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新版的電影《小丑回魂》?

新版的小丑回魂已於北美9月8日登陸院線。


童年的暴力,噩夢與性

弗洛伊德認為,人性本身是摻雜慾望且受其支控的,而童年則是塑構本性最關鍵的時間段。在這部電影里,孩子們的童年在恐懼的噩夢中度過,懵懂地成熟,這是一部屬於孩子的電影,然而卻並不一定適合孩子去觀看,即便除卻了大篇幅的恐怖詭譎的場景之外,影片里充滿暴力的鏡頭,也足以給孩子們留下終身的陰影。
這大概就是這部電影想做到的,我必須承認,新版的《小丑回魂》是一部好電影,我非常喜歡。

1.沁入骨髓的恐怖
在觀看之前,你不會想像到電影有多麼恐怖,事實上,在imax影院看恐怖片,這大概還是我的頭一遭,也因此,在震撼的音效配合jump scare的畫面出現的時候,往往還是能讓人膽戰心驚的。
影片中,除卻詭異且邪惡的小丑之外,每個孩子所恐懼的東西也往往具象成型,無論是stanley面對的歪面女,Ben所懼怕的無頭人,Eddie看到的爛臉殭屍,Mike看到的被燒焦的手臂,還是Bill念念不忘的喬治,你會看到所有人的恐懼,最後發現,這些都是藏在每個人心裡最沉痛,且最黑暗的隱秘,而那些恐懼,最後也就成為了你的恐懼。
我看過不少恐怖片,溫子仁系列的復古式的恐怖片(一家一堆孩子一個古宅),不論是招魂系列,還是潛伏,都是佳作,而前些日子的安娜貝爾2也很好看。

而新版的《小丑回魂》,並不是具有傳統套路的恐怖片,它的劇情相比於尋常鬼片是極大豐滿的,也因此,它通過劇情將你帶入這個不尋常的小鎮,然後跟隨者每個孩子的視角去挖掘小鎮最深的黑暗與恐懼。

2.讓我們從Beverly說起

Beverly這個角色,在我看來,是影片中最為重要的角色之一,甚至是可以比擬bill的存在。Beverly的出場就伴隨著校園暴力與吸煙,這種壞女孩的形象展現出了角色更加成熟的屬性,在loser七人組裡面,Beverly無疑是覺醒最早的,而beverly的故事也無時不刻不在反映著一個女孩的成長。
從最初買衛生棉條,到色誘藥劑師,到看到情詩春心萌動,到與bill的縱情相吻,beverly在某種程度上是七人組裡最為耀眼的存在,她第一個跳進水池中,剪去女性化的長髮,反抗父親統治般的壓迫,一個因成長而逐漸覺醒的形象躍然眼前。
Beverly,可以說是七人組裡所有男生傾慕的對象,也因此,正是她的消失促成了孩子們再次攜手對抗小丑的探險。

3.喬治的紙船

相比於Beverly的耀眼奪目,bill的故事則是承載了更多的悲傷,喬治開篇殘酷的死亡,可以說成為了bill心中最痛苦的回憶,正是這份失去的苦痛,bill是孩子中最篤定要去消滅小丑的人物,也就成為了隊伍的領頭者。
Bill的恐懼,小丑在他眼中具象化的產物,就是已經死去的喬治,而哥哥對弟弟的深切懷念,也在那句問那個幻像「船游得快不快」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他糾正了假喬治把船稱為「it」的說法,他喊那艘船「she」,那是他和喬治最後不多的對話之一,他永遠不會忘卻。
Bill在進入鬼屋之前那句話說得很好,大致意思是,這屋子裡是我的恐懼,我要走入自己的恐懼。我猜也唯有這樣,bill才能最終釋懷,殺掉了假冒的喬治。

4.每個孩子的身後,都站著一位家長
非常有趣的是,大部分孩子的身後,都有一個家長的身影,這種設定無疑也彰顯出主角們身為孩童的屬性。
而家長這個角色,在引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確實扮演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暴戾的beverly的父親,讓beverly成為了一個問題女生,她有著清楚的自我意識卻要屈服在父親的淫威之下。
Eddie的母親則很有意思,臃腫的身材下是一顆極盡所能去保護孩子的心,當然這種保護太過度了,以至於讓這位家長同她的身材一樣可笑。
Mike的父母死於火災,這也成為了他的心病,而他的叔叔在他的生命里扮演了父親的角色。

最有趣也最驚喜的,是henry bowers的警察父親,作為電影中主角一行人所面臨的來自混混的威脅,henry欺壓人的仗勢與面對父親的軟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父親對於他的蠻橫所積攢的怒火也終於在pennywise的挑撥下變成了純粹暴力與變態的行為。

不難看出,電影中描寫的家長基本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孩童的反抗,叛逆,大概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成長,雖然這種成長充滿了血腥與暴力。

5.Bi~Bi~Richie,goodbye stanley
Richie是片中的搞笑擔當(eddie有時候也會分一點羹),口無遮攔的他的吐槽往往能博取觀眾一笑,而他的設定也非常有趣,因為它所害怕的東西,正是小丑本身,是這樣么?是也不是,他的確害怕著小丑,不過他最怕的應該還是自己的死亡,他看到的失蹤信息上是他的照片,他打開棺材,裡面躺著的不是小丑,而是以他形象的腐爛的玩偶。
而Richie在bill被抓,pennywise保證他只要bill放過別人時,是richie下定決心要除掉小丑的,這也算得上他對自己的恐懼開戰的宣言了。

stanley,從童子軍的設定回歸猶太教,他面對的恐懼可能是片中最嚇人的幻像之一了,一個拿著笛子,面部扭曲的女人,而他大概也是最接近被吞噬的孩子,在五個人許下承諾以後,他亦是第一個離開的。此去經年,不知能否再見。

6.Pennywise始末
老版的《小丑回魂》的pennywise在詭異中透出一點可愛與欠扁的氣質。

新版的小丑,則是純粹的,不假一絲雜質的邪惡。

紅色的氣球,猙獰的笑容,尖銳的嘴唇彩妝,永遠凸露出來的兩顆門牙,不斷留著口水的嘴,頭部近似於剝落的碎屑,吞噬時層疊的牙齒,還有喉嚨深處的死光。
感謝特效,讓這個小丑看完成了一些遠超前輩的creepy操作,比如令人最為印象深刻的,從保險柜中扭曲著四肢爬出的場景。

自然,這個小丑在我看來極為邪惡不僅表現在特效與化妝,演員淋漓盡致的表演也佔了很大的比重,比如最開始出場與喬治談笑風生的時候,他口中止不住的涎水,黑暗中發亮的眼神,還有拿著船的那一聲「take it...t」那句台詞真是神來之筆,被表演得令人膽寒。

7.Float,you will float too!
float,漂浮。
這大概是電影中小丑的核心詞之一了。
喬治的小船,漂浮在水中。
小丑的氣球,漂浮在空中。
死去的屍體,漂浮在下水道里。
那個float的場景,少有的震撼到了我,前些日子看《玩家一號》預告片裡面驚鴻一瞥的懸浮舞會,竟然在這部電影中就用如此相像的手法表現了出來,所有的屍體,漂浮在空中,就像氣球一樣。

8.再讓我誇一下所有人的演技
演技,真的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
喬治純真與詭異時的反差,面對地下室眼中的那一絲光芒(我知道這個不是演技但我還要說)。
beverly偶爾挑起的嘴角的一絲笑容也很撩人,richie的多嘴真的很真實。
感覺這部電影就像是孩子們真正發生的事情一樣,他們的友誼與恐懼都是真切而誠摯的,真的很贊,如果讓中國的年輕一代能擁有他們的演技的話啊....

9.一群孩子的成長

七個人,七個恐懼,在最後一波打團的時候,每個人都見到了自己所懼怕的東西,也都勇於面對,一起打倒了小丑。
所有的孩子,在小的時候應該都會懼怕黑夜與噩夢,蜷在被窩裡不敢出去。
成長為什麼讓我們不再害怕了呢?是因為我們相信鬼終究是虛假的,還是因為成長,我們有勇氣去面對更多的未知呢?
成長帶給了孩子們什麼?是以血為誓的友情,還是情竇初開的懵懂,抑或只是勇氣。

10.兩個吻,牢不可破的感情,讓我們以beverly結尾
Ben親上失去意識的beverly的時候,大家都笑了,我當時想到的是王子親吻睡美人的場景,多麼相似,用愛情把戀人喚醒。
當然結尾還附送bill和beverly的親親,這種戀情,只是蜻蜓點水,卻又是初涉青春的孩童們最美好的夢。
beverly,在原著之中,可不僅僅於蜻蜓點水。

簡單翻譯一下:
「我有個想法」beverly快速地說。
在黑暗中,bill聽見了一種無法被快速分辨的聲音,細小宛如輕語的聲響,但並不怖人。緊接著,是一種....拉鏈的聲音,什麼?他想著,然後他意識到了,她正在褪去自己的衣服,不知為什麼,beverly正在脫衣服。
「你在幹什麼!」richie問道,他震驚的聲音在最後一個字嘶啞了下來。
「我懂得一些東西。」beverly在黑暗中回答,對bill來說這聲音似乎更加成熟。「我爸爸告訴過我怎麼做,我知道如何讓我們重新團結起來,而如果我們不這樣的話,也許永遠走不出這裡。」
「什麼東西?」ben問道,聽著迷惑且害怕,「你在說些什麼?」
「一些會讓我們永遠在一起的事情,能展現...」
「別...別說了,beverly」bill突然明白了什麼。
「能展現我愛著你們所有人」beverly說,「你們都是我的朋友。」
「她在說什...」mike發問。
beverly沉靜地打斷了mike的話:「誰要先上?」

世界永遠沒有那麼單純,一個純粹的邪惡不會輕易死去,它會在27年後歸來,帶著它紅色的氣球,紅色嘴唇,紅色的鼻頭,如血般鮮艷的紅。
它不會衰老。
它不會死去。
這將是留給這一代人的噩夢。


《小丑回魂》在已經上映的地區持續攻城略地,投資3500萬美金,票房已經超過6億。成功終結並取代了1973年《驅魔人》保持了44年的恐怖片紀錄。

影片根據史蒂芬·金的原著小說改編。史蒂芬·金這種人,大概就是上帝獻給人類的禮物,根據其作品改編的《閃靈》、《綠里奇蹟》、《伴我同行》、《魔女嘉莉》、《肖申克的救贖》都是影史的標誌性建築。

小丑,很多美國孩子的噩夢。

它是馬戲團的一個形象,負責給觀眾帶去笑聲。形象極盡誇張,顏色張狂的服裝,碩大的鞋,寬鬆的褲,滿臉的油彩,蒼白的臉,黑色的眼圈……

小丑自己是悲傷的,哭紅了的鼻子,氣炸了的頭髮,但臉上總掛著一成不變的微笑。大概也只有這樣,才能抵抗來自觀眾的哈哈大笑。

小丑的微笑,源自英國黑幫的一種酷刑,叫做格拉斯哥微笑。用刀割開嘴做出的效果。美國那個至今還沒能破獲的黑色大麗花的案件,女受害者就遭到了這個酷刑。

《蝙蝠俠》漫畫里說,小丑是一個喜劇演員,因為下崗,加上老婆生產,不得已去偷襲化工廠。因為蝙蝠俠的阻止,跌入化學葯池。後來妻子死亡,小丑也徹底開始了犯罪生涯。

在《蝙蝠俠》里,老管家曾說,「有些人不為了錢,不為了權,他們沒有動機,就是喜歡看著人間變地獄。」說的就是小丑。

現在最經典的小丑形象就是希斯·萊傑在《蝙蝠俠》里創造的。不自覺地伸脖子、舔嘴唇,聳肩、蹦跳,像鴨子那樣搖擺著走路。

《小丑回魂》在1990拍攝過電影版,27年後,重新拍攝的版本上映。當年版本的男主角在27歲那年自殺……影片中說,小丑每27年回魂一次。

在這次回魂的前一個27年,小鎮的一個酒吧發生火災,燒死的人中大部分是孩子。在這次酒吧事件的上一個27年,是一個化工廠爆炸,是的,最多的受害者,還是孩子。

影片在恐怖方面做的實在是……太恐怖了。

和很多恐怖片遮遮掩掩不同,影片開場不到四分鐘,小丑Pennywise,可翻譯為小氣鬼,就出現了。在下水道里,對索要紙船的孩子笑,流出口水,露出層層疊疊的牙齒……

然後咬斷孩子手臂,拖入黑暗無邊的下水道。

這是原著中非常經典的一幕,陰鬱的雨,空蕩蕩的街道,小孩子黃色的雨衣,黑洞洞的下水道,微笑的小丑,拿著一個紅氣球。

骯髒的下水道,幽暗的地下室,陰風陣陣的老宅,這些恐怖片常見的手段,《小丑回魂》里都有。

但作為一部干翻了保持44年恐怖片票房紀錄的恐怖片,《小丑回魂》的能耐遠不止此。

嚇得我連回憶都不想回憶的有三處。

一是,女孩貝弗利傾聽下水道里的聲音,從洗手池裡蔓延出長發,纏繞、拉扯她,然後鮮血噴洒,整個洗手間都被血雨浸紅。但爸爸對此毫無察覺,照常在鮮紅的洗手盆里洗臉。

一處是投影儀故障,照片里的母親被風吹得頭髮凌亂,進而變成小丑的樣子,緩緩爬出。

另一處就是在地下室里的漂浮。「漂浮」,是影片中小丑的關鍵詞,「喬治的小船,漂浮在水中」,「小丑的氣球,漂浮在空中」,「死去的屍體,漂浮在下水道」。

如果《小丑回魂》只是玩轉了恐怖,那也太小瞧史蒂芬·金了,《小丑回魂》還是一部青春片。

七位小主人公,在學校里都不是風雲人物,甚至連正常都算不上,他們在片中有一個震動江湖令人聞風喪膽的綽號,「窩囊廢聯盟」。

事件的驅動者比爾口吃,小時候弟弟喬治失蹤的事困擾著他。艾迪被母親過度保護,他害怕滿身細菌的麻風病人。邁克父母死於那場火災,他害怕燒焦的手臂。

猶太男孩史坦利害怕父親書房裡一幅畫上的女人,歪著脖子、面部扭曲。小胖墩本害怕無頭騎士。瑞奇害怕死亡,後來打開一個蓋子後,裡面躺著一個腐爛的玩具,長的就是瑞奇的樣子……

這一切其實都是每個孩子心中最沉重的秘密,最黑暗的恐懼。

影片英文名叫做《IT》,他們害怕的它,各不相同,但都可以叫做小丑。或者說小丑可以變形為孩子們最害怕的樣子,出現在他們的生活里。

邁克在進門前,看見門縫裡伸出無數燒焦的手,在掰扯著門框。在圖書館裡,本看見一個無頭人一步步走下台階。比爾在地下室看見了弟弟,還穿著那天他離開家時穿的黃色雨衣,責怪他,怎麼不來幫我。

作為青春片,幾人在河邊跳水的一幕,實在是太讓人心生歡喜。這是一個可以讓人把世間所有美麗的辭彙,都無條件獻出的一幕。

窩囊廢聯盟投擲石塊,對抗一直欺負他們的大孩子一幕,也頗有少年意氣,酣暢淋漓。

當然,也有水中嬉戲後,大家盯著曬太陽的貝弗利,當她轉身看他們的時候,大家又調整了視線後,小男孩特有的慌亂。

也有男孩兒寫給女孩的情詩,「你的頭髮是冬天的火,一月餘燼,我的心也燃燒了」。

在驚嚇與青春之餘,影片也沒忘了幽默。

艾迪手臂折斷,打了石膏,藥店女孩看著他潔白的石膏,嘲笑「是不是沒什麼朋友」,並表示可以在上面寫點什麼,音樂溫柔流淌,艾迪一臉甜蜜。畫面一轉,艾迪在家塗改石膏上的簽字,原來是Loser,他正改為Lover。

大戰關鍵時刻,幾人慾逃,三個門分別寫著,「不可怕」「可怕」「超可怕」,幾人湧進了不可怕的門。門裡是女屍,半個,還在,尖叫。

比爾強作鎮定,嘲笑小丑幻化的夢境不真實,小丑抓狂,暴走。一再追問,哪裡不真實。頗有點我改還不成么的架勢。

到現在為止,《小丑回魂》只能算是一部還不錯的電影,它真正牛逼之處是,對那個"IT"到底是誰的闡述。

《小丑回魂》講的是還是成長,所謂恐怖片的設定,講的其實是怎麼戰勝恐懼。

一個孩子成長這一路,危機四伏,步步驚心。

下水道中,小丑追殺孩子的一幕,用了貼近、威脅等手段,就像平時大人逗孩子那樣,小朋友嚇得哇哇大叫,而大人收穫的是哈哈大笑。

自身的柔弱,在生物的圈層中,孩子也是最低一個等級的。

危險來自學校大孩子的欺負,如永遠找麻煩的那幾個壞孩子。來自父母的漠不關心,如比爾父母因為小兒子的死亡,對比爾的疏於關注。來自大人想當然的關愛,如艾迪母親媽寶式的強硬關懷。來自於父親的侵犯,如貝弗利的父親。來自於大人猥瑣的目光,如藥店售貨員。

造成恐懼的原因可能簡單到荒謬,胖子,戴眼鏡,口吃,甚至是姓名中的諧音。女孩要遭受的危險就更多,貝弗利就因為比同齡早熟,她就需要遭受「bitch」的污水。

這些荒謬的危險,會幻化為「它」出現在孩子的噩夢裡。如貝弗利害怕的血雨,就是因為對少女初潮的恐懼。洗手間里長發的意向,來自父親猥褻時對長發的著迷。她後來剪成短髮,是孩子最直接的對抗。

這些在成人看來,可能是很平常的景象,對兒童可能就是巨大的恐懼。

小丑就以人類的恐懼為食。

為什麼小鎮只有小孩子才可以看見小丑,曾經是小孩子的大人們,為什麼長大後就失去了看見小丑的能力?

大人們知道了世界的危險,但他們對危險的處理方式是,假裝看不見。

小孩子足夠單純,只有小孩子才會說,「這就是我的恐懼,我要走進去」。最後,窩囊廢聯盟擊退小丑靠的是團結、勇氣和單純。

這是大人們曾經有,但後來喪失了的東西。

小孩子像是一群未經馴化的小獸,他們最好的一點是,還沒被這個世界的規則所馴化,還可以有無限的可能。但也不接受這個世界基本道德和法律的約束,他們的無限可能里也包裹著更多的不可能。

他們的恐懼源於無知和無助。

斯坦利是幾個人中第一個離開的,他是最接近黑暗的人。

《小丑回魂》其實只拍攝了史蒂芬·金原著小說的一半。原著是以閃回開場,27年後,散布到各地的窩囊廢聯盟,接到電話,需要重回當年的小鎮。

其中一個人,接到電話後,直接在浴室中自殺。死前寫下一個字,「它」。

讓人高興地是,影片結束後,寫的「第一章」。讓我們等待第二章,但願不是27年後。【本文源自公眾號阿郎看電影】


我們常說恐怖片有美式和日式兩種。美式恐怖片,不是怪獸吃人就是房子鬧鬼,常見的路數就是極度血腥或突然的驚嚇。而日式恐怖片重在讓觀眾「自己嚇自己」,在生活日常中的事物中尋找靈感。當年看完《午夜凶鈴》的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極大傷害,一度不敢直面電視和水龍頭。

無論日式和美式,受分級制度、觀眾口味等等影響,恐怖片的受眾總歸是偏小的。然而今年卻有一部恐怖片,以3500萬美元的成本,拿下了6億多美元的票房,並長時間的處在主流影視媒體的關注之下,它的名字叫《小丑回魂》。

其實論恐怖程度,《小丑回魂》只能算普通,至少我這個閾值相當低的觀眾能夠盯著屏幕無障礙地看完。那麼這部電影究竟魔力何在呢?

它選了一群孩子作為主角。一群生活在1980年代的孩子。老式的塑料邊框眼鏡,還是遠視的,把眼睛給放大大的,可萌了。

小黃雨衣也很可愛。

當然,恐怖片票房高可不是因為觀眾被萌到。想想為什麼要拿小孩做這麼兒童不宜的電影的主角呢?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是不完整的,對所有事情都沒有一個輕重的分判,對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就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所以一些成人對孩子開得玩笑,或者嗤之以鼻的東西,會讓孩子們恐懼不已。比如我們小時候是不是真的有擔心過會被父母賣掉?不吃飯是不是就會被警察抓走?

片中的這些孩子們也一樣,弟弟害怕小紙船丟了會被哥哥責罵,小胖子害怕校園惡霸的欺凌,女孩害怕變態父親,猶太小孩害怕一幅面容扭曲的繪畫,黑人小孩害怕殺牲口以及父母被燒死的記憶,潔癖君害怕碰到什麼東西都會染病,而眼鏡兄害怕的就是小丑。並不特指這個小丑,而是所有的小丑。

那麼上圖中的這個小丑究竟是什麼呢?這部電影的英文原名為」It」,也就是」它」。「它」可以指代任何東西,在這裡就是每一個孩子各自不同的恐懼。這一點影片說得很明白,孩子們聚在一起壯膽不怕了,小丑就無從下手乃至節節敗退,在高潮階段小丑更是在每個孩子面前分別變成了不同的形態。

這些孩子們的恐懼,也喚醒了我的童年記憶。我依稀記得,我小時候非常害怕唱戲的,那也是我人生最早的記憶。那時候我大概就3歲,被爸媽抱去看戲,一個唱戲的來逗我,還塞給了我一個葉片狀的小玩意,黏在了我的手上,我還記得我的手指都被黏住分不開了。現在想來大概是善意的小禮物吧,但當時的我嚇得嚎啕大哭。大概和小丑異曲同工,唱戲的妝容誇張,動作詭異,對一個懵懂的幼童來說,那就是一個令人害怕的存在。除此之外,我也害怕半夜醒來,百葉窗後那似是而非的黑影;我也害怕外婆老家黑不隆冬的舊式廁所……

大多數在看這部電影的觀眾,並不是被片子嚇到,而是或多或少勾起了自己童年的不同記憶。而今天(美國)主流的觀眾群體,其童年對應的正好是片中的1980年代。都說媽媽的手藝是最可口的,那麼童年的恐懼也是最令人回味的。

大家看著屏幕上的孩子們勇敢地戰勝恐懼,腦中閃現的卻是自己不斷長大,漸漸不怕這些東西的成長史。也正是這一點,讓小丑回魂突破了恐怖片嚇人的小眾範疇,通過喚醒各自不同的童年記憶,征服了主流的觀眾群體,獲得了6億美元的票房。

這是《小丑回魂》成功的原因。那麼這就是恐怖片的最高境界嗎?其實也不盡然。

產量極低但什麼類型電影都拍過的庫布里克大師,在1980年拍了一部《閃靈》。論視覺衝擊和驚嚇程度,《閃靈》比《小丑回魂》還不如,其中的劇情邏輯甚至無法完全說通(庫布里克好像挺好這口)。但《閃靈》的歷史地位卻要高得多。《閃靈》抓住了恐怖片感官衝擊力高的本質特點,緊密結合心理學,讓一個個感官衝擊的畫面橋段,超越觀眾個人記憶,而是更深入地符號化地引發觀眾潛意識裡的共鳴。

好像用詞有些裝X,打住打住。只是想說恐怖片還能有更高的境界。

---------------------------------

肥嘟嘟看電影 - 知乎專欄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曲意逢迎,眉目傳情,吟詩作對,救其性命……

最後她還是選擇了臉蛋漂亮的結巴


看到首周票房1.17 億美金時,我真的驚了——不完全是因為最近電影市場慘淡,而是因為這可是一部 R 級電影啊!還有哪部 R 級電影可以三天就拿下 1.17 億美金的票房?至少我一部都想不起來。

其實,這是一部充滿濃濃80年代復古風的恐怖片,假如你看慣了現代那種血漿不要錢而又節奏奇快的嚇人型恐怖片,可能會不太適應。

曾經,斯蒂芬金的小說我一本都沒錯過。這位恐怖小說之王的作品改編成電影之後的成功機率雖然不高(《手機》改編的到底是什麼東西啊),但別說史上最佳電影之一的《肖申克的救贖》和也是奧斯卡等級的《危情十日》了,就連純恐怖片的《迷霧》也讓我愛得要死,而我也一直在等另一部短篇的《時間裂縫》也能有比較厲害的導演把那部作品搬上大銀幕。這次的《小丑回魂》,早在當年還是電視電影版本的《靈異魔咒》就轟動一時,我都不知道是斯蒂芬金把小丑嚇人的事實寫進了他的書里,還是斯蒂芬金寫下這本書後、大家才開始覺得小丑原來那麼嚇人?能把整個社會文化影響至此,斯蒂芬金帶給這個世界的影響可見一斑了。

當然,你若只把《小丑回魂》當作恐怖片來看,那就可惜了。對我來說,這部電影的意義遠不只是這樣而已:

1.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恐懼的事物。

小丑潘尼懷斯是「它」最常出現的面貌,但是那卻不是「它」唯一會展現的面貌。面對病症和細菌異常在意而害怕的艾迪,小丑會化身成麻瘋病人;在父母被種族歧視者燒死的麥克面前,小丑便不斷重現麥克的父母被火災燒死的景象;針對初經來潮而又每天害怕被變態父親侵犯的貝芙,小丑就在浴室中大量噴血來讓貝芙驚聲尖叫。當然,對主角比爾來說,他心中無盡的悔恨和折磨,就來自於他讓年幼的弟弟喬治一個人跑出去玩紙船,但弟弟卻遇上小丑而從此再也回不來了……

窩囊廢俱樂部的 7 個小孩,天天在學校被同學霸凌。但是,豈止被霸凌者才會心生恐懼?霸凌別人的其他小孩,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面臨到許多充滿壓力而無助的情境。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事物,不管霸凌者或被霸凌者都一樣。

對我來說,最恐懼的狀況還不只是在那個讓人恐懼的事物本身,而是這件恐懼會不斷循環,而且自己無力擺脫 。

有位朋友,他在幼兒園的時候,母親突然離開,接下來連續幾年都做著同樣的噩夢,夢中一台大卡車差點撞上他,這個夢境每夜不斷的持續。從來沒有人教他如何正確地面對和處理問題,而讓一個小孩自己嘗試解決問題的下場,就是讓這個小孩用自以為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後來上中學以後,他收到一位小學女同學的來信,信中說,以前他和許多同學每天嘲笑她的長相和笨拙的舉動,讓她當時難過的想要自殺;後來幸好她有了信仰,才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現在,她去外地上了一所很好的私立中學,但她還是決定提筆寫信告訴他這段往事,因為她相信他不是個壞人,而她願意原諒他。

他跟我說這件事的時候,痛哭失聲,說當時的他從來沒想過,一個被霸凌者居然會搖身一變成為了霸凌者,而自己不經意的行為,卻會造成許多人那麼大的痛苦。

所以,當大家看著《小丑回魂》之中的窩囊廢俱樂部成員展現自信和成長時,我反倒把眼光放在了惡霸亨利所率領的霸凌者身上。當大家認為這群霸凌者怎麼如此可惡、恨不得他們馬上被惡靈碎屍萬段時,我卻能體會,他們的行為雖然罪無可恕,但他們的缺憾卻也都其來有自。

2. 視而不見,其實才是最可怕的事。

恐懼只會在沒有抵抗能力的小孩身上才會發生嗎?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成人的我們卻往往也會覺得無助,對很多狀況和現象難以接受、卻又無能為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即使在進入社會後,也會面臨從職場到生活中一重又一重的霸凌,有權勢者欺壓沒有權勢的人,資源多、階級高的一群壓榨者相對資源少的一般社會大眾。

就像《小丑回魂》之中的德瑞鎮成人一樣,明明面對可怕的事件卻又選擇視而不見,只能不斷的麻痹自己接受現實。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有想要侵犯自己女兒的變態父親、想要保護體弱多病的兒子卻凡事蠻橫禁止的母親、也才會有最後命喪自己兒子手下的警長,因為他雖然知道兒子用欺壓他人來掩飾自己軟弱的行徑,卻只會用恐嚇和打壓來對待兒子,而讓問題愈演愈烈。

在小說中,這樣的狀況被描寫成德利鎮居民都被小丑代表的惡靈催眠並洗腦了;但在我們現在的真實生活中,難不成我們每個人都被惡靈催眠並洗腦了嗎?假如沒有,為什麼類似光怪陸離的問題層出不窮的也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相較於我們每個人內心因為過往經驗和壓力挫折所產生的恐懼,對這些恐懼視而不見,才是一件真正可怕的事,因為我們選擇讓問題繼續發生下去。

假如你就是不喜歡被公司的老闆每天逼到天天熬夜工作、收入卻依然不足以糊口,你為什麼要讓自己繼續在這份工作上委屈下去呢?是的,很多人會說,自己不知道接下來還能找到什麼工作,為了生活所逼,再難也只好忍著。

萬一你忍了下來、心裡能夠保持怡然自得,我當然也覺得你做出了一個對自己正確的決定。但是,假如你說服自己忍了下來,但你卻只能天天借酒澆愁,又或是一回家就把怒氣發泄在老婆小孩身上,你真的覺得自己這樣叫忍嗎?你可能只是把問題和壓力轉嫁到其他人事物身上而已。

最慘的不是你因為自己的選擇而痛苦,更慘的你周遭愛你的人因為你的選擇、而不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比你更痛苦。看看《小丑回魂》片中那些扭曲的成人而造就的小孩,你真的還是覺得自己沒有其他選擇?

3. 面對恐懼,才有機會戰勝恐懼。

當然,我相信有人看到我上面那幾段文字,肯定會大罵我這種人只不過是在說風涼話,根本不懂人間疾苦。

我也聽過不少類似的話,「你是因為學歷好,我們哪有這種選擇的機會?」聽到這種評語,我只會笑笑。只有我自己知道,在如此貧乏的資源和條件下,我居然還能做到自己無法想像的程度。我的確以自己為傲,但我感到驕傲的是自己毫無志氣,但堅持了下來。

我知道自己不是好人,因為我曾經做過那麼多壞事。我生命中許多的痛苦和橫逆,我都把它視為自己理所當然應該得到的報應。我也沒有為自己找尋任何宗教信仰或心靈寄託,因為我覺得自己應該設法學會與痛苦共處,因為我曾經帶給許多人痛苦。

我之所以推薦大家承受驚嚇也該去看《小丑回魂》這部電影,不是因為這部電影有多麼好看,而是希望大家看看電影結局所呈現的正面意義:

(1) 面對恐懼,才能戰勝恐懼。當比爾再看見楚楚可憐而只想回家的弟弟喬治時,銀幕前的觀眾無不感受到比爾的那種心碎;但是,當時的他很清楚,自己不能再被這種幻象所折磨,所以他願意勇敢的扣下扳機。那不只是向他的弟弟告別,也是向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和悔恨道別。

(2) 當比爾一行人第一次到井屋遭遇小丑時,大家雖然平安脫險,但每個人都被嚇壞了,除了貝芙以外,沒有人願意再跟比爾一起冒險,因為大家都覺得還是自己的生命比較寶貴。然而,當後來貝芙被小丑抓走時,比爾唯一能夠依靠的,還是只有這群原本想要棄他而去的朋友;而這群朋友也終於意識到,自己活下來的價值是要能夠得到別人的重視和被人仰賴 ,於是一行人再度與小丑惡戰,靠著團結而不退縮的行動,才讓小丑不再橫行。

不只在電影中,其實我們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也都不是一個人。有人愛我們、有人恨我們,而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對周圍的人群和環境產生影響。

恐懼和畏縮並不可恥,可怕的是我們不肯面對或承認自己的恐懼。害怕或無助時,不要自己一個人承受,也不要只用假裝或掩飾來帶過,試著讓大家來幫幫自己吧! 的確,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幫忙、也不是每個人都幫得上忙,但我們總不需要凡事都自己面對。更重要的是,當我們自己設法存活下來之後,我們或許能夠成為一個能對別人帶來幫忙的人。到那時,我們就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小丑回魂」得到高票房的同時在口碑上也繼續刷新三觀,爛番茄新鮮度85%,metacritic均分71而IGN的評分也在9分以上,國內7.6的豆瓣評分更是與近年來口碑稱王的「招魂」系列平起平坐,就連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好恐怖片的「驅魔人」最後收官數字也沒高多少,以至於各大知名影評類公眾號都順勢用「嚇壞」「試膽」「細思極恐」來為本片貼上標籤引得不少影迷朋友們前赴後繼入坑。簡單掃了眼豆瓣評論發現幾乎一水的五星好評以至於好不容易找到個罵兩句的評論就覺得已經很解氣了,知乎大V更是把本片的寓意分析的無比深邃,但相信很多純粹沖著恐怖片觀看的粉絲會跟本人一樣對這部電影有著諸多不滿。

開場的血腥僅僅是為了給故事營造恐怖的氛圍罷了,因為接下來的劇情與暴力無關而小丑的可怕之處也並非殘暴而是幻化成內心最害怕的東西從而利用恐懼吸食脆弱的靈魂。於是根據劇情設定需要有著童年陰影和不堪過去的「窩囊廢團體」而影片也花了不少筆墨在七位主角的個性和家庭刻畫上。傑頓·李博赫(Jaeden Lieberher)飾演的男主比利嚴重口吃而父母也在弟弟失蹤後完全忽視了他的成長,以至於堅信是小丑作祟的他是團體中最勇敢最堅定且要與小丑對抗到底的人,索菲婭·莉莉絲(Sophia Lillis)飾演的女主貝芙則因「跟無數男生上過床」的謠傳被打上「騷女人」的標籤並因此被同校女生排擠欺負甚至長期遭受單身酗酒父親的家暴和性騷擾。本由於體胖且形隻影單經常被學校惡霸團伙欺負,麥克親眼看到父母被燒死種下童年陰影,艾迪被母親裹在「體弱多病」的糖衣爆彈中而滿嘴全是葷段子的瑞奇最怕的剛好就是小丑。

「窩囊廢團體」起初為了共同對抗小混混組成聯盟而到後來才意識到更大的危險來源於小丑,於是七個人為了尋找喬治亦或是為了全鎮居民的安危決定聯手對付惡靈甚至漸漸發現了其施法的兩大套路:只會對孩子出手並幻化出內心恐懼的東西,比如幻化成滿身細菌的麻風病人噁心有潔癖的艾迪,幻化出被火災困住的模樣嚇唬對那場大火心有餘悸的黑人小哥。以至於本片的主題聚焦於只要戰勝自己內心恐懼魑魅魍魎也都不堪一擊的雞湯式反恐,而把主人公團體對小丑的對抗基本削弱為零,甚至不論是發現噴霧可以阻止小丑行動還是用鐵棒木棍圍起來群毆,甚至最終揭示需要和魔鬼互相咬住舌頭講笑話謎語把它先逗笑就會消失一百年的終極辦法都顯得極為小兒科。總之電影的結局因小丑被打敗但喬治和那些失蹤的孩子卻再也醒不過來而顯得美好又悲傷,不知道27年後會不會再度捲土重來?

老實說斯蒂芬·金雖然被視為「恐怖大師」但其實他的風格不似迎合商業口感見長且兼具血腥暴力的溫子仁,反而基本都是在營造恐怖的氛圍中講述直擊人性的命題而這也是本人比較不喜歡的風格。此前講過同樣改編自其小說的「迷霧」走的也是這樣的套路甚至最終的結局都倍感憋屈,被奉為教父級恐怖片的「閃靈」照樣從頭到尾沒有鬼而展現的也是被恐懼駕馭的人類如何在精神行為上變得可怕,「小丑回魂」中的惡靈雖然是來自外太空的邪惡魔鬼但內核卻不是恐懼而是人的自私與冷漠。不過這種單純靠某個情節以及鏡頭角度外加巨大音效營造的嚇人效果當真沒辦法刺激到我,而從總想在輕鬆幽默和驚悚恐怖中找平衡卻導致很多莫名其妙轉折的劇情來看也確實有些過譽了。

不少人充分利用現有的故事情節延伸出種種描繪複雜社會且「細思極恐」的隱喻,比如小孩子更容易成為受害者是因為離心靈的世界最近甚至還不懂得成人世界的爾虞我詐,以至於他們的眼睛能看到大人所不能感受到的恐懼並成為小丑的最佳獵物。而大人基本不會被小丑行徑干擾則源於不敢面對未知的恐懼甚至選擇無視和閉口不談,正如現實世界中面對路邊撕心裂肺的求救大多都在圍觀而不是伸出援手。於是影片中的大人基本缺席且因沒有給孩子提供足夠的安全保護、理解支持被歸為惡勢力,比利的爸爸批評其軟弱而本的爺爺動不動就斥責,貝芙的養父對其下毒手而艾迪的媽媽則有點神經質的過度愛護,甚至路人會在看到小胖子被欺負時反而駕車遠去。概括來講就是這部影片的恐怖不在於孩子眼中看到的可怕幻想,而是成年人對周圍遭遇不幸困難的漠視。

偏要這麼延伸也能說得過去,但這種恐懼實在沒法讓我找到該有的刺激甚至頓感在恐怖片里看出直指人性是件多累的事情,興許是抱著溫子仁式的姿態去看恐怖大師的片子本就是個不正確的打開方式?

評論區多說不宜,想看更多內容的請移步:https://zhuanlan.zhihu.com/p/30660034


片中的所有中年人都不正常,開頭的老太太看到小喬治的血視若無睹,男主他爹,女主的鬼父,哮喘男的媽媽,怕畫少年的父親,圖書館那個女管理員,黑人男孩的叔叔,都透露著一股詭異,應該是27年前他們都經歷過小丑的事,但是並沒有克服心中的夢魘,片頭的老太太可能都經歷了兩輪了,所以只是只是轉身把門關上了


好看但不嚇人,有深度但也相對淺顯,別再吹它了。

《小丑回魂》被稱為年度最佳恐怖片,這似乎無可置疑,但上映之初便與《異形》《精神病患者》等作齊列IMDb恐怖片前五,似乎太過誇張。果然,現在排名降下來了,原因何在?

最近不知道怎麼了,小孩做主角的恐怖向影視劇特別多。

前有《怪奇物語》,馬上網飛要出一部《暗黑》,還都和小孩失蹤有關。

前段時間還有一部電影,也是講一群小孩的事,改編自斯蒂芬·金同名原著——《小丑回魂》。故事發生在美國緬因州的一座小鎮中,兒童失蹤、死亡的數量居高不下,背後是一個小丑形貌的惡靈在殘害小孩。比爾等七個孩子組成聯盟,與小丑展開對抗。

這部影片上映兩個多月了,和最近國內引進的《東方快車謀殺案》類似,它有原著,也有經典改編電影珠玉在前,但收穫的成績遠超後者,不僅票房驚人,還成為R級恐怖片影史第三的作品。

一下子,這部國外口碑爆棚,國內並未引進的電影,熱度卻持續發酵,不少影評極力推薦。

當時,它在IMDb恐怖類電影(Horror Feature Films)的分類下,評分排名第五,而大家熟知的經典作品《異形》的排名是第二。

然而,經過兩個多月沉澱,它降下來了。

從第5名,降到了第51名。

不得不說,現在的排名,更名副其實了。

該片最初的評價過於誇張,但看看普通觀眾的評價,並不是一片整齊劃一的叫好。

有人說:「工整到沒有驚喜。」

有人說:「兒童成長元素大於恐怖驚悚,但兩邊都是套路。」

這樣的評價,明顯不足以和《異形》這樣的片子共列IMDb恐怖片前5名。

《小丑回魂》的確有它獨特的魅力,但排名的急速下降,恰恰說明之前被過譽了。

作為恐怖片,不夠恐怖

《小丑回魂》最大的一個標籤,是恐怖

目前,它以IMDb恐怖類電影第51名,豆瓣好於90%恐怖片的成績,位列恐怖片前茅。

然而,這得益於它被人說爛了的優點,諸如小演員演技好、作品成長的主題動人。

誇它的,十個有九個說這些。

但是作為一個恐怖片,總有人想被嚇一嚇。可惜的是,用最傳統的標準來看,恐怖恰恰是它做得最不如人意的一面。

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恐怖電影是一種藉由激發觀眾恐懼和震驚,來引起觀眾生理反應的一種的電影。

恐怖片以製造恐怖為目的,手段則可以千奇百怪,鬼怪作祟,兇猛動物噬人,變態殺手行兇,甚至渲染自然災害、核戰爭的慘烈,都可以達到目的。

不論是哪一種,都要激發觀眾的恐懼或緊張情緒。

《小丑回魂》在這方面,並未達到部分觀眾的預期。

劇透預警!

細數一下影片勉強(劃重點)能嚇到人的鏡頭,大概這麼幾個。

開場,陰雨天,在自家地下室就見過小丑的喬治,沒能逃過此劫,在街上被下水道口冒出的小丑咬斷胳膊,強行拖走。

猶太男孩斯坦利,在黑暗中見到拿著笛子、齜牙咧嘴、面容猙獰扭曲的女人幻影。

七人組唯一的女孩貝弗莉,在浴室被洗手池下水口鑽出的長髮纏住,隨即大量血漿噴射而出,淋滿了整個浴室和貝弗莉全身。

七人組在調查小丑事件時,投影畫面被小丑搞鬼,女人的臉隨著卡頓的效果扭曲成小丑,然後猛地爬出。

……

都沒有「餘額不足無法支付」恐怖。

唯有小胖子班恩見到的小丑幻化的無頭人,以極度擰巴的姿態急速追趕他,讓人害怕了一下。

誠心建議那些吹這片子嚇人的影評作者,去看一看我們萬聖節發布的16個經典恐怖電影鏡頭。

恐怖感,來源於視覺和心理兩方面。

視覺,就是通過挑戰普通人承受極限的血腥、驚悚畫面,造成強烈的感官衝擊。知名禁片《下水道的美人魚》、經典系列電影《死神來了》都是這類,程度由輕到重,針對不同抗噁心能力人群,達到悔不該先吃飯再閱片的效果,方稱得上過線。

《小丑回魂》最可能令人不適的鏡頭,也只有浴室血濺三尺一幕了,但經過各類大熱重口美劇(如《權力的遊戲》)洗禮的觀眾,今時今日只怕是不會再為幾袋子血漿吃不下飯。

針對心理的方式就多了,氛圍、代入感、運用心理學直戳觀眾內心最深的恐懼,條條大路通羅馬。

《小丑回魂》也沒走這條路。

配樂會在嚇人畫面出現的十幾秒前,就大肆渲染氣氛,心吊到嗓子眼了,看到的是如上幾個並不駭人的鏡頭,一兩回下來,沒人會再緊張。

視角在幾個孩子身上來回切,代入感也談不上。

唯一值得一說的是觀眾內心的恐懼,小丑這個意象,在西方還是很有驚悚效果的,因而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小丑恐懼症」這個說法。

但這次翻拍,在這一點上也並沒有玩出花樣。

1990年版小丑,蒂姆·克里飾

來看老版的小丑,暴虐,猙獰。

2017年版小丑,比爾·斯卡斯加德飾

新版的眼神陰鷙,但面容不夠殘暴嚇人。

演員的演技真的很贊,在陰暗處對著孩子詭笑的眼神,滿滿都是陰冷可怕。

奈何演員真的太帥啊!

豆瓣八組還有人發帖,「小丑回魂的男主真TM爆好看!」

這麼帥,怎麼嚇到小孩嘛。

沒辦法,顏值不夠(低),特效來湊咯。

小丑四肢扭曲著從柜子里爬出這幕,一驚一乍的背景音樂和小丑瘮人的怪笑,都能看出它在試圖嚇人。

但真的不可怕嘛。

如此一來,抱著看恐怖片下飯提神的人們,當然是趁興而來敗興而歸。

以這樣一個評價標準看,《小丑回魂》作為恐怖片,失格。

作為成長片,小孩看害怕,大人看尷尬

恐怖片只是《小丑回魂》的外在形式,本質上是講成長

弟弟被小丑所害、因為口吃而有點自卑的比爾,猶太人斯坦利,害怕小丑的理奇,被欺凌的小胖子班恩,被母親過度保護的艾迪,被同學排擠、被父親畸形的愛折磨的貝弗莉,父母死於火災的麥克。

每個人都有自己恐懼的東西,而小丑會變成各種他們害怕的事物。戰勝小丑的過程,也是克服恐懼的過程。

成長之外,還有不良的親子關係、性侵、校園霸凌、童年陰影等一系列你能想到的社會熱點問題。

真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

成的是,如此豐富的信息量,影片的處理一點不顯混亂,七個人的問題,都融在與小丑的對抗中,擠在135分鐘里竟也不反客為主,哪怕恐怖效果都低到讓人面癱看完的地步了,也沒抹消恐怖元素的存在感,電影的內涵因此還得以厚重。

敗的是,恐怖片與青春勵志片的融合,使得彼此都擠佔了各自的表達空間。《小丑回魂》原著中文譯版四十餘萬字,要想兼顧當然方便。電影的135分鐘,則略顯倉促。這部電影還有第二部,也許到時把兩部摞一塊評價,這一問題才能解決。

片尾的CHAPTER ONE(第一部)預示還有第二部

恐怖片遇上成長片,帶來的不止是內容龐雜一個問題。

更大的問題是,恐怖片和青春勵志成長片,似乎受眾不是一群啊。

說給小孩子看吧,那些血腥和詭異的片段恐怕會讓他們噩夢連連,性侵、親子關係一類的問題他們也看不懂,至於克服恐懼?早就被嚇得忘到九霄雲外了。

無疑,它其實是給成人看的。老金的原著中,27年後幾個長大的孩子再次面對童年的陰影,也是小說的高潮和一個重頭戲。

原著的27年後,遠離了小鎮的幾人接到電話。小丑又回來了,它還在糾纏他們,恐嚇他們,猶太男孩斯坦利出於畏懼自殺了。

當年作為一個弱小的兒童,他沒有逃避,而當他長大了,更有力量了,他卻害怕了。

不愧是老金,深諳人性,有些時候,小孩比大人更勇敢,他們遇到的危險和磨難還很少,少到不至於讓他們柔軟的心變麻木。

這樣的情節,才對成年人有意義。

《小丑回魂》應該是要把這部分放到第二部拍,於是單獨評價第一部的話,就略顯尷尬。

一部孩子在教一群成年人不要怕

但是有幾個成年人在看它的時候害怕了?有幾個人被喚醒自己內心深藏的恐懼了?

這個年頭,誰還沒點心理陰影,更不用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誰沒遇見過點令人膽顫的糟心事。

《小丑回魂》沒讓一群成年人怕起來,也就無從談不要怕了。

當然,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瑕疵,《小丑回魂》仍然是一部值得看的佳作,畢竟有著原作先天的優良基因,碰上一個不掉鏈子的團隊,這讓它在《母親》《安娜貝爾2》等一眾不錯的恐怖片中突圍而出,高票房和好口碑理所當然。

但是,要如上映之初的評價那樣,說它可以與《異形》等作媲美?恐怕過譽了。


恐怖倒不是特別的恐怖,但對小丑有陰影是真的。

片子是以小孩子為主,他們和小丑之間發生的可怕事情,好像大人是看不見的,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是被小丑選中的孩子吧哈哈哈。

不然他們怎麼會約定27年後如果小丑還活著,要回來繼續阻止小丑害人呢。

除了講述小丑的可怕之外,也講了很多人與人之間的可怕,比如大男孩對小胖子的校園霸凌,猥瑣父親對女兒的變態管束,胖媽媽對兒子的隔絕式管理等等。

小丑找上讓他們可能也是因為他們多多少少都有脆弱的一面,因為恐懼是小丑的武器。

片子在血腥程度上還好,在噁心程度上就有點噁心了哈哈哈,各種粘稠狀的液體滿臉滿身。

我個人來說,更害怕噁心而不是血腥。

像是開篇咬斷弟弟胳膊我就覺得還可以,就是好心痛弟弟啊,他哭的真傷心,後來女孩屋子裡面一頓血漿噴射,我就覺得不舒服。

全片我最害怕的一個鏡頭就是小胖子在圖書館裡看到那個無頭人一步步走下樓梯的時候,有種步步緊逼,套不出去的感覺。

像一些小丑驚悚臉突然出現的畫面我覺得還好,因為驚悚片看多了,套路差不多熟悉了,知道大概什麼地方會突然出來,有了心理準備就不那麼害怕了。

我覺得結局還是有點不夠驚悚,如果團結一心的小孩子們依然無法戰勝小丑,全軍覆沒,這樣好像才更黑色更恐怖一點哈哈哈哈哈哈。

誰想到解結局竟然那麼甜,唉~

不得不說,男主和他弟弟的顏,是真可以,嗷嗷帥,尤其是最後面草地上那幾個鏡頭,太帥啦。

小弟弟在下水道里那場哭戲太贊,委屈巴巴,特別讓人心疼。

一場幾乎是孩子挑大樑的驚悚片,很可以哎。

個人評分,7.8分,還OK啦,可以一看。

我坦白,我看的是資源,國內應該不會上。

我還是想不通,小丑這麼扮相驚悚的角色,為什麼會出現在遊樂場里,真的不是嚇孩子嗎


一部處處高能的恐怖電影,小孩的演技,恐怖的鏡頭,BGM都處理得非常到位。、

本片的槽點是胖弟弟的血量

以及最後小夥伴們自殘立誓用的碎玻璃(當真不怕破傷風傷口感染?!)


『它』就是今年新版《小丑回魂》,英文片名就一個詞:It

北美票房高達3.26億美元。什麼概念?比《速度與激情8》多了整整一個億,差不多是《加勒比海盜5》和《金剛:骷髏島》兩部票房之和。

而且作為一部R級電影,13歲以下的小盆友是不能看的。要達到那麼高的票房只能說明一件事:成年觀眾在一遍遍刷這部恐怖片。

那究竟「它」好在哪裡呢?

關燈特約,請勿轉載

文/(瑟瑟發抖的)一冰

恐怖片一定要關燈拆

年初在國外電影院里泡著,當時就被《小丑回魂》的預告驚到了。

有時候喜歡上一部電影只需要一個鏡頭。這個名叫Pennywise的小丑在紅氣球後鬼魅一笑,陰森中又有種說不出的魅力。

火速去搜了一下扮演者比爾·斯卡斯加德(人稱「四妹」),本尊相當帥呢!

後來在柯南秀上看到四妹的採訪,一秒鐘變臉魔性笑容也是沒say了。

《小丑回魂》一開場,就直接抓住觀眾的心。

一個小男孩在雨中玩紙船,他追著小船來到下水道口。

陰影里一雙眼睛在等著他,正是Pennywise。

我喜歡這種開門見山的感覺,壞蛋一點兒也不磨嘰。

這個下水道的環境設計既交代了Pennywise經常出沒的地點,也為影片潮濕陰冷的氣質定下基地。

男孩伸手去接紙船,突然——

艾瑪!——我嘩從凳子上彈起來,旁邊一個中東鬍子男也哆哆嗦嗦地跟我一道走到廳外默默卷了根煙,壓壓驚……

看恐怖片就像吃辣,越辣越想吃,越恐怖越想看。我是硬著頭皮眯著眼睛也要看完的_(:з」∠)_

前面那個一開場就便當的黃雨衣男孩是主角Billy的弟弟。

Billy為弟弟的失蹤感到非常自責,但是他發現父母竟然都很快從悲痛中恢復過來了,一點也不想找到弟弟……

他召集小夥伴和他一起去找弟弟。因為他們在學校都不怎麼受待見,所以有著人送外號「盧瑟俱樂部(loser club)」。

同時小鎮上還有一些孩子也失蹤了,然而大人們似乎都莫不關心。這正引出了本片除恐怖元素之外所要表達的重要主題:糟糕的父母才是孩子們最大的陰影。

片中每個孩子都經歷著各自家庭的不幸,比如盧瑟俱樂部里唯一的妹子Beverly。

她父親是個變態的戀童癖,經常對她做出過分親昵的舉動。

在調查失蹤案的過程中,其他小夥伴們也紛紛遭遇了噩夢。

Mike的雙親在一場大火中離世,他看到無數雙燒焦的手伸出門縫呼救;

Ben前腳剛讀到小鎮歷史裡有個男孩頭被炸飛,後腳就在樓梯間里遇到了他;

體質虛弱成天吃藥的Eddie回家路上碰到了一個臉都歪了的麻風病人;

你害怕什麼,就會遇見什麼。

最終這些令人恐怖的幻覺都是小丑Pennywise在搗鬼。

之所以選小丑作為「魔鬼」的實體,還得從小說原作者斯蒂芬·金小時候說起……

金童年時坐了一次飛機還是頭等艙哦,隔壁坐的正好是麥jīn當gǒng勞mén叔叔。他有一搭沒一搭地告訴金自己要去倫敦參加麥當勞開業。十幾小時的飛行時間把幼年斯蒂芬·金嚇得夠嗆,後來他就創作出了《小丑回魂》的原著小說。

我小的時候也常感到麥當勞門口那個怪蜀黍很恐怖,所以是一直團結在肯德基上校和奇奇身邊長大的。(暴露年齡)

小丑恐懼Coulrophobia是一種國際化的、真實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是因為小丑一種是極度擬人而又非人的狀態,大腦會對這種事物難以歸類而感到困惑,進而發展成極度的不適。

1990年版《小丑回魂》

本來以「殺人小丑」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已經數不勝數,在美國發生了肥胖小丑殺人案之後,更是將這個形象深入人心。

臭名昭著的John Wayne Gacy

對至少33名14歲至21歲的男性進行了性侵犯和謀殺

可以說「殺人小丑」已經成為美國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光聽名字就陣陣寒意。

希斯萊傑扮演的Joker你肯定認識

小丑Pennywise是超自然的生物,每隔27年就會捲土重來。它以兒童的恐懼為食,幻化成你最懼怕的模樣,讓你無處可逃。

伴隨著小丑一起出現的,還有漂浮的紅氣球。

紅氣球是非常重要的道具,它是小丑的信使,每當小丑企圖以主角們的恐懼為食時,紅氣球總是先一步來到。

它也是重要的調度工具,用來在場景間實現切換。

Ben原本在圖書館裡看書,他發現了小丑殺人的秘密。

一個反打,Ben背後緩緩飄出一隻紅氣球——

他跟隨著氣球前進,走入了小丑設計的陷阱。

一隻毫無威脅的紅氣球經過了這樣的處理,就變成了魔鬼的邀請函

再看《小丑回魂》的海報,前景處於弱勢的孩子似乎被這隻漂浮的紅氣球吸引。

所以《小丑回魂》之所以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就是它喚起了很多成年人的童年記憶。尤其是在孤單敏感的青少年時期,正因為家長的缺失,導致了『它』可以趁虛而入。

與傳統恐怖片不同,《小丑回魂》沒有把全部功力用在營造恐怖上,反而抽出很多力氣來表現主角們的成長,如何克服恐懼戰勝惡魔。

尤其是Beverly這條線拍得尤為精妙。

上面提到,她一直活在父親的性騷擾之下。月經初潮讓她從女孩進步為女人,也加深了她對性的恐懼。像去超市買衛生巾,這種感覺小女生都懂。

一天她在廁所里聽到了奇怪的聲音,似乎是從水斗的漏水孔里傳來的。鏡頭從水孔內向她拍攝,彷彿是來自Pennywise的偷窺。

她拿來一把捲尺,要測一測水斗的深度。這個動作象徵了她的好奇心,不言而喻。

捲尺拔出後,上面粘連著一縷帶血的毛髮。

突然間,鮮血噴涌而出,象徵著月經來潮。這一幕像極了《魔女嘉莉》,出血這樣強烈的視象使得女孩天生對性成熟懷有恐懼。

下水道、毛髮、鮮血,描繪了女性此刻混亂的陰部狀況。

但是通過和盧瑟俱樂部成員的交往,Beverly漸漸意識到性吸引也可以是美好的事物。

在湖邊和男生們一起跳水的戲拍得青春洋溢,感覺畫面上的青草氣息撲面而來。

當她再次面對惡父的侵犯時,勇敢地將他擊倒。

由於是R級片,電影里多數小演員都不能看自己拍的電影。

但是他們的演技絕對碾壓國內那些流量小鮮肉。

比如戴眼鏡的小男孩Richie,在一場小丑追殺的戲裡,他的表演很有層次。

棺材裡突然跳出小丑,被嚇一跳的Richie第一反應是立馬往後退,這符合人類的條件反射。

接一個近景,Richie的嘴巴微張著,給人一種忘了合上的感覺。他的眼睛瞪得很大,增加了驚訝和害怕。

當小丑撲向他,Richie才邊尖叫邊撒丫子逃跑。

恐怖的情緒是靠身體和表情的聯動支撐的,所以整套表演里導演都沒有給面部特寫。

這是Richie遭遇小丑的第一場戲,拍攝前導演故意沒有讓兩名演員打過照面。小丑的演員比爾·斯卡斯加德說,兩人第一次對戲時Richie被嚇得涕淚橫飛,他甚至擔心會對小孩造成什麼心理陰影……

結果等導演喊Cut以後,小四眼特別淡定地對比爾說:「哇,大兄弟,你演的賊棒。」

眼尖的童鞋可能已經看出來了,這小演員不就是《怪奇物語》里的Mike嗎?

說到《怪奇物語》,這兩部戲真的有太多相似的元素了。

除了有同一個小演員,兩者都是關於一群小鎮孩子對抗邪惡超自然力量的故事。小夥伴們就連騎車和用對講機的樣子都是一模一樣。

喜歡《怪奇物語》的話一定要去看看《小丑回魂》,一邊看一邊有種大家來找茬的樂趣。

好吧扯遠了……

盧瑟俱樂部除了一直在躲避小丑,還要躲避學校里高年級的不良少年Henry。

Henry是霸凌者,他殘酷得好像沒有正常人的情感。

他嘲笑小胖墩Ben的肚腩,就要拿刀在上面刻自己的名字H。

同樣是製造恐懼填補自己的空虛,小丑是想像中的恐懼,而Henry彷彿是小丑在現實中的具象。

盧瑟俱樂部決定不再忍受Henry的霸凌,他們撿起河岸上的岩石扔向霸凌者。Henry和他的同夥寡不敵眾,敗下陣來。

這場戲是全片的分水嶺,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可以戰勝邪惡後,俱樂部成員向小丑宅子前進,是時候做一個了結了。

他們進入了陰冷的下水道,看到了那些被小丑蠱惑的孩子們的屍體。全都漂浮在空中,詭異之極

Pennywise瘋狂地變成小盆友們最害怕的樣子來嚇唬大家,密集物體恐懼症患者已嚇尿。

還有更重口味畫面,大家自行想像吧~

送上「熱舞」一段

最後,『它』在Beverly面前變成了她父親的模樣。

但此時的Beverly已經沒有絲毫恐懼,直接給了『它』致命一擊。

不再為人所懼怕的Pennywise失去了法力,最終煙消雲散。

Billy也在一大堆孩子們的遺物中,找到了弟弟當年的黃雨衣。

走出下水道後,盧瑟俱樂部的小夥伴們歃血為盟。

如果有朝一日小丑還魂,他們將回到這裡再次面對『它』。

經過一場殘酷的生死驚魂,Billy和Beverly也暗生情愫。

如此天真無邪的吻,真的很美好。這也是我頭一次看完恐怖片,心頭居然有暖暖的感覺。

之所以《小丑回魂》能獲得那麼大的成功,是因為它本質上講的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也許童年並不完美,甚至處處險惡,但這一切都是長大成人的必經之路。


知乎首答,先曬一下票根。
不像知乎很多大神那般會分析電影,零散地談一下觀影感受(輕度劇透):
1.個人對這部電影綜合評分在7到7.5之間,恐怖氛圍營造的很好,全片無尿點。缺點可能是小丑的身份太好猜了:心魔、恐懼感。因為從一開始伏筆就太多,很容易讓觀眾發現:當某位劇中人物產生對某樣事物的害怕情緒,小丑就會出現。據說這和上一部小丑身份是外星人有區別,沒看過上一部,說錯勿怪。
2.沒有選擇更高級的觀影模式(叫法忘了,說是椅子會動,會有煙霧等氛圍),看過後略有遺憾,認為本片的精彩程度值得更深度的觀影體驗。
3.身邊一個香港當地身材壯碩的男子,被嚇得多次顫抖、捂嘴、後傾,高潮處展現友情、親情時,居然在抹淚。側面也能夠看出影片呈現出較強的感染力。
4.影片除了恐怖,同時也充滿了幽默,主要以劇中人物對話、動作呈現,能夠將觀眾代入童年暑假和小夥伴在一起的時光。輕鬆和恐懼兩種氣氛不斷切換,驚悚的衝擊力更大。
5.本片可看性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兼具了探險元素。作為美國電影,難免不讓人聯想到家喻戶曉的《哈克貝利芬歷險記》。
綜上,本片質量上乘,情節精彩,還是很值得去影院感受的。


沒看過電影,不過看了劇透,第一印象感覺超像《妄想代理人》。


剛和奧地利妹子刷完這個,兩個不敢看恐怖片的妹子都是捂著眼睛看完的。

看完覺得害怕的,演小丑的那個演員很帥啊,是Alexander Skarsgard 的弟弟誒(我是Alexander的迷妹)

這樣看就不是很害怕了是吧!

算了算了反正我也睡不著了,我就強答一下。

小丑能殺人就是依靠了每個孩子心理最深的恐懼。

而其實看完了卻發現,可怕的不光是小丑和小丑挖掘每個孩子心理最深處的恐懼,因為成年人看不見小丑和孩子們的幻覺(恐懼)而是真實的人。

Bill對於George的失蹤一直耿耿於懷,一心想查明真相,卻遭到了父親無情的訓斥和冷漠。

猶太教小男孩因為背不下來希伯來語的聖經被父親嫌棄。

Eddie的母親是個保護欲接近病態的人。

Beverley的變態爸爸對她的incest。Beverley被學校其他女生稱作「slut」 在廁所被那些女生在頭上倒垃圾。 小小年紀就學會吸煙是和被父親病態的「保護」的陰影。在回家被爸爸聞頭髮,她去怪她自己和她的頭髮,所以用剪刀剪去了她的長髮。

高年級Henry 的爸爸是警察(正義的化身)而Henry自己卻是高年級混混頭子,凌霸低年級的學生,在小胖的肚子上用尖刀劃的H,把活著的貓當作射擊的活靶子。最後殺了自己的爸爸。

這個電影把凌霸的話題,親情的缺失,和心裡的變態揭示的淋漓盡致。

最後孩子們不怕了克服了心裡最缺失的東西,就「殺死」了小丑。

最細思極恐的卻是他們最怕的東西都是來自於他們每天的生活。

像Bev的爸爸,像Henry,其實魔鬼在人間。


不是太喜歡,主要是創作者一開始的立意和定位沒有選擇好,講故事的過程中左搖右擺,到最後自己都圓不過來,只能留待下部再說。恐怖氛圍在近年來說當屬上乘,同時此片和《怪奇物語》的火爆將會引領青少年世界觀與恐怖片相結合的新潮流,也更加展現了觀眾們對於新式恐怖片的呼喚與期望,現象值得思考。


強答一記,一個多月沒看電影了,前段時間被好萊塢弄的不開心,還好這部比較合我口味

聲明:只看過一遍(2刷已定在13號晚了哈哈),文中也許會有錯漏,大家見諒

1 為什麼去看

-和大多數朋友不同,我一直不大喜歡日本和泰國類型,也許和性格和經歷有關係,總是體會不到那種情緒,泰國的還稍微好一點,日韓那種我的情緒根本投射不進去

-美國的風格我喜歡,但具體到單個片子上還是有差別的,很多恐怖片也拍的很爛,但這是人家產量大的關係

之前一直在『安娜貝爾2』和『IT』上猶豫,有兩點原因讓我選擇了這部

第一:『安娜貝爾』第一集我覺得蠻難看的,正好公司有同事看過第二集了便向他詢問,他給的答案是『蠻好看的,和第一集差不多好看』,和第一集差不多?差不多?不多?

第二: @John中恩 關注了這個『IT』的話題,哈哈哈哈!阿John身為時常站在我們觀眾角度看問題的業內人士,我很相信他(『中國有嘻哈』我也看了),『It comes at night』看不了就看『IT』哈哈哈!

2 影片風格人物 (人物名字有點記不得了,後來百度的)

-感覺這片子有些討巧,各個小演員的性格特徵和互動完全符合商業大作里成人角色的特點,有故事悔恨的主角Bill,有宗教背景的Stan,無時無刻不在XJB說話但外形一點都不酷炫的Richie(我最喜歡的兩個角色之一),孤獨卻勇敢表達自己情感的小胖胖Ben(我最喜歡的角色之一,如果硬要排名那他絕對是第一),生活有規律膽小的Eddie

以前恐怖電影里小孩的角色也不少,但要麼是被拯救者如『潛伏』『Conjuring』,要麼是反轉(類似『孤兒怨』,『39號案件』),要麼隱喻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好像『媽媽』,不是說這些電影不好,裡面有很多影片比如『Conjuring』我相當喜歡,可單從小孩角色來看沒有一部像『IT』有如此豐富的人物關係和描寫,『IT』開頭Bill和弟弟之間的戲份就十分驚艷,這幾分鐘就已確定票錢肯定賺到,小丑和弟弟之間的戲份簡直看到興奮

如果這部電影是直接進入到成年時期,而選擇以閃回來展現他們兒童時期的經歷,我可能在觀影時不會如此興奮,可電影如此操作,不僅讓我觀影時從頭High到尾,而且對成年時期的Chapter2更加期待

電影的切入很討巧,我很受用

3 故事特效的小意見

-配樂還有比較大進步空間,某些段落的音樂有拖後腿的意思

-畫中女人,髒兮兮的流浪漢,無頭男孩,小丑的表現手法雷同部分比較多。小丑張開嘴巴的動作可以設計的更有層次,影片中的幾個段落都一樣的

-故事

(1)幾個角色的戲份過於平均,沒有必要。雖然我前面說

如果這部電影是直接進入到成年時期,而選擇以閃回來展現他們兒童時期的經歷,我可能在觀影時不會如此興奮

可並不表示對全部角色的孩童時代都要設計一個受驚嚇的片段,在不影響各個人物的互動下砍掉幾個人物孩童時期恐懼的戲份放到Chapter2 里,我說的是砍掉幾個角色的受驚戲份,不是說要要減少對其性格描寫的戲份啊(這個不能少)

Bill:

原片中很好

Bev:

我認為是原片中比較失敗的角色,其與父親的戲份有點挫,並未讓觀眾感受到其對父親的恐懼,雖然演員們的表現力沒得挑剔但鏡頭表現太差,有些鏡頭沒有意義。以我在觀影中的感受來說,Bev更像一個神經病,父親到底是太嚴厲還是有性侵犯的歷史呢?

如果這些鋪墊戲份做的不好,那麼後來的所謂克服心中恐懼就更加扯淡了,完全沒有衝擊力

根據以前與某些知友的交流來看,很多知友認為所謂足夠的鋪墊就是很多鏡頭,正好這裡我可以舉例,這部電影里Bev的鏡頭不少了吧,對比另外一部『Split』女主的孩童時期戲份,『Split』女主孩童時代就寥寥幾個鏡頭,但表現力要強過Bev戲份好幾個檔次,觀眾接受到的信息更加多,結尾警察對女主說『你家人也來了』帶來的衝擊感令觀眾揪心而且也不突兀

怎麼改動:

用比較少的鏡頭表現Bev父親的嚴厲,不要設計成帶有性侵or佔有的意味,因為設計成性侵or佔有而後Bev整個人的表現也會隨之改動,一個想要逃脫嚴厲父親的女孩才更加符合影片中Bev在其他段落的表現,這樣Bev後期所謂的無所畏懼也不至於太突兀

而且Chapter2里可以寫成Bev在努力逃脫嚴厲父親的過程中,因為生活遇到了某些事情讓她感受到了恐怖,這樣人物也更好發展,更加有趣

Mike:

黑人朋友的戲份應該多些嘛!這個人物的背景更適合在Chapter1里發揮,燒死的父母朋友他們臨時前求生的慾望看見親人遇難卻毫無辦法的小孩,這個主題和Bill不是類似嗎?內核相同但恐怖情景不一樣,多麼好的一個人物結果影片中卻成為了最沒有印象的角色,可惜可惜

EddieStanRichieBen:(太喜歡了要放圖)

原片表現的不錯,對Richie的驚嚇段落比較少我非常認同,雖然影片中加的「害怕小丑「梗有硬點的味道,Ben在影片中受驚嚇的部分也刪掉,只保留他看到紅色氣球的鏡頭,小丑和無頭男孩追逐的段落全部砍掉

故事改動總結:

-此部電影中Bill,Stan,Mike是真正有心魔的人,小丑出現的恐懼畫面主要放在他們三個人的劇情中,Mike和Stan的鋪墊戲份要大幅增加

-其他四人的家庭段落一點也不能少,盡量用少數的鏡頭表現出更多情節,對人物性格一定要表現的合理清楚,小丑出場驚嚇的部分全部砍掉,可以保留些許詭異鏡頭比如像Bev聽到洗手間下水道傳來的聲音(後面的灑血浸透砍掉),四人看到紅色氣球的戲份保留(小丑不要現形)

-這四人設計成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才遇到心魔,如此Chapter2和Chapter1之間的聯繫和互動更容易表現,在Chapter1中這四人就是正常的懼怕妖魔鬼怪,而不是有心魔中的那種

結尾:

好看,真是好看,已經預訂2刷的場次了哈哈!


廢柴少年對抗全世界

《小丑回魂》8.0

這群十一二歲的loser不僅要對抗深心裡的最恐懼,還要對抗來自成人世界的壓迫和傷害。獨自成長對抗全世界,還真是一段殘酷物語啊。

恐怖而言,小丑回魂算不得頂級,溫子仁早就走在了前面,即使jumpscare也要玩節奏和花樣,而小丑回魂遵循的其實還是視覺層面的血漿怪獸老一套,所以這片子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小丑文化以及前作的巨大影響,大概還在於那令人動容的殘酷而溫暖的青春氣息吧。

年輕的時候青春小說也看過幾本,後來火了一陣子的青春電影雖然一部沒看,偶爾點開一部吐槽的視頻大概也瞭然。中國人的殘酷青春無非是同齡人的欺凌、原生家庭的動蕩、學業壓力,然後祭出堪稱靈丹妙藥的懷孕墮胎,差不多也到頭了。畢竟這是一個把見義勇為從少年們的道德准側里劃掉的時代。況且我們定義的青春似乎只有高中大學生,那些八九十一二歲的孩子統一划到孩子的範疇里就行,講他們懵懂的性覺醒已經離經叛道,更遑論置其於隨時喪命的終極險境了。

中國青春恐怖片下探的底線就是大學生,並且學生始終像是個職業而非狀態,所以那些個美到一身婊氣似乎大學生其實行事心理全然成年人的女子落在血漿里花容失色,倒也能滿足看客心底的陰暗慾望。

早些年大學生下海,立地就能加價,後來託了擴招的福,嫖客的錢袋子才終於能少遭罪。我看國產恐怖片老是捉弄女大學生,怕也不是長久之計。

而好萊塢的青春恐怖片,即使因為到處社區大學以及人種早熟的緣故導致大學生高中生區別不大,一路拍到兒童的年齡段依然是少見的。告誡少年兒童不要見義勇為無可非議,就像西方文學影視作品裡面和小蘿莉搭上關係的大叔,無論兩情相悅還是一廂情願最後總沒好結果一樣,對兒童的保護本就是文明的重要尺標。像2017版的小丑回魂一般,在吃人小丑之外還要給孩子們設置來自成熟孩子的霸凌追殺、路人的冷漠無視、來自母親的病態保護、來自父親的打罵和性侵,血漿斷肢見慣,這些才是讓人背脊發冷的真正大尺度。

貝弗利引來下水道的血漿噴滿了整個衛生間,這可能象徵著少女初潮的性恐懼,也可能暗示來自父親的性侵犯。而她父親循聲而來,見到滿臉血污縮在牆角瑟瑟發抖的女兒,只是隨意安慰幾句,毫無知覺地從盥洗盆里接過血水抹抹便離開了。

小孩的恐懼悲喜總不能被大人所理解共情,他們用「It」指代新生的baby,似乎那和幼獸也無區別。「那有什麼好怕的」「那有什麼好開心的」,一邊聽著這樣的話一邊被他們寬大的手拽著向前走,這經歷我想大多數人都有。

少見的正能量恐怖片,營造恐懼然後告訴你不要怕,去戰勝它,然後消解恐懼。所以這片子開頭字幕還沒放完就讓小丑現出了真身,一切恐怖的細節都清晰而寫實,這都是為了最後loser club戰勝小丑而服務。

Welcome to the loser club!真是少年心氣。

《馬男波傑克》第四季陶德再次天才靈光一閃,搞了個小丑牙醫的項目,讓小丑扮作牙醫或者牙醫扮作小丑來給小朋友們拔牙。上天保佑孩子們。

小丑微笑的嘴角源自英國黑幫的酷刑,叫格拉斯哥微笑。黑色大麗花案件裡面的受害人也經受了如此的酷刑。

約翰·韋恩·蓋西,殺人小丑,止小兒夜啼的一號人物,七十年代手裡少說三十條人命的連環殺人犯,平時是個憨態可掬專門逗小孩開心的小丑,所以也專殺青少年。

卓別林、羅溫·艾金森、金·凱利,優秀的喜劇演員總和抑鬱症沾點邊。《頭腦特工隊》的花絮里,小丑演員內心的情緒小精靈全都愁眉不展。

恐怖谷理論說,擬人但又非人的形象給人造成的不適感最為強烈。

最關鍵的一點,小丑並不是一個正能量的形象,他逗人發笑靠的是把自己或別人扔到窘境里盡情奚落,靠的是激起人群的負面情緒,富有道德感的人會自覺對此產生抵觸。

如此種種,小丑形象以及文化象徵的異化,也就都在情理之中了。

《小丑回魂》的原著是史蒂芬·金。1990年版的《小丑回魂》是他的作品第一次被搬上銀幕。

其實史蒂芬·金的作品很多都有點千絲萬縷的聯繫,有些共用世界觀,有些是彩蛋性質的客串,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這叫史蒂芬金宇宙。《肖申克的救贖》也是他的作品,而且是一眾怪力亂神的作品裡面極少數的純文學向,而肖申克監獄裡面,關著不少來自德里鎮的罪犯。據說德里鎮上,也有通往黑暗塔世界的門。

黑暗塔是史蒂芬金最重量級的作品,嘔心瀝血耗時30年的代表作,今年也有黑暗塔IP的電影上映,然後從口碑到票房撲街到慘不忍睹。

很多人評價說,這是恐怖版的《伴我同行》,《伴我同行》的原著小說也是史蒂芬·金作品。

真是史蒂芬·哪兒都有我·金。

他的作品從小說延伸到影視作品,總有種頹廢荒涼裡帶點兒溫暖的感覺,像是喝一口盛出很久的湯,胃裡晃蕩幾下總還能感覺到溫暖。

女主角真漂亮,15歲的小姑娘,紅色捲髮、雀斑,夾在小女孩和女人之間的微妙,那麼有主見而且勇敢,真是一切小男孩的終極毒藥。


看看人家拍的恐怖片,中心思想是戰勝恐懼!這麼正能量的電影中國都不讓引進,唉


特效和嚇點設置都OK,但是劇情和剪輯一坨屎


小孩最怕的是大人覺得這沒什麼好怕的

看這個片的時候我腦子裡一直在想我小時候最大的夢魘是什麼,想不起來。

但我覺得換成我是這個片子里的孩子,我應該不會太早領盒飯。搞不好我會一直活到結局。

因為我沒有夢魘不是說我沒遇到過讓我害怕的事情,而是我天生對這種事情比較遲鈍,而我遲鈍是有原因的。


我記得讀一年級的時候,也就是8歲的樣子,暑假的一個夜晚,我和小夥伴們去河邊捉泥鰍。小夥伴們跑得飛快,我剛吃過飯,跑得慢了點,他們到河邊的時候,我還剩下一個田壟要跳下去。

就在剛跳下去的時候,我腳踩在了一條滑溜溜的東西上,打了個趔趄,差點摔成嘴啃泥,幸虧身子靈活,燕子三抄水,嗖嗖嗖跳到了好幾米開外,回頭瞥了一眼,發現一條火紅的條狀物沿著田埂飛速地往前行進,那速度那勢頭,多年以後我在站台上望著高鐵開過的時候還會想起來。

換成一般孩子可能會被嚇住,大喊大叫什麼的,但是我沒有,我當時腦子想的是我得儘快和小夥伴們集合,沒時間琢磨這是啥玩意兒,更沒時間去表達我的驚恐。

等和小夥伴們集合以後,就是開心而緊張的釣泥鰍時光,更沒時間去想這件事了。於是那條火紅的顏色在我的心裡就越來越淡,直到消失無形。

這事就告這麼一段落。


到我三年級的時候,也就是兩年過去了,除夕之夜,我和奶奶在昏黃的燈光下包餃子。我們那叫扁食。

我包扁食是很認真的,因為我不會包,我得至少包成奶奶包的一半好看才不算丟人。就在我心無旁騖的那會兒,一條又粗又黑的屎撅子慢慢從我腳邊移過,引發我一陣好奇,等我瞧仔細了之後發現那是一條碗口粗的蛇。它彎彎扭扭,很是悠閑,好像沒注意到我的存在。

我的腦子裡突然火紅一片。是的,關於兩年前暑假夜晚的回憶被喚醒了。那條火紅的東西也是一條蛇。

這時候我奶奶過來了。蛇遲疑了一下。我奶奶讓到一旁,蛇又慢悠悠地繼續移動,直到消失在門外。

奶奶說,蛇是祥瑞,尤其過年的時候還能看到蛇,咱家明年准交好運。

我跟她說起了暑假的那條蛇。她說那可能是一條赤練蛇,我們那叫火鐵鏈,能和它打交道也是一種運氣,你明年成績一定好。

我想奶奶實在是世上最會開導我的人了。小時候很多奇遇,其中很多都關於蛇,如今想來實在兇險,如果沒有奶奶的開導,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肯定會做很多關於蛇的噩夢,但我奶奶把每條蛇都給了積極的解釋,我也就不往心裡去了,並且由衷的相信,我明年一定前三名。


回過頭說《小丑回魂》這個片。小丑當然是孩子們很大的一個噩夢,但是在他們遭遇噩夢的時候,沒有大人的開導和幫助,那才是最大的夢魘。他們的生活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黑色荒野。

這個片在國外評價很高,口碑和票房雙豐收,但我看了之後,除了引發上面的聯想,其他實在乏善可陳。我看恐怖片很少感到恐怖,或者象上面說的,我對恐怖比較遲鈍,片中小丑們的形象並沒有激起我內心的恐懼,孩子們戰勝小丑的方式方法也在預料之中,所以光從影片本身來看,這只是一部勉強合格的暑期恐怖片而已。

最讓我受不了的是,為首的那個孩子明明再三強調,只要大家團結一心不要怕,小丑就不能傷害到我們,然而還是有好幾個孩子招呼也不打,就離開團隊擅自去招惹小丑,最後甚至連為首的孩子自己也做出了這種不明智的舉動。雖然說孩子們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容易被吸引,這都好解釋,但恐懼是最大的老師,前面死了那麼多人了,孩子你們就不能長點心嗎。

所以看完這片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當你看到一個孩子遇到害怕的事情時,你要給TA一個溫馨的積極的解釋,這個解釋可以離現實遠一點,孩子在長大以後自己會理解,並感激你的幫助。

我就很感激我奶奶。願她老人家在天之靈安心、快樂。

你有什麼解不開的夢魘嗎?可以在留言區里說說。

http://weixin.qq.com/r/qXXg_CzEZXEarWib9yC7 (二維碼自動識別)

wxp://f2f0htvMXkN-fxGvNWydEOzZ_wVXlISC5lmJ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楚門的世界》這部影片?
《瘋狂動物城(Zootopia)》都採取了哪些營銷手段?效果如何?
《明日邊緣》的結尾是什麼意思?
幻城和權力的遊戲之間差了幾個爵跡?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恐怖電影 | 斯蒂芬·金StephenEdwinKing | 小丑回魂2017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