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諸葛亮一直想北伐曹魏,而沒有國際意識向現印度,伊朗,土耳其甚至歐洲方向發展呢?

天天想著干曹操,一樣是地盤,為什麼不向西發展? 如果有西亞這片富饒地盤,既可以穩定後方,又可以積累輜重。從地圖可知,魏吳是沒有辦法拓展了,而蜀的地理位置正適合拓展。是諸葛亮地理不好(不知道有西亞這片地)還是戰略原因?


腦子怕不是被門擠了。

1.你自己看地圖,絲綢之路掌握在誰手裡。前半段曹魏,中間匈奴,整個絲綢之路實際上是阻塞的。難不成你走青藏高原?

2.漢武帝征西域,10車糧食從長安出發,到了前線只剩1車,9車路上吃光了,你蜀漢有多少戰爭經費?

3.唐朝比蜀漢強幾個數量級,出了中國都是強弩之末,一個人口200萬的蜀國想征服印度!?題主你是不是想放趙雲開無雙?

自古以來,只有漢唐清三朝敢打西域的主意,而且大多數時間入不敷出。西亞富饒更是無從談起【此處偏頗,改為「相對於草原而言」】,哪怕是現在,新疆糧食夠自己吃嗎?你以為西域是一坨每回合什麼都不做就可以漲1萬人口的城市?

答這種問題真的很羞恥,匿。


經評論區督促,考察一點西域農業生產。

這是2015年:

「新疆小麥產量是總量平衡,略有結餘。」自治區糧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可見即使今天,引進了玉薯,建設了水利,基本實現糧食自給,也並不富裕。

經濟作物不在考察內。但我們都知道,今天,我們蓋著新疆棉花,吃著新疆巴旦木。

漢末西域的糧食產量找不到直接數據,我們只能從人口看看農業水平。

這是東漢,距離蜀漢建國只一百多年:

漢代時,塔里木盆地東南部的樓蘭(鄯善)、精絕、扜彌和且末是南疆重要的經濟發達地區。從《漢書·西域傳》記載的人口看,上述四地的人口將近四萬人,佔到當時塔里木盆地總人口的7﹪。其中樓蘭和扜彌兩個地方均是超過萬人的大國,農業發達、畜牧繁榮,經濟繁盛,是塔里木盆地綠洲經濟發達地區之一。而吐魯番盆地的車師前國、車師都尉國尚不足6500人。

南疆各綠洲城邦加起來50萬人左右,北疆比南疆更少,超過萬人就可以算髮達地區了……

至於北疆,雖然晚了500年,可以引高昌國資料看一下:

進入麴氏高昌時期(497—640年),吐魯番地區農業持續發展,隨著土地私有的進一步發展,田地出租、買賣盛行,並按照所種植作物的不同交納實物稅,經濟繁盛,人口增加。到唐初貞觀十四年(640年),大將侯君集攻下高昌時,該國已有8000戶,37700人。

經過百年漢人的耕耘,加持水稻的引入,強國高昌終於突破4萬人口大關!

對比黃巾起義前的漢中一郡:

據《後漢書》記載,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有戶57344,人口267402

結束。


好多贊啊,我兩年都沒見過這麼多贊啊!(痴漢の微笑)

臉不要了,取匿!

#果然還是要蹭熱點#


歐陽鋒:你猜我來自哪裡?

諸葛亮:不猜


然後孫權點個探索理念,主外交點數,出海殖民,搞波思潮,弄個吳屬澳大利亞,吳屬阿拉斯加,吳屬加利福尼亞,然後十萬搬到夏威夷遠程辦公,遙控革命,我大吳天下無敵啊


這就是文科必須學地理的原因之一,沒有相應的地理知識,討論歷史問題時真的就只是空對空而已。

================

似乎有人不明白我為什麼說這個,因為當年上高中時周圍很多人說地理更像理科科目,據我觀察文科生地理好的成績上一個檔次,數學再好的成績又上一個檔次,好多人卡在這兩科上所以有抵觸情緒。

================

沒想到有100贊了,感謝大家!這個回答當初只是感慨一句,比不上其他答案那麼詳細認真,大家還是多去點贊他們吧。


就是,幹嘛不像鄧艾一樣,先把兵器從喜馬拉雅山上扔下去,然後裹個毯子從上面滾下去,奇襲印度尼泊爾,豈不是美滋滋


知乎的三國大V們,不用你們出手,這道題目末將上場就好了。

諸葛亮住在南陽,哪知道世界地理?隆中對都是蒙出來的;戰略上其實是諸葛亮短視,沒有意識到蜀漢背後的極其豐饒的中南半島。也沒有想到發明飛機大炮,放棄中原飛躍青藏高原偏安印度,另圖大計,更別提號稱塞外江南的中亞和西亞。
要是諸葛亮是題主這樣的英才,蜀漢准能中興,劉禪都能變成劉秀。

給題主的注釋:
南陽在河南;中南半島指的是中國南邊一些小國家(寮國越南柬埔寨那塊);青藏高原就是第一幅圖蜀漢左邊那塊沒顏色的地,那是高原,人不好爬;中亞和西亞題主應該知道,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中興了漢朝,是個好皇帝。

以下為正經答案:
希望題主以後這種問題,先百度相關知識,想想再問,在知乎之前你可以試試貼吧。快寫作業去吧。


西邊是高原,不僅崎嶇難行,而且氣候惡劣,不適合大規模農業,無法養活大量人口,難以作為立國之本。

雖然說諸葛亮經過征南,在南方建立起了一定的秩序。然而向南發展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一方面,諸葛亮在南中地區建立的秩序並不如後世想像的穩固。

另一方面,南中地區的貴州號稱「地無三里平」,也相當不利於經濟發展。

再加上南中地區的底子薄,生產力並不發達。熱帶雨林氣候不利於開墾,不利於種植,也不利於亞熱帶居民定居。

西南兩線的先天條件就是這樣,還怎麼樣產生「國際意識觀」。

而且,諸葛亮時期的觀念更接近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用現代民族國家的觀念來套諸葛亮,脫離了當時的歷史條件。

非常的想當然。


諸葛亮,南陽村夫也。要是我也會跟題主這麼想,首先西征西藏,再從喜馬拉雅山奇襲印度等周邊國家,然後坐船到非洲佔領非洲,接著北上攻打歐洲 ,之後聯合印度的部隊兩面夾擊中亞地區,再在歐洲坐船穿過大西洋,發現新大陸,打敗印第安人,然後再穿過太平洋把台灣打下來,然後就從台灣打吳國個出其不意,活捉孫浩,從吳國回到了我季漢,終於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季漢要能有翻過青藏高原或者走過大沙漠的國力和科技水平,憑什麼不去做更簡單的統一中國?


這個問題類似於,為什麼蔣公退守台灣後一直想反攻大陸,而沒有星際意識向月球,火星,小行星帶甚至太陽系外方向發展呢?


借布哈林的圖

看一看四川盆地與印度之間的地形,再想想那裡的氣候

估計派出遠征軍都要報銷在半路了

而放棄蜀漢本土舉國西遷?這個決定足以讓諸葛亮下台


不是諸葛亮地理不好,是你地理不好。你不單單地理不好,歷史也不是很好。


地圖開疆 樓主莫不是姓蔣?


老老實實寫個回答吧。

假如諸葛亮真的要換家遠離華夏這片傷心的地方的話,那麼適合他的只有河中地區,也就是中亞幾個斯坦國的地方,在蒙古西征前,都是比較富饒的地方。如果能在這裡紮根,那麼進可以統一中亞進取波斯,退可以坐收絲綢之路之利,豈不是相當完美?

但是,諸葛亮要怎麼過去呢。

我們知道,季漢在蜀,歷來出蜀的路只有沿長江而下和北上兩條。

所以我們的諸葛亮選擇北上漢中,漢中的再北是哪裡?哇,八百里秦川,哇,長安。

終其一生都沒摸到的長安。

諸葛亮,卒


一千八百年後的今天,有人也會在x乎上提問「為什麼以前那麼多國家會在21世紀初期在海上爭個你死我活,不去拓展太空殖民?太空上面........」


看下題目相關(智力障礙)就解釋題主的這個問題了

好吧,我要首贊


我想對問這種問題的人說幾句話

1,題主是為了嘩眾取寵

2,如果不是那就是肚子里沒墨水

3,題主閑人一個,喜歡異想天開

4,題主是那種覺得老闆都是sb,如果讓自己當領導者會怎樣怎樣的人,手動括弧-沒見過世面的人

5,和上面的哥們一樣答這種問題很恥辱,匿了。馬的我tm更閑竟然答這種問題


謝邀,開局拉鮮卑帝國皇帝和孫吳好感度,結盟,曹魏不敢動你。把堡壘全關,然後開始種地。貿易中心設到成都,從拉薩轉移貿易額。首發殖民理念,殖民台灣,馬來,菲律賓,印尼,那邊稅基高又不算海外省份。等曹魏爆出司馬氏叛亂後拉一波僱傭兵北上統一中原。


印度和華夏之間是什麼地形什麼氣候?

波斯西域和華夏之間是什麼地形什麼氣候?

當時的科技人力財力物力能支撐何等大規模遷移?

————————————————————————————————————————

不想太多,

我想一定是我聽錯弄錯搞錯。

拜託,

我想是題主腦袋有問題。

不懂你的黑色幽默,

想通卻又再考倒我。


昨天修改了問題標籤,然後被題主舉報惡意編輯,禁言24小時。而當時我正在自己編輯一個地理問題準備提問,點發布才被告知禁言了……剛放出來,那我就來說幾句。

中學時代,最喜歡的科目是地理,除了初三沒有地理課,剩下的五年一直是地理課代表,五年下來地理成績低於90分的次數一定是五個指頭數得清的。
所以當我看到這個帶著地理標籤被推送到我的知乎頁面上的問題時,我有一種憤怒和被冒犯了的感覺。這絕對不能用「人不知而不慍」來為你做辯護。因為當我們試圖去討論一個問題時,第一步不應該是張口就來的提問,而應該是廣泛佔有資料後的獨立思考。我相信你去找一份分層設色地形圖和衛星地圖,應該不會太難。又或者,雲貴高原、橫斷山脈、青藏高原這些地理概念你去搜索一下也會是一目了然的吧?如果你真的連這些都沒聽過,也懶得動手去查資料。那我覺得你真的不具備在知乎提問題的資格。

放張圖,你自己感受一下吧?!

我又一次修改了問題標籤,題主你可以再改,我只請求你不要再加上「地理」這個標籤了!這是一個神聖的學科,我不允許你羞辱她!


推薦閱讀:

如何客觀評價陳登?
從赤兔馬的視角,可以寫出一個什麼樣的關於三國演義的腦洞故事?
為何郭嘉和龐統都是英年早逝,而人們更多地為曹操失去郭嘉感到惋惜?
你是如何成為一名曹魏粉的?
民間演義里哪些事迹實際上曹丕沒幹過?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