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根據中國心理學發展現狀,做心理諮詢師有出路嗎?

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目前看是比較畸形的,大多數學者和專家都致力於搞研究,發paper,做基礎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對認知神經心理學方面的偏好。對心理學的應用似乎關注的很少,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對心理學的需求還很大。照這樣一個現實,以後做一個心理諮詢師是否有出路呢?


謝邀。。

已經在深圳從事沙盤治療師這一職業半年有餘,算是有一些感悟與想法,這裡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分享。

先簡單介紹以下我目前主要工作的內容與性質。我目前主要工作的群體是5歲-12歲的孩子,主要處理的問題是中長程的兒童個案(3個月及以上),以及一些兒童的沙盤測試與一定的家長溝通與建議的工作。半年下來大概目前手裡個案有4個,測試人數大概超過50,家長溝通時間可能超過70小時。每一周工作5天,每一周的周六周日兩天從早9點到下午6點,大概一直會有盤,最忙的時候從早9點到晚9點。平時偶爾在晚上也會有,白天基本就是案例研討與看書。

個人感覺目前我的工作強度算是蠻大的,工作了半年就會有一定的疲倦感。在學校的時候對沙盤就是一種興趣,但是目前真正拿這一個技術來吃飯的時候,就會感受到一種疲倦。每天對著孩子們或明顯或隱藏的負面情緒以及家長方面或多或少的壓力,長久了不自覺的就會想,自己是為了什麼從事這一行,累的要死,薪水就那一點(也就能吃飯付房租,存款是想都不用想)每天都要學會處理那些淤積在心裡的那些負面情緒,偶爾碰到一些有攻擊性的孩子還要處理他們的攻擊性行為,過程中被他們打是家常便飯。其實想想是很不值的。

那麼我為什麼現在沒有走?我想可能是我手裡的個案偶爾發生變化的時候的那種欣喜。我一直認為沙盤這個載體特別棒的地方在於,它可以從行為、認知、象徵三個層面來觀察來訪者,當沙盤治療的效果產生的時候,你就會很直觀的從孩子擺沙盤的過程看到三個層面的變化,行為從攻擊性與混亂性到有條理,認知從混亂到有條理的控制自己的幻想,象徵上沙盤中的內容從毫無結構到結構的呈現再到整合。這種整體上的變化,作為一個見證者與參與者,那種體驗真的是超過沒有做過這行的人的想像的。雖然這種體驗是非常偶然才會出現,但是偶爾的這些體驗給我的感覺就像從厚雲層中穿透的一道陽光,真的非常美妙。

請原諒,這個答案沒有滿足題主的問題,上面是我的一些感受。題主的那些問題假如想要一些答案,這是我的看法:

1.首先無論國內國外,想要心理諮詢方面的研究達到類似於基礎研究的效果,所需要的投入與產出是完全不成正比的。在國外有一些成熟的學會,可能會資助一些心理諮詢方面的研究,但是在國內,由於財政的主要來源是國家,所以相對來說對基礎性心理學研究支持力度更大。

2.對心理學應用方面的關注其實不少。心理學的應用不單單只有臨床一個方面,還有類似與工業心理學、人力資源等等方面。這些方面的發展和投入其實國內還是不錯的。

3.心理諮詢在國內最大的問題確實是社會環境。這種環境可以大概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國家層面只是把這個職業認為是類似其他職業,認為是一種「只要簡單的培訓」就能上崗的職業,但是事實上,在心理諮詢領域當中,需要的培訓不是幾年的培訓加實習這種模式,而是一種終身學習的理念,每一個個案和來訪者是不同的,如果想要你的諮詢起效果,那麼你就不得不去研究適合這個個案的治療方式,雖然在大概某一個框架下,但是細細操作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不同。第二個方面是社會對於心理諮詢的偏見,或者說一種諱疾忌醫的感覺,我在工作中就碰到過一個孩子的家長,從專業上評估他確實正在遭受一些情緒上的痛苦,但是家長覺得很難接受孩子需要接受心理諮詢這一現實。相較於美國傳說中那種看心理諮詢就好像是吃一片葯的境界,確實中國的心理諮詢太難混了。。

————————————————修改答案的分割線——————————————————
在吃飽睡足之後看了一眼答案,發現有些奇怪。。。所以寫點補充。。

1.目前國內心理諮詢行業面臨的問題,似乎所有人都說這個是個黃金的行業,其實主要的依據是參考美國的心理諮詢從業人員與人口的比例,那個比例大概是4-5個人就會有一個諮詢師還是什麼,我也忘記了。按照這個比例來看,我國的心理諮詢從業人員確實想要滿足這一缺口確實不夠。但是實際的情況來看,由於社會觀念、政府政策、從業人員資質等等方面的限制,實際上現在的心理諮詢行業從業人員是過剩的,但是這個過剩又是虛假的過剩,因為事實上,絕大多數考過心理諮詢師的人都不會實際的進入到心理諮詢這一行業當中,更別提行業內部有大量的可能只是參加過簡短不成系統的培訓就想去做諮詢的,結果有大量的「心理諮詢」做成了心理指導,很多的人想要得到心理諮詢的幫助但是很難獲得。我在目前工作的地方曾經面試過幾個想要從事沙盤治療的人,因為我們這邊工作強度比較大,所以我們想要不用經過大量培訓就可以上手的成熟的諮詢師,但是事實上,我基本沒見到過,大部分都沒有做過個人體驗,同時他們的個案經歷也看起來各種奇怪,所以我就一直沒敢要這種想要從業的人。

2.但是目前確實心理諮詢方面的缺口確實很大。我說的這個缺口是從實際需求上的,人們的心理上確實需要慰藉,在兒童心理諮詢領域就可以看到端倪。我在的這個機構沒有強調自己的心理諮詢機構的成分,而是強調一種培訓,而這種時候就會看到很多的家長會因為兒童這樣或那樣的行為上或情緒上的問題來尋求幫助,所以我的工作量才會有這麼大,但是換個角度想想,假如是以心理諮詢的名義,那麼肯定來的人就不會有那麼多,實際上,大多數人其實對自己和家人的心理情況的定位是:「不是那麼糟,糟到要去找心理諮詢」,但是往往其實心理諮詢處理的最好的就是他們現在的情況,而非是情況變的更糟出現實際的癥狀的時候。

3.從學校出來的心理諮詢師某種角度來說是一種變革性的力量。這股力量其實有他們的優勢和劣勢,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諮詢師還是非專業出身,多數都是轉行或者兼職,他們有人生閱歷,有年齡,對成年人的有些心理情況在理論指導下可以洞若觀火,但是他們往往缺乏對理論方面的興趣,而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在心理諮詢的深度上很難走深。而來自學校的諮詢師一般來說都經過大學4年心理學專業理論方面的熏陶,少數有精神病院實習或者是實際操作過個案的經歷,他們大部分都會有一定的在心理學理論方面的功底,也就意味著假如說給他們一個更好的環境(社會環境、心理諮詢的支持系統等等)會在心理諮詢方面走的更加深入,但是他們的劣勢在於,很多人還沒有把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就因為收入的問題就轉行了,難以成長,沒有人相信,這是新一代諮詢師的生活的現狀。這種現狀假如說沒有家庭的支持,其實在諮詢師成長的前期是相當不利了。有人抱怨說中國沒有能解決問題的諮詢師,但是實際上來說,是有但是少,新一代的諮詢師需要更好的環境去成長,但是沒人去關注與支持。心理諮詢作為一個行業,那麼這個行業不能單純的強調情懷,而是實在的能夠滿足人生存與成家立業的收入體系。


大學4年,工作3年,算上大一就開始在心理機構實習,已經在這個圈子裡滾了7年左右,確實看到了很多東西,總結一下吧。個人意見,歡迎討論

  • 心理學不是心理諮詢

這是非常要命的一個觀念,很多人都會吧心理學和心理諮詢畫等號,但是,這明顯用到了兩個不同的知識體系啊。
心理學就是物理學,它能造核彈;心理諮詢就像修手機。同樣需要心理學知識,但核武器專家不一定修手機。
但是心理諮詢機構在招聘的時候,都希望能夠選擇更加靠近心理諮詢的行業,就只能是心理學了。真正招聘過來之後發現,如果這個人之前沒做心理諮詢,他基本上得從0學起,其業務能力不一定比得過非心理學專業。曾經面試一個做了3年人力資源的心理學研究生,對心理諮詢依然很迷茫,沒法入手,還是從傾聽、共情、反饋,尋找歪曲認知、做個人成長、體驗反移情這些開始學習。
大學裡的心理學,基本不會教心理諮詢技術,有的話也只是一兩門科目,而且那個教材寫的……無力吐槽。
為啥他們做paper,不去做諮詢呢?因為bk的根本不會做啊!

  • 心理諮詢師不是一個掙錢的行業

很多人覺得,心理諮詢師動動嘴,每小時的費用就是幾百,這一天工作8小時下來,豈不是發家致富的捷徑。於是勇敢入行,結果發現一個月都不一定能接到一個個案,好不容易接到一個,人家做了一次諮詢就再也不來了。
心理諮詢真心不掙錢!
首先你沒有那個力量,每天做8小時諮詢。個人能力極限是5個小時,而且說真的最後一個個案已經讓我沒法好好聽來訪者說什麼。再多的諮詢也能做,但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你的諮詢費不只是自己收起來的,除了房租水電等費用,最大頭的就是督導和個人成長。市面上有各種培訓班,好的心理諮詢師需要不停的去了解自己,盡量讓自己的問題不去打擾諮詢(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你只能做到盡量)。
心理諮詢師和其他人的重大區別就是,他們需要終生被治療。

  • 「台階在門檻裡面」

這句話來自於郭德綱老師的相聲。
心理諮詢太好入門了,只要你會說話,就能做諮詢,而且短時間之內居然還能起到不錯的效果。每個人都安慰過你的朋友吧,有的安慰很有效吧。因此很多人認為心理諮詢是一個特別容易的技能,能說會道擅長洗腦者,是天生的心理諮詢師——例如本山大叔塑造的大忽悠。
可惜當你真的做了一段諮詢之後會發現,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半個小時被你勸好的人,一周之後再次找到你,還發展出來了新的「癥狀」;曾經崇拜你的來訪者,忽然覺得你是世界上最大的騙子;那個決定這輩子不玩電腦的孩子,開始天天在家裡和爹媽爭執……
於是他們再去培訓、看書,忽然發現,原來還有上萬級台階需要攀登。金盆洗手捨不得,自己已經是兼職心理學家了;繼續攀登又沒那個毅力。因此就這樣混下去。
心理諮詢是一門手藝,而且很容易在裡面混著,這也造成從業者魚龍混雜。

  • 潛在市場巨大,實際客戶極小

我國絕對是有上億人需要心理諮詢的,而且還有更多人需要不定期的關注自己心理健康。這是相當巨大的市場。但真的走出這一步的人卻少之又少,原因很多,消費水平和消費意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塊。心理諮詢的費用(每次)應該相當於當地平均月收入的1/12,也就是說,每個月有4周,每周1/3的消費是可以用在心理諮詢當中的。各位可以算算自己能否出的起這筆費用。合格的心理諮詢,確實能夠讓你花的錢物超所值,當然市場上更多的是不合格的。
消費意識:人們更願意花錢買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一個手機花5000,只要我買的起我就願意花錢,就算買貴了,看著手機好歹有個實物。心理諮詢之後你什麼也得不到。人們總是擔心,如果這個諮詢不值,我真的就是把錢扔了啊,連個磚都落不下。同理,人們能接受花錢買正版cd,但不太接受花錢下mp3.
歪曲的理解也會阻礙心理諮詢,人們把精神病、神經症、心理問題統稱為神經病。這種帶有強烈貶義的詞語已經不再是疾病的名稱,而是罵人的辭彙。我在想,現在用「神經病」罵人,人們不去看心理諮詢,有朝一日用「感冒」來罵人,該是有多開心。
「你感冒啊!」
「你他媽才感冒呢!」
「你出門沒喝板藍根啊!」

  • 被神聖化

總是覺得心理諮詢師能知道人們心裡想的內容。這個誤區來自於人們對情緒和內容的混淆。心理諮詢師只能更準確的猜出來,你心理的情緒是什麼(開心、幸福、委屈、憤怒、愧疚……),但是不知道內容是什麼。經常有諮詢師準確說出一個人的情緒,這個人很驚訝的說,你怎麼知道!
被神聖的背後就是失望。無數心理學生都被這句話深深的傷過:
「切~就你還心理諮詢師呢,連xxx都猜不到」。
理想中的神聖破滅,然後得到失望,為了避免失望,將它轉變成憤怒再扔給對方。

  • 心理諮詢師這一行業不符合當代的價值觀

當代價值觀是什麼?
有車有房沒爹沒娘啊!可惜心理諮詢師一樣都不沾。
人們接受公務員,因為工資穩定有保障;
接受商人,因為收入高生活質量好;
接受警察,因為彷彿能有更多的特權;
接受老師,收入中上受人尊敬
……
看到現實後,選擇心理諮詢師,你又能有什麼動力呢?
解決自己的問題;更多了解自己;滿足「知道別人不知道」的自戀;要拯救更多的人、或者更加單純,覺得心理諮詢很好玩。
能夠以上述「虛名」為動力,堅持下去的人,確實少數。

  • 缺少經營管理人才

心理諮詢師都是很高冷的說,覺得自己不能跟來訪者談太多廣告、營銷神馬的,會影響資方關係。學管理營銷的人,又始終賣不好心理諮詢產品。這就讓這個行業只能是一個專業,不能成為一個行業,形成穩定的生態圈。掙錢的諮詢師要麼各自為戰,要麼快進快出。
現在是諮詢師養活心理諮詢行業,而不是這個行業能養活諮詢師。

心理諮詢這一行就完了么?
對於這個問題,我雖然已經上了賊船,但卻持悲觀態度。
人們不願意為「服務」消費。中國人沒有付小費的習慣,也就缺乏對無形產品的消費習慣。而心理諮詢則是無形的,而且諮詢師不會給你直接就好用的方法,最終還是你自己改變了看問題的方法,發現心理諮詢師就是一個輔助的人。
我們把關心別人當作至高無上的道德標準,卻很少關心自己。曾經一個母親跟我哭訴,我為孩子付出這麼多,工作也辭了、以前的朋友都不聯繫,這麼多年我連一件新衣服都沒買……她願意為孩子花大量的錢去做心理諮詢,卻不願意花一分錢給自己。殊不知問題就卡在她沒有照料好自己。
缺少本土化經營。心理諮詢來自於西方,我們花了很多年時間,讓這個專業本土化。但是還沒來得及讓這個行業本土化,我們依然使用著西方的經營模式,水土不服。

態度悲觀,內心還是要充滿希望的~
----------------------------------2015.3.24更新-------------------------------
話說一不小心挫傷了很多人的職業理想。不過……這是現實啊。
更新一些東西吧:這次想跟大家聊聊,心理諮詢文化與目前主流文化的差異。
任何一個行業火起來,一定有它爆炸式增長的階段。例如前些年的房地產,如果你們企業不涉獵房地產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爆炸增長的背後,一定意味著有一大群人沒日沒夜拼死拼活的工作,賺取高額的利潤和報酬,同時還有一大群不理智的客戶,覺得「今天不買就是虧」「100萬買不了吃虧,100萬也買不了上當」。於是整個產業鏈變得大紅大紫,無數人蜂擁進入該行業,大學生填報志願也開始向它傾斜,更有無數的職業經理人、營銷天才進入該領域淘金。
鄧紫棋告訴我們,大紅大紫的背後一定有泡沫。

  • 美麗的泡沫 雖然一剎花火
  • 你所有承諾 雖然都太脆弱
  • 愛本是泡沫 如果能夠看破 有什麼難過
  • 再美的花朵 盛開過就凋落
  • 再亮眼的星 一閃過就墮落
  • 愛本是泡沫 如果能夠看破 有什麼難過

歌詞裡面在表達失望。
可惜心理諮詢還沒有等到這一天。並不是因為時間還沒到,是因為心理諮詢這個產品本身缺乏(至少是比別的產業缺)爆炸式增長的基因。它的目的就是讓人看清楚,並且接納現實,讓人學會照料自己,讓自己不要去做一台永動機,而是做一個父親、一個孩子、一個人。
通宵熬夜在工作領域的人,心理衝突非常巨大。第一他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夢想,第二他覺得對不起家人,覺得自己的身體漸漸憔悴。經過心理諮詢之後,他很有可能將自己相當部分的精力,放到去照顧家庭上面,於是在另一層面上,他工作沒有以前努力了。
可惜心理諮詢師才沒有那麼執著,這是一群特別會照顧自己的人。每一個在心理行業待了幾年的人都會看到,這行根本不掙錢,所以職業目標慢慢就變得不為錢,只是希望自己能更好的活著。如果一個人的目標變得寬泛而不具體,他就特別容易得到滿足,心裡壓力同時會降低。
我相信曾經有過很多營銷管理人才找到心理諮詢師,希望能夠做些什麼,但最終放棄了,因為這群「沒出息」的諮詢師們根本沒有在意掙錢不掙錢啊。而且很多建議都是違背了心理諮詢的一些原則。

吐槽了上面的這些,實際上我想表達的依然是改變。心理諮詢行業還沒起來,我想重點是還沒有找到「賣」它的方式。資本主義市場的那一套明顯適應不了這個行業,我們需要另闢蹊徑。


接受充分的訓練,積累足夠的個案經驗,人格發展基本健康的諮詢師,收入通常比一般白領要高。個案也不會少,因為人口基數太大了,而一個完整的諮詢通常又要持續相當的時間才能結束,所以一個出色的諮詢師一輩子能工作到的求助者實際非常有限。但是,若要達到合格甚至出色的諮詢師這個水準,需要十年左右的系統訓練,花費不菲,時間情感經濟投入都相當大,很多人就是卡在了受訓不足。專業能力達不到時,成本都難以收回來。這個行業無近路可走,唯一的捷徑就是老老實實接受完整訓練,專業積累一旦達到那個位置,收入會非常穩定的,一線城市年收入可以達到四五十萬,二三線城市可以二三十萬吧


在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會經歷三個階段:生產發展(多賺錢)→軟實力發展(健康、教育)→追求精神升華(繼續教育、社會各層級的關愛),因此我認為在中國做心理諮詢師是有發展前景的,雖然當下不是很景氣。但是和西方一樣,心理諮詢市場的發展需要一個時間讓大眾和學術界所接受。
以下是我對當代我國應用心理學發展的幾點想法,不甚周全,僅供參考:
1.理論基礎差
中國心理學的歷史很短,理論研究水平相對於西方心理學來說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認知心理學除外),而西方的心理學理論不是簡單的翻譯一下就可以直接拿來用的。比如某些大家比較熟悉的很多性格測試、智力測驗等,需要通過翻譯之後進行文化比對,然後從新對該量表進行漫長的信效度檢驗,達到標準之後再通過大量的測試建立中國人自己的常模,然後才能被中國的應用心理學者拿去用於實踐。因此,理論還沒完全學習和研究透,應用階段自然不會十分成熟(自己的看法)

2.特殊的文化和價值觀
中國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給應用心理學帶來了不少額外的阻力。例如「家醜不外揚」、「揚長避短」的偏見使很多急需幫助的來訪者拒絕接受科學的心理諮詢。

3.心理諮詢師的照本宣科
我遇到很多次這樣的情況:來訪者跟我熟悉之後會跟我抱怨在找到我之前,ta之前的心理諮詢師是多麼的書獃子,解釋的那些名字都不知道有什麼用。在知乎上我也能看到一些所謂的心理諮詢專家會對提問題的題主講一大堆理論知識(鄙人才疏學淺,我真的看不懂在寫什麼……)。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你不會用簡單的語句將自己的知識告訴別人並讓對方明白,說明你還沒真正弄懂它」

我覺得這種表現正是體現了大部分心理諮詢師還是缺乏經驗和缺乏一點自信心的。因為沒有自信心用自己的話語表述,才會搬出來一套理論試圖讓對方信服。

4.來訪者的不信任
以我的經驗,有一些來訪者會認為這種」動動嘴皮子的功夫「不值那麼多錢;還有一些來訪者會認為"老子給了錢了,你就得按照我的要求來做,不能怠慢我",因而發到會反過來命令諮詢師將自己治好,不然就退錢……

這些現象其實表明了中國社會上還有很多人沒有正確理解心理諮詢的價值,也沒有完全理解心理諮詢師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心理諮詢師最多一天不能接超過3個案例,因為共情等心理諮詢技術會耗費大量的心理能量)。

當然,這種權威性的喪失也不能全歸結為是來訪者的不信任,之前說的第3點,就是很多諮詢師缺乏經驗讓來訪者產生了心理阻抗也是一個原因之一。

因此,根據以上的原因,我認為中國的心理諮詢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個是需要學術界給與更多的理論支持;一個是心理諮詢師也還要有一個漫長的積累期;還有一個,也是最困難的一個,就是中國消費者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完全正視和接受心理諮詢對於社會的價值和意義。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看法,不專業、不標準、不全面,還請大牛們指正


對心理諮詢這個行業在中國的發展,我是抱著充滿希望的樂觀態度的。

很多人回答里講到心理諮詢師這條路不好走很大程度跟社會認同度低有關。的確,心理諮詢或者心理治療都是在中國比較新的行業,所以做這一行會有金錢上投入回報不成比例的問題。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只能束手無策,跟現實妥協,靠情懷維生。

下面內容會有點跑題,但想寫幾點我覺得同行人可以做的事情,來多少為改變現狀能作一些貢獻:


--首先目前最重要的,也是剛需最大的,是心理知識和心理治療的普及:


我有一個督導曾經告訴過我,「出色的心理醫生一定也是個優秀的商人。」我特別同意。推銷員想要推銷出一件特別棒的商品,光他自己知道這個東西好不夠,必須要讓別人也能認為它好才能賣出去。我們提供心理治療也是一樣——只要是金錢的交易,那就可以說是一樣商品。業界人都知道它怎麼好,怎麼厲害是不夠的,還得讓買家也認為它很厲害。然而現狀是,我們在自己的圈子裡交流著,互相肯定著,但我們太缺少和外界的連接了——不僅僅是個人層面的,還有行業與行業之間的連接。

舉個例子,一個人長期處於難過,自卑,壓抑的狀態,卻想不到看心理醫生是個選項,或者說,不認為ta是「需要「看心理醫生的,那我們就沒法和ta連接。一個腸胃科醫生拿吃了飯總會嘔吐的患者沒辦法,只能開藥卻想不到推薦ta去看心理醫生治療進食障礙,這是行業之間的連接失敗。

所以如何改變?我認為做外延(outreach)是目前最重要的一步。我們需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進到別人的視野里。在我training過程中,做過很多去學校或者醫院為員工、學生、患者等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活動。很多公司也會雇心理學家給員工進行集體培訓,比如學習減壓的方法。這種時候都是很好的「推銷」心理治療的機會。廣告就是這個道理,你經常看到它,就不會覺得它神秘遙不可及,而是會在需要它的時候更容易想到它。為心理治療」打廣告「的目的就是把它從神壇上拉下來,讓它正常化,而不是,「那都是給有精神病的人看的。」

--根據文化、國情來發展更適合國內環境的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起源西方,傳到中國這麼多年離本土化還有很遠。一個個人主義(individualistic)文化里適用的模式,到了集體主義(collectivist)文化里怎麼能不做一些改變呢。一對一治療(individual therapy)雖然在西方是最常見的模式,在我們的文化里還是會有些水土不服。相比起發展一對一,我覺得做家庭治療 (family therapy),情侶治療(couples therapy),集體治療 (group therapy)以及心理教育課程(psycheducation)是更適合目前國內環境的治療模式。

曾經一個朋友跟我說,讓她自己去看心理醫生,總會拖著不想看,可是跟別人一起去聽心理醫生的講座,她就會特有動力(而且那講座確實爆滿)。


如果我將來回國發展,或許我會先著重發展這些多人的治療模式。

--努力完善治療師的訓練過程,提高整體水平

咱們要給客戶推銷一樣出色的商品,那質量必須有保障不是。國內二三級心理諮詢師執照貌似是勞動部頒發的,這不是牛頭不對馬嘴……認證的心理諮詢師所以也是良莠不齊。病人看了你病沒好反而變差了,那怎麼指望樹立口碑,怎麼指望公眾消除對心理治療的誤解呢?國內心理諮詢師的培訓系統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迫切需要改善,這也是希望成熟的心理專家們能貢獻自己知識和能力的地方。

先寫這些,以後想到了再補充~~

最後希望越來越多有醫德又負責任的心理諮詢師和治療師們,變成厲害的推銷員、出色的企業家,哈哈

--


也是十分感慨,中國哪一碗飯是真的好吃的呢。醫生律師薄利,金融保險難,零售餐飲累!要做人上人恐怕都…

心理諮詢從某種意義上和律師很像。中國從業資格證都門檻低(司考有本科的都能考,諮詢師牌也是差不多,雖然多了等級),造成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慢慢影響行業名聲。這是問題一,即產業本身混亂

其二呢就是來訪者不信你,市場不懂你,政府不支持你

心理諮詢發達的地方,都有政府的相關政策去認可這個行業。執照是最基本的,然後是道德約束,然後是機關單位安放心理學背景的人(去幹警察?去提供醫保?去學校?)

所以結論就是,在中國做心理諮詢師是借不了什麼外力的。全靠自己。

我見過從沙龍做起的,見過志向給總裁心靈培訓的。這個pattern就是,自己給自己名分,在社會沒有給你名分前。


作為執業的心理諮詢師,我覺得自己的職業滿意度非常高。這個職業對從業者的要求很高!系統的臨床培訓(如,中美精神分析capa,中德班等);持續的個人與團體督導;不斷的臨床實踐(做個案);參加個人治療或個人分析--這四個方面都很重要。踏實務實地做,發不了大財,但也是份體面的專業工作。同時對個人生活及婚姻、親子關係等都很有幫助。


題主所說的「出路」,貌似指的是心理諮詢師作為一種職業有沒有前途吧~

普遍意義上來講,有前途的職業通常是高收入且持續穩定增長、社會地位高的工作,再往精神層面上來說,有前途的職業是能夠實現自我價值,並從中獲得成就感的工作。所以接下來,我們就從收入、社會地位和職業成就感三個方面來討論一下心理諮詢師是不是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吧!

1. 前途與錢途

從一個心理諮詢獅寶寶變成一個合格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至少是需要3-5年的,在這段期間,基本上所有的寶寶們都是處在一個入不敷出的狀態(??? ????)。即使經過一系列的專業培訓、個人體驗與督導的洗禮後,成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開始工作了,在工作的前幾年,大部分心理諮詢師也僅僅能維持在一個收支持平的狀態。所以,就目前中國國情來看,心理諮詢師並不符合有前途工作的高收入標準。

但是,心理諮詢師是一個收入穩定持續增長的工作,隨著工作經驗的增長和專業水平的提高,心理諮詢師的諮詢價格也會增長。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意識的提高,心理諮詢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大,對專業、成熟的心理諮詢師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更重要的是,心理諮詢師這份職業是沒有工作年限和工作壽命的,只要頭腦清醒、身體健康,就可以一直的工作下去。所以從收入穩定持續增長的角度看,心理諮詢師這份職業是絕對符合有前途工作的標準的。

2. 社會地位

不得不承認,目前國內的心理諮詢師的社會地位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從職業要求來講,心理諮詢師是需要在心理諮詢領域接受大量培訓和教育的,屬於專業、高級知識的工作者,但從社會地位上來講,我們沒有獲得和醫生、律師等高級、專業的知識工作者同等的地位。

甚至,目前社會上仍然後很多對心理諮詢師的誤解存在,將其看作「算命」、「占卜」等玄學。作為一門根深於科學實踐,並有其系統理論基礎的學科,我們也是很無奈~ 不過,相信隨著越來越多專業人士的湧入和大家對心理諮詢越來越多的了解,心理諮詢師的社會地位也會越來越高的。

但是,至少目前,心理諮詢師的社會地位是一般般的,或者說是沒有獲得其應有的高度。

3. 職業成就感與價值感

綜上兩個方面(收入與社會地位),心理諮詢師這份職業的前途是比較屬於厚積薄發的,雖然前期道路坎坷,但前途終究是光明的。不過,從職業成就感與個人價值感的角度來看的話,心理諮詢師是完全符合有前途職業的要求的。

無論你是處在熱心助人者階段,還是新手諮詢師階段,抑或是已經成為了一名成熟諮詢師,在工作的時候,你都能通過幫助他人而獲得滿足感,尤其是當個案因為你的工作朝向好的方向變化的時候,這種職業成就感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所以,我們認為,心理諮詢師是一份不僅有前途,而且有追求的職業,也一定會有出路,但是因為前期的困難和現實的情況,所以如果不是對這個行業有著真正的興趣和理解,還是不建議大家輕易入坑的。

——————————————這裡是自問自答的分界線———————————————

怎麼才能有出路呢?

1. 心理諮詢師沒有捷徑

現在仍然還有很多人抱著參加一個考證培訓,拿到心理諮詢師的就業證書就出來執業的想法,但這對來訪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而且還會傷害到自己。老實講,心理諮詢師這個行業真的是沒有捷徑的,而且是一份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專業培訓,個人體驗和督導指導三者缺一不可,即使是科班出身,也是需要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督導指導的。

2. 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誘惑

雖然有朋輩督導、團體督導這樣的群體類的活動,但心理諮詢師的很多工作是需要自己一個人來完成的,像是諮詢記錄的整理、相關資料的收集、接受督導後的反思等等。即使在工作的時候,整個諮詢室內也只有心理諮詢師和來訪兩個人(除了家庭治療和團體治療),所以心理諮詢師是一份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工作。

從一個熱心助人者到一個新手諮詢師再到一個成熟的心理諮詢師這中間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5-10年),也就是說,在工作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心理諮詢師的收入比較低的,甚至遠遠低於你選擇其他工作的收入。可能在剛踏入這個行業的時候,一腔的熱情可以讓我們忽略掉這個現實,但在生活中,難免會碰到與朋友、同學的收入相比較的時候,在那個瞬間,恐怕很少會有人做到不攀比了,所以心理諮詢師也是一份需要受得了誘惑的工作。

——這是回答結束的分割線——

在國內做心理諮詢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遇到有自殺傾向的個案如何干預?

「高危行業」中的心理諮詢師如何自我照顧?

你要的專業靠譜內容,都在這裡啦: 簡單心理Uni - 最有態度的心理諮詢學習社群

我們還有公眾號喲~ 關注簡單心理Uni (微信號:jdxl-uni) ,就能和大咖諮詢師一起輕鬆讀經典,參加全國諮詢師的線上/線下分享會與大爬梯,與3萬+成長中的諮詢師一起學習一起飛!


我本身並不是心理學專業及其從業者 但是我的母親是一名心理諮詢師 我耳濡目染 對這個問題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從一個非專業的旁觀者的角度覺得做這一行需要足夠的熱忱 一定的經濟基礎 以及紮實的專業知識 以我的母親為例 她畢業於中山大學 拿到了應用心理學的碩士學位 現在在西南地區某省會城市開設了一家心理諮詢機構
先說現實方面吧:1.她的諮詢費是每小時四百五十元 基本每周穩定會有五到八次諮詢 2.她平均每月有一次企業或者事業單位的EAP項目 每次費用從兩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3.她還開設了心理諮詢師考試培訓的課程 4500元/人 一年兩期 一次招收學生十到十五人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覺得心理諮詢師是一份收入還不錯的職業 但現實是 我母親的諮詢中心幾乎沒有盈利 除了機構運營成本較高以外 最重要的問題是她每年花在學習深造心理學相關知識上的錢並不是一筆小數目 她每年要去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各地參加各種培訓課程 來不斷提升自己 這就涉及到了另一個問題 「並不是學了心理學就能成為心理諮詢師」 我的母親從業八年來 可以說從未停止過學習的腳步 而這些學習的花費可能在短期內會遠超過你所賺取的薪水 我父親在經濟上給了我母親很大的支持 所以我說做這一行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
第二 我聽過一句話我認為很有道理 就是那些學習心理學的人往往是因為自身的心理問題而走上了這條道路 我的母親正是這樣 她與原生家庭 特別是與我外婆從小分離 生活在母親角色缺失的環境下導致她很沒有安全感 加上那時她與我父親的婚姻出現了一些問題 這促使她走上了這條道路 心理學是助人自助的 我很同意這個觀點 這就要回到「動機」這個問題上來 如果你是出於一個助人自助的角度 我相信你會做得好 作為我母親的女兒 這幾年我真真切切看到了她的變化 她確實也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
第三 現在心理諮詢師數量仍有著很大的缺口 人們對自己心理健康以及生活品質的注重也會推動這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即使現在還是有很多人羞於去看心理醫生 或者沒有條件看心理醫生 我覺得情況還是會越來越好


心理諮詢師以後絕對是一個黃金職業。我們現在自己以後的時代絕對是一個專業化的時代,律師醫生教師等傳統專業就不用說了,理財師催乳師等等更是方興未艾。更何況關乎人類心靈的心理諮詢師呢。你只要是把一個方向鑽研透了,比如失眠,學生厭學,學習動力提升,婚姻戀愛等,而且做起來有效果,絕對是財源滾滾。做這行最忌諱的是自我界限不清楚,我做了焦慮的還想多抑鬱的,做了多動症的還想做自閉症的,其實這些早就超出了一般人的能力範疇。大家共勉之。


啥時候納入醫保,春天就來了。


看你臉皮厚不厚。

可以參考我之前的回答。

米礫:目前心理諮詢行業存在哪些問題?


我覺得還是有的,你要長期看而不是現在的短見。
十年後會是什麼樣子你知道不?或許是個機遇,早知道心理諮詢師靠的是年限閱歷增加,知識面也在增加,包括你的人脈。


1.不用懷疑新興職業的生命力,不用留念夕陽職業的美黃昏。

2.起碼現階段,發展心理學領域,尤其是針對兒童和青少年這塊兒的心理諮詢,成年人是十分捨得花錢的,也沒那麼多的顧慮。

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的普及,人們會越來越傾向於認同自己確實存在精神方面的問題,並且願意為了這些問題付錢以期解決。越往後走,這種想解決精神問題的心理就會越普遍、迫切以及不遮掩。

4.今後的心理諮詢師肯定是會市場化的,所以,如果要進入這個行業最好是有點真本事真東西,沒有這些,在哪個開放性領域都沒有出路;肯鑽研的人,在哪個行業都不會混的太慘。


學習應用心理學四年,作為一個一直想在這個方向努力的人也想從我的角度來作出一個自己的思考與回答。
在後面的一連串表達之前,先拋一個問題,大家理解的【心理諮詢】是什麼?
從題主的提問來看,你了解目前在這個圈子內最前沿的研究集中於基礎,認知神經,而非談及心理學就是心理諮詢,我想你大概和我一樣也是讀著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你提到的現狀是學術的現狀,但問的出路是基於社會層面的。所以要先跳出學術的現狀,看看社會的情況。
前兩天恰巧剛在一個電視節目上聽一個主持人談心理諮詢行業的現狀。魚龍混雜,制度管理不規範,我聽說過在有些地方甚至有掛出牌子寫「某某療法60分鐘見效」。但與這些同時存在的是也有一些從專業本身出發的機構正在作出努力,從真正諮詢的意義在做一些事情。困境在於,沒有人把大家都帶到一座高樓上,指著這邊說你看這個是不規範的,這個是專業的。我們都只是在高樓下的馬路上匆匆行路的人。
回到什麼是心理諮詢這個問題上,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答案了。是覺得是心理有困惑時找人給你解答?還是情緒很鬱悶需要宣洩的地方?或者是一般說的已經很嚴重了有自殺傾向或行為了找一個人告訴你怎麼辦?
基於這些問題,其實心理諮詢做的事是,帶著你一起去看這些行為,情緒背後可能存在的原因,也許是童年,也許是環境,如果我們在言語上無法很好溝通,那我們就要用沙盤,用心理卡片……諮詢師會陪伴你走過長長的路,但一切的體驗需要你自己來完成。諮詢是幫助你引導你整理梳理過去那些被你忽視或者被你擱置的種種,而這些種種一直影響著今天的你。這是一個長期的,發展性的過程,接納的是你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一切,從變化和發展的意義去看你和周圍一切的關係。
這些主要是中長期的諮詢了,其實一般理解的諮詢可能更接近短期的諮詢,具體地解決當下的某個具體的問題。
我們一定知道,我們每個人都並非完美的,諮詢的意義在於幫助你完善自己。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其實每個人有需求,有意願,都可以來做心理諮詢。
我不知道如果每個人都對諮詢有合適的認識後,那些「花這麼多錢值不值得」「我需不需要去做諮詢」這樣的問題會不會也隨之解決。
回到學術上,基礎研究是一定要做的,因為我們要找普遍性和規律性,我們的學科要發展。回到實際中,我們也要特殊性,也要實踐意義。
我一直覺得要做真正能夠給人帶來力量的諮詢師是需要很大的付出很長時間的努力的。我也知道這個行業目前的現狀,人們的誤解。
出路,當你看到很多熱愛心理學的人在努力,看到其實複雜的社會現實令人心痛不忍的種種背後,人與人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我們都只是希望能回歸平靜與和諧,你就會發現心理學無處不在了。
如果你愛心理學,請堅持讓更多人看到感受到她。我對自己這樣說。


現在不行,很艱難。
但等將來這個行業火起來以後,吃肉的絕對不是那個時候才加入的人,而是從現在就開始加入,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就是這樣。


前途很光明、道路很曲折。以我個人經歷來說,以現在的環境,想做專職心理諮詢師的話,有兩大難題:


第一:初期成長困難。一個合格的心理諮詢師,從新手菜鳥變成合格,一般需要2年時間,是實際經驗的2年,是在督導師指導下實戰的2年。公司誰願意發2年時間培養你?更何況很多人,等公司把他培養出來後,他就跳槽了。這個職業不是考個證,再實習幾個月,就可以勝任合格的?


第二,投入成本太高。這個職業需要個人不斷自我成長,怎麼自我成長?就是要不斷學習。怎麼學習?就需要不斷參加各種學習小組、沙龍。而這種學習不是免費的,甚至是學費不菲。


總之,進入這個行業,新手不能養家糊口,需要很多年的積累,才能開始獲得不錯的經濟回報。所以,初入者前期需要有足夠的金錢和時間支持,才可以走下去。但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哪有那麼多的金錢和時間投入?因此,考證的人多,但真正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卻少之又少。


如果你打算進入心理諮詢行業,前期可以把它當做興趣或副業來做,在自己有經濟來源的保證下,在能生存的前提下,先進行業餘時間的學習,慢慢積累。積累十年,你就會有很紮實的基礎了。十年的發展,相信這個行業會更加成熟吧,這時再進入也不晚。


唉,俺又要說過去幾十年的人文教育空白,再加這百年來累積的恐懼,我們確實對於心理健康有異常巨大的需求。

但是,目前情況來看,一方面,培訓不甚規範;另一方面,依然大眾認可不高。所以,雖然前景必然光明,但是道路應該非常曲折。

而且,不客氣的說,從我的經歷來看,儘管撈一個是一個,但終究很難,也不能根治。根本的還得是教育,只能是教育。將練習專註,提高覺察的正念教育帶入課堂,在理解和愛的能力上提升人的品質,建立和諧社會。以此消弭物質主義、個人主義帶來的原子化現象,才是心理治療的根本。


對於心理諮詢我潛心的研究5年左右,並且辦了一家本土心理諮詢網站,對於心理諮詢在於當下都是以搞活動和招生培訓為主,很少以心理諮詢單一收費盈利為主。我加了20個心理諮詢群當然有了專業心理諮詢所的群。但是群里很少進行專業交流。患者以諮詢為主的也很少,閑談和發廣告的倒是很多。我一直想找個本土心理諮詢師進行合租和創業但是兩年來一直沒有找到合作者。當我看到中國有證的心理諮詢師有60多萬而從業者卻只有5萬來人。這麼一個龐大的心理諮詢師隊伍理就找不到幾個能跟我一心幹下去的合作者嗎?其實漫長的尋找和不斷地交流並不能解決我對於心理諮詢方面的快速盈利。所以找人合作的同時只有自己不斷地尋求行業突破。還好當本土心理學性理療病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都在開班熱講的時候。我可以沿著這條路走先去。所以我不斷地拓展盈利渠道。自己開了網課。一切都要自己來沒有幫手,視頻製作課件要自己來、講課要自己來、推廣還要自己來。手機APP開發還是要自己來。經過兩年疲於奔命的努力小有成果。但是僅僅有自己的網課還是不足以養活自己。這條路難在難里不是沒有出錢讓我諮詢的人僅僅是第一自己的水平不行,所以深造,面對顧客急於好病,付你錢你就要保證我好病的,只好採取先治病,好病在給錢,當然對於放棄治療的不給我錢也無所謂。
對於看病貴給錢顧客少的問題,我只好讓本土心理學更加貧民性的市場化。所以我提出了開創「地攤心理諮詢」時代。中國本土心理學要親民、要價格低至30元一個小時。所以我就開發出「地攤心理諮詢項目」。
當我走本土心理學這條路遇到那些困境我就決絕那些問題做到職業和行業突破與提升,但是這條路上是異常艱辛的,我需要更多的支持者和認同者,我才會有更大的作為。所以對於悟人道性理療病網不斷地做大做強和將本土心理學不斷地做大我還是有信心的。一路上我自己加油喝彩不斷地努力前行吧。這個就是當代中國心理諮詢開拓者的一種生存狀態。


有時候告訴自己,堅持,堅持這份有價值的事業。這樣十年二十年後,到「全民諮詢」的時代你已經是很厲害的諮詢師了噢!有時候又問自己,什麼時候形式才好起來?反正現在的收入是完全不足以支撐我去參加價格不菲的各種培訓班的。留答案在這也是想看看,我還能在這條路上走多久。 我是成為大師,還是已經餓死? 2015.3.21


推薦閱讀:

為什麼心理諮詢要把接納自己作為一件很重要的事去強調?
為什麼很多長輩都覺得太老實善良就等於日後沒出息?
我知道錯了,接下來的人生該怎麼走?
格式塔治療/完形治療當事人應該怎樣配合?

TAG: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