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互聯網產品運營需要具備哪些素養或知識?
問題較大,做過互聯網,也做過移動互聯網,在執行流程和溝通細節上確實存在諸多不同,當然這也跟不同的公司差異蠻大,一些門戶級公司的運營和創業型公司的運營更是有很大不同。
而且運營本身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範疇,狹義上來講(不分渠道、類別)它分為:- 內容運營
- 活動運營
- 用戶運營
- 微博等社會化媒體運營
- 社區運營
- 市場運營
- …
如果我們再涉獵廣一點,比如公司的法務條款運營、商務運營、甚至整個公司的運營也都算是運營的範圍
在做過傳統門戶型互聯網的一些運營工作後,幾經輾轉,再次來到了創業型移動互聯網的運營工作,這裡不想談過多的所謂「知識」,只想分享一下做為一個運營人員應該要了解的幾個事情吧,以下也在之前的知乎上的問題回答過,稍微偷點懶拿過來供樓主參考:
就我之前和現在工作來講,更傾向在產品運營和「運營」兩個方向,這裡舉兩個例子,如果你是金庸武俠小說里的某位大俠,那麼技術+產品就是你所學到的外家功夫(即所謂的劍法、拳術),而運營就是你所學到的內家功夫(即所謂的心法、內功)。如果你在蓋一棟別墅,那麼技術+產品就為你負責添磚加瓦、和泥磨牆,而運營就為你負責將屋內的裝飾、擺設。也就是說,現如今工作崗位分工越來越多,職位越分越細,雖然會更垂直,但其實也是說明聯繫更緊密,任何一個項目離開其中一方都不會有一個完美的產出,當然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會有說更側重某某方面。
回到狹義上的運營,我更喜歡用幾個詞來表述它:情感+細節+循序漸進(這裡面對執行力等我們就不用討論了,任何崗位這個基礎都沒有,都您就別玩了,當然公務員是在這個評判標準之外的)- 情感:對運營的理解,我更傾向他是一種「人」的行為,一種讓你的用戶感受到編輯/運營人員與他點對點的交流,我們的活動策劃、我們的新聞報道、我們的話題引導、我們的內容推薦都能夠讓用戶感受到你的存在,感受到他的價值,感受到你運營出來的東西是一種生命存在(也許很虛,但或者叫標準很高,但至少這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一種境界)。
- 細節:也許運營的細節和產品設計上的細節會略有不同,運營會牽涉大量的非常非常小,非常非常瑣碎的事情,但當這些又不起眼,又零亂的事情集合在一起時,你就會發現他的力量。
- 循序漸進:這裡我的一個比較明顯的感受是,比如一個以技術或產品為主打的項目,也許他的設計夠新,他的技術夠牛,他也許就會在短時間內受到極大關注,而運營卻不同,他是一個非常漫長,需要長期積累與沉澱,並逐步走出自己風格的過程,相信我,這也是一個非常苦逼的過程。舉幾個大家熟知的例子,新浪新聞8字真言的風格可不是他一年半載就能奠定的,網易有態度的風格也不是有態度一次兩次就被認可的,大家都是經歷長期的摸索、實踐、堅持堅持再堅持出來的結果。所以循序漸進是對傳統運營一個非常好的闡述。
綜上,還想補充一點說明的是,很多人都覺得「運營」的事情太瑣碎、太細枝末節以至於覺得做運營是一件沒有成就感,學不到什麼東西的崗位。這裡我不想說太激烈的話,也許用「呵呵」來回答應該是最好的,不過還是想讓更多的同學理解的是,如果一些門外汗對「運營」是這個認識,我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如果做為一位業內從業者,也仍然這麼認為的話,我猜想這還是一個非常非常 junior 的認知。個人還是認為將這些看起來瑣碎、看起來短期效果不那麼明顯、看起來在一定階段需要投入一些人肉工作的事情,在你做到一定階段,掌握一些運營方法和技巧後,是可以用「系統化」的運營策略去掌控這些業務的。
所謂「系統化」,稍微簡單說一句(之後會在豌豆莢的運營策略中詳細說明):
收集 / 整理業務現狀 - 分析原因 - 提出解決方案 - 溝通推動執行 - 效果驗收 - 重複優化
當一個項目周期中一系列的行為都能夠通過運營的方式去滲透,並逐步驅動,繼而能夠持續的像滾雪球一樣 run 下去,我認為這個基本的「系統化」模型已經建立。
以上問題,分為三個角度來回答,每一個都是長篇大論, 持續更新中。
- 技能:運營小白入行前跟入行後可以學習什麼技能,拿到Offer,提升運營工作效率,提升自己價值;
- 素養:具備什麼素養之後,可以成為優秀的運營人員並獲得持續晉陞;
- 核心競爭力:具備什麼樣的競爭力之後,能成為運營領域類頂尖的人才。
一、技能
從尚沒有做運營到拿到運營的Offer,溝通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技能。
1、溝通能力
- 明確溝通的目的:任何溝通都要以目的為導向,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非常值錢。溝通的目標非常多,溝通是為了獲得一個Offer,為了獲得領導對於某件事情的支持 ,還是為了讓自己的Banner定稿,或者是了解公司最近發展的方向,了解對於你升職的態度等,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溝通的目的;漫無目的的溝通閑聊也是有目的,比如增加彼此間的感情。
- 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如何溝通:夫妻之間、戀人之間經常吵架,吵架的目的是什麼,為了結束感情或者是讓感情更好,大部分人吵架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後者,表達自己的不滿,讓對方再乎自己,提升兩個人的感情。但達到這個目的有太多比這個方式更好的手段,方法達到這個目的。 但是不尚溝通的人,不去了解自己最真實的訴求,隨意的表露情緒,以致於無法找到一個好的溝通方式,以達到自己提升感情的目的,最終破裂,這種案例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是非常常見的。
溝通是一門複雜的藝術,任何人都需要不斷的修鍊。但是每次溝通之前,想一下自己溝通的目的是什麼,然後針對這個目的採用什麼方式能達到,做即可。不斷的像這樣訓練自己,然後不斷參與一些溝通技巧,可以不斷優化。
比如你的目的是拿到運營的Offer,這就是你的溝通目的,這個目的,再往下分解,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超出面試官職位預期的人,然後準備各種論據素材表明自己是這樣的一個人,才能離Offer更近。
比如,隨意找到的一條招聘啟示:
百度糯米餐飲業務部_用戶運營主管
工作職責:帶領團隊進行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社區運營,會員運營,對品類用戶流量及GMV負責
你的目的是拿到Offer,面試官的目的是找到可以做好這件事情的人,你溝通的目的就是讓他覺得你能做好這件事情;其中的核心就是對流量跟GMV負責,列舉你做GMV及流量的經歷,以及對新職位做這兩個指標方案(當然是超出預期的),而且結果也是超出預期的,再次就是內容、活動、社區、會員的玩法,Offer基本不在話下。而不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去碰運氣,給出的態度是你賞我個Offer吧。
推薦書籍:
《溝通的藝術 : 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此書在美國擁有超過 200萬的讀者
《創造雙贏的溝通》劉墉父子兩個人共同的作品,值得一看
等
從運營的大類來講,分為內容,用戶,推廣三種,其中了,在內容跟推廣這兩個方向容納的崗位是最多,從這兩個崗位而言,需要具備的技能就是內容組織成功,跟營銷技能。
2、文字功底
不管是做內容運營還是做新媒體推廣,文字能力永遠是一個基礎的能力。有比較好的文字功力再哪裡都會比較受歡迎,而在互聯網行業這種能力能更快的變現,比如從寫Banner到寫策劃方案都在在同批的小夥伴中脫穎而出,而在媒體上面發稿子在文學網站上面寫小說等能建立起自己的知名度,文字功力好,價值非常大。但是現實問題是,大部分人的水平處於不上不下的水平,工科出來的學生肯定沒法跟「咪蒙」這種科班出身且在傳統媒體干到首席編輯的人相提並論,但仍需要設置一個合理的目標來改善自己的文字功底。
如果我們的文字無法打動人,那麼先完成第一個目標,讓用戶理解。
因為「使用用戶語言」並且「保持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最經典的就是「51信用卡的案例」。
比如以上的描述都是最平實的文字 ,但是在微博上面卻贏得了大量的轉發,可見直指人心的文字比華麗的詞藻更能打動用戶。
所以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的寫作水平是能應付日常工作的,關鍵是把意思表達到位,能讓目標用戶能看懂,如果你寫的東西,用戶掃一眼就能意會,這種功底就差不多夠用了。
好的文字功底練就的方法:
- 加深對產品的理解:產品到底要傳遞出來是一種什麼感覺?「我不是在乎輸贏,我就是認真」這種情懷逼格,還是「收禮只收腦白金」這種收集場景的重定義直接以買買買為導向,所以對於運營而言,如果 沒法深刻理解產品,就去反覆跟領導溝通,領導你有什麼需求,來我寫寫寫,你改改改改。
- 對用戶需求的理解:說到底,用戶需要看到什麼樣的文字?比如微博上面的風格就是賣萌,自黑,你若端著用戶就無感。
- 對文字合適場景的理解:這個文字是應用在哪裡的,同樣一條內容,放在簡訊,消息推送,郵件,傳單,微博,微信,Banner上面,文字的形式跟風格就會有差異, 不了解場景肯定寫不出適用的東西來。
- 對產品所在行業的知識積累:如果沒有比較寬的知識面,內容源會比較窄,而用戶樂於分享的內容通常包括視角獨特新穎的知識 。比如咪蒙的文章即有最新電影、電視劇的影評能貼近熱點,也有生活中異於普通人的生活觀點,戲路非常多。這就源於平時的積累。
- 多讀多寫多用:如果天賦不夠,那隻能後天來補了。
- 設置一個可讀性的標準:比如建一個目標用戶的微信群,寫完之後扔過去,看看他們是否有不懂的地方,對於運營來講,文字功底最好的衡量標準就是用戶覺得我們的可讀性如何?
- 定一個寫作框架:從思路——目錄——文字填充的一個框架;
- 溝通:有說服力的溝通,讓自己的內容一次就成,因為寫作能力短時間無法大幅提升,反覆修改的投入產比往往不高,說服領導定稿,把自己的時間放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推薦書籍:
《The Copy Book 全球32位頂尖廣告文案的寫作之道》:把自己放在作品裡。用你的生活去活化你的文案。如果有什麼感動了你,有很大機會,也會感動別人
《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文案發燒》
書不再多,理解一本,並不斷實踐積累,才有價值
推薦工具:
這些工具能讓你的內容別具一格,文字不行,圖片或形式可以稍微補一補
EDM內容:Mailchimp
PPT演示:Prezi,PPT,如果英文不太好,可以嘗試下Axeslide(斧子演示)、微舞幻燈、No-ppt
娛樂圖片內容生成:暴走編輯器,暴走裝逼神器
銷售而:strikingly
H5製作頁面:初頁、epub360意派、Liveapp場景應用/雲來
設計:如果PS不會,美圖秀秀覺得太low,可以考慮下VSCO、Snapseed等手機版P圖產品,操作都非常便捷
寫作工具:Scrivener(需要寫電子書的同學可以嘗試用這個軟體,mac下面有);OmniOutilner(大綱式寫作)
3、營銷技能
營銷技能就是做推廣運營的技能。
營銷技能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懂營銷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懂不懂渠道的玩法:
- SEO怎麼玩
- ASO怎麼開展
- 微博怎麼漲粉
- 微信怎麼加關注
- 豆瓣、貼吧、人人網怎麼引流量
- 郵件營銷怎麼開展
- 論壇怎麼發軟文
- 媒體怎麼搞合作
- 病毒營銷怎麼發
然後有的公司,渠道互聯推廣也放在運營部,那就需要考慮,百度競價、360點睛、粉絲通、廣點通、扶翼的投放細節如何來操作
這些細分方向,往向展開,每個又會是長篇大論。
推薦書籍:
沒有發現有什麼書可以特別有效率的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建議是自己開一個賬號開始玩這些產品,增加對產品的認知。至於SEO、ASO,郵件營銷,知乎上面找一些貼子了解大概即可,書裡面的東西跟實際差距都是蠻大的。
4、數據分析
等你做完營銷之後,也做出了一些轟動性的事件,你開始背KPI了,你才知道,做微信推廣,不是看漲粉,不是看閱讀量,你做的不是自媒體你做的是產品的微信推廣,Leader要的是,你怎麼從微信上導流過來形成註冊或者是訂單,然後你不知道,日常導了多少流,怎麼有助於導流,這個時候,你發出你需要一些數據,微信過來的UV是多少,不同的活動,微信當中不同的位置過來的流量是多少,於是你開始學一個叫GA的工具,或者是百度統計。
你發現你開始懂UV了,然後也知道了流量標記,也知道了數據回收,你看到了一個漏洞,從微信過來,每一個步驟到下一個步驟轉化率只有3%,雖然你有100萬用戶,但是你天成交的訂單只有100,而Leader給你的目標是10000。
你學了一個新技能,叫目標導向。
學習關鍵點:GA等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
推薦書籍:
- 了解GA怎麼使用
《流量的秘密 : Google Analytics網站分析與優化技巧》
- 了解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
《網站分析實戰 : 如何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網站價值》
《網站分析基礎教程 : 流量與價值的秘密》
《網站數據分析 : 數據驅動的網站管理、優化和運營》
- 了解不同產品在進行數據分析當中的核心指標
《精益數據分析》
當然,基本的EXCEL你肯定需要特別熟悉,如果有技術基礎的同學可以看一下數據挖掘的內容。
5、產品認知積累
作為運營人員,可以不寫如何畫原型,也不用學如何寫文檔,但是一定要理解產品的邏輯並持續體驗產品,把自己當成真實的用戶不斷的體驗:
比如我們在運營多貝的過程中,把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老師去上課,也當成一個學生去聽課,講課的時候,不斷的想明白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講課,是為了獲得影響力還是能賺到錢,從播放量到點贊到推薦到關注人數到直播人數到最收的收入,哪個因素才是最能激勵我繼續上課的?
作為一個學生,到底什麼內容能激勵我持續去上課,這個內容不會是播放量過百萬的如何識別MM是否隆過胸,而是如何面試成為BAT的產品經理,雖然課程受眾比較小眾,但是即使是收費也持續有人買,且每個學生都能像看連續劇一樣,從第一集刷到最後一集,反覆刷而且還會做筆記,從0到1教會你找工作,或者是讓工作更高效,才是用戶選擇看課程,而不是看電影的理由。
所以理解產品對於運營人員意義非常重大。運營的本質也是在傳遞產品價值,產品到底有什麼價值,這個價值是從老闆講的戰略價值往下不斷分解與各個細分場景相結合,能直白告知給用戶的價值。
推薦書籍: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結網》
《啟示錄》
等
6、效率工具
運營工作其實是一個不斷改善效率的過程,原因很簡單,事情非常多,如果效率不行,結果就是陷入了更加被動的狀態,就像滾雪球一樣,越往下,雪球越大,事情越多,越容易失控,所以的計劃都無法有序執行。
比如很多人都會在簡歷上面寫精通Office辦公軟體,而實際情況上,大部分人都只會最基本的操作。
Excel:熟練使用Vlookup函數、數據透視表,做數據分析時效率至少會翻倍;
Excel 到底有多厲害? - 軟體
Office 系列軟體都有哪些另類或有趣的用法? - Microsoft Office
怎樣用 Excel 做數據分析? - Microsoft Excel
Excel有哪些激動人心但大眾不知的功能? - Microsoft Office
Excel有什麼神奇用途? - Microsoft Office
用excel畫妹子 http://www.bilibili.tv/video/av572765/
用excel放視頻 【Excel帝】only my railgun
用excel玩馬里奧 [搬運]Excel馬里奧
用excel玩其他遊戲 [搬運]excel VBA製作的遊戲集
除此之外,PPT,Word裡面也有很從神巧,推薦大家在知乎上面搜索相應的知識去看。
7、知識積累
《娛樂至死》中奧威爾擔心的是:有人將剝奪我們獲取信息的權利。赫胥黎擔心的是:有人將給予我們太多信息,使我們只會接受,無法自拔。在移動互聯網時間,所謂的碎片時間在當下已經不太碎片,我們玩朋友圈、遊戲的時間動輒就是半個小時以上,發一條朋友圈然後在等待點贊或者是等待評論中渡過。
如何有效的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是能否成長不斷的關鍵。比如同樣是信息,「張小龍是什麼時候推出微信的」這個簡單通過谷歌就能搜索到;但是對於另外的一部分知識,「張小龍的產品觀」同樣你也能搜索到,但是其中講到對設計產品的一些觀點你並沒有辦法快速理解並運營到工作當中,所以理解其中的邏輯關係轉化,並將其轉化成自己能用上的知識至關重要。
A.信息獲取
僅互聯網行業本身就天就會產生大量的信息,如果通讀下去時間基本就是不夠用的,但同樣,這些信息,基本只需要建立印象,通過標題就能知道發生的大部分內容。強調信息積累,也需要強調時間管理,所以在進行信息積累的過程中,必須要用一下Pocket,就是稍後閱讀,這樣能提高正在進行事情的效率。
B.話題整理
每天選定一個當日的話題進行整理,搜集話題下的所有新聞深入分析進行整理,比如對於內容運營感興趣,收集內容運營在百度搜索,微信公眾號搜索,知識搜索下面的所有內容,通常之後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整理。反覆進行。
C.相關書籍的整理
讀書計劃,最好根據自己的所需,比如最近對設計心理的內容感興趣,在豆瓣讀書當中進行搜索,把評價數高同時評價不錯的書目都整理出,把書讀薄,量勝於質,吸收各式各樣的知識,再通過自己不斷過濾。
D.接觸新鮮事物
接觸更多的人、事、物,擴展自己的包容力。
8、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首先來看看時間都花在哪裡了?
推薦一下ManicTim(時間追蹤分析軟體):下載之後讓他自動運行一周,打開軟體的報表,你會認識到一個事實,現在不NB原因不是因為自己天賦不夠,而是努力程度確實太低,大部分人每天上網的時間至少有一半被一些非工作相關的娛樂、購物網站所佔用。
Mac的用戶可以使用一下Rescuetime。
不太推薦Timings等需自行記錄的時間跟蹤軟體,因為回收的數據有問題。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了?
推薦一個瀏覽器插件:Block site(限制在某些網站上面所花費的時間)
比如我每天上班都會去多貝看我今天的課程收入,於是不知不覺的發現,就這麼一個小舉動,每天花的時間大概有30分鐘,於是把他列在Block site裡面,然後是一些政治類的門戶網站,每天都有一兩個小時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於是把他們全部列入到Block site,然後設置一下全部耗時時間如10分鐘,每天能花到所有被列入到Block site的時間就是10分鐘,這樣時間就回來了。
ManicTim的另外一個好處是,比較客觀的分析出你每項工作所花的時間,前提是,不同的工作你用不同的軟體來完成。
有了客觀的一手數據之後,提高每項工作的效率。
緊接著第二個問題是,開始區分優先順序。
優化級的概念很好理解,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是一件不太好區分的一件事情,尤其是作專員的時候,哪件事重要,哪件事不重要,很難區分,建議就記住一條,但凡是周會上面大家反覆討論的指標,與這些指標相關的事情就是重要的事情,或者是Leader反覆溝通的事情都在這一類,其它的事情往後稍微延一延,如果無法判斷是否重要,就提高效率來完成這件事情。
另外,一個時間管理的建議,就是提高效率。
因為很多件不重要的事情加在一起,共同構成的人其它人對你的印象,另外就是專員做的一些事情確實不重要,但是這些事情可以以小見大看出你的態度,所以最好任何事情都認真對待。
第三個問題,做事有規劃
制定下周計劃,並根據實際情況每天做調整,按照計劃做事情,時間利用率肯定會高。
二、運營人員的素養
- 運營知識架構
- 自學 能力
- 商業分析能力
- 用戶心理把控
- 產品設計
- 創意
=======================================================================
預計需要上萬字才能說個大的框架,有時間繼續更新。
有興趣可以加個人微信(zyulaoshi 討論運營相關的話題)
曾經有個朋友跟我探討過這麼個問題——
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在某些思維方式上,往往跟其他普通人是會有顯著差別的,比如說:小快靈總是要優於大而全,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都會優先考慮轉化為機制化,一切問題都會回歸到「用戶、需求、場景」三要素去加以具體分析,等等。
那麼,一個優秀牛逼的運營,是不是也可能存在著一些與普通人不同的,特定的思維方式?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也跟很多人聊了一下,我發現,除了像數據、策劃、溝通推動這樣的一些偏技能層面的東西以外,還是普遍存在著4個思維層面的顯著差異點的。
下面我來一個個講。
1. 流程化思維
一個優秀的運營和一個普通人之間會存在的一個核心差別,就是優秀的運營拿到一個問題後,會先回歸到流程,先把整個問題的全流程梳理出來,然後再從流程中去尋找潛在解決方案。而對普通人來說,則更可能會直接拍腦袋出解決方案。
舉例:曾經有人通過在行來約過我,然後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黃老師,我們現在想做一個面向HR的活動,想通過這個活動給我們的微信公號帶粉絲,這個事情我們線下是不是活動現場簽到時放個二維碼就行了?
而我是這麼回復她的——
假如圍繞著如何通過這個活動給微信公號增加粉絲為目的,我們可以先來梳理一下這個活動從前到後的整個流程,我猜大體應該是這樣的:
基於這個流程,我們可以來看一下在每一個環節,有哪些事情是要做和可做的:
簡單來說,在活動宣傳這個環節上,我們要考慮的事情可能包括了活動時間、地點、嘉賓等的確認,活動宣傳的推送渠道、時間和頻次等,但如果基於拉粉來考慮,其
實這個環節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是活動的文案傳播度和轉化率到底怎麼樣?所以,如果是要做到極致,我們應該在這個地方著重去打磨出一篇傳播度還不錯的活動宣
傳文案。
然
後是第二個環節,關於報名,這個部分我們要考慮的東西是活動名額和報名機制。而圍繞著拉新,可以關注的事情,可能就是報名機制了,舉最簡單的例子,要是把
活動的參與機會變得更稀缺一點,然後轉而讓用戶們先完成一些任務(最粗暴來說,比如活動文案轉發)才能獲得活動參與資格?
再是第三個環節,報完名後等待活動開始。在這個環節里,我們其實可以考慮跟用戶做一些互動的,我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要是你在這個環節給每一個人都做一個那種看起來逼格很高的一個電子邀請函,你覺得他們願意轉發到朋友圈去分享的機率是不是更大一點?
再
然後,又到了活動進行現場,這裡除了活動的流程外,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考慮設置一些可以促進傳播的現場趣味互動小環節?比如說,你是不是放個特別酷或者特別
可愛的玩偶,然後所有人活動前可以跟這個玩偶一起拍照以特定句式發到朋友圈,然後活動結束後,看誰獲得的點贊留言最多,可以拿走一個大獎品?
以上,以此類推。
當時,她聽完我的反饋後,楞了好一會,說:原來一個活動,還可以有這麼多玩法,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其實,不是她想不到,而是她基本思考問題的方法就是有問題的。切記,對於一個優秀的運營來說,拿到某個具體問題後,一定會遵循以下這樣3個步驟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 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標和結果;
- 梳理清楚,這個問題從起始到結束的全流程是怎樣的,會經歷哪些主要的環節;
- 在每一個環節上,我們可以做一些什麼事情,給用戶創造一些不同的體驗,以有助於我們最終達成我們期望實現的結果?
包括,假如你做了一個活動效果不佳需要去具體分析它的原因,你應該先把整個用戶參與這個活動的流程梳理出來,再從具體每一個環節的數據去看問題到底都出在哪些環節,而不是純靠拍腦袋式地覺得「這個活動就是爛」。
而,關於「要先有流程,再有解決方案」這一點,其實不止是對運營,對於產品來說,也是一致的。
甚至是,放大到更大的範疇內,比如一家公司的運營,你也需要先梳理清楚大的業務流程和邏輯,然後再從中去看當下每一個環節的現狀、問題,並制定相應策略和具體工作,這個道理都是相通的,也是為什麼有人會說「在一家公司里,一個優秀的運營,是距離成為COO最近的人」。
2. 精細化思維
講完了流程,我們可以來聊另外一個緊密相關的思維習慣了:精細化思維。
其實,做運營做久了,你真的會發現,一個牛逼的運營,很多時候真的是通過大量的細節和瑣碎事務,最後堆砌出來了一個牛逼神奇的產出。
也正因為如此,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運營,你需要具備很強的精細化思維和精細化管理能力。
再換成人話講的話,就是:你必須要能夠把自己關注的一個大問題拆解為無數細小的執行細節,並且要能夠做到對於所有的這些小細節都擁有掌控力。
我來分享個例子,大概4年以前,我有一位做微博運營的同事,坦白說他的策劃、創意能力都不是特別出眾,但他仍然在短短3-4個月的時間裡給我們的微博做了十幾萬粉絲。
這背後的秘密,是他有一張表。
首先,他有一個自己工作的SOP(標準工作步驟),比如在「微博營銷SOP」這個表裡的內容是這樣的:
你可以看到,關於這個微博要怎麼運營,他把內容上分成了若干個欄目,然後清晰界定出來了每個欄目的內容定位和分析、典型的內容範例,還有內容素材的渠道來源。
這樣一來,是不是就感覺清楚多了?
然而這並沒有完,我們繼續往下看。
這是他的另一個表,叫做「微博排期表」,他在這裡面把一周內這個微博所有要發布的內容排期都已經全部做好了,發布時間精準到分鐘。
還有這個表:知識類微博素材。他把自己收集到的所有知識類微博素材都放進了這個表裡,然後這裡就成了他的彈藥庫。
除此以外,這張大表裡,還有很多NB閃閃的子表,我就不一一說了,比如「推廣排期表」、「課程微博文案匯總」、「首頁課程排期」……等等。
是的,你發現,他基本上把自己要關注要做的事情,已經拆解和精細化到了接近極致,也基本已經完整Cover住了他自己微博運營工作中的全部細節。
而當他對自己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做到了這個程度之後,他可以據此創造出來一些「神奇」的結果,並不是一件太出人意料的事情。
把這個思路套用到我們面向用戶的運營過程中,其實也是一樣的:你的用戶可以被分成哪些類別,對於每一類,再每一個體驗點上我們可以使用哪些不同的運營策略和運營手段,當把諸如此類的這些事情切分和做到極致之後,你的運營指標的拉升,其實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3. 槓桿化思維
第三個思維,其實我們在之前的有兩篇連載裡面已經提到過了,就是槓桿化思維。
就像我們一再提到的,好的運營,其實是有層次感的,你總是需要先做好做足某一件事,然後再以此為一個核心槓桿點,去撬動更多的事情和成果發生,典型比如——
我先服務好一小群種子用戶,給他們製造大量超出他們預期的體驗,然後我就有機會藉此為槓桿,去撬動他們在此後幫助我就進行品牌和產品傳播的意願(還記得小米的米粉嗎);
我要做一個活動,先集中火力搞定了一個大佬,就可以以此為槓桿點,去撬動更多人的參與意願;
還是做一個活動,如果我能先集中火力把這個活動的參與名額變得很有價值很稀缺,我就可以藉此為槓桿,去撬動用戶願意為了參加這個活動而去付出更多成本,比如,去完成幾個我所設定的任務;
甚至是,這個思路,套用到做人上面,也是一樣的——我要是先花大量時間先讓自己具備了一項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比如對我來說,這個東西就是寫文章),我就可以以此為槓桿,去撬動大量的資源和機會向我靠攏。
所以,一個優秀的運營,腦子裡也一定要時刻保持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
圍繞著我想要達成的結果,當前可能有哪些東西可以成為我的槓桿點?
關於槓桿化思維的部分,你也可以再回過頭去參考一下我之前的知乎專欄文章:
【老黃談運營2.4】運營的「做局」和「破局
【老黃談運營2.5】一個10年運營總監的3個底層工作方法
4. 生態化思維
前面我們也已經說了,好的運營,其實無非就是在不斷「做局」和「破局」。
而
「做局」這件事,其實很多時候,就是在搭建一個生態。所謂生態,其實就是一個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為價值、和諧共存、共同驅動其發展和生長的一個大環
境,好比,一個幾百人的微信群,要是大家在其中都很活躍,彼此也都能給其他人多少提供和創造一些價值,讓這個群可以自然良性發展下去,它就已經是一個小生
態了。
且,互聯網運營與傳統運營的一個很大的差異點,就是你會有更大的空間和機會,基於線上去搭建起來一個可良性循環的生態。
而能否成功搭建起來生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能夠梳理清楚並理解一個生態間的各種價值關係,或者說,腦子裡要先有一些生態的概念和模型。
先來看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下面是去年曾經爆紅一時的APP「17」的核心業務邏輯圖——
在這張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其實17要搭建的是一個以內容為中心的生態,一方面要找到主播,通過發圖片、短片、直播等方式來提供內容,另一方面則是要找到觀眾,通過觀看、點贊、評論、分享等方式來消費內容。
二者之間一旦能夠建立起這個關係,且雙方的數量都突破一個臨界點後,17的APP站內就會形成一個天然的內容生態。
再舉個例子,下面這張圖,是美麗說網站早期的站內用戶生態圖——
你會發現,在這個生態中,美麗說把自己的用戶分成了時尚達人、超級達人、活躍用戶和需求大眾4類,其中時尚達人承載品牌樹立作用,超級達人主要生產和創造內容,活躍用戶主要會加速優質內容的傳播,而需求大眾則主要是消費內容的。
這當中,尤其圍繞著超級達人、活躍用戶和需求大眾之間,就存在著很緊密的價值相互提供關係,而當所有的這些關係都被打通串聯起來了之後,這個用戶生態也就形成了。
其實,以此回過頭去看的話,在很多QQ群、微信群里,都存在著類似的生態,都是會有少量的人扮演著核心內容生產者或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在群里發起話題,給大
家提供幫助等等,而更多的人,則是一個純粹的消費者的角色,默默在群里呆著,偶爾插上幾句話。因為他們之間基於這個群而結成了這種價值供給的關係,這個群
也因此而成為了一個小生態。
差別只在於,有的群管理員,可能根本對這些都沒什麼概念,只是誤打誤撞的把這個群做了起來,但究竟這個群是怎麼起來的,他根本說不出來個一二三。而有的群管,則是一開始就明確了這個群生態的大概邏輯和模型,且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讓這個小生態最終能夠成型的。
以上。
——————以下為硬廣——————
可能是目前最有溫度的互聯網人學習社區
http://weixin.qq.com/r/JnVAWGPE6j6VrSc79yA0 (二維碼自動識別)
直接上【產品運營各職級能力模型】佔位,你們自己先感受下,周末找時間補充。
一、產品運營崗各職級能力標準
1、素質:(1)基本素質;(2)關鍵素質
2、知識技能:(1)市場能力;(2)產品能力;(3)運營能力
3、客戶導向
4、領導力
二、產品運營P1:初級能力模型
突出:
1、學習/提煉能力
2、辦公能力
3、執行力/IQ
4、溝通能力/trade off
5、行業融入感/ownership
三、產品運營P2:有經驗者能力模型
四、產品運營P3:骨幹能力模型
四、產品運營P4:骨幹能力模型
五、產品運營P5:資深專家能力模型
看模型就知道了:綜合性素質!!!
ps:素材源自互聯網,傳聞是小馬哥家的內部材料,本文對此乾貨引用學習交流,模型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原作者及時告知。
抽空來答題。
作為剛入行的小白,希望通過自身的學習經歷來寫這篇文章,讓更多像我一樣通過學習而進入營銷行業的人找到學習的思路及方法,
先用書里看到的一段話回答下問題,再具體闡述:「互聯網運營工作做的好人,堪比萬金油,價值連城,為什麼?因為運營人員幾乎什麼都懂一些,一般來說,通過大量的實踐,你至少會精通其中一項,甚至樣樣精通。」
那麼「都懂一些」是什麼呢?具體來說,作為一個運營,你需要掌握以下技能:
專業的營銷思維、運營、文案、數據分析、廣告投放、內容製作工具的使用
1、專業的營銷思維。運營說白了就是營銷,做營銷也沒那麼複雜,就是【把你的產品,通過產品目標用戶所在的渠道,用目標用戶喜歡的內容承載方式,告訴給需要這個產品的人】。
要具備專業的營銷思維,你就 要明白,營銷的核心就是有效流量。
比如你的產品是3000萬的大別墅,微博A有5個粉絲,有3個人買了你的產品,,而微博B有500萬個粉絲,沒有一個人買你的產品,那麼很顯然微博A的作用大於微博B的作用,而微博A帶來的就是有效流量。
如何得到有效流量,你需做的工作有:用戶調查、內容製作、渠道推廣、數據反饋、調整優化
2、運營能力
所以互聯網運營的主流就是微博和微信的運營。那我們發布內容,通過這些社交渠道傳播的時候,就涉及到你怎麼定位你的社交渠道角色、功能、怎麼為用戶提供價值,讓用戶樂意為你傳播。
拿微博舉栗,你知道100個用戶,讀完30條微博的平均時間嗎?30條哦!你猜會花多長時間?5分鐘?4分鐘?告訴你,只有1分鐘!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微博的閱讀時間只有2秒鐘!2秒鐘能讀10個10個子,所以這10個字,就是每條微博的有效閱讀量,你要用這10個字抓住用戶。怎麼抓?
1.直接寫出目標用戶和你的產品,一次得到他們的關注。比如英語推廣,你的微博可以這樣開頭「專為外企人士打造的口語課」——直接告訴你的用戶,這條微博跟你有關係!這是最簡單的套路,也是最有效的套路。
2.寫出目標用戶的終極訴求。所以我們還可以吧英語推廣的微博寫成「想快速加薪?先把口語練好!」直入主題,讓目標用戶知道,你是來幫他們掙錢的。
3、文案能力
推廣的內容,無非有三種模式:文字,圖片、視頻。目前60%以上的內容形式為文字。即使圖片和視頻,裡面也涉及到文案能力。好文采不一定代表好文案,好的文案足夠了解自己的產品,同時也足夠了解用戶的需求。運營人員的文案能力不需要太好,但也不能成為你的短板,至少你要寫出有效的文案,比如:標題怎麼寫?文字內容用什麼調性和結構?如何植入廣告?怎麼寫軟文?微博、微信怎麼寫等等。軟文為例可以是這樣
4、數據分析能力
營銷不是野蠻的推廣,不是你做完一個活動就萬事大吉,你還要時刻關注用戶反饋,了解你的推廣內容用戶是否喜歡,通過你反饋數據來優化產品和運營。數據會告訴我們一切。數據分析的工具有很多,比如GA(Google Analytics),百度統計,站長等。
這裡以GA為例。
首先你要會製作監測鏈接
前提是你會翻牆,翻牆軟體自行百度(推薦lantern,簡單易用),然後用網址構建器(https://support.google.com/analytics)製作一條監測鏈接。
根據提示填完,然後生成網址就好了,你就能得到一串唄監測的網址,比如這樣
然後,就是查看監測 報告啦!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查看不同的數據
5、廣告投放能力
要想得到有效流量,有兩個必要因素,一個是營銷內容擊中了用戶的痛點,營銷內容做的好,一個就是推廣渠道。我們要清楚的知道,我們拿個內容用戶更喜歡,他們願意分享那個內容,這個內容又能帶來多少在傳播,多少銷售轉化,在內容投放初期,需要準備多少個版本內容,迅速得到用戶反饋,這就需要我們有廣告投放能力。
用微博粉絲通舉例,我們迅速的發布幾個版本,同步投放到市場上進行數據測試,發布ABC三個內容,發現A數據很好,那麼我們就可以吧更多的錢花在B身上,而不是把錢花在AC身上,白白丟掉。
當然廣告投放能力還白苦熬,怎麼去設計一條創意,怎麼去做AB測試,怎麼去做興趣匹配,怎麼做投資策略等等。
6、內容製作工具的使用能力
善用內容製作工具,可以加速你的營銷測試,節省很多時間。你曾經覺得,畫一幅漫畫,要找設計師,做一個銷售頁,要找程序員開發,但是其實這些你可以自己搞定!介紹給你幾款製作神器,學會用這些,神馬設計師,神馬程序員,通通都是浮雲!
暴走編輯器
可以幫你拼出個裝搞笑漫畫,流行表情,拼圖,還有各種簡訊編輯,表情編輯一類的,自己去體驗吧!
銷售頁製作工具「strikingly」
有n多模板,直接套用就能製作出來,讓你無論從開發還是設計,都自己搞定
用Prezi做一份現場演示方案
非常適合需要給客戶講解營銷方案的童鞋,幫你完成一個「動態方案」。適合現場演示。比ppt方便哦~
當然這種工具很多,目前暫時推薦這三隻,有其他需要的話,可以自行百度。
好啦,差不多就這些啦,艾瑪,純手打,好累。希望可以幫到一些朋友。覺得有用的小夥伴請點個贊吧!不勝感激~
你要問我,一個營銷小白怎麼知道這麼多,嘻嘻,不告訴你這是我從踏浪100上現學現賣滴~~互聯網運營的路漫長且艱辛,如果你和我一樣想成為價值連城的萬金油,歡迎來踏浪100專註學習互聯網營銷知識學習,這裡不但可以學到系統的互聯網知識,還能得到踏浪100CEO的親自指導哦,多說無益,誰學誰知道~撤啦~聽課去啦這裡嘗試用心理學家 Jason Hreha 的觀點,從心理學的角度去說一下互聯網產品運營的一些素養吧。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技術都有一個目的:減少不確定性。當不確定性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甚至關乎生死的時候,這點尤為重要。人類更願意每年有確定的食物(通過像農業這類技術獲得)而非不確定的食物(通過狩獵或者採摘等方式獲得)。這種傾向性能夠促進技術進步。
現如今,我們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已經少得可憐,為了消滅不確定性而進行無休止的改進令人沮喪。沒有人喜歡被劇透,我們都希望在電影片尾被驚艷到——這才是我們喜歡看書、看電影和聽故事的原因。但隨著數字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們不斷壓縮生活中的不確定性。有了手機,你可以打電話給小夥伴,看他們在不在家,要不要出來玩。在過去,你會直接走到他家按門鈴,也許還得和他的鄰居聊上幾句才能打聽出他什麼時候出的門。但是今天,我們直接從出發地去到目的地,手機自會告訴我們朋友在哪,什麼時候到等等。我們正在一點一點去除環境中人類的重要性。
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有的人獨自在餐館或酒吧座位上玩手機。他們非常害怕抬頭四處張望,眼神交流以及與陌生人交談。幾分鐘後同伴來了,他們彷彿突然活了過來,開始聊天。手機讓我們從屏幕中獲得現實世界的經驗。當現實世界和二次元世界的畫風不相符,很多人就參與不進去。現實世界不可預測——可能充滿恐怖和壓力。但這恰恰也是為什麼人類與現實世界的互動如此重要,我們在壓力中變得更強。我想知道我們是否創造了一個過於敏感的社會,人們容易被諸如和陌生人交談、嘗試新的餐館以及在不完全了解的情況下買東西這樣的壓力嚇壞。
所以我們的角色是什麼?我相信作為技術人員,我們的角色是儘可能多地創造新事物。我們是強力試錯機器。大多數時候,技術人員生產的只是平庸的產品。但是,每隔一段時間,當所有東西會整合在一起,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會創造出一些真正偉大的事物。我認為所有技術人員都應該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不要生產任何有害的事物。
2.不要生產任何以讓人上癮、消耗時間為目的的事物
互聯網產品已經和我們的生活緊密關聯起來了,所以互聯網設計和運營人員的操作都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因此這兩個基本素養也算是作為互聯網用戶的一點訴求吧。
---------------------------------
本文節選自創業心理學02 | 矽谷心理學家解答互聯網產品四大問題,點擊標題可查看原文。
友心人(yosumn),鼓勵批判性思考、有趣且專業的心理學科普社區。
需要忍,會忍,很會忍
作為渠道運營,我沒有一分錢預算,我只能每天記錄各渠道所有關鍵詞的排名、不斷做ASO工作、每天和其他APP換評論;我找設計重做產品宣傳圖;我辦理軟體著作權、聯繫360做首發、求小米小編上專題推薦;每次發布新版,我都連夜分渠道包、加固、簽名、上傳到所有渠道。
下面三張圖是我半年多的工作成果:
每天換5條評論,不間斷換了半年多
作為產品運營,我每天回復所有用戶反饋;每周監控產品各頁面的停留時長、跳出率情況等;我找技術、不斷改進運營後台;我找產品經理、反映用戶使用產品的各項數據;我找CEO、申請做線上、線下的活動;我找其他APP、換量合作拉贊助------
下面兩張圖算是我對半年多工作的交代:
作為新媒體運營,我運營1個微博號(粉絲6萬多)、2個微信公眾號(粉絲各3萬多)、2個內測群(內測用戶各700多)、30個微信小號(好友平均3000多)。一周七天,每一篇文章、每一張圖片,都有我的心思。
作為審核、打雜,一周七天白天、我每隔15分鐘審核一次圖片;我常常自己掏錢、在半夜給還在審核圖片的兼職同學發紅包;我審核過的圖片應該有幾十萬張了吧!
好,好,我們先來看看什麼叫產品運營
就是以最低的預算、最優的路徑、最高效的執行、最有效的手段來吸引大批忠誠用戶,建立產品市場壁壘,並最終取得產品市場成功的過程。
從運營的分類來看
1.內容運營。這樣看來,內容運營本質就是掌握產品氛圍,打個比方,知乎這個真是網路問答社區,產品氛圍體現在高質量的問和答,通過贊同/反對、評論/私信這個行為去反映。理解產品是這個時候應該有的能力,試想,你對產品只有60%的了解,又如何叫別人理解你傳遞的產品價值呢?
2.推廣運營。不用說,掌握推廣手段是必須的,那些個微信、微博什麼的自不必說。但推廣之後所效果監測也是重中之重,所以還要掌握數據分析的能力,要學習一些分析軟體,如SPSS、Matlab、Excel。
3.商務運營。商務運營就是商務合作嘛,那麼就需要開拓市場的能力
4.核心用戶運營。對於核心用戶要多跟他們了解,了解他們的痛點,當然他們也會給你更多的產品反饋。在這裡,你更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
5.活動運營。產品就像一個大社團,多搞搞活動還是有必要的。這就要求你有策劃、組織的能力。
那麼,如果在把鏡頭拉出來看看整體,你應該要有一些規劃能力,如產品前中後期應專註於那種運營方式。
最近一個勁的在學習運營技能並進行了梳理。一個合格的運營,不管是感性的用戶理解,還是理性的數據分析都必須面面俱到。在這裡,我把運營所需技能分成了幾大類。
那我們展開來說
1. 基礎能力
(1)辦公軟體的使用
這裡就不詳說了
(2)數據的採集整理能力
不管是內部的信息還是外部的信息收集,你都能很好的找到相應的數據並整理。這裡重要的是信息的採集,你需要明確你收集信息想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根據問題去採集相應的數據,並用可視化的形式展現出來。
(3)執行力
相信大家都能理解了,你想要進步,你想要收穫,你想要公司看中你,好好的認認真真的去執行。法無禁止即可為。執行是一切事物的開端。
(4)總結思考學習的能力
不光要執行,執行後的反饋是怎樣的,你下一次在執行的時候會怎麼改進。你總結出這件事情的規律是怎麼的,這件事背後的原理是怎樣的。
2. 專業知識
(1)對不同行業/產品的理解(商業模式,運營側重點,用戶群等)
不同的行業運營的側重點會有很大的差別,互聯網領域通常被分為內容,工具,社交,交易,平台,遊戲等。
內容——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信息
傳統的媒體,門戶網站,視頻網站,自媒體,網紅,IP都可以算得上是內容。大大降低了用戶獲取知識的成本,只是如今已是內容過剩的時代,用戶對大部分的內容也產生了免疫力,內容也逐漸走向了小眾化。內容產品是一個強運營的產品,它會偏向以內容運營為側重點。
工具——滿足用戶一個特定的需求
例如解壓軟體,輸入法,手電筒,二維碼等等。工具型的產品用戶粘性比較差,用戶只是有需求的時候才會想起你,而用完就會走。所以為了增加用戶的粘性,工具型產品也在試圖做社區,像大姨媽這樣的產品就是這樣。工具型產品是重產品,輕運營的。
社交——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連接
社交的產品就太多了,這裡就不舉例了,社交的本質是把一群趣味相投的人連接在一起,建立聯繫,並形成各種各樣的互動,形成高粘性,讓用戶持續留在產品里。所以社交是一個重運營的互聯網產品。運營需要找到同樣的一群人,讓他們留在產品里,並讓他們相互認識形成互動,讓他們帶給產品獨特的價值。
交易——做買賣的產品
例如電商,O2O都是交易類產品,交易類產品通常有兩類用戶群,買家和賣家,需要把這兩類用戶服務好就必須找到那個利益的平衡點。也是重運營的產品。
平台——複雜綜合體
同時滿足多種角色的一種生態體。可能是社交交易的組合,也可能是內容社交的組合。比如微信。
遊戲
一種特殊的產品,包含社交,交易等元素。一直覺得遊戲類的運營是很牛逼的,熟知各種套路促使付費。對人的心理把控非常牛。
(2)對不同運營崗位的理解
運營從大體上被分為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運營推廣等職位,當然還有新媒體運營,社區運營等等。那在這裡具體每個崗位負責什麼就不想說了,相信你看完其它的回答已經大概知道了。我在這裡想說的是,不要局限於具體崗位的技能,因為運營不同崗位其實有很多工作內容都是相通的,而且在早期的創業公司,運營會是一種什麼都要管的狀態。所以如果只局限於某一崗位,你的發展會受到巨大的阻礙。
3. 專業技能
(1)文案
文案可以說的運營的必備技能,你做活動需要文案,你推廣需要寫廣告寫軟文。而學習文案一點捷徑都沒有,只有多寫多練。寫文案的時候,你需要知道文案背後的計劃是什麼,這篇文案需要達到什麼目的,我的產品的賣點的什麼,是否與用戶的痛點相吻合,我的文案在哪個渠道上推廣,渠道的特徵是什麼,用戶的有效閱讀時間是多少。當你在外面看了一篇你覺得完全無感的文案的時候,不要輕下定論,也許,你根本不是他的目標用戶。
推薦幾本學習文案的書籍
《文案訓練手冊》
《吸金廣告》
《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讓創意更有粘性》
《那些讓文案絕望的文案》
《誠品副作用》
等等......
(2)運營策劃
運營人員通常都需要策劃一個推廣方案,一場拉新/促活活動,一場線下沙龍等。這裡面沒有具體的模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策劃的能力,往往是你對一件事情的把控能力,這種把控,是經驗,也是對產品的賣點和用戶需求的提煉,更是對已有數據的分析。需要你有資源整合,統籌安排的能力。運營策劃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它不是執行,而是要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執行。
推薦幾個我常去看的營銷網站
梅花網-營銷者的信息中心
全球頂尖創意分享平台 OPEN YOUR MIND
數英網-數字媒體及職業招聘網站
SocialBeta | 領先的社交媒體和數字營銷內容與招聘平台
等等.....
(3)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是一切行為的基礎。它可以讓你做到有理有據的執行,而不是單純的靠腦補。比如,在一次推廣中,你發現用第二種標題用戶的點擊率會更高,你發現這樣的軟體用戶的停留時間會更好,用戶的轉化率更高。比如在網站的頁面中,你發現大多數用戶瀏覽了某一個頁面之後的留存率普遍增高。數據分析它能真實的檢驗你的工作效果,能很好的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做到有理有據。
(4)營銷推廣
營銷推廣顧名思義就是為產品帶來流量,這是一個產品生存下來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營銷推廣對於運營可以說也是必備的技能。關於營銷推廣,請看我的另一個詳細的回答, 一個互聯網客戶端產品在不同階段諸如引入,成長,成熟,衰退的運營重點應該是什麼,分別通過哪些運營方式實現呢? - 知乎 會講的比較詳細。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4. 高階軟技能
運營是一個軟硬能力都必須具備的崗位,如果你想要越走越遠,在補充硬技能的同時,軟技能也是必須要培養的。
(1)用戶理解(需求,場景,心理)
不要小看了用戶理解哦!它可以說是做任何運營工作的前提。因為你做的任何工作都是面向用戶做的,你的產品也是為他們的需求而設定的。運營的職位有很多,但是每個職位都必須對用戶進行深入的了解,你對用戶進行了解了之後,對運營的任何職位都比較會得心應手。它會指引你完成很多工作。如果你不能準確的理解他們的需求場景心理等,你做的很多工作都會像是在自嗨,而用戶只會越發的無感,最終離開。
那如何才能更加的了解用戶呢,這裡提供幾種方法 (1)用戶調查。可以是和用戶1V1溝通,也可以是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也可以是去用戶活躍的各個產品對收集用戶的反饋。 (2)數據分析。有時候用戶說的話並不能百分之百的相信,因為可能用戶他自己都不清楚他到底想要什麼。而數據的反應是最真實的。
(2)運營策略的整體把控能力
當然,這是高階運營才能做的事。不再滿足於具體的執行,而是要知道為社么要這個執行,這樣執行的目的是什麼。更加考驗的是運營的綜合能力,對行業的了解,競品的了解,商業模式的把控,這些信息都會支撐他做出運營的策略。這樣的能力不是一兩年能夠有的,需要你 1.多與行業牛人高手交流,學習先進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2.多試著分解和分析成功的業務流程和體系; 3.要學習更多的行業知識和產品運營方法; 4.要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和理解能夠講清楚產品、運營、市場、PR、研發等職能之間的關係、差異、以及該如何配合。
好了,暫時總結到這裡吧!以後在補充了! 我會把更多的內容寫在個人公眾號 &<運營小日記&> 里,歡迎關注。
運營的定義從廣義的角度上說,一切圍繞著網站產品進行的人工干預都叫運營。
所以某種程度上,我認為互聯網產品公司只有3個業務部門:產品,技術,運營。產品運營這個概念就=運營,只不過可能你的公司或者產品是以產品為主,運營為輔,所以這時候沒必要單拆一大堆人馬出來做運營,所以就統稱為產品運營。
運營的劃分細一點的我把運營分為市場運營,用戶運營,內容運營,社區運營以及商務運營幾個大類。
運營的定義從廣義的角度上說,一切圍繞著網站產品進行的人工干預都叫運營。
所以某種程度上,我認為互聯網產品公司只有3個業務部門:產品,技術,運營。產品運營這個概念就=運營,只不過可能你的公司或者產品是以產品為主,運營為輔,所以這時候沒必要單拆一大堆人馬出來做運營,所以就統稱為產品運營。
運營的劃分細一點的我把運營分為市場運營,用戶運營,內容運營,社區運營以及商務運營幾個大類。
我解答問題一般不喜歡配圖,而且不會超過三段,這次也是一樣。先廢話幾句,很多人說溝通能力情商勤奮之類的,我覺得那個屬於層面更大的東西,可以放在「怎樣才能讓自己在各方面都很成功」問題下。
先說技術層面,數據和市場是兩個最基本的方面,且缺一不可。數據方面,又分為用戶運營和收入運營,平常我們說,這段時間主要目的是「做用戶」還是「做收入」,就是這個意思。 做市場就需要對產品和用戶群有一定了解,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推廣,並對推廣有一定預期。當然有人說做遊戲運營還懂美術之類的我就不評價了,公司有公司的特點,不一而論。
最後說哲學層面,要懂得取捨。比如數據上,一個指標不高,雞肋的時候,你放棄不放棄。放棄可能就沒機會,但是不放棄可能就耽誤了資源做其他事兒,更沒機會。市場,你推不推,推一把可能有戲,但是更可能是一點響都沒有。這就需要經驗了,和大盤一樣,漲了,你賣不賣?本人目前正打算努力混進互聯網運營的圈子裡去,了解了一下發現運營實在太寬泛了。比如說內容運營、數據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社會化媒體運營、社區運營、市場運營等,電子商務方面還是有商家運營、品類運營等等。
看了這麼多各種運營的崗位職責後發現不管做什麼類型的運營,如果想要有所發展,那麼以下幾個技能都是必要的:
1、數據分析能力
2、策劃能力(文案、活動等)
3、對各種營銷方法的運用能力(sem、eDM、微信微博等等),這個不大可能每個都掌握,但是一定要有一個擅長的,對其他的也要有所了解。
加分項:
1、執行能力
2、學習能力
3、溝通能力
以上是本人這段時間的一些總結,目前還在學習當中,有了新的見解再來補充。
需要能隨時加班。比如某天晚上下班前突然某明星離婚了。你可能要應對。
懂業務,用系統的邏輯展示清楚業務,精簡而有用;行業越來越細分,惡補行業知識就夠一壺的了。
懂用戶,用戶懶而賊,面向普通使用者的運營工作,不要為了所謂的體驗而疏忽轉化;你要是不能跟用戶在一個頻道上,做再多也是無用功;
用精準的數據反饋業務效果,完成運營轉化閉環,不看數據,不懂數據的運營不是好運營(? ??_??)?
網站運營需要具備的素質其實就一條:綜合性素質。也就是說知識面要非常廣博,而且還有能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到素質。有幾門學科是必須要掌握的: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營銷學、廣告學,當然還要懂一些程序知識、IT行業知識和統計知識。
個人理解:素養是軟性的,知識是硬性的,軟硬結合好,道與術的結合,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運營
軟性素養:1.運營需要有同理心,即能夠換位思考,運營離不開產品和用戶,一個好的運營能夠永遠站在產品經理和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2. 清晰深刻的思維,潛意識層面的思維,只能適合剛入門,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如果想要進階的話,思維是決定你的關鍵因素之一,多學習,總結感悟。道方面的東西,多思考。
3. 大視野,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一個小的運營,不要只是單單在你的崗位上思考問題,要跳出崗位的限制,從公司的整合業務與戰略,整個行業發展趨勢去思考問題。
硬性知識: 1. 工具。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Axure,墨刀,MSoffice,PS, 思維導圖,數據分析的百度指數,站長之家,Talking data 友盟
2. 案例。 看看別人如何做
社區: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鳥叔筆記
公眾號:張記雜貨鋪,鳥叔筆記,類類有話說,運營狗工作日記,三節課
行業報告:艾瑞諮詢 艾媒諮詢
3.渠道,需要有自己的人脈圈子,多結交一些牛人,比如知乎,LinkedIn, 微博等
我總結的大概就是這樣,雖然我也是運營新人~
任何事情都是知易行難,哦對了,執行力也很重要,加油吧騷年 o(^▽^)o問題太大啦,但有句老話說得好:做事先做人。無論做什麼,態度很重要,其次是思路,最後才是具體的技術。
做產品運營,要弄清楚你要運營的產品用戶是怎麼樣的一群人,這群人平時都怎麼過的,怎麼玩你的產品,滿足了什麼需求了沒,有什麼要吐槽的地方沒,這就需要你有個態度——死皮賴臉刨根究底的態度,別老端個架子以為自己是上帝,其實你就是一普通的服務員,你要做的是讓你的顧客有個好的體驗,然後對別人推薦下你的產品。
其次是思路,這個和上一步息息相關,你態度端正了,自然會有辦法和途徑知道做事的思路,要麼你足夠有悟性自己想,要麼你的用戶會告訴你,要麼你會遇到貴人,例如@李大為 @徐乙 無論如何,有人願意指點你,就證明你的態度夠端正了不是么?
思路清楚了,你就知道你需要怎麼去做了,缺哪兒就補哪兒,不懂也要摸石頭過河,慢慢就找到了方法,這部分最枯燥也最苦,你可能會面臨重修中學大學課程的危險,或者你不得不下班以後才有空偷偷摸摸買本心理學或者統計學,然後把他們變成催眠讀物……這時候支撐你的就是態度,要繼續死皮賴臉刨根究底,不懂就問,有知乎,也有度娘,互聯網網現在信息都爆炸了,沒有你找不到的,只有你不想找的。提醒一下,別開著網頁聲稱自己在學習的時候,還偷偷刷個微博聊個qq泡個論壇,那都是時間殺手,有那空學點踏實的東西,免得到了發年終獎的時候,才發現你老闆不爽你的成績,然後知道真相的你眼淚掉下來。
我的理解是:首先你這個產品必須夠牛逼,我指的牛逼不是說你設計的多麼炫酷功能多麼碉堡,而是你的產品定位,一開始就得想到有誰會用!所以在我看來,大姨媽這款軟體就很好啊,雖然很簡單,設計思路也沒有那麼複雜,但它能有用最起碼!反觀我覺得不好的產品,一開始都是沒有定位人群的:比如易信我就不看好。有些東西人們只認第一不認第二的!我也安裝了易信,但我不會用它,只是體驗它。因為我想要聯繫的人,沒有用易信,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沒有用易信,所以他被限制死了。費大力氣推廣,只能波及第一層面的人群,再難以深入下去了。這不是運營人員不賣力不用心,不是技術渣,就是產品一開始就被限制死了。你給我一輛保時捷,然後前面有堵牆,你說開過去?拜託,我只想要的是梯子,哪怕是破梯子也不是跑車!所以很多時候真的難為運營人員了!也不賴PM,要賴真的只能賴老闆做決定的時候腦子一根筋,硬要死磕。大家跟著出苦力。這種情況無關乎工作態度。最典型的例子:搜狐微博。他的產品經理是小白?他的技術不會編程?他的運營在偷懶?還是某老大你一開始就不願意承認這個項目不可能成功?這是事實,有時候人真的僅靠努力不能改變全部。
當有了起碼算得上正常的產品之後,再來談運營吧!你看搜狐微博運營人員累的哼哧哼哧的,拉來多少真實用戶?多少大V是助理在轉發新浪的東西?這種內容能製造多大的影響力?
真應了那句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總覺得如果什麼都會其實跟什麼都不會一樣。
好的運營和好的產品經理一樣,懂市場,懂用戶,懂產品,懂經營等,橫向需要跨領域有項目能力,縱向得有規劃和節奏能力。其實任何崗位做到極致都必須是先專後全
推薦閱讀:
※問答網站初期應該如何運營?
※抖音和快手,哪個才是短視頻社交的終局?
※為啥做研發的沒有做產品經理的或者做運營的成就感高?
※有沒有公益組織進行商業化運作獲得成功的案例,它們具體是如何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