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作品真的是被過分解讀了嗎?
12-11
還是說這根本就是個偽命題,是不是只有迅哥兒老人家自己知道了
羅蘭巴特的觀點:當作品面向讀者時,作者已經死了。
也就是以羅蘭巴特所代表的後現代詮釋理論而言,作品本身就是作者與讀者的雙向互動的產物,根本沒有「過度詮釋」的說法,而恰恰是讀者的「過度詮釋」擴展了作品本身的可能性。
迅哥兒自己立志就是「喚醒中國人的精神」,所以他棄醫從文,以筆做匕首投槍,與其說過度解讀,不如說魯迅的目標到今天還沒實現。。。。
我家門前有2顆樹,一顆是棗樹,另一顆還是棗樹
大約的確是死了吧
這兩句上學都被這兩句折磨過,有沒有
《讓子彈飛》也被過度解讀了呢
不是原創
魯迅:「晚安!」語文老師:「晚安中的「晚」字點名了時間,令人聯想到天色已晚,象徵著當時社會的黑暗,而這黑暗之中人們卻覺的「安」側面反應了人民的麻木,而末尾的感嘆號表達了魯迅對當時人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不記得從哪地方看到的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迅哥「……」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魯迅說:就是西洋文明也變成我們自己的了。好像吃牛肉一樣,決不會吃了牛肉自己也即變成牛肉的?
※將胡適、魯迅譽為二十世紀中國的「世紀知識分子」有否過譽?
※「每一個老毛子心裡都住著一個狂戰士。」魯迅真的說過這句話?
※如何評價魯迅關於「掀掉屋頂」的言論和在現代民主社會這樣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