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還有多少平安京時代的建築遺存?平安京的城市格局是否還存在?
如果要是直白點回答,那就是,基本不存在了。
我們經常能聽見一些人宣傳旅遊的時候會來上一句,想要尋找唐長安城就要去日本的京都,這應該是讓我最感覺滑稽的一句話了,其實對於任何一個對歷史有一定了解的人來說,你是很難在京都看到什麼「長安」的影子的。以前好像被邀請過回答京都旅遊的問題,但是因為看見胡說的太多我也就沒寫,這次在這裡也拋磚引玉一下吧。(歷史方面就僅僅概括一下了,勿盜圖。)
且不說說這些的東西的導遊們知不知道京都在歷史上到底有過幾次破壞和改建,我深刻懷疑他們連平安京和平城京都分不清楚,就更別說這城市的歷史沿革了。
首先回答下題主的問題,我們就算把「平安時代」說大一點,從桓武天皇遷都位於現在京都的平安京(794)直到1192年後白河法皇掛掉(鎌倉幕府時代開始)這個期間內,京都市附近留存的古建築僅僅只有5個,還沒有一個在所謂的「平安京」里。
這四個建築分別是,現在在宇治區(就那個賣抹茶的地方)的宇治上神社本殿(1053,根據木材測定)、平等院鳳凰堂(1060)。以及伏見區的醍醐寺的——五重塔(951)和藥師堂(1121),再晚的還有更遠的三千院阿彌陀堂(12世紀)。看年份我們也看出來了,這些基本都還是平安中後期的建築。而對京都比較熟悉的應該也知道這兩個區已經非常偏了。
圖 把上面說到的幾個放到了一起,因為也不是主要說建築,也就在最後簡單分析下。
木造建築的保存一直都是一個大難題,而戰亂、火災等等對於這些更是災難性的行為,而日本古代又是個磚石建築很少的國家,所以能保留下來建築已經非常困難,而日本人對於古建築又有自己「獨特的保留技巧」,這個之後會說,所以如今京都才能讓大家看到這些看起來還很「歷史」的建築。其實我們也沒必要妄自菲薄,想看長安風你去西安也並不是不行,西安唐代的磚石佛塔還是很好的保留下來的,畢竟中國的磚石建築還是很有一套的。
- 當然了,還有個木津川市的建於平安最末期的凈琉璃寺的本堂(1107)和三重塔(1178,還有5年鎌倉幕府就成立了),但是,這地方真的是離京都太遠了,我騎車到那裡用了將近一個下午,相當於延慶之於北京。
當然了我再放一個圖大家就更清楚了,也就把平安京變化的問題引出來,我們先看一下很常見的一個平安京的平面圖,冷不丁一看,確實很長安——
圖 平安京的規劃。
在歷史上,平安京確實是按照長安的樣子,或者說是按照山寨長安的平城京(現奈良)的樣子來規劃的,但是平安京這名字起得更是奢華,我們看見上面京都被朱雀大路分為左京和右京,在平安時代左京被稱作洛陽,右京被稱作長安,中間有一條朱雀大路是城市的中軸線,最北的大內里是天皇的皇宮。
而現在京都的市中心大路的名字,我們現在稱之為烏丸通,這條路可以說是京都最重要的樞紐,也是京都南北方向地鐵「烏丸線」所通過的地方,我們看下地圖——
圖 京都市區地圖,其中那條豎的黑線就是烏丸線,京都的京都站和京都塔也在這條線上。
然而如果我們把兩個圖合在一起,又是個什麼情況呢——
圖 平安京和現在京都的合併圖,東邊的那條河就是著名的鴨川。
實際上現在的烏丸通只不過是原來平安京的一條叫做「烏丸小路」的南北通行的路,而最東邊的東京極大路其實就是現在京都另一條繁華街「河源町」,也就是說現在京都的重心其實是處在原來平安京的東邊城牆的,包括現在的天皇御所也是在原來平安京的東北角的(上圖的京都御所,綠色)。
其實當年日本定都在奈良一帶的時候,從聖德太子就開始大力引入佛教和漢文化的過程,後來又來了個中臣鐮足剷除了豪族蘇我氏,開始了著名的大化改新,結果這哥們的後人被天皇改姓藤原成了比蘇我更蘇我的豪族。當然除了不停派過去遣隋使遣唐使,僧人交流也是最重要的一環,當然也有鑒真一樣偉大的僧人東渡,日本的平城京確實可以說是個小長安了,而建築風格也和唐代建築相似點很多(只能說是很多而已),這可以說是日本唯一一個最「唐風」的時期了。
不過也正好是鑒真剛跑到日本去,我們這邊就安史之亂了,兩邊交流力度就開始減弱,本來日本的和尚就沒啥律令限制,好多還都是豪族出家,所以在奈良城(平城京)僧團寺院基本就是一手遮天了,後來桓武天皇知道自己實在是搞不過這些和尚,惹不起總躲得起,才向北來到了現在的京都(平安京),平安時代開始,這時候屬於我們的唐後期。
平安時代經歷了日本很重要的一個時期叫做「國風時代」,不論是在文學、藝術還是建築上,日本都在謀求一種自己原本文化的回歸,和歌萬葉集在這個時代出現,而日本獨創的建築模式「野小屋」也被廣泛應用,還有就是日本特有的「こけら葺き(木片屋頂)」和「檜皮葺き(檜皮屋頂)」開始代替中國傳入的瓦,我們來看一下——
圖 檜皮葺屋頂。
圖 檜皮葺的製作過程,我也有幸在工事現場體驗過。
圖 源於中國的法隆寺金堂結構,和日本自己發展出來的野小屋結構(法隆寺大講堂),整個房頂被做出了一個空間,內部有干欄結構支撐,這樣就可以加大屋頂坡度的角度(舉折),這一點也是符合日本氣候條件的。(可以看一下最前面放的那幾個平安時代殘留的建築。)
- 所以要是說日本建築和唐代一樣,那是個極大的謬誤的,唐代有什麼建築能有日本建築這樣的材料和這麼大的腦袋?
不過這個平安京自從建城開始,經費就不是很充足,再加上京都這地方並不是很好,三面環山只有一邊開口(通向大阪和奈良),沼澤和急流密布,雖然平安京還想按照平城京的規模進行建造,起的名字也很好聽,但是西邊的「長安」從一開始就沒建起來,這地方沼澤太多,建設平安京明顯就是理想太豐滿了。最後平安京也就是東邊的「洛陽」還算勉強不錯,但是東邊的鴨川也是偶爾泛濫一個,所以平安京實際控制範圍並不大。
圖 近畿平原的地理情況。(可以看到宇治離京都市區有多遠)
也就是因為平安京最後只剩下了洛陽這部分,所以日本古代一般說進京這個詞為——「上洛」。在政治上,平安時代前期還一直是這個當年挑起來大化改新的藤原家被稱為「公家」一手遮天,而天皇權利不大,皇族太多還只能被下放,這群下放的皇族逐漸就成了後來著名的「源」「平」兩氏的「武家」,當然他們一開始也就類似保安大隊的角色。
結果後來1068年的時候,也就是我們宋朝時,日本的後三條天皇也受不了這群藤原,他就很聰明的在自己還很年富力強的時候選擇了退位,然後出家當和尚以「法皇」的身份操縱小天皇,讓這群藤原高官(攝政、關白)沒處干預最終失勢,不過慢慢法皇的獨裁以及大量利用源平這兩個武家剷除其他勢力還不給人什麼地位,導致了源平十分不滿。結果後來天皇內部因為奪權亂套了,後白河天皇和崇德天皇都覺得自己應該當天皇,最終源平幫助了後白河天皇打了一仗,導致後白河天皇掌權,源平兩家也就有了地位,這個也就是所謂保元之亂,不出意外的話肯定毀了不少建築。
後來這個後白河天皇也就很快退位出家變成了後白河法皇,讓位長子二條天皇,當然日本的天皇和攝關的名字絕對可以湊一桌麻將了。或說回來讓位之後,這個宮裡面又亂套了,藤原家打著二條天皇親政的旗號打算反對後白河法皇,而源家老大源義朝看見平家老大平清盛比自己地位高也非常不滿開始幫著親政派,最後還是平清盛力挽狂瀾徹底剿滅了和後白河法皇敵對的勢力,後白河法皇也和平清盛進入了蜜月期,平清盛越來越權勢熏天。
後來後白河法皇也覺得這個平清盛好像越來越不把自己放在眼裡了,就開始限制人家,平清盛一看你這天下一半都是我打下來的你還和我說三道四,後來直接把人家法皇給軟禁了自己掌握了實權,可以說這位爺就開啟了武家控制政權的先河了,可是自然天下對平清盛的不滿也是一浪高過一浪,而這個時候被流放的源義朝的兒子源賴朝在患難妻子北條政子的幫助下也藉機反對平清盛,最後平清盛病死,而不幸的是他最優秀的兒子平重盛也病死了,失去了有力領導者的平家被源家打了個落花流水,最終壇之浦大戰平家勢力被徹底剷除,源賴朝掌握實權後,覺得自己也別像平清盛這麼玩了,我乾脆找個離平安京很遠的地方建立個「幕府」來控制政治,這樣誰也都威脅不到我了。
源賴朝建立的這個幕府,就是著名的鎌倉幕府,也就是到了這個時候,我們認為平安時代結束,鎌倉時代開始,而中國也正是蒙元和南宋打仗的時候。
後來後白河法皇雖然不甘,但是知道自己確實也控制不住這個源賴朝,然後鬱鬱而終。但是他孫子後鳥羽天皇卻仍然想把權力奪回來,不久後源賴朝也掛掉了,後鳥羽天皇就更想控制這個鎌倉幕府。1219年,內里守護源賴茂嘩變,整個宮城大部分大殿被燒毀。這個時候後鳥羽天皇也變成了法皇,他下令向全國徵收重建宮殿的費用,結果鎌倉幕府完全不配合,這一下鎌倉幕府和朝廷矛盾就變得不可調和了,而這個時候的京都又損失了大量的建築。
當然了,鎌倉幕府內部也不太平,當年的患難妻子北條政子在源賴朝死後大權獨攬甚至不停的搞死自己的兒子,最終導致北條家外戚專權,北條政子的弟弟北條義時掌權,終鎌倉幕府一朝,北條家也是幕府的實際控制者。
承久3年(1221年),後鳥羽上皇下令討伐鎌倉的北條義時,這也就是著名的「承久之亂」。朝廷軍完全不是對手,大敗,最終北條義時的兒子北條泰時帶著19萬大軍跑到京都(我覺得有水分)把後鳥羽上皇流放,然後立了個傀儡天皇,在京都到處作亂,這一下可是把平安時代僅有的那點建築都毀的差不多了,天皇的皇宮只能外遷到親王的居所,原來的大內里就算是廢掉了,而整個京都城一片狼藉,曾經作為東邊邊界的鴨川卻逐漸成了中心地帶,鴨川東部出現了大量的住宅區,這個時候的京都就有點現在的樣子了。
當然了,也是這一年京都建立了真言宗的大型寺院「千本釋迦堂」,這個建築其實並不是多麼出彩的一個寺院建築,也不是總本山級別的寺院,但是它特殊就特殊在,這是京都市區僅有的沒有在後面要說的應仁之亂毀掉的寺院了,也是現在京都市區最早的寺院,屬於鎌倉時代,我們看下圖。
圖 千本釋迦堂,這個是京都市區最古老的建築,但是從建築樣式你看到的是滿滿的島國風,斗拱極其之小,舉折極其之陡,用的檜皮當屋頂,空間布局屬於典型的日本和樣建築,下面還是干欄結構架起來的,我只想說,看到這個建築咋還能聯想到長安。
- 所以說木造建築其實是非常脆弱的,戰亂、火災都會導致建築的徹底毀壞,就比如後白河法皇令平清盛建造的著名的「蓮華王院(三十三間堂)」,這個天台宗的大型寺院就在鎌倉時代一把火毀掉了,所以現在看到的也是後來重建的,日本也好中國也好這樣的情況太多了,不過話說回來日本有一種「修舊如新」的思維,這個可能來源於他們對神社的「遷宮」,也就是你可以完全重新建一個一樣的新的建築然後讓人家大神們「搬家」,但是號稱初建年代還是最開始那個時候。而客觀講,日本對於建築的保護和修復還是有著獨特的理論,也是費了極大的心血的,這也導致了我們現在還是可以看到很多日本古建的遺存,但是講真這些建築很多地方已經和初建時候差別很大了。
今年正好趕上了奈良春日大社的遷宮,每20年一次,所以最近那邊正在搞盛大的祭典來讓神去搬家。
圖 春日大社遷宮。
圖 後面的燈陣。
平安直到鎌倉的這段時間,宋朝東南沿海和日本交流極其緊密,所以因此進入到日本大量宋代江南的建築風格,日本一般稱之為「和樣」「禪宗樣」和「大佛樣」,但是由於這回答不主要是講建築我也就不多說了,放一個圖大致看下——
圖 平安——鎌倉時期發展出來的三種樣式,具體的差別在於空間、斗拱以及前面說的小屋組的構造,每個建築都有著一定比例的宋代風格和一定比例的日本傳統木造建築的東西在裡面,等有時間會專門在專欄寫一個區別這個的文章,總之這些建築並不是什麼「唐代建築」。(請勿盜圖。)
而鎌倉幕府時代發生的最著名的事情就是蒙元入侵事件,雖說按照日本傳說是個神風把日本給救了,但是這場戰爭也確實把鎌倉幕府打的一蹶不振,因為不能支付過多的酬勞,曾經團結抵抗蒙古的民眾也開始抱怨起來。
所以沒多久之後(1324),後醍醐天皇又開始了對幕府的反抗運動,結果又是被吊打,後醍醐天皇跑的比香港記者還要快,而幕府就冊立了光嚴天皇,把皇宮遷到了曾經是女院、親王府等的,在平城京東北角的「土御門東洞院殿」,這個也就是現在的「京都御所」的位置,也是一直用到現在的京都皇宮。
可是這個後醍醐天皇也沒有閑著,他實在是受不了這個鎌倉幕府了,就開始聯繫另一波從源氏里分出來的武家——足利家來對抗鎌倉,足利家的老大叫足利尊氏,這哥們一看這是個好機會啊,就開始幫著天皇對抗鎌倉幕府,足利尊氏畢竟武將出身不比朝廷這幫烏合之眾,鎌倉幕府大敗,後醍醐天皇表示非常高興。
結果這個足利尊氏本來以為自己打贏了天皇也會給自己一個征夷大將軍什麼的然後建立個幕府,沒想到天皇用完人家就像甩了人家,最終足利尊氏氣的倒反後醍醐天皇,我們知道後醍醐打仗不行跑路卻很厲害,一路跑到奈良一帶建立了個小朝廷。足利尊氏一看你跑不要緊我也搞個幕府扶持個天皇,於是足利尊氏控制的光明天皇在京都繼位,而足利尊氏也在京都御所的西北邊搞了個豪華的「花之宮殿」,因為這地方在現在京都的室町通,所以這個幕府也被叫做「室町幕府」,日本進入到了「室町時代」。
當然了,室町時代早期還是一南一北兩個天皇互不承認,最後還是到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也就是一休裡面那哥們的時候,南朝的後龜山天皇表示還是合併的好(歸還三神器),南北朝最終統一。
室町時代其實是奠定了京都不少著名建築的,就比如金閣寺(鹿苑寺)和銀閣寺(慈照寺),建築模式非常類似歐洲人搞新古典一樣,這金閣、銀閣就等於把中國、日本的建築特點分成三層給攢到一起去了,這一點還是有點意思的,以後再說——
圖 我畫的金閣寺,足利義滿時代,輕噴就好。
但是傳到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的時候,一場浩劫出現了,也就是所謂的「應仁之亂」,這場動亂過於複雜和出名,這裡限於篇幅確實沒法寫完,只能大概說一下就是,足利義政並不是個多願意當將軍的少年,歲數不小了老婆也不生兒子,而周邊的守護、管家、外戚一直專權,所以他就承諾讓自己弟弟足利義視當將軍,這麼一來就造成了幾家的守護勢力開始互相不滿,就繼承人問題所有的所謂「大名」開始瘋狂火拚,這麼一來以斯波、細川、赤松為代表的中央和地方的貴族就根據這個問題連著打了10年,甚至最後跑到京都開始燒殺。
這場戰爭對於京都城來說就是個浩劫,京都城幾乎所有的建築都被破壞的不成樣子,整個都城就等於被廢掉了,非常類似西周末期因為繼承權問題導致的諸侯爭鬥,幕府將軍因為這場混戰變得徹底有名無實,大量守護大名開始衰落,而一些新興勢力趁機崛起,最著名的就是大家熟知的織田氏、武田氏、毛利氏等等新興武家開始崛起,日本轟轟烈烈的「戰國時代」開始了,當然無論「南北朝」還是「戰國」,這倆名字都是日本根據中國的歷史時代起的名字。
所以應仁之亂這麼一搞,京都毀的成了這樣子了——
圖 被毀的京都。
可以說我們大多數能叫出來的建築基本都遭遇過應仁之亂的毀壞,而上京區域幾乎要重建,下京被隔離成一片居民區,而重建的這個區域也就是現在京都市的核心區域了,市區除了前面說的那個千本釋迦堂也基本都被破壞掉了(千本通就是曾經平安京的中軸線),就算現在被中國遊客給佔領了的京都清水寺,其實也是江戶時代重建的,而前段時間我去參觀臨濟宗的大本山妙心寺,和尚講了半天歷史,最後說道,這個江戶時期重建的時候啊,如何如何。
江戶時期,就是後來德川家康那個時代,就已經相當於我們的清朝了。其實在前面說的應仁之亂之後,地方的武裝勢力紛紛崛起搶地盤,後來小勢力織田信長逐漸在名古屋一帶崛起,就快統一日本干翻西邊的大骨頭毛利家(廣島一帶)時,被自己小弟明智光秀給造了反,造反的原因眾說紛紜,據說這位看到織田信長好像已經想推翻天皇自立了,才迫不得已扯了反旗,畢竟天皇就像周天子漢獻帝一樣,最起碼是個精神象徵。於是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在京都被明智光秀叛軍殺死,這麼一來又一個寺毀掉了。織田信長死後,後來當年織田信長收的一個出身極其卑賤的小弟,也就是後來改名「豐臣秀吉」的哥們正在和毛利家打仗,趕緊簽了和約回頭滅了明智光秀,然後逐漸接手了織田信長的遺產,最終統一了日本這幾個島,並且和當年織田信長的好基友德川家康簽署了合約,給人家封成了顧命大臣,但是他十分懼怕勢力強大的德川家康,就把人家的地盤硬生生的遷到了當年非常貧瘠的關東地區,而豐臣秀吉的時代,因為他後來的所在城名後來被叫做桃山(京都伏見區的伏見城),所以這個時代又被稱為「桃山時代」,不過現在歷史上又叫這個時代「織(田)豐(臣)時代」。
- 熟悉歷史的話我們知道,桃山時代其實非常的短,但是豐臣秀吉對於京都的建設是非常之大的,他開始收拾千瘡百孔的日本,他在上圖的鴨川東部大力規劃,而這個區域就是現在新的「左京區」,而大量的寺院被遷到京都市內方便管理,最後他把原來方方正正的街道給分成了更小的長方形來節省空間,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京都全是一個個長條以及密集建築,這一點和我們中國的四合院模式其實是完全不同的。
圖 豐臣秀吉增加了一個町,這個規劃也就是所謂的「天正地割」。(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後來豐臣秀吉好死不死覺得日本統一了沒啥意思,非要去打人家朝鮮,明朝作為宗主國自然也要出戰,這也就是著名的萬曆朝鮮戰爭(文祿慶長の役),豐臣秀吉碰了一鼻子灰鬱鬱而終,而豐臣秀吉家族勢力太弱小,臨死託孤自己的寵臣石田三成,結果這個時候德川家康就是個翻版的司馬懿,這老頭太能活,直接扯旗造反,從關東一路打了過來,石田三成大敗,德川家康就在這個原來很貧瘠的關東地區的「江戶」城建立了江戶幕府,這也就是日本封建最後一個時代,而江戶也在江戶時期逐漸成為日本實際的政治經濟中心,尤其是在後來幕府垮台後明治天皇搬到江戶改名東京,這個地方就成了日本獨一無二的超級都市了,京都逐漸的失去也1000餘年的地位。
當然了,德川家康在當年平安京大內里遺址東南的位置上建立了龐大的離宮「二條城」,這也是京都著名的景點,但是只要我們看一下這個建築就會發現,錯綜複雜的空間,巨大的屋頂小屋組,這個建築其實也是個非常「日化」的存在了。
圖 元離宮二條城結構圖,江戶時代。
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的京都古建築,除了大量的江戶時代重建的,還有就是十分現代化的民居了,後來京都大學、同志社大學等紛紛建設在了鴨川兩邊,這些地方都不是原來的平安京位置,卻成了現在京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這裡就大致的講一下京都城區的變化和京都的歷史沿革,且不說日本文化本來就和中國文化內核有著極大的差異,就單純從實際的規劃和建築,我們也很難說出什麼「去京都看長安」這樣的忽悠話來,其實歷史從來就沒埋藏在什麼遠方,而一直在我們自己手裡。
有時間來京都,我們去看看醍醐寺和西本願寺,很多就明了了。
以上,時隔一年,又回歸到了這種問題,感謝我們這麼久的互相學習,也感謝大家讓我成長。剛從奈良回來,整個奈良城滿是正在修復和重建的建築,或許在這裡我們還能看到一些逝去的東西,而到時候我會開一個專欄文大致說下日本古建築的一些修復情況,當然也希望大家指正。
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多圖!流量黨注意!
洛中(京都市中心)現存的平安京時期的建築一個都沒有。
現在京都市中心地區最古老的建築是千本釋迦堂,建於鎌倉時代(1227年)。
(詳細信息:http://www.daihoonji.com/midokoro/)
平安京時代的城市格局是這個樣子的
然而這個格局實際上從未實現。右京由於地形低濕不適居住很快荒廢。連天皇居住的大內里也是屢次大火,最後乾脆不重建了。現在的京都御苑和當時的大內里一點關係都沒有。而大內里一帶現在就是普通的市區。當時的大極殿所在地後來立了塊石碑紀念。不過據之後的考古發現,真正的太極殿所在地位於這塊石碑稍南的千本丸太町。
(題外話,現在的平安神宮是縮小版的當時大內里建築的復原。)
因此,實際上從平安時代一直到二十世紀,京都的市區範圍基本只集中在平安京規劃區域的東半部。即使現在,京都市最繁榮的地區也是在東部。鎌倉幕府成立之後,平安京實際上只是個擺設,不是實質上的行政中心。加上室町時代時的應仁之亂燒毀了京都大部分市區,這一時期京都分裂為上京和下京兩個地區,規模比平安京時代小得多。
直到豐臣秀吉時期,這位統一日本的人才開始重整京都的城市格局,修建御土居,確定了洛中的範圍(紅線內)。
御土居是一個類似城牆的東西,修建目的一是防衛外敵侵略,一是抵擋京都東部經常泛濫的鴨川洪水。現在御土居僅西北部存有一小段,長這個樣子。
秀吉的京都改造另一大主要內容是天正地割。天正地割之前,京都的街道多是正方形,建築為了臨街,在建築之間產生了大量空地,是這樣的。
這造成了巨大的浪費。秀吉決定增建南北方向的街道,讓京都的城市格局從正方形變成長方形,有效利用中間的空地。(但四條烏丸一帶由於已經充分開發,因此並未修建這樣的道路)
京都現在的城市格局就是在這一時期成形的,和平安京已經沒太大關係了。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11.7更新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沒想到拿到過百贊,真的很開心。答謝各位,上幾張大極殿所在地現狀圖片。
這兩張圖是大極殿跡碑的所在地,現在是一個極小的公園。碑樹立於1894年,不過根據後來的考古發現,大極殿的正確位置是在距此碑附近的千本丸太町路口。
路口處有三個牌子專門介紹當年大極殿的狀況、考古發掘和附近地圖。
大極殿所在路口全景如上面的兩張圖。上面一張是自南向北(就是當時的大內里內側)。下面一張是自北向南(就是當時從大極殿往宮外看)。
今天有眾多的京都市民其實都住在當時只有皇族才能居住的地方。
另外,秀吉的京都改建的另一重要內容就是將京都的寺廟集中搬遷到寺町(位於現在四條河原町一帶,也是京都最繁榮的地區)。主要目的一是將寺廟集中在市界的話會讓敵人攻打時出於宗教心有所畏懼(利用和尚來守城),二是便於監視管理。著名的本能寺也是在這次集體搬家中搬到現址的。
(蛸薬師通上的小棕色橢圓是原本的本能寺。京都市役所附近的棕色橢圓是現在的本能寺。而本能寺下方紫色橢圓內有不少卍字記號的區域就是寺町。粉色圓圈區域內的是保留正方形路網的地區,可以看出明顯和其他地區的長方形路網不同)秀吉在城市規划上的豐功偉業不止限於京都。江戶時代三都(江戶、大阪、京都)之中,大阪現在的都市格局也是秀吉設計的。
秀吉可能沒有想到的是,他在軍事上的功績沒幾年就被德川家康割了稻子(雖然他本人也割了織田信長的稻子),在城市規劃這一副業上的成就卻決定了關西兩大都市的今日格局。
一張圖解決:
————————————————————
平安京的格局早在平安末年就開始崩潰,西京除大內里附近地域外幾乎大部荒廢,而鴨川東岸地區蓬勃發展。之後承久之亂就被徹底破壞,內里焚毀,天皇遷居左京各處御殿,直到鎌倉末年土御門東洞院御殿,成為固定的內里(今京都御所),此後形成了以御所為核心的上京(貴族區)與以五條至七條東部街坊的下京(平民區)兩個分割的城市。義滿時代,隨著時代的發展上下京之間的街坊得以恢復,近現代京都的核心區域成型。
至於建築,京都現存的古建築主要以室町北山-東山期和江戶寬永期的為主,平安時代的市區一座也沒有。
整個京都府範圍內的則有:
平安中期:平等院鳳凰堂、醍醐寺五重塔。
平安後期:醍醐寺金堂、醍醐寺藥師堂、往生極樂院阿彌陀堂、凈琉璃寺本堂、凈琉璃寺三重塔、宇治上神社本殿。
——————————————————————
從上可見,即便是整個京都府內最古的醍醐寺塔、鳳凰堂,其年代也夠不上唐。而相比之下的中國,就是在以元明清近三代而聞名的北京市,尚還有七八座唐塔存世,不知那些所謂的去京都找「唐朝」的人若是知道此等消息會做何感想。
推薦閱讀:
※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
※中國古代有哪些厲害的設計為現代人稱奇?
※為什麼朱元璋的畫像這麼奇形怪狀?
※為什麼從小到大每次看到外國的博物館裡收藏的中國文物總是義憤填膺的?
※中國現存那麼多古塔,您認為哪座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