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火丁在京劇界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一直不大能聽京劇,覺得忒吵,聽崑曲比較多。
最近隨便找了兩段京劇選段聽,還比較喜歡張火丁唱的《鎖麟囊》。
網上一搜索,發現對張火丁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認為是程派中流砥柱,有多說毀了程派,但是幾乎都沒有理由就一句話。。。。。
希望有人能給比較客觀的科普介紹一下就好,實在是還沒入門
另外不知道對初聽京劇的人,有沒有什麼途徑了解一下,現在看見什麼四大派還蒙圈呢,求科普感謝感謝!
不請自來。只因今天在微博上被誤認為燈黑,不如到這裡來詳細說說我認為的張火丁老師。下面一切觀點僅代表個人。
1、張火丁是同輩中最為努力、功最狠的演員。尤其身上,水袖,腳步,優勢很大。還有武功,更加難得。
2、張火丁是同輩中演出經驗最豐富的演員。如今的大院團演員,只會演院團戲,幾乎沒有真正面對市場的時候。他們演的戲規矩、方正,但一看就是那樣。今年的湖北京劇院、大連京劇院的演出之所以吸引了很多愛好者就是因為他們的戲和京津的大院團不一樣,有生氣。張火丁和王佩瑜作為青年一代真正跑過碼頭的少數派,他們的戲更有生氣,有變化,有和劇場共同呼吸的節奏。該賣得賣,該灑得灑,畢竟劇場和電視欣賞起來是有區別的。張火丁能擁有這麼多粉絲,特別是入門級粉絲,這一點特別重要。說句公道話,資深戲迷看戲是不客觀的,他們只看80分以上的部分,80分以下的自動忽略。他們看的是高級技巧、韻味、節奏、矜勁兒甚至相似度。滿足他們的戲往往是已經走樣的戲,並不是真正的「戲」。但由於資深戲迷是KOL,把握著話語權,使得很多演員在演出時,往往把一齣戲本該吸引普通觀眾的那些初級要求輕視了。這是本末倒置了。畢竟現在的劇壇,梅蘭芳、馬連良那樣內外行兼顧的好佬基本上是沒有了。而張火丁、王佩瑜在江湖上滾了幾年,他們知道買票的普通觀眾看點在哪裡,這是他們獨有的優勢。尤其在張的新編戲比如《白蛇傳》、《江姐》等等更明顯。
3、張火丁的氣質和審美比較符合程派。其實程派並非一苦到底,程派的富貴戲是很有貴族氣的,那不是練出來的。比如《鎖麟囊》的開頭三分之一,薛湘靈驕縱傲慢又可愛善良,這部分張火丁怎麼演也演不過劉桂娟,甚至看著還不如史敏同學的更好。沒辦法,性格使然。好在程派大部分戲是苦戲,是三觀樸素的戲。這些戲張火丁有氣質上的天然優勢,那幾位眼神blingbling的少奶奶是吃虧的。審美上張火丁的三觀一直比較正,沒有把程派妖魔化,也沒有一味保守。她創演的新編戲和改變戲,有幾齣真正立住了。添產業,大功勞。
4、張火丁的唱,是燈粉最推崇的,也是燈黑最詬病的。其實論演唱技巧和對程腔的掌握,幾大程旦並沒有太大的差距。不同在於嗓音的質感和對「程腔」的理解。張火丁的嗓音粗啞些,但是並非是好嗓子憋粗的,而是天生就這樣,這無可厚非。老先生如趙榮琛的暗啞,李世濟的窄細,李薔華的虛空,再傳者呂東明的常規旦嗓,哪個都不太像程先生,可對他們的詬病並不多。但張火丁這一代的嗓音似乎成了大議題,足見愛好者水平的滑坡。老先生都說似我者死,學我者生。根據自己的條件發展難道不是正路么?只要在本流派的審美範圍內,就是好的。對於張火丁的唱,我個人是持贊成態度的。
5、說點不好的,張火丁對於趙榮琛先生的學習是非常到位的,亦步亦趨的,甚至連缺點也都學來了。趙先生和程先生長期函授,很多東西是仗著苦功和聰明,但並非實授。這非常明顯。比如趙榮琛先生很多動作都與程派正傳無異,但是分明不知道這些動作在幹什麼。尤其《春閨夢》,很多動作不明所以,趙先生把它很聰明的舞蹈化了,很好看。但是再看看其他程派演員,這些動作都是有明確所指的,有目的性的,並不是舞蹈動作。唱也如是,趙先生的唱公認的好,但是對比著聽,有些唱老先生並不知道程原始的設計思路,是有悖於原理的。從王吟秋先生的音像上最容易發現這一點。張火丁毫無保留的把趙先生的缺點繼承了下來,如果當年有機會和師叔伯們補充一下就好了,可惜沒這個機會了。
6、生完孩子的張教授畢竟是老了些,操勞了些,身體素質明顯的下降了。再看她復出後的朱樓,腰力和從前大為遜色了,使得動作的連貫性和彈性都變差了。恐怕這種變差是不可逆的。這也是程派女演員吃虧的地方,畢竟男子的力量好些。教授恐怕得想點辦法以巧補拙了,再像這兩年這樣一力降十會,愣拿基本功扛怕也不是辦法。
用原來寫過的話結尾,用來得罪人:個人認為程派最大的審美特點是高雅高貴和質樸的和諧統一。趙榮琛張火丁是發展了質樸,李世濟劉桂娟發展了高貴。王吟秋比較均衡。李海燕高貴過了,傲慢不質樸。遲小秋質樸過了,土笨不高雅。李佩紅總覺放浪狐媚,更不挨著了……學程派應該讀讀白居易……
說幾點,供參考。
1. 飢餓營銷的市場案例。
2. 區分腦殘粉與真戲迷的一個boss級考驗。(入門級考驗是于魁智,強化版考驗是王珮瑜,,)
3. 識破京劇歷史神話的現實鏡鑒。例如,理解了張火丁,也就理解了傳說中余叔岩、孟小冬諸位票房神話背後的原委。當然,藝術水準張火丁還跟余孟差多了,這裡只說票房,只說票房。可以講,理解了1和2,3也就不難理解咯。
程派自己裡邊打架比較厲害,有些話是不能說的,容易引戰。
我個人是挺愛瞧張火丁的戲的,鎖麟囊和荒山淚是先聽的她的。說實話我是一點不懂旦角戲,聽不出好壞來,也分不出派,所以也說不出哪好哪不好,但就覺得聽著受聽,身上也好就是了。
之前聽一位前輩票友說(是誰不能透露),五小程旦,拋開其他因素,聽唱還得是劉桂娟,我也不懂為何,求高人指點
是一個適合入門後就戒掉,如果她有戲還可以現場看看的一位演員。別太迷信但是也可以聽聽。嗯,大致這樣。
哈哈哈
我以前也是火丁腦殘粉,買周邊,看現場,覺得吧火丁讓人那麼瘋狂主要是其寧靜致遠超然物外的人格魅力。
還有超強經紀公司的加成…
其唱早期不錯,後來嗓子壞的不符其頂尖形象。
水袖功算是程派最好的了吧。畢竟程派又沒有打神告廟(?_?)
做也是韻味十足!值得一觀!
總而言之,雖然不像眾人稱的那樣後無來者,堪比余孟梅程,在當下,論水平也是夠夠的了。
再者,其實吹噓什麼宇宙第一青衣的都是燈黑你們沒發現嗎_(:3」∠)_
十個人以上的群一提就引發罵戰的存在
不請自來,愛好程派但年紀輕輕實在不敢妄言,不過正是年紀輕吧,說出差錯了老師們別怪罪。
什麼樣的存在呢?我覺得,在程派里,在旦角里,在京劇里,是很能吸引不同層面觀眾,包括本身不對京劇感興趣的觀眾,她是一個類似偶像的存在。
說起張教授我覺得最惹眼的就是她的票房成績,火爆實在是火爆,但關於這一點我比較認同之前一位答主說的「飢餓營銷」,這點火丁老師自己也說「我可能是演的少吧。」06年前火丁的演出比現在還要多些,那時候北京的程派幾乎是火丁老師一人的天下,在北京的海燕論台上論人氣都差了一些,後來05年小秋老師進京,北京的程派局面才算是拉開了一點,之後張教授調任戲曲學院,演的就更少了。張教授的謝幕每次都要好幾次,其實我覺得倒不能拿這個說明什麼,因為張教授每次的謝幕,也只是「謝幕」而已,不說話,很少加唱,觀眾一遍一遍喊很正常,看了幾個小時了就等謝幕喊張火丁呢。 紀程110年的時候「五小程」各一出,遲小秋《鎖麟囊》張火丁《春閨夢》據說都有95%以上的上座率(長安的鎖麟囊看了,確實人很多,想來春也應該如此),其他三場和日場則遜色一些,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完全是各自有各自的戲迷團體。但是張教授對於市場來說,確實火爆,我又想起一句話,京劇可能也需要偶像的存在,才能有更強大的吸引力,對於程派來說,我覺得火丁老師無疑更適合做這個偶像。
信浮沉老師說的火丁是同輩演出經驗最豐富的演員,這個我略有點不同的話,我不喜歡拿小秋和火丁老師比較,但是這個問題我還是想單說一下她倆,論經驗來講,小秋老師在瀋陽在北京都是帶團的,責任不一樣,而且紅的早,85年就能拿梅花獎,跟她同時拿梅花獎的那都是什麼級別的選手啊?所以說不面對市場跑江湖少是不可能的,而且還得熟練的面對市場,她那時候連演十場都還有相當可觀的票房,也可見她在北京還是很吃得開的。但是說起創作,我覺得同輩程派演員裡面火丁老師確實出類拔萃,最著名的《江姐》(我雖幾乎沒看過,但是認可度看起來頗高)以及我非常喜歡的白蛇傳,真的好,不是戲本身有多好(多處非常亮眼,但實在不敢多說。),有這樣的創作,別具一格,真的好。
說到戲上吧,如今活躍在台上的程派演員,多數還是比較清楚自己的嗓音條件的,程派本身也非常允許自己根據嗓音條件開發,五老和李丹林老師,東明老師身上都有體現,火丁老師的嗓子醇、寬厚,無論是孟老師還是李文敏教授,應該說還是給了張教授一個很科學的訓練和培養,直到拜師趙榮琛先生,她學的真好,用我們一位老師的話說就是「唱的真有韌勁,肉透透的。」但是老師也說趙先生身上一些克服不了的問題火丁也學來了,這個就不敢多說了。私以為火丁身上最好的一齣戲是春閨夢,覺得趙先生這齣戲就好,火丁也跟王吟秋先生學習過,想來也給她說過春閨夢,她的春閨夢有些神韻,雖然沒看過現場,不過錄像里看也是很有味道的。(鎖劇比較偏愛小秋老師的,荒山淚則一半一半,但總覺得遲版是被逼瘋了,火丁版則像是被嚇瘋了…妄言了)。
最近看火丁老師帶著戲到了美國,覺得是很高興的一件事,還是那麼說,京劇如果想要像最鼎盛的時代一樣火爆,想來是不大可能了,不過這種好東西要在不同時代站得住腳,我覺得需要偶像的存在,無論行當,無論流派(上面有位老師說于魁智王佩瑜張火丁考驗真戲迷云云,我不是很以為然,各自有自己的戲迷吧,至於說技術上,人外有人,多少技藝不凡的名宿也不總被提起。)程派需要這個火爆,京劇需要這個熱度,無論是真戲迷還是普通觀眾,都需要這樣的熱度和話題吸引他們,在觀眾面兒上,火丁老師在這方面是個很好的擔當。
作為菜鳥戲迷可以聽,但不能光聽她的,更不能認為她的是最好的。
好吧,我又不請自來。我是程派腦殘粉,我是丁迷很多年。當然,丁迷限於05年之前,之後也看火丁,沒了那份狂熱。
當年的火丁,戲曲學校自費生。為了學好戲,練功房裡來得最早走得最晚。諸如此類的傳奇,很多很多。有一點,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火丁學程其實很有戲劇性。她拜趙榮琛先生,真是巧極了。當年趙榮琛先生看中的李海燕,海燕早年扮相有小趙榮琛之稱,奶師又是趙先生高徒李文敏老師,火丁的開蒙反而不是李老師。可是趙榮琛先生出了一趟國之後,回來海燕已經拜師李世濟先生。所以趙先生有話:怎麼出了趟國,回來就都變了?
火丁是由程派藝術研究會推薦拜師的,趙先生為祖師爺傳道,為程祖傳道,收了火丁。創下京劇界師徒年齡差最大的一段佳話,不知道現在是不是被人打破。其實趙先生本身學習程派,也是一段佳話。老先生入程門,居然是函授入門,鴻雁傳書學戲簡直就是奇蹟。
火丁的荒山淚,是趙先生手把手教的,春閨夢是看著趙榮琛跟俞振飛二位先生83年演出的錄像,一點點摳出來的。
她應該是程門第三代中,為程祖配像最多的女弟子。當年程祖號稱不收女弟子,後輩中最出挑的全是女弟子,私淑弟子中反而有男旦,算是個異數。
說到火丁的票房火爆,好吧我說個事兒,04年05年的時候,火丁到武漢演出,當時黃牛票賣空,武漢劇院走道佔滿了人看鎖麟囊,春閨夢。我看走台,那麼冷的天,每天都去,場場不落。很多人都這樣,火丁也給力,感冒了,在醫院輸完液就來走場唱戲,同樣場場不落。
那時候火丁不得不說是個奇蹟,她的嗓子縱然寬,縱然有男旦之嫌,但是她就是票房號召力的寫照。火之丁丁社區有一本書,鎮山寶典之一:《青衣休笑我》。至於書名,不用我解釋吧。1青衣休笑我,今日正想親。
火丁從戰友京劇團調入中國京劇院三團,三團團長張建國,那時候旗下高手如雲。兩人之間合作有太多現在根本看不到的劇目,火丁甚至排演了新劇《火醒神州》,她是一本的珍妃,我居然沒見過劇照,有誰腦補一下?這件事,應該是劉長瑜老師手上的事情,做了一件大好事。
後來火丁組建了張火丁工作室,貌似當年的角兒挑班演出。又是一件好事,至少京劇的受眾因為這個而擴充了不少,不少腦殘粉就是那時候跟著火起來的,到今天都無法自拔。
不能說雨後春筍般冒出多少京劇工作室,至少王佩瑜試過,後來無疾而終。火丁因為嗓子還有其他的緣故,京劇工作室也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到中國戲曲學院傳道受業解惑去了,目前被稱作張教授。
她,怎麼評價呢?我自己是這樣說的,我用我的十年,黃金十年來認識張火丁,認識程派,認識京劇,我不後悔。因為我從中收益的東西,甚至一直都在學習,了解京劇。這份經歷,足夠我受用一生,這樣來說,火丁於我是敲門磚,當然現在看火丁的劇目很少了。大致來說,看老戲多了,更多聽老唱片。即使要看,截止到0405,後來即使有新劇,也看得少了。人漸次上了幾歲年紀,經不住折騰了。
希望可以幫到題主。
燈滅她滅…
特別會演戲,除了「規定動作」(唱腔,身段動作等)之外,感情細膩真摯,表情生動,真的是演什麼像什麼的好演員。當然有些人認為這一點在京劇中不是必須的,並對「刻畫人物」持反對態度……
唱腔上來說,我覺得可以用「規矩」來形容,沒有怪音,沒有某些程派名旦聽起來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的那種收音方式(我朋友說「嗷嗷的」),嗓音條件雖不是最好,但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法,唱的悅耳動聽,程派味正,咬字規矩,念白也韻味很足。
身上動作,借用采韻戲衣庄老闆唐義剛先生的觀點,叫做「是在模仿男演員演女人的方法來演女人」,也就是前面有知友說的「像男旦」。她的水袖,圓場功夫真是沒幾個人比得上,可以去看看她演的《鎖麟囊》《春閨夢》《荒山淚》等老戲。
張火丁為人低調,又肯吃苦,在戲校開始沒被錄取,是自費生,一定是悶頭刻苦練功的類型。天賦好,肯吃苦,又遇到良師,她紅了是必然。但是也因為她自己性格上的原因,太內向,不擅言談,在京劇院可能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才走上現在在戲曲學院當老師教學生的道路,才使得她現在演出機會那麼少。之前生了孩子,離開舞台這麼久,一復出簡直一票難求,這都是意料之中。我這樣迷了她這麼多年的人,想想也沒去湊那個熱鬧,戲是會生的,遠離舞台太久,很多感覺肯定不如她當年帶著團全國到處一年演幾百場的時候好了。
唉,對張火丁,真的是應了那句話,我和她,都回不去從前了啊……
編輯回答提一點:張火丁雖然演的戲少但是在傳承上是最完整的。舉個栗子,《武家坡》進窯這個身段,程硯秋先生學過武生身上有功夫,「進窯」是右手水袖搭到左手肩膀接一個武生掃堂腿。這個動作現在程派演員能做的人一個手都能數出來
他我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接觸京劇,接觸程派藝術的。我接觸程派藝術,就是通過程硯秋先生唯一一部電影《荒山淚》開始了解程派。我第一次看《荒山淚》電影是在我初中時,當時我就被程先生的表演完全折服了,那種戲劇感染力,即使我現在看過很多現場的舞台劇,其中不乏張藝謀的《圖蘭朵》這樣的大製作,但也沒有從屏幕中看到體形胖大、稍顯吃力地揮動水袖的程硯秋帶給我十分之一的震撼。後來在網上我看了很多當代演員的《荒山淚》,卻總有些曾經滄海難為的意味,直到看了張火丁的現場《荒山淚》我才又找到了熟悉的感動,即使沒有那麼強烈,我也覺得張火丁是中青年程派演員乃至京劇演員在表演尺度把握上最出色的演員。我現在接觸京劇將近10年了,高中開始走進劇院,現在也基本上每周都去看一次現場,我不敢說我懂京劇。關於樓上提到的」區分腦殘和BOSS級京劇粉「的命題,琢磨了半天也不懂到底什麼意思。也許我就是腦殘粉吧。
還有就是關於程派戲迷站隊內鬥的事,我覺得真的真是最沒意思。無論是張火丁、遲小秋、李海燕、劉桂娟,你愛誰就去聽誰看誰好了,何必要貶損其他人。昨天晚上睡不著,看了關於張曼玲老師的訪談,張曼玲老師特彆強調說要破除門戶之見,我想怹老人家也是有感於這幾年程派的內鬥吧,到底有沒有內鬥我不知道我也不關心,我就想老老實實聽戲看戲,那些梨園八卦我真的提留不起興趣來。有一年的在長安大戲院看重陽節京劇晚會,我就隔著兩排坐在遲小秋和李世濟先生她們後面,趙榮琛先生的大弟子呂東明唱《夜織》之後,我就看遲小秋老師真是特別謙虛欽佩的鼓掌叫好,這才是藝術家對前輩的態度,而我們這些戲迷,就由著自己的偏見去譏諷別人,包括有的程派戲迷對李世濟的謾罵,現在先生已去,她帶走的是那個關於京劇最後一絲繁榮的時代。包括劉桂娟,我對她的唱和演有時也會拿來欣賞,她的為人,有一陣翻了她的微博,我倒覺得這個阿姨有點兒可愛。要非讓我說程派這麼多演員,我最不待見誰,可能就是李佩泓了,為人不知道,單說戲,我在天津看過她的《春閨夢》,這麼說吧看的我血脈噴張,「被糾纏」前後我一直擔心她會把衣服脫了。
如何評價張火丁? - 藝術
開場前的戲院,空氣中充斥著緊張和不安,以及巨大的期待,人群逐漸填滿整個戲院。未開鑼,即一片安靜,大家似乎都在蓄積張火丁亮相時喝彩的丹田之氣。
我正前方是一對情侶,同性別,一直很安靜地綳直了身子,但我看到在兩座相隔處他們用手包遮擋著的握在一起的手,心裡溫暖感動。《梁祝》,朱大可說是一出同性的悲歌。也許是吧,也許很久就有人這樣思考,只是沒有朱的平台和影響力能被聽到。
大幕拉開,鑼鼓聲起,人們依舊屏息凝神等待那一刻。終於,男裝的張火丁從側幕昂然而出,劇場整個沸騰,掌聲、歡呼聲、甚至還有哽咽的呼喊。我無法發出聲音,只是覺得有些虛幻的暈眩,喉頭髮緊,鼻翼翕動,不自覺被帶進一種與親人離散多年後重逢的悲壯和些許怨恨中。
座前二人有一個低低發出一聲「好」,另一個抽出手來鼓掌。
張火丁人在戲裡。即使《梁祝》被如何指摘,張火丁的塑造仍然是全情投入的,她似乎聽不見掌聲、看不見觀眾、更不會想到這劇場有多少淚水為她流下。。
場景轉換間。情緒逐漸被劇情帶動,我也從首見張火丁的帶著感傷的狂喜中冷靜下來進入故事。
在劇場聽戲,張火丁的聲音像精鋼磨砂的寶劍(有這物件嗎?),布滿極細小圓潤的顆粒而又渾然銳利,幽咽婉轉而中氣十足聲震屋宇。這種聽覺感受非現場無法體會。
在最後的「哭墳」一場,周圍幾個觀眾想跟著哼的,結果發現曲詞都略有變化,就停下了。不說優劣,如果不是之前反覆看聽《梁祝》錄像,當天的「哭墳」一定會讓我淚流滿面不能自持,先入為主吧。主創和張火丁所說的「美」確實在處處體現,如唱詞中將「孤墳」改成「孤靈」。
。。。。。。
————描述至此罷。
(2014年4月26日,距今已有18個月,心中起伏珍存,一直不敢下筆,怕唐突了精妙。今早迷濛混沌間,一氣而就,中間瑣事打斷,遂停。 而2014年4月27日的《鎖麟囊》竟有魂飛魄散之美妙,何時噴薄成文字,且待時間。)
————————————————————————————————————
(今天偶然在某客戶端上,發現有張火丁的《鴛鴦冢》「只見那少年人低頭下拜,想必是美姻緣早已安排。我與他表深情盟山誓海,但願得百年人兩意和諧。」四句唱,很是歡喜。於是來看看知乎上有沒有可以學習的。搜到這個問題。)
據我說,張火丁對於未入門的京劇菜鳥來說是一個珍貴的「審美喚醒人」(《讀庫》主編張立憲 語)。不揣測別的藝術家,不連帶任何派別,我單純說一下自己對聽、看張火丁的個人體驗。
2011年端午,在家休息時偶然打開電視。我有偶爾聽戲的小習慣,不迷戀,主要偏秦腔,我喜歡那種敞亮,聽著吼聲感覺自己也被紓解了,但基本沒記住過任何演員或者戲目。偶爾遇到京劇,孟廣祿、于魁智、李勝素、李維康什麼的或者什麼耳熟能詳的段子(比如某年過年,陪母親看完整本《紅鬃烈馬》),也會在瀏覽頻道時停留在11台,聽著京胡還蠻愉悅的,有些聲音用行話說還挺「掛味兒」。也就忙著手頭的,聽一聽。僅此而已。
11年端午,11頻道是應節戲:《白蛇傳》。讓我停止換台的是彷彿滾雷般的掌聲、歡呼聲、喝彩聲,我首先是被這種京劇裡面從沒見到過的觀眾的動靜給嚇住了,因為那時候是白素貞和小青剛亮相,還沒開口呢。後來一句「離了峨眉到江南」,又是一片雷動,我幾乎懷疑是中央台配的掌聲,因為這個聲腔我之前聽過,覺得沉悶、混沌,一派扭捏,每到這種唱法我就換台。當時也許是自己年紀大了(時年芳齡34,哈哈),也許是被掌聲鼓勵著,竟然聽得下去了。就這麼著,我開始了自己的遲到的「迷火」之旅。至今未稍減。
當天的《白蛇傳》是因為小時候看過京劇電影還有聽過李維康的一些唱段,所以劇情什麼的還跟得上,以為也就當一背景音樂了事。誰知,「一入程門深似海,何況引路張火丁」。那齣戲,我從「莫教我望穿秋水,想斷了柔腸」開始坐直專心看到最後「團圓」,中間幾度落淚。這竟不是一個單純的唱腔的美,竟然有人物性格變化的塑造、情緒漸進的呈現,歡喜憂愁竟然可以在京劇舞台上那麼真切,身姿態度如同語言一般發出聲音。
戲了。我才恍惚記得,最早的時候聽戲,說到京劇,張火丁的名字確實經常和于魁智、李勝素被一起提及,當年電視上常見。而今,想得而不可見的痛苦,不說也罷。
她的啟蒙,我覺得在於將京劇程式化的動作、甚至被要求必須完全酷肖宗師的聲音都用於塑造人物。讓人在聽曲調的同時,與台上人一起春閨生恨、荒山垂淚,鎖麟囊上勘紅塵、鴛鴦冢里哭深情。。
我同時也喜歡朴樹。那真是一見鍾情式的。今日細想,此二人竟相似:活在自我中,不幸的痛苦,幸運的成名,卻儘力保持自己本真的樣子。
另,今天在《鴛鴦冢》下的評論,挪移過來,作結:
鴛鴦冢及幾句虛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鴛鴦冢》
「女兒家」和「少年人低頭下拜」:小女兒之態淋漓盡致如在目前,一字一氣息均是少女羞怯和對愛的憧憬,甚至帶點勇敢堅貞。短短數字,萬聽不厭。
以張火丁的聲腔態度,「為痴情」一段堪稱哀婉凄絕,悲中珍品。能聽出病弱無力的將亡的痴情女子的虛弱,也能在氣息斷續之間品出每個字的頭、腹、尾俱全而不刻意。大讚。
「對鏡容光驚瘦減」一段,亦是柔腸百結、一唱三嘆。我將網友所拍現場視頻轉成音頻後伴跑,實在耐聽,實在幽咽,實在是宛在目前的真切。也就跑得格外耐久些。
看過網友錄的全劇,唱腔、情態、眉眼,甚至置景、燈光俱 幽咽纏綿、婉轉深情。。何其妙也。
謝她,天生青衣張火丁。看過她現場的《鎖麟囊》。這是和一個角兒生在一個時代的幸運。真想再睹神彩,再聆天籟。
個人感覺,本身戲不錯,做功超級贊,某些時候稍顯狗血,倒無傷大雅。但是粉絲太多太討厭,聽一段叫好聲打斷四五次。尤其是粉絲中有一群靠京劇來給自己的文化品味貼金的土豪,嚴重擾亂京劇市場,真的很煩。
總之想看戲就安安靜靜看戲,火丁有好幾齣戲值得收藏。別去現場。看到關於張火丁的帖子和新聞選擇性忽略。
程派作為京劇的一個流派,門中分歧矛盾恐怕是最多的了,表演風格可以說是一人一個樣,這也間接促使了這個流派的發展。
張火丁深受大批戲迷票友的喜愛和追捧。首先,作為一個演員,她的扮相俊美,眉宇間還透漏出些許幽怨,很符合程派氣質;其次,她的身段優美,特別是水袖功和腳下功夫,比如我看她的鎖麟囊朱樓找球就特別過癮;還有就是她對表演把控力很好,節奏感和感情都處理的不錯。
然而,她飽受批評大部分出在唱上。剛聽戲的人感覺她的嗓音很有特色,很受聽。初聽戲時我也有這種感覺,相比較梅派、張派那種大路子風格,程派覺得真是獨樹一幟。我自己分析,應該是沒入門之前,對京劇本身就反感抵觸,認為京劇旦角就是那麼尖細的發音,唱腔冗長,程派彷彿就是個異類,所以就這麼愛上了京劇。張火丁的發音我覺得太過於悶,沒有亮音,聽著感覺喘不過氣,力度也不強,程派又很講究立音,唱腔處理上不符合我對程派的審美習慣。
看戲看久了欣賞角度會不一樣,自己的審美習慣也會變,比如以前覺得很吃功夫的,看了很過癮,現在會覺得演員是不是太過於表現了,不秀氣了。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審美標準。特別是程派,演員風格太不一樣,觀眾喜歡站隊,不知是成心還是愛之切,往往喜歡貶低別的演員,以正宗自居,拿演員短處說事。我覺得演員各有不同,酸的辣的都可以嘗嘗,主要是自己能愉悅。在欣賞流派韻味的同時,不能太被流派給制約,看戲重在自己從演員的表現方式里看到了多少美,體會到了多少情感,而不是這人像不像他師傅。
題主剛開始聽不出流派很正常,至於方法首先就是熏。多聽多看,流派有很多代表劇目,看多了自然知道,當然這有點本末倒置了。主要是你要慢慢聽出自己的標準,有自己的判斷,知道哪裡好。其次,上網逛逛京劇貼吧之類的京劇論壇,梨園佚事趣聞本身就有趣還能幫助欣賞,還有就是央視戲曲頻道的跟我學欄目,可以多看看,演員或者教授現場教學,專業性很強。再者找到組織,學唱一兩段去當地找票房,面對面交流裨益更大。(寫得比較枯燥,一張圖也沒有,希望能幫上忙)
這個吧,不好回答:
你說教授有市場號召力有票房吧,有人跳出來說是飢餓營銷;
你說教授把每齣戲打磨的精吧,人家說你路子窄(那怎麼著,聽一齣戲的時候腦子裡非得想著別的戲是不是?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
你說教授代表作能唱好吧,人家就便能說你冷門戲不會,沒實力…
反正就是這樣,你說孔子,人家跟你說孟子,你說孟子,人家跟你說荀子……
所以呀,話不好說
孫子本來不多,裝的人多了,也就遍地都是了
這個問題在京劇群立馬引戰,因為她唱的確實不是太合京劇的味道。
成立工作室完全是因為三團內部矛盾不可調和,分家單過,當時有很有名的連載八卦文章(三張演義 絕逼是內部人寫的,而且文筆很有意思)流出揭示此事。工作室也不能說成功,最後解體。工作室那幾年去過幾個城市,那也是幾個月演一次,一次演個兩場,那不叫跑碼頭。真正跑過碼頭的現在五十多歲以下這些演員,都沒有趕上,連于魁智王蓉蓉都沒有趕上,只有一人趕上了,那就是遲小秋,在阜新和瀋陽都是掛頭牌帶團天南海北各地巡演,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比如一次巡演56天里主演有48場戲(劇目有重複,因為不是一地)。從九十年代中期以後,京劇演出就進入了低谷,後期進入的演員都沒有趕上帶團跑碼頭。于魁智王蓉蓉那時在各自的劇院都是新秀,院大老藝術家多,也是沒有機會帶團跑碼頭的,所以他們也沒有趕上。
純業餘喜歡程派。只是每次看張火丁的戲總有流淚的衝動。我覺得這點不是單純唱腔和身段可以做到的。
程派戲迷,挺喜歡火丁。
值得一看 做工扮相都好 聽還是聽老唱片比較好
張老闆唱得好,反正我愛聽,不管那麼多,愛聽就多聽吧。
其實京劇流派和中國藝術一樣,也大多可以分為兩派,一路是追求瀟洒流暢,一派追求雄渾高亢。比如王字和顏字,婉約和豪放,比如京劇里的言派奚派對祺派。都有這個特點,再往下分的小流派無非是綜合或者調和了一些風格,配製出更符合一些人審美情趣的聲音而已。人學戲的講究流派和各人差異,是為了賣座,咱們聽戲得要是也只聽某個人某一派,那就傻了,這跟去飯館一個道理,你到哪個飯館兒不是點人家的拿手菜看家菜啊,誰聽說過有人進飯館只吃宮保雞丁,每天換著館子滴吃一個菜啊。推薦閱讀:
※周信芳為什沒有被包括在馬譚楊奚的四大鬚生之內?
※請教一下余叔岩各唱片的年代和調門分別是什麼調?
※京劇《二進宮》中徐延昭戴的帽子有什麼歷史原型么,感覺很別緻?
※怎樣看待「京劇演員曬點翠頭飾被批太殘忍」這件事?
※京劇中曹操、包拯角色戴的襆頭是宋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