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配組裝電腦?


2017年來看了看,雖然型號更新了,但組裝的方法依然沒變,所以不用更新。

==================================

這裡就回答如何「組裝」電腦。本篇可以私人轉載,禁止商業轉載,謝謝。


在文末放了公眾號的二維碼,左邊是服務號,因為知乎上對於配置這類信息屬於「個人問題」,所以很多時候被邀請點進去以後已經不能回答,並且我也覺得知乎上對於給一個配置這樣的提問回答多了沒多大意思,所以自己做了一些配置清單,並且可以互動。右邊則是希望能夠抽空來寫一些文章,訂閱號會方便一些,也不會常常出現在別人的微信時間線,太擾人。另外因為公眾號只能回復48小時內發消息的人…所以如果沒來得及回復的話,記得過兩天再發一次…抱歉。


另外還有最有時效的方法:值乎提問入口

======2014.11.21 更新======

之前為了圖方便,直接把我在什麼值得買寫的連圖帶字複製過來…但一次性直接複製,導致圖片都沒了…排版也是亂的…這次重新粘了一下圖片,圖片有的是自己拍的(特別是拍虛了的渣圖…),有的是百度上找的,有的是電商上截圖以後自己標記的。如果有什麼侵犯到別人權益的,請聯繫我~(因為複製過來的圖片,所以有什麼值得買的水印,但是這篇經驗確實是我發的,所以不是盜貼哈)


======2015.3.25 更新======

在電腦上找到了之前上船前的圖片,把以前的水印圖片給換回來了

另外更新幾個裝機的要點:

1.台式機的散熱本身不太容易成為問題,反而是風扇噪音很重要,所以務必選個好的靜音風扇。

2.現在的主流集顯能夠應付入門級的3D網遊,以及輕量級的Photoshop一類的設計軟體(P幾張照片那種),所以不用提到photoshop和遊戲就一定得配獨立顯卡

3.水冷其實也有風扇,其實也沒法做到完全靜音,且價格還比較高

4.絕大部分電腦在買的時候考慮了「擴展性」,但實際上卻到淘汰都沒有擴展過。且即使擴展也是內存條、硬碟這類不需要換機箱/主板的配件。所以不用太看重大主板和大機箱的「擴展性」這個優點


在展開來說之前,先說一個事情,就是為啥要自己組裝電腦,原因一般有二,一是品牌機性價比太差,二是想自己選自己喜歡的配件,有樂趣。三是零件自己選,靠譜不會被商家騙。實際裝機的時候,就要面臨選擇了,首先我在幫朋友裝機或者自己組裝的時候,絕大多數還是選擇的從B2C自營買的,因為售後和淘寶或者某些電商的第三方確實不一樣。

幫一個朋友2012年在奶茶東上買的7850,用了接近一年的時候壞了,發給售後處理說維修時間長,可以選擇等或者以9折的價格退款,然後退了1264,可當時7850經過了一年,買塊新的也才1100多一點啊…於是朋友開心的加了185換了GTX660…換成自找廠商或者寄回檢測的C2C、電商第三方,估計很難做到這一點。(下面這個圖就是記錄,真感慨我的GTX460怎麼不壞呢╮(╯▽╰)╭)

幫一個朋友2012年在奶茶東上買的7850,用了接近一年的時候壞了,發給售後處理說維修時間長,可以選擇等或者以9折的價格退款,然後退了1264,可當時7850經過了一年,買塊新的也才1100多一點啊…於是朋友開心的加了185換了GTX660…換成自找廠商或者寄回檢測的C2C、電商第三方,估計很難做到這一點。(下面這個圖就是記錄,真感慨我的GTX460怎麼不壞呢╮(╯▽╰)╭)

說完了售後,我想表達個什麼意思呢?那就是如果自己組裝,還是選靠譜一些的購買渠道吧,B2C的售後會好很多,首選的購買方式應該是B2C網站買配件來組裝。很多整機雖然便宜幾百,但是一來品牌選擇上很坑,二來售後基本上就是店保。

說完了售後,我想表達個什麼意思呢?那就是如果自己組裝,還是選靠譜一些的購買渠道吧,B2C的售後會好很多,首選的購買方式應該是B2C網站買配件來組裝。很多整機雖然便宜幾百,但是一來品牌選擇上很坑,二來售後基本上就是店保。


說完了原因,再來說需求分析,現在主流的裝機需求大概是這麼幾個類型(我基本上都裝過…( ̄. ̄))

1.能用就行型(¥1500 ~ ¥2500)

2.辦公文字處理型(¥2000 ~ ¥3000)

3.一般遊戲型(¥3000 ~ ¥5000)

4.發燒遊戲型(¥6000 ~ ¥1W+)

5.圖像處理特殊軟體型(¥4000 ~ ¥1W+)

6.土豪怎麼好怎麼裝型(預算是啥?)

自己估的這是個大概,只是方便大家去按照預算看看。而實際上看性能,可以參考其他答案里的「天梯圖」,現在的處理器、顯卡都儘是各種型號的馬甲,天梯圖可以很直接的看到具體某一型號處在的位置。


請忽略我經驗裡面裝反的散熱器風扇——因為怕誤導別人,所以轉過來的時候把圖刪了。另外關於H81——這是朋友選的,當時活動只要299,朋友不太懂,我告訴他,H81和B85兩個實際用起來確實差別不大(至少對他的使用範圍里是這樣)原因只有價格,千萬別覺得這裡沒必要省那裡沒必要省,3000預算進卡吧,1W神機抱回家的順口溜就是這麼來的。我覺得可以理解,自己配請換成B85。處理器沒用E3也是因為便宜。但便宜也有前提——夠用。下面就進入正題:


首先來說,組成電腦的幾個部件, 主要配件是CPU、主板、內存、硬碟、電源、機箱、顯卡,算上外設和配件還有顯示器、鍵盤滑鼠,以及現在很少人配到的光碟機刻錄機、獨立音效卡之類的。他們的關係是什麼呢?主板是主要配件的承載平台,主要配件是直接接在上面的。


尺寸篇:


1、機箱和主板的尺寸型號從大到依次是:(標準型)ATX 305mm x 180-250mm &> (緊湊型)M-ATX 284×208mm(即Mini-ATX) &> (迷你型)M-ITX 170mm x 170mm(即Mini-ITX),這些是現在主流的一些尺寸,另外的諸如EATX、AT、XT、DTX之類的應該不會看這篇文章的……大機箱比如ATX可以容納小主板比如M-ATX和ITX,但小機箱不能容納大主板(廢話),這裡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小機箱,像淘寶現在有買很多二手的Mac mini的機箱,可以自己組裝成Mac mini的樣子,很漂亮,但是它實際上普通的ITX主板是放不進去的,需要特別版的。

2、主板和CPU,目前的市場中,品牌只有Intel和AMD兩種選擇,首先當然是支持AMD晶元的主板沒有辦法安裝Intel的CPU,反之亦然(也有一些奇葩的主板曾經搞過兩個CPU插槽,但早已淘汰,這裡不論)。其次,Intel和AMD各自又細分為

Intel有:LGA 2011(主要是高端系列,LGA是晶元封裝的方法,而數字代表它有多少個針腳,就是你的主板CPU插槽那一根一根的那東西,以前它們在CPU上,現在在主板上。只要注意不要買到A介面的主板和B介面的CPU就好了),LGA 1150(最新的酷睿第四代,會逐漸取代以前的1155和775)LGA 1155(第二到第三代酷睿用的這種介面),1156(第一代酷睿)LGA 775(1155出現之前的介面了,很老,現在比較少見到了)

AMD有:AM3+和AM3(AM3+是最新的專為「推土機」系列優化的CPU介面,AM3則較AMD3+老一些,可通過刷新BIOS支持AM3+的),FM2+和FM2(區別主要是FM2+支持第三代的APU和CPU,FM2不支持)

另外除了上述兩種以外,市面上還有一種整合CPU主板,主要是主打低價低功耗,對要求不高的辦公、做NAS之類的可以考慮,因為這種可以極大的降低成本,通常CPU+主板一共在500-700之間(因為CPU集成在上面的)。購買前最好查清楚CPU的介面,再對應去買主板,雖然AMD的介面有刷BIOS支持新U的,但這不適合新手。


3、內存條和主板,內存其實現在市面上主流的基本上都是DDR3的內存(之前的還有SD、DDR1、DDR2),但還是要注意,二手市場還是有些DDR2的內存賣的比較便宜,切莫為了省錢買個不能用的。然後就是筆記本內存和台式機內存並不一樣,如下圖:

這是筆記本內存條:

這是台式機內存條:

你可能還會看到這種:

其實外面的這塊只是個散熱器,拆掉外殼也就和上面的台式機內存長的差不多,不過一般需要散熱的都是一些超頻版、高性能版。這裡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整合CPU主板或者一些主打便捷小巧的主機,比如Intel去年開始發布的NUC(Next Unit of Computing),用的也是筆記本內存,他有多小呢?看看下面的拿在手上的圖就知道了,如果對性能要求不算高(辦公、看電影、基本的遊戲),但希望小巧輕薄的,可以選擇它,因為小到可以掛在顯示器後面。

其實外面的這塊只是個散熱器,拆掉外殼也就和上面的台式機內存長的差不多,不過一般需要散熱的都是一些超頻版、高性能版。這裡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整合CPU主板或者一些主打便捷小巧的主機,比如Intel去年開始發布的NUC(Next Unit of Computing),用的也是筆記本內存,他有多小呢?看看下面的拿在手上的圖就知道了,如果對性能要求不算高(辦公、看電影、基本的遊戲),但希望小巧輕薄的,可以選擇它,因為小到可以掛在顯示器後面。

4、顯卡的尺寸只在選擇小機箱時需要照顧到(也確實不要用巨無霸顯卡搭配小機箱,如果是追求極致性能的話,小機箱本身就不適合這個需求),如果機箱是小機箱,可能就需要選擇「半高顯卡」(可以直接搜索的到),但這不一定,還是看具體型號,比如我自己的這個喬思伯的V4裝機,顯卡要求最長不超過26cm,再多就放不下了,大家在購買顯卡的時候參數裡面也是有的,可以對照著來。需要另外特別注意的是,現在的獨立顯卡,基本上都是佔用兩個槽的比較多,所以機箱小了一定要看槽數夠不夠。


5、電源、硬碟及其他:

電源其實比較簡單,除了某些自帶電源的機箱有奇特大小和外形以外,普通的電源大小只有標準版和Micro兩種,有很多小機箱是用的Micro電源(要很小的那種,同樣是參數里有的),這種機箱的話,普通標準尺寸的電源是塞不下的。

硬碟普通台式機當然用3.5寸和2.5寸都沒問題,但同樣是小機箱就會面臨尺寸問題,比如上面提到的改款蘋果機箱,就只能用2.5寸的硬碟去替換,另外固態硬碟基本都是2.5寸或者是mSATA介面的更小尺寸,所以固態硬碟不是太需要擔心尺寸問題。

最後就是散熱器,主要也還是小機箱用不了太大的散熱器,再一個如果是單獨買的散熱器,還是要注意跟CPU匹配,有的是多平台的散熱器這種比較好弄(支持的平台還是在網站提供的參數裡面看),如果是針對某一種介面的CPU,那就一定要看仔細了。


總結一下上面提到的東西,大家發現了啥沒有?那就是——小機箱坑爹啊!雖然小機箱長的好看又省地方呢,但最需要顧忌到尺寸問題的就是小機箱,所以還是建議剛開始裝機的朋友選擇大一點的機箱,至少是M-ATX以上。否則你會有很多問題需要糾結的。

選購篇:

CPU

方面,擼主配機子的時候一般是按照不帶顯示器的話,2000以下用奔騰,3000以下用i3,3000-5000用i5,5000以上用i7,這個大體上的標準。而品牌傾向呢,CPU我比較傾向於Intel,因為在用過的實際感受里,確實要相對穩定一些,這個上面一定要明白:更多的核≠性能高,我常給身邊裝機的小白朋友說,AMD的低端4核就好像是4個小朋友,而Intel的雙核相當於兩個大人,4個小孩能比2個大人做事更有效率嗎?(當然實際差距不一定是那麼大,但大概意思是這樣),而且配機器和買其他商品一樣,兩個品牌同價位的東西不可能差距太大,要不然另一個牌子早垮了。


主板

主要是求穩定,因為性能上排除掉新系列出新的技術以外,對整機性能的影響確實比較小,比如同樣是Z87,京東有600多的,也有1000多的,如果排除掉一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實際使用起來的性能真能有那麼大差距嗎?我是不這麼覺得的。當然,這也取決於你的整機預算,不至於配個1W的電腦,用個4、5百的主板,總之是合適就好。


內存

一定建議在B2C網站上買,這個東西貓膩比較多,造假也比較容易,我是基本不敢在X寶上買這個的,這個可以選擇買兩根組「雙通道」,也可以用單根,對性能有一些提升,就相當於是把路拓寬了一倍,但實際性能,當然差距只有一點點,擼主是想的這主板只有兩個插槽,留一個方便以後升級,所以才只用了單根8G。以後不準備升級的話,還是兩根好一些。


硬碟

現在鼓勵大家有條件的話還是用固態硬碟(SSD),或者固態硬碟+機械硬碟,固態硬碟在使用的時候相對機械硬碟有低噪音、讀/寫速度快、響應速度快的特點。缺點就是貴、接近寫滿(90%)的時候有一些降速的問題、壽命比機械硬碟短一些。但如果你用慣了固態硬碟,一定不會想換回機械硬碟。機械硬碟實際上是現在的電腦的普遍瓶頸,而固態硬碟因為是填補這木桶定律里「最短的一塊」的神器,所以說升級優先買固態硬碟准沒錯


顯卡

大家緊著自己的預算選就是了,別的配件買完,剩下的都放顯卡上就OK。有一個容易被忽悠的就是大家別被大顯存給忽悠了,有的低端顯卡打著大顯存的口號,但實際上用的是GDDR3的內存,而中高端基本上都是GDDR5,兩者的性能差距很大。所以並不是顯存大的一定好於顯存小的


散熱器

如果你買盒裝CPU,是自帶了CPU風扇的,但自帶的風扇通常不是特別好,以我的i5 2400的自帶風扇為例,散熱效果還可以,但在使用了半年以後,噪音就開始出來了。通常建議大家先用著盒裝的風扇,等到開始出現噪音了再換,推薦一下的話,便宜點可以買39元的紅海mini,要差不多的話可以選99元的九州風神玄冰400,再往上超頻、高端發燒機建議上水冷。


電源

穩定性它最重要了,務必選個大牌子的,推薦銀欣/海韻/安鈦克,千萬不要買雜牌哦,要不然東西能全毀在它上面。瓦數按照非獨顯350W-450W,入門級、中端獨顯400W-600W,高端、雙卡800W-1000W選擇,寧大不小

裝機篇:

p.s.(因為是兩次裝機組合的圖片,可能上下圖片出現不同型號的零件,不過不影響安裝方法的了解)

下面就開始裝機了,首先拿到所有配件以後,大家還是先都打開來看看有沒有損壞的,好馬上聯繫退換貨,免得裝機裝到一般才發現內存是折斷的神馬的,就糟心了。檢查完以後,準備一個螺絲刀,一個橡皮擦(這個一定要單獨說說,橡皮擦是用來擦金手指的,就是內存條和顯卡與主板插槽接觸的那塊一條一條的金色的部分,可以擦去氧化層,使電腦更穩定一些),幾根扎線帶(機箱一般有送,沒送的話有些包裝裡面的軟的扎線也可以拿來用用。)就可以開始裝了。(下面的圖有網上來的,也有自己照的,渣像素的基本上是自己的)綜合一下就補貼配置了


先最好是把主板放平,把CPU、內存插上,再放到機箱內去上螺絲,這樣做的原因是先把主板裝在機箱里再安CPU內存的話,地方太窄不好操作。


1.CPU拆開以後看看正反面是不是都完好。然後把主板上CPU位置的拉杆拉上來,然後把CPU上兩邊各一個的缺角對準主板上的突起的部分,輕輕放下去,千萬不要大力去按哦,容易把針弄彎弄斷之類的。LGA775之後,Intel開始採用這種針腳在主板上,CPU只留接觸點的作法,主要是為了避免CPU的針腳被損壞,因為CPU比較比較小塊。安好以後把拉杆拉下來扣好。

2.給CPU塗上硅脂,如果是盒裝自帶的風扇,本身就有硅脂在散熱器上(如下圖),這種直接把散熱器插到CPU四周的四個孔里,然後按照4個小柱子上標註的剪頭方向把旋鈕擰過去就好了。硅脂這東西,主要是為了增加散熱器和CPU之間的接觸面,因為如果只是兩個金屬貼在一起的話,很可能有很多縫隙。有沒有塗硅脂,溫度有時候能相差幾十度。

3.如果是你單獨買散熱器的話,都會自帶一小包硅脂,這是另外一次的,請忽略我塗的像翔一樣的硅脂……實際上只要塗CPU最中間的一點,在散熱器的擠壓下,它會鋪平鋪開的,所以盡量不要塗滿。

3.如果是你單獨買散熱器的話,都會自帶一小包硅脂,這是另外一次的,請忽略我塗的像翔一樣的硅脂……實際上只要塗CPU最中間的一點,在散熱器的擠壓下,它會鋪平鋪開的,所以盡量不要塗滿。

把散熱器的底座卡扣底座安裝上,這個散熱器的話是先把4個角卡進去以後,再用黑色的像大頭針一樣的4個塑料「釘子」插進4個白色的小洞里把背面給卡緊。安好以後記得看一下主板背面看有沒有完全卡好。然後再把散熱器後面還有我找到的一個LGA775和1156平台的散熱器安裝說明,安好以後在後面確認一下

4.把散熱器卡到卡口上去,記得先撕掉接觸CPU那一面的薄膜,這個要注意兩點,一個是卡子的兩端一頭是能活動的,一頭是不能活動的,先把不能活動的那頭卡在剛才安的「黑圈子」上,然後再把另外一端壓下去卡在另外一頭。二是要注意風扇的方向,結構是風扇→散熱器→機箱背面散熱孔。這樣才能把散熱器上的熱氣吹出去。

5.安裝內存,注意內存中間的那個卡槽的方向和主板上的內存插槽相對應,不要硬來。

6.內存和CPU搞定準備後I/O面板擋片(在主板的包裝里,因為各家的介面的布局不太一樣,但後面板的總大小是一樣的,所以各家自己生產自己的這塊面板來適配自己的介面,主要用處也只是使背後沒有太大的空隙,比較美觀、防塵)新手可以先拿著在主板後面的介面那邊比一下,然後安裝在機箱里,免得放反了。這個安的時候就要略使一點勁了,大部分的機箱都比較緊。

7.上好後面的I/O面板以後,就是上螺絲了,通常機箱里的螺絲有下面這兩種,小的比較圓的這個一般用來上主板(也遇到過例外),但當有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不清楚用哪個時,還是建議先試試小的,免得把螺絲孔弄大了導致螺絲擰不緊。另外,第一顆螺絲不要擰太緊,這個是一般常識了,因為可能上後面的螺絲的時候需要挪動主板,第一顆上太緊了就不好挪了。

安裝好以後是這個樣子

安裝好以後是這個樣子

8.連接電源線和前置面板(即機箱里前面板延伸到機箱內部的線,接上它們,機箱上的USB口、音頻口才能能夠使用)

a.別的線其實都比較容易,對新手來說,可能比較複雜的,就是下面這幾根線了。這幾根其實就是連接機箱上的開關、重啟、電源燈的。分別是POWER LED+(電源燈正極)、POWER LED-(電源燈負極)、RESET SW(重啟鍵)、POWER SW(開關鍵),這個的插拔,一定記得按照說明書來插。

這是當時的說明書里的註解,教大家一個插線的方法,那就是把這幾個線的位置找好以後,用膠帶纏起來,這樣比較容易插到主板上,不需要用手使勁捏著。

b.前置USB,首先最容易辨認和安裝的就是原生USB3.0的介面,只要把插頭的突出部分對準插槽上的那個小缺口,就可以插穩。反了是插不進去的,所以不要硬插。

USB2.0的介面,形狀就略有不同了,但你可以看到它實際上是9根針,右下角那個位置少一根針所以接反了也是插不進去的,注意哦。

c.前置AUDIO,音頻線也是9根pin,但可以明顯看出排列和USB是不通的,它也同樣是接反了的話是插不進去的。

除了上面這些,主板上還有一些其他的類似的幾根針的介面,容易造成誤導,比如SPEAKER(即連接蜂鳴器的介面,用於故障判斷,但是我很不喜歡那聲音,所以一般都不會裝它…),大家只要注意,通常USB介面旁邊會寫清楚諸如USB1、2、3等等(比如上面的圖上的F_USB1,F代表的是Front,前置的意思),而電源開關等等會寫F_CONF_PANNEL等等類似的字眼,AUDIO倒是通常只有一個


d.電源線,現在的主流電源線,都分成了兩股。做成20針+4針的結構,這樣做是因為某些低端主板實際上只需要20針的介面(基本上確實是很低端的那種),而普通的主流都是24針,但為了保持通用性,所以把後面那4針單獨分開,我們只需要看一下自己主板上是24還是20,然後決定要不要把那4針併到20針上一起接上,電源線因為直接做成了有的方有的圓,只有接對方向才能塞進去,所以這個也只要注意不要使勁去插就好了。

e.CPU供電和CPU風扇線,這兩個一起介紹只是因為這兩個通常都在CPU旁邊,但並不是同一個介面,而且一個是進電,一個是出電。CPU風扇是下面第一個圖,一般旁邊寫的有CPU_FAN,因為上面設計了插槽的渠道,所以也不用擔心插反。CPU供電,則是從電源線接出來,但介面有兩種,目前大部分的還是以4針的為主,部分高端的才看的到8針的CPU供電埠,只要把介面插上,把卡扣卡好就行了,和主板供電一樣是方形+圓形口,同樣不要擔心插反。

4針的CPU供電

8針的CPU供電

9.安裝顯卡

顯卡的安裝相對容易,一般來說機箱後面的槽是封住的,而封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螺絲把一個擋片固定在背後,另外一種則是直接和機箱一體的鐵片,直接前後扳一下扯下來就好了,現在顯卡的介面相對單一,基本上都是PCI-E為主了,老的介面已經都幾乎淘汰光了。第一張圖裡就是顯卡的插槽,接入的難度不大,只要記住把顯卡上面金手指的保護殼去掉,然後接入到介面,再上緊螺絲就OK了。

唯一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現在的中高端的獨立顯卡大多需要獨立供電,供電的介面和CPU的供電介面類似,都是帶一個卡扣的方形+圓形介面,一般是6針的。把顯卡固定好以後,再把電源線接上。顯卡安裝比較簡單,但是如果需要拆除的話,則注意需要搬動一下介面圖右上角的那個卡子,待顯卡被彈起來一點,再拔。

10.安裝硬碟和光碟機

a.無論是固態硬碟還是機械硬碟,現在的介面都是一樣的,都是像下面的左邊數據右邊電源,而這兩個介面都被設計成L型,當然也是為了防止插錯(現在各個介面都比較人性化了,不像老的IDE線比較模糊)接電源口的線是從電腦的電源上面出來的,大家只要找到長短一致的線接上就行了。

b.SATA數據介面的線一般主板的盒子里都會送一兩根。這個的接法就是一頭接在主板的SATA介面上,一頭接在硬碟上,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主板並不是所有介面都是SATA3.0的,所以最好查看一下說明書,確定哪些是SATA3.0(低端主板有的全是SATA2.0,那就沒辦法了),特別是SSD,如果接到SATA2.0,介面的速率帶寬會有瓶頸的。

c.光碟機/刻錄機,和硬碟的介面一樣,現在也都是SATA介面,但光碟機一般要求沒那麼高,所以SATA2.0也足夠了。(有空餘的SATA3.0也可以接在3.0介面上)

11.其他接線,除了上述的這些線的接法以外,裝機還可能遇到其他的一些額外的東西,比如:

a.機箱散熱風扇

有的機箱贈送或者自己額外購買了散熱用的風扇,如果是機箱本身送的,那麼一般不存在適配問題,但如果是自己想額外購買散熱風扇的話,就要注意機箱是否有預留相應尺寸的散熱孔給風扇。(風扇大多會帶來噪音的問題,所以如果不是特別高端的設備,溫度不是特別高的話,不建議裝額外的散熱風扇),然後風扇安裝前先在靠機箱一側安裝防塵網,然後把風扇安裝在防塵網後面,而這種風扇的電源線,通常是老式的4針梯型介面,現在的電源還是保留了這些線的,大家從電源部分找一下就行了。另外,這種老式的電源線其實是可以和SATA電源線之間相互轉換的,通過下面那種轉換線就可以實現。

b.讀卡器

對於某些攝影愛好者來說,一個方便的內置讀卡器,比起自己每次插拔一個讀卡器可是方便很多,但實際上,讀卡器的安裝方法,和前置的其他USB介面是一樣的,它的背後,也是上面提到的USB2.0、USB3.0等等。讀卡器有的是機箱自帶,也可以自己購買光碟機位的那種讀卡器,但如果本身前置有USB3.0介面的話,就要注意,主板需要至少兩個原生USB3.0的那種介面才能滿足讀卡器和前置USB3.0同時用。

c.風扇調速器

某些高端機箱上面是帶有風扇調速器的,當然這個也是可以加裝的,但成本高,效果一般,性價比不是很高。大多數風扇調速器,都是在CPU風扇的電源介面和CPU風扇的線之間再加裝一根線,其他的介面就和普通介面一樣了,比如4針的老式電源介面。


12.認識I/O面板,接上外設,主要的一些介面名之類的都在下面了,只大概講一下一些常識。

我們一般情況下需要這幾根線:

我們一般情況下需要這幾根線:

USB或者PS/2連鍵盤、滑鼠

DVI或HDMI連顯示器

AUDIO部分接音箱

LAN口接網線


a.USB介面一般黑色的是USB2.0,藍色的是USB3.0,當然,這只是行業的規定標定,但也沒有啥例外。


b.HDMI和DVI都是顯示輸出介面,接顯示器用的,HDMI不用多說,家裡電視那些也有,DVI介面,解釋起來比較複雜,大家就只需要知道DVI-I能夠兼容DVI-D,但是D不能兼容I,從介面的樣子也能分辨清楚,因為D的介面只有一根橫線,而I有4個額外的針腳,感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DVI介面-百度百科。


c.在外接顯示器的時候,首選的還是DVI或者HDMI,這兩者區別不大,VGA介面因為是模擬信號,而且已經是老標準了,所以對於解析度超過了1440x900以上的屏幕,略感吃力,清晰度確實是有差別的。當然,如果你的顯卡和顯示器都有帶DP介面的話,DP介面是更好的選擇。


d.音頻介面中,綠色的是輸出,也就是接耳機、音箱的,紅色的是輸入,也就是接麥克風的。至於其他的幾個介面,相信能用到它們的人,也都不需要我介紹了……


e.LAN口就是我們的網口了,台式機可以通過購買USB的無線網卡實現無線上網,無線並不是手機和筆記本的專利,因此如果布線比較麻煩的話,台式機可以考慮購買無線網卡。但確實穩定性不如有線,能用有線還是盡量用有線。


13.最後就是注意美觀了,裝機過程中,記得一邊做一邊把線紮好,千萬別亂七八糟一起排,那樣既不利於機箱內散熱,也妨礙後面的裝機。內存條、顯卡等有金手指的零件,插之前最好用橡皮擦擦一下,但是要注意把擦下來的橡皮屑清理乾淨,擦是為了防止外面的氧化層影響接觸。電腦用的時間長了以後,開機沒反應,屏幕完全是黑的那種,一多半的可能都是內存條鬆動、或者內存條時間長了氧化層影響的。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看看你顯示器開了沒 。


總結:

這篇經驗大概寫了有一陣子,在腦袋裡想的時候覺得不多,但實際寫的時候還是花了好長的篇幅,我只算是個數碼愛好者,內容上可能有些有問題或者有沒提到的部分,歡迎大家指正和補充。

像最開始提到的那樣,裝機最重要的還是因為自由,但如果是完全的數碼小白,而又沖著性價比去DIY的話,還是找身邊比較懂的朋友要靠譜一點,錢和時間都花了,最後沒起到作用就不好了 。

微信公眾號:橙科技 (OrangeTechA)


關鍵詞:女生裝機 華碩主板 機箱恩傑H2 簡潔描述
前言:已經有人說的很詳細了,我來拿我自己前段時間人生初次裝機舉個例子,供大家參考一下,作為一個小白如何選擇和組裝自己的台式機。
準備篇:

  1. 選擇裝機的目的:想配一個適合自己並且自己喜歡的機子。DIY這件事讓我覺得很開心,我喜歡DIY的過程。
  2. 了解配置:作為一個小白,在有了裝機的想法後,就要去了解裝機需要什麼東西。朋友推薦的我去PCEVA論壇看的,有空的時候就學習學習。然後明白大概就是要研究CPU啊散熱器啊顯卡啊主板啊內存啊SSD啊HDD啊電源啊機箱啊等之間的搭配,以及自己需要怎樣的配置。然後混了一個星期列出了一張表單。當然,你讓一個小白一個星期變成大師自然是不能的,但是大致了解什麼搭配什麼就夠用了。然後再諮詢一下比較懂的同學,把關和潤色一下(我不信你一個這樣的朋友都沒有! (⊙o⊙))
  3. 選擇配置:我是學建築的,要用的軟體就是繪圖類的CAD,PS 和建模類的軟體,平時也不怎麼玩遊戲,所以希望的要求就是速度快,不卡頓和成色不錯的顯示器。(主要是筆記本的小屏被嫌棄了╮(╯▽╰)╭)本來想上i7加K的,但是我不太打遊戲又不需要超頻,所以最後被勸用了性價比比較高的E3。(其實我一開始什麼CPU啊顯卡啊的型號什麼都不懂,看了帖子大概就了解了,其實都是那麼回事,只是看上去很厲害的樣子╭(╯^╰)╮)
  4. 我的配置單:
  • CPU :Intel 至強E3-1231 V3 (淘寶散片 1345元包郵)
  • CPU散熱器:采融B48 單風扇 (天貓 97.16包郵)
  • 主板: 華碩B85-E R2.0 (京東 499元)
  • 顯卡: 微星 GTX750Ti (京東 929元)
  • 內存: 芝奇 DDR3 1600 8G * 2(京東 339元一個)
  • 電源:海韻 額定430W (京東 319元,配的夠用了,剛好。)
  • SSD: 飢餓鯊 240G (京東 629元)
  • HDD: 希捷2T (淘寶 478元包郵)
  • 機箱: 恩傑 H2(京東 494.6元,靜音防塵)
  • 顯示器: 戴爾 P2414H 24寸 (淘寶 1237元包郵 )
  • 鍵盤: Jaki機械鍵盤 (外設比較在意外觀和手感,所以去的電腦城試用各種鍵盤後直接買的。)

買東西的原則就是哪裡便宜買哪裡,差不多的就選京東,然後京東買多了會優惠50元,拿手機買又會便宜一點,淘寶有的可以用淘金幣優惠,總之能佔得便宜都佔了 o(* ̄▽ ̄*)o
看準時機下手,然後就等到貨啦~~~~

裝機篇:
前言:

  1. 裝機之前的時間有空可以先準備好2個盤,一個放安裝的系統,一個放BIOS和網卡驅動(這個也不難,直接百度有詳細過程,不贅述。網卡驅動是要的,能上網了電腦就什麼都能做了!安裝的時候我也沒有什麼具體研究,只要旁邊擺台電腦,一有問題就百度,真的好容易哦! ( *︾▽︾))
  2. 大概按著這個路線走:拆主板→拆CPU→拆內存→拆顯卡→拆硬碟→拆電源→拆鍵盤滑鼠顯示器......

過程:
拆主板和CPU,拿起附帶的說明書看清楚安裝事項與過程,照著說明書不會出錯的。(而且很多都是各種防呆設計,只要細點心,so easy~麻麻再也。。。廣告去死吧。。。)

1. 首先,把CPU裝到主板上。看說明書!(此過程十分簡單,但是小心大力出奇蹟。。。我不知道那些把主板上的小針針們弄彎了的人是如何做到的。。。)

放好,蓋上。(看說明書!)

2. 拆開散熱器,在CPU上塗硅脂,安裝散熱器。看說明書!(買CPU送了硅脂,買散熱器又送了硅脂,為了不浪費,我CPU和散熱器上都塗了。。。PS:評論區都建議說不要塗這麼多硅脂那大家記住我這個教訓吧。。。)

3. 拆內存條,安裝內存條。看說明書!(反正防呆的,錯了卡不下去,但是記住啊!大力出奇蹟啊!這個奇蹟會讓你哭啊!我這樣心靈手巧當然不會錯的 &<( ̄︶ ̄)&> Ps:內存條大家說要隔一插一,請注意 )

大概就是這樣了。(散熱器的風扇是後面放的,然後按照說明書插頭插在主板上。)

5. 該拆的都拆了吧,機箱拿出來裝啦!機箱選的恩傑H2,朋友推薦的,我放卧室,主要就是想靜音防塵,外形上簡潔大方。支持背線,就是個頭稍微讓我覺得大了點。也還行吧。
側邊抽出來打開:

右下角的小盒子里放著說明書和螺絲釘之類。安裝過程就是:打開說明書!照著做!
先把電源放進去裝好。

然後按照說明書把主板裝上去,當心著點昂!(裝主板前將主板對應的類似基座的小螺釘裝好,聽不懂我說什麼的話,看說明書!)
可以把機箱放到平著裝,裝好豎起來就是這樣。

將拆了的顯卡裝上去。看說明書!(防呆的,不會錯。)

後面大概是這個樣子。

然後按照說明書把硬碟裝好,把插頭插在主板上對應的地方,防呆的。大概就是這樣。

把後面的線理一理。

6. 鏈接好外設,插上電源裝系統刷BIOS啦,具體百度啊~(旁邊一直開著筆記本,邊搜邊裝~)

然後機箱裝好,收拾收拾,就大功告成啦!
測試一下顏色顯示如何。

這款顯示器也是推薦來的,蠻不錯的。
最後,我去發了朋友圈,意料之中的被程序猿朋友吐槽 「尼瑪,這是嫁不出去的節奏啊」
那,有妹子願意嫁我嗎? ヽ(??▽?)ノ


新手DIY?之前好像回答過類似問題,在這裡也說下吧。

零基礎的情況下想要自行DIY需要先到圖吧,卡吧等DIY論壇熟悉一段時間,對基本的東西有個概念,但要注意別被帶溝里去了。

有道是:
三千預算進卡吧,加錢加到九萬八。
八核 E5 裝上去,四路Titan抱回家。
4K 屏幕組三屏,萬元水冷溫度壓。
固態硬碟裝三塊,硬碟內存使勁加。
鍵鼠必花幾千元,耳機手柄三千八
還有機箱六千元,紅星炸彈劈劈啪。
最後發現沒啥用,抱著神機刷貼吧。

三千預算進圖吧,減錢減到一百八。
二手奔騰按上去,四G狂牛抱回家。
二手屏幕來一塊,2塊蘿蔔溫度壓。
機械硬碟一百G,內存硬碟公司拿。
鼠鍵垃圾場去撿,耳機手柄沒錢加。
還有機箱用紙箱,紅星炸彈我叫爸。
五百塊錢戰劍靈,小學對面開網吧。

新人尤其推薦去圖吧,圖吧垃圾佬向來比較熱情,有問必答,而且乾貨相對比較多,給的回答比較實用,圖吧的宗旨就是用最少的錢實現最強的性能。


----------------------------(廢話分割線)-----------------------------------------------


一、配件選購:

DIY新機一般由以下部分組成:CPU+主板+顯卡+散熱風扇+硬碟+內存+機箱+電源+顯示器

CPU:

Intel的U價格高、功耗低、單核頻率高、遊戲性能強、保值,推薦新手使用。
AMD的U價格低、功耗高、多核心、遊戲性能略弱、降價快,適合老鳥入二手。
目前主要向新人推薦2個性價比高的U:
I3-4170(網遊用,能滿足大部分單機,淘寶散片600多元,推薦搭配主板H81,B85)
I54590(性能低於E3,但幾乎不容易出現過熱降頻的問題)/E3 1231 V3(無核顯,高端大型單機用,淘寶散片1350,推薦主板B85)
由於CPU損壞率極低,使用壽命長,難山寨,所以推薦入淘寶散片,價格便宜(但無風扇)。除U以外其它配件容易出質量問題,所以建議京東。內存機箱散熱等如果京東淘寶價格差距過大,也可以考慮走淘寶。
為什麼不推薦I7呢?第一個原因是I7非常貴,第二點I7不超頻性能只是略高於E3,如果選擇超頻則需要在散熱、主板、電源等等方便投入較大,所以發燒友等才會選擇I7以上的U。

INTEL:低功耗性能強

AMD:A8和A10價格低,核顯性能強於INTEL,無需獨顯,適合只玩LOL的玩家

主板
關於主板簡單說幾點:
1.主板需要和CPU適配,不能亂買。
2.超頻U需要搭配可超頻主板(不推薦新手超頻)
3.不建議盲目入手新平台(6代CPU+Z170),性能提升很有限,性價比不高.
4.E3以上建議大板,I3以下建議選擇小板。(大板散熱有優勢)

主板一線品牌:華碩,技嘉,微星(一線個人偏愛華碩)。
二線品牌:華擎 映泰 精英等(二線我只推薦華擎)。
不推薦一線縮水板如技嘉B85-D2V,推薦華碩B85-PRO,技嘉B85殺手板,華擎B85等。

顯卡:主要品牌:華碩、微星、技嘉、EVGA、索泰、迪蘭恆進、訊景、映眾、影馳、七彩虹、銘瑄、耕升、翔升、盈通。注意下公版、非公、OC、旗艦的區別,不超頻的話OC版就夠了。
顯卡品牌選擇主要還是看信仰,人沒有信仰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我是鹹魚,所以一般我都入便宜的,價格相差不大的話我會傾向於入華碩,狗東華碩卡經常有活動。這裡推薦下Chrome瀏覽器+旺旺購物助手,價格曲線一覽無遺,方便撿便宜。
推薦顯卡:750ti/950/R9 270(滿足網遊和大部分單機,推薦和I3 4170搭配)
GTX960/R9 380/380X/970(高端大型單機,搭配E3)
盡量遵循買新(新上市)不買舊的原則另外預算不足的話在鹹魚買二手顯卡也不錯(不建議新鳥入坑)
另外這裡提醒下,不急於入手的可以等618或雙十一再買,那時京東的活動相當給力,尤其是華碩的主版和顯卡,算上別的配件一整套下來的話估計能省近千元。

散熱器:注意靜音問題,壓得住就行,I3盒裝的話自帶散熱就夠了,散片隨便入個30以內的靜音散熱。E3用玄冰400。 推薦品牌:九州風神。

硬碟:推薦機械硬碟和SSD混搭(1T+128G),系統和常用軟體、遊戲裝在SSD內。
機械硬碟推薦西數藍盤1T和希捷1T。
固態硬碟推薦浦科特M6S、金士頓、鎂光、東芝,注意顆粒,建議入手mlc顆粒的SSD。

內存:推薦威剛4G DDR3 1600 萬紫千紅*2組成雙通道(獨顯無性能加成,所以也可以直接上單條8G)。金士頓的寨條較多,有些店家甚至不知道自己賣的是寨條,購買需謹慎。
不建議入盲目入DDR4,第一老平台不支持,第二性能提升有限。

電源:這是一台機器上最容易出問題的配件,所以電源一定要買質量好的(但不一定是價格貴的),一線品牌金牌電源優先,另外電源額定功率一定要足夠,否則有可能導致其它配件損壞,I3+750TI選擇300-350W,E3+960或970選擇450W以上電源。 推薦安鈦客、台達、嘉航。

機箱:隨便入個外觀合適的中塔機箱就行。注意是否有支持背線,是否帶前置USB3.0。
不建議新手入迷你機箱,散熱比較吃力。

顯示器:低端推薦AOC、HKC、大屏推薦三星。

二.、裝機順序
1、CPU上主板:注意安裝方向,CPU怕靜電,不要亂摸,裝上後塗導熱硅脂,塗抹均勻,盡量薄。上散熱風扇,插風扇供電線。
2、固定電源、硬碟,主板入箱,插內存條,插CPU4+4PIN線。
3、接主板電源24PIN,硬碟SATA線接SATA介面,注意SSD接SATA3.0上。
4、跳線(這一步略複雜,需參照主板說明書):電源重啟鍵、開機鍵、USB線,前置音頻線等,注意正負極。
5、裝顯卡,接顯卡供電線,6pin或6+6等。


三、裝系統時需注意點:
1、準備空U盤(4G以上),用工具製作U盤PE系統,並下載所要裝的系統鏡像文件並存入U盤。盡量不要再裝XP系統了,因為不支持AHCI,而且很多單機都不支持,推薦WIN7 64位系統。
2、插U盤,開機按DEL(不同品牌主板不一樣)進入BIOS設置,找到BOOT一欄將第一啟動項改為USB DHH,這樣U盤就作為優先啟動盤。第二項改為SSD。
3、若非要裝XP系統在機械硬碟內,需把硬碟模式由AHCI改為IDE,否則藍屏裝不進去,WIN7無此問題。
4、設置好後進入PE系統,用桌面軟體進行分區,SSD需4K對齊
5、分區好後,GHOST選擇鏡像系統還原,等待完成後,拔掉U盤(注意)重啟。
6、裝好顯卡驅動後,拔掉顯示器線接在獨立顯卡上。

四、友情鏈接:
1..圖拉丁裝機諮詢帖(這個帖子重點推薦):【試運行】圖拉丁吧裝機配置諮詢求助專貼 151214-151220_圖拉丁吧 ——————————小白的福音,傻瓜式配置帖。
2..關於筆記本方面的購買指南:買筆記本那些五花八門的配置怎麼看?都代表什麼意思? - 知乎用戶的回答
3.卡吧精品導航(全部看完你就是老鳥了):【顯卡吧精品導航貼】(2樓附吧規)_顯卡吧


2016-06

多圖請注意。

分享一下自己驚險的裝機經歷。

看到以上各位甚至是裝機領域很少見的女同志都如此順風順水diy了自己的電腦,我很慚愧,因為我第一次裝機,主板就冒煙了。

以下為一個小白兼手殘黨的真實裝機經歷,希望對於想自己裝機的你有所幫助,我會把遇到的小問題以及總結出的實戰經驗全部呈現出來。


第一階段:裝機基礎知識,也就是理論

這個我準備了很久,逛知乎,逛貼吧,看了很多文章,包括這個問題我也收藏了。首先得明白自己想要裝什麼樣的電腦。我以為只要熟絡了這些,裝機so easy,然而我畢竟too young,對於我這種實驗課從來都及格線的手殘來說:

理論和實踐根本兩碼事!


第二階段:實戰裝機

其實我知道自己笨手笨腳的,也想過某寶整機,我相信不少朋友也想買這種整機,又便宜又方便,系統還裝好了。但總是看到有文章說:烈士牆啊,紅星炸彈啪啪啪啊,配件縮水等,心裏面又很猶豫了。我基友還慫恿我說:自己裝機超有成就感耶!

哎,自己裝吧。

下面是淘寶和京東買的配件,我研究了好久,圖下面會說明為什麼選它們。

1.cpu i5-6500 淘寶散片(知乎大神說cpu很難作假可以買淘寶散片,我暫時不需要獨立顯卡,而6代cpu集成顯卡性能有所提升,就選了它)

2.散熱器:九州風神,冰凌mini(這個我後來換掉了,噪音比較大)

3.主板:華碩B150-M-PLUS (這塊b150板子是為了六代cpu考慮的,而且它支持DDR4內存)

4.十銓4G*2 ddr4 2133M,(組雙通道可以顯著提升集成顯卡的性能,具體原因就不寫了,百度一下,還有買這個牌子純屬因為威剛沒貨了。。。注意我的主板只支持到2133m的ddr4內存,買2400m的內存是會自動降頻的)

5.硬碟:三星ssd120G+西數hdd 7200轉1T(這個預算高的話買大點的ssd,用了就回不去了呀)

6.電源:航嘉450w,(這個是為了以後加裝獨立顯卡預留的功率,如果不加裝其實300w就夠了,品牌是同學推薦的,說是靜音質量好。。。)

7.機箱:愛國者,月光寶盒(自己選的,純屬是喜歡外形)

7.顯示屏:京東銷量最高的一款三星PLS顯示屏,這個是隨便買的,反正我不懂

8.音箱:漫步者R26T音箱,199元,(找一個懂這方面的朋友推薦一款性價比較高的音箱,外形我蠻喜歡的)

9.隨便在淘寶選了一款無線鍵盤滑鼠 99元

10.顯示器墊高架,這個真神器,脖子再也不會酸痛了(部分擁有可調整底座的如Dell顯示屏不需要顯示器墊高架)。


單價不一一寫了,總計約4500元,主機里除了cpu全部京東,外設中除了顯示屏全部走淘寶。


到貨組裝咯。

按照說明書一步步來,先把cpu裝主板上,然後拆風扇包裝。

結果摸了一手硅脂,靠!原來這個風扇是預先塗好硅脂的,也不告訴我!這個大家一定要注意!

洗完手,開始裝風扇,底座按好後,卡扣死活扣不上,早就聽說這個系列的風扇卡扣反人類,沒想到這麼難裝!力道不夠扣不上,我又不敢用蠻力,怕把cpu和主板壓壞了,後來我索性用老虎鉗把風扇卡扣部位夾了幾下,才勉強扣上去了,此時硅脂已經抹得慘不忍睹了。

按主板說明書插內存條,一定要插好,聽到卡帕一聲響才算插進去了!反饋很明顯!

之後是把主板固定到機箱上,這個我也折騰了半天,那個diao介面擋板,原本沒有它主板很好固定的,但主板要抵著它,這就讓我很鬱悶了。我剛擰好一個螺絲,破擋板就會把主板推得偏離了位置,導致螺絲孔對不上。(這個事後我看了很多老司機的方法又裝了一次,建議大家把擋板上的像彈簧一樣的小鐵片全部扯掉或者按變形,不要讓它們阻礙主板,裝螺絲的時候不要擰緊,全部裝上再擰緊,這樣便於調整位置)


接著把ssd和hdd裝機箱上,然後猛看電源上的介面說明書,看懂後再裝電源,接線。

機箱跳線其實也就那麼幾根,上網搜搜結合主板說明書就會接了。

最後是ssd和hdd的接線,就兩根,結合說明書也輕鬆裝上。

接上顯示器,激動人心啊,要上電了,開機後我懵逼了,主機啟動了,顯示器沒信號!

我開始焦躁,難道cpu或主板或內存是壞的?不會這麼倒霉吧?然後上網搜,百度知道裡面說將內存條拔掉,聽主板報不報警,來判斷是哪個配件的問題。此時還是上電狀態,我想也沒想就趕緊去拔內存(作大死啊!!),不報警,我又換了個槽插內存,然後我就看到內存槽里冒了一小股青煙,刺鼻得很。我愣了一會兒,趕緊斷電。

我瞬間石化了,Nooooo!我心愛的主板!

我以為一切都完了,幾個小時的努力白費了,4000多打水漂了,我的人生也就到此為止了吧,靈魂就這樣墮落吧。。。


我悲傷了一個多小時,甚至想著明天去大戰奸商,讓他來修。等冷靜下來,已經凌晨一點了(晚上八點開始裝機),我想著是不是有哪個介面沒接,就不停地翻主板說明書,結果發現cpu輔助供電口好像沒接,而這破說明書上叫ATX12v介面。

我把這個介面接上,將內存從冒煙的內存槽換到了另一個內存槽,嘆了口氣,接上了又怎樣,主板都GG了。我按下電源鍵,顯示屏亮了!之後進入了BIOS!就是辣么神奇!


我欣喜若狂,開始裝系統,以下是我的方法,系統絕對純凈,方法絕對簡單。

1.在MSDN上下載一個你想裝的系統的ISO文件,我用的是win10家庭版,因為聽大神說win10能自動進行ssd的4k對齊。

2.在筆記本上下載魔方的一個usb啟動盤製作工具,叫USB booter,找一個16G以上的空u盤,插筆記本上,打開usb booter,有三個選項,就點usb啟動盤製作,不需要pe啟動,選擇不要預裝魔方,界面一目了然,其他的就按照默認的來就行了,製作好後拔下u盤。

3.diy主機開機,進入bios,我的這個主板只要插上usb啟動盤就自動識別了什麼也不需要做,就點下一步就開始裝win10了,如果出現叫你激活win10的頁面,就點「日後再說」,——_——然後繼續下一步

4.系統裝好後,用了一天多就會叫你激活win10,不然不讓你自定義主題還會天天煩你,此時網上的什麼秘鑰分享都是辣雞了,一個能用的都沒有,這時下載個KMspico激活工具就好了

此時win10就裝好了,非常純凈,沒有任何預裝軟體和廣告,此刻我心裏面就唱起了:

無敵是多麼多麼寂寞~~無敵是多麼多麼空虛~~真的舒坦!

插上網線我又懵逼了,連不上網??再次上網搜原因,說可能是網卡驅動沒安上,我就在筆記本上下了個驅動精靈,用u盤拷到diy主機上,檢測後發現確實有個網卡驅動沒裝,但上不了網怎麼裝?還是先查出是什麼網卡驅動,然後用筆記本下下來,移到主機上裝好。

順利聯網!

高興了一會兒發覺這機箱裡面怎麼這麼響,咔咔咔的,仔細觀察後發現由於我剛才用老虎鉗夾了散熱器,導致它有點鬆動,怎麼辦呢?這麼響弄得人好煩躁,我想起最近買了幾根長鞋帶!

這樣就不咔咔響了!我真tm機智!

但即使不咔咔響,這個號稱靜音的冰凌mini噪音還是很大,嗡嗡嗡的,我重啟主機打開bios,發現風扇轉速有2500轉/min,這不響才怪,後來才知道,散熱器風扇也分可調速和不可調速的,這種冰凌mini風扇是3pin介面轉速不可調,所以即使CPU在打盹,它還是跟高潮一樣全速吹!我立刻又買了一個玄冰300,4pin介面可調速的。

第二次裝這種卡扣風扇明顯感覺容易多了,也不知為什麼。。。

裝好後,明顯感覺聲音小了很多,雖然我放在桌上依然感覺有噪音,但白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對靜音要求比較高的朋友們,一定至少選可調速風扇!不要相信京東評論,所有的風扇都號稱自己是靜音風扇!

打開BIOS可以手動設置轉速變化,這就是4pin介面風扇的好處!

現在cpu在閑置狀態下轉速只有900,之前的風扇是2500

散熱和cpu都很不錯,平時cpu基本在30度左右

我手動設置了風扇在cpu溫度超過38度時開始增加轉速,為什麼是38度?沒有原因,隨便選了個溫度。。。

cpu性能我用魯大師跑了下分,八萬二千多分,參考一下就好,沒什麼實際意義,最後測一下集成顯卡的性能。

這是LOL 1080p 高畫質,fps穩定100左右,這集成顯卡也夠用了,反正我就是寫代碼用。

大功告成!

這機箱可以隨意改變燈帶顏色,還有漸變模式,有點殺馬特的感覺。。


關於顯示器墊高架,真乃神器也,原先我把顯示器放桌上,總是要略微低一點頭,時間一長脖子就很酸。如果去網上查顯示器擺放正確高度,會說「眼睛正前方對準顯示屏上方的中間」,還給出很多科學依據,但我的實際體驗是,由於這種視線看顯示屏內容肯定要向下看,不自覺地就會低頭,脖子很容易酸的。記得以前在網魚網咖玩有一種卡座區,顯示屏在較高的位置向下傾斜,人陷在沙發里坐著微微向上看顯示屏非常舒服。我就去淘寶搜有沒有可以墊高的東西,就搜到了這個,而我的顯示屏正好就是微微向下傾斜的,現在看顯示屏就舒坦多了!視線平視顯示屏正中間偏下一點點。


以上就是一個小白兼手殘的真實裝機經歷,連我都可以,相信你也可以,但第一次裝最好找個老司機指導,因為不是每個主板冒煙後都像我的這塊這麼堅挺的,而且自己摸索很費時間,走了很多彎路,我總共花了8個小時才全部裝好,可累死了。


感謝我心愛的主板,某主板:我不會就這樣輕易地狗帶!

隨意轉載,如果對你有幫助,記得給我點個贊!

--------------------------------------------------

最近忽然發現原來我電源裝反了,風扇位置應該朝下,原因是朝上會吸機箱內的冷風影響顯卡散熱...考慮到我最近吸了某198塊的毒急需獨立顯卡,準備試試amd的rx480,到時候再更新一次,說說小白的顯卡選擇歷程。

--------------------------------------------------

雖然風扇轉速調過了,但7200轉機械硬碟運行時會和機箱產生共振,嗡嗡嗡的聲音,對於喜歡安靜地用音箱聽音樂的我來說實在很不爽。於是我改裝了一下,這也體現了diy主機的最大好處,只要不怕折騰就可以用最少的錢組出最適合自己的主機!


首先是電源方向,之前說裝反了重裝過一次,然而我發現向下吸風噪音明顯增大了,而且容易吸灰。查了很多資料,發現其實電源風扇方向對於atx機箱散熱的影響不大,而且如果用的是渦輪散熱顯卡,那就是沒影響了,碰巧我預購的公版rx480顯卡就是渦輪散熱。因此我決定按照實際情況決定電源方向,不聽網路裝機老鳥的,「你裝反了呀」。對我而言,電源風扇朝上噪音更小,而且不吸灰。


將1t的機械硬碟拆除,之前想過使用海綿什麼的墊一下減小噪音,後來覺得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決定直接換成ssd。至於機械硬碟拆下後的用途我也想到了,購買usb轉接線或硬碟盒,將它變為移動硬碟。實踐證明拆了機械硬碟後,噪音明顯降低,原先惱人的嗡嗡聲只剩輕微的吹風聲,白天幾乎聽不見,晚上也很細微,和低轉速時的筆記本電腦差不多。

這種轉接線淘寶有賣,用了後普通硬碟直接變為高性能移動硬碟,為啥說是高性能,因為它轉速比一般移動硬碟快很多,需要額外提供12v供電,電源轉接線附送了。

我試了下,用該移動硬碟玩守望先鋒和原先裝在主機里時流暢度差不多,反正我感覺不出來差別,usb3.0蠻溜的。之後我會用大型單機再試試,就是想把吵人的機械硬碟外接使用,嘻嘻。


關於ssd選購,我也沒有聽從網上老鳥的建議,直接買的三星750evo 250G,淘寶618有活動,375買的,買三星是因為它出貨量大至少證明它穩定,我才不管他用的什麼顆粒,好用就行。另外三星ssd的幾個型號,750evo,850,950等我都查過,速度方面,750和850差不多,950高很多也貴很多。750和850的差別在於讀寫壽命,前者35t,後者70t,我算了一下,每天用10g,35t可以戰9年多,何況5年後我很可能電腦都換了。去網上查了很多用戶反饋,證實了750evo對我而言可以應付了,還很便宜。


現在只等獨立顯卡rx480啦,聽聞渦輪散熱負載時噪音很大,飛機引擎之類的,具體要拿到手試一下才知道,如果玩ow噪音可以接受我就入了,裝機讓我學會一件事,聽老手建議只能聽一半


----------------------------------------------------------------------


今天下午,顯卡rx480到貨了。其實這幾天看貼吧的各種評測我都想退貨了,因為據很多人說散熱渣,渦輪噪音大。但本著diy就是要親自動手測試的精神,我還是沒有拒簽,我要用了再決定要不要退貨。

這算是一張VR入門級顯卡,也就是說可以玩htc vive的吧,雖然我買不起~~

外觀有人說丑有人說好看,我覺得挺好的,樸素大方。


接下來是我diy裝機的最後一步了,裝獨立顯卡,我以為插個顯卡而已嘛,對我而言已經是小菜一碟,沒想到插好後要擰一顆螺絲,我死活對不上螺絲口,折騰了二十分鐘。。。

由於顯卡佔了地方,硬碟的sata3介面要換位置了,此時注意啟動盤插的介面要在從盤前面,介面順序看主板說明書。

裝好了準備插hdmi線我就懵逼了,注意機箱在顯卡hdmi介面上部有蜜汁突起,正好擋住了我買的hdmi線的頭部,我試了幾下用老虎鉗夾,但又不敢太用力,怕把顯卡弄壞了。。。這大晚上難道還去買根光頭的hdmi線?

最後我用水果刀把橡膠保護削了一些,我真tm機智!


這裡提醒一下第一次裝機的朋友,獨立顯卡可以先插上亮機再裝驅動,即沒有配套驅動也可以開機的,但使用n卡換a卡就要把原先的驅動先卸載乾淨了。

來對比一下

cpu的集成顯卡

現在的獨立顯卡


2800轉是我設定的最高轉速,此轉速下的渦輪風扇噪音對我這種對靜音非常執著的人來說是有點大的,由於我機箱放桌上感覺也更明顯,但還好是呼呼的吹風聲,不是嗡嗡嗡的震動聲音,可以接受,非要形容的話,類似二檔小電風扇。戴上耳機可以完全忽略不計。

如果你對溫度和噪音有著很深的執念,慎買公版rx480,我自己試了覺得可以接受,不想跳車了。

另外渦輪散熱適合小機箱和沒有組風道的機箱,像我這種一個機箱風扇沒裝,電源風扇還反向裝的更適合啦。


總結一下DIY裝機的優點和缺點吧:

優點:

1.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需求,只要肯折騰,能花更少的錢組裝出最適合自己的電腦;

2.電腦出了問題,自己嘗試解決,從而裝機經驗越來越豐富,以後可以挑戰組裝更牛的主機;

3.對硬體選購有了很深的了解,基本不會被奸商坑了,比如這次去修電腦的那裡問ddr3 4g內存多少錢,他說160,然而我知道這種內存賣91都多了。

4.非常有成就感。

5.可以在小白面前裝b。


缺點:

1.費時費力。

2.自己笨手笨腳可能裝壞了,造成財產損失。

3.懂了一些電腦硬體後,對硬體性能有一種奇怪的執念,就像某人配了雙路gtx1080,可能大部分時候都在掃雷。。


祝大家都能配出心儀的電腦!

裝機哪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你覺得合適就去做好了!


2017-02-11

這是最近發現的一個比較不錯的裝機教程視頻,20分鐘囊括了所有的組裝步驟,該視頻簡介中還附上了裝系統的視頻地址。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536529


據我第一次裝機已經半年了,期間沒有再關注過主機diy的訊息。如果說現在讓我重新再裝一台,一般又得重新搗鼓一下各個配件的信息,因為硬體更新換代很快。此時快捷的方法就是去淘寶上瀏覽別人賣的最新款整機配置,然後心裡有個大致的配置單,接著根據需求喜好定製。


如果你的預算在8000以上而且又是裝機小白,我推薦一個店鋪「極客灣電腦超市」,他們有高端定製服務,不要誤會,並沒有任何利益相關,只是極客灣在bilibili的節目挺不錯的,推薦他們是單純地覺得靠譜。以下是淘寶找的幾個評價的圖片。

像第三張圖的這種e5 itx工作站,對小白來說就是很頭疼的,配件也容易選錯。


老司機帶路,輕鬆愜意,不過像我這種已經有駕照的還是會強行自己開車,畢竟樂趣無窮嘛。

----------------------------------------------

2017-04-03

快一年過去了,對組裝電腦這塊有了一點新的理解。

最近jd電腦配件各種漲價,而且多種熱銷配件斷貨。我才有點意識到,DIY電腦的人越來越多了。如果你什麼都不懂,要麼去電腦城大戰奸商,要麼被貼吧各路「大神」推薦得一頭霧水,因為他們往往只說自己覺得什麼好,卻很少解釋得清楚為什麼。

在我眼中,組裝電腦中最重要的一步即是學會選購配件,這二者其實不是分離的。下面增加幾個小意見。

1.關於cpu,以往我們大多使用Intel,對Amd的印象頗為低端。但最近amd新出的Ryzen系列處理器大有趕超Intel之勢。網上「我朋友的同學的同事用amd cpu各種死機」這種話毫無參考意義,最好對比一下jd評論。

2.關於性價比, 確實存在性價比很高的配件,尤其是在預算很少的情況下,如果懂這些,可以讓你以低別人上千的價格配出差不多性能的主機。cpu如intel的G4560,散片只賣295塊,但實際用起來和i3-7100差不多,而後者差不多貴500。顯卡如Rx 470d,jd搞活動只賣1200,而這塊顯卡卻能極高畫質玩古墓麗影10等大作。同價位的gtx1050ti卻很捉急,說是被碾壓也不為過。

3.關於顯示器,日常使用根據預算來就行了,如果你是FPS類遊戲玩家或有美工設計需求,建議首要了解顯示屏方面的知識,如何選擇顯示器? - 知乎,美工對顯示器的顯示效果要求頗高,比較推薦的是Dell U2515HDell u2715H。FPS遊戲,高刷新率和低響應時間為首要考量,這些會顯著提升遊戲體驗,比如我一個土豪朋友用的顯示器 華碩(ASUS)PG279Q

4.關於ssd,日常使用買銷量最高的就行了,當然了解多一些也未嘗不可如何選購固態硬碟? - 知乎,高贊答案寫得很好,許多人表示太長太啰嗦,個人覺得這是十分不好的風氣,既然你來了知乎,就應該保持耐心和尊重知識的精神,否則和百度知道有什麼區別?

5.關於內存,一年前我裝機選了頻率為2133的內存,當時說是如果選2400是會降頻的。如果是現在的我來選擇內存,則會直接選擇2400的內存。因為即使降頻也不會影響正常使用,而且實際上二者價格差不多,2400的內存往往還多個炫酷的散熱外殼。

6.關於散熱器,實際上,低端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兩三百的)往往比99的風冷差很多。其原理其實很簡單,把cpu的熱通過高比熱容的水轉移到另一處,然後用風扇為水散熱,其實其本質還是風冷。也就是說,散熱效果會比直接吹差,噪音也並不會小於風冷,甚至經常有人反映一些低端水冷的水流聲也蠻吵的。所以要麼用風冷,靜音,便宜又實用,要麼高端水冷。

7.關於電源,選購電源先要大致判斷自己的整機功率,這時候就有個好東西可以派上用場了,航嘉功率計算器:航嘉-用心傳遞正能量,根據計算出的功耗,加上一部分餘量,即可知道自己需要多大的電源。另外你可能需要了解幾個名詞:非模組電源,半模組電源,全模組電源,模組電源定製線材。

8.關於顯卡,盡量不要買公版,我親身體驗了一把公版散熱的酸爽。首先公版不比非公便宜,性能往往沒有非公強,其次公版顯卡多用渦輪散熱,平時待機沒什麼聲音,只要高負荷運轉,跟飛機引擎似的。眾多非公顯卡如何選擇,簡單的方法,直接在jd銷量排序。

9.關於機箱,不要貪小便宜覺得機箱不就是個殼嘛,隨便買一個。品質好的機箱,不但外形設計優秀,關鍵是用料足,機箱足夠重(有效防止機械硬碟等振動引起的噪音),內部設計人性化,讓你組裝起來方便很多。簡單的挑選方法,買貴一點的。九州風神公爵,先馬黑洞,恩傑,喬思伯的系列機箱都很不錯,價格也不是貴得離譜。(我在裝機原文中用的愛國者機箱就不推薦了,只是外形騷,用料很坑,裝個機械硬碟就震個不停),如果你覺得自己預算挺高,喜歡蒸汽朋克或是非常騷的外形,可在JD上搜分體式水冷。

10.關於主板,這一塊我也是一知半解,供電,可擴展性,真要深究也是很複雜的。只知道cpu的針腳和主板必須匹配,不然裝不上就很尷尬了。另外即使針腳匹配,如我使用G4560搭配h110主板,但由於h110型號較老,需要更新到最新bios才能正常使用,用老主板配新cpu最好留個心眼諮詢下客服。想詳細了解的在這裡:DIY從入門到精通--主板 - 知乎專欄

--------------------------------------------------------------------------------------------


土豪請去卡吧(百度顯卡吧),夠用黨請去圖吧(百度圖拉丁吧)
所謂
『三千預算進卡吧,一萬神機抱回家』
『三千預算進圖吧,學校對面開網吧』


補充:千萬千萬要配上固態硬碟。機械和固態,天地之別!


根據你的用途配。
打遊戲用,就去遊戲的官網查配置要求,官網給的型號太老,就去性能天梯上對換最新的型號。

如果是計算用,比如流體力學計算,渲染計算,那就需要強力的CPU,推薦至強系列的多核多CPU,搭配專業顯卡,這樣配出來的工作站帶的ECC功能,有助於運算的時候糾錯。

辦公,用當下家用最低性能的CPU就可以,比如INTEL賽揚系列的CPU,搭配固態硬碟,辦公很好用。

下載機,工控機,軟路由,收銀機這些對性能要求非常低下,而又要長期運轉,建議用ATOM系列或者J1900,J2900這些板U集成的低功耗系列,相對要穩定很多。

超頻專業戶,AMD,INTEL選帶K系列的。而主板本身也需要支持超頻,比如Z170,Z87,Z77,X99,A88X,電源功率選要大,散熱強勁或者自己根據要求組水冷。內存也買頻率高的。

存儲伺服器特點就是硬碟要求多,而且需要RAID0+1(優點是可以提升數據讀寫的速度的同時保證數據安全,缺點是浪費好多硬碟)或者RAID5(優點是不怎麼浪費硬碟,缺點是讀寫速度改善不了多少)保證數據安全,如果區域網內訪問的機器多流量大,那麼需要這台伺服器做多網卡匯聚(這個就不多說了,還需要其他的網路設備支持),CPU也有一定要求(看訪問數量決定)。


我的觀點一直是,裝機要說三件事:預算、需求和可以沿用的零件。PC DIY 的性價比優勢還是很不錯的,畢竟不是人人都是土豪(和教徒),但是很多人裝機都故意聽信他人,弄到自己最後非常不爽,何必呢?
在這三件事里,「需求」決定了預算會向哪裡傾斜,並限制零件的選擇範圍;而「可以沿用的零件」則決定了配置單中哪些空格可以劃掉。後者主要是針對硬碟的,畢竟數據無價,不是嗎?
下面是裝機過程里一些常見的模式。整個裝機的決策流程極其複雜,要化成決策圖的話估計得至少 A3 的紙。

  • 固態硬碟是硬體毒品,沒有的必須入,有的則可以沿用。
  • 你現在的硬碟要換嗎?它是惟一的硬碟還是固態硬碟之外的倉庫盤?
  • 現在所用的內存是什麼介面的?如果是 DDR3 則可以直接沿用。(只針對 2014 年早期。)
  • 現在的 CPU 基本上就固定 Intel 了,AMD 實在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啊……要是幾年前這一塊還得分情況詳細討論呢。
  • 打遊戲嗎?如果打遊戲就至少得配 700 元的獨立顯卡。因為 700 以下的獨顯還沒集成顯卡快。通常 6000 元以內的機器中是分 1/3 的預算給顯卡。
  • 你對機器的體積有要求嗎?如果有,主板、機箱、電源、散熱器這些的選型就和沒要求時有很大變化了。
  • 你是否對硬體選擇有特別的限制?這些可以強力壓縮硬體的選型範圍。

等這些都問完就可以根據預算以及其分配選硬體了。一般分配預算的時候,CPU + 主板是一組,顯卡是一組,內存是一組,機箱、電源、散熱器是一組,硬碟是一組。等你初選完畢就要反覆調整,比如將 CPU 主板的錢划到顯卡里這種。等你覺得調整已無必要就上京東淘寶搞起吧。


台式電腦通常包括 CPU、內存、硬碟、主板、顯卡、光碟機、電源、散熱器、機箱等。位於主機箱內的通常稱為內設,而位於主機箱之外的通常稱為外設。(如顯示器、鍵盤、滑鼠、外接硬碟、外接光碟機等)

1:CPU(中央處理器,計算機的大腦,負責數據運算,是計算機的核心硬體)
2:內存(存儲主機調用文件,不可缺少)
3:硬碟(計算機數據的存儲設備,負責存放文件、音樂、視頻、文檔等等)
4:主板(承載和連接主機各個配件的主體)
5:顯卡(計算機最重要的硬體之一,承擔著圖像的處理作用)
6:光碟機(光碟機用來讀取CD,VCD和DVD光碟)
7:電源(主機供電系統,沒有電源計算機將無法工作)
8:散熱器(如CPU風扇、機箱散熱器)


好了我們進入正題,簡單說一下裝機過程九步驟:裝CPU→裝內存→電源入箱→主板入箱→光碟機入箱→裝硬碟→接電源線→接數據線→接跳線

然後我們一一進行!

1:第一裝cpu

首先把主板拿出來,這是主板介紹圖!(圖片是我網上找的,各主板大同小異)

拆了cpu保護蓋

然後拿出cpu,把cpu放到主板上

接下來裝cpu風扇

第二步:安裝內存

第三步,電源入箱


把機箱拿出來,拆開兩邊蓋子

第四步:主板入箱


先將主板擋板裝好

第五步:安裝光碟機

第六步:安裝硬碟

第七步:接電源線


各電源線介紹

第八步:接數據線

第九步:接機箱線

好了,到了這裡一台電腦就已經完整的組裝好了,接上顯示器,再裝好系統就可以盡情點玩耍了!!!


更多知識分享請微信關注公眾號「用機小知識」!!!


首先而且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明確需求。是上網看電影打網遊,單機遊戲圖形渲染,跑不跑科學計算或者資料庫。
在需求的基礎上合理分配預算。舉例來說:看電影多的,重點放在 顯示器 硬碟 顯然要優於CPU顯卡。單機遊戲黨,I7不如換I5,多餘的錢升級鍵盤,滑鼠。我自己的電腦性能要求不高,但是原理圖,程序,手冊這些要看的比較多,就可以考慮多屏。
硬體選擇上首先要保證兼容,CPU插槽和主板的對應,然後盡量選擇比較常用的。然後根據整體的功耗,預留出一定的升級空間選擇電源。
組裝上如果在實體店購買的,不用自己動手。網購的也不用怕,按照手冊來,現在的介面都有 防呆設計 插錯是插不進去的。
ps:裝系統的時候不要叫別人ghost,幫朋友修電腦見過各種ghost系統的奇葩問題。


裝機方案是二手+全新,cpu和主板不是針腳斷什麼的,非常耐操,可以省不少~

cpu(二手):i5 3550 850元
(其實i5二代2500 680元性價比更高,性能和3代4代6代差距不大,但是i5二代只支持ddr1333和pci-e 2.0,介面相對高端顯卡也許有瓶頸了)
風扇(全新):玄冰400 99元
主板(二手):華擎B75M 138元
內存(全新):8G ddr3 1600 199元
硬碟(全新):固態128G 250元
+機械1T 290元
機箱(全新):TT啟航者+風扇 150元
電源(二手):安鈦克HCG520 175元
(電源是電腦最不容易壞的部分了,買安鈦克二手高端系列的HCG,520W,12V40A)


上面的總價是2151元,也是我剛剛做完的升級方案~如果需要玩遊戲,就看著+顯卡,3A大作的瓶頸在顯卡和顯示器(1080、2K、4K)上面,如果是1080P顯示器,960可以暢玩,970可以全開。如果是2K、4K全開····980往上SLI吧···

偶爾狗東GTX960會有1200左右的價格,配下來就是3400左右~~
偶爾狗東GTX970或者R9 390會有2000以內的價格。這樣配下來大概就是4000左右~~


顯卡也可二手,不過二手顯卡價格還是蠻堅挺的。
N卡對舊卡負優化
A卡一直套馬甲,所以驅動一直在優化,不過要注意礦卡。


大家都寫的特別多,特別細。我就不寫重複的了,寫點小細節。

1 機箱不是越大越好,我身邊買了全塔的都後悔了。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精緻安靜的小機箱才是未來的趨勢。

2 主板也不是越大越好,有很多插槽其實用不上

3 一般機箱內兩個風扇足以,一前一後或者一上一下。很多機箱都能裝5~6個風扇,但是沒用,噪音大,早晚拆。

4 能糊上防塵網的地方盡量都糊上,特別是風扇處。主板上不用的PCI插槽用透明膠帶糊上,防塵。

5 能把背線走明白的人不多。機箱內能走整齊的背線,比多裝倆風扇更管用。硬碟SATA線可以用筆捲成螺旋狀,又好看,又不礙事。

6 側透機箱和各種燈,一開始很酷炫,時間長了就會煩。

7 安裝的時候別用蠻力,如果覺得特別難裝,就百度一下看是不是裝錯了。

8 防靜電很重要,冬天先摸摸水管再裝。


幫很多自家親戚裝過電腦,更提供一站式網購組裝送貨上門服務、無償軟硬體上門維修服務、24小時諮詢服務+遠程協助。雖說需求很重要,但其實大部分家庭用途都差不多,他們不懂什麼配置、頻率,現在連牌子都不講究了(筆記本除外),無非是上網看電影、炒股玩遊戲、穩定運行就行。除了預算、需求,我幫別人裝機還要看男的用還是女的用、家庭條件如何。花了4k塊錢配出6k品牌機的性能,各方面性能都極其均衡,人家未必感恩戴德,因為他的電動車才2k塊錢。
我弟好打遊戲,家裡條件較差,給他把cpu、顯卡配好的,其它的夠用就行,能省則省,打遊戲的人會在乎顯示屏的通透漏光飽和度?不玩遊戲的,配個兩三千上網機足可,重要的是選大牌,保證穩定性最重要,為了省幾十塊錢三天兩頭代退換配件惹不起啊,畢竟有的連網購都不會。女孩子用的,機箱顯示器選好看點的,來個白色套裝。稍有家底預算較高的,參數要配高,i5cpu 8g內存獨顯24寸顯示器,人家一看比同價位台式機配置高很多自然高興,至於顯卡字母是啥的,who cares?
最重要的是,最後配機的價格要比別人的預算低些,然後跟別人說jd活動送了一堆優惠券減了幾百塊,沒有不高興的。
光研究技術不夠,功夫還在詩外啊~


我自己的電腦都是自己組裝的,裝機也是自學的。說下感受吧,輕拍
第一次自己裝機是抱著要麼修好,要麼拆壞找人修的心態去拆的,打開機箱之後各種線各種零件(這是個啥,這又是個啥?摔),因為不懂就更小心,拔個內存先四周用手電筒照了一遍,看好卡扣然後下手。拆之前全部拍照以免裝不回去。連電源介面也要打個結作記號,怕接錯了沒法用。
拆完之後照著介面裝上,順利開機,才發現自己太二了,(以上為廢話)

只要介面對了,裝機就象吃飯一樣簡單,拆個兩次就會了(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我還頭疼前面板線,長一個樣,要不停的看字)


配電腦是一項比較考驗知識的工作 首先你得看是給男性還是女性配……女性的話還要兼顧外形 男性是注重性能還有性價比的 其實不想麻煩的話 也可以找品牌的自組電腦 雖然可能比自己組裝的要貴一點 但是保修什麼的比較靠譜
正文開始…………
組裝電腦分CPU 主板 內存 硬碟 顯卡 電源 機箱 還是有屏幕和其他外設
cpu 目前intel的CPU火熱 他的最新一代cpu也挺進14nm技術 從200多到1w+都有布局……首選還是最新一代的CPU 雖然性價比可能不如老CPU,但它的功耗和效率一般是最好的 如果你是遊戲黨,高級玩家就來塊E5型伺服器CPU吧……雖然我對它的內部娛樂性指令集有多少表示懷疑……普通遊戲黨來塊酷睿i5以上的 家用不折騰的話即使低端的奔騰G3258也沒問題 至於intel對手AMD技術上已經被落後不少……不過它的CPU性價比還是相當高的 內部集成顯示核心甩intel好幾條街……

先讓我休息一下……點贊人多的話我繼續更……


百元攢神機,流暢可LOL,顛覆價值觀。
來自嗶站: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4436787


-------------------------------------------------------------------------------
2016年5月22日17:41:55更新
大神花500RMB又收了一堆破爛攢了一台神機

鏈接:【極客灣】五百元組裝神機吊打五千遊戲本?暢玩GTA5? 打賞參與抽獎!

看完的機友,回頭來點贊喲&>_&<

怎麼組裝?問的是把一堆硬體怎麼裝起來嘛?

如果是深圳的妹子我可以免費幫你裝


~~~笑~~~


Google "cpu performance price chart", 可以找到關於CPU性價比的一些圖表,從而可以快速地大致了解當下哪些型號性價比最高,哪些屬於主流產品,哪些屬於高配。比如這個圖:
PassMark CPU Benchmarks

同理,顯卡也有
PassMark Videocard Benchmarks

CPU和顯卡定下來了,其他配件就是按部就班了。


之前有一位的回答,貼圖有些老舊了。本人剛好配了一台1W5價位的電腦給自己,配件都是自己選購的,介紹一下經驗給題主做個借鑒。

苦苦做了兩個月功課,文科男也算是基本弄明白電腦該怎麼選。

1.主板
主板是現階段制約電腦效率的最大障礙,主板也是最關鍵的核心,如果主板選擇不當,機器的效能無法全部發揮出來。
廠商推薦華碩,技嘉。
華碩是主板老廠,穩穩佔據第一銷量不是沒有道理的,做工好,用料紮實。
技嘉偏向遊戲方面,但是同樣也是值得信賴的產品,尤其是音效卡網卡方面別出心裁。
平台推薦z97,x99
平台怎麼選主要是看預算,z97是現階段主流,超頻等等功能都是巔峰期。x99是未來的主流,價格也是未來級的,主要是支持6,8核cpu,和ddr4內存,現在來看cpu和ddr4性價比實在太差了,也就是說x99平台還沒有真正的適用產品。我是這麼想的,請指正。

2.cpu和內存

簡單說,Z97選擇一定是i7-4790k,2K價格不貴。e系列的是工程和作圖比較擅長。
內存,駭客神條savage2400是不錯的選擇,高端也有beast系列等,還有海盜船的內存也很紮實。

3.顯卡

用不到天梯什麼的,數據最強r9 295x2,玩遊戲最好的就是gtx泰坦系列和最新的GTX980,往下就是970,再下就是780ti了。土豪選擇980sli。大土豪選擇4titan。

4.硬碟

希捷西數都可以,沒太大區別,不要考慮太多,理論上好和壞實際上未必有體會。

重點還是ssd,現在ssd太多了,最好是三星850pro,容量自己選擇。

m.2理論上是超越ssd的,但是價格虛高,性能也有待考證。

4.散熱,電源

散熱就是一分錢一分貨,200多的水冷就差不多,玩機器厲害的就買貴一些,風冷現在看還是差一點。酷冷至尊還可以。

電源就是80plus認證的比較好,金牌銀牌什麼的都可以,新手選模組會比較容易操作。

5.機箱

這個真的就隨便了,看好主板和機箱是不是匹配,一般都是atx,機箱散熱要好。

6.鍵鼠

鍵鼠就有點難以選擇了,機械鍵盤配razer,新手應該是夠了。高端也有美加獅啥的。

希望有幫到題主吧~


確定預算,確定用途,不要理會加錢黨


推薦閱讀:

3DMAX對電腦配置要求?

TAG:台式電腦 | 電腦DI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