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e 會成為視頻應用裡面的 Instagram 嗎?
Vine 是否有潛力擴展壯大成 Instagram 一樣的用戶規模?為什麼?對應的攝錄模式是否會像圖片的濾鏡一樣風靡?
謝邀。
Vine的特點:
1)很好的用戶體驗
2)強大的靠山和用戶群體基礎
3)既可很好融合進Twitter,又可獨立使用
4)本身的社交性(Like, Comment等功能齊全)
5)短視頻限制(視頻長度限制在6秒)
6)可暫停錄製,更換場景後繼續
7)視頻在瀏覽過程中自動播放
John Biggs"s post on Vine(可供PC瀏覽的一段6秒 Vine 視頻演示)
可以看出以上基本的七個特點中,前四個特點都是Vine和Instagram共享的特點,
而後三個特點則是一環扣一環並且都和Twitter本身屬性密切相連的。
下面我意淫一下,設想了以下的場景對話,看過一笑也就罷了:
Twitter:當初沒收購成Instagram太坑爹了,我們得想辦法在未來UGC的產生模式上站得一席之地。
Vine:我們來做視頻分享吧,人們表達的方式不外乎文字、圖片、語音、視頻,文字就不用說了,既然現在圖片被Facebook搶去了,我們就來做視頻好了。
Twitter:想騙我收購你?按你這麼說為什麼不做語音?我看中國市場做語音的很多,也都很成功了。
Vine:文字和圖片都是直觀的通過眼睛的閱讀,在這方面視頻其實和前兩者屬於同一類,這樣的功能增加不會讓我們的現有用戶感到繁重和不習慣。而語音和其餘功能比較來說,本身不具有快速預覽的功能和引人入勝的吸引力,用戶閱讀轉換的成本要求高。所以不如一步到位,從視頻做起。中國的玩家局限於網速的限制,只能從語音功能做起,我們卻完全有能力把視頻做到如文字般流暢分享。
Twitter:有點道理,但是視頻有時也難免有些龐大,這不符合人們對Twitter的使用習慣,大家使用Twitter的時候都是希望一掃而過,而且大多是利用碎片化時間。
Vine:那我們就把視頻定位在短視頻,比如只給人們六秒的時間拍攝,在這個時間內人們瀏覽起來不會感到疲憊和耗時,而且我們還可以讓視頻自動播放,這樣自然如流水一般,給人們如同閱讀文字和圖片時一樣的感覺。
Twitter:可是如果一個視頻的限制只有六秒,這樣對視頻本身內容的局限性極大,要讓一個視頻有傳播性和分享性就必須讓爆點在六秒內產生么?這樣對UGC的要求太高了。
Vine:那我們就添加一個暫停錄相併允許轉換場景後繼續的功能吧,用戶可以把一個事件的精彩階段容納到6秒之內,甚至,用戶可以有意利用這樣的模式來發揮更多創意,製造或驚悚或搞笑的爆點。
Twitter:用戶真的有這種需求么?我還是有些不放心。
Vine:我們用極限法想像一下,如果我把一個六秒的視頻分成無數的小段,那麼每一個小段是什麼?都是一張照片,如果把很多張照片結合起來呢?其實現在就有很多用戶在使用,這就是一個GIF圖的概念。
Twitter:哦~你這麼說我就放心了,我看很多用戶都有自己在做GIF圖,很多有創意的也都流傳很廣。那我們就來做這麼一個高端版的APP吧。
Vine:恩,我相信有你的用戶基礎和我的功能,我們會成為視頻分享領域的Instagram。
Instagram:這些人太天真了,拍攝視頻對於用戶而言所需要的各項成本遠高於圖片,即使註冊用戶數在未來可以和我媲美,在UGC的產生量上來說Vine也是不可能達到我的程度的。
Facebook:話雖如此,但我還是不放心,我決定從5.4版本的APP起,添加允許用戶直接把語音和視頻分享到News feed里的功能。仔細想了想Vine,覺得它的產品邏輯是可以解決很多視頻社交碰到的問題
1. 視頻的製作門檻很低,普通用戶嘗試的幾率上升
2. 在6秒的指導下,用戶會更加傾向於只拍攝事件中最精彩的片段,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分享的質量
3. 分享後被消費的成本很低,因此低質量的內容造成用戶體驗下降有限
它是Twitter的強助益。6秒視頻講故事的能力太差了,只有在與文字一起互相補足的時候,它才能持續的給予用戶分享的動力。而成為Instagram只不過是Marketing的為了製造話題所用的手段罷了。成為Instagram不應該是它的目標,它的出現更多是為了防止Twitter被邊緣化。
其實定位與Twitter的發展是很契合的,運營得當的話是一個穩妥的產品。Roadmap上應該會有濾鏡的feature。因為twitter成功了,於是它的一切特徵就都成了它成功的原因,這似乎是大腦進化而來的一個認知捷徑。認知捷徑指大腦無法把所有問題都展開做理性計算於是基於經驗和概率產生結論,這樣避免了每次冗長的計算而在多數情況下可以做相對正確的判斷。比如潛在的認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敵人的朋友也敵人,飛機非常危險(其實可能並非,只是每次飛機失事都被廣泛報道),又比如濃妝艷抹的女人比較輕浮而戴眼睛的斯文男生更有知識或者更可信任。不過我們知道這些都不必然正確,應該就事論是。Twitter有不少與之前熟悉的社交工具的差異,包括(@)和#功能,以及似乎更出名的限制字數。每一個都可能是它成功的原因,但是事實可能是twitter成功的關鍵因素只是因為到了移動時代,或是創始人擅長和媒體打交道,而和它的特徵一點都沒有關係,當然這些是理論上。我個人認為(@)和#功能是twitter成功的關鍵,移動時代的到來是一個催化劑。限制字數則不是。很多人認為是因為限制字數而導致了用戶必須在簡單的話語中包含明確的,甚至是濃縮的信息,這樣twitter在移動時代,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得了人們的青睞, 我不能苟同。微薄用戶為了髮長信息而不得不使用圖片格式,而新浪還專門提供工具,可見用戶是需要髮長信息的。新浪既然允許甚至鼓勵,為什麼不直接讓長信息出現在簡訊息之後?我想它是抄襲者,它或者它的管理層沒有那個勇氣和理解深度去改變一些特徵。twitter也一樣,通常是一個鏈接到其他網站,何必?我相信限制字數是讓twitter適應移動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不過這並不必然要求強行的限制字數,它完全可以限制消息字數但是當點入消息後可以看到更長的文字信息,這樣會比鏈接到一個網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限制消息字數也是對用戶的一個提醒--提醒他們你應該盡量讓消息簡短,如果可能的話,但是對於長的有深度的信息,也可以在用戶點擊之後迅速獲得,因為交流有這樣的需求。隨著twitter變的更加流行,這樣的需求其實是更加強烈了,因為更多的公眾和機構參與近來了,他們經常需要post長消息傳遞複雜一點的信息。twitter設計之初是為了讓普通用戶更簡便高效的運用手機發送短訊息,因此如同手機簡訊一樣限制了字數,創始人可能沒有預料到twitter會到今天這樣的程度,也沒有打算讓twitter傳遞複雜信息。 不過它一步一步的成功可能讓更多人,包括創始人相信限制字數是一個導致它成功的因素。然而twitter今天要再進一步,讓用戶更方便的使用它交流複雜信息,它需要允許發送長信息,他仍然可以限制消息字數,但是出現在頁面的消息可以相當於摘要或者標題,點進去之後出現長的信息。
如果有誰真的認為限制字數是twitter成功的關鍵,為什麼不徹底限制長信息?為什麼微薄還繞圈子的用圖片去髮長文章?後者簡直是不可思議,唯一的區別就是圖片和文字,而圖片佔有空間更大。如果說這樣做是為了增加髮長文章的難度,從而鼓勵用戶發短消息,為什麼新浪允許甚至鼓勵使用專門工具來生成圖片以發送長信息?
如果有誰真的認為twitter限制字數是移動時代成功的關鍵,你可以拷貝知乎的策略,去建一個知乎的移動版本,唯一區別就是限制問題和回答的字數。也許你要說問題的回答不可能簡略,但是你想像一下,移動時代,人是有巨大對於簡單信息的需求的,你堅持這一點,也許失去部分有深度的問題的考慮,但是因為更適應移動時代了你會有更多用戶哦。而隨著移動用戶繼續發展,接下來的一天是你收購知乎!
相比與限制字數,限制視頻時間是一個更傻的行為,這和守株待兔沒什麼區別:因為一個成功而歸因與和這個成功相關的一個突出但是非本質原因的因素,進而試圖通過複製這個策略去複製新的成功。最終要麼失敗,要麼降低成功的程度。我非常不認同vine的限制時間特點。這讓我對於twitter的領導人的創新產生很大的懷疑。Zurkberg不是這樣,他看起來要靈活的多,Instagram的收購以及保留它的獨立地位顯示了他持續創新的能力。facebook一直感受到移動的壓力,不過facebook是無法真正移動化的,也無法重建一個移動的facebook。除了增加移動facebook app的方便性外, 他正在建立一個多品牌app世界,即通過收購和自己創新,產生多個app,同時每個app相對獨立經營,保留品牌和特色,秘密則是廣告投放可以通過用戶使用多個app來提高精準性。如果它在這方面足夠成功,並假設google沒有android系統,它在移動時代可能超過google。
跑題了,簡單說,限制字數不是twitter成功的關鍵因素,甚至帶來負面作用。只是它的成功掩蓋這一點負面因素。唯一的積極因素,鼓勵用戶發短小消息從而適應移動時代是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的。Vine的時間限制則更糟糕,它比文字的字數限制限制了更多的需求,畢竟經常需要使用簡訊息進行簡單交流,只有在比較深的話題的時候需要長文章。而短視頻不是人日常交流的主要形式,多數有意思的視頻,不論嚴肅或是搞笑題材,都超過了6秒。想要創造出一個以短於6秒的視頻為載體的新市場?我打賭這不會是一個大市場。
六秒的時間限制:有限制才能用心的構思。道理同十五秒的廣告可以秒殺一百二十分鐘的電影。
沒有爛大街的濾鏡,但有驚艷無比的手勢剪輯:濾鏡這東西,是對器材望洋興嘆,但又對效果念念不忘人士的一劑美沙酮。六秒的剪輯,多則四五個鏡頭,少則一個六秒的長鏡。好比一張小卡片和一根短短的鉛筆,只要用心,畫出世界也夠了。
&
vine應該就是一個會動的twitter,有聲音的 Instagram
看好其發展前景。
唉,今兒看fine bros才知道vine要關門大吉了.
作為一個用戶,很多分析我說不出來,就從用戶體驗來說說吧.vine從某更新後就在主頁添加了一個天殺的「featured in xxx」,跟微博推廣一樣,關都關不掉.主頁的功能當然是讓用戶看自己想看的,亂推廣算什麼鬼.雖然某chat經常作死亂弄更新,但比起vine的一成不變還是精彩多了.
sad,畢竟以前都是看vine complications打發時光. RIP VINE
Vine主頁面板增加「觀看」按鈕,可一次觀看所有視頻Vine在最近一次更新中加入了」觀看Watch」按鈕,進入某一Vine用戶主頁之後,只需要點擊觀看按鈕,就可以連續播放所有視頻內容,而無須一直向下滑動以獲取短視頻;在一個視頻播放完之後,用戶只需長按屏幕,就可以讓這條視頻無限循環無腦Loop下去。另外,在推文數量右邊的下拉菜單中,用戶現在可以選擇三種推文排放順序:由新到舊,由舊到新,和按照熱度排序。本次更新在用戶的觀看體驗上作出了提升,並已在IOS和Android版本上實裝。
學習新鮮資訊,洞察國際社媒。每周會為你帶來1篇國際社媒動態,1篇海外社媒案例,1篇行業深度挖掘。據說勤於律己專註好學的人都關注了我:globalsociallab
有這個潛力,關鍵是看用戶是否可以通過vine產生一些有意思的內容,需要後期的運營支持!
這幾天都在玩。個人挺看好VINE的。視頻social這塊目前好像沒有什麼特別好的app。
vine操作簡單,6秒的時間限制又能控制住流量大小,又有twitter的用戶圈的基礎。在大眾不在滿足share圖片的今天,vine的視頻分享的方式挺適合大眾的。
會。我覺得從Instagram到『啪啪』再到Vine其實還原了很大的用戶生活記錄的功能。就是越來越用於記錄生活並分享。從圖片到圖片+聲音到短視頻。
我一直不看好VIDDY和SOCIALCAM,因為他們太複雜,複雜到使用成本很高,頻次很低。而VINE其實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沒有濾鏡,只有簡單的拍攝,其實它是有剪輯的,只是非常輕量,誰都會用。因此如同TWITTER簡化了文字的發布成本一樣,VINE簡化了視頻的發布成本。這可能是一個預告,在TWITTER一飛衝天以後。VINE似乎有可能成為第二個TWITTER。
拭目以待!vine個人感覺不會,首先6秒太短(估計一句話都說不完)。二,視頻社交在移動設備不可能大行其道(因為網路流量巨大)三,沒有發展前景(仔細想想,除了增加視頻長度有吸引力還有什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