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個演員念台詞的功力?

電影 演員


我覺得Yolfilm答得十分專業,可以說是當前中國的行業標準,可是大學而小遺——沒錯,大學而小遺,因為這個標準在中國也誤人不淺——不然怎麼解釋中文配音的好萊塢電影曲高和寡的現象?莎士比亞的作品被配得曲高和寡固然是九死無悔的事情,但是電影製片廠的配音翹楚們怎麼能把爆米花電影配得讓如此多的人如此不適應呢?


據此,我認為在Yolfilm的四層級別以外,還有另一條並行的三層級別。


第一層,台詞的語感不跳齣戲。


這要求演員有良好的語言文學功底,理解台詞的含義,能夠正確把握邏輯重音等發音細節。這一層面一旦出錯,觀眾的直觀感受就是,「這個演員在說編劇叫他說的話」而不是「這個角色在這場戲裡做出這樣的反應」。


這個說容易貌似容易,說難也超級難。我一向覺得閆妮的台語功底是專業的,但是她在《畫壁》里也有一句重要台詞邏輯重音發錯,瞬間齣戲。

這個問題在中國大陸也不算特別嚴重,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很少出問題,問題主要在於中國普遍較低的群演水平。而另一方面,這個問題在台灣似乎特別嚴重,主要出在邏輯重音上。譬如一句「你這個笨蛋」,很多台灣演員居然會把邏輯重音放在「這」字上。而更讓我疑惑的是,這似乎沒讓台灣導演們有什麼顧慮……至於有的同學說這是人家的國語發展成這樣了,我必須解釋的是,邏輯重音被稱為「邏輯」重音是有原因的,因為重音是由邏輯決定而不是語言習慣決定的。我跟許多外國朋友也討論過這個問題,沒有一種語言是可以自由處理邏輯重音的。而且台灣的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和新一代的國語正統的演員也沒有這個問題,有這個問題的主要是一些所謂偶像演員。結果就是,他們的台詞空有情緒卻不在點上。


*邏輯重音玩得好的,也能反抗鐵律,而將這種錯誤變成角色的特點。譬如《Friends》里的Chandler,譬如《無間道》里在天台上打高爾夫面試劉建明的那位長官(粵語原聲)。


第二層,台詞的語感不跳出角色。


劇中的角色是有身份、背景的,必然有些聲音會和有些角色無法和諧相處。譬如眾所周知的「就叫它萌萌吧」。而在中國大陸,目前最大的誤區就是,很多行家認為經過訓練的聲音是適合所有角色的,這就是為什麼譯製片里不管是地痞流氓還是企業大亨,不管是動畫片里的兒童還是惡搞片里的腦殘,通通都是一口字正腔圓功底渾厚的學院腔。


字正腔圓當然沒錯,《潛伏》里的官員們如果說話奇奇怪怪的,反而容易跳出角色。(有意思的是,現實生活中,官員說話卻確實大多是奇奇怪怪的……從歷史角度來說,民國官員像梁朝偉在《色戒》里這樣帶些口音才更接近事實。官員選拔畢竟不是按口音當標準的,老毛老蔣說話你真的那麼容易聽懂?何況當時也沒有真正的標準。《悲情城市》里各種語言混雜的歷史真實感多強烈啊。《潛伏》看著自然大概是因為我們對民國官員的期待不一樣?)


試想一下,如果《瘋狂的石頭》請這些配音的大腕配上音再發布,寧浩還能有今天么?試想一下,如果字正腔圓是篩選演員的標準,曾志偉今天能在什麼地方混?還能成為香港地區的牛逼主持人?


我對配音行業的老專家,比如上譯的各位老師,還是十分敬佩的,因為他們確實站在專業標準的最高端,不是一般人隨便練練就能達到的境界。但是專業的聲音是不是萬能,就得兩說了。好萊塢的動畫片配音演員的表現也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借鑒。


這些老師在這第二層的表現不夠好,但是第三層卻有突出表現。這就是為什麼我在開篇說,這種行業標準大學而小遺。


第三層,台詞有雕琢,給角色和戲加分。


經過專業訓練的聲音和語感把握,配音界的專家當然會有各種出彩表現。譬如童自榮老師配的佐羅,其享盛譽這麼久也是當之無愧的。具體到演員,就像上次蘇楊講解王志文演技的時候提到的「一查到底」。不但讓台詞聽著確實符合這個角色,更讓這個角色出彩。寧財神的《武林外傳》和《龍門鏢局》的一個重要差距就在於演員的台詞功底:《武》的演員個個兒都能讓台詞開出花兒來,而《龍》里的主演基本都只能合格而寡婦母子更是弗如遠甚。

不管專家們怎麼理解,我個人覺得最顛峰的表現當屬希斯萊傑的小丑。據說在酒店閉關一個月研究出的這個聲音,確實是驚艷的,與他的表演相得益彰。他完成了一個從來沒有人完成過的任務:讓一個極度誇張的漫畫角色變得像一個在真實世界中存在的人。Jack Nicholson的小丑也演得讓人讚歎,但終究讓人一看就覺得是一個戲劇角色。


最後我想說一下這種中國特色形成的原因。


一、歷史原因。


中國的傳統戲曲和西方的傳統戲劇間的差異形成了一條天然的文化溝壑。不管是台詞還是表演,中國傳統戲曲中誇張的拿腔作勢都留下了很深的影響。大家在潛意識裡覺得,端著的才是藝術。不信你拿宋祖英的歌和鮑勃迪倫的歌去做街頭採訪問誰的更藝術……


表演方面,方法派在中國大陸的專業演員中還是產生了較大影響,而香港則至今還有戲曲遺痕。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港片港劇中角色說話時的誇張手勢。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有陳浩明版《封神榜》里的姜子牙,說話的時候不停地切換亮相姿勢,一個左亮相,又一個右亮相,左臂打橫,然後轉半圈右臂打橫——這些動作都是在他不停地說台詞的時候完成的。


當然,我雖然認為這在現代戲劇中是一個劣勢,卻不認為它是錯的。一個最重要的事實是,我們的生活中,真的也有不少日常說話的時候就拿腔作勢的人。這種歷史傳統的影響在日本也很深,但是大家對日劇中的誇張表演似乎也習以為常。


二、語言原因。


漢語的多樣性使之在影視產業發展方面與英語相比完全處於劣勢。像上面提到的群演水平的問題,我覺得問題根源不光是中國影視產業發達程度不能跟好萊塢比,語言屏障也是不容忽視的。

英語學口音比漢語天生容易很多,這是字母標音語言的天生優勢。漢字幸或不幸,標音功能弱很多,而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各種因素的影響,散落在各地的方言是根本無法找到一個大致的轉音方法的。


譬如大家熟知的美音轉英音規則:口型放大,不發r音,t音要靠後而且不能轉成d音……換言之,幾乎一通百通。

漢語怎麼辦?普通的音調轉化都不提了,北方的同學發不出入聲字和ng聲母也算了,音節轉換呢?如果陝西話的「愛」讓你覺得「百」還是「百」,不幸,你錯了。如果粵語的「我愛你」讓你覺得普通話里零輔音的漢字都加ng聲母就行,不幸,你把「安」念錯了。宋代以後入聲字的式微使這些字在中國所有方言里都亂成一團,各色各樣的文讀白讀能把學習者折磨得遍體鱗傷。


上面說的還只是有規律的——如果你韻律學得好,知道某字是哪個韻部的入聲字,能勉強學得快一點。可是還有更多毫無規律的。譬如朋友學日語的時候根據漢字轉音規則變化的時候發現日語里把「肯」字當成後鼻音,當成怪事來跟我說。遺憾的是,錯的不是日語,是普通話……因為粵語里「肯」字依然是後鼻音,而古代的韻書也支持,譬如《平水韻》「【上聲二十四迥】迥炯茗挺艇町醒溟酊剄等鼎頂脛肯拯酩」。


我覺得我不需要繼續往下解釋了……英語跟這個怎麼比?……


我並不是說英語口音就真的容易學,美國演員各種假英式英語在英國經常都是當笑柄看的。這大概就相當於姜文在《尋槍》里的貴州話,據我的貴陽同學說「根本不是貴州話」……但是管他呢,其它地區的同學能上當就夠了。姜文在《尋槍》里說貴州話,在《鬼子來了》里說唐山話(是吧?),張國立在《手機》里說四川話,一大堆來自天南地北的演員在《白鹿原》里說陝西話,這些都算是美談吧?然而,很容易被大眾忽視的是,打開方言地圖,這些方言都是被劃在「官話區」里的……何況即使是官話,那麼多專業牛逼演員都把陝西話說得南腔北調的……所以對比起來,張靜初、周迅這些在港片里說粵語的大陸演員付出的努力多得多——但是,你是不是又沒有注意到,張靜初、周迅這些能在港片里把粵語說得差不多了的演員,都是來自方言地圖上的方言區的?她們的天生優勢,就是在上述的譬如入聲字分類等細節上可以少花很多工夫。


香港電影產業在這方面有先天優勢,因為香港演員並不需要脫離方言的母語環境去學習一種與自己的方言相去甚遠的語言來表演。香港的群眾演員也就自然而然的更高一層水準。香港的演員也就更容易有時間去琢磨台詞的升華。譬如此中好手吳鎮宇。


台灣的問題跟大陸的問題是類似的。在大陸,至少官話區的人們能少一些貫通普通話的隔閡,而台灣人說國語則是使用一種純粹的官話,與本地土語幾乎隔斷的官話。雖然國語的教育普及很成功,過於「官方」的效果對於人們對語言的貫通能力還是產生了負面影響,否則很難解釋在台灣遍地開花的亂用邏輯重音的現象。


怎麼寫了這麼長了……打住……


-
這種問題是個人主觀,沒有一個恆定的標準,簡單說我自己的看法。

一級水平:過得去

什麼叫過得去?

意即,觀眾不會「時刻在意」你的怪異嗓子,對你講出來的「怪異台詞」皺眉。

最好的例子,比如「言承旭」、「林志玲 」,當你的聲音顯出不符年齡的幼稚時,你就是「過不去」的演員。很多長相美麗的演員,都有如是的大毛病,像以前的「雙林雙秦」,林青霞、林鳳嬌、秦漢、秦祥林,號稱是瓊瑤小說搬上銀幕的最佳搭檔。因為長相十分之優雅美氣。

但,那是「配音電影」時代的明星,一旦到了「現場收音」的時代來臨,這些演員淪落的,比鬼還快。只因他們的聲音,叫人無法忍受(林鳳嬌是比較好的一個,秦漢稍稍過得去)。

更好的例子是周星馳,若沒有石班瑜的配音,他早年在粵語地區外的走紅,必然不會那般順遂。

二級水平:嚎哭不混,暴怒不啞,耳語不陰,能說能唱……。

換言之,就是各種「特殊的極限狀態」,演員再是演到氣力放盡,但台詞仍然能掌握良好。

比如艾爾·帕西諾(美麗女人香的瞎子),暴怒型的演員,他再火大,那台詞依然清清楚楚,字字千斤重,不會讓你看的討厭,達斯汀·霍夫曼(雨人中的自閉症)也好,傑克·尼克遜(蝙蝠俠的小丑)也罷,這一派的演員,都有如此的本事。

在各種奇特的狀況中,他們的台詞仍然有清晰無比的情感傳達能力。

尤其在好萊塢,基本上每個好的一線演員,都能唱(也能跳),這是全世界其它國家的電影圈,很難作到的事。能把台詞唱來,該有多難?(黛安·蓮恩曾在銀幕上獻唱,聲音是用四個女人的聲音合成的,這種內幕傳出,只會被觀眾當作笑柄。)

三級水平:口音變幻莫測。

梅麗史翠普,她能把自己的語言,變幻莫測到讓人吃驚,一下子是紐約貴婦,一下子是密西西比的鄉下村姑,一下子是英國首相,一下子是行走巴黎的時尚女皇,一下子在未來,一下子回到維多利亞時代。

像這樣,能把口音玩到天旋地轉的演員,說實話,真心不多。

也許有人會說,演員能說兩三種口音的,真不少呀,但,其實那是哄著老外,不懂,只是聽著三分像而己,能像梅麗史翠普一樣,每部戲都玩這個,每部戲都有不同的口音腔調,真心認為只有她一人能作到。

每次看她的電影,就像在看一個口技高手在玩花招(且不說她的演技,還是一把罩)。

四級水平:神人不分。

這個水平,是真心聽不出來「還是個人」,比如星戰中,給黑爵士(達斯·維達)配音的詹姆斯·厄爾·瓊斯,或是給變形金剛第一代卡通電影版,配宇宙大帝的大導演,奧森·威爾斯,包括最常被請來演各種威嚴人物(上帝)的摩根·弗里曼,還有食人魔,大名鼎鼎的漢尼拔:安東尼·霍普金斯……。

這些人,都有一種「神」的氣息在,說出來的台詞,深沉有力,能從靈魂的深處撼動你,能將你的知覺,提升化外,消散在九霄雲外,這種台詞功力,我辜且名之為「神人級」,只因,他們說起戲詞兒,真心叫人無力抗拒。

以上。

-


氣息 聲音的薄厚 力度 如何把握一句話 台詞念的好的演員 你會發現那句話只能那麼念 改動一點都不行 話劇更講究台詞 演員的聲音首先要讓觀眾聽見 而且聽的清清楚楚 如果台詞功底好 聲音出來就像是用音響放出來的 真的會有磁性
國外不太了解 如果是國內 除去方言 說普通話是不能帶任何口音的 一個字說不好都會讓觀眾跳戲
不過現在國內對演員的台詞要求越來越低了 一是因為收聲設備越來越先進 二是看臉看身材越來越主流 往往會忽略這個 其實台詞也是戲劇表演中很重要的部分


對於台詞功底好壞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但就從普通觀眾的角度來說,一個演員(影視劇演員)的台詞功底的好壞,看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了。

如果你在看一個演員演的電視劇或者電影(前提是它必須是同期聲,沒有配音的)沒有因為他的台詞走神,沒有因為他的語言感覺穿越,沒有覺得含糊不清、磕磕絆絆,表演的肢體語言和台詞是統一的。那他的台詞功力就是ok的。就是說,你能專註到故事情節、被裡面的演員的情緒所感染,那這個演員的台詞功力一定是不錯的。當然台詞功力也要和這個演員本身的特點相結合來評判。因為有些演員是本色演員,他只演他自己,那麼他的台詞功力基於這個角色就是ok的,但是脫離了他自己固有的角色,就。。。。也許你永遠沒有辦法看到。

比方說你說王寶強台詞功力好不好?我說,以他的角色來說,還蠻好。因為他就演他自己傻傻憨憨的形象,他生活中什麼樣子,戲裡就是什麼樣子。只要他的語言清楚流暢,觀眾都能接受。當然如果他突然來演一個古裝歷史正劇的大臣,完全需要「演繹」而不是本色,那觀眾就要說「哎喲媽呀」了。當然觀眾通常看不到,因為台詞不ok,是會後期找配音演員來配音的,保證讓觀眾看起來覺得很舒服。

比方說陳道明台詞功力好不好?那是必須贊的!《圍城》里的方鴻漸,他能帶著一口南方口音,而且用很鬆弛很生活語言來表現角色;而《康熙帝國》里的皇帝,他的語言又能充滿帝王之氣;甚至他在新版《大鬧天宮》里給玉皇大帝配的音,個人認為也是那一票來配音的明星當中最出彩的——淡定從容不失威嚴。他的台詞功底當然是好的沒話說啦!不過要他來演一個農民兄弟,哈哈,恐怕台詞功底再好的道明叔叔,也是要頭痛滴。不過我相信一個演員,能給自己配音、敢上話劇舞台,那他的台詞功底必然算是好的。

那什麼是台詞功底很差的演員呢?就是他演的影視劇作品,你一聽就走神了,或者根本聽不清她在說什麼,或者即使話說清楚了,你也覺得他像在念書。台詞功底其實也是演技的一部分。你覺得他演得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台詞差。當然很多明星的台詞功底絕對是可以吐槽的。但是一般觀眾也看不到,因為劇組很聰明,形象好而台詞差的演員就會找配音演員來配音。所以其實私底下,只有我們才知道哪些演員的台詞真的爛的夠可以。曾經配過某香港演員演的上官婉兒,每句話2-3個字一停頓,然後突然背不出台詞了就開始發愣,目光獃滯,旁邊還有副導演不停在給她題詞,好多地方都不知所云orz。一場戲下來,就沒有完整說過一句話。我還要給她配成一個很有文化,知識淵博的,說話能滔滔不絕、彬彬有禮的女官兒啊。當時死的心都有,呵呵。不過這依然不妨礙她成為明星。這個扯遠了。


陳道明 康熙王朝里訓斥群臣經典片段


《北平無戰事》里方行長和方孟敖在同樣的情境下分別說了一遍「老阮不狂誰會得,出門一笑大江橫」,高下立判。我覺得這就是台詞功力好和不好的區別。還有方爹的「小兒輩,大破賊」也是把我震到了,台詞功力超級棒!


楊志剛。怎麼就能演了這麼多劇,不論平淡危急、開心悲傷,所有的語氣語調,面部表情幾乎都能保持不變。志剛哥的台詞功力能夠讓我忽略國產劇的劇情,盯著他的嘴唇出神的看上一集而不換台,還能始終保持想打人的衝動,我覺得他是一個內心強大的好演員,台詞功力真的碉堡了。


演員的台詞功力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評判,首先是氣息、咬字;然後是台詞的節奏停連、邏輯重音;最後是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年齡的藝術化處理;情緒表達;「潛台詞」表達等方面。

而這些基本功都可以進行量化處理,用語音軟體可以輔助我們測量一個人的聲音條件,進而更加精確地去評判一個演員的台詞功力,最後還可以針對性地對其聲音提出優化建議。

接下來我就結合實例來幫助大家理解一下這些評價標準:


一、氣息

氣息是聲音的動力,也是發聲的基礎。而且演員只有隨著人物心情的不同、情境的變化而準確地調節氣息的各種狀態,才能準確細緻地傳情。

比如:當人們喜悅歡樂、心情興奮愉快時,一般是 「提氣」狀態。呼吸輕快而順暢;氣憤惱怒時,人的呼吸則有時會出現不順暢的 「憋氣」狀態。呼吸氣流強,衝擊力大,時時發出粗音的喘氣聲,或有聲響的長呼氣;悲哀憂傷時,會出現無力的「長呼氣」的狀態,並伴有凄切的「唉聲嘆氣」;驚慌恐懼時,由於意外的震驚、恐嚇,會出現突然半開口的「倒吸一口氣」,「提氣」等現象,而引起呼吸節奏不同程度的紊亂,氣息的顫抖等等。

所以,判斷一個人演員氣息的依據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氣息是否充足,保證聲音的質感;二是氣息是否可以控制自如,以表達各種情緒。

如果氣息這方面的功底不好,那麼在朗誦或獨白時就會尤顯尷尬。

接下來我們來對比一下《中國夢》宣傳片中趙麗穎和李冰冰的台詞。我們可以感受到趙麗穎明明很努力,卻收效甚微;而李冰冰看上去很自然,聲音卻很動聽。問題出在哪裡呢?我們還是先來看看語圖。

對比上面兩張圖,我們可以發現趙麗穎的共振峰除了第一條比較的清晰,其餘的幾條中間都有些斷斷續續,出現了很多散點。這就說明趙麗穎朗讀這段台詞的時候,氣息不充足,主要是在用嗓子發聲。

我們接著再來看《大秦帝國》中寧靜的台詞,這一段台詞主要講述的是羋月由和秦王賭氣說話到最後竟然吃驚秦王想殺了自己。

對比這兩張圖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變化在於圖4比圖3的幾條共振峰提高了許多。這就體現出寧靜的氣息產生了一些變化,而這種變化是演員為了表現震驚的情緒「提氣」導致的。


二、吐字

基本功的另一項就是吐字了,一是演員在說普通話時,每個字聲韻母、聲調都應該盡量標準。劉濤在《歡樂頌》中的原聲台詞遭到了許多網友的吐槽,而她在日常說話中似乎也有一些發音問題。這是用實驗語音學做出來的劉濤與標準普通話的舌位對比圖,一起來看看。

從圖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劉濤的三角形區域與普通話的三角形區域相比較小,說明劉濤在這些母音上區分度不是很好;二是整體上她的母音靠左,說明她在發母音時,第二共振峰都較大,舌位靠前。這就部分解釋了為什麼劉濤說話和說台詞的時候總讓人覺得有些奇怪。

二是應該做到吐字清晰,整體來看即使是情緒激動、語速較快時也能做到不吞字、不連音。

我們來看看唐嫣在《克拉戀人》中的一段台詞,這段台詞是唐嫣在與羅晉吵架,語速很快,如果不看字幕基本上聽不懂她在說什麼。這是這一段的語圖。

我們再來看《我的團長我的團》段奕宏快速說一段複雜的台詞時的語圖。

因為聲母、韻母本身的發音差異決定了其反映在語圖上的不同,專業人士都可以通過語圖來識別每個聲母和韻母。段奕宏在說這段複雜的台詞時吐字清晰、反映在語圖中也十分清晰。唐嫣這部分台詞語圖與嘈雜噪音聲語圖幾乎一樣,聲韻母之間、音節與音節之間混成一片,根本無法辨認。

視頻版:【技術流】如何評價演員台詞功力(上)

我們接著來說如何評價演員的台詞功力,這次談的是節奏(重音、連貫、停延)方面。簡單來說,節奏就是在台詞表達時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運動中出現的時快時慢、時緊時松的方式。掌握好節奏可以使語言表達更加準確、形象。

通常節奏可以分為輕快、沉穩,舒緩、強疾這幾大類。(1)輕快。這種節奏語速較快,它常可以描繪歡快、詼諧和幽默的生活圖景。在表達人物在喜悅心情的時候一般採用的就是這種節奏。(2)沉穩。這種節奏語速較緩,音強而著力。(3)舒緩。這種節奏語速是緩慢的,聲輕不著力,用來表現人物心胸較舒展的情感。抒情的時候常常採用這種節奏。(4)強疾。這種節奏語速較快,音強而有力。一般表現較為激動且難以控制的心情,或表現比較緊張急迫的心情。

節奏可以從重音、連貫、停延三個方面去考察。

一、重音

這裡的重音主要指的是語句中被強調的詞或短語,可以顯示出邏輯或感情上的重點。重音可以分為這幾個類型:語法重音、邏輯重音、修辭重音、感情重音。影響重音的幾個因素:音高、時長、音強等,但是根據大量的研究表明,音高和時長是主要影響因素。

接下來我們通過吳亦凡在《致青春》中有一段和劉亦菲吵架的戲來了解一下重音,台詞是這樣的:既然你不喜歡我?為什麼要吻我?為什麼要給我希望?你既然不喜歡?為什麼不拒絕我?讓我徹底死心。

這一段台詞要表達的是生氣埋怨不解等情感,所以吳亦凡整體節奏是強疾的。既然吳亦凡整體基調情緒把握是對的,但為何總是被當做反面教材(只考慮聲音)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看看吳亦凡是如何處理重音的。我們選取了吳亦凡台詞中「讓我徹底死心」一句為例做了音高和時長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吳亦凡將「讓」和「徹底」都提升了音高,而且將「死心」的時長大幅度延長,按照他的處理,「讓」「徹底」「死心」都被強調了,6個字中5個字都是重點,所以觀眾聽起來覺得吃力。而這句話按照語法、邏輯和感情來說,應該這樣處理:讓/我/徹底/死心。

我們再來看一個重音處理比較好的例子,我選取了《大秦帝國》中富大龍的一段經典台詞。

做了音高和時長圖。如下: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富大龍的重音處理:「一國對六國」,通過音高的低中見高法,很明顯地突出了六國為句重音;「秦能敵否」,四個字都是單音節字,但「能」和「否」時長明顯更長,也就是用快中顯慢法突出了「能」和「否」。這句話整體符合了強調的重點是——能否敵六國。這樣的處理非常成功,讓觀眾印象很深。

二、連貫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連貫,連貫就是在意思連續或情緒較高時能夠一氣呵成。即使被大家吐槽像念小學生課文,以為有些口吃的楊志剛,還是可以在情緒激動時連貫地說完一段話的。

所以……分析一個我比較喜歡人物吧。比如:武林外傳白展堂的一局台詞「我是捆著她綁著還是一手指頭戳死她。從語圖上來看,這段話一氣呵成,中間沒有停頓。符合人物此時激動的心情。(看下圖)

三、停延

第三個方面就是停延,停延包括停頓和延長,台詞停頓主要包括句與句之間的停頓和句內停頓兩部分。停頓和延長也很重要,如果停延過多的話就會變成樹懶。

如果延長過多:我們之前講到的吳亦凡,他在吵架需要詞語發音短促的時候句尾都喜歡拉長音,而這部分的延長是不必要的。

可是吳亦凡至少是有停延的,如果停頓、延長缺失會怎樣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國夢宣傳片中的霍建華這句台詞

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霍建華的主要問題是停延缺失。長短變化是形成節奏的重要因素,霍建華每個字用時幾乎一樣。而且句內停頓幾乎完全沒有,所以他將這段表現我泱泱大國文化源遠流長的句子,讀得很小家子氣。

我們再來看同樣在中國夢宣傳片中出現的達康書記的台詞分析: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吳剛老師,在處理台詞時將重點字詞很得當地延長,句與句、句內詞語之間都有很好的停頓處理,每句節奏也都不重複,充滿了樂感。

吳剛老師第一句虛實聲相轉帶出重音、節奏舒緩進入,然後第二句句首快句尾慢,第三句句首慢而句尾促,用快中顯慢方法突出重音,句中皆合理停頓。

「則」字在三句中表現都不同。第一個則用時短有停頓、第二個則用時長有停頓,第三個則用時短無停頓。在台詞之外也結合了朗誦中的經典手勢,加強觀眾的認同感,僅通過短短十餘字就帶給觀眾如沐春風般的享受。(大家可以再去看看視頻,感受一下)。

四、總結

實際上重音、停延、連貫綜合影響台詞最後的呈現效果。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個節奏把握比較好的片段,就是周迅在《風聲》中的那段獨白。「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愛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煉獄,留下這份記錄,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諒我此刻的決定,但我堅信,你們終會明白我的心情。我親愛的人,我對你們如此無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際,我輩只能奮不顧身,挽於萬一。我的肉體即將隕滅,靈魂卻將與你們同在。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其實我不懂,但是我知道,把角(jue)色念成「腳色」的演員,是一點文化沒有啊


我覺得《一步之遙》里文章一開始的一大段獨白,功力可見一斑。


強烈建議看看阿爾帕西諾在魔鬼代言人中的大片獨白,精品中的精品啊


史派西與焦晃的台詞功底非常強。


是,大臣和是,首相中的漢弗萊.阿普比爵士。


那我覺得日本那幫動漫聲優也是神人級的


以前看過一個訪談節目。。叫Ian McKellen充滿感覺的朗誦一個輪胎修復指南。。我覺得完全就是上面說的。。神人不分的感覺。。真心無力抗拒啊。。


不用評價,
去聽聽趙薇和李亞鵬的台詞你就會加深對「台詞功力」的理解了


不用配音,不用看字幕就能聽清聽懂


推薦閱讀:

有哪些男演員因為顏值太高,容易忽略他的好演技?
如何評價《情聖》里肖央的演技?
金城武的演技處於什麼水平?
字丑的演員會有字替么?

TAG:演員 | 台詞 | 演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