕭峰死前托義弟虛竹代傳得以延續,原本28掌,經過提煉保留18掌,後洪七公、郭靖都加以改進,傳至耶律齊只剩14掌,史火龍死後丐幫失傳。倚天劍中保留了一份,為張無忌所得,是否傳下去未知。
打狗棒法——丐幫非幫主不傳。楊過曾學過,史火龍是否習得書中未寫明,是否傳下去未知。只可口傳,不得筆錄。
北冥神功——逍遙派的不外傳之秘,有秘籍,被段譽毀去。段譽虛竹習得,分支有化功大法和吸星大法,任我行死後失傳
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童姥死後失傳。無秘籍。
小無相功——練習者有無崖子、李秋水、丁春秋(新修版里)、鳩摩智、虛竹,前四個沒有再傳下去的可能,虛竹是否傳下去未知。無秘籍。
天山六陽掌、折梅手等——虛竹是否傳下去未知。西夏皇宮與縹緲峰保留秘籍。
斗轉星移——慕容復瘋後失傳。無秘籍。
凌波微步——有秘籍,被段譽毀去。段譽習得,指望他傳下去的可能性很小。
參合指——慕容博出家後失傳。無秘籍。
生死符——需要很強的內力催動,極大可能失傳了,後江湖未再得見。無秘籍。
冰蠶掌——游坦之死後失傳。無秘籍。
少林72絕技——有秘籍,延續。

《射鵰英雄傳》
先天功——王重陽、一燈死後失傳。無秘籍。
天罡北斗陣——全真教解散後可能就此失傳。無秘籍。
桃花島武功——桃花島的武功一不外傳、二門徒死的死殘的殘,傳下去的其實很少。碧海潮生曲、奇門五轉等等失傳,程英無後人,郭襄將一小部分家傳武學融會貫通成峨眉派武功,楊過習得玉簫劍法,是否傳給後人未可知。彈指神通得以延續,楊逍、謝煙客都曾使過。無秘籍。倚天新修版中提到桃花島的精妙武功傳了下去。
北丐武功——倚天新修版中倚天劍里有傳承。
九陰真經——有秘籍,被老頑童毀去。倚天劍中保留一份精選秘籍,張無忌是否傳下去未知。古墓中保留部分。
蛤蟆功——歐陽鋒死後失傳,楊過學過一些皮毛,應該是沒有傳下去。無秘籍。
靈蛇拳——歐陽鋒、歐陽剋死後失傳。無秘籍。
左右互搏——傳功受限,僅三人學得,小龍女在楊過面前不願多提,極可能失傳。無秘籍。
空明拳——郭靖之後未見其他人使過,耶律齊無後人,極可能失傳。無秘籍。
鐵掌——裘千仞出家後失傳,完顏萍習得一些皮毛。無秘籍。

《神鵰俠侶》
黯然銷魂掌——傳功受限,連楊過自己也不能控制自如。後人即便習得,若無黯然銷魂的心境也無威力。無秘籍。
玉女心經——古墓派有留存。
龍象般若功——金輪法王死後失傳。無秘籍。
獨孤九劍——楊過自悟,是否傳下去未知。極可能有秘籍或另有傳人,後風清揚學得傳至令狐沖。
這個有必要解釋一下:
關於獨孤求敗、楊過、令狐沖的獨孤九劍:
創始人——獨孤求敗
直系傳人——風清揚、令狐沖
間接傳人——楊過
楊過學的是根據獨孤求敗的遺物、遺言悟到了獨孤求敗的劍意,獨孤求敗的劍法本來就沒有招數,意在無招勝有招,所以儘管楊過所學並非像風清揚他們那樣有正宗口訣,破劍式、破刀式等等,但是楊過仍然是獨孤求敗的傳人。

原文如下:
可是楊過【這路劍法其實乃獨孤求敗的【神功絕技】,雖年代相隔久遠,不能【親得】這位前輩的傳授,【但洪水練劍,蛇膽增力,仗著神鵰之助】,楊過所習的劍法已彷彿於當年天下無敵的劍魔。

原文很清楚了,儘管學的是盜版加腦補,但是很像了。因為捕捉到了劍法的精髓。

《倚天屠龍記》
九陽神功——有秘籍,被張無忌埋在山谷里,失傳。至於張無忌是否能記得全部原本,並將神功傳下去就不知道了。峨眉派、少林派、武當派各保存一部分。
乾坤大挪移——心法被小昭帶回波斯明教。入門簡單練成難,需逆天內力,只有明教教主有資格學,明教解散後應該就失傳了。
聖火令武功——波斯明教武功,乾坤大挪移的入門功夫。是否延續未知。聖火令上刻有波斯文秘籍。
武當派各種武功——真實存在,流傳至今。
幻陰指——成昆死後失傳。無秘籍。
玄冥神掌——玄冥二老無徒弟,無子女,二人的結局是被激怒後火拚,多半同歸於盡,神功就此失傳。無秘籍。

《笑傲江湖》
葵花寶典——秘籍為任我行毀去,失傳
辟邪劍法——秘籍為林平之毀去,失傳
吸星大法——僅任我行和令狐沖練成,西湖梅庄底的口訣為令狐沖毀去,以令狐沖反感吸星大法的個性也不會將之傳下去,失傳。
獨孤九劍——令狐沖習得,是否傳下去未知。無秘籍。
五嶽劍派各種劍法——華山派思過崖有記載。是否延續未知。
紫霞神功——有紫霞秘籍。
寒冰神掌——左冷禪自創,死後失傳
七弦無形劍——黃鐘公死後失傳

《碧血劍》
神行百變——鐵劍門的絕技,由九難傳至清朝。無秘籍。
金蛇秘籍——袁承志毀去。
華山派武學——五嶽劍派最後淪落到只剩華山派,祖師爺姓風,可能是風清揚後期出來救場將華山派延續了下去。直到清初,華山派掌門馮難敵地位仍是頗高。華山派高手歸辛樹幾乎天下無敵。
含沙射影——五毒教神器,傳至清初韋小寶。

《俠客行》
太玄經——有秘籍,為石破天與龍木二島主試掌時毀去。石破天不識字,渾渾噩噩,極大可能失傳。
俠客行武功——有秘籍,被俠客島眾人毀去。極大可能失傳。
碧針清掌——謝煙客獨創絕學,無秘籍。謝煙客被徒弟坑過,無再收徒之心,死後失傳
羅漢伏魔神功——泥人身上存有秘籍,為石中玉所得。以石中玉的性子想修習這種靜心武功較難,極大可能失傳。

《鹿鼎記》
凝血神抓——陳近南死後失傳。無秘籍。
化骨綿掌——神龍島武功。毛東珠死後失傳。無秘籍。
神龍島武功——洪安通死後失傳。蘇荃學了部分,無秘籍。

《連城訣》
神照經——梅念笙死,丁典死,狄雲歸隱,失傳。無秘籍。
連城訣——狄雲歸隱,失傳。有秘籍,掉進血水毀去。
血刀經——血刀老祖死,狄雲歸隱。血刀門其他僧人練習情況未知。有秘籍。

後面的真沒什麼可說了,可以看到隨著年代的發展,名門大派越來越少,上乘武功越來越少。後面年代的門派有很多分支,武學更平民化,不需要很逆天的內力,很逆天的奇遇,就是一個正正常常的江湖一流高手所能達到的境界。

在現實中,這固然同金老的寫作順序有關。但是從書中的武學世界來看,有的是獨家秘籍不外傳導致失傳,有的是需要主角光環通過奇遇獲得強大內力才能練成,而其他人練不成導致失傳,有的是沒徒沒子女導致失傳,有的是死的太快了還沒來得及傳導致失傳,還有就是一群敗家玩意得到秘籍後自己練成了就毀去導致失傳。武學能越發展越好才怪。


很簡單。全人類都多多少少存在崇古的思想。比如暗黑3,遠古傳奇的就是比普通傳奇厲害。絕大多數遊戲,動漫之類的,什麼上古文明啊,遠古魔法啊,古老詛咒啊,古墓里挖出來的秘籍啊,都是超強的。
這種思想停留在遊戲動漫影視小說里就行了。
有人嫌我怎麼沒提中醫,只是不想文不對題罷了。要提也能提一下。一說神醫啊,必提華佗扁鵲孫思邈張仲景,那可全部都是包治百病啊。看看現在的中醫,哪個拍胸脯包治百病的?經常聽說有治好癌症的,卻從來沒聽過大名呢。也有人說中醫不擅長急病。也有人說中醫擅長調理,果然是今不如古的典範。


因為群眾的知識水平不斷提高了,幾千年以前你說天上有人能御劍飛行,可能大家都信。現在你這麼說,99%的人都覺得你在扯淡。
而且離現在越遠,歷史留白越多,越好發揮想像力瞎編。離現在越近,歷史資料越詳盡,也就越不好編排。
比如說你要編個曾靜長劍斬雍正的故事,知乎上的大牛分分鐘就能考據得你的小說流產。你要編個東方朔力擋天兵天將拯救大漢的故事,別人想反駁你也沒什麼證據啊。


因為武功都失傳了。

北冥神功直接被段譽撕碎了,後面靈鷲宮的傳人沒有段譽虛竹這種主角光環忽悠來的非常人所能的內力,也沒有北冥神功吸他人真氣,自然也就沒人能練其他要以強大內力為根底的逍遙派頂級武功了,逍遙派武功也就失傳了。

射鵰里牛逼哄哄的全真教沒撐到倚天屠龍記就已經被燒掉了。
西毒瘋了,歐陽克比他早死,白駝山也就沒傳人了。
桃花島的傳人只有郭襄一個,但她學不到三成,後來是靠學了三成的九陽神功創的峨嵋派。
大理段氏王朝衰落之後自然也沒什麼資本維持武學流傳了。

綜合來講,越是牛逼難練的武功傳人越是少,也就越是容易失傳,只有少林武當這種大門大派,人數眾多,而自家武功又是屬於只需普通資質就能練的才不會失傳,當然想要一直有天賦異稟的傳人也不容易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楊過的那隻雕不會飛?
金庸先生今天(2016.03.10)92歲壽辰,作為武俠迷,你有什麼想說的話?
小說《射鵰英雄傳》里最喜歡的片段是什麼?
金庸作品裡,有哪些細思淚崩的情節?

TAG:武俠 | 武俠小說 | 金庸 | 金庸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