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在中國票房遇冷?

《頭腦特工隊》在豆瓣評分高達8.9分,imdb8.5分。 截至2015年10月9日,美國票房已達3.53億美元,全球總票房已接近8億美元,可謂是口碑票房雙豐收。 而在中國,上映四天票房僅5千萬多,每日票房不敵《港囧》《夏洛》《吾先生》,甚至《九層妖塔》這種口碑極差的電影。上座率遠低於排片率,說明觀眾對此電影態度冷淡。 是什麼原因造成此片在中國的遇冷呢?


本問題下的許多答案完全沒有抓住核心,扯什麼檔期、排片、盜版、配音什麼的,要我說統統都是借口。

要說檔期差,除了《變形金剛》、《功夫熊貓》這樣的親兒子,哪一個好萊塢片不是在冷檔期,再怎麼說腦洞也進了國慶檔,在好萊塢片里絕對很好了。素雞那麼冷的檔期都爆了,所以檔期根本不是理由。

要說排片差,《頭腦特工隊》第一個星期從星期二到星期天的平均排片都在百分之十以上,首日排片有百分之十四,這在動畫電影裡面非常好了。你看《大聖歸來》,首日排片連百分之十都不到,賽爾號大電影苦逼的做到了第五部才給了百分之十以上的拍片,腦洞雖然不高,但是在動畫電影里絕對不低了,與《火影劇場版博人傳》一個水平。如果真能吸引到觀眾,這個排片擼過億是輕輕鬆鬆。然而現實是他連博人傳的走勢都不如,在上映第三天,排片只降了三個點(依然有百分之十一)的情況下出現雪崩式下降,從兩千多萬直落到三百多萬,如果按百分比算都可以競爭跳水冠軍了。所以排片也不是理由。

至於盜版更是強行湊出來的理由。你盜版能有哆啦A夢和博人傳盜版的多,都是前一年的片子了,高清漫天飛,B站都播過,該看的都看了。腦洞區區兩個月的延期,別說和哆啦A夢比了,就是在一眾好萊塢大片里都是優待了。

配音這個理由扯出來我都不想吐槽了,你看看其他動畫,哪一個不是配音的,咋就腦洞被狠狠拖累了呢?

所以,以上什麼檔期、排片、盜版、配音之類的理由,都是看似正確,實際離題萬里的東西。腦洞之所以撲了,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內地市場不接受這樣的電影。可能大家覺得我在說廢話,那我接下來就分析一下內地市場為什麼不接受這樣的電影。

首先,內地市場不接受這樣的電影根本原因是內地市場對於動畫電影深深的歧視。

這種歧視反映到票房上面就是在《美人魚》都已經板上釘釘的過過三十億的情況下《功夫熊貓3》還在十億線上掙扎,就是《大聖歸來》都形成現象級的的口碑情懷觀影依然不過十億而同期的《煎餅俠》躺著過十億。內地市場是歧視動畫電影的,大家一提起動畫電影第一個反應就是小孩子的東西,這種想法到現在都還很根深蒂固。本人在國內一線城市的頂級學府讀大學,可我的朋友圈裡一聽到我邀請去看動畫電影都興趣缺缺,即便是周圍的二次元都很少掏錢進電影院看動畫電影,以至於每次我只能獨自一人去應付滿電影院的熊孩子。我周圍都是這樣,何況全國。因此,選擇了做動畫,就意味著你的票房上先天吃虧。《功夫熊貓》和《大聖歸來》通過不同的方式摸到了國內動畫電影票房的天花板,那就是十億左右。

其次,內地市場對動畫的歧視導致了內地市場動畫消費群體的畸形。

全世界範圍內,最賺錢的四種類型是科幻、魔幻、喜劇和動畫。而在內地,動畫電影備受歧視,以至於看動畫電影的成年人沒法通過交流心得進行熟人社交。失去了這個社交屬性,就失去了口口相傳的宣傳能力,這是任何宣傳都無法彌補的,無形中就將觀影主力排除出了動畫電影之外。所以內地主流觀眾是不看動畫的,真正的動畫消費主力只有熊孩子,以及陪熊孩子去看的家長。

最後,是頭腦特工隊這部電影完全不對這個畸形消費群體的胃口同時又沒能力拉到新觀影人群。

1.《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中國)年份:2015 票房:9.56億 十月動畫

2.《功夫熊貓2》 (美國)年份:2011 票房:6.17億 夢工廠

3.《哆啦A夢:伴我同行》 (日本)年份:2015 票房:5.29億 白組,ROBOT,SHIN-EI動畫

4.《超能陸戰隊》 (美國)年份:2015 票房:5.26億 迪士尼

5.《冰川時代4》 (美國)年份:2012 票房:4.49億 藍天工作室

6.《馴龍高手2》 (美國)年份:2014 票房:4.06億 夢工廠

7.《瘋狂原始人》 (美國)年份:2013 票房:3.95億 夢工廠

8.《神偷奶爸2》 (美國)年份:2014 票房:3.24億 環球影業、Illumination娛樂

9.《冰雪奇緣》 (美國)年份:2014 票房:2.99億 迪士尼

10.《熊出沒之雪嶺熊風》 (中國)年份:2015 票房:2.95億 深圳華強數字動漫有限公司

以上是國內動畫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並沒有算正在上映的《功夫熊貓3》(估計會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的記錄),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皮克斯的動畫一部都沒有上榜,這就說明《頭腦特工隊》的撲街不是一個偶然現象。

正是因為內地動畫觀影主力是熊孩子以及他們的家長,所以想取得高票房,不能吸引熊孩子是萬萬不行的。這就決定了內地動畫市場的主流是合家歡向,其次是低幼向。事實上能上榜的基本都是合家歡向,包括大家以為是低幼的《熊出沒》。這裡我要說一下熊出沒的電影版成功的從TV版的低幼向進化到了合家歡向,雖說水平不是頂級,但也是合家歡向。

而皮克斯的動畫,大家都是知道的,是典型的成人向,走的路線是走心,內涵深刻的路子。這就導致了小孩子根本無法get到點,肯定會覺得無聊的。而《頭腦特工隊》又是皮克斯動畫中比較深邃的那類,這幾乎就定型了腦洞在主流動畫消費人群中的慘敗。

另外,腦洞又沒有能力吸引主流動畫消費人群之外的觀影人群。想要吸引這部分人,其一、像《功夫熊貓》那樣,通過國民IP、系列粉絲口碑打底加上強大宣發,使得影片產生大片效應,減弱其動畫屬性。其二、像《哆啦A夢》和《大聖歸來》那樣,賣情懷,吸引平時不看電影的人走進電影院。其三、像《超能陸戰隊》那樣,賣萌,吸引大量女性觀眾觀影。可這幾點,腦洞都沒有,既沒有IP,又不是系列,更沒有情懷,甚至人設都不萌,想吸引都吸引不動。

綜上,腦洞的撲街,是因為皮克斯的成人向風格不適合這個歧視動畫的內地觀影人群。


1.檔期。這已經是慣例了,進口大片凡是沒有中資參與的一律不給好檔期。暑期檔沒有同步,十一檔又放在最後兩天。十一全國人民都出去擠肉醬了,最後兩天最疲憊的時候,影響觀看興緻。

2.排片。最受歡迎的IMAX廳很多影院一天只排一場,普通廳的排片率也不高。因為之前有已經廣受歡迎的一眾國片更吸引人。

3.宣傳。國人目前還停留在靠宣傳才了解電影的階段。inside out的宣傳根本就沒鋪開,很多小城市都沒聽說過影院還有這樣一部電影。就更不談這十分差勁的片名翻譯了,還不如用那個爛俗但明顯更容易讓人注意的總動員。更有甚者,還有很多影院真的就以為動畫片都是給小孩看的,宣傳的時候一片低幼的氣氛。

4.盜版。因為比北美晚了兩個多月,上映前一周已經有高清流出了,很多人已經看過了。至於還會再去影院的都是忠粉,很多人沒有看多遍的習慣。

5.影片內涵。雖然是動畫片,卻並不適合兒童,因為他們看不懂。而成年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因為裡面很多內容需要有經歷才能體會到。對於沒有感觸的人來說,影片剩下的只有普通的冒險,並無新奇。

6.配音。現在越來越多人已經不接受配音了,尤其大城市觀眾。而該片已經很少的排片還有很大部分是國配,會擋住很多人。更加上國內宣傳翻譯成樂樂、憂憂這樣的名字根本就把受眾瞄準了低齡兒童。

當然,到今天為止也只有三天假期,客觀上還不能說票房失敗。但是實際上大家都有數了。再過幾天那個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漫威宇宙的系列片就要上了,又會擠占更多的排片和吸引更多的關注。inside out的票房幾乎從一開始就確定內地票房不會大賺。


在電影院買這場的時候售票小妹一直在善意提醒我這是給小朋友看的動畫片,問我為什麼不去看九層妖塔…


雖然我也認為是優秀動畫電影但從周圍人反饋來看真的是褒貶不一…自己觀影中哭了兩次,一次是冰棒的犧牲,一次是結尾女孩兒回家與父母和解。但身邊只有兩個同事去看並且他們都在觀影中睡著了…
其實就是一個小女孩在成長過程中遭遇搬家這件事時,對自己情緒管理的故事。大部分不喜歡的人可能是不大接受頭腦中有情緒小人的設定吧,其實我們也總說腦海中有懶惰小人和勤快小人不是嗎?我在觀影過程中完全沒感到女孩像提線木偶,頭腦的世界其實是女孩自主選擇的體現,因為搬家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環境,女孩丟掉了自己的快樂,也壓抑憂傷不想給父母添麻煩,在憤怒、膽怯等情緒的主導下做出了離家出走的決定。其實是很好理解的呀。電影有很多情節是由現實線和腦內線一起推動的,相互影響。
很多小設定其實很有趣的,比如一開始的記憶光球只有一個顏色,後來有各種情緒的顏色了。唔…中間確實有一段情節推進比較慢,但是想想是為了給小孩子科普大腦結構就理解了。應該是一部偏向給小朋友看得電影,不知道小朋友們愛不愛看,但是23歲的大齡少女真的完全被戳中了…
不過真為這電影的周邊市場擔憂…


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情節缺乏共鳴。

對於神鬼仙怪外星人的故事,反正觀眾都沒真的見過,隨便編劇怎麼編,但是貼近生活的劇情片則不同,如果希望觀眾能理解能喜歡,則需要情節能和觀眾產生共鳴。

《頭腦特工隊》的故事基礎是小朋友的爸爸因為工作原因搬家到舊金山,小朋友不得不適應新環境。但是這個情節在中國就無法和觀眾產生共鳴,因為目前觀影的主力人群70,80,90後很少在學生時期換過城市,大多都是一個城市上到高中畢業,很多連上大學都沒離開家鄉。他們沒有小時候換新環境的經歷,所以也就不理解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個別換過城市的大多是從小城市換到繁華的大城市,進入到更好的環境帶來的新鮮興奮感抵消了不適應感。而歐美國家地區間發展比較平衡,舊金山對電影主人公來說沒什麼值得興奮的。

美國觀眾就算小時候沒真的換過城市,也應該見過不少這樣的同學,所以對這種經歷所造成的快樂,悲傷,恐懼,厭惡是可以理解的,而中國觀眾很難。

對比《夏洛特煩惱》,中國觀眾產生共鳴的地方就太多了,那學校,那校服,那操場,那老師,那一首首老歌,簡直就是帶你重新過了一遍中學時代,而這些東西給外國人看,他們一個都無法理解,再過幾十年給中國觀眾看也沒人能理解了,那是屬於八九十年代長大的人的特有的記憶。

《頭腦特工隊》是一部好電影,但是情節無法被中國觀眾理解,無法產生共鳴,自然不會有太好票房。至於說什麼排片檔期之類的,有點倒果為因,如果電影賣座,院線會調整的,他們是商人沒理由有錢不賺,《大聖歸來》就是因為口碑好賣座,後期院線都增加了放映場次。


《頭腦特工隊》當然是個好片子,想像華美,情感也很充實,該緊張的時候也不差。票房不好我覺得是
1.中國觀眾並不那麼喜歡動畫
相對而言,我國觀眾對於動畫的喜好並不那麼大, 很多國家甚至年冠和歷史最高票房都是動畫來說, 我國現在來說不可能。
2.這片子不夠熱鬧,也缺乏直白賣座的元素
中國觀眾似乎更偏愛熱鬧和直白的片子,即使是動畫也如此,比如直白的打鬥(功夫熊貓),直白的熱鬧(超級原始人),直白的賣萌(大白),或者有超受歡迎的歌曲(冰雪奇緣),或者情懷大加分(大聖,機器貓)。
《頭腦特工隊》就不夠直白熱鬧了,它也不夠萌,也沒有啥打鬥,也不是熱鬧的喜劇。又沒有加分情懷項。票房不如人意,其實也並不特別讓人意外。

我認為不重要的原因
1.檔期
好電影自帶檔期,比如速7。瘋狂原始人當時4月20日上映檔期也不是很好嘛。現在中國電影市場那麼大,檔期只會稍微削減威力。
2.高清盜版
上映時盜版漫天跑的《神偷奶爸2》和機器貓都獲得了很不錯的票房。看盜版的是少部分人。實際上據我觀察,大多數人根本沒激情找盜版。因為他們都沒那麼熱愛看電影,很多都是影院出什麼,看什麼。
3.中國觀眾素質
這麼沒素質的中國觀眾給《少年派》這樣的片子貢獻了跟北美差不多的票房。我認為中國觀眾素質並不怎麼低下,只是相對來說,他們確實更喜歡爆米花一點。輪不到某些文藝青年教育。


這部片子沒有刻意迎合大眾:


1. 沒有賣萌

小黃人和大白主要是靠萌闖天下的…尤其是小黃人大電影,故事情節比較尷尬,好像國產的段子電影…但票房表現就好很多。現在成年人對「萌」的需求是很高的。

2. 沒有賣腐

除了「萌」,「腐」也是一大生產力。這可是皮克斯歷史上第一部雙女主動畫!同為雙女主,可以看迪士尼《Frozen》的賣點……再看看今年國產最火的《大聖歸來》……
本片Joy和Sadness基本沒有那種特殊的「cp」感。

3. 沒有魚丸

片子看著很簡陋廉價,其實是花了5年、1.75億美元做出來的。只是預算花到了常人肉眼不可見的地方:比如五隻情緒的皮膚,是專門設計的「冒泡型」材質,很貴。

製作團隊並沒有刻意做出別人喜歡的樣子,而是他們自己喜歡的樣子,比較自嗨吧,只不過他們是一群審美情趣高的動畫師。

4. 沒有IP

其實皮克斯一開始就知道《Inside Out》市場宣傳很難做,票房不好搞,因為故事複雜,怕小孩子看不懂,大人又沒興趣。

但皮克斯高層對這位奧斯卡導演十分信任和支持。一共做了5年,中間修修改改很多次,還經歷過故事情節重大調整(Joy搭檔之前一直是Fear)。但還是很支持做完這部片。

與其說支持導演,不如說皮克斯很看重故事的原創性,而不像國內逮住一個IP使勁榨……迪士尼今年票房同樣一般的《Tomorrowland》,做的初衷也是為了故事的Originality,即使知道受眾不廣也要上,可以說是一種情懷吧。(本片應該無續集,向下一個原創故事邁進!)

5. 沒有喬布斯

不知道有無關係,但是先寫下來:這是皮克斯第一部沒有喬布斯參與的動畫。

票房遇冷,也和觀眾群體有關:

6. 受眾

導演Pete Docter曾執導過《怪獸公司》和《Up》,並且靠up獲奧斯卡。其實2009年的Up在中國票房就不太好,好像沒有過億……

實際上,故事是導演自己小時候的經歷(美國搬到丹麥),以及他眼中的小女兒成長經歷,還有諮詢很多心理專家的結果。所以是成人角度的兒童片……但這個成人是那些童心未完全泯的成人,可能和中國受眾不同。比如,對於北美觀眾最大淚點的「Bing Bong」,中國不少觀眾可能並沒有太大感觸。


這部片創意好,構思巧妙,但整個故事對於天朝人民來說太過俗套無趣了。

在一個義務教育語文教學每篇課文都要求歸納中心思想揣測作者意圖的國度里,我朝子民從小到大最不缺的就是各種「立意深刻」、「政治正確」、「寓教於樂」、「有教育意義」的閱讀材料和影視作品了。大家看好萊塢,看皮克斯,除了因為人家的影視工業水準高,也是因為這方天地好歹可以純粹的娛樂一下,沒有那麼多顧忌,不需要費心費力揣摩主旨思想升華主題精神,在酷炫爽贊之餘若還能再有一點溫情,留下一點思索,那就更好了。

然而inside out整個故事既不酷又不炫也不出人意外,從裡到外從頭到尾都透著一股濃濃的「政治正確寓教於樂」的味道,溫情濃得已經熬成了老母雞湯。比如那幾個小島一出現,我就能猜到最後完蛋的肯定是family那島,重建的動力也必然來自於family。再比如Joy這個傻樂主角一出現和Sadness一對話就能猜到這貨接下來要摔個大跟頭然後發現自己畢竟還是圖樣圖森破沒有Sadness小女孩的人生不完整之類的。或許有人就喜歡這樣的雞湯,但也有很多人已經被餵食類似的雞湯很多年了,雖然這次裝盤裝得很有創意,但入口後接觸那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皺起眉頭默默放一旁也沒什麼不能理解。


相信能夠關注這個問題的都熱愛著皮克斯動畫。
我也感到沮喪,我去影院看時,放映廳了坐了一半人,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家長帶著小孩來看。
我在朋友圈發,大家去看頭腦特工隊啊,真的很不錯,其中有一個評論我印象深刻:不去,小孩子看的動畫片。我回復:首先小孩子是看不懂這部動畫的,其次沒準你也看不懂,然後把朋友圈刪了。
皮克斯動畫可以說是給大人看的動畫,而很多中國大人都潛意識地認為動畫片是小孩子的樂趣,簡單的說就是把皮克斯動畫與喜羊羊灰太狼巴拉拉小魔仙歸為一類。你隨便問一個人,港囧和頭腦特工隊你會看哪個,我相信選擇後者的,要麼是對低俗情節深惡痛覺不得已選後者,要麼是深愛著皮克斯動畫的人。
還有就是中國動畫的發展,不多說大家明白。中國沒有這樣子的動畫,國人還沒有習慣還有這種動畫可以看,因而也不會去發現皮克斯動畫到底有多棒。
不過我好擔心皮克斯動畫以後都不會在中國上映了。
最後提一句,不要為了看電影而去看電影,要為了電影而去看電影。


**總動員 **特工隊/特攻隊 **大冒險 特么的能不能直譯啊??(╯‵□′)╯︵┴─┴


也許我國觀眾的口味還沒有從「一個大寫的人」過渡到「群像」。

當前美國電影的製作風氣越來越偏向於「群像」式,也就是以一個人物為中心,帶動一群有趣的人產生互動劇情和化學反應。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故事」。這一點在一系列超級英雄電影中非常明顯,甚至一些文藝的電影也開始著力塑造和主角以外的角色,以便能夠在續集發力。這種「群像」式的創作潮流背後的原因是複雜的,一部分源自於續集的商業需求,一部分也源自於美國觀眾的口味越來越高,對於傳統「一個大寫的人」的故事套路逐漸反感,而「群像」式的創作,有助於產生各種超出觀眾預期的刺激點和梗。同時它也涉及到好萊塢商業合作模式的變化,這裡就不討論了。

而近年來,國內也漸漸開始「群像」式的創作,但是精品不多,《讓子彈飛》可能是其中比較經典的,這也可能得益於姜文比較前衛的創作思路。但哪怕是這樣的經典,也不能一遍就讓觀眾「看懂」。因此整體來看,大多數國內觀眾還是會覺得「群像」式電影的劇情比較複雜,不好看,不好懂,對於角色的描寫不夠深刻,不夠到位。以《頭腦特工隊》為例,這個電影本身的創意十分驚艷,但是這種驚艷只有熟悉好萊塢套路和口味的觀眾中才能產生共鳴,而對於國內的觀眾而言,其實能看出驚艷的並不多。其次,這部電影在整體劇情的建構上還是比較老套的,但這恰恰是國內觀眾比較在乎的,而在電影中腦內情緒足足有五個,加上主角六個,實際上留個每個角色的構建空間就非常有限了,因此從劇情上就沒有樹立起一個「大寫的人」。對於已經習慣於看「一個大寫的人」如何如何的觀眾而言,這部電影就會很亂,很煩,人物之間跳來跳去沒意思。無論這部電影想傳遞的對於情緒和成長的思辨是多麼精緻,在大部分觀眾對它角色切換失去耐心的那一刻起它也許就失敗了。

把握國內觀眾的審美口味比較好的動畫還是《功夫熊貓》,哪怕劇情到第三部已經開始莫名其妙,但所有的核心都是阿寶阿寶阿寶,觀眾看得懂,加上製作的畫面還是比較精美的,自然會獲得好評。

「群像式」的超級英雄系列也比較受歡迎,但那是因為其中這些英雄本身都有過劇情構建,並通過其他系列的電影在觀眾中建立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因此當我們看《復仇者聯盟》系列時,看到的不是一群陌生人殺來殺去,而是一群熟悉的朋友之間的恩怨情仇。但對沒有劇情認知基礎的觀眾來說,讓他們看《復仇者聯盟》系列可能評價不會比《頭腦特工隊》更高。


為了保護國產,為了杜絕它搶了國產電影票房,「我們」故意把它檔期調到十月六號。


首先對比時間就不對,《港囧》《解救吾先生》《夏洛》都是什麼時間上映的呢?十一之前
《頭腦》是10月6日上映的。
不僅上映時間間隔有幾天的差距,並且時機確實沒有辦法和上面幾部戲比。大家都知道十一是大家觀影大潮,而《頭腦》卻被排在了十一末尾上映,失去了先機。並且今天才是《頭腦》經歷的第二個休息日。
其次,《頭腦》並非是全球同步放映,已經隔了幾個月,網上已經有了資源,不排除有一部分觀眾已經看了。
最後,《頭腦》上映才五天,而且其中還有3個工作日,說票房遇冷,為時過早吧。


一直關注《Inside Out》製作情況和全球各地票房情況的動畫電影愛好者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1.檔期和電影定位

這裡說的檔期因素分為兩部分,一是沒有同步的影響,二是定檔時間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電影在全球大部分地區的上映時間是6月19日,大概8月底資源流出,這段時間的觀影群體是沒有把電影院效果看得很重的觀眾,在國內這也佔了很大一部分佔比。我們來看看近幾部皮克斯電影的上映時間和票房對比:(順便貼上《瘋狂原始人》這部些許改變了內地動畫電影觀影情況的作品)

《Inside Out》 北美2015.06.19 中國2015.10.06 全球:8億2100萬美元 內地:8828萬RMB(增長中)
《怪獸大學》 北美2013.06.08 中國2013.08.23 全球:7億4355萬美元 內地:2億RMB
《勇敢傳說》 北美2012.06.22 中國2012.06.19 全球:5億3898萬美元 內地:2790萬RMB
《汽車總動員2》 北美2011.06.24 中國2011.08.24 全球:5億5985萬美元 內地:7775萬RMB
《玩具總動員3》 北美2010.06.18 中國2010.06.16 全球:10億6317萬美元 內地:1億1000萬RMB
《瘋狂原始人》 北美2013.03.22 中國2013.04.20 全球:5億8720萬美元 內地:3億9200萬RMB

先來看看夢工廠的《瘋狂原始人》吧。典型的夢工廠冒險合家歡類型,2013年剛上映第一天票房慘淡,但是隨後因為檔期內沒有強敵加上口碑爆棚而實現連續逆跌。廣電決定延期兩個月下映。(後來因為暑期將近有6部國產動畫將面世的關係還是被撤了檔)這部電影我安利出了不下20張電影票,大人看了也都覺得很好看,是當時的熱門話題,也淡化了很多成年人對動畫電影的偏見,所以我很感謝這部電影的出現。

皮克斯方面表現慘淡的《勇敢傳說》和平庸的《汽車2》我直接跳過,《玩具3》是表現最亮眼的電影。2010年正是「上億俱樂部」一詞開始流行後的小年,《玩具3》的成績超出預期。而《怪獸大學》是一部合家歡電影,延期2個半月票房不算高但也算理想。2009《阿凡達》的一票難求引發了國內院線增加的熱潮,2012至今電影院才真正成為大眾閑暇之餘的娛樂首選,所以即使《怪獸大學》的票房將近《玩具3》的兩倍也不算成功,因為上億的影片比比皆是。(2015年也就是今年內地上億的電影不下60部)

《Inside Out》是延期最誇張的一部,3個半月的時間讓很多人選擇了下載盜版資源觀看。10月6號等於是國慶檔期的尾巴。這個時候並沒有所謂的「觀影疲勞」,因為6號7號內地總票房還是有2.75億和2.25億的,所以第一天3000萬不到的票房就已經很失敗了。電影本身的定位並非合家歡,加上人設給人的感覺又丑又低幼,皮克斯還偏偏不玩走腎玩走心,前27分鐘的鋪墊對一部正片只有87分鐘的電影來說較為漫長。有部分觀眾會睡著甚至離場,這些人不會把口碑傳給身邊的朋友。

2.宣傳和盜版資源

《Inside Out》在宣傳上做得很糟糕,迪士尼有一部分的責任,在跟朋友介紹之前只有平時比較關注電影的人才知道這部電影。在電影網站上其實電影出現的頻率不低,但是在主流的媒體網路中卻幾乎沒有出現。低幼的譯名也將大部分成年人從觀影群體中排除,這也是我在這篇文章不提中文名的原因……

盜版資源泛濫的情況下有多少人會選擇特意等到電影上映後去電影院花錢看?答案可想而知。但是同樣是今年上映的《超能陸戰隊》和《哆啦A夢》,在資源泛濫的情況下都有很亮眼的票房表現,前者5.2億後者5.3億,不過這就是電影定位的關係了。前者和《原始人》一樣是合家歡,後者則是情懷,其實《超能陸戰隊》的漫威招牌在國內影響甚小,在沒看過的情況下被吸引的都是「大白」的口碑,《哆啦A夢》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再加上宣傳很到位所以觀眾群體成年人佔了絕大部分。

3.《夏洛特煩惱》

特意把這部電影放在影響票房的關鍵這一點上,似乎有點不對勁,但是如果沒有《夏洛》的口碑影響力,《Inside Out》能增加多少票房真的不容小看。內地院線和票房暴增的年代是2012年,只要宣傳做得好,大部分電影都能賺到偷笑。直到2013年《富春山居圖》和《不二神探》的出現才打醒了觀眾:「不是劉德華和文章主演的電影就是好電影」。兩部電影都在口碑上撲得很厲害,雖然整體還是盈利,但很多觀眾漸漸做到了理智觀影,選口碑看電影,今年的《大聖歸來》就是很好的例子。
《夏洛特煩惱》上映第一天的票房不算高,甚至票房前景並不比《解救吾先生》讓人看好。但是因為其喜劇類型和遠超《港囧》《九層妖塔》的口碑實現了連續逆跌甚至在《蟻人》上映後仍然有不少人前去觀影。這就是口碑和定位的雙重影響。《Inside Out》雖然是今年知名電影中口碑最好的,但在內地還是因為其身為動畫片的關係加上半路殺出的高口碑喜劇電影《夏洛》而被大部分人選擇忽略其存在。

4.假如天時地利人和……

假如和北美同步6月19日在內地上映,在做好宣傳沒有盜版口碑又很好的情況下票房也很難超過4億,電影小孩看著樂,大人又不一定能理解。口碑影響的還是成年到30歲以下的觀眾群體,所以能力依然有限。皮克斯想在中國打開市場非常艱難,我覺得《恐龍當家》成績興許會不錯,因為可以將其定位為合家歡。只是我所擔心的是皮克斯會因為知曉內地觀影群體的喜好而改變電影的創作,變成像夢工廠一樣主打合家歡+賣萌搞笑為主的動畫電影製片廠。這裡沒有貶低夢工廠的意思,本人很喜歡《馴龍高手》《守護者的崛起》和《瘋狂原始人》只是希望最喜歡的動畫電影公司不要改變他們的創作理念罷了。

本人已到電影院四刷《Inside Out》首映人比其他電影少,但是整體來說還算理想,後面3次基本上是5到7個人左右,可見看過的人沒幾個。
《Inside Out》因為《蟻人》上映的關係目前排片都是早上做活動的場次,到周一應該就跟下映差不多了。在這裡也要為影院洗白:電影院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好賺,影院經理這個群體中也有不少希望好的電影讓更多人看到的存在。無奈站在經營管理的角度來看:假如給電影增加場次,卻不見得上座率會有所提高,那電影院也要面對虧損的局面,這也是我沒有提到排片的原因。內地遇冷主要原因還是檔期和定位的關係,電影院何錯之有?

最後為自己身為知乎新人辛辛苦苦碼的長文打個廣告吧,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如何評價電影《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 - Vera Pix 的回答


你國電影觀眾品味低下


網上已經有高清版。宣傳不給力。人設海報不吸引人。碰上了港囧鬼吹燈這種大IP,夏洛無數自來水。


對於其原因,我覺得部分知友的推測是錯誤的。

請看來自時光網的圖片:皮克斯動畫的國內歷年票房

目前的主要回答集中在以下幾點:

1、國內觀眾認為動畫片是小孩子看的東西,不能給予足夠重視。
很明顯這種說法說站不住腳,圖片中顯示《Up》在2009年的票房約九千萬元,那可是09年,這個成績不錯了。另外《怪獸大學》這種爛片都能得到2億元。這難道也說明國內觀眾有偏見?難不成我國觀眾越活越迴旋了?

2、網路資源盜版影響
這還是不對。大家知道,目前我國上映的批片、分賬片,一般都不是同步上映的。網路清晰些的資源要等到國外發行dvd以後才能見到,最長也就一個多月。除非這片子倍冷門或者乾脆不發行。許多國外電影在內地上映以前網上就有資源,最好的例子還是《怪獸大學》。

3、片子內涵太低幼
這片子的劇情平心而論的確稱不上頂級,但絕對比《勇敢傳說》、《賽車總動員2》、《怪獸大學》要強多了。上三部片子是使皮克斯口碑連續下滑的罪魁禍首,以至於在2014年交了白卷。這部電影我本來也沒什麼興趣,但看過以後覺得深度還可以。與我看過預告片後的推測相反,它對許多現實問題並沒有選擇迴避。對於觀眾來說有一定教育意義。
反過,如果片子低幼,那美國人的審美也夠可以的。這部電影在國外是賺錢的。

至於我個人的觀點,也不提什麼發行和檔期了,那個咱懂的少。我確實認為這部動畫本身是有問題的,但不是什麼複雜的原因——就是畫面太一般了。大腦中的家庭島等島嶼沒有給人以「奇觀」的感受,這與《機器人瓦力》沒法比,甚至相較《勇敢傳說》還差一截。比如各座島嶼的特點我看完之後幾乎全部忘光,除了圓型玻璃球——到處都是玻璃球。「抽象思維」那一段還比較驚艷,可是這種驚艷並未貫徹到全片。所以從視覺效果上看,它還不足。而且國內觀眾會把這個缺點放大。現在的觀眾,雖然嘴上不說,心裡還是很在意的。《冰雪奇緣》的影評好多人都在刷姐妹les、優秀的歌曲等等,試問沒有迪士尼對於冰雪超逼真表現,它能火?

不過這片子是3d的,而我是從電腦上觀看的(逃),可能我對於它的畫面感受還是會有差異。諸位有不同意見,不妨再說來探討。
~~~~~~~~~~~~~~~~~~~~~
一天後的更新:

我的回答有根本性的錯誤:我將《Inside Out》的失敗歸結於「沒有奇觀」,但這不能解釋《怪獸大學》的成功,因為它也沒有奇觀。

我很不想將該片的遭遇與客觀因素「宣發」扯在一起,但現在看來只有這一種可能了。另外,有同學認為這部電影不差,國人觀影水平不低,只是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就好比《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在我國有很多擁躉,國外卻很不感冒。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也會繼續思考。
~~~~~~~~~~~~~~~~~~~~~
有知友認為主創在幕後十分努力,所以我不應以「爛」來評價皮克斯的作品。我想這是沒道理的。我對皮克斯歷史,乃至好萊塢動畫史的了解,不比一些自稱腦殘粉的人少。我評價其某些電影是爛片,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果。「你有知道他們有多努力嗎?」這樣的言論是不能服眾的。


沒有一個個性化的角色撐場。


說實話,我看完之後覺得,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個空洞的軀殼,那些所謂的我們的想法不過是埋藏在我們身體里的一些小人一手操控的。我們並沒有什麼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如果說這個片子是在講成長的話,那應該也只是那幾個情緒的成長,我並沒有感覺是萊莉的成長。萊莉其實只是一個空殼子,什麼也沒有。這樣的設定和表達,必然會引起一些人的抵觸。
看到冰棒為了樂樂犧牲自己的時候,其實我還蠻感動的,我甚至還刷了兩遍,但是真要說喜歡,我覺得我不喜歡這部片子,這是一個好看的片子,一個很創新型的片子,然而我一點也不喜歡。
不過看過之後,覺得最後那個大家腦海里的情緒小劇場挺萌的。
還有好多人提到的代入感問題還有就是美國本土的感受會比較好。但是說實話,就像飛屋環遊記,整個內容大概都和現實生活挺脫節吧,但依然讓人很感動,情節的鋪墊和發展小朋友既看得懂大人也不會覺得太無聊。而相比之下,我不敢說小朋友看不看得懂這個設定,然而對於我這個成年人來說,劇情的發展讓人感動的點不多,joy從一開始對sadness的態度,我真的很看不慣,而且joy更像是一個特別自我的人,大概是因為她主宰快樂,所以覺得她的存在是最重要的,那最後也只能說joy通過這件事情有了成長,而其他情緒的成長是怎麼觸發的呢?那如果將來萊莉進入青春期喜歡上了男孩子,萬一每個情緒喜歡的男孩都不一樣呢?最後哪個情緒喜歡的會取勝?而且其他人的情緒們貌似性別是一定的,萊莉的情緒里竟然還有兩個男的啊。。。。。
PS:其實盜版問題也很重要的,我同學在國內,大概7月份就看過了並向我強烈推薦,所以我對它期望還蠻高的,然而最後果然讓我有點失望。
再PS:這裡面萊莉的成長似乎是個概率事件,要是沒發生這件事難道意味著萊莉一輩子都被joy主控像個快樂而沒心沒肺的人嗎?

【HISHE吐槽 】 頭腦特工隊 應該如何完結 UP主: 歪撒女內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738411


雖然片子本身不錯,但是作為一部動畫片,搞出這麼難看的角色造型,是瘋了吧

Q版也要按照基本法,頭腦特工隊這麼差勁的人物造型,我只在那種投資幾十萬的動畫中見過,和瓦力大白小黃人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配色更是賽狗屎。或許老美喜歡這種風格,就跟2歲小孩喜歡芝麻街一樣。

請自行對比
1

2

3

4


推薦閱讀:

為什麼迪士尼的米奇形象是戴著白手套的?
迪士尼皮克斯再齣動畫作品《海洋奇緣》,《瘋狂動物城》《冰雪奇緣》原班人馬。難道他們全年無休?
如何看待《汽車人總動員》要拍第二部?
汽車總動員系列失敗在哪裡?

TAG:皮克斯PixarAnimationStudios | 迪士尼Disney | 票房 | 頭腦特工隊動畫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