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嗎?心理學界對此是如何界定和認知的?

在「有多重人格的人,其中的一個人格是否知道自己其他人格的存在?」這一問題下,@負二 的回答是,在心理學界,「多重人格」被視為是偽命題。的確如此嗎?那麼現在的心理學界是如何看待這一說法的?


就我的了解,說幾點為何「多重人格」一直以來都飽受質疑的原因。

1. 被證實的「多重人格」案例非常之罕見,最著名的當屬William Milligan(即《24個比利》原型),而William Milligan最初是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經過其辯護律師再三要求反覆檢測,才被判定為「多重人格」——並被判無罪。

2. 案例病人對「人格分裂」的描述也非常混亂,有些案例病人的各個人格相互隔離,有些病人各個人格能夠交流,有些有年齡、性別區別,有些沒有,總之沒有一定之規律——以「多重人格」案例之罕見程度,其下竟然再可分多個亞類,可信度進一步降低。且這一癥狀非常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被控制妄想」。

3. 「多重人格」的病人幾乎無一例外地提到曾經歷巨大創傷,但相關fMRI顯示,「多重人格」病人的大腦並無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典型癥狀(海馬回、杏仁核過度活躍),反倒可觀察到右楔前葉增大,這一癥狀與具有幻聽癥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腦部改變高度相附。

4. 實驗證明只需略加暗示,健康人也可被誘發出「人格分裂」癥狀,說明「多重人格」非常容易假裝。

5. 「多重人格」往往擁有一個凌駕於所有「分裂人格」之上的「全知人格」,所以有理由相信其餘所有所謂「人格」只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與幻聽。


認為多重人格為偽命題的人提出的觀點如下

  • 多重人格診斷界定模糊,病人和心理諮詢師在問題判斷上都存在過分主觀的傾向,甚至不排除醫師潛意識引導病人的情況。
  • 多重人格的癥狀是藥物治療的後遺症。
  • 多重人格本身不構成一種新病症,不過是例如hysteria(狂躁症)和borderline disorder(極端人格)等性格心理問題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而已;癥狀上都是病人自己發展的一種對抗emotional repression的心理機制。
  • 那麼心理學界現在如何看待這一說法,我們從兩個權威診斷手則上來看

  • 美國最新的DSM將其稱作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分裂人格),並列入「分裂」這一目錄當中
  • 而國際最新的ICD則將其稱作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多重性格)

  • 其實,多重人格最普遍的體現是,網上的鍵盤俠。
    他們現實中必定不會這樣。


    因為之前的評論被知乎誤刪了,求助無果,所以只好重新再碼一遍,唉,之前的回答拿到了我知乎史上第一個贊,結果還被無情掠奪了。。

    我的舍友就是多重人格,她至少有七種人格(她告訴我的),每種人格都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特徵。甚至人格之間還曾經對話過。我目前只記得出現過四種人格,用A,B,C,D來表示吧,以防她看到。

    A是她本身的人格,應該算是主人格吧,也是她本身的名字,冷漠,不理會人,剛第一天入住宿舍遇到的就是A,給她熱情打招呼,然後她看我一眼一句話也不說,特別尷尬。
    B是一個特別理智的人格,也是面無表情但非常冷靜,曾經給我提過很多建議,每條都非常中肯,幫助我處理過很多事情。
    C是一個活潑開朗的人格,偶爾會出現,一出現C的人格時,氣氛就非常融洽,大家都非常開心的聊天,她甚至會開心地跳舞,跟我們擁抱之類的。
    D是一個很能吃的人格,每次到了D,她就要一直吃一直吃,跟上癮一樣。

    她剛開學時,第一次見面是A人格,不理會我們,所以我們幾個都覺得好奇怪呀,說話也不理,大家還討論了一下她,結果晚上她從外面回來跟換了個人似的,狂問我們各種問題,特別熱情地自我介紹。當時我們就很懵逼。
    第一學年她偶爾冷漠不理我們,但基本上過個兩三天就會跟我們講話了。但第二學年一整個學年她都沒跟我們說話,印象中只說過四句話,而且說完立刻就又不理人了。

    她是在跟我們熟了一些的時候告訴我們她有多重人格的。她給我們介紹了她的七種人格,每種人格的名字是什麼,每種人格的特點是什麼,哪個人格最受歡迎,哪個人格不喜歡哪個人格,之類的。當時我們一臉懵逼,半信半疑,但後來越來越相信了。

    有次,我們幾個下午一直在討論老師說的一個作業,討論了很久,晚上吃完飯回來,接著跟她說,結果她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道我們在說什麼,然後我們說,下午大家還討論了呀,她淡定地一句「那可能不是我吧」。

    還有一次,她兩個人格的對話也讓我們聽到了,有次晚上了,她突然撒嬌地說了一句」我好想吃好想吃樓下的雞排飯呀「,我們以為她在跟我們說話,剛想回應,一個略粗的聲音傳出來」不行,再吃就發胖了「,一驚默默地繼續做事,但耳朵還聽著。然後又是撒嬌的聲音」但是真的好想吃好想吃,特別餓」,略粗的聲音有些生氣:「我都說了,不許吃就不許吃」,然後傳來一句孱弱的「那好吧」。我跟其他舍友面面相覷,實在沒見過這種陣仗。

    她的智商也超級高,在很多牛逼的公司都實習過,我們專業課也特別厲害,基本上每節課都睡覺,但專業課仍然非常強,上課睡覺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還是可以回答地非常完美。我們都覺得她是大神。各種專業證書都拿到手,看起來非常輕而易舉。

    另外,她也會畫畫,畫的非常好,讓我想到同樣會畫畫的24重人格的比利,和前段時間特別火的多重人格畫家。

    雖然她多重人格有時候會讓我們感到很害怕,但我們對她更多的是欽佩。。


    美國精神病大詞典對於多重人格的定義是這樣的:「一個人具有兩個以上的、相對獨特的並相互分開的亞人格,是為多重人格。是一種癔症性的分離性心理障礙。」
    雖然同一個體具有兩種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時間,只有其中之一明顯。每種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記憶、行為、偏好,可以與單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對立。多重人格可以有雙重人格、三重、四重......,到目前為止最多的可以達到二十四重人格。
    其實,純粹的多重人格現象是非常罕見的,迄今為止,世界上見諸報道的,還不足50例,而我國只有一些雙重或多重人格的正式報道。


    多重人格有以下幾個特徵:
    1、多重人格都不進入另一方的記憶,幾乎意識不到另一方的存在。
    2.從一種人格向另一種的轉變,開始時通常很突然,與創傷性事件密切相關。
    3.多重人格會導致一些記憶缺陷不連貫,人格異常。需要註明的是,多重人格不等於精神分裂或間隔性失憶。

    多重人格確實存在,但對精神病學定義來說比較模糊,個人不太信偽命題。
    有些多重人格也可能是表演性人格。


    我想知道,怎麼判斷是多重人格還是撒謊


    我一直從事精神病患相關工作,在專業界別會使用DSM協助診斷精神病,手冊中確實有多重人格一病叫解離性人格疾患,但我十分它的真實性,這麼離奇的東西,當年立案所提出的證據卻十分薄弱,如何判斷患者沒說謊? 如何判斷不是妄想? 如何判斷不是幻覺? 腦部運作機制是什麼? 患病原因是什麼? 這些都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翻查到案例十分少,大部分案例的病徵可以用其他精神病解釋.與其說患者被一獨立人格控制,更像患者在妄想更。由於人們對腦部的了解十分有限,精神病學本身就不是什麼密緊科學,出錯沒有什麼出奇,隨科學的發展,這些事情的面目會更清晰


    -


    &<二十四個比利&>一書中的主人公 威廉?米利根 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強姦並搶劫三名女子),但因患多重人格分裂症而被判無罪的嫌疑犯。
    &<二十四重人格&>的作者卡梅倫·韋斯特由於兒時不幸的經濟擁有了24重人格。


    第二本書是我在圖書館借的,第一本書正在手邊,所以主要說說第一本。

    這是書中關於其中幾種人格的描述,我們可以得知,不同的人格擁有不同的人格特徵,興趣愛好甚至是說話口音。 那麼比利,一個從小受繼父虐待,高中就退學的人的人,是從哪裡學會的物理,化學,醫學,阿拉伯文,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語,空手道,小鼓?


    好吧 ,我是非專業,我是學法律的,只是對於各種心理學的問題頗有興趣,所以研究了一下。看了一些專家的論斷,多重人格並不是所謂的身體裡面住著好多個人,什麼彼此之前都不認識,什麼記憶不能共享。其實,多重人格是認知障礙好嘛,是這個人他沒有辦法認知自己的其他表現罷了。一個身體就是一個人,怎麼會有多個人住進去,太荒謬了好嘛。就是認知障礙讓他沒辦法認識到自己的一些異常行為罷了。一個人本身就是多面的好么!

    對了,以上是我的理解哈,但是其實多重人格的案例本來就少,再加上學界沒有定論,所以一切都還停留在理論層面。


    多重人格是否存在我認為我們無權說什麼。因為事實上多重人格患者大都是曾經的受害者。大多心理學家眼裡,他們都是一個個素材,驗證他們猜想的數據。研究心理究竟是是為了什麼?心理學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可以參考《17個分身》,以真實案例寫就,主角在幼年時期遭受了嚴重的性虐待以及虐待,為了承受壓力和痛苦,她逐漸分離出17個不同的分身,並具體負責不同的生活與情緒,身份轉換很多很快,最終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實現了人格融合,逐漸回歸正常生活,做到這些,她用了18年的時間。


    這個一直是個很有爭議的話題,我認識的精神病醫生聊到這個也說他完全不相信多重人格,但有的精神病醫生就信。所以,感覺也沒有什麼正確答案。


    小白說他和sophie三觀不合,基本不能好好相處,相處的模式就是:我出去走走!
    我在想,按照目前學術界的理論,分裂出來的人格都是和主人格相反的。這樣才能熬過艱難的歲月。
    所以呢,如果一個健康的人越是特別愛某一個人格,就越是會特別討厭另外一個人格。這就是他說的「愛恨交織」吧。所以,sophie才會計較。其實,小白也知道,sophie是個好人。
    我見過小愛呢,他被我劈頭蓋臉一通吼,然後特別好脾氣的說:「通過你我也在反思我自己,所以,你不用裝淑女了」。他看我懵了,繼續說:「我是在和未來的你說話。」我伸手摸了摸他的額頭說:「你沒發燒啊?」然後他說:「我會盡量調整好自己,從傷痛中走出來。」
    其實,我也在考慮這件事,和小愛一樣充滿疑惑的事。如果曾經很愛很愛一個人,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失去了那個人。然後終於重新能夠嘗試再愛別人的時候,如果曾經的那個人回來了,是應該繼續現在的感情還是應該回歸曾經的感情呢?
    曾經的那個人在我生命的那段時光里不可取代,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在我未來的生命里,我始終會偶爾記起,記起的時候,我的生命也屬於他,所以他會一直存在於我的生命里。所以,小愛,只有你活著,你的妻子才能在你的生命里繼續活著。她一定希望你幸福的活著。
    可是時間是條單行道,現在的愛人屬於我現在大部分的生命里,同樣不可取代。除非現在的愛也隨著時間流逝了,如果曾經的愛依舊存在且鮮活,才可能回歸曾經的感情。
    人是會成長的。彼此愛過的歲月,沒有什麼可以後悔自責和遺憾,因為當初自己也一定非常非常的用心愛過了。
    所以,小愛也不用著急調整自己,我知道其中的不易,不要逼自己。如果你想傾訴,我可以聽。雖然你是**人,比我強大。不過按照心理學的理論,如果能夠向他人傾訴,傷痛平復的時間和過程都要好很多。自己悶在心裡,慢慢的消化需要很久很久。不過,welcome to China。撒花撒花。


    扯遠了,問題是,如何和一個人格分裂者相愛,那可是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不可能同時愛上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吧?

    相處貌似比較簡單。sophie會跟我講道理,說服我了,我就聽她的;無法說服我,她就聽我的。畢竟感情的事無法勉強,理智的選擇可以有N種,隨時準備接受下下策。


    多重人格真實存在。多重人格在心理學上亦稱為「分離性人格障礙」。是個體在不同情境下表現出多種完全不同的人格的人格障礙。同一個個體身上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不同的人格。這些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通常被稱為「子人格」或「交替性人格」。某種人格在某種特定時間佔主導地位,並保持完整,且這些人格彼此獨立。其實質是心理過程的分離,一部分行為和經驗被單獨保存,與個別的行為和經驗沒有交流,其產生原因是個體用角色變換來應對困難的一種變態適應。


    推薦閱讀:

    如何消除童年被性侵未遂造成的陰影?
    【求助】失戀後思維混沌混亂 無法集中注意力 抑鬱 迷失 喪失理解力記憶力。求問病因和診斷?
    為什麼青春期是心理疾病的高發期?
    如何反駁「心理治療就是加害病人,產生依賴」這個觀點?
    覺得自己內心不健全怎麼辦?

    TAG:心理學 | 人格分裂 | 多重人格 | 心理疾病 | 心理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