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廖立是個怎樣的謀士?

曾經在昭烈帝傳上看到廖立是個與卧龍鳳雛齊名的謀士,但因為得罪了劉備而一直不被重用,最後一生碌碌無為。既然能與卧龍鳳雛齊名,怎麼不太出名。


沒聽說過什麼昭烈帝傳,是廖立本傳記載劉備入蜀時,諸葛亮舉薦廖立,稱與龐統有同樣才華,於是被任命為長沙太守。後來呂蒙襲三郡,廖立跑的比誰都快,劉備不僅不責怪廖立,還對他非常禮待,任命廖立為巴郡太守。題主看的那個昭烈帝傳難道是什麼發明史料的小說?為了黑劉備?

其實廖立也沒幹啥,《三國演義》不是有個禰衡把曹操麾下能臣武將黑了個遍嗎?廖立無非是說劉備多此一舉,關羽作軍無法,向朗、文恭是凡俗之人,馬良、馬謖是混日子的,郭攸之不足與經大事。王連流俗,苟作掊克。總之蜀漢群臣,除了諸葛亮和廖立自己,一個能打的都沒有。於是李邵、蔣琬把廖立的話轉達給諸葛亮,於是朝廷下令去拆廖立水表。


並沒有不出名,在三國志中有傳記。劉備入川的時候,鳳雛死了,於是劉備帶了諸葛亮入川,把廖立放在荊州當長沙太守。當時廖立才二十多歲要比諸葛亮年輕,已經是重用了,曹操培養曹植也不過在他二十多的時候封的太守。廖立這太守當的還算中肯,沒什麼過錯,呂蒙打荊州時,關羽詐降逃跑失敗被殺,但是廖立成功逃跑了。戰敗後荊州的人不跑即降,也沒什麼辦法。廖立跑回蜀地後,劉備封他侍中,相當於國事顧問,屬於近侍,類似於明朝內閣的大學士,本身沒有權力,但作用不小。後來又當了巴郡太守。他呀,是個內政人才,。不是謀士也不曾隨軍;喜歡嘴炮,像明朝的言官,估摸著是當顧問時染的毛病;清高正直,敢講敢說,連諸葛亮都敢批評(私下裡),可就是因為批評被人打了小報告,諸葛亮火了,就要拿他下獄,可諸葛亮回頭一想,好歹是老鄉,算球吧!就流放了。流放後,廖立還想著諸葛亮重新啟用他(畢竟有才),可諸葛亮到死都沒搭理他。廖立鬱悶了,這朝野上下,也就諸葛亮和他是一個資歷的,諸葛亮死後,哪個小輩能啟用他(廖立和諸葛都以內政見長,諸葛死後,廖立可以取代諸葛的內政方面)?姜維後來去拜訪他,他沒鳥姜維(要想當官不會是這個態度)可見諸葛亮死後,廖立不仕。
――――――爪機抓急,先這樣吧


廖立並不是謀士,應該算是行政人員。其實他並沒得罪劉備,就是頗有漢末魏晉名士之風,喜歡批人,然後被諸葛亮抓了小辮子,但是從他被貶後的作風來看,確實是名士風流,很有點怡然自得的意思。劉備在的時候對他不錯,長沙太守,巴郡太守,官都不算小啊。
廖立名聲在三國圈中不顯是因為純內政人才肯定名氣不高啊,即使是陳群荀彧這樣的能力,也未必比郭嘉有名是不是,更何況還是蜀國的內政人才。竊以為廖立的存在,最有現實意義就是從側面彰顯諸葛亮的高大形象,用句小品里的話:「要留您的正面給觀眾,我就只好給觀眾後腦勺了。」


廖立是武陵郡臨沅縣(常德)人,老家在劉備軍轄區,劉備領荊州牧後,廖立被徵召為州牧從事(秘書),不久拔為長沙太守,當時還沒過30歲。

劉備在世的時候,廖立先後擔任長沙太守、巴郡(重慶)太守和漢中王侍中(高級秘書)。其中長沙郡當時部分縣城(其實很可能是大部分)在東吳手裡,但也仍然是劉屬荊州的第二大郡。

綜上所述,廖立在劉備軍文官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廖立還有一點和龐統、李嚴等人都不一樣。廖立是從20多歲開始,只追隨過一位主君,就是劉備。

劉備死後,廖立被調為長水校尉(八校尉之一),這個位置是個虛職。廖立被罷免後,接任他的是秦宓。秦宓後來很快官至大司農(公元200年的農業部長),大概是把這職位當做了一個不低的跳板。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弟弟諸葛均後來也是長水校尉。


最後點評一下廖立因言獲罪的一段話:

軍當遠出,卿諸人好諦其事。昔先(主)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既亡漢中,使夏侯淵、張郃深入於巴,幾喪一州。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眾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無綱紀;朗昔奉馬良兄弟,謂為聖人,今作長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長,從人者耳,不足與經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為不然也。王連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這段話的精華部分倒不是廖立鄙視向朗、郭攸之等人,把他們視為只混官場不足以謀大事的癟三。而是廖立明確指出劉備為爭奪荊南三郡放棄漢中,耽誤了寶貴的時機,並且最後為奪取漢中搭上了關羽。

他的這個戰略判斷雖然是事後諸葛亮,但也比現在很多熟讀三國的現代人要精準太多,基本指向了事實真相。更難得可貴的是,廖立身為荊州人,卻認為及時奪取漢中的價值在殘缺的荊州之上,這點真的很難得。


所以綜上所述,廖立如果一直在劉備手下幹下去的話,應該可以成長為一名很不錯的高級幹部。

至於他鄙視向朗、郭攸之等人的言論,基本只能算廢話。向朗作為馬良的馬屁小跟班,和廖立根本不在一個段位上。廖立沒有評價老同事馬良(當然也得罪不起),說明這人嘴下明顯是有分寸的。


廖立有幾大特點,少年得志,腿長,手賤,嘴欠,脾氣犟。

廖立,武陵臨沅人,公元209年劉備自封荊州牧後,廖立當上劉備的從事,大約相當於劉備的秘書。不就調任長沙太守,荊州四郡有其一。諸葛亮也說"龐統、廖立,楚之良才"。惜字的三國志註明「年未三十」,點出人物年齡都有特殊意義,要麼感到惋惜要麼是人物殊遇。年級輕輕位列太守、和龐統並稱,不出意外以後又是個三公。

可廖立後來的幾大特點開始發力了。

215年,呂蒙攻打南三郡,廖立同志發揮腿長的優點,一口氣從長沙跑到益州。老劉寬弘大度不是吹的,沒怎麼責備廖立,還調走剛上任的巴郡太守向朗,廖立順利占空,成為巴郡太守。

幾年後劉備成為漢中王,徵調廖立為漢中王侍中,大約相當漢中王秘書長。侍中級別比二千石,太守是二千石,級別低了半級,但接近領導,實權極大,三國時代權臣多加侍中銜。腿長的優勢讓廖立順利過上了美滋滋的日子。

章武三年劉備去世,廖立為劉備守靈。他突然手賤,在靈前「截人頭」,不光殺人,還把腦袋卸下來了,影響很不好。劉禪登基,廖立調任長水校尉,比二千石,閑職。新帝登基,被踹出了權力中心,連級別都沒動一動,廖立非常angry。他找到諸葛亮當面撒潑:「我怎麼能做將校!亮亮你不讓我做九卿,卻讓我做將校!」諸葛微微一笑:「這個都是按照朝廷考核的基本法來的,我絕對沒有欽點你做長水校尉的意思。人家李嚴都還沒做九卿呢,暫且在待著吧。」面對諸葛亮,廖立終究慫了,沒敢繼續。

時間又過了一年多,李嚴已當上九卿之一的光祿勛,級別中二千石(大約相當於副國級)。廖立眼巴巴的九卿還沒影,某天碰到了丞相府東曹掾蔣琬、西曹緣李邵,忍無可忍的廖立開始嘴賤:「軍隊要遠征了,你們要好好想想這事。以前先帝不早拿下漢中,卻遠走與吳人爭南三郡,瞎忙活一場三郡終究歸了吳人,還導致夏侯淵張郃攻入三巴,差點益州都保不住。雖然拿下漢中,卻使得關羽身死,還搭上了上庸和半個荊州。這也是因為關羽好勇用事,作戰不講法度引起的惡果。」

噴完了先帝和關羽,廖立又開噴:「向朗,文恭都是平凡的俗人,文恭紀律組織意識極差,卻做了治中;向朗以前在荊州說馬良兄弟是聖人,馬屁精,現在當了長史也是個馬屁長史;郭攸之以前是中郎而已,人云亦云不能幹大事的慫樣,居然做了侍中。當前國內外形勢複雜嚴峻,用這三個渣渣,你們人事怎麼搞的!王連這人俗的掉渣,做事下作還收刮百姓,導致百姓貧窮困苦,我大漢藥丸,大漢藥丸啊!」

三國志12廖立的形神兼備

被噴了一臉唾沫的李邵和小年輕蔣琬,面對老資歷的廖立沒敢還嘴,於是上報諸葛亮。諸葛亮殺人誅心,以誹謗他人,網易朝政的罪名將廖立打翻在地,然後按上一個「廖立事先帝不忠」的罪名,狠狠踏上一腳,讓廖立永世不能翻身。廖立被貶為民,拖家帶口流放汶山郡。在汶山郡的日子,廖立強化了種族天賦,安心種地,諸葛亮去世後,姜維曾去探望過這位和他沒有交集的老前輩,發現廖立「意氣不衰,言論自若」。

廖立就算大舌頭,因言獲罪,為什麼諸葛亮要下這種重手呢?三國志簡略,只讀本傳很容易造成誤解。通過其他人傳記,我想原因可能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廖立確實有前科,跑路,喜歡噴人

二、廖立認為諸葛親征南中的戰略方向不對,他舉劉備關羽的例子,應該在借典故勸諫諸葛亮不該南征,應該集中注意北方的曹魏,萬一諸葛亮去南中後,曹魏派人攻破漢中怎麼辦?

三、廖立噴的人太有針對性,除了劉備關羽,涉及人物以及他們的官位如下。

廖立的聽眾有兩個

蔣琬:丞相府東曹掾。負責全國二千石(太守級別)的長吏升遷調任及軍吏任免。

李邵:丞相府西曹緣。負責丞相府中的人事安排。諸葛南征期間,又成為治中,推測文恭擔任治中後不久病死或者罷免。

被噴四個

向朗:步兵校尉(和廖立的長水校尉同級,並為五校尉之一),代王連領丞相長史。蜀漢朝廷權力大部分在諸葛亮丞相府中,而丞相府長吏是相府幕僚首席,權力極重。向朗和馬良兄弟關係很好。

文恭:治中。治中是州牧刺史的高級僚佐,224年諸葛亮為益州牧,文恭當上治中,意味著諸葛益州牧的職位權力很大一部分在文恭手上。

郭演長即諸葛亮《出師表》中提到的郭攸之:侍中。劉禪的侍中,大概相當於秘書長,是廖立以前當過的官職。

王連:屯騎校尉(長水校尉同級,並為五校尉之一),領丞相長史,封平陽亭侯。王連病死後,向朗接替丞相府長史。而王連勸阻過諸葛不要南征,諸葛亮因此逗留,直到225年春才出兵南中。從此可以推測,廖立被貶應發生在224年年末,或者225年年初。此時王連已經死去。

涉及人物兩個

馬良:已故。馬良和諸葛關係相當不錯。

馬謖:擔任丞相參軍,深受諸葛器重。

廖立沒有明著批評馬氏兄弟,但向朗認為馬氏兄弟是聖人,馬氏兄弟卻和向朗關係好,隱隱批評了馬氏兄弟結交佞人。

有一位答友說廖立噴人還是有分寸的。想像一下,廖立當著丞相府兩個位人事的面,將丞相府前任長史和現任的主要幕僚噴了個通透,作為人事主管的李邵、蔣琬臉往那兒擱置?作為前輩,還噴了自己的繼任者郭攸之。

丞相府長吏,劉禪的侍中,益州牧的治中,一邊一個,廖立真是公平無私,這樣看確實挺有分寸的,滿朝文武不說,就噴諸葛亮的近人,就差點名炮轟諸葛亮了。

四,諸葛亮感受到了威脅。

諸葛亮離開成都南征在即,從二、三條諸葛亮感受到了威脅。廖立的發言絕對不是沒有邏輯的,他的言論針對南征戰略、丞相府幕僚、益州牧的幕僚、劉禪的侍中,如果擴散就能威脅到諸葛亮的權力核心。即將遠征,諸葛亮不會容許後方出現一個資格老,政見不合併且散布不利言論的存在。這就是厚道人蔣琬都要打小報告的原因,也是諸葛亮出手狠辣,貶斥廖立還要給他加上「不忠先帝」的罪名,目的就是讓廖立不能夠翻身。廖立的「吾終為左衽矣!」,我看未必是他對諸葛亮有多服氣,而是他明白除了諸葛,沒人敢摘掉他身上「不忠」的罪名,諸葛亮死後,他只能老死在蠻荒之地,唉,讀史到此,不禁感嘆。

平心而論,廖立的話確實不妥。

廖立調任長水校尉,離開權力中心,可能是諸葛亮排擠廖立,但長水校尉官階也不算低,被廖立噴爽了的向朗和王連,此時官階也只是步兵校尉和屯騎校尉,官階也沒有超過廖立。李嚴是顧命大臣當上光祿勛,廖立以前擔任侍中,劉備都沒讓當顧命大臣,難道廖立就想和李嚴比肩?向朗屁股都沒坐熱的巴郡太守,沒來由讓給了廖立,去鳥不拉屎的牂牁當太守,向朗當時有沒有挑肥揀瘦找劉備?

就算劉備戰略失誤,呂蒙入侵南三郡和夏侯張郃入侵巴地,你廖立當時就是在擔任長沙太守和巴郡太守。上司戰略失誤,但廖立一方要員,此時正是大戰拳腳,建功立業的時間,有什麼不好?

郭攸之是廖立的繼任者,前輩對後輩不關照也行,有建議當面說也行,當背後說壞話合適?

廖立少年得志,按照一般的看法,三公有望。結果被排擠出權力中心,但只要少說話多享福,你看向朗,觸怒諸葛亮後實權剝奪,但是葛賊死後擔任虛職大官,封侯,優哉游哉二十餘年,八十多壽終正寢。論資歷,廖立在向朗之上,向朗能得到,廖立也不會差。何必逞一時之氣,往人家槍口上撞?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中的各個關鍵戰役在正史中的關鍵性究竟有多大?
史實裡面劉備有沒有武功,達到了什麼程度?
為什麼三國時潁川出現如此多的人才?
誰才是三國時期第一謀士?

TAG:季漢 | 三國人物 | 謀士 | 三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