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進入中國院線的外來電影基本上都是美國電影,很少有德國、法國、南美等電影?
原因是這些電影沒有美國電影賺錢嗎?那為什麼西歐很高的GDP,市場也不小卻沒有發展出好萊塢式的電影工業?
高票答案,又是貼一堆圖,其實只是看著好看。結論一句話:歐洲電影不賺錢。
好像沒來中國的都是沒賺錢的,大錯而特錯。好像電影都一定是要全球發行的,根本不是。
真正全球發行的電影,只有一個:美國電影。
我覺得這根本不是問題,或者說是一個偽問題。
好好學學高中政治課。
為什麼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標準答案:因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為什麼中國的外來電影都是美國的?標準答案:因為只有美國電影才會來中國。
為什麼歐洲的外來電影沒有中國的?標準答案:因為中國電影不打算髮行到歐洲。
謝邀 多圖!
首先 是因為歐洲電影不賺錢嗎?
是的!歐洲電影相當不賺錢 這不僅體現在中國電影市場 全球各國電影市場皆是
我們看下Box Office Mojo給出的美國影院全球電影票房排行
2015年:
清一色的美國電影
2014年:
中法合拍電影《Lucy》排在第23位 剩下的全是美國電影
叫座率低 影院不排場 觀眾不買賬
不賺錢是歐洲電影在中國市場舉步維艱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 就是歐洲電影整體顯得很沒有范兒
這種范兒不僅體現在大製作 砸錢特效上 還在於電影宣傳力度 演員影響力
以歐洲電影巨頭法國為例
2005年到2015年間 共有70多部法國電影走進中國大屏幕
然而在諸位記憶里 上一次有法國人來大陸宣傳電影是什麼時候?我都沒印象了 呂克貝松?
大大小小的美國電影 就連《復仇者》《X戰警》《速激》這樣全民必看的電影 導演主演都一定要到各個國家走一圈 這是必要流程 這就是范兒
還有 大家特別熟知的法國角色和演員都有誰?
索菲瑪索?大鼻子情聖傑拉爾?不太冷的殺手讓雷諾?愛美麗天使奧黛麗?
細想一下 這些全都是活躍在上個世紀末的明星了 近十幾年的呢?
如今的法國影星已經沒有國際范兒的影響力了
我們再來看一些叫好不叫座的歐洲電影海報
德國電影 《埃爾塞:差點改變世界的人》 這個還好
英國電影《45周年》
波蘭電影《身體》
德國電影(不會翻譯......)
法國電影《女人的陰影》
德國電影《八拜》
先到這裡吧 全是在去年各大電影節斬獲各類獎項及提名的佳作 而且它們真的不是文藝片
看過海報 各位有一點想看這電影的慾望嗎?哪怕一丁點?
拜託 咱們海報除了給齣電影名和主演 能不能再誘人一些?
這樣的海報我宅在家裡分分鐘能PS出一堆!
再者 中國觀眾「看不懂」法國電影
這裡我們就要先說一下法國電影危機了
上世紀70年代 法國電影主要以二戰題材為主 故事老套 劇情雷同
這時 法國影壇上出現一股「文藝新浪潮」衝擊了這種局面 並對世界影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982年法國公布了30多年來第一個有關電影的法律草案 用以保護法國電影在國內外的利益 並推廣凱撒電影獎 戛納電影節等活動 大力保護國產「探索型電影」和「知識分子電影」 排斥以好萊塢為首的商業片 加之法國人一直以來的個性 這種思想延續至今
法國電影在「探索電影」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出品公司泛濫 藝術水準不容樂觀 因此國內觀眾對法國電影的印象便是「看不懂」「太文藝」「太深奧了」
法國有沒有過這方面的反思呢? 有的
從2003年開始 法國電影產業一直低迷 「電影危機」的呼聲越來越高
但是 2014年 法國電影大豐收 創下30年來最好成績
共有7035部電影在法國電影院放映 觀影人次達2億多
海外市場也取得了20年來的最好業績 520部法國電影在海外電影院線放映 累計獲得1.15億觀影人次和6.55億歐元的票房收入
結果就是 法國電影人被樂觀沖昏了頭腦 繼續在「文藝」的道路上走了下去 電影轉型遙遙無期......
這也是法國電影工業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 其實和GDP 蒽 沒什麼關係
除此之外 文化差異也是法國電影打不進中國市場的重要因素
舉個例子
2014年法國票房冠軍《岳父岳母真難當》(Qu"est-ce qu"on a fait au Bon Dieu? )
這是一部相當相當棒 能把人眼淚笑出來的喜劇片
但在B站上 有近1/3的彈幕在笑點處表示 「沒看懂」 「get不到這個梗」
法國電影深度融合了他們的人文文化 如果不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 真的很難懂他們的電影
大陸每年放映外片的名額只有三十幾部分賬片以及30部左右的批片
如果這些電影都能入中國市場而《死侍》卻不能 光腚總局豈不是會被罵死
說到光腚總局 就要談難以調和的審查制度了
眾所周知 10部法國電影 6部要露點 4部要做愛
雖然有些誇張 但大多數電影都不能靠剪幾刀就過審
像這樣的
這樣的
你們懂的
光腚總局還有一百種理由讓你不過審
法國喜劇大師伯恩2008年電影《歡迎來到北方》 講述一個能夠消除人們對北方「寒冷可怕」的偏見的故事 吸引了1740萬觀眾 超越《虎口脫險》成為法國最賣座的喜劇片之一
截一段伯恩接受採訪的片段:......這讓我驚訝,但是《歡迎來北方》當年就沒有通過審查,我也很好奇為什麼?說是因為片中一個郵局工作人員喜歡喝酒這個細節。
Excuse me???
最後 法國的電影水平實在令人堪憂
舉個例子
2015年法國票房冠軍《阿拉丁的新冒險》
恕我直言 這種古裝惡搞喜劇和鄧超那些喜劇有什麼區別?
一黒黒倆 吼吼
就目前來看 法國電影只有喜劇和動畫兩條路可以走
法國的動畫不多 但個個都是精品!
《昆蟲總動員》《機械心》《小王子》《海洋之歌》《神童》等等
不過法國動畫也有弊端 動畫學校越來越多 動畫公司卻漸漸飽和 不少大師和新人都被美國日本挖走 所以年產片量極低 也很難打入中國市場
見識不多 對德國電影不熟 感謝閱讀
謝邀,先說幾點簡單的。
題主的問題有點問題,確切的說,應該這麼問——為什麼進入中國院線的基本都是好萊塢電影,而幾乎沒有德國/法國等其他國家的電影?
嚴格來說好萊塢電影不等於美國電影,好萊塢在洛杉磯,紐約那邊還有一小撮美國電影人呢,比如伍迪艾倫老爺爺。
好萊塢聚集了全球幾乎所有高水平的電影人才,也代表著商業電影的最高水平。
中國院線引進外國電影,說白了還是一門生意,肯定是以引進商業大片為主,當然主要就是好萊塢電影了。當年國內電影院都快全部死翹翹了,為了刺激市場,1994年引進了第一部好萊塢大片《亡命天涯》。國內院線當下的繁榮,也是被好萊塢商業大片帶起來的。
至於德國/法國/俄羅斯/韓國等好萊塢以外的電影,每年國內院線都是有那麼幾部的,沒有某一年引進片(分賬片+批片)全是好萊塢電影的情況。
原因嘛,當然就是為了迎合市場了。絕大多數國內觀眾就是喜歡看好萊塢大片呀!還必須是那些靠大場面提供強烈視聽感官刺激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偶爾引進一些有點藝術水平的奧斯卡獲獎片,票房一片慘淡。
剛剛上映的小李加冕之作《荒野獵人》,這兩天票房不錯,貌似打破了好萊塢獲獎片不受國內觀眾待見的魔咒,我覺得不然,主要還是小李個人影響力太大了,要是不是他,又加上拿影帝這事,還是沒幾個人看,引進都難說。
我就報一個舊聞
中國成文化產品出口額最大的國家
都讓開!讓我說!!
中國院線上能看到的電影由三種構成,國產片,進口分賬片,批片。
這裡強調兩個概念!批片和分賬片!以及配額!我們行話叫quota。
首先,外國電影進入中國有兩個渠道組成,批片和分賬片。而且有嚴格的數量限制。
分賬片,每年35部。一般來自六大和大型的studio!這裡的六大我們指的就是好萊塢六大,福克斯,派拉蒙,迪士尼,環球,華納,索尼。《速度與激情》《變形金剛》這些在全球發行的大片!對!全在美國!因為好萊塢是洛杉磯的縣,洛杉磯在加州,加州屬於美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講真!沒有去個洛杉磯ktown吃過烤肉,真是虛度一生^ω^)
回正事!大的獨立片方一般指系列電影或者有大IP的,獅門《飢餓遊戲》《驚天魔盜團》漫威的一。。。。。系列,你懂的。也在美國。
批片,屬於外片版權買斷引進。一年全國30個外片配額。對!世界電影上千部!我們只能引進30部。這30個配額要通過中影華夏審批。對於西片的批片,全球每個地方平均分配,只有外交事件才能改變多一個。比如中法建交多少年紀念日,那麼法國片可以多一個配額。但是!北美指標中影華夏各一年5個。想拿難如登天!基本這一年訂下一年的。實話歐洲指標比北美指標好拿多了好嗎!!我們引進片子每次都跟老外歇斯底里的問,你家片子有沒有歐洲的聯合製片方,或者是不是在歐洲拍的嘛,在或者是不是在歐洲做的特效。如果有,我們喜笑顏開,用歐洲指標過。甚至花錢想辦法去imdb上改國別好嗎!!為了引進到國內!!
我們奔走在國際版權行業的中國電影人的淚你們懂嗎?!再說沒歐洲片!玩命啊!大過年的你們在家裡吃餃子!我們飛去柏林電影節幹活!死冷死冷的凍成狗!給你們找歐洲片!(T_T)/~~
誰說沒歐洲片!!站出來!
~~~~~
帥哥美女,戰鬥民族上演純愛片。
好萊塢大製作定義中國人心目中的外國電影?中國電影配額制度導致非大製作無利可圖?二戰後西歐重建被迫放鬆本土市場美國電影配額,導致本土市場淪陷無力承擔大製作電影?
仔細想想,應該是因為拿破崙賣了路易斯安那。我來歪樓,說說我為什麼極少看美日韓以外的外國電影。
首先,語言問題。英語片是能聽懂的啊,日文韓文雖然不全聽得懂,也聽了那麼多年聽著耳順啊。其它語種聽起來像舌頭打結,太齣戲。也沒那個耐心去適應那些語種。然後,文化問題。不用扯遠,以前的香港喜劇片裡面的梗現在看還是那麼搞笑,但是大陸的葛優之類的片里的梗就是get不到笑點。文化的熟悉程度很影響看片。那麼外語片裡面,美國文化對中國這麼多年的輸入,我們這麼長期對美國的學習了解,美國片的梗基本還是能get到的,然而同樣是英語片的諸如英國等產地的都沒那麼容易懂了;日本就不用說了,我們是看日漫長大的;韓國的劇、音樂、綜藝等文化產業在近十幾年對中國的大量輸出,親切感上它跟中國一個省差不多。
原因確實是沒有好萊塢電影掙錢。
你看《神探夏洛克》可是英國電影啊,為什麼引進了呢?掙錢啊!髮型一部電影的成本是很高的,要是票房太低就賠死了。
謝邀
因為受眾體小另外介於社會發展程度來講,我們的思想進程、多樣化等等其他的一些,還不具備讓大眾都能接受這種作品。
你知道99.9%的德國電影有多難看么!剩下0.1%是鮮有的獲獎作品,在蓬勃繁榮的社會主義電影院里又是極端小眾。所以這些電影100%地被拒之國門外是必然結果。
歐洲乃至日本,本土的電影市場票房根本不足以支撐一部好電影的製作經費。
好萊塢跟nba類似
感覺不能說是美國電影 是國際電影的融合 剛好在美國而已
好萊塢是美國的?一開始人家就奔著世界去的
……市場經濟,市場經濟!
不得不說美國電影的音效 影視特效都非常奪人眼球,演員知名度高,製作電影的成本也非常高
此外美國電影的受眾廣,英雄類電影佔比多,小孩子喜歡看,老少兼宜,限制鏡頭也少,容易通過廣電的審核
歐洲電影的宣傳力度太差,很多人對歐洲的文化不了解,不感興趣。 而且部分優質歐洲電影較深奧,鏡頭藝術感強,注重畫面質量,受眾小,
再加上廣電總局的審查(主要!!裸露鏡頭較多,有抹黑天朝的言論,不可能會過審!) 進入中國的歐洲電影就非常少,而且質量不高。
ps其實好看的歐洲電影非常多!《登堂入室》《兩小無猜》《觸不可及》《哥本哈根》《愛》短片《商標的世界》等等等等 劇情畫面都非常好看,對人性的描寫非常深刻
強推!
還有一點 深度 天朝人民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程度真的(啊不說了) 寧願看傻樂呵的綜藝
覺得擺渡人好看的人也一大把一大把的
刷好幾次小時代的人次次老淚縱橫的也大有人在
呵呵
深刻的電影怎麼可能騙來這樣的觀眾
在中國也打不開市場
南美就更不用說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南美人講什麼語吧… 南美的片子也不錯 看過印象比較深的有短片《僱傭人生》 電影《愛情是狗娘》
德國的看的不多 不了解
個人見解只想說,法國電影尺度太大,光腚總局hold不住啊!
電影引進位度
好萊塢電影並不僅僅是美國電影好么。
總歸是小市場讓位於大市場的問題——
小市場的人才和資源總會向大市場流動,面臨被侵蝕的結局
可參考「台灣娛樂近十年來逐漸被大陸娛樂趕超和吞噬」
因為歐洲人自己都不愛看歐洲電影。大院線里一水的好萊塢。只有獨立院線會多放些本土片,觀眾多是中老年人。我問他們,你怎麼不愛看德國自己拍的片?他一臉鄙夷的表情:太奇怪太假,看不下去。
中國是美國文化侵略的受害者?歐洲表示不服。
有的,只是宣傳力度不夠,而你也沒有特別注意。
歐洲還是有些比較賣座的商業電影上映的,例如007是英國的,王牌特工也是的
推薦閱讀:
※影院的電影播放場次是怎麼定的?
※電影院放映廣告合理嗎?既然我已經付費購買了電影票,我是否有權要求停播廣告這些與電影無關的內容? ?
※為什麼電影院行業發展了這麼多年,小賣主要還是可樂爆米花;而衍生品也是品種稀少,質低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