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精英都有什麼樣的特質?

如題


1. 做事情目的性極強。能在確定目標後迅速利用周遭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並排除無關事宜對其造成的干擾。說白一點就是為達目的不擇一切手段。

2. 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特別是對自身短板的認知。通常人受到的教育都是發現自己的缺點要努力去改正。但我觀察到精英們更常採取的策略是在做事情時盡量規避自己的短板,因為他們往往更能清醒地能認識到單個個體的局限性。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相比而言,規避短板似乎是更直接和有效的辦法。

3. 極強的挫折商。不沉湎於短時間的失利和痛苦。能在強大壓力和糟糕局面下發現生機並積極爭取。

4. 對周遭的人和事有多維的看待,且善於找到身邊人和事的閃光點。比如最近和一位從IT技術圈轉行到金融圈的朋友聊天,在談到這段職業變換經歷時,他提到,確實有許多的問題和困難要克服,但是隨即兩眼發光雀躍地說,現在做的事情真是太tm有趣了,這是他在做技術時完全感受不到的一種快樂。

5. 不把自己局限在條條框框中,常對未知事物保持熱情。經常有人在解釋自己的某些行為時會說道,「沒辦法,我就是這樣的人...」。而優秀的人往往並不排斥對自身目標、觀念甚至人格的重塑造,且並不以此為恥。而相對應的,擁有這一特質的人,常常更容易把自己保持在一種學習和進步的狀態。進而產生經歷與知識越多,越保持謙虛和謹慎的正反饋。

6. 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強大的延遲滿足能力。比如我在之前的某個回答里提到的某個朋友,能在5年內保持不吃垃圾食品不晚睡且一周至少三次健身的頻度。也只有擁有這種特質的人,才配在和隊友失散且身邊僅帶有少量乾糧及電量不足GPS的情況下,孤身一人徒步三日從荒無人煙的新疆天山裡脫困。

7. 輕微強迫症。比如某人在微信聊天時一定要確保自己成為說最後一句話的人。

8. 平均水準以上的天賦。


以上是我對自己身邊我個人認知內鑒定為精英的朋友們的一個大致總結。我的評判標準並非單以收入水準為論,且帶有極強的主觀傾向。請謹慎借鑒:)

最後想用今天在微博上看到的一段話做結:

心氣兒高的人,就別做夢過平淡美好生活了。你就死命地往上爬。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容不下沒有地位還愛裝逼的人,你不踩別人別人也要來弄你的。這不是我說的,這是《紅與黑》里皮拉爾神父對於連說的。

// -----------------------------------------------------------------------------------------

慚愧!這只是我花了不多於二十分鐘寫的一個隨手答,沒想到能得到這麼多贊。不斷收到的消息提示讓我有一種德不配位的惶恐感。所以在這裡補充一些後記,順便也回應一下評論區里的疑問和爭議。

這個答案是我以身邊的五個朋友為原型提煉出來的他們身上顯而易見的特質。上面列出來的八點是這些特質的合集,並不表示他們每一個人都具備所有。實際上,做事目的性強行動力迅速的那位朋友挫折商並不強大,而多才多藝有輕微強迫症那位友人生活中實則有些小慵懶。我注意到這個問題下面的標籤是,「成功、商業、職場、精英」。而在之前的回答中我也說了,我個人對所謂「精英」的評判標準具有極強的主觀色彩,並非單一以「成功的商業職場精英」作為唯一標杆。實際上這五位友人無論是從職業、收入,還是從性格、生活目標來講都有較大的差異。他們區別於常人的也僅僅就是那一兩個閃光點而已,但也正是這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一兩個閃光點讓他們擁有了特別的魅力。

至於評論里說第七點很奇怪,我在這裡解釋一下。我個人十分欣賞那種做事專註,有工匠精神的人。這樣的人做事認真周全,且往往有完美主義傾向,導致會被身邊朋友調侃說有強迫症。我在寫到第七點時想起他這個被我調侃過的小習慣,所以就順手寫了下來。這是一個必要非充分條件,精英大多都有些奇奇怪怪的強迫症,但大可不必總是最後一個回復微信:)

中國人講「精英」,無外乎看財富和才華,對人性的關注卻少得可憐。若非最親近的人,都是只看到你是否事業有成家財萬貫,或者是否幽默風趣遊刃有餘。這期間你所經歷的迷茫痛苦煎熬悲傷彷彿在達成目的後都不值一提。且倖存者偏差的表象還告訴大家,那些成為精英的人都是鋼筋鐵骨百毒不侵。而那些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取得大眾認同的成功的人則會成為後人警戒的失敗案例,豈不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即便只選取我身邊的小樣本,我也看到過那些逐利不成陷入抑鬱的實例,或是即便達成目的卻喪失本心的悲劇。追逐世俗認同的成功本沒有錯,但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更準確講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本我屬性),即便成為了「精英」,這樣的精英未免也顯得沉重了些。


首先來明確一下什麼叫「精英」。

從我們所在且熟悉的領域出發,我們將「精英」狹義的理解為商場中擁有較高地位或較高成就的人,這裡又可以分為「職場精英」和「創業精英」。


先說職場精英

職場精英有個通俗易懂的諢號,叫「專業打工人」。說白了,職場精英的定位就是一個高階的執行者,能明白老闆的意圖,他們的特質概括為四個字就是——

聽話,出活。

所謂聽話,不是老闆說什麼就是什麼,一味討好老闆,而是以公司的目標為導向,深刻理解組織需要完成的任務。於是在公司中,不同層次的精英,「聽話」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 入門級別的職場精英需要能逐一完成被拆解過的戰略,並恰當的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做到用較低的成本高效的完成任務;
  • 進階版的精英則需要具備「承上啟下」的功能,即將一個模糊的目標變成具體的措施,主要需要強化的是拆解目標的能力。比如,公司今年的願景是提升客戶滿意度,身為一隻進階版精英,其任務是將其變得過程可量化、結果可衡量;
  • 再往精裝限量版本進化,則需要能理解並預見到公司的價值是什麼,甚至能夠提出對公司戰略有決定性意義的那個「模糊的目標」。比如,公司發展正在面臨瓶頸,高級職場精英應當敏銳的洞察到其中的癥結所在——或許阻礙業務的因素不在於銷售量還不夠多,而在於顧客滿意度尚待優化。

總而言之,「聽話」的最高境界在於辨識目標


所謂「出活」,則是在辨識目標的基礎上達成目標。

雖然職場精英相對於公司而言是執行者,但是在具體的工作當中,卻理應遠遠超出對一個單純執行者的預期。因為公司之所以稱為公司,本質上還是一個各部門協調的有機體,很少有事情是僅憑公司一個獨立部門就可以達成的。此時,職場精英所展現出來的,應該是優秀的資源整合力。

  • 對於平行部門之間的溝通來說,靠譜、做事有結論或得到老闆支持是順利合作的基礎,作為職場精英,通常會有意識的展現出充分的同理心;
  • 在向下合作當中,任務被拆解、細化,職場精英的角色則是幫助下屬理解任務,並制定出有效的激勵措施推進下屬完成目標;
  • 向上溝通同樣重要,職場精英通常會不失時機的對上級反饋工作,即時獲取業務所需要的資源。

總之,一個能「出活」的職場精英一定能視上下左右都是自己的資源,懂得與不同維度的資源打交道,掌控好每一個環節,最終將任務完整落地。

再說創業精英

這裡我們給創業一個定義——用創新的行為,使某一個領域變得更美好、給消費者提供更好服務的事業。這種創業,通常都需要依靠一個組織去完成,也只有在一個組織化的生產場景下,才能真正體現出創業對一個創業精英的要求。


創業精英最重要的特質在於堅持

創業就是去嘗試一個從來沒有人做過或做成過的事情,所以它大概率是會失敗的。面對失敗不崩潰,自然就成了一個合格創業者的基本素質。我們接觸的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都是樂觀主義者,鮮有悲觀的人能創業成功。樂觀就意味懷抱「下一次總會成功」的希望,沒有這個狀態永遠成不了。


創業精英的第二個特質在於學習,所學的東西涉及公司運營和發展的方方面面,比如——

  • 如何不斷提出新的解決方案,並不斷的從失敗中總結並汲取經驗;
  • 如何建立一個組織,並根據公司的不同階段去調整以適應當下的發展目標;
  • 如何拿到、打通不同的資源,了解這些資源的訴求,最終保證自己符合資源方的訴求。

這裡著重解釋一下資源。很多人對資源有一些誤解,認為創業者最要緊的是有資源,沒有資源就肯定成不了。其實,創業的核心問題並不在於資源本身,而在於怎麼去獲取資源。


首先,每一個創業精英都懂得一個道理:資源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也就是說,即使你認識很多人,跟其中一些還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不了解對方的需求也是無用的。一開始就擁有強大的資源或許能讓你起步更容易,但是不是決定性的要素,「純倒貼」更是不可能會長久。想要實現長期合作,必然能為資源方創造價值。

比如,你和客戶去談合作,其中有幾個是過命的哥們兒,那麼即使你不能為對方帶去有用的價值,對方基於關係也會和你合作。但一旦你的業務需要拓展,需要簽10個20個乃至更多的客戶,「刷臉」就一定會失效;此時,你需要通過事情本身去產生客戶利益,重點還是回到你如何習得這些做好事情的能力;


其二,創業精英清楚的知道資源積累的方法。

或是可以通過相關從業經歷積累資源。比如,一個「一清二白」的大學畢業生上來就去做銷售導向的公司,一定是不靠譜的。但是聰明人會選擇先去行業里做一段時間,刻意積累一些客戶資源,待到時機成熟再出來自己做,公司成功下水的機率就會大大提升;

亦或是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積累資源,從提供容易切的、小型的解決方案開始,一段時間後待項目平穩入軌再逐級向更高層次延伸。比如,阿里巴巴一開始做B2B,是一個想像空間很小的業務,後來隨著各方客戶資源的積累,從而升級到做電商平台、支付寶再到螞蟻金服,最終成為互聯網領域的超級巨頭。


綜上所述,把創業失敗一股腦推到某一個要素的缺失身上,自己卻什麼都不去做,這是典型的「盧瑟」心態。事實上,只要具備上面所講到的基本特質,其他的很多特質都是可以習得、並在它們上面被構建而成的。


最後補充一點,職場精英和創業精英是不能相互置換的。

一方面,身為職場精英,建立信任和爭取資源是基本素質,所以,如果本身在職場中就不是精英,放到組織型創業項目當中擔任CEO,通常也難以成功。

除非是一些不需要溝通資源的小型創業項目,比如做一個個人公眾號、當紅博主或直播達人,這種基本不需要組織的配合,以一個人的才華就可以運營起來。與明星、藝術家、運動健將相似,個人天分相系的創業者定位更類似於「偶像」,其中做得不錯的依舊可以被粉絲稱作某個領域的「精英」。但是,偶像的興起和覆滅幾乎是一瞬間的,而創業組織才有大機率長久發展並衍生的屬性。羅振宇從最初的羅輯思維到如今知識付費中的弄潮兒,儼然是實現了偶像到創業精英的蛻變。

另一方面也必須要承認,職場和創業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態。職場精英作為公司的「專業打工人」,並不要像創業者一樣的「強心臟」以及事無巨細的學習能力。他們是公司指令的完美完成者,而非指令的制定者本身。對於普通職場精英來說,只要公司屹立永不倒,他們就安心做好一個重要螺絲釘就行了。


而創業者真真是隨時會把褲子輸掉的人,那種「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過山車式體驗,你沒當過CEO,就不會懂【微笑】


1、&<成就需要&>值高。

2、&<延遲滿足&>感強。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成就需要—— 體在社會生活領域中對渴望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客觀要求的一種主觀狀態。

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野心勃勃,想要成功,出人頭地的幾率也會比普通人高很多。

比如最近很火的以下三人:

祁同偉不擇手段想當副省長,李達康猛干業績想當省長,高育良在退休之際都還想更進一頭。

這便是高&<成就需要&>。

當然,也不是說&<成績需要&>值高就一定能成功,但成功的人必然&<成就需要&>值高。

且不論正邪勝負,省公安廳長、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這一長串抬頭足以承受「精英」二字吧?

高成就需要者主要有三個特點:

  • 喜歡有挑戰性的目標。
  • 不依賴偶然機會,喜歡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
  • 渴望及時反饋。

具體內容可以看看《人民的名義》之李達康陞官史、祁同偉腐敗史、高育良小三史。

好吧,開個玩笑,我想說的是很多內容在電視作品上可以完全體現,看電視劇肯定會比在我這苦哈哈看文字來的痛快許多。

這裡主要說一下高成就需求者的缺點:渴望及時反饋。

因為他們成就需求值很高,所以對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就會很高,可一旦現實與預期不符或者有一些差距,他們就會撤漂、甚至是夭折。

這也是高成就需要者不一定都成功的原因,是優點,但同時也是缺點。

這裡必須要補充第二個特質:&<延遲滿足&>感強!

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拿一塊糖給小孩子,告訴他如果15分鐘內忍住不吃它,那麼就會多得一塊糖。
實驗的結果是,經受住誘惑的小朋友在未來的表現通常會更搶眼,而沒有經受住誘惑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成為了普通人。

延遲滿足可以理解為一種自我控制能力,精英們都有很強的自控能力。

一個孩子如果可以剋制自己在15分鐘內不吃糖,那麼未來他很有可能能夠先做完作業再去玩遊戲,忙完工作再去蹦迪。

但是,延遲滿足不是為了放棄利益,而是為了獲得更大利益。

比如像類似於唐岩這種上市公司BOSS都曾公開表示過後悔上市過早,畢竟那種幾億、數十億、甚至是幾百億的棉花糖也不是人人都能經受住誘惑的。

但是如果他們稍微延遲一下,選擇一個更為合適的時機,資本的想像空間是否還會更大一些?


結論,當你遇到那種高成就需求、高延遲滿足的人的時候,結個緣吧!

噢,對了,我其實並不是在說精英有什麼特質,而是想告訴你怎麼找到身邊那些靠譜的人兒。


爬樓看了一下各位知友的答案,發現可以再補充一點,精英往往還具備這樣一種特質:對自己有高度的掌控力,在不同的環境中能表現出不同的自我個性。

在Brian Little看來,每個人除了自己原本的性格之外,都還有一些可以自由施展的個性面,他把它稱為人的 「自由個性」(free trait)。對自由個性的掌控,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能力。精英往往能夠在需要的場合里,做出和自己的天性完全不符的舉動,有意控制自己呈現出來的一面,在適當的程度上「只做自己」,策略性地呈現自己。

什麼是自由個性?

我們曾在「為什麼說原生家庭不是決定你的唯一因素」一文中提到,每個人的人格中不僅包含了一部分的「精神胚胎」——那些與生俱來的脾氣性格;還包含了一部分在成長過程中受環境影響所養成的個性。無論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後天形成的,我們身上比較長期存在的、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出來的個性,都被為「固有個性」。

這些固有的個性表現在我們的行為舉止、性情喜好,價值判斷里,是我們一貫的處世風格(Little,2011)。

比如,一個內向的人往往對嘈雜的社交場合感到不適,比起外在世界,ta對自己的內心更感興趣,也更願意選擇獨處。又比如,一個性格悲觀的人,不管在好還是壞的境遇里,都會更多陷在消極的情緒里。

但是,當人們在特定的情境中,尤其是當這個情境對實現目標有著重要意義時,他們是能夠表現出與「固有個性」截然不同的言談舉止的。這種能夠不受固有個性的限制而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徵,就被稱作「自由個性」。

就像Brian Little自己的例子那樣,即便他在大多數時候表現的很內向(固有個性),但在需要為自己的專業發聲的場合(特定場合與重要目標),他便能夠在眾人面前從容淡定地侃侃而談(自由個性)。

自由個性,體現了人格的可塑性。Little(1996)指出,一個人的「自由個性」,與ta的固有個性一樣,都是屬於這個人格的。可以說,它們一個是人格中的「變數」,而另一個是人格中的「常量」,彼此共同構成一個人完整的人格。所以,自由個性,從某種程度上說,決定了個體人格變化的自由度,體現了一個人人格的可塑性。

當我們開始理解自由個性也是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之後,就能接受在不同情境中表現出不同個性的自己了,也就不會總陷入「這樣的我還是我嗎?」這樣的困惑之中。

* 自由個性 ≠ 討好

當一個人表現出與原本個性不符的言談舉止時,ta就很容易會被當做是迎合取悅他人。但事實上,人們在表現自由個性的時候,目的更多地是在於達成的具體目標,而非純粹地討好他人(除非這種討好也是有利於目標的實現的)。

討好者想要取悅他人的舉動,是不自覺、不可控的,即使在這種取悅已經讓自己精疲力竭的情況下,他們也無法停下來。而自由個性則不同,它是人們為了達成目標有意抑制了原本的性格,發揮出自由的個性。相比於討好者的不可控感,自由個性恰恰體現了人們對於自身的掌控力。對自由個性的掌控,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能力。

每個人都有「自由個性」嗎?

答案是肯定的。

Lippa(1976)邀請了46名被試參與實驗,研究者事先獲知了被試們在人格測驗中的內外向得分(以判斷每個被試是天生的外向者還是內向者)。在實驗中,每個被試都需要想像自己是一名高中的數學老師,正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三角幾何。

所有人都需要分別以「冷靜、內斂」(內向)和「熱情、外放」(外向)的方式講解兩遍,講解的過程會被全程錄像,並且研究者之後會通過回放對比。

結果發現,所有的被試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自由個性」,他們都能擺脫固有個性的束縛,按照給定的情境做出相應的恰當行為。比如,那些天生內向的人,在需要表現得「外向」時,他們也能表現得外向——肢體動作的幅度,講解的時間等指標都接近天生外向者在這個情景中的的表現。

但,有些人比其他人在個性上更能做到「自由」。

這些人往往能夠更加遊刃有餘地處理不同情境下發生的情況,表現比別人更好,給我們一種精英的感覺。以下這些特點,也與更自由地掌控自己的個性有關:

1. 高自我監察的人(High self-monitors)

自我監察,指的是人們能夠依照周圍的環境去調整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自我監察水平高的人,常常被比作「變色龍」,因為他們善於審時度勢,並能隨機應變地調整自己的行為表現,就像變色龍能跟隨環境改變體色;相反,自我監察水平低的人則被比作「斑馬」,因為他們在任何場合的舉止都高度一致,就像斑馬從不跟隨環境改變身上的條紋(Riggio, 2017)。

所以說,自我監察水平高的人往往更少受到固有個性的限制,也更能隨著場合/環境的變化調整自身的行為表現。精英的自我監察能力往往會高於普通人,他們更加敏感,反應也會快於常人。

2. 共情能力強的人

他們能夠更好地覺察和理解別人的感受、表情、肢體動作,也就能更好地模仿出類似的表現。因此,Little(2011)認為這些人比一般人更有能力發揮自由個性。比如,一個更清楚地知道外向的人是如何表達感受、做出表情和肢體動作的人,——儘管ta自己可能不是,但因為共情和理解,ta就能在需要的時候,更好地表現出外向的樣子。

3. 自控力強的人

自控力更強的人能更好地控制本能的衝動,同時也願意為了更大的長遠利益去犧牲眼前利益。而這就意味著,這些人能專註於更長遠目標,而不被眼前利益或自身固有個性所限制,同時也就更能發揮出自己的自由個性。比如,有些人雖然情緒感知力很敏銳,但自控力很強,那麼在遭遇重大危機時,他們仍能先冷靜地處理問題。自控力也是許多精英身上令人敬佩的部分。


他們更加了解如何在「自由個性」與「做自己」之間保持平衡

Little認為,想要高效地發揮自由個性,以更少的付出(自我損耗)獲得更大的收益(實現更多/更重要的目標)應該把自由個性用在最關鍵的場合。他所指的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那些稱得上個人的「核心目標」(core project)的事情(as cited in, Jarrett, 2017)。具有高自我監察等特質並不一定可以保證一個人在任何場合完美塑造出自由個性,精英們往往還可能對自己的目標更加清晰,更能找到自己的「核心目標」。

核心目標,指的是那些對自己的人生有決定性作用的、與個人價值觀及自我認同感息息相關的那些目標,比如,一個人想要投身於為弱勢群體發聲的行業,或是想要獲得財務自由等等,這些都可以被看做是個人的核心目標。一個個富有意義的核心目標的實現,最終堆疊成了這個人人生的意義與幸福感(Jarrett, 2017)。

那如何知道什麼才是自己的核心目標呢?為此,Little給出了4個評判標準:

  • 意義(Meanings);這個目標的意義是什麼?與我的價值、人生規劃有什麼關係?
  • 勝任(Manageability);我是否擁有相關的知識技能?我是否能通過學習獲得這些知識技能?
  • 聯結(connection);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必要時候能否獲得他人的支持?
  • 情感(emotion);實現它會帶給我更多積極還是消極的感受?必定會有一些消極感受,我是否願意去承受?

目標是否有意義,直接決定了它與我們而言是否是重要的、核心的,而同時滿足後三個標準的目標,才是更值得我們去發揮自由個性的核心目標。

Little(1996)指出,除了盡量只將自由個性發揮在那些與實現核心目標相關的場合中之外,每個人在平衡自由個性與做自己時,還需要一些「自我修復」的小技巧(restorative niche)。這些小技巧就像是遊戲中那些幫助人物「原地滿血」的靈丹妙藥,不過,它是因人而異的。

比如,天生內向的人在宴會或公開演講等高強度的社交刺激之後,就需要一段時間的獨處來自我修復。而天生外向的人則在獨處之後,會需要朋友聚會或去演唱會現場等方式讓自己恢復。再比如,一個性格開放、喜歡新鮮事物的人在長時間的穩定重複工作的間歇,就需要一些新奇好玩的旅行來恢復調節。

每個人除了有一種它自己的底色,也有很多短期的、目標導向的策略。我需要的,是區分不同的情境,哪些場合需要我採用這樣的策略,哪些場合我可以本真地呈現。而真正的我,就是這個對情境做出判斷、對策略做出選擇的「主體」。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成熟。

對這種自己的對外呈現遊刃有餘的掌握,正是許多精英超出常人之處。

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做到自由地在出世和入世間轉圜,同時永遠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與君共勉。

以上。


相關原文:你除了做自己,也要有「不做自己」的能力|如何擺脫自己固有性格的局限?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4月6日有更新)
公司的一個副總,是我目前遇到過的唯一一個可以稱為精英的人,以下:

1.對我們說過他的職場目標,是培養100個總經理。

2.面試復旦大學EMBA時,主考官問他的成功之處是什麼,回答:我的兄弟跟著我都賺到錢了。一句話通過。

3.花費40萬讀了復旦大學的EMBA,求學過程中某學術比賽獎金得了100萬。

4.我們公司規模是500人時,幾乎可以記住每一個同事的名字。甚至好多基層同事畢業學校、家鄉都記得很清楚。

5.本來可以做惠普公司中國區(還是華東區)的銷售總監,因為和我們公司老總是朋友,加入了我們這家當時只有50人規模的民企。

6.有人問他打算什麼時候離開公司,他回答:當公司不需要我的時候。

7.某天晚上他因抽煙咳嗽得太厲害,說了句:以後再不抽了。打那以後我們沒見他抽過一根煙。

8.出行時總會帶本書。還會買書送給別人。

9.人脈很廣泛。能量大到讓我等平民驚訝。

10.認識他的這些年裡,從未聽到他抱怨過什麼。

11.籌划過兩家公司上市,身家至少上千萬。去他辦公室,發現桌上有一個小盒子積攢著一堆硬幣。

12.氣場很強大。一個自詡氣場不錯的同事去他辦公室,出來後耷拉著頭說:為什麼在他面前我說不出話?

13.每次吃飯,都會向桌上的每個同事一一敬酒,無論級別大小。

14.剛進公司那會,我們培訓完在自修。他衝進來問昨天的培訓紀要是誰寫的,有人巍巍顫顫站起來,他說紀要里有個錯別字。

15.曾對我們一群初入職場的小白說:你們現在最應該關注的,是自己能掙多少錢。

16.他和我們說過,自己管理上一家公司時,開除了當時公司一個中層管理者,而這個中層管理者是自己的好朋友。我們聽後異常驚訝,連忙問他現在和那個朋友還聯繫嗎,他回答:依舊是朋友。

17.某次和他一個戰友吃飯,菜點多了,臨近結束他安排我叫服務員打包多餘的飯菜,我腦子短路說了句不用打包吧反正家裡沒熱飯工具。回去的路上,他告訴我:××(指他戰友)面前我們不能營造鋪張浪費的印象。PS:這是小事,不太能說明他精英特質,不過還是想分享一下。

——4月6日更新——

18.某次見面對我們說:昨天我和××喝酒,喝了8個小時,談成一筆生意。

19.他一家人和他女兒的班主任關係不錯,他女兒班級分到一個去市裡參加某項比賽的名額,班主任將這個名額指定給了他女兒,他找到女兒的班主任說:我女兒已經參加過一次比賽,沒能取得好成績,這次就把機會讓給別人吧。

——————————————————————
關於大家在評論里提出的疑惑,統一解釋如下:

問題1:策划過兩家公司上市,身家才千萬?
回復1:注意我寫的是至少上千萬,具體多少,我也不知道。這裡要表達的重點在於他的節制,去過好多領導的辦公室,桌上擺滿了文玩古器以示炫耀,而一個身家至少上千萬的副總辦公桌上,擺放著一罐硬幣,大家不覺得很可愛嘛?

問題2:目前公司規模?
回復2:公司成立於1999年,成立之初只有6個人,直至2009年公司人數只有50左右。2009年此副總加入後,公司進入擴張階段,目前發展分公司七家,總人數上千。

問題3:公司老闆有多牛?
回復3:老闆畢業於南京大學,曾在某部隊任職,後從部隊轉業創辦公司。因為和老闆直接接觸不多,對老闆的風采事迹了解較少。不過有次聽副總說自己佩服的幾個人時,我們老闆赫然在列。

問題4:副總敬酒時順序是怎樣的?(大家思維好縝密,這種問題也能想到)
回復4:一般都是從距離他位置由近到遠依次敬的。那會不會因為忽略職位級別而引發其他人不舒服呢?分享個事例:有一次他和我們一起喝酒,為了活躍氣氛,他提議大家互相敬酒時要遵照一定的規則,但每個人的規則必須不一樣。於是大家敬酒的順序就各種各樣:有的是按照身高由高到矮,有的是按照年齡從大到小,有的是按照進公司時間由長到短。因為每個人都事先說了自己的敬酒規則,所以大家都不會介意。這也算酒桌上的一個小技巧吧,怎麼運用,你們自己發揮咯。

問題5:因為和老闆是朋友才加入公司,不是因為公司發展前景?
回復5:這個問題問得不錯,說明提問者是有過一些思考的。是我沒有表達清楚,「和老闆是朋友」是他加入公司的理由之一。到底公司有沒有發展前景,參考上面回復2。

問題6:為什麼對於職場小白來說,最應該關注的是能掙多少錢?
回復6:很遺憾,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們沒有問為什麼。不過我個人比較同意 @屠夫阿寶 在評論里的說法,引用一下:
「不要高估了自己對於平台及自身未來的辨別能力,對於一個新人來講,能拿到多少待遇,基本可以等同於他本身的價值。工作時間久了,你的資歷,業內資源等會影響到你的待遇水平,但是作為一個新人不會。關注你自己的薪資,基本就等於關注你的個人能力了,同時,薪資也是一個辨別平台的方式。」

問題7:當眾指出下屬紀要里有錯別字合不合適?
回復7:個人認為並沒有什麼不妥。寫錯字的下屬就是我,錯誤的地方在於我將「㎡」寫成了「m2」。管理的藝術有很多,不知道會不會有一條管理準則叫「不要當眾告訴下屬他有個錯別字。」當然,如果說這樣做不可取的朋友本身就是領導,那我很欣慰了。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是不是可以告訴我知乎在撰寫答案時怎麼加粗字體?)
——————————————————————
知乎處女答,能收穫大家這麼多關注和贊,不勝榮幸。


我熟識的人中堪稱精英的有三位,他們的成長年代,家庭背景,從事行業,舉手投足,性格脾氣千差萬別,但有些地方,他們卻是出人意料的一致,總結一下,大致有這麼幾點

1.早熟,感情生活豐富(智商要從娃娃抓起,情商更要)

2.經歷過窮困,但從不覺得自己落魄(對社會有橫向縱向了解)

3.對生活的要求很低,對人生的要求很高(善於控制成本,習慣制定長期計劃)

4.不愛好賺錢,卻因為愛好賺了大錢(前幾天撒貝南採訪馬雲那個就是典型的例子,馬雲說他不看重錢,很多人覺得很搞笑,但如果馬雲的出發點是錢,那十年前他搞網上商城就已經完成心愿了,何必要再搞後來的各種金融服務呢)

5.結交天下朋友,親信只有同學和戰友(層次越高,交友範疇越小,到了皇上,也就只能孤家寡人)

6.喜歡體育,但不是球迷(人的精力有限,關注的東西不能太多)

7.聰明,但不精明(讓人非我弱,有舍才有得)

8.骨子裡不服輸,卻善於自我調侃(班杜拉社會認知理論中說的自我效能)

9.心地善良,但不軟弱(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10.不認為自己牛逼,但承認自己幸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11.受過教育,但不是學者(學者搞實證,把問題看的太清楚,只相信置信區間以內的地方,但跟人打交道不能用科學管理,因為人不是機器)

精英一詞怎麼定義,我覺得在現在這個社會,依靠合法收入可以購置一架商務機,並擁有養護超過五年的,大致就可以算是商界精英。擁有三篇以上引用過千的文章的,就可以算是學術精英(社科方面)。社交媒體關注過兩千萬的,就可以算是文藝界精英。

看到這麼多朋友點贊,上點硬貨。

我身邊的這位伯伯,便是我認為堪稱精英的三位中的一位。伯伯過去是國企工程師,後自己下海,勵精圖治,成為中國西部某省地產龍頭企業的創始人。很多朋友說我說的那些特質自己也具有,那我就說順這位伯伯的事迹,看你能否做到。近知天命之年,之前也從未做過生意,手頭有兩三百萬存款,時間是2000年,這時換你會怎麼辦?旅遊,養老,帶娃?這位伯伯將所有積蓄全部用於裝修辦公室,如履薄冰獲得施工單位的信任和資質,然後拆借拿下一塊地,手續齊全後立即抵押給銀行還貸,施工單位打好地基後開始售樓,拿到售樓款後結工程款然後再拍下一塊地,也許這些手法很多人都會,但會和敢是兩碼事,敢和做好又是兩碼事。

這位伯伯決定做生意時初衷特別簡單,就是受不了當時省里建築公司(一握二建手,永遠是朋友)蓋房子時那種愚蠢無比的設計,就想自己設計自己蓋,對於掙錢他是這樣說的:「你說我要錢幹嘛,出國?我不懂英語。買房子?我經常不在家。買個好車?我又不會開。吃好點?我糖尿病,白面都不敢多吃。找個小明星?我這身體也不行。所以掙錢從來不是我的追求,我就是覺得他們蓋的房子蠢!」

更新一下:

看到一位朋友講到,我說的更多特點他父親都有,但他父親並不有錢,我便想藉助網上的一段文字補充說明一下。當然,我首先要說,並不是只有賺了大錢才是社會精英,錢只是多種參照物中的一種。

網上有一段文字這麼介紹這位伯伯,「79年參加工作,先後做過泥瓦工、電工、木工,技術過硬,肯干好學,工作出色。基於此,從技術員、工程師、項目經理、一步步干到分公司經理,後又任集團董事長,接手公司後,公司由產值資不低債發展成年產值1.8億的支柱型企業。98年病退,聞訊,當地數家建築商蜂擁而至,誠邀出山,許以高薪配股。權衡再三,為一家民企誠信所動,擔任職業經理人。一年後下海創業,2000年公司成立,為讓項目能獨樹一幟,歷時數月,先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考察,學習先進設計理念,聘請國際建築設計大師,第一次將歐陸建築風格引入。與眾多施工、供貨單位的愉快合作,「無條件退房」、「零首付」,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極大信賴。樓市爆發後,他考慮的卻是如何將智能模式應用在現實的樓盤。

我承認,上面很多話都是馬後炮,但如果我們仔細解讀一下,就會發現,無論哪個時代,能成精英都不是偶然。「79年參加工作,先後做過泥瓦工、電工、木工,技術過硬(歷經窮苦,對社會有橫向縱向了解,自身有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不需要依靠別人,不會外行領導內行),肯干好學,工作出色(骨子裡的踏實,上進,不認命,我有幾個表舅在國企,三十歲就開始熬退休了)。基於此,從技術員、工程師、項目經理、一步步干到分公司經理,後又任集團董事長,接手公司後,公司由產值資不低債發展成,年產值1.8億的支柱型企業(熟悉企業管理,膽大有擔當,有長期和政府以及上級主管部門打交道的經驗,欠的就是機會)。98年病退(前瞻到樓市的黃金時期要來了,也敢做決策),聞訊,當地數家建築商蜂擁而至,誠邀出山,許以高薪配股(平日廣結天下好友)。權衡再三,為一家民企誠信所動,擔任職業經理人,一年後下海創業(據我所知這家公司是一家港資公司,所以伯伯很可能是覺得自己沒有管理民營企業的經驗,所以要借平台學習一下)。2000年公司成立(二十年的積累,有經驗,有資源,有渠道,有想法,只要找到資金,一切齊活!),為讓項目能獨樹一幟,歷時數月,先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考察,學習先進設計理念,聘請國際建築設計大師,第一次將歐陸建築風格引入。與眾多施工、供貨單位的愉快合作(這是最聰明的做法,有些看似精明的奸商,其實走不遠),「無條件退房」、「零首付」,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極大信賴(善良,不騙人,老實人到頭來不吃虧)。樓市爆發後,他考慮的卻是如何將智能模式應用在現實的樓盤。(賺錢從不是愛好,愛好卻賺了大錢)」

四月七日更新

照片左手邊的這位,便是我認為堪稱精英的三人中的第二位,和第一伯伯不同,這位我眼中的精英不算有錢,家裡也沒有畢加索和八大山人的真跡,甚至接觸了這麼久,我都沒見他穿過一件有牌子的衣服,他的名字叫Micheal McAleer,職業是教師,至於他的水平怎麼樣,看下圖會比較直觀一些。這是谷歌學者上他的引用。

這是他在亞太地區的排名

也許看到這大家會說,不就是一個學者嘛,有什麼了不起的,買的起畢加索的《阿爾及爾女人》嗎?買的起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嗎?什麼都買不起也好意思說自己是精英?但我想說,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東西比錢更了不起的。更何況,人家雖買不起畢加索真跡,但經濟條件超越這世界99%的人還是毫無壓力的。

這是Micheal McAleer過去的照片,但現在,他的頭髮鬍鬚已經一根都不剪了。造成這一切的是兩處癌症,以及後續多次的化療治療。如果生命時間所剩不多你會幹嘛?旅行,冥想,還是抱頭痛哭?我不知道,但我知道McAleer依然在辛勤工作,就和一切都不曾發生一些。因為科研不僅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理想。

任何時候給他發郵件基本都會在一個小時內收到回復,不分白天黑夜。想到這,我突然覺得,這世界上真的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偶然。其實三十年前McAleer就曾去面試過一所美國的TOP2名校,但被拒絕的理由卻是金融方面的文章不夠,回到澳洲老家後McAleer憋著一口氣,多年後成就超越那所名校的多數老師,憑的就是一口不服輸的勁。當然,別人問他時他還是喜歡回答這是運氣。

最後打個廣告:如果有興趣看更多我寫的東西,可以下載掌閱APP,搜索《怦然心動》或《自由在落日中》,感謝支持。


作為一枚普普普普普普通人,身邊總是會有精英的嘛~

在我眼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特質就是——高效率的學習!!我身邊有一個同事,之前在寶馬就已經做得特別優秀了,但由於種種原因轉行來到了我們這個行業——對於她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但為了很快的適應工作,也是她對這些有一定興趣,進步神速,很快就趕上專業人士的水平。她在有一次分享時說,她不僅珍惜每一次的學習機會,在每一次把要點記下來自己還會多次複習,輸出筆記。我想,也許,高效率的學習都離不開輸出吧。

他們專一、自律、有熱情。。。很多很多吧~他們會對自己所在的領域會專項去研究,去深入挖掘;他們對自己嚴格要求;他們對待所研究的領域有熱情。

也就是,那句話,比我們牛逼的人比我們還努力!!


我身邊有三種做到500強外企副總裁職位的精英,有中國人也有老外,以男性為主。三種風格各異,甚至相反,但是都能成功做到那個位置,我確實也仔細觀察了他們的身體言行,總結如下:

第一種:非社交型。

1. 這種人可能做公開演講不是最有魅力的,也不會和所有人談笑風生。但是說的每句話都很有要點

2. 嚴格的自律精神。我接觸過的一個亞太區總裁,58歲的人了,每天堅持晨跑,每個周末去教堂禮拜,即使出差去外地或者國外,也一樣堅持晨跑,不管是在酒店健身房抑或戶外。年輕時也抽煙,但是後來意識到對身體有危害,毅然戒煙,雖然也經歷痛苦的過程。對公司費用控制嚴格,以身作則。

第二種: 社交型。

1. 這種人永遠是會議或宴會的主角。因為他的演講充滿了個人魅力,調動所有人的情緒

2. 在社交場合和每個人都像是好朋友,能夠引領話題,詼諧幽默,給大家留下最深的印象

3. 樂於進行團隊建設,經常鼓勵團隊,給團隊打雞血,是「江湖老大」

第三種: 混合型

1. 兼具上述兩者特點,同時有自己的優勢。觀點犀利,頭腦靈活

2. 經常挑戰別人的觀點,讓對方無話可說,因為所有挑戰的點都一針見血,另對方暗自佩服

3. 做事仔細,細節關注。

4. 在公開場合,經常舉出恰如其分的例子,詼諧幽默,氣場強大


都是insecured overachievers


說說身邊欣賞的人的一些特點吧。

1. 只要是今天應該完成的事情,熬夜也要做完。

很多時候,事情的deadline並不是那麼明顯,或者並沒有要求你一定要在某一個時間點完成一項任務。如果他們倔強地要把一件事情扼殺在黎明前,那麼那件事情肯定就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今日事今日畢,是真牛逼。

2. 高度專註,不分神

高中時,我同桌,學習起來真的是,一往無前的感覺。周圍的環境一有改變,比如弄出了聲響或者有人叫我,我很容易能夠覺察。但他經常聽不到別人叫他,不知道當下發生了什麼,完全沉浸。

3. 不拖拉,切換快

完成一項任務後,幾乎不需要過度,就可以開始投入到下一場戰鬥中去,不管前面是多麼high,也能沉下來,就好像一切沒有發生過;不敢前面多麼安靜,一旦爆炸,就像精分患者。活力爆棚,也收放自如。

4. 堅持,堅持,堅持

經年累月的付出,足以攻破絕大部分問題,不計代價一般地花時間花精力,朝著一個方向精耕細作,這不是隨隨便便能做到的。對於這樣的人,不得不服。

感覺這都是我想要卻沒有的東西,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人生為何如此艱難。

承認自己的不足,也算是走向精英的第一步吧


我身邊的精英不少,尤其在網賺這個行業。

1.非常敏銳

我一直傳輸的概念是網賺其實就是一門生意。很多網賺高手普遍非常敏銳。有管中窺豹的能力。比如前段時間和一個群友聚會,他直接就私下向我透露觀察境外很久的一個小眾項目。讓我背部流汗。

2.可以浪費錢,絕對不浪費時間

大部分精英都很忙的,因為如果能夠定位到精英這個名頭,收入肯定不低。所以日常的開銷就不少。比如,開車出了些小事故能私了就私了,盡量不報保險。

3.懂得快速利用人脈

在很多精英的腦海里,很容易能夠調用出適合他們業務的人。我最近認識了一個福州老鄉,剛剛學習網路營銷不久,馬上就轉型做整容。後面整容不好做,就轉型做原單了。每一個業務都在最短的時間賺到錢了。而這些整容以及原單的資源,都是他人脈給他貢獻的。

4.愛學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其實我感覺大部分國人應該都很勤奮,沒有說懶惰到不可救藥的。但是很多人不願意去學習,去思考。大部分人的思維是,我只要賣苦,勤勞肯干,就會致富。實際上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純粹靠勤奮致富已經非常困難了。


我覺著精英沒什麼特別的,家世聰明以及自律,三條里兩條做到優秀,第三條做到及格,基本上已經是超越絕大部分人了。

家世+聰明,但不自律:

  • 一般表現為家底厚實的瀟洒二代。
  • 典型例子是我的一個老師:父親是台灣巨富,六十年代上台大,大學的時候天天開著美式吉普在校園裡拉女生跳舞,畢業之後去芝加哥讀經濟學,師從諾獎得主Gary Becker,後來和Gary Becker因為論文產生爭執放棄博士學位,開始到處雲遊。
  • P.S. Gary Becker晚年的時候給我的這位老師寫信,說我當年沒有看懂你的論文,錯怪你了。

聰明+自律,但沒有家世:

  • 一般表現為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士。
  • 典型例子就是各種普通家庭出身,一路靠自己的天資加上十几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後成為行業頂尖專業人士(e.g.醫生,律師,教授,企業高管,中高級技術官僚等等等等)
  • 一些特別典型的比方說(管理員不讓我提名字)這樣沒背景的技術官僚,都屬於這一類。

家世+自律,但不聰明:

  • 一般表現為勤懇低調的接班人
  • 典型例子就是很多低調地潛伏在隔行各業的二代們,有些繼承了父輩祖父輩的衣缽,從基層公務員做起,人前不顯山露水,但升遷速度明顯就超越身邊的朋輩;或是在父輩的企業里踏踏實實做一份工作,慢慢鍛煉最後接班;或者是自己在自己喜歡的行業里默默打拚,因為沒有後顧之憂所以更容易出成績。

當然,這世界上總有些神一般的人,三條都滿足的。我見過一個諮詢公司的高管,家裡家大業大,但就是喜歡做乙方。據說,有一次把一個客戶惹毛了,他私下對自己的team說:「不用怕,出了事我扛著,大不了我回家接班,我爸的公司比他們掙錢多了。」


-----補充說明的分割線-----


看了評論,覺得要補充說明一下,很多大家討論到的具體的精英的特質,無非是家世、聰明以及自律的延伸,或者組合。

比如說勤奮和行動力,就是自律的一個典型表現而已。

而更多的精英特質,則是三個元素的排列組合。比方說高情商、人脈廣,往往是需要有很好的家庭環境指導與大量的經歷鍛煉,加上自己的一些悟性,才能修鍊出高情商和優秀的人脈。再比如說。很多回答里提到的有思想有眼界有成果有情懷,其實絕大多數也是得靠天資聰明加上長期自律,外加不差的家庭環境才能培養出來。

當然任何事都有例外,運氣來了,不識字的農民都能當副總理,但畢竟是極少數,不能算是普遍規律。


在我熟識的人中,有一位讓我尤其敬佩。她是我在杜克大學的導師——不僅是學術的,也是人生的導師。她的傳奇用幾天幾夜也講不完,這裡我就試著濃縮一下,講講她的經歷。


1. 每一天都認認真真活著:她是美國F-16戰鬥機的第一位女飛行員。在當兵的日子裡,她隨時都要被調往戰場,每一天的起飛降落都是生死未卜的。她每天安全落地之後都會感謝上帝,讓自己又多活了一天。於是她把生活的每一天,當成上戰場前的最後一天。


2. 不要被環境所禁錮:作為第一位女飛行員的她,完全能輕鬆在空軍中取得高級軍官的地位;但她卻因為駕駛飛機,而對航天工程產生了興趣。於是她不顧家人和軍人朋友的反對,毅然決然離開了空軍,到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學習系統工程。一切從頭開始。


3. 許多時候,成功需要耐心積累:離開弗吉尼亞大學之後她並沒有停止學習,而是繼續去了麻省理工深造,這一讀就是十年。雖然時間漫長,但她在這段時間內不斷積累,成為了「人機交互」領域的專家。


4. 做人要有自己不可侵犯的原則:通過自己的努力,她成為了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這是一個受人愛戴,衣食無憂的工作,唯一讓她感到反感的是學院里森嚴的官僚制度。所有人都以為她不可能離開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工程學院,但又一次讓所有人吃驚的是,她辭去了麻省理工的教授職位,帶著自己六歲的女兒來到了杜克大學。


5. 用真心對待周圍的所有人,哪怕是你的下屬:來到杜克之後,她把自己在麻省理工的人機交互實驗室也搬了過來,我也有幸成為了她實驗室的一員。憑藉她的資歷,她本可以叱吒風雲,隨便吩咐我們做任何事情,但事實是,她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像對待親生孩子一樣對待自己的學生。我們一起出去開會,她會幫我夾飯菜;為了幫我爭取NASA的工作機會,她會毫不猶豫地為我的中國國籍做擔保(國籍護照者在沒有擔保的情況下是不能進入NASA工作的);在每個學生畢業的時候,她都會舉行晚宴,讓每個人在一個相框上籤上名字,送給這個學生作紀念;當然,任務沒有做好的時候她也會像媽媽罵孩子一樣把我們痛罵一頓,讓我們覺得非常內疚。但無論怎樣,她都沒有把我們當成比她低等的人來看,而是真誠相待。


6. 學會講故事,因為任何人都喜歡聽故事:我曾經問過她,你是如何這麼成功的?作為一個教授,竟然能和Larry Page(谷歌創始人),Rich Lesser(BCG諮詢公司CEO)玩成一片,能夠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大談特談未來戰爭的形態(10 trends for the future of warfare 鏈接可能需要VPN);能夠直接與國防部交流航空母艦人員訓練方案——這些都是我聞所未聞的事。她回答說,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講故事。在任何情況下,能把研究課題娓娓道來,大家就能聽懂,就願意資助你;能把自己的生平娓娓道來,大家就會信任你,就願意支持你。通過完美的口才,故事能讓人平步青雲。


7. 懷著感恩生活:雖然她取得了如此多的成績,但她一直掛在嘴邊的就是,如果沒有所有學生的努力,她一定任何事情都做不成。雖然功成名就,但是她一直都沒有忘記每一個學生為她在學術領域做出的點滴貢獻,這也就是為什麼我願意全身心投入實驗室工作的原因。


最後,希望自己小小的分享能夠為大家的生活帶來動力!

--------------------------------

作者 @北街

歡迎關注 @矽谷密探 掌握全球創新趨勢~


談談一位在華爾街摩根斯坦利做分析師的博士女同學吧。
高中時候我們都在競賽班,我基本每次數學都是前三,屬於偏科型。這位博士同學則是各個學科都很強。結果不出預料,她被保送去了北大。
兩年後,也就是大二,我還在南大搞我的樂隊事業,她已經放棄了北大本科文憑,選擇了沃頓統計學攻讀數理統計碩博學位。
前幾天大家聚會,談到各自的發展時,她已經拿到博士學位,進入摩根斯坦利,拿到了光鮮的投行分析師offer。

我倒不是說,拿到華爾街的offer就代表成功,但作為一路看過來的旁觀者,我還是挺有感慨。

厲害的人大體相同,不太厲害的人卻各有各的木桶短板。

我覺得作為女生,她的學術和offer含金量基本排的上中國範圍畢業生的top 100。
她的特質其實和成功學雞湯文描述的差不多:勤奮、堅韌、好強好勝。但是有一點特質卻是和傳統學霸特別不同,就是接地氣。
和她聊天,你不會覺得她高人一等,或者讓對方覺得自己很失敗。
這種能力非常重要,同理心和合適的言談舉止是人事業上順利的重要特質。
她的導師能夠讓她這麼快獲得博士學位、她能順利的拿到大摩的頂級offer,這些軟素質甚至在關鍵時刻起的作用更大。

其實對比下來,我覺得自己也還算不錯。至少從地產轉行來互聯網,到現在進入阿里,速度還算快。 這個過程里,逆商的鍛煉和做事出錯後的自我內省起了很大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想分享的一些想法

-----------------

既然評論區某些同學非要扣回答細節,那我把答案更成比較保守的方式,畢竟我挺不想理睬一些不友好的答覆。

top100 改成 top 10000

頂級offer 改成 不錯的offer

學術背景的相關描述 改成 經過努力拿到了博士學位


用心

其他的表現形式都是心志堅定的衍生品

什麼專註啊,自律啊,努力啊,逼格啊,氣質啊,包容,感恩啊,社會責任感啊,同理心啊,做減法啊,說話半句話,眼光遠大啊之類的,全是外在的東西,不要追求。

我所見過的精英,所有事情都非常用心,表現出來就是高度專註

一生都在訓練用心做事的人,專註程度令人髮指

並不是努力,注意,不是努力,這是外在,所謂精英和普通人的唯一區別就是,對用心生活 訓練的無比純熟

什麼意思呢?就是吃飯就是吃飯,全心全意吃飯,玩就是玩,全心全意的,工作就是工作,全心全意的工作,休息是休息,是全心全意的休息,學習是學習,就全心全意的學習。

不要多想,把腦子用在正在做的事情上。

國外管這個叫活在當下,不是很流行嗎,當下的力量之類的。

用心和專註和思考又有什麼區別呢?

用心就是以自我的主觀意識,協同感知+頭腦(情緒+思維) 完全為當前目標服務。

吃飯的時候,全神貫注的吃飯,吃飯的幸福,就能全面體會,工作的時候,全心全意的工作,工作的快樂,就全面爆發

時間長了,會是什麼結果呢?

不用心的人吃飯,就是好吃不好吃,用心吃飯的人,會記得什麼飯具體什麼味道,有幾種層次,口感如何,甚至會嘗試自己做出來。

用心的人工作,會知道工作的原因,工作的目的,工作帶來的效果,問題在哪,可以怎麼解決,誰能解決,同事有什麼優點,同事有什麼特長,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同事狀態不好,都能注意到

而不用心工作的人,會想,這人是怎麼爬上去的?是不是用了什麼手段?還不是靠著和誰關係好?

或者,我得自己撈點好處,給手下撈點好處,增加控制力。

等等等等,每天注意的都是八卦,較一時長短,爭一時之氣。

真正用心的人,每時每刻獲得的信息量,都是體驗級別的,是立體的,多面的,而腦子裡總打小算盤的人,獲得的信息量,都是自己幻想的,片面的信息,比如 :他這麼做,背後想達成什麼目的。

我見過很多人,確實通過這種思考方式獲得了很多好處,然後就把揣摩別人心思當作制勝的法寶,成了思維的奴隸,無形中,生命失去了顏色,富有不快樂,每天都在絞盡腦汁走鋼絲。

我曾經和一個朋友聊天討論過焦慮問題,朋友說:不要想太多,走在路上,同時注意身邊的風景。

我花了很久才理解。

用心的做好每一件事情,然後用心的想想接下來做什麼,用心的規劃,用心執行,用心的體驗

讓情緒和思維為自己服務,而不是做情緒和思維的奴隸。

補充一句,用心也是要訓練的,平時做事不用心的人,突然用心起來,身體會受不了,就是所謂的心累和心梗+用腦過度 T_T

可以刻意訓練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冥想就是一種簡單的訓練專註的方法

最好的訓練方式,還是在生活規律的前提下,把空閑的時間,想做什麼,就立刻試試看。

對了,不要用心做壞事,會變成變態的。

最後,用心指的是全身心投入,是個很複雜很豐富的體驗,不是片面的認真,努力,之類的

如何鑒別呢?就是越用心,越充實,越愉悅。


不抱怨。


都是時間管理大神,惜時如命。我來簡單教你怎麼做

把控好時間就是贏家

簡單說,時間讓他現形,一切盡在手中。

具體我是這麼做的,這要從前一天晚上說起。

1,五件事情入睡眠
在前天晚上,給小孩洗完澡,哄小孩睡覺後,我都要拿出我的小本本,在戰績表上記錄我第二天要做的最重要做的事情。這些事情一般為每天要堅持做的,有的時候還有其他事情,去帶小孩打防疫針,準備下午開會文件等等也要添加進去。

2,晨讀洗刷聽音頻
一般早上起床,我會第一時間把在十點課堂購買的100本書的音頻打開,一邊洗刷一邊聽。一切整理好後,我會閱讀大約15分鐘,一般都是選一本書閱讀,每天一點點,堅持下去,慢慢改變讀音習慣。

3,外出回家寫作文
這個時候一般會下樓買菜 ,吃早餐等,把今天的一些瑣碎家務準備下。然後就開始一天的寫文思考2小時,有的時候沒有感覺,我都會去翻下書籍,利用番茄鍾閱讀25分鐘,然後繼續碼字。一直完成這兩小時時間,但是也有偶發情況,優先處理。

4,午餐過後要午休
把上面安排做完一般都到了10左右,這個時候陪會老婆孩子,順便開始準備午餐。午餐後我是一定要午睡20到40分鐘不等。不這麼做我下午上班工作是沒有精神的。

5,上班工作完要事
這個時候午睡起來,也要準備上班。在上班時間裡,也是先做完先天寫下的5件要事,然後再繼續我的寫文業餘。這個時候,在上班時間我都是把時間零碎化,25分鐘一個時間節點來獎勵休息5分鐘。

而我要更加刻意去完善好我的時間銀行。然後做到習以為常,爭取最後也做個自由人。


我今年23了,一直半死不活的活著。在國內一所並不知名的985高校讀大四。成績一般般,大一經常掛科差點被勸退。


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沒見到什麼精英。自己當然離精英差遠了。


但是看到這個題目,我竟一下子想起來一個人。


就是我的父親。


父親生於1970年,山西省的一個村莊,全村500多人。大約不到兩百戶。父親年輕的時候,學習很好,一直很好,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的那種好。高考的時候,想考清華,當時山西的煤炭開採剛起步,他很想讀工科,以後回來挖礦,掙點錢。父親家裡極貧,爺爺是煤礦工人,臨時工。工資微薄。奶奶是農民。除父親之外,還有我姑姑和我大伯。可是我姑姑和我大伯都不愛讀書,只有他自己要讀。奶奶識字,就勸服爺爺讓他念書。

但是,人生總有很多但是,父親高考落榜了。他想自殺,選擇了投井,被奶奶救起。所幸沒有去見馬克思。家裡負擔沉重,父親不願意復讀,被調劑去了當時的雲南,讀一個師範類院校。大學畢業之後,回到家鄉,沒有工作,不願意下礦,因為當時山西的煤礦都是私人小煤窯,事故頻發,父親怕死。死過一次了,再也不想死了。就參加選舉做了本村村長。


過了一年多,娶了我母親。彼時,是1992年,又過了兩年,我出生了。當時家裡很窮,村長都不比村裡會計掙得多。我記事起,每年夏天,午後我都要和弟弟去撿別人家打完大豆之後留在穀場的豆子,拿回家裡熬粥喝。1996年,我弟弟出生了,家裡負擔更大了。過年買不了新衣,我只能和弟弟撿我大哥穿過的。父親為了給我們補營養,開始養雞,但是雞也沒的吃啊,一個個瘦的只能燉湯,有的都長不大就死了。


1997年,父親進城去看望高中同學,專門剪了頭髮,結果被高中同學嘲笑

「老二(父親家中排行老二),以後你要是剃這頭髮穿這衣服,就別來找我了,我丟不起這人。」

回來以後,父親呆坐了一夜,可能是很難過,也可能不甘心,第二天決定進城打工。


他借錢開了一家小飯館,帶上我媽媽,我媽負責炒菜,他做會計,傳菜,服務員。晚上出去卸車,也就是卸煤。偶爾也幫人搬家,扛貨。生意冷淡的時候,就去工地挑水泥。日子艱難如初,省吃儉用卻也漸漸攢了一些錢。


1999年夏天,一個老頭子來小飯館吃飯,與我父親隨便聊天,越聊越投緣。老頭子是北京人,手裡有閑錢,他看到家父即使如此生活如此破敗,卻依然樂觀開朗,談吐不俗。遂決定投資,把小飯館擴大規模。

他們兩個開始合夥。我父親開始沒日沒夜地讀酒店管理的書,還開始自學會計,老頭子人脈廣,本領大,拉來了很多投資。那時候中國的星級酒店大都剛起步,他們邊琢磨邊干。竟然很快成功。酒店04年升到了四星級,08年升到了五星級。現在又另開了三家五星級分店。

想想真是唏噓不已。

樓主問,精英有什麼特質,我也不知道我的父親算不算,也可能不算,算是個合格的商人吧。
不過要是算的話,他的特質就是。
能吃苦,耐得住,願意忍,不服輸。
————————————分割
有朋友問我不知名985是哪個學校
我不是在裝逼啊
是重慶大學
我是大一後半學期才知道重大原來是
我以前一直都不知道,而且我感覺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
還有說出來不怕大家笑話,我是大三才知道蘭州大學原來也是985的,還有成都電子科大也是,還有華東師範大學也是。而在這之前我是完全不知道的。
所以我才講不知名985高校
謝謝各位。
——————
我關閉評論了,我無意裝逼啊,有人覺得這是裝逼,我不想一個一個解釋了,對不住了。
覺得這個故事有意思點贊或者踩都好都好。


因為職業的原因,身邊接觸到各個領域的精英甚至大牛不少。
何謂精英,不同標準,往往界定不同。

來找個大眾基本認可的 好了:
A君,女娃娃,89年妹子,高考全省前幾名考入北大,然後海外名校碩士畢業,寫的一首好字,金融類工作,年薪?獎金大幾百萬。

這裡用世俗的觀點,絕對也算是精英了吧~

她有什麼特質呢?

1. #行動力強,效率奇高#
到了A的級別,每天下屬客戶同事老闆的問題絕對多得數不勝數,必須要完成啊怎麼辦?
A君做事非常麻溜,能直接做的不多想,能分配給秘書的絕不自己干,做事很快,郵件寫的像新聞稿。

2. #精神奕奕,信心十足#
A的口頭禪是:這不重要;小問題。
自嗨型的,每天不用別人激勵,自帶三桶雞血。自我意識良好到膨脹。
是學霸也是運動健將,棒球運動員。永動機型人格,A某次出差加班半月,回來就病倒住院三天。之後開始每周請私教健身。


3. #開朗好玩,聰明強勢#
妹子的性格居然還很好玩,開朗大方,聰明反應快。
當然這樣的妹子氣場絕對一米八,強勢御姐沒得說~


我的前老闆是個女強人,我叫她詩姐,詩姐很平易近人,經常跟我們分享她的想法和經歷。

1、

有一次她說到了自己小時候的事兒,她想放風箏,於是跟她爸爸說想放風箏。她的爸爸很有意思,沒有帶她去買,而是找了一些做風箏的布料和支杆之類的,手把手的教她做了一個風箏。

這個過程中不斷的跟她講解風箏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麼做的原理是什麼?

不這樣做的話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

為什麼風箏能夠在風中飛?

跟飛機飛行的區別和相似點是什麼?

。。。

做好了風箏,她爸爸帶她出去玩,很多人都在放風箏,她玩的很開心,然後就告訴她的爸爸:「長大後我也要開一個風箏店!做好多好多的風箏!」

她的爸爸就又問她:「你怎樣才能開一個風箏店呢?」

「開風箏店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你是自己一個人做,還是要僱人和你一起做呢?」

「你店的地址選在哪裡才能賣的好呢?」

。。。

問題我不用再列,你也明白了。

她的爸爸用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引發她的思考,潛移默化的影響她的思維模式。

她身上第一個重要特質就是思維方式。

她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不斷的提問,不斷地觸及問題的本質,這樣她就能預估可能出現的意外,針對這些意外情況提出解決方案,這樣就能從容的應對意外發生,從而解決問題。

所以,要學會提問!


2、

她上初中的時候,特別調皮,有一次在學校里犯了錯,老師很生氣,把她狠狠的罵了一頓,然後讓她寫一個保證書,不僅要自己簽名保證不再犯錯,還要她爸爸署名確認,最後把這個保證書拿到老師那兒簽字確認。

她回到家後,很害怕,於是先跟她媽媽商量,她媽媽也心疼她,就去跟她爸商量,結果她爸爸非常的生氣,指著她鼻子罵:「這麼多年,從來都是別人求我簽字的,現在倒好,你犯了錯,我去拉著臉求人簽字。一人做事一人當,這個事兒我是不會幫你的,你自己處理,好好反思一下,你媽我也不會讓她幫你的,你自己看著辦!」

她爸罵了她之後,她哭了很久,但是她也知道她爸是不可能幫她的了,她媽也幫不了她了。

於是可憐的小姑娘哭的梨花帶雨的,自己一個人去學校找老師認錯了。

自那以後,她就學會了遇見事兒要學會自己處理,犯錯要認,挨打要立正,學會了承擔責任。這就是她身上第二個重要的特質,勇於擔當,這個特質幫助她把握住了很多機會,成長很快。


3、

她上大學的時候,她爸讓她以學業為重,不要到外面兼職啥的,但是她還是琢磨著怎麼做生意。

她發現大學旁邊有很多賣飾品杯子啥的門店,但是普遍沒有什麼新意,於是她自己就琢磨著給這些產品增加附加值,這樣不就能賣的更火了嘛。

於是她自己進了一些女生喜歡的馬克杯,聯繫了廠商在上面印了一些精美的圖案,很可愛,果然她的杯子一下被搶購了。嘗到了甜頭之後又覺得這樣自己一個人在外面跑蠻辛苦的,應該做一個東西出來讓它自己在那兒運作,平時只要去看看就好了。

於是她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屋子,開了一個服裝店,整個門面設計的非常精緻,不同於一般的屋子隨便裝修,她開的店每一個燈的燈光角度她都要仔細研究,衣架之間的距離精心設計,使得人們進來之後能夠最大程度的在門店裡走一遍。

然後她發現很多情侶過來買衣服,女生挑挑揀揀的時候,男生很不耐煩,想要快點離開,這個問題讓她很苦惱,因為男生著急的話,女生買衣服的轉換率就降低了,於是她想出了一個點子。在門店裡放了一個遊戲機,可以直接在線玩遊戲,遊戲都是當時火爆的遊戲。

果然男生進店之後,就玩起了遊戲,女生可以安心的試衣服了。她的試衣間也非常的講究,一個考究的立體鏡,鏡子旁邊好些燈,燈光一照,女生看著鏡子一個個都心花怒放,因為柔光把臉照的特別光潔,看著就像明星一樣,就差放個話筒,高歌一曲了。

自然她的門店非常火爆!

這是她身上的第三個特質,不斷的給自己增加附加值,通過資源整合將自己的產品差異化,拉開跟其他人的距離,使得她不管做什麼都能快別人一步,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最後說一下,她的爸爸是上海這邊一個實權領導,據說她爸十八歲的時候就在一家國企當廠長了,她平常接觸到的人非富即貴,自己也經常出差到各地地方政府做經濟諮詢,招商顧問。

所以她能成為精英也是理所當然的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推薦閱讀:

為什麼職場爭鬥中認真幹活的人有時會敗給不幹活的人?
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有多重要?
怎樣做個好人但又不做老好人?

TAG:成功 | 商業 | 職場 | 精英 | 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