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夢工廠那批 2D 動畫師現在都做什麼去了?

記得有一篇新聞里提到,迪士尼 90% 的 2D 動畫師都被裁員了,那麼這些人現在都在做什麼呢?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數據必不可少。

案例方面,我選擇了《獅子王》(1994)與《公主與青蛙》(2009)。前者是迪士尼最知名的手繪動畫之一,也是建國後第一部正式引進的好萊塢動畫,我至今還記得兒時去影院觀摩的情景。後者則是迪士尼最後一部二維動畫長片(注1),用以探討本問題再適合不過。

數據方面,我通過 IMDB 統計了《獅子王》動畫部門共 361 人、《公主與青蛙》動畫部門共 296 人的職業生涯(注2),並製作了粗略的圖表。

我們先來看《獅子王》的數據圖表(點擊可以放大):

左側的折線圖,是依據相關人員最後一部動畫作品(注3)的上映時間,所推導出的人員活躍情況(注4)。右側的圓環圖,則統計了相關人員的後續職業動向,轉型 3D / 繼續 2D 的區別在於其是否參與過三維動畫項目,「離開動畫行業」的定義是 2009 年後沒有動畫方面的新作。

我們可以注意到,在 2000 年前,也就是迪士尼二維動畫的復興時期,人員流失是相對穩定的。第一次大滑坡出現在 2004 年,近 70 位動畫師製作了《母牛總動員》(Home on the Range)後,在 IMDB 上就沒有任何作品記錄了。

儘管《母牛總動員》在國內名不見經傳,豆瓣上僅有 594 位觀眾標記為「看過」,評分更只有可憐的 6.7,但該片正是迪士尼轉型前的最後一部紙上手繪動畫(注5)。這部影片過後,迪士尼就全面進入數字時代,連續推出《四眼天雞》、《拜見羅賓遜一家》、《閃電狗》等多部三維動畫。

作為參照,我們再來看看《公主與青蛙》的數據圖表(點擊可以放大):

和《獅子王》上映當年只有三人離去的情況不同,《公主與青蛙》動畫團隊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員工在影片上映後便再無新作,這部影片成為了這 100 多位動畫師的絕唱。

從數據上看,《獅子王》動畫部門裡 62% 的成員、《公主與青蛙》動畫部門裡 34% 的成員在 2009 年後,就不再從事動畫相關工作了。考慮到《獅子王》年代久遠,不少動畫師應該是正常退休,所以《公主與青蛙》的數據更有參考價值。不過這是我將年限擴大到 2009 年的結果,如果將三年內沒有作品即視為離開的話,那麼離開比例會上升到 42% 。

在轉行的人里,有人當上了配音演員,有人演起了電視劇,還有動畫師乾脆賣身不賣藝,給《權力的遊戲》當替身演員。也有人從事和此前相通的工作,比如為真人電影畫故事板,為《馬里奧賽車》當遊戲美術,還有替《爵跡》做視覺預覽的。不過這些全加起來,也不過十指之數。

更多的人選擇離開迪士尼,去其他動畫公司謀職,繼續繪製傳統二維動畫,從而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獅子王》動畫部門裡 16% 的成員、《公主與青蛙》動畫部門裡 37% 的成員都是如此。這些人至今為止,沒有參與過任何一部三維動畫的製作。

在他們的作品列表裡,有《咱們裸熊》、《瑞克與莫蒂》、《飛出個未來》、《探險活寶》、《彩虹小馬》這些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品。不過更多的,還是製作《銀河護衛隊》動畫版、《正義聯盟》動畫版、NFL 動畫片等少有國人關注的美國電視動畫。

當然,也有不少動畫師在行業變遷中順利轉型,參與到了三維動畫的製作,包括《獅子王》動畫部門裡 22% 的成員、《公主與青蛙》動畫部門裡 29% 的成員。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批動畫師的轉型歷程,我又統計了他們轉型後的工作職責(點擊可以放大):

參與過《獅子王》項目的動畫師,個個都有二十年以上的從業經驗,轉型者中成為導演、美術總監、故事總監的比例高達 26%,用「動畫業的黃埔軍校」怕也不足以形容。《公主與青蛙》團隊則相較年輕,成為主創的比例下降到 8%,但也相當驚人了。

這些人當中,有不少仍在為迪士尼工作,主導創作了《瘋狂動物城》、《海底總動員2》、《海洋奇緣》等 2016 年的新片。另一些則自立門戶,在《魔弦傳說》、《天使愛芭蕾》等片中擔任主創。不過考慮到他們的級別,應該用不著親自操作三維軟體。

成功轉型者目前擔任最多的職位,是概念設計、色彩指定、故事板(分鏡)和背景美術,或是負責三維動畫中的二維片段(注6),這在《獅子王》和《青蛙與公主》動畫團隊中分別佔到了 47% 和 61%。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們的工作其實和原本的二維動畫師相當接近,吃飯傢伙依舊是手裡握著的一桿筆,只不過從鉛筆變成了壓感筆。

至於真正在三維動畫中擔任動畫師的,只佔《獅子王》轉型者中的 22%(總人數中的 3.6%)和《青蛙與公主》轉型者中的 18%(總人數中的 5%),可見轉型不易。(注7)

三分之一的人離開動畫行業,三分之一的人去其他公司繼續製作二維動畫,三分之一的轉型後融入三維動畫團隊。在時代的大潮之中,這就是迪士尼二維動畫師最終的歸宿。

動畫行業是一個歷時百年的行業。而畫筆的運用,更是一門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硬本領」。在知乎用戶當中,有很大比例是互聯網、電子遊戲等新興行業的從業者,我們支付房租和網費的本錢,就是手裡的 VIM、Emacs、Ps、Ai、Axure、Sketch、PPT、Excel、CAD 和 Rhino。

那麼,我們的歸宿又在哪裡呢?

注1:2011 年推出的《小熊維尼》僅長 60 分鐘。
注2:動畫團隊不包括主創人員、美術及特效部門,兩片動畫團隊的成員有部分重合。
注3:動畫作品包括動畫電影和電視動畫,未統計 10 分鐘以下的動畫短片。
注4:動畫片製作周期較長,因此近幾年的數據僅供參考,不代表相關人員的實際活躍情況。
注5:《公主與青蛙》儘管也是二維動畫,但已全面採用了 Harmony 無紙動畫軟體。
注6:不少三維動畫會插入少量二維動畫片段,如《功夫熊貓》等。
注7:總人數中包括負責上色、背景美術和項目管理的人員,本身也不太可能轉型為動畫師。


我現在美國學習動畫專業 我所有動畫課的老師 都在迪士尼工作 或參與過迪士尼大量的動畫製作 他們2d3d都會。 大動畫工廠的動畫師只負責動畫方面 不需要其他技能 比如建模渲染 所以2d轉3d基本 動畫底子好 沒什麼難度。只有那種小的遊戲或動畫studio 少人分工模糊 才要求動畫師要會其他的3d技巧


轉行,學三維。跟不上時代就被淘汰了。


可以轉插畫,可以轉編劇,可以轉後期。當然都是我能想到的出路。也有可能裁員是因為新技術的普及,不在需要眾多原畫師日夜加班搞了。
除了吉卜力,還有哪個工作室會用全手繪?不知道,還在一線動漫工作的朋友們可以來答題。


額 反正我之前待的那家動畫公司 那些台灣導演都是自稱以前是迪士尼二維動畫師 那家動畫公司做三維的。。。


題外話:聽說上海美術製片廠在小邋遢之後被迪斯尼整體辦了移民,聽說,聽說而已。
莫非花木蘭就是中國人搞的?


聽老師說有些在搞UI。


只能是大部分自然淘汰的了,但原畫、漫畫都是需要的


原畫?人設之類的吧?


轉型三維。動畫原理相通。


推薦閱讀:

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想考中傳北影動畫,但聯考後去翟家班根據自身情況感覺自己考不上我爸媽又不同意我現在去?
皮克斯還能突破自我嗎?
如何評價神山健治?
好萊塢動畫是先進行動畫製作還是先配音?

TAG:動畫 | 動畫製作 | 迪士尼Disney | 繪畫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