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自殺?

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於2015年10月23日被發現於家中自縊身亡。
新聞鏈接:

國信證券總經理陳鴻橋自殺 曾擔任張育軍副手


這兩年資本市場出現問題的很多,先是內幕交易有幾個案件被送到法院起訴,之後又有債券市場窩案,掀翻了不少大佬和發改委的司局。這一次,是股災之後的地震,中信證券執委會成員被抓一半,又帶出證監會副主席張育軍。然則,餘波未平,國信證券總裁自殺去世。

像國信總裁身亡,很可能是牽涉到極複雜的利益糾纏,在股災後的今天難免讓人如此聯想。但這波許多人被政府查,上面許多答案,多是認為飛鳥盡、良弓藏,政治清肅之類陰謀論,滿足了政治八卦的談資需求,但對認識問題沒有任何幫助。可能是因為大學學的是法律,我對這些用政治議題替代本質的法律問題的觀點難以認同。

在未終審定案之前,這些被抓的人,只是涉嫌犯罪或協助調查而已,也不應作有罪推定(雖然按實踐看定罪概率很高)。而在法律未對涉案人員定罪之前,或者定罪之後,卻依然從陰謀論角度去評判——或斥之鬥爭黑暗,或扼腕嘆息功勛隕落,於法治原則相去甚遠。而陰謀論邏輯,何嘗不是對議論對象的有罪推定。

「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這是刑訴法基本原則。資本市場相關監管制度及懲戒法律目前還很不健全,執行中更是千瘡百孔,但每一個案件,都是對既有法律的檢驗,也保存下寶貴的實踐經驗。此前博時基金基金經理馬樂內幕交易案的過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普法過程。

根據公訴信息,公訴人稱「馬樂在任職期間利用上述未公開信息,操作自己控制的「金某」、「嚴某進」、「嚴某雯」三個股票賬戶,通過不記名神州行電話卡下單,從事相關證券交易活動,先於、同期或稍晚於其管理的基金賬戶,買入相同股票76隻,累計成交額人民幣10.5億餘元,非法獲利人民幣18833374.74元」。馬樂後主動投案退贓,對犯罪事實並無異議。被訴人自首,對對事實沒有異議,這案子本應「愉快」結案。然則,後續發展卻出乎意料。

2014年3月,深圳中院一審判定馬樂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並處罰金1884萬元。這是國內迄今為止最大的內幕交易刑事案件,但卻判了緩刑,以至於深圳市檢察院以「法律適用錯誤,量刑明顯不當」為由提起抗訴。10月,廣東高院駁回抗訴。11月,廣東省檢擦院向最高檢提請抗訴。12月,最高檢同意,向最高法提出抗訴。根據最高檢2015年9月消息,最高法已經審理過。能把案子打到最高法,馬樂也夠牛。

問題的核心,在於犯罪情節與量刑適用。簡單來說,刑法第180條第一款對「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或者非法獲取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內幕交易的認定設了「情節嚴重」和「情節特別嚴重"兩檔,並輔以不同的刑罰標準。而第180條第四款又對「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以及有關監管部門或者行業協會的工作人員」做了單獨的規定,結尾來了一句「情節嚴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然後,然後就沒了。

馬樂律師認為,馬樂屬於第四款規範的機構從業人員,而該款只規定了「情節嚴重」一種情況,所以按照罪刑法定,馬樂案涉案金額再大,也只能認定是情節嚴重,不能被認定為情節特別嚴重。而檢察院則認為,第四款的情節嚴重,是對第四款人所規範的從業人員的量刑起點,在認定過程中自然也應該比照第一款的規定使用相同標準,達到第一款的情節特別嚴重標準,就該同樣定罪,不然會導致從業人員相對其他人員量刑標準不一致。

從深圳市中院微博發布的該案判決新聞看,該院審判後認定馬樂「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是採納了辯護律師的意見。

我對刑法沒什麼研究,以上從公開信息中大概梳理了該案情況。目前看來,問題很可能出在刑法的立法上,表述不清楚,留有漏洞,造成不同人員同罪不同刑的結果,馬樂是這個漏洞的受益者。但從案件一層層審判、抗訴過程看,法院還是比較勇敢的,頂住抗訴,堅持了「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則。同時,兩級法院又踐行了司法克制美德,沒有去過度解釋立法或通過判決造法。只是,少有人從這樣的角度評價。

話說回來。此次救市,種種亂象,猶如蘇聯解體之初,各路人馬渾水摸魚,大肆斂財。在如此情況下,如國家執法機關無任何行動,聽之任之,那才是法律最大的悲哀,也是最危險的境地。法律不完善可以通過立法程序修訂,但再好的法律,如果不執行,成為擺設,那也是一紙廢文,會讓社會失去法治的保護。張育軍、程博明等一干人等,就是檢驗我國關於資本市場立法和執法的最好標本,且讓我們從法治的角度拭目以待,給他們一個公正的司法待遇,給法律以尊嚴。
———————————————————————————————————————————

更新:周末這篇答案引來不少評論,很遺憾許多評論者還是糾結於政治陰謀思維。本文並非否認這種因素的存在,只是反對兩點:1)視執法機關執法,司法機關審判都是從政治鬥爭目的出發;2)以案件的複雜性對社會上許多涉案人員,特別是那些被定罪的人員從政治角度給予同情。

把目光糾結於政治議題,可知凡是大案,其中千絲萬縷因素豈是看客在鍵盤上即可知曉的?無論多大案件,最終還是要歸於司法審判。光明正大也好,私下交易也好,不從法律角度去解決問題,必然進入死胡同。不厚都督所犯之事性質夠嚴重,最後也是開堂審判;軍中徐老虎涉案金額不可謂不大,但人一死,刑事訴訟也即終止。法律是行為規範的底線,落馬的大老虎們,如果自己真的乾淨,再來喊陰謀論不遲。否則,因為政治問題,違反犯罪的老虎們逍遙法外,那才是法律的失敗。

馬樂請了個好律師,得以輕刑。如果馬樂像鍵盤黨們那樣,出事之後整天想的是自己被飛鳥盡良弓藏,大棋盤小棋子,政治迫害之類,結果會是如何,不難推想。所以,不管張育軍之流所犯何事,自接受調查之後,首先想的是找律師,研究法律了。當然,若其身在囹圄,卻仍想繼續下棋,不關心法律,亦是個人自由選擇,想必他對自己的棋譜是比外人清楚許多的。

至於國信證券陳鴻橋一死了之,背後種種,又豈是外人可占卜得知的。如其他答案所說,抑或陳鴻橋同學萬科總裁郁亮所說,陳患有嚴重抑鬱症,自殺是抑鬱症導致的結果。至於所謂的「請勿擾妻兒」五字遺書,是否存在都不能確定,本問題下無數答案的作者卻圍繞這真假不知的五字遺書演繹了上百篇分析解讀,甚至連琅琊榜都用上了。各位作者聯想力之豐富,文采之飛揚,權謀之縝密,宮斗經驗之高深,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有些人不信仰法律,抑或把自己當做最高立法者(自己的想法才是法律,法律規定和自己不一致的都是惡法,都是迫害),那這類人也依然能夠享受法治,只是自己和自己,和社會過不去,活的比較糾結痛苦罷了。


借汝頭一用


首先澄清一下,遺書留言是子虛烏有之事。陳總裁身故,隻言片語未曾留下。

他的死,首先要歸罪於抑鬱症。這一點,他身邊的親屬,朋友,同事都是能夠了解到的。他早年在深交所就是與企業接觸的崗位,在吸引企業選擇深交所上市方面不遺餘力,14年換到國信,在跑企業方面更是親力親為,一貫壓力山大。今年以來,股市先牛後熊,震蕩不休,證監會高層動蕩,大龍頭中信高管被一鍋端,都加劇了他的精神壓力。被調查等風聲接二連三傳來,最終導致他本人的崩潰。
校友論的方面,現在的金融系統,一行三會的高官都是八十年代初期成長起來的,選拔的是那陣高校系統里數得著的金融科班也就為數不多的幾位師徒,比如第一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帶出來幾位門生,現在的高官沒有海外背景就來自於那幾個地方,可不是一抓就變成大眾眼裡的「蛇鼠一窩」?
現在網上的陰謀論調,多是注重於其與張育軍、中信高管層等的案情牽連,直指國信、中信為此次牛熊轉換,外資「惡意做空」的兩大元兇,事實上外資做空這件事本身就是無稽之談,做空股指期貨是正常的投資方都會選擇的對沖手段。怎樣區分惡意與非惡意?即使出於投機的目的,也是A股快速上漲造出來的套利空間,完全是市場的自發行為,這一現象在放開融資融券時就是隱含的必然結果,也是監管層推出這一政策必須應承擔的責任。現在風險出現,立刻先找替罪羊,主動推廣起陰謀論,把投資者的怨念從管理層撇開,搞出一場轟轟烈烈的資本戰爭,這哪裡是一個成熟管理機制的做法?
時下的金融系統調查風暴,除去貪腐的狀況不談,其他或多或少都可以歸因於新政策與舊政策的碰撞,歸因於改革與舊有體系的鬥爭,這裡面的事,遠有最短命的主席郭某清,近有強硬的張某軍,都在中國金融系統改革利益磨合、碰撞的這個漩渦中心裡沉沉浮浮,有的遠調,有的下台,都默默在這個各方利益膠著的舞台上演繹著自己的慷慨悲歌。陳總裁也不外如是。
感慨很多,多發了幾句牢騷。匿了。


看見評論,想多說幾句。答主是券商從業,見過陳總裁幾面。
說說「惡意」這一點,答主想說的是,現有的資本市場政策就是給資金實力雄厚,信息靈活廣泛的參與者套利的空間,資本市場的逐漸市場化、西方化,這一趨勢本身就是不利於散戶的。市場機制就是優勝劣汰,實力為王,資金配置的效率越高者容易勝出。而且新的投資工具,投資手段,對資金實力者只會更有利。一場牛市,如果散戶資產增值一倍,機構和大戶增值會達到五倍,十倍甚至二十倍。反過來熊市也是一樣,散戶虧損肯定比機構和大戶要多,因為他們可以分散,可以動用大量資金逢低布局彌補損失,可以運用各種投資工具規避風險。這些都是合理併合法的,是在市場機制下正常的反映。市場漲的太快,偏離合理價值區間越多,就該回調,做空是太正常不過的看跌套利手段,哪來突然就」惡意「,就」非法「了呢?
答主最想反對的是這種一出風險就尋找替罪羊,直接把人釘上恥辱柱的做法。中國以數十萬億體量的資本市場,哪一家要想顛覆我們,首先就要做好玉石俱焚的準備。再者說,中國資本項目沒有完全對外開放,央行、外管局也盡職盡責,想」做空「我們,沒有那麼容易的事。牛熊轉換用不著保家衛國,市場的邏輯是最冷冰冰的邏輯,中國尚未完全改革的監管體制,各種限制性的政策,才是散戶投資最大的保護傘。
最後提一句,從現有情況判斷,應該不是調查國信做空,即便有與調查中信的性質也絕不一樣。如果是上述兩種情況,以現有的做法,第一個被限制出境的絕不會是陳總裁,而是國信期貨、經紀以及合規部門的高管。



看到有人談法律,光是法律制度不完善不說,資本一直遊走在不禁止即可行的灰色地帶。就是按照法律來說,之前的各項判例到底是怎麼判的,請你們法律工作者自己摸摸良心說。

到了這個地步的人,手上不攤上幾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投名狀不交你能進入這個圈子?這不是中國特有的制度和風氣,全世界都是如此。到了不得不棄車保帥的地步,該你坐牢你坐牢,該你頂罪你頂罪。

資本既然註定生來就是貪婪的,那麼貪婪的資本也必然會觸犯別人的利益。門閥貴族豪強世家,這是進入這個圈子的基本壁壘,如果你不是,那麼你就得以命來拼,他們有資源有勢力,而你,一無所有,只有努力和才華。當然,出了事情,他們只是折了一些元氣,你就是折了一生。

今天沒有什麼新聞,同樣的事件在人類歷史上發生了無數遍,只是披著不同的外衣,以前是鹽鐵,現在不過是證券罷了。前不久,中信高層已經被清洗,接下來四大行又會如何?就是往前看不到10年,魏東之死,再往前20多年,中經開和萬國之爭。

老虎打架,草地遭殃。真正受傷的從來不是那些門閥世家,他們頂多折了臂膀,然而,最普通的百姓卻會失去信心和希望。

俗話說得好,樹大招風,可是樹更大就可以封妻蔭子,庇護家族,豢養門客,甚至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

所以,即便把幕後全部揪出來有用?回到山西只要10年,他還是能成為地主。潛伏30年,這些昔日的豪強還是能走近權力中心。

讓事情就全部在這裡結束吧。請勿擾妻兒。


桌家為謝玉殺人,謝玉最後殺桌家。
桌家老父頂罪保妻兒。
謝玉寫下秘密,流放了。


想起<琅琊榜>中的一段情節:皇后買通太醫陷害靜妃,東窗事發之後這名太醫被皇帝處死了。
然後譽王說了一句話:這太醫在當初做這個選擇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的下場了,我們會善待他的家人的。

再看看陳鴻橋這短短五個字的遺書:請勿擾妻兒。

還能怎麼看待?這案子敢深入查下去嗎?普通民眾眼中的精英,在真正的權貴面前也不過是枚隨手可棄的棋子罷了。

不出意外的話,最終的罪名應該就是張育軍和陳鴻橋這個級別的人來承擔了。

有些朋友在討論會不會一查到底,還是可以用<琅琊榜>中的一段劇情來解釋:刑部尚書奉命查案,查到了譽王的手下有罪,繼續查下去肯定能查出幕後主使是譽王,然而他查不下去了。因為皇帝發話了:這案子到這一步就可以了,別查了。

所以發展到這一步,最終需要怎麼結案,只是看坐在中南海的那些人想要什麼樣的結果罷了。


中央巡視組入駐 金融界碩鼠膽裂
首先用一段歌詞來回答這個問題
電視劇《混亂之子》主題曲&里有一段是這麼寫的:
You better have soul
Nothing less
Cause when it"s business time
It"s life or death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國難中竊取不義之財的,分分鐘要拿命來還!選擇背叛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去獲取利益的,事後想要拍拍手乾淨走人走錢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10月21日媒體報導,中央巡視組將於10月底入駐一行三會。沒過幾天,今早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在家中被發現自殺身亡。截至目前為止,國信證券方並未就此事進行回應。據新浪財經報導,此前國信證券曾涉嫌做空被相關機構約談。同時,路邊社報導,陳此前曾試圖出境,但懷疑其名在邊控名單上遭到勸返。

9月7日下午,一份題為《國信證券股指期貨異常交易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從上述《通報》內容來看,國信證券(SZ.002736)疑因股指期貨放空單及為客戶融券賣空提供便利而被通報,管理層也因此被約談。


《第一財經日報》就此向國信證券高層及媒體聯繫人員核實,對方均回復稱「不知道」、「不清楚」。不過,有證監系統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內部系統看到過上述通報。

陳鴻橋簡歷:

公開信息顯示,陳鴻橋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系。1989年創辦並主管全國最早、規模最大的電話聲訊台-深大電話公司160聲訊台。1994年起擔任深圳證券結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7年任深交所資金交收部總監、2001年任深交所創業企業培訓中心主任、2003年起任深交所副總經理。2014年5月,經深圳市委研究決定,陳鴻橋任國信證券委員會委員、副書記,並推薦其任國信證券總經理。

我們不難從陳鴻橋的履歷中看出,他和9月中落馬的前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在深交所有過一段時間的交集。兩人先後都曾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學相關學位。2000年8月其張育軍兼任深交所總經理,而陳鴻橋時任深交所資金交收部總監。2000年10月至2008年2月,張育軍正式擔任深交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而陳鴻橋也於2003年升至深交所副總經理,成為張育軍的直接下屬。直到張育軍2008年赴任上交所,兩人在工作上長期共事、關係密切。網路上仍然能找到2008年兩人代表深交所在武漢召開保薦機構聯席工作會議的新聞。


一位深圳資深券商人士表示,陳鴻橋一直以老領導稱呼張育軍,並在深圳證券業中極力推崇張育軍倡導的券商創新業務與互聯網業務。例如2014年12月29日,兩人一起在深圳五洲賓館參加了合規與風控高級研討班,以互聯網金融為主題,張育軍發表了三次研討總結,而陳鴻橋作為國信總裁參與討論。2015年3月,兩人都曾參加「2015中國(杭州)財富管理論壇」,探索新常態下我國資本市場金融創新的新趨勢。

2014年5月,陳鴻橋從深交所副總經理一職被調至國信證券接棒胡繼之。兩人經歷頗為相似,胡繼之在掌舵國信證券之前,也同樣擔任過深交所副總經理一職,是時任深交所總經理張育軍的副手。在張育軍落馬不久後,中央巡視組即將入駐一行三會和金融系統前,陳鴻橋選擇在家中自殺,你相信是巧合嗎?同時,我們注意到陳鴻橋掌舵的國信證券是今年7月4日宣言聯合救市的21家券商之一。以張育軍和中信證券高管們為核心的「救市軍」害群之馬組織網將隨著中央巡視組的入駐逐步曝光,其中還有哪些成員我們拭目以待

運用大數據查看關鍵詞「張育軍」,我們發現在9月的高峰期後,該詞的熱度在一周前開始再次上升。

關於該關鍵詞的新聞標題有:

? 張育軍被免,傳家中藏大量現金

? 張育軍,從證監會高層到經濟間諜的不歸路

? 證監會張育軍或以「經濟間諜罪」論處

? 中信證券與張育軍被指合演「無間道」:賊喊捉賊


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央巡視組開始入駐金融系統後,將有更多的碩鼠會被暴露在世人眼前。金融系統的高層們現在應該是膽戰心驚,甚至部分有可能已經被限制出境,不管是人或者是錢。不論是張育軍也好,中信證券高層也罷,還有今天的陳鴻橋,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國難中竊取不義之財的,分分鐘要拿命來還!選擇背叛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去獲取利益的,事後想要拍拍手乾淨走人走錢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而投資者和升斗小民們不用著急慶祝,在這樣的反腐大背景下,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或許將像此前一段時間的公僕們一樣,開始消極怠工了。當供血系統開始出工不出力時,中國經濟的復甦將變得更加困難。


更新於11月2日,果不其然,一周剛過,又有人落馬了:

徐翔為什麼被抓?怎麼看待這個事件? - 城裡的段子手的回答


出來混的 早晚要還的。


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這排名第一的答案還在天真的談論法律,要真按照法律來他會死嗎?頂多坐牢,讓他自殺的力量是法律可以阻止的嗎?如果可以阻止,那他為什麼不找律師給自己辯護?因為他要是活了,他的妻兒就要死。中國還沒透明到那種程度


中信復國信,諸事信則真。
傳花猶擊鼓,十步殺一人。
溺海白文正,墜樓魏涌金。
懸樑陳鴻橋,飲彈王寶森。
或雲羊替罪,或雲馬害群。
一紙投名狀,千秋祭鱷文。
桃僵悲李代,干老喜枝新。
萬民皆撫掌,唯有秋雨深。


我很奇怪手機上的金太陽軟體每天推送好多消息,為啥這個不推送


頂級門客個毛啊,古風個毛啊,白手套而已。王室管家也帶白手套,殯儀館員工也帶白手套,可嘆就可嘆在殯儀館員工只是干過給王室出過殯的臟活,看行頭誤以為自己的地位可以比肩王室管家。


截圖來自吳軍 - 話題精華 的 文明之光 (第三冊) (豆瓣) 。對華爾街歷史想要更多了解可以看看這本書 偉大的博弈 (豆瓣)


猜測陳鴻橋估計也是那種死一個保一批的想法,為了保家人和保幕後黑手。

這些券商BOSS通過分析股民以及配資盤賬號持倉數據最後選擇進行做空,製造強平配資盤再到融資盤洗劫各類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財富,以及薅國家隊羊毛,最後還試圖打爆質押盤洗劫上市公司大股東。 要不是國家隊強行托底,後果不可想像。

敢做這種膽大妄為的事,最後讓走狗自殺閉嘴的黑手有誰,我是很難想像除了50年前和25年前因為他們整出超級大新聞的那伙人之外還有誰敢這麼做.

這次本來就不是什麼境外勢力做空,境外勢力在以前被關門打狗一次這次早早就撤離跑路了,怎麼還敢進來趟這趟渾水。

應該還會死人的,大券商的BOSS估計還會死一批。就看他們敢不敢把揭開蓋子把某些人給咬出來,做走狗基本上都是沒有好下場的。狡兔死走狗烹,誰知道走狗最後的結局會不會被滅口。

想想魏東之流的結局。

剛剛在一個韭菜群里看到有人說要去擾其妻兒,不知道會不會有虧慘的股民去殯儀館在他的葬禮上鬧事,擾其妻兒。

PS 大妓院其實就是我黨海外喉舌,他們的可信度有時候真的值得商榷。


轉吳先生評論:中國有一些金融機關高官和金融機構高管過於自信又過度貪婪,敢於乾沒有底線的事情,他們形成一個個圈子和聯盟,由體制牛人充當盟主,如同一個個小西山會,有利時羊群效應,樓塌時囚徒困境。相信這次後面還會有不少事出來、不少人消失。在中國,權勢和財富總是把貌似高智商的人變得其實很愚蠢,愚蠢到忽視底線和常識。不是行業高危,是靈魂無處安放。


這真的叫做身不由己


管金生到魏東。資本可以縱橫捭闔,可以覆雨翻雲,可以偷天換日,但舞台終究不是由你掌控。制度有無數漏洞,有的錢可以賺,有的錢碰都別碰。縱是天下風雲出我輩, 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間, 不勝人生一場醉。


我看了一些答案,很多人都在黑,這樣不好,但是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不過我覺得大家如果深入的思考,就會感到由衷的欣慰,並且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從這次事件,我們能夠感覺到中國特色的民主共和在向我們走來。
~~~~~~~~~~~~~~~~~~~~~~~~~~~~
我們現在的社會結構,是由一個一個的關係網組成的,這些關係網有個形象的叫法--「圈子」。
這些圈子遍布各行各業。有些圈子層級高,有些圈子層級比較低。層級高的圈子統治層級低的圈子。這是我們現在社會層級治理的現狀。《參考消息》上有一篇文章引用了美國一個智庫的話:「中國發展成功的建立了一個階層的社會架構。」
這次「股災+救市」事件,就為我們公眾展現了一個高級的金融圈子的一角。

陳鴻橋的前上司是剛被查處的證監會的張育軍,張育軍牽扯於中信系。
中信系目前被帶走的最高級別大佬是總經理程博明,據網上報道說張育軍和程博明是同學,或者叫師兄弟,都是前央行的研究生部畢業的。
中信是國內券商的老大,也是這次救市集團軍的主力部隊,7月16號,程博明接受了《財經》記者王曉璐同學的採訪。王曉璐稱,作為沖在救市前線的證券高管,程博明始終態度堅定地支持採取救市行動。8月30日,王曉璐因涉嫌編造並傳播虛假信息,和中信的4名高管一起被調查。
《財經》的總編王波明和中信的董事長王東明是親兄弟。

這些信息都是這次事件公布出來的,網上都百度的到的。

這個是中國金融業的圈子之一,類似的圈子也不僅僅存在於金融行業。每個行業從上到下都是由這些不同層級的圈子管理的。這些圈子又隸屬於不同的政治派系。政治派系演化為新的門閥。

~~~~~~~~~~~~~~

在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中,社會的治理實際上依靠的是縉紳階層。縉紳階層擁有土地,管理農民。皇家政權實際上就是管理這些縉紳,同時依靠縉紳治理社會。
新中國建國後,圍繞著怎麼樣治理社會爆發過數次的鬥爭。
毛主席的模式是在農村以人民公社代替縉紳,在工商業方面,國營企業代替資本家。天下皆公,希望藉此消滅階級剝削和壓迫。
以上每一個話題都很大,就不具體討論了。
到了現階段,我個人的看法,社會結構逐漸演變成如下結構:
政治門閥(大佬)------中央各職能部門派系(壟斷行業核心商圈)-----地方派系------地方商圈

簡單說,我國的社會治理結構由傳統農業社會的政治門閥+縉紳圈地,演變為現在商業社會的政治門閥+商圈控股。


從這角度,大家怎麼看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咳咳,我就不多展開了。權當拋磚引玉。

那麼這個沒有皇權世襲的政治門閥+商圈控股社會如何發展?會不會演變成各門閥商圈在一定的制度性安排下的輪流執政。恐怕要看未來的鬥爭和妥協。如果最後發展成這樣,我覺得倒是好事,起碼可以降低社會摩擦成本。對不對,大家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反正現在皇位也不能世襲,也沒人敢世襲,弄個制度,大家按規矩(法律)來玩,莊家輪流坐唄。也許這就是中國特色的民主共和了吧。

~~~~~~~~~~~~~~~~~~~~~~~~~~~
至於這次事件就容易明白了。

「股市這是大家刨食的地方,這個鍋是大家的。我們把茶擺開來,說清楚。這不是你一個圈子在這個鍋裡面吃飯。平叔在上面看著,下面大家小弟都在指著討生活,趕上經濟衰退,大家都不好過。
不是大家不給你東哥面子,現在你下面中信堂的人吃裡扒外不說,還把大家吃飯的鍋給掀了,我下面的堂口下個月就要ipo了,現在不但沒賺到錢,還要倒貼。你說怎麼辦,要不要把人交出來在祖師爺面前三刀六洞?這事如果處理不公,海爺那邊也說不過去,是不是?大家都是一個碗裡面的刨食的兄弟,規矩不能破。」

~~~~~~~~~~~~~~~~~~~~~~~~~~~~~~~~~~~~~~
謝謝各位的回應。
我只不過出言無狀做了一個預言而已,未來怎麼誰也不知道。
有知友提出各種看法,我表示感謝。
其實有些制度未必一定形成法律。
1&>門閥可以互相交叉持股,或者廣泛聯姻。
2&>各個門閥的優秀子弟,下去基層試煉,互相競爭,能者上位,差點的散到各個圈子裡面去。
這樣發展個幾代~~~~~~~~~~~~~大事可期也!!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艾問傳媒的艾誠?

TAG:財經 | 自殺 | 證券 | 金融 | 國信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