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盟》中有哪些被人忽略的細節?

作為一個細節控,發現軍師聯盟很注重埋下伏筆,前後呼應,有些細節都得回去看幾遍才能發現。比如曹操燒的董承見荀彧的畫,就是第一集郭嘉呈現給曹操看的,其實曹操一直都知道,只是等荀彧主動找他說。


(第八集)

楊修今日要在家中宴請自己的同僚和好友丁儀,他準備一桌豐盛的烤肉宴。旁邊有專值的侍女伺候煽火倒酒。

先在往爐子上放生肉

東漢畫像磚上的燒烤情景

山東臨沂五里堡東漢墓畫像石上的雙人燒烤

那時的燒烤主要還是串成肉串烤制,很像今日夏天的櫓串

右圖為陝西西安出土的西漢上林方爐,專用於燒烤

當然,燒烤這類美食在當時也只是貴族公卿家的專享,平民老百姓是無福消受的

然後再在上面撒些調料。考慮到孜然在唐代才由西域傳入中國,此時撒的應該是鹽,胡椒粉之類的調味品

再刷一點醬料,全方位提升肉質的口感

在兩漢時期已經出現了今日植物性醬油的前身:豆醬。

世諱作豆醬惡聞雷」 —— 東漢 王充 《論衡》

再拿木夾子將翻一翻,使其受熱均勻

肉里還有菜,真實的歷史裡應該不會是清代才引進中國的洋蔥

經過精心炙烤的肉,香氣四溢,口感細膩,令人回味無窮

(第九集)

精緻的烤肉固然美味,在漢代卻也顯得奢侈,就算王公貴族也不可能當作日常飲食。

這天晚上,丞相府為曹操準備了一頓日常的晚餐

因為是日常所食用,這頓晚餐算不上豐盛,卻也可口

水煮過的面片,配上焯過的幾種蔬菜,些許調料或醬料,就是一碗可口的東漢麵食

東漢畫像磚中,廚房製作麵食的場景

蒸餅、湯餅、蠍餅、髓餅、金餅、索餅之屬皆隨形而名之也」 —— 東漢 劉熙《釋名·釋飲食》

雖然味道略顯寡淡,卻在用於充饑之餘,不乏順滑的口感,也算一種美味

大快朵頤之時,曹丞相不小心將一塊面片掉在自己的衣袍上

曹丞相趁眾人不注意,迅速將面片撿起塞入口中。

就算是在府庫充盈,豐衣足食的漢代盛世,糧食依然顯得彌足珍貴。珍惜糧食,是那個年代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公卿貴族都會做的事情

用完面片,再用熱水倒入還剩有些許殘餘的碗中,就成了一碗簡易的飯後湯

既解了飯後的口渴,也順便解決了飯後的剩餘,更體現了丞相府節儉的理念

(十五集)

滿寵在大理寺(歷史上應該是廷尉署)監獄裡審問司馬朗,一邊啃大蔥,一邊喝湯,好不自在

還有醃菜佐餐

史書記載,滿寵是山陽郡昌邑縣人(今山東菏澤巨野至濟寧一帶),劇組難道要表現就大蔥吃飯是山東人自古以來的傳統嗎23333

(十六集)

司馬懿在廚房和練習劍法的兒子司馬師鬧著玩,他舉起疑似舂米用的杵

不過劇中司馬懿說他是在製作全家過冬用的腌菜,當然這種杵和臼也可以用來搗碎食材(就類似於一件大型搗蒜器)

漢代畫像磚上出現的舂米形象

這隻舂米方式至今仍能在西南和台灣地區的少數民族聚落中見到

(十八集)

司馬懿與崔琰在獄中對飲,用的下酒菜是冬葵做的小菜和湯

冬葵雖原是野菜,但作為中國人的菜肴歷史相當悠久。《黃帝內經-靈樞·五味》里就有寫「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蔥辛」 葵便是冬葵。現在北方不少地區將之稱為冬莧菜或者滑菜,在災荒年時百姓經常挖冬葵充饑,到現在仍是餐桌上常見的菜肴

另外,司馬懿和崔琰飲用的是濁酒,即古代沒有經過濾蒸餾的米酒。那時普遍以經過濾過的清酒為優,濁酒次之。在先秦時期飲濁酒甚至要把酒中的米一併吃掉。三國時期糧食緊張,官府一度禁止私自釀酒。在監獄裡用濁酒給死刑犯送行,倒也可以理解

另外注意二人用的陶酒杯

東漢墓室壁畫《夫婦宴飲圖》

仔細看這對夫妻面前擺放這盛酒的陶杯,以及酒的顏色(應該是也是濁酒)

(十九集)

司馬朗出獄後,司馬孚親自下廚

看司馬孚做的飯食,豆腐菜湯。看著是清淡,但也符合東漢時期的烹飪習慣,還是以烤,燉,蒸為主。沒有出現不合史實的炒。注意司馬孚使用的土灶台和鍋

洛陽博物館館藏的東漢長方形陶灶模型,這種灶台主要用於蒸煮食物,可以製作歷史上雉羹(類似於今日的飠它湯)

至於這豆腐湯菜湯,相傳豆腐是西漢時淮南王劉安所創,不過有學者認為現代豆腐的雛形是到唐末五代時才出現,好吧,無所謂了

(待更)


是不是覺得每次王勁松老師的荀彧一出場,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尚書台辦公室,旁邊桌子上的香爐都突突冒煙像快要著火了?而且荀彧鏡頭內的熏香,量是明顯大於其他人物其他地點的熏香的,這對應的是歷史上關於荀彧的典故:荀令留香


史載荀彧為人偉美有儀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帶香氣。《襄陽記》載「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此典故又有「令公香」、「令君香」、「荀令香」等稱。唐代王維《春日直門下省早朝》一詩中有「騎省直明光,雞鳴謁建章。遙聞侍中佩,闇識令君香」句。

(一直看到荀彧死,劇中也沒旁敲側擊地提一下做這個細節的用意和典故,著實震驚,看來這劇對眾多歷史梗的態度是,我藏不藏是我的事,你們看不看得懂是你們的事…厲害)

荀彧之死,坦然服毒,鏡頭在瀰漫的熏香煙霧中逐漸模糊。

——————分割線——————
贊數突增,再補一個在《軍師聯盟》里看到的歷史梗小細節。每集中間無聊的輕鬆一刻硬廣告,裡面有個華帝魔鏡煙機,一開始曹真與人討論,說:「為什麼程昱的士兵精神百倍?程昱軍營的伙食里究竟有什麼秘密?


為什麼曹魏集團的武將那麼多,這裡偏偏提程昱這個非純武將的文官的軍營伙食秘密呢?這裡對應了一個歷史梗:程昱吃人


《三國志程昱傳》里記載:「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說在曹操起兵之初,程昱為了保持曹操軍隊的糧食供給,不但搶掠了自己家鄉縣城的糧食,還在糧食中夾雜了很多人肉。程昱在曹魏發展歷程中數次立下大功,但最後曹丕建國後他未能位列三公,就是因為早年吃人肉的事極引非議。


《軍師聯盟》這個炒菜的廣告里說程昱軍營的伙食有秘密,就是在對應歷史上程昱軍隊吃人肉的典故。


(另:最近更新的集數中程昱出場,雖然是近乎龍套的角色,但明顯可以看出本劇對這個角色的刻畫:不苟言笑、蒼老、幫曹操干臟事,對應了歷史上程昱脾氣臭又愛得罪人的史實,比新三國里那個軟綿綿像女人一樣的老好人程昱做的更用心。)

臉色嚴肅冷峻,靜靜看別人裝逼的三國漢尼拔,程昱。

——————再分割線——————
之前更新的《軍師聯盟》里,漢朝人見面互相抱拳行禮,都是左手壓右手,這嚴格遵循了古代禮儀中「左掌為文,右拳為武,表示文武兼學,恭候師友、前輩指教,左手在上,表示禮貌」的規矩。


但最近更新的集數里(曹彰曹植擁兵洛陽一段),劇中人相互行禮,無論是兩人之間抱拳行禮,還是大場面里所有群眾演員跪拜集體行禮,清一色都是用右手蓋左手。這是因為這段劇情是曹操逝世後的服喪期間,而古代禮儀中抱拳行禮只有在喪禮期間才是右蓋左,(右為陰,主殺,居喪期間稽首頓首空首諸禮尚右手),是為「凶禮」。


細節啊。

鏡頭中演員雖多,但喪禮中以右蓋左的規矩卻沒有一人出錯。

——————再再分割線——————
今天更新的集數(第26集)中出現了曹魏宗族親貴們的群像,看完發現本劇的心思細膩真可以當得起吳秀波去年所說的「我們是個很厲害的劇」。這些角色本身只是代表改革中的保守勢力,大可以像普通橫店歷史劇或者《新三國》那樣模糊個性一帶而過,但本劇嚴謹地按照史書記載,區分出了曹魏親貴們各自性格和品質的不同:


夏侯惇衣裝簡樸,為人沉穩低調。夏侯惇在歷史上軍功不赫,屢遭慘敗,軍事成就遠不如「虎步關右」的夏侯淵和對峙周瑜關羽的曹仁,但卻是曹操最為信任和倚重的親貴上將,始終鎮守後方。他虛心求學,為人低調,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


曹洪穿著奢華富麗,性格魯莽驕矜。史書中記載,曹洪自負是救主重臣而以功自矜,性格吝嗇而收斂財富,為人驕傲而輕薄淫蕩,後來引起曹丕的不滿而降罪貶為庶民。


曹真勇猛好怒,曹休心思縝密。歷史上曹真以力大勇猛見稱,史書又多次記載了他與別人發怒爭吵的事例。曹休則心思細膩,曾多次識破敵人計謀,並在漢中大戰中以黑馬之姿震驚天下。


夏侯尚愁眉苦臉,夏侯玄溫文爾雅。曹丕的好基友夏侯尚是人類歷史上比較早的明確記載為抑鬱症死亡的經典案例,因此劇中他滿臉擔憂而常懷思慮。他兒子夏侯玄則是魏晉時代最有名的清高名士,為「浮華友」之魁首,因此劇中他身穿君子素服,見識卓越不凡,為人謙遜守禮。

威望官職最高的夏侯惇,服飾遠沒有曹洪的奢華富麗,一旁的名士夏侯玄則是文人素服。

——————再三分割線——————

更一個之前集數(第24集)里出現的歷史梗,在曹植迷途知返阻止了洛陽之亂的當晚,他獨自騎著瘦馬穿過燈火黯淡的洛陽長街,吟誦起自己的名篇《箜篌引》,這時候鏡頭閃回到曹丕曹植曹彰少年時代飲宴聚樂的歡樂時光。曹丕曹植兩人在比試劍術,注意,他倆手裡拿的是甘蔗,這裡對應的是歷史上劍術高手曹丕用甘蔗跟人比劍的典故:


裴松之注《三國志》中記載,「(曹丕)嘗與平虜將軍劉勛、奮威將軍鄧展等共飲,宿聞展善有手臂,曉五兵,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時酒酣耳熱,方食芊蔗,便以為杖,下殿數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甘蔗是漢末時代的奢侈品,用甘蔗為武器比劍,既不失風雅,又凸顯身份。史書中記載了曹丕跟當時的劍術名家鄧展用甘蔗比劍,曹丕三次擊中對方手臂,可見其自幼學劍的造詣之高。《軍師聯盟》的閃回里化用照應了史書中的這段有關曹丕的記載,用來表現曹丕兄弟從前的情誼,符合史實又渲染了情感,這個良心細節不可謂不高明。

若能重來,曹植或許不會選擇七步詩的兄弟鬩牆,而是甘願被哥哥用甘蔗擊敗,笑著自罰三大白。


(先這些,有發現再更新...)

(隔壁回答驚現 @王勁松 老師本人!)


答:在影視作品中有從細節看品質的這個專業觀點。細節貫穿了一部優秀作品的每一個工作部門。可以舉兩個很小的例子大家來看,來分析,來品味,來比對。1,還記得未播出前去年年底放出的一段七分半鐘的預告片嗎?在6:16處,曹丕有一個動作,講佩劍扔在司馬懿面前,鏡頭特寫,隨著劍身翻滾,大家能看到在劍鞘之外附著了一個金色的長方帶雕刻圖案的金屬物,這東西是古代劍具的四個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一柄完整的上品級和規格的劍必須由四個飾物組
成,它們分別是劍首、劍格、劍璏、劍珌。而我們看到的這個金色的就是劍璏。鏡頭一閃而過,也沒有文字解讀,我想問一下,有多少人能看到?看懂?或者大家有沒有在別的電視作品中看到這個東西?有嗎?這就是細節,也許做的不完美,做的不盡如人意,但是做了,體現了,儘力了。我們都以五千年文化傳承為驕傲,那是因為我們的文化曾經照耀東方大地,我們都以我們祖先的英雄輩出為驕傲,那是因為他們在千年之前就有了法度完善的大帝國,威震世界。什麼是法度,是禮制是秩序,是綱常人倫,所以我們興盛了,文明發達了。這種文明體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每一件出土器物上,就是制,而當時的禮制和形制之下,曹丕這樣的人物一定是最高禮制和形制的佩劍,怎麼可能沒有劍璏呢?但有幾個製作團隊用過,考量過呢?不就是一把劍嗎?弄花哨點不就行了嗎?什麼形制?明清的劍戰漢不也能用嗎? 誰懂啊?這種無知的個性還要走多久呢? 2,再說酒和茶,大家都看到了,酒是渾濁的,老版三國不是有一句歌詞嗎?「一杯濁酒喜相逢」,為什麼是濁酒?是因為當時我們釀酒的工藝和技術只能如此,他們還不會工業釀造和過濾,酒和糧食渣渣是混一起的,就算你用絲帛過濾了,還是渾濁的。茶在後世陸羽的《茶經》中還是煮茶的,東漢的茶還是「吃茶」呢,現在我知道的江南地區方言還是說吃茶的,這個詞從哪裡來的?就是我們祖先的行為留下來的。所以,酒是不可以用礦泉水的,茶是不可以用瓷壺泡的,是用勺子舀起來的濃稠半液體,食之。作為一個演員,當現場出現與環境不符的道具,這種低級錯誤時,很矛盾,演吧?像吃了蒼蠅,討論一下吧,大家都在等待,時間就是製作的命,矛盾啊!能看到軍師中如此細膩的描述,準確的刻畫,我真心高興,可見編劇和導演還有我們的美工組做了多少功課,花費了多少時間去考證去製作每一個細節,感謝這樣的團隊!還有很多例子就不說了,大家去看,去仔細看。謝謝!


貌似電視劇熱度過了,也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哈。

我來講一個細節,第十二集里,曹操讓荀令君代天子宣讀加封曹植曹彰的聖旨的時候,曹操和荀令君對待聖旨的態度不一,微小的動作之下藏著的則是一次暗中的博弈,下面我就來仔細剖析那一分鐘時長里,被眾人所忽視的內容。

曹操先是讓荀令君代天子宣旨,荀令君點頭稱是,於是于和偉飾演的曹操便刻意地坐直了身子不動,意思便是要坐著聽候天子的旨意。

荀令君則是低著頭雙手捧著接過聖旨,表示對漢天子的尊敬,而且在接過聖旨之後,王勁松飾演的荀令君並沒有轉過身子去向跪在地上的曹植曹彰宣旨,而是直接看向了曹操。其中意思也很明了,曹操作為漢臣,沒有坐著聽候旨意的道理,要和其他人一般,下跪聽旨。

曹操看著荀彧,看似恍然大悟地直接「哦」了一聲,便眯著眼起身,來到了荀彧身旁,這也是曹操試探荀彧態度之後所作出的讓步。

荀令君在曹操走下台時才面無表情地轉過身子,面向曹植曹彰,可當他低著的頭抬起來的時候,卻發現曹操依舊站在他的身邊,毫無下跪之意,不禁愣住,曹操含笑地說了一句,宣吧。荀令君這才明白了這已經是曹操的底線,便無可奈何地做出讓步,宣出旨意,而此時的背景音樂也響起,頗具陰沉之音。

大傢伙在看這一分鐘的影視片段的時候,大多匆匆一瞥,將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戰上去了,卻忽略了荀令君和曹操之間的間隙和心理博弈,導演的匠心未能發現,真的很是可惜。

(文/星夜行)


第七集最後,曹操與夫人卞氏談到曹丕與曹植的婚嫁問題時,曹操正在用書刀刮竹簡上的字。

好奇心爆棚的我便暫停了一下看看到底寫的是什麼。心想著竹簡上的內容要麼會像《大秦帝國》裡面那樣出個大新聞,要麼是跟劇情有關的伏筆。

查完之後發現,竹簡上寫的是班固寫給弟弟班超的一段話。當時就有點吃驚,劇情正好是講到曹丕曹植兄弟的事啊。

這段話是這樣的——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台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理話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曹操正在刮的是「蘭」字。)

翻譯過來就是——文人互相看不起對方,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傅毅和班固兩人的文采不分伯仲,可是班固卻看不起傅毅,他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武仲(傅毅)因為寫了一手好文章就當上了蘭台令史的官職,但是他寫文章的時候一旦下筆就停不下來。」人們總是喜歡錶現自己,然而所表現出來的文章不是只有一種體裁或是形式,很少有人是各種體裁都擅長的,因此各人總是以自己所擅長的來看不起別人所不擅長的。有句話說到:「家中有一把破掃帚,但如果好好珍惜的話,它也是可以價值千金的。」這就是看不清自己的缺點啊。

繼續查下去之後發現,這竟然是曹丕寫的文章《典論·論文》!百度上說這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第一部文學專論。

到了這裡,不得不佩服和欣賞美術組、道具組和導演的誠意,細節部分簡直無微不至。雖然能力有限,不能解讀劇中在這裡放上這篇文章的寓意,但是還是被他們細膩的心思驚艷到。希望往後看能看到更多精彩的細節。


來自網路,見水印,侵刪

還有來自虎撲的分析,發現很多看似玩笑調解氣氛的生活段落都是有伏筆的:

司馬懿拿個烏龜作伴,然後說這玩意才能招來雨,我又不是這玩意。映射的是司馬懿後來和諸葛亮的上方谷之戰,司馬差點被燒死在上方谷,後幸得天降霖雨

司馬懿跟張春華說諸葛亮的老婆丑的時候,張春華揪了他的耳朵,說你怎麼也以貌取人了,我也會變老的。。。映射她老了以後,司馬懿寵愛柏夫人,嫌棄她老物可憎,而後張春華絕食那個典故

包括華佗送司馬懿五禽戲,映射後來司馬家的長壽,司馬懿活到70多歲,司馬孚活到93歲

用看似無心的小段子,把一個個典故串了起來,進行合理化。類似伏筆應該還有很多。


軍師聯盟的ost是由神思者操刀的!!!製作了好幾首古典交響樂作為ost,格調高雅,氣勢磅礴,充滿濃厚的歷史故事感,把整部劇的水準提高了好幾個level。

聽說吳秀波為請神思者,還專門跑了好幾趟日本。S.E.N.S. (神思者)這個樂隊的作品大家可以去網上聽一下,專註於日本電視劇紀錄片高逼格配樂,地位和久石讓不相上下。
現在中國也有好幾部國產劇請神思者來配樂的。他們的樂曲作品風格獨特,波瀾壯闊,繾綣情長,聽一遍絕對會愛上。


更新:很喜歡這部電視劇的拍攝角度
看劇過程中截的一些圖。(多圖預警)

※※※※※※※※分割線※※※※※※※※※
以下原文:

我對翟天臨先生所飾演的楊修第一次見感覺不太喜歡,可能感覺相貌上不太符合我對楊修的想像,可是越看越覺得演的好。
其中有個細節不知大家注意到沒
月旦評那一段,楊修對著人們行禮那個畫面,振袖作響,環佩飄揚

當時我想演的太浮誇了吧,你抖個衣服至於這麼用力嗎

到後來的楊修為了救楊彪誣告司馬防拜見曹操的時候也是振衣作響,還是這麼響,當時荀彧和楊修一同進來分別行禮,一個靜水流深,一個書生傲氣。

這時候懂了,楊修何許人也,楊彪之子,自曾祖楊震,弘農楊氏四代太尉,楊修是楊彪獨子,家學顯赫,就像楊修在刑台上說的,你司馬家我瞧不起,東漢河內司馬氏也算大士族了,卻依舊入不了眼,而且楊修年少成名,也不是依靠父輩的草包,年紀輕輕就可稱作名士,狂,卻又狂的有資本,而看似離譜的振衣確實很符合人設的一個小細節。很符合他的性格。
這時年少成名,狂氣自不可免,而且相當自負,就像台詞中楊修對司馬懿說的,我討厭與愚蠢之人為友,也討厭與愚蠢之人為敵。何其狂哉。

很有意思的一個小細節。

好一個名士楊修!


11集郭照向張春華表示願意去陪伴曹丕,司馬懿三弟司馬孚在門外聽了郭照的熱情表白,後來靜靜離開了。
後面接著一個場景是司馬懿讓司馬孚再去勸勸郭照讓她回心轉意。我當時好奇為什麼要從司馬孚的衣袖拍起,而且衣袖上好像有一塊濕的水漬。
後來倒回去仔細看了下。
截圖不太明顯,動態視頻更清楚一些。

嘖,心疼司馬孚。男兒淚啊。

郭姑娘喜歡就好。


華佗把五禽戲傳給了司馬懿,已經拍了好幾次司馬懿練五禽戲,所以司馬懿熬死了所有對手。


第八集:合巹酒

典故是典故,編劇導演為曹丕動作的設計也是有意,從剛舉瓢一把把酒拉到嘴邊而甄宓喝不到,到自覺失態稍作禮讓兩人都勉強喝到,不難看出這裡暗指二人的夫妻關係,從開始的尷尬衝突不和諧,到後面勉強過活的轉變。心疼我甄(╥╯﹏╰╥)

-------------------------------------------------------------------------------------

顏值擔當甄宓給咱們普及的「合巹酒」,也就是古人結婚的交杯酒。

看見兩半葫蘆沒,這不是常見的葫蘆,是一種叫「巹」(jǐn)的瓠瓜,肉味苦,也稱「苦葫蘆」。

從周朝開始,新婚夫婦把苦葫蘆一劈兩半兒,用紅繩子綁上——

啊喂,是把瓢繫上!作為酒的容器,新郎新娘各拿一支對飲。

兩支瓢一起喝完,相當於交杯酒,象徵著夫妻如一對瓢般「合體」,永不分離。

另一層含義是,苦葫蘆里裝甜甜的(米)酒,寓意夫妻二人能夠患難與共,同甘共苦。

嗯,喝完就可以把燈吹了躲貓貓啦!


不算很難發現的細節,只是很打動我。
第八集曹丕新婚之夜在馬廄給司馬懿跟郭照念的那幾句詩:
「今日樂,不可忘,樂未央。」
「何為自苦,使我心悲。」

這是曹丕的《大牆上蒿行》最後一段中的兩句,首先這本身就是一首勸隱士出世的樂府,跟與司馬懿的談話很應景。
其次,那句"何為自苦,使我心悲」一語雙關,也是在安慰郭照。
(戳心啊,心疼女王。這部劇滿足我一直以來,對「曹丕郭女王是真愛」的意淫,所以,就為了這對之前一直活在我幻想里的cp也會一直追)


《大牆上蒿行》超級長,前面大段也都是各種花言巧語,也就最後一段最有力道。

原文「今日樂,不可忘,樂未央。為樂常苦遲,歲月逝,忽若飛。何為自苦,使我心悲。」

魏文帝集全譯里的翻譯


說一個難能可貴的地方,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到,有一個中國古裝劇常犯的歷史錯誤,但本劇卻良心的沒有出現 就是沒有「大人」一詞作為對官員的稱呼,明清以前「大人」一詞專指對父母的尊稱 比如漢樂府《孔雀東南飛》里的「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而對官員的用「大人」作為尊稱已經是明清時代的事情了

那麼那時候對官員如何稱呼呢~~其實就是姓+官職 或直接以官職相稱 在本劇里舉幾個例子

比如「曹司空」曹操恢復丞相制度前擔任的是三公之一的司空

「荀令君」荀彧是大漢朝廷的尚書令,主管尚書台 這裡就要吐槽編劇一點 就是按照《漢官儀》 「尚書令主贊奏,總典綱紀,無所不統,秩千石;故公為之者,朝會不陛奏事,增秩二千石。天子所服五時衣賜尚書令。其三公、列卿、將軍、大夫、五營校尉行復道中,遇尚書令、僕射、左右丞,皆回車豫避。衛士傳呼,不得紆台官;台官過,乃得去。」尚書令的職權不僅位居諸卿之上,甚至權重於「三公」這種虛銜,等於說是不是丞相而勝似丞相,真正的一國「總理」 按理曹操作為「三公」之一的司空在道上見到尚書令荀彧 按照禮制都要迴避的 然而電視里荀彧見曹操卻要跪拜稱「臣」~~簡直莫名其妙

「郭祭酒」郭嘉彼時在曹操幕府中擔任軍師祭酒一職,算是曹操的屬官

「楊主簿」曹操做丞相開府後 楊修便是丞相府的主簿

「五官中郎將」這是曹丕當時的官職

「滿府君」這裡是對滿寵的尊稱 感謝評論里有人指出這個錯誤,就是當時滿寵是許都令 也就是許縣縣令,而在漢代府君是對太守的尊稱,比如《孔雀東南飛》里焦母想讓劉蘭芝 改嫁 廬江太守的兒子 「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這裡的府君就是指 廬江太守,而漢代對縣令的尊稱是「明廷」 明代王志堅的《表異錄·職官》里說了「唐人稱縣曰明府,漢人謂之明廷。」這裡編劇是犯了一個錯誤

「崔尚書」曹操封魏王 建魏國後,崔琰便擔任了魏國尚書一職

其實這種稱呼方式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兩位位唐朝大詩人 李白「李翰林」 他老人家做過翰林院待詔 ,杜甫「杜工部」他老做過工部員外郎 他的詩集叫《杜工部集》 直到近現代 這種尊稱還保持著 袁世凱袁宮保就不說了 最有名的就是周恩來周總理了~

所以說 本劇沒有出現什麼曹大人,楊大人,崔大人 這些不倫不類的稱呼 真的可以說是古裝劇里的一股清流了~如果你穿越到了明以前 見到了官老爺 千萬別喊大人 那是給自己認爹~實際上我們現代漢語里依然可見這種殘留 比如有時候我們要討好父母親就會喊什麼「母親大人」「父親大人」你小時候在外面惹了禍,人家會氣沖沖地問你「你家大人哪去了」


我發現劇組很喜歡拍各種小動物啊,比如那隻小烏龜,曹操與楊修解詩時拍馬的眼睛,還有曹丕找司馬懿要汲布,馬車上有隻小黃狗。曹真帶兵進司馬懿家搜查時,亂跑的鵝,曹丕搭仁義旗,台下倆小孩和一隻雞。。。
哈哈哈,導演的怪趣味。。。。
補充下,還發現劇里出現的路人不是那種甩著膀子隨意走來走去,幾乎每個人手裡都會有道具,比如牽著一匹馬,推著一輛車,扛著鋤頭,打著雨傘。十三集郊遊那裡,不是只有司馬家幾人,還安排了好幾個來郊遊的群演,導演很用心構建生活感的場景啊。
還有,我發現這部劇的廣告贊助不是像擇天記里的一葉子面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裡面的百草味,古劍奇譚里的五八同城這種赤裸裸的插進劇情里,而是單獨做小劇場播廣告,雖然我討厭看著看著突然出現廣告,但是比起毫無來由的植入算良心多了。


第二十五集,32:55曹丕對柏靈筠說話的時候,鏡頭出現圍棋棋盤。

仔細數一數,發現是橫縱十七道,而我們知道現在圍棋是十九道,一共361個交叉點。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圍棋也在不斷進化,魏晉之前是十七路。

這個閃過一秒多的細節,不是學圍棋的肯定注意不到,可以說是非常用心了。


動物入鏡特別多, 實景 實物 萌萌噠的小動物

司馬家的司馬er

男配之一 心猿意馬同學 (是中華水龜不是巴西龜)

曹孟德家後院放蕩不羈的 小黃

子桓三個聽眾 母雞大人和小朋友們 (小朋友超可愛)

疑似小黃的爸爸 ----大黃? 深夜遊盪一看就不是什麼正經汪


說了太多吳秀波和于和偉,唯獨忘了他,翟天臨。他在《軍師聯盟》中飾演司馬懿的對手,楊修。這也是個值得一說的角色。


歷史上的楊修,恃才放曠,行事張揚,聰明外露,是個書生意氣非常鮮明的一個人。因為才氣,他為曹操賞識,平步青雲,也是因為才氣,他被曹操所殺,英年早逝。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

在翟天臨的演繹中,我們看到了那個作為書生之時,滿腹經綸,引經據典,侃侃而談的楊大才子,第一集,月旦評,一襲白衣,垂手而立,只是一個鏡頭,遠遠一瞥就讓我們見識到了那個文動天下,才高八斗的楊修,市井喧鬧好像不能染其一毫,好一個萬事瞭然於胸,雲淡風輕的才子,那眉宇間滿滿當當的驕傲,充滿激情的演講,俘獲的不僅僅是台下驚聲尖叫少女的芳心,還有萬千文人雅士的交手稱讚。其中也包括微服私訪的曹操。

那時候的楊修,雖然學富五車,可也只是個心思單純的少年郎,從小錦衣玉食,不知人間疾苦,讓他平添了幾分不知天高地厚的囂張。這樣的楊修,他不知謹慎為何物,更不知低調為哪般。


正逢曹操求才若渴,鶴立雞群的楊修當然逃不過收為己用的命運,雖然曹操愛才,本人也是詩人,也傾慕狂放不羈的文人作風,可是楊修忘了,曹操首先是個政治家。把楊修征入麾下,除了愛才,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牽制他爹,楊彪,更是忌憚袁紹的勢力,楊修的母親是袁紹的妹妹,作為袁紹的外甥,又是如此才名遠播,曹操不可能不忌憚,不可能不提防。從這一層來講,把楊修留在身邊,有作為人質的用意。可惜,楊修卻沒有勘破此層深意,如此看來,楊修也僅僅只是文人一枚,而司馬懿卻不同,他不單單是飽讀詩書,他還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跟司馬懿的老謀深算相比,楊修的才氣只能算「小聰明」。翟天臨把這樣「單純」的楊修演繹的分外傳神。曹操出題考核曹丕和曹植,作為曹植的謀士,楊修只解讀了考題的字面意思,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面對阻撓的守門將士,楊修手起刀落,一劍斃命。雖然果敢利落,但也畢竟是初次殺人,這時候鏡頭下的楊修,握著劍的手止不住的顫抖,卻緊咬嘴唇,剋制內心的膽怯,眼神在短暫的空洞後,堅毅重新回歸,大叫一聲「走」,和子健並肩策馬絕塵而去。


這一幕中,翟天臨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因為是文人,身子難免單薄,握劍的手不禁顫抖,鏡頭中緊緊箍住刀柄的手指因用力過度關節泛白,這種力道,是內心顫慄的表現,也是和昔日那個純潔的文人雅士的自己決別,自今日始,我楊修手上也沾了獻血,正式邁出了成為奸詐謀士的第一步。同時,眼神閃爍,讓人也感受到了他內心的動搖和糾結,這種糾結只在頃刻間,就被下定決心後的決絕所取代,這場戲,對楊修來說可謂意義深遠,帶給他的震撼不比子健少,翟天臨以眼神的變化,嘴角的用力,還有手部的細節,剖析角色內心,可謂入木三分。


除了以上,翟天臨在表現楊修人物特點上,還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比方說那個「甩袖」。楊修才思敏捷,卻不是個沉穩內斂的人。對於喜事,他得意洋洋,卻又不能手舞足蹈,為了表現楊修內心的狂放,翟天臨設計了這個「甩袖」。丞相下旨,令他輔佐子健,他神情肅穆,兩臂平放徑直往身子兩側向後猛甩,長長的袖子兜了風,像風帆一樣鼓起,好像意氣風發的少年要遠航一般,順風順水,一日千里。然後他的頭結結實實的扣在平鋪的袖子上,這個動作行雲流水,身姿頗有飄逸之氣,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神采飛揚,志得意滿的少年郎,此動作設計的真真是點睛之筆,只此一個甩袖,就讓那個小聰明竊竊自喜的楊修躍然紙上。


綜上所述,我覺得翟天臨的演技可打7.5分。那多出來的0.5,給了這個經典動作。就像周潤發塑造的小馬哥斜叼牙籤一樣,這個「甩袖」動作的設計也突出了翟天臨的用心,以此努力,總有一天,會成就他作為演員的用心。


不算細節的一個小動作:
月旦評那場戲,刺客動手後,郭嘉的第一反應就是靠近曹操,雙臂微張護住曹操的背後。


也不知道算不算。

曹真和司馬懿對峙了半個時辰,都是跪著的,起身以後兩人都是大腿酸痛,走路都走不穩

看到兩個人一瘸一拐地走,想笑。


鄧艾和子夜應該是在青廬里成婚的,我在所看過的影視劇里真的第一次看到青廬

——————————————————

補充一下:

青廬:青布搭成的篷帳,是舉行婚禮的地方。東漢至唐有此風俗。青色介於藍色與綠色之間,在古代本義是藍色。


推薦閱讀:

為什麼似乎迪迦奧特曼的評價比較高?
有什麼人物說了一句台詞讓人一下肅然起敬或突然讓人同情喜歡上他了?
如何評價易中天的文章《創作三國戲,必須與三國演義徹底決裂,才有前途和出路,否則必敗無疑》?
挪威電視劇skam里有哪些不易察覺的彩蛋或細節?
預測鄭爽小號事件發生後,電視劇《夏至未至》何去何從?

TAG:影視 | 電視劇 | 影視評論 | 有哪些X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