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不再活在已知之中」?


儘可能多地做「未知」的事。


學會反思,學會停止反思。求真又不被它囚禁。讓思考僅僅成為思考。徹底的知道知就行了。一個人可認知的東西太有限了,使勁認知下就解決了。


像小孩一樣。

套用我在別的回答中的吐槽:

吐槽幾句:知道童話對大人諷刺的真實原因嗎?(比如《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廠》中的電視輸送巧克力)

不是諷刺他們覺得具體某項事物不合邏輯(因為這或許本來就不合邏輯),而是對可能存在在本身經驗之外事物的存在性的否認。也就是說,他們的範圍已經限定在自身邏輯及想像力所能達到的最大範圍之內了。


活在已知之中是因為你忽略了太多東西,導致你覺得你的生活在重複,每天看到聽到或者你的工作都差不多(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確)。
赫拉克利特說:萬物皆流。莊子說:交臂非故。說的是萬事萬物時刻在變,不可能相同,已知只是你的錯覺。
忽略往往是因為習慣,把它拿回來,比如說,你記得你剛才的呼吸嗎?解決辦法如下:
感受自己的呼吸,呼吸的長短,呼吸的間隔;感受自己背上當前的觸感;感受你現在的頭朝右邊轉了一下,你的眼睛眨了一下。觀察身邊或附近的人的一些動作、穿著。你會發現一種新鮮舒爽的感覺。
拿回你忽略的,就能解決你的問題


每個人心裡,有多麼長的一個清單,這些清單里寫著多少美好的事,可是它們總被推遲,被擱置,在時間的閣樓上腐爛。為什麼勇氣的問題總被誤以為是時間的問題。不活在已知當中就要重拾勇氣重拾被擱置的理想熱情激情所有一切的美好 去拓殖新境


謝邀,但是大道理樓上都說完了。
其實特別簡單,讀書就可以了。
這個問題的難度不在於」如何「,而在於」能「。


已知是通向未知的基礎,如果貿然地斷除已知及其影響,要麼會陷入虛無的空想,要麼會產生存在價值的危機;未知的也早晚會變成已知,再深入的說,我們自詡的已知中,依然包含著無盡的未知,所以沒有真正的已知,每個人在意識里永遠遊弋於已知與未知之間。


當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這個問題肯定邀請諶斌,果不其然。
簡單回答問題:不要僵化自己的思維 ,多去關注自己所不熟悉的領域,多嘗試換不同角度看同一個問題,遇到同樣的事情,不要固化的去做事,多探索不同的方法。


「相信它,否定它」
這是我堅持的信念。 伴隨著對一條規則,一件事情的相信,接著就是試圖對它的否定。
這樣你會發現,你所受的束縛越來越少。 其實我們生活中已經有了很多的束縛,約束,他們是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科學定律等等,我們正常長大的過程中就已經自然相信了這些,但從沒去懷疑過。
有了否定之後,便會去探索,去常識更多的未知。
粗鄙淺見~


當你活到了一定的歲數,或者說當你已經重複了大多的人生時光。你這個時候大概已經對明天不會期待了。你想改變的唯一出入是讓自己走出去,並不是離開工作、離開現有的生活,而且你應該在現在的生活上加上點什麼,讓它有所熱情,至少讓它看起來有所不同。你有大把的事情可以做,甚至你可以在街上遊盪、狂奔,你可以宿醉,你可以去選擇做任何自己之前沒有勇氣做過的事情。永遠保持童年稚氣不被污染,保持年輕,保持快樂。


昨日像那東流水。已知都是死的,未知是活的有各種可能。


很簡單,在路上。
當然,所謂的「在路上」,可以指旅行之路,也可以指人生之路。
所以這麼看來,任何人都無法生活在已知之中,總有一些因素是未知的,比如天氣,比如遇見什麼人、會有怎樣的交談,等等等等。


推薦閱讀:

如何區分炫耀和分享?
女生傾向於使用記憶,男生喜歡思考,女生對於記憶力的依賴是否影響長期problem solving skill的建立?
用什麼方式哭,人會越來越難過?
什麼是「赤子之心」?如何才能找到「赤子之心」?

TAG:思考方法 | 思維方式 | 人生的抉擇 | 修身 | 勇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