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心理使得遠親會格外關心你的婚戀狀況?

這種狀況多出現於過年,假期,探親以及七大姑八大姨在場的聚會。並非吐槽和反對。單純好奇,是一種什麼心理造成他們對無關緊要的人的婚戀狀況表達出一種狂烈的,視為己任的熱衷?


這是李銀河提出的村社文化的殘留。

在中國自然村很多,而且村民住的很緊密。這導致一個現象:在村裡你的事情別人都知道,別人的事情你也都知道。在村裡,婦女(尤其媒婆神婆之類特殊職業的婦女)成為個人信息的良導體,所有人達成了信息共有。另外東方文化(主要指中日)是恥感文化,古語云:家醜不外揚,但真有所謂的家醜時你是無法封閉消息的。這種恥感文化使村裡的輿論變得極具影響。村社文化有了兩個特點:1.你如何過日子是大家說了算的。2.別人覺得你過得好比你自己覺得好更重要。

村社文化的消極之處在於:你的生活變成了供眾人欣賞的表演。你如果不盡量迎合觀眾們的感受,就會承受巨大的輿論壓力。這使很多財力與精力都消耗無謂的活動之上,比如傳統的紅白事。傳統的紅白事過程繁瑣,往往使當事人痛苦不堪,但人們始終堅持下來——因為個人意志不是村社文化的對手。
如題主所說,七大姑八大姨對你的婚事特別感興趣(是婚事而非感情生活),正是因為他們受村社文化影響較大,仍有評判他人生活的習慣。而一些在城市成長的人並沒有經歷過信息共有的情況,容易對此產生厭惡情緒。
(另:知乎手機答題排版好難啊。。)
次日補充:前面說親戚對婚事而非感情生活感興趣,這裡解釋一下。按照村社文化來說,最為其他村民說重視的是生育。所以婚事與學習成績不同——小時候親戚問你學習情況,如果成績不理想這些親戚多半會安慰你父母;而現在他們問你的婚姻計劃,如果還沒有的話他們的確著急,還有可能希望你的父母督促你儘快結婚。至於你的感情生活,在他們眼裡,這並不重要——或者說和學習成績一樣,是位於次於結婚生育的位置的。


這個和玩遊戲一樣,大家都是一路升級過來的,親戚們已經滿級橙裝了,每周raid一次正當無聊,卻發現你特么還在新手村,單純為了找樂子也會必然問一句:你什麼時候出新手村。

等你真的出了新手村,別人自然就會問你別的了,比如什麼時候生小孩之類的問題了,真的到了你和他們一樣也是滿級橙裝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問,轉而去問其他人了。
最後,我做個廣告,推薦一下我做的公眾賬號,謝謝大家關注下。


我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這樣的親戚,而且面對這種情況都忍不住想甩過去一句:「關你屁事!」。雖然礙於情面,大多數人一般都敷衍了事,但其實問題的本質就是你的婚姻關他們屁事?個人的婚姻,是否和遠親利益相關呢?


根據我們現代普遍的想法,婚姻問題應該屬於個人問題,至多也僅僅是男女雙方原生家庭的事情,不應受到太多其他人的干涉。確實,這是時代的進步帶來的意識形態轉變。然而婚姻在傳統社會裡可從來都不是一件私事。這就涉及到婚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婚姻的意義,依我以上的說法,是在確立雙系統撫育。撫育既須雙系,而雙系撫育卻並沒有自然的保障,因之人們得自己想法,用社會的力量保證生出來的孩子有母且有父,於是有婚姻。我說婚姻是用社會力量造成的,因為依我所知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地方把婚姻視作當事人間個人的私事,別的人不加過問的。婚姻對象的選擇非但受著社會的干涉,而且從締結婚約起一直到婚後夫婦關係的維持,多多少少,在當事人之外,總有別人來干預。這樣就把男女個人間的婚姻關係弄成了一樁有關公眾的事件了。這並不是一般人的無理取鬧,或是好事者的瞎忙,而是結合那女成夫婦所必需的手續,因為,讓我再說一遍,單靠性的衝動和兒女私情是並不足以建立起長久合作撫育子女的關係來的。

——《生育制度》費孝通

依據費孝通在《生育制度》中的觀點,婚姻是人類為人口再生產所設計的制度性保障。傳統社會中,人類為了能夠持續地協作,人口的再生產變得尤為重要。由於新生的人口需要長期的撫育以習得社會協作模式,所以不得不使男性和女性都參與到撫育活動中,通過性別間分工合作,達到撫育下一代的目的。而這實際上是和人類性衝動模式相左的,所以不得不設計一套婚姻制度來規範男女雙方的行為,故需要其社會關係參與進來對其進行約束。所以說婚姻從來都不是私事,尤其親屬關係在傳統的社會關係所佔比重極大,每個人的婚姻從某種意義上說都和整個宗族的興衰息息相關,因為這關係著宗族是否有足夠的新生人口接替祖先繼續去扮演他們的社會角色。所以原則上宗族裡所有人的婚姻關係都互相利益相關。(至於為什麼以血緣和婚姻為紐帶的宗族會形成一個共同體本文不作贅述)


所以對於剛剛開啟現代化步伐不久的中國人,尤其是那些還未脫離鄉土社會關係的親戚們,關心你的婚戀狀況才不是無關緊要,也不能叫視為己任,而根本上就是他們的重要責任。他們有責任幫你找對象相親,婚後的矛盾他們也有責任進行調解和仲裁,因為他們本來就是扮演婚姻制度維護者的角色。


這些本來都沒有什麼問題,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現在都還生活在傳統社會,根本沒有人會提這個問題,因為在那樣的社會形態下,人的行為模式就應該是這樣。然而現代化的進程打破了原先的平衡。首先,宗族的共同體被打破了,也就是稍遠一點的親戚之間的利益紐帶實際上已經非常的薄弱。與此同時,更大規模的陌生人之間基於契約協作的大共同體開始形成,這也使得每個個體獲得更大的自由度,個人情感在婚姻關係中變得更加重要。所以,現代化國家的婚姻制度,即使並不能完全避免他人的干涉,但從精神上都是趨向於尊重個人選擇的。因而,在目前這個現代化起步階段,這樣的現象實屬正常。我想當我輩到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年齡,這樣的關心會少很多。


結尾應該來一點雞湯: 不要以為結了婚親戚們就會放過你了,他們還會關心你什麼時候生孩子、什麼時候生二胎。過得不開心想離婚,他們還會勸你不要離,誰家沒本難念的經,為了孩子一定要好好過。總之,沒結婚的趕快結,沒生娃的趕快生,結了婚就不準離,你們準備好了嗎?


提供一個角度吧,可能和我們的集體主義社會背景有關,我們身邊的許多人(尤其上一輩)一直以來都缺乏對獨自自我的尊重,所以對於一些逾矩行為毫無不妥之感。我們自身缺乏的在他人投射出現時會有一種心安之感。所以我們格外關心他人,尤其是親近人在人生軌跡上是否和我們同調或類同,這會帶來一種類似自我肯定的體驗。


因為總有人覺得獲得交配權是一輩子所能獲得的最大成就。


他們不真的關心,就是假裝關心,客氣客氣。真正關心的人,怎麼會張嘴就讓人不舒服呢?

補充:這本質上是現代教育和傳統禮數的衝突。

一百多年前,有個外國傳教士,寫了本《中國人的性格》,其中第四章就談到禮貌。他說中國人的禮貌,不是為了讓人舒服,而是為了顯示自己"會來事"。當然,外國人只看到了現象,卻沒有看到原因,原因是西方文化是建立在邏輯和哲學的基礎上的,而東方文化是建立在修辭和文學的基礎上的。

當然,不是說中國沒有邏輯,先秦墨家也是講邏輯的,不講繁文縟節,只不過後來被罷戳了。而西方也曾經經歷過黑暗的中世紀,只是後來文藝復興了。所以接受了幾百年理性教育的西方人,來到中國就會很彆扭,而現在經受了邏輯理性教育的我們,也開始經歷西方人百年前面臨的煩惱了。


如果是遠親,那只有說這個可以找回些自信。

「你看,學習好有什麼用,我家孩子都有對象了。」
「你看,能力強有什麼用,我家孩子都嫁人了。」
「你看,長得漂亮有什麼用,我家孩子都生娃了。」
「你看,那麼優秀有什麼用,還不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啊哈哈哈哈哈…」
(以上說的都不是我,純屬主觀代入)


一年給人家一次樂呵樂呵的機會,心裡平衡了就不背後扎小人詛咒你了。
多好。
恩。

如果是關係很好的親戚。

那!她!們!是!真!的!替!你!著!急!
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就這樣
恩。


不管什麼心理,看起來是為我父母「分憂解難」的樣子。

一路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不怕過年,不巧撞到了這個檻!

二姑姑為我織好了將來小孩的小鞋子,三姑姑納好了未來老公的鞋墊,連陪嫁十字綉掛件都綉好一塊、又因為過時要重新再綉一個…

不怕被問叨,最怕是真關心!

哭會去~


我一直堅持認為,人除了真正關心自己的事,誰管你的三六五啊。所以別人的評論從不對我產生任何壓力,甚至看到他們人模狗樣假裝認真的樣子十分好笑。


因為不了解,沒啥別的可問的。也別把自己太當回事,隨便瞎編幾句就行了。


類似問題之前有過精彩的回答,大家可移步此處:
面對周圍親戚的攀比,自己該怎麼辦? - 人際交往
---------------------------------------------------------------------------------------------------------------------------
本人化工狗,大二時放假回家,剛進門沒多久你猜我老爸問我什麼?
你語文考得怎麼樣?」
嗯,是親爸。
親朋們或許也只是想找個共同話題而已,要不然聊喜愛福、lol、上古捲軸6、《三體》、《槍炮、病菌與鋼鐵》、寄生獸、全能改造王...?你看,咱們同齡人的話題也不一定怎麼契合呀。我們也需要上知乎來找朋友交流啊。

遠親只是在血緣上和自己有著直接的聯繫,但這對「有沒有共同話題」無影響。於是話題也就只能很自然地回到了較為大眾的:
婚嫁、車房、工作


應對辦法:
1,如果是關係比較好的,或者是能給你幫助、指導的,照實說;
2,如果僅僅是問候 ,或者是準備冷嘲熱諷的,(此方法由知乎某大神提供,名字忘了...)照他們能夠理解、接受的情況說,比如說:
工資————比他們的圈子要稍微高出一點點;
有女友,剛談,八字沒一撇————避免他們進一步問更多的問題,比如「女朋友家裡怎麼樣啊」。
當然要先對親戚的「類型」做一個判斷。


人家就是隨口一問,千萬別太當真
這就好像遇到了學生就隨口問一句成績怎麼樣啊
人家都是遠親了,跟你又不熟
所以只好問一下這個年紀的人差不多都應該面對的事情
一句話不說也不好
將來問題上出了偏差你們要負責任
下次見面不問你們結沒結婚,就這樣問
有工作了么?月入幾狗啊?創業團隊拉到天使了么?風投到哪一輪了?找到盈利模式了么?你是學什麼的?哦,國際關係的,那你用新自由制度主義給我分析一下現在的國際合作和國際組織吧?什麼,你是學外語的,那你給我翻譯一下『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哦,你是學商科的,行,那這裡有一份報表你幫我看一下吧。哦,什麼,你是寫代碼的,那我看一下你的github
所以,這樣不得分分鐘哭泣啊
親戚就是想找一個大家這個年紀差不都都要 面對的話題嘛
你們啊,畢竟還是too young, naive!
識得唔識得啊


粉絲們也關心


難道是獵奇心理?
啊呀,活捉草泥馬一隻。
啊呀,活捉單身狗一條。


沒話找話,來都來了,總不能幹著吧。


上上周末女朋友去親戚家吃飯,席間她親戚們依次問到了以下的一些問題:
1 房子買好了嗎?
2 房子買在哪裡?大不大?小區環境好不好?
3 準備什麼時候結婚,酒水多少桌?
4 酒水檔次怎麼樣,一桌大概多少錢?
5 有沒有買鑽戒,鑽大概多大?什麼成色?
6 男方家裡有沒有給彩禮,送金銀首飾?

事實上,Q1-Q5結合事實情況和女朋友的一些經過修辭手法處理後的描述,她那些親戚們也沒有再多問什麼,唯獨到問到Q6的時候,當他們得知暫時什麼都還沒給,頓時就高潮了。

「什麼?連金首飾都沒有?我那個囡囡啊,男方當時可是給了60多克的金鐲子來」
「這個總歸要給的咯,男方也太不像話了呀,我以後小寧要是結婚了,再哪能我也要給新媳婦一個翡翠的墜子,我已經看過了,也就5-6萬的樣子」
balabalabalabala.......

他們怎麼可能只是關心你的感情生活。。他們只不過是想從這些問題的答案中找到自我價值的存在感,在無所事事的退休生活中找到一絲平衡感,靠著這種口嗨行為流露出自己的假想,巴不得從你嘴裡說出來的一切都是能讓他們吐槽的。

恨人有,笑人無罷了


女孩子被問比較多吧,因為老一輩觀念里女孩子嫁得好不好是評價一個女孩子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然後可以藉此機會對幾個同非的女孩子作一個橫向比較,或者和七大姑八大姨縱向比較。
對應的就是男孩子一般會被問在哪工作,收入怎麼樣之類的,我就被問了幾次,不過我比較高貴冷艷,一般直接回答無業漂泊。


小時候不管是去串門還是來親戚朋友了,很煩被問學習情況。考了多少分,年級上排多少名。
如今見到小表弟表妹,第一句也脫不了這個俗套。讀高中的還會調皮地問有沒有男/女朋友。
對方的表現跟我當年如出一轍,害羞,靦腆,不敢看我,支支吾吾說著各式的回答。

如今看著過年的日子越來越近,睡覺前總是煩躁該怎麼回答七大姑八大姨的問題。
怎麼還沒有女朋友。要抓緊呀。
一如當年考得很差,支支吾吾說不出回答。
是呀。當年的小孩子長大了,還是沒有半點別人家孩子的樣子。
只好依然害羞,靦腆。懂了一點點所謂的小聰明和面子,找一大堆理由搪塞過去,再找一大堆理由規避掉無休止的追問。
然而遇到久未見的同齡人,寒暄過後,依然還是會提起這個明知道對方很討厭的問題。

而立之年會被問有沒有孩子。
不惑之年會被問孩子的學習成績。
知命之年會被問孩子的婚戀狀況。
花甲之年差不多就輪到孫子了。
這大概就是毅種循環。

五分是關心你當前人生階段「最重要事情」的狀態
兩分是攀比 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我孩子比你小時候/別人家的孩子比你現在
一分是八卦 別人家的孩子
一分是除了這個和錢,我們還能聊點啥其他?談錢又傷感情
半分是你都知道了我的情況我不知道你的很吃虧
半分是我不知道你的情況怎麼好意思跟你提我的情況


通過別人的私事來逃避自己的人生。


每到逢年過節,都會有大批吐槽親戚朋友的抱怨。


沒必要。人情世故,如此而已。


我們多數人身邊都是充斥著全部的現實生活,硬邦邦的。你的親戚朋友每天佔據精力最大的是柴米油鹽和娶妻生子。這是多年環境侵染,這是世俗的內核。他們的生活里這個是很重要的,因此關心。


另外,不喜歡他們如此問的,試想一下,我們大家難道坐在一起面面相覷深情對視嗎。聊點其他的,比如精神層次的,太突兀了。沒有人有這個義務,也是太冒犯。並不適合隔代或者親戚,甚至不適合所有團聚的人。


我寧願認為這是真摯的關心與好奇。多數抱怨的人在有了他們親戚那樣基本的生活之後,就會理解他們,好似理解為人父母,如此而已。也會這麼做的。


也有一種人終生生活在世俗之外,但此時世俗也對自己毫無波瀾。更多的是體貼與善解人意。


所以每當親戚朋友在聊一些你認為不重要或者無聊的話題的時候,請拿出你的尊重和善意。每年都見他們有限次數。都是親人,此刻能坐在一起,惡意也並沒那麼多的,


生活瑣煩,大家都是在用力氣維持感情關係而已。


推薦閱讀:

焦慮?抑鬱?心理壓力太大?如何走出來?
山寨的眾泰等為啥比正向開發的觀致賣得好?
人,為什麼忙碌一天回到家後,突然覺得空虛、焦慮?

TAG:心理學 | 日常心理分析 | 七大姑八大姨 | 遠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