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的產品有哪些讓人眼前一亮卻並沒什麼用的小細節?
比如:iOS中時鐘的icon秒針是動態的,時針分針會根據時間自動變化,然而看到icon的同時,屏幕最上方已經顯示了數字版的時間了……
相關問題:iOS 設計的神細節有哪些? - 知乎
(商業轉載請注意授權)
讓人眼前一亮但是沒什麼用的細節,以前老喬在的時候有很多,現在越來越少了。
隨手舉幾個。
- 初期 Apple Macintosh 機箱
內部藏有設計團隊 the Crazy Ones 的親筆簽名。當時喬布斯認為他們設計的並非一台個人電腦,而是一件藝術品,所以堅持要團隊成員按對待藝術品的方式簽上自己的名字,並期待有用戶無意中發現的時候給他們一個驚喜。
這個做法後來還發展到在開機 Rom 里藏團隊成員照片,針對對手公司推出的盜版 Macintosh 藏「你是小偷」圖片等。(是的,Mac 曾經有正經八百的盜版,真?黑蘋果。)
- 2004年 末代 iMac G5 的內部設計
這是我見過的最性感的機箱內部照,這張圖在我的 iMac 上當了很久的桌面。我相信每個打開 iMac G5 的維修工都會眼前一亮,然而這並沒有什麼用。相信大多數 iMac 用戶直到扔掉它都沒有拆開看過裡面。
作為對比,當年的 PC 機箱打開基本都是這樣的畫風:
- 會講笑話會唱歌的 Mac
2001 年發布的 OS X 裡面附帶了一個語音助手的功能,可以認為是 Siri 的前身。跟它說 「tell me a joke" 就會激活這個隱藏的功能,它會跟你一問一答表演一個 knock knock 笑話(雙關語笑話),然而除了讓人工作之餘緩解下壓力外外並沒有什麼用。(OSX 版的 Siri 出現之後,語音助手程序被取消。現在你還是可以讓 Siri 表演 knock knock 笑話,但是是她講你聽,不是對答的形式了。)
OSX 附帶的 Terminal 終端程序也可以用來唱歌,比如輸入
osascript -e "say "oh This is a silly song silly song silly song this is the silliest song ive ever ever heard So why keep you listening listening listening while you are supposed to work to work to work to work its because i hate my job hate my job hate my job its because i hate my job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No its because youve no life youve no life youve no life and you better go get one after forwarding this crap" using "cellos""
就可以聽到電腦唱一段很搞笑的歌。&這個功能用到的 cellos 語音包現在似乎 macOS 上沒有了,想聽效果的可以網上搜以前的視頻。& 需要用到 cellos 語音,新版本系統沒有默認安裝的可以去輔助功能-語音-系統聲音裡面手動安裝。
終端上還隱藏了很多彩蛋,都是上個世紀那幫悶騷的程序員留下來的,比如你輸入
cat /usr/share/calendar/calendar.
然後按 兩下 tab 就會看到這個
注意到裡面那個 calendar.lotr 了嗎?
題外:Teminal 還可以用來玩 emacs 帶的各種單機和 MUD 遊戲。不過我覺得最爆炸的應該是這個:
telnet towel.blinkenlights.nl
強烈建議你們自己試試看,和 Teminal 無關,有 telnet 命令就可以。
- 應用程序圖標裡面的詩
OSX 應該是最早在系統里普及 512x512px 高清圖標的,老版本有幾個程序圖標放到最大之後能看到這樣一首詩(全文及中文翻譯版見末)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
這首詩詳細解釋了蘋果公司那句有名的口號:Think different (不同凡想)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的署名叫做 John Appleseed ,這個名字還在蘋果公司之後的產品中不斷出鏡
他還有自己的Facebook @official.john.appleseed
實際上這是一個蘋果公司的官方虛擬人物,名字來源應該是美國歷史上的蘋果佬約翰尼 Johnny Appleseed。正是這個人把蘋果樹第一次大批量引入了美國開始種植。
- 『Magic。』, 『Unbelievable』, 『Revolution』 和 『Boom』, Made in California
一張圖說明一切
還記得那個滿口 Magic, Unbelievable 和 Amazing 的人嗎,這是對他的致敬?
上面這張圖藏在登陸頭像圖片里。
下面這兩張藏在別的地方。
- 藍屏的 Windows
上面提到的那首詩在當前版本的 macOS 已經沒有了。但是同樣是在圖標上搞的小動作,這個惡搞 Windows 的還倖存:
這種對 Windows 的嘲諷小動作充分體現了喬布斯對規矩的毫不在乎。裝了 Bootcamp 的用戶注意過啟動界面選擇系統時,OSX 和 Windows 的字體渲染是不一樣的嗎?Windows 的字樣帶有明顯的毛邊和鋸齒。
- 來告我啊
另外一個很多人沒注意到的細節應該是這個
Sosumi ,讀為 so-sue-me,翻譯為 「來告我啊」。這牽扯到上個世紀 The Beatles 的唱片公司 Apple Corps vs 喬布斯的 Apple Computer ,爭奪 Apple 名字的一段公案,兩個 Apple 的官司從 1978 年一直打到 2007 年。最後的結果是,蘋果 91 年在 System 7 系統里內置了這個音效,付了一大筆錢給 Apple Corps. 而 Beatles 直到 2010 年才登陸 iTunes Store.
附:《Think different 不同凡想》全文,引自 Wiki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You can praise them,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disbelieve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About the only thing that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invent. They imagine. They heal.
They explore. They create. They inspire.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Maybe they have to be crazy.
How else can you stare at an empty canvas and see a work of art?
Or sit in silence and hear a song that"s never been written?
Or gaze at a red planet and see a laboratory on wheels?
We make tools for these kinds of people.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at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翻譯
向那些瘋狂的傢伙們致敬,
他們特立獨行,
他們桀驁不馴,
他們惹是生非,
他們格格不入,
他們不人云亦云,
他們不墨守成規,
他們也不安於現狀。
你可以稱讚他們,引用他們,反對他們,
質疑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
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
因為他們改變事物。
他們發明,他們想像,他們治癒,
他們探索,他們創造,他們啟迪,
他們推動人類向前發展。
也許,他們必需要瘋狂。
你能盯著白紙,就看到美妙的畫作么?
你能靜靜坐著,就聽見美妙的歌曲么?
你能凝視行星,就想到太空巡迴科學實驗么?
我們為這些傢伙創造工具。
或許他們是別人眼裡的瘋子,
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
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的改變世界。
這是macOS里的Finder,點開網路。
這是當前區域網內的Windows電腦,放大一下。
這是Windows 95的藍屏,一言不合就要異常。可能在蘋果眼裡,不管是Alienware還是TerransForce,只要你是Windows電腦都是Win95的藍屏水平吧。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網路里是蘋果自家的設備呢?
蘋果對於自家的設備用心程度簡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下面的圖標囊括了蘋果所有能互相訪問網路的產品線,不僅細化到尺寸,還細化到顏色,連eMac(第一行最右)都有也真是不得不服,我還真不信現在有人還用eMac、iBook、PowerBook聯網。雖然蘋果圖標畫的很好,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還是得靠Hostname區分區域網里的電腦。
這是macOS窗口最小化的「神奇效果」:
如果你按住「shift」時點擊最小化,這個動畫的速度會慢三倍。不過macOS 10.13 High Sierra 已經取消了這個細節,可能是蘋果自己也覺得挺無聊的吧。
蘋果一開始希望在Macbook上添加睡眠燈,但是不想直接塞一個LED在那裡,太丑。
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用激光在鋁板上鑽出一些20微米的洞。
在當時,只有一家公司有這個技術,於是蘋果收購了這家公司,就為了在Mac上鑽洞然後放個燈。
看到燈了嗎?沒看到就放大一點
好像還是看不清,那就點亮呼吸燈吧。
就是這33*2個小洞,全部是用激光鑽出來的。
到現在為止,沒見過還有哪家廠商為了鑽個洞這麼干過。
--------------------------------------
想了解更多Apple與iPhone的秘密
關注點個讚唄
iPhone可以記住不同的耳機不同的最後音量。
在應用商店點擊底部「精品推薦」十次可以刷新頁面。
看到了許多人在說iPhone的細節,那麼我就說一下iPod nano7的小細節吧。
這個細節應該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就是在iPod nano7的播放頁面下方的音量控制與進度條按鈕是會因觀看角度的不同會有些許不同。
這是非常擬物化風格的一個細節,雖然是僅依靠重力感應而做到的,但還是有較為逼真效果。這與SONY的設計風格還是高度一致的,可能iPod nano7也是最後一款帶有這種風格的產品了。
回答在另一篇問題中也有提到過,不過由於回答的時間較晚,並沒有被大多數朋友看到,移步於此讓更多人知道!!
原答案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351776/answer/133159368
說幾個少數人知道的比較小眾的話題吧,不過好多都是以前的系統才有的小彩蛋了,不便於考證的,大家就看著解解悶吧(?_?)
1.iOS 6及之前專享
iOS 6之前打電話的時候通話界面壁紙默認的是鎖屏壁紙,所以通話中使用鎖屏鍵掛斷電話,結束按鈕會閃爍三次然後向右滑動滾回鎖屏界面。iOS 7之後通話界面壁紙替換成主界面壁紙了,所以(?_?)小彩蛋不復存在了!!!!
心疼老喬的時代啊
改天上圖,不知道能不能用GIF
2.iOS 7.0.1之後及7.1之前
鎖屏界面拉起相機用力向下甩(? ̄??? ̄??)由於回彈力度設計的過大,會再次彈到相機界面,不過iOS 7.1之後被取消了,回彈力度沒這麼大了
So~彩蛋也不見了(捂臉哭)
由於手中沒有這個系統的設備了,還請知友自行腦補(?_?)
實在沒辦法上圖了!!!
3.依舊是iOS 7
下載應用的時候,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圓角矩形慢慢轉化成圓形的動畫效果,無比的細膩!
當然了,已經購買過得應用就沒有這個動畫了,小雲朵圖標會直接變成圓圈( ̄□ ̄;)
iOS 8之後由於底層大改,這個小動畫也消失了,不如以前的細膩了
還是上不了圖 o(╥﹏╥)o
3.帶有3D Touch的設備獨享(iPhone 7有待測試,窮逼沒錢只能試別人的 o(╥﹏╥)o )
6S實測,微信打電話或者視頻的時候,動用3D Touch觸發震動的模塊不再是Taptic Engine壓力反饋部分,而是Taptic Engine震動部分(或許是因為擔心Taptic Engine壓力微弱的反饋無法撼動揚聲器的轟鳴,所以改為震動部分)
括弧內為腦補,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感謝@彭亞楠 @一番的星星 的指正,同時經iFixit拆解視頻了解,6S及之後的機型將震動和壓力反饋整合在了一個模塊中,現已更正。
iPhone 7由於改成更為強勁更大面積的Taptic Engine,這個(算)小彩蛋(吧),會不會保留還有待考證
還是上不了圖,你們來打我啊(≧?≦)?
4.iOS 10專享
推送的小塊塊兒用3D Touch戳下去(6S以下長按觸發)向下拉會有個「關閉」字元,仔細看!!!慢慢拉的話會發現「關閉」字元有個小小的跳動效果,表示鬆手的話該條推送消息會被關閉,不仔細看真的不容易發現
太細緻了,差點把我這個老油條晃過去!!
這讓我怎麼上圖::?(?σ??σ?)?::
5.調戲Siri
對著手機大喊:「Hey Siri,再見!!」調皮的Siri會冒個泡接著滾蛋的( ̄▽ ̄)~*
依舊無法上圖………(各位手下留情)
6.又是3D Touch設備獨享
進入相冊之後點擊選擇按鈕,輕壓某張照片會出現預覽圖,重壓則不會進入這張圖片,而是回到點擊選擇之後的界面,大傢伙都沒有發現吧
\(*T▽T*)/ 啦啦啦,啦啦啦~
7.其他答主也提及到過的,我再補充一下
亮度開到最大,進入暗空間,由於人的瞳孔還沒有來得及放大,自動弱化亮度會比自動加強亮度更慢
相反,如果從暗空間走出到亮空間,雖然瞳孔不會縮小太快,不過由於亮空間下使用暗屏幕設備會異常的艱難,亮度調節的也就會更快一些!!(感謝知友@Jiaze的指正 ,之前寫反了!!!)
大傢伙自己測試吧……這方面上圖無意義了
o(╥﹏╥)o
8.Safari誤關標籤
大家有沒有這麼一種情況,刷著網頁時本來沒準備關閉標籤來著,結果手抖不小心給關了!!
還在忙著翻歷史記錄嗎?錯!!!大錯特錯!!!
蘋果早就給出了最佳解決方案!長按下面的「+」號,會彈出最近關閉的標籤,點一下就OK啦( ̄□ ̄;)
終於有圖了!!!還好跑得快(?????????)
9.忽然想起來的,看前面都沒提到過(依舊3D Touch設備專享)
Safari存了這麼多標籤,那一個才是我想打開的呢??難道要一個一個點進去看對不對然後退出來?
搞事情啊你們這是,3D Touch是幹嘛用的
(?_?)輕壓一下標籤,頁面就會自動補全,遮住的部分就暴露無疑了(為什麼打完老臉一紅)
多麼的方便捏(?????????)
可能還有沒想起來的,如果關注的人比較多的話還會不定期再次更新~
siri能幫記住你女票是誰,做法: 喚醒siri,直接說,我女朋友是XXX。
PS: 需要通訊錄裡面有的這個名字。或者昵稱。
普通玩法,直接叫siri發信息打電話給女票,記住跟女票的約會。
高級玩法,當著女票的面問siri,你知道我女票叫什麼嗎?然後siri就會說出正確答案了。哈哈,女票很開心…
只是,分手後記得在個人信息那裡把女票的關聯刪除掉。
IOS 10快速拉下搜索欄
通常我們在下拉通知欄想搜索的時候,分兩步。
第一步,把通知欄拉下來
第二步,手動點擊搜索欄
有點繁瑣。
或者是在桌面任意位置下滑調出搜索欄
但是不是每次想搜索什麼東西的時候都在桌面狀態
但是有一個非常簡便快速的方法調出搜索欄
一步到位
把通知欄下拉到圖上這個位置鬆手。大概一個拇指寬度的距離,就會直接彈出搜索界面。
這個過程不要滑到底。
先慢慢往下滑,滑到這個圖一這個位置的時候會明顯感覺到一點阻尼感,然後鬆手就會彈出搜索界面。
不得不說快速搜索用習慣了很好用。
不過系統默認使用谷歌,谷歌沒法用,去設置safari裡面更換搜索引擎
手電筒會隨著打開關閉而改變開關位置(然而不說沒人知道也不會有人靠這個辨認開啟與否);
飛行模式圖標小飛機是飛入飛出,夜間模式圖標小月亮是漸入漸出符合擬物狀態(但是過場動畫誰在意呢);
重按上拉快捷方式里的計時器,四個倒計時1小時、20分鐘、5分鐘和1分鐘倒計時的圖標也是按照分針走著么多時間的區域分別畫陰影的(然而還是習慣看文字確認);
自帶天氣的通知中心插件,會顯示一句對今天天氣最重要的描述,比如如果今天大概率下雨這句話就是降雨率xx%,今天空氣質量不好也會變成空氣xxx這種(然而我把通知中心的天氣插件當作快速進入天氣app的快捷鍵了,習慣點進去具體看)
蘋果的字體跟圖標設計...
看圖...
用 Siri 設鬧鐘,想想看手動設鬧鐘這個過程實在很麻煩
我:明早7點叫我起床
Siri:好的,已將一個鬧鐘設到7點鐘
由於設了太多的鬧鐘,列表上應該一堆堆了,怎麼辦
我:幫我刪除所有鬧鐘
Siri:你真的要刪除所有鬧鐘
屏幕上點一下。。確認
完。
有好多細節,前邊說過很多了。我說一個,也不算是細節,算是功能吧!但貌似知道的人不多,就是自帶的信息,在選好收件人後,編輯好要發送的信息內容後,再發送時用力按壓發送的箭頭按鈕(僅限6S、6sp、7、7P,帶有3D-touch的手機)會出顯帶效果發送,有氣泡和屏幕兩個大類。
氣泡不多說,但屏幕的全屏效果很炫,有木有,可以左右滑動換各種效果,對方支持顯示的手機也會顯示同樣的效果,不知道的快去試試吧!
評論有說其它機型長按發送箭頭按鈕就可以了,這個我沒試過,這個學習了,其它機型可以試試看!
有人說iPhone不適合極客用,因為它不夠開放。
但是很適合謝耳朵這種生活很規律的人
siri建議的應用,對於我這種天天生活兩點一線的人來說,我打開應用的方式80%都是從siri建議裡面打開
早上起床以後洗漱看視頻,siri建議,上車以後Siri建議地圖或者直接屏幕通知到單位的路線,中午的時候沒時間去食堂,siri建議美團外賣,看到新聞想看看知乎怎麼看,Siri建議。這些的讓我覺得他真的很智能。
- 這個問題,正好是我最近在【產品經理王梓任 - 知乎專欄】寫的文章,先貼張圖介紹一個,其他部分後面繼續補充分享。
iOS 10中,這個可點擊的文字按鈕與其他的文字是不一樣的,哪裡不一樣呢?其他文字按鈕的可點擊區域均為文字周圍即可觸發點擊事件,而這裡卻只能手指不偏不倚點著「停止」才能觸發停止鬧鐘的事件。
為什麼這麼設計?因為人們在熟睡的時候被鬧鐘叫醒,第一件事並不是拿著手機看鬧鐘,而是手指在屏幕上到處亂摸讓手機靜音。若曚曨中不小心點了「停止」(點擊停止後鬧鐘將不會再貪睡),就存在一睡不醒的風險,蘋果為了降低這一風險,直接縮小點擊區域和字型大小,以減小用戶睡過頭的風險。
而更有心的設計是,特意把「稍後提醒」按鈕放大,讓用戶容易點擊到,滿足小睡一會願望的同時,也規避了睡過頭的風險,因為9分鐘後,鬧鐘會再次響起...
有人評論說手機硬按鍵如Power、Home、音量鍵都可代替圖中的文字或按鈕,這樣設計用處不大。在此做個說明:由於硬按鍵停止鬧鐘屬於常規功能,回答問題的目的是為大家找出iOS優秀的交互細節、把好的設計思想傳遞給學習者。請沿著關鍵路線看文章,常規、非核心的部分不必在意。
只知道一個,用英語跟siri說「shut up」,她就不出聲了只顯示文字了。日語是「黙れ」,中文的試了好幾個沒找到。
1、按壓home鍵之後iPhone要識別你想幹什麼,所以你按第一次home鍵之後iPhone實際上不知道你是想返回桌面或者想再按一下home鍵實現雙擊打開後台,這中間有幾毫秒iPhone是沒反應的,所以平時大家可以觀察一下,雙擊調出後台iPhone的響應極快,幾乎是第二次home鍵按出的瞬間就彈出後台,但如果你在app里想回桌面,按完home鍵基本都有一個極短的延遲(打開三擊home鍵打開輔助功能的除外)。所以在ios10里,如果你在打開一個app的一瞬間直接按下home鍵的話,iPhone會判斷你是不是不小心打開的這個app,想直接退出,在這個時候你按第一次home鍵就立刻返回桌面,但如果你在返回動畫已經出來的時候繼續按下第二次home鍵,iPhone會在已經返回桌面之後,再繼續打開後台。
(看評論有人質疑這條,估計是沒聽明白,正常情況下進入app操作之後,你按home鍵返回的速度跟剛打開app直接按home鍵返回的速度差別是很明顯的)
2、刪除照片的時候,刪掉這一張會自動切換到相鄰的一張,但切換的是左邊還是右邊跟你剛才最後一次滑動的方向有關。
3、帶有3d touch的機型可以重按鍵盤定位游標,真的是好用。
4、語音備忘錄是自帶app里唯一可以180度旋轉的app,方便把mic對著可能要說話的人。
5、ipad的safari里長按搜索欄旁邊的加號可以顯示最近關閉的網頁。
6、ios設備之間使用airdrop傳輸照片真的又快又方便。5月18日更新
再更一條吧,iphone底部划出的控制中心下邊的四個功能也是可以force touch的哦,手電筒有三種亮度可以調節的~
5月17日更新
哈哈,有10個贊了呢,再更新一條吧~
mac打字時,按住shift+option+K可以打出???,按其他的字母也會打出不同的符號,如果是按delete則是刪除大段文字~
----------------------------------------------分割線--------------------------------------------------
不知道有沒有人說過,如果有人說過就當我是個傻子好了 ~
在設置裡邊設置touch id界面,把你設置了指紋的手指輕輕放在home鍵上,會顯示哪一條是當前這個手指頭,我當初只是單純覺得不知道怎麼區分各個手指,就嘗試是了一下,發現的時候真的是被蘋果的細節震精了~
支持3D touch機型,用力壓assistive touch小白點可以返回桌面~
打字的時候在鍵盤上用力按可以選擇打字的位置,這個真的很實用~
mac用safari下載東西的時候,創建日期會顯示為1984年1月24日下午4:00,這是Macintosh發布的日子~
不定期更新~
-一個蘋果如果橫著切 切面是一個五角星
---------題目被修改了 那我就認真答一個---------
打開iOS上的Safari 點開「標籤」
最右邊是一個共享的鏈接
設計的初衷是打算在Safari上瀏覽新浪微博
然而好像並沒有什麼用
因為大多數人一般都會直接打開app操作了
在MacBook風扇轉速很高的時候(有明顯聲音)按Siri風扇會停止轉動保證Siri質量
MacBook Pro Late2016實測,在轉碼視頻的時候istate5實測兩邊轉速都在6000上下
Apple Watch 在更新系統的時候是一圈白色的表示進度,最新的一個白條是會閃爍的。
這個是最近發現的,貌似以前好像不會
滑動所帶來的慣性,很真實
推薦閱讀:
※網上看帖子、文庫、視頻學習總覺得知識點很散,而線下讀書又只能靠自己去吸收和思考,難免有些偏頗。怎樣才能更有效的吸收知識呢?或者有更好的網路學習途徑嗎?
※什麼樣的算是高層次的(成熟的)互聯網用戶?
※為什麼國外的 App 乃至互聯網產品通常都很簡陋?
※從技術層面看,從客觀現實出發,12306 逢節必癱情有可原嗎?
TAG:iPhone | 產品經理 | 互聯網產品 | 產品設計 | 蘋果公司Apple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