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郭嘉和龐統都是英年早逝,而人們更多地為曹操失去郭嘉感到惋惜?

說因為二人顏值差距的速速退散!!!


大概還因為郭嘉和曹操是知己吧。

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指點座上三千客,知我者寥若晨星。

戰火、離亂、狼煙、腳下匍匐的枯骨、亂風裹挾的哀嚎,即使冰冷的史冊濾去了個體生命的輾轉掙扎,也不難想像,面對破敗的王朝,面對平添的戰亂,面對扭曲的慾望、人性的撕裂,面對一次次的背叛,一定也曾迷惘過吧,到底何為天下,何念蒼生?

大道之行也的寂寥,是縱馬揚鞭的鐵血梟雄,也是精神牢籠里永恆的囚徒。

所幸還有一人,見世事無所凝滯,讀得出未曾出口的話語,讀得懂冷傲皮囊下的疲憊與哀傷,還有那麼些的身不由己。

多少次執手共謀天下的秉燭夜談,多少次困苦迷惘時的相扶相持,多少次廟堂議事時的心照不宣,即使局勢糜爛,即使眾叛親離,即使窮途末路,還有一人,可傾心託付,無需猶疑。

而現在,又只剩一個人了。

能白駒過隙前對酒當歌,竟來不及問一聲人生幾何,此身如朝露,去日苦多。

沒有永遠無法征服的土地,徒留永遠無法消弭的孤獨。
━┉… ●━━……━━● …┉━━┉… ●━━……━━● …┉━━┉… ●━━……━━● …┉━━┉… ●━━……━━● …┉━

正是這種死別知己的痛楚,超越了君哀臣下的功利,不是源自政治智慧的御人之術,而是來自內心深處掩藏不住的柔軟,這種真摯,是千年的風塵抹不去的存在。郭嘉的早逝帶給人的感受,多了分普通人的質樸情感,多了分更容易被體會到的悲涼與無奈。原來歷史不是冰冷的成王敗寇,而是人之常情啊,也就自然比龐統的早逝更牽動人心,更容易讓人產生心理投射,生出悲愴惋惜的情感。


.


首先史書中並未言說二人的顏值差距,並未有任何證據顯示郭嘉長得帥(難道【不治行儉】就是長得帥?曹仁石崇笑而不語),也未有任何證據顯示龐統長得丑(當然如果把演義描寫當證據,我無話可說),他倆應該在顏值方面都屬於普通人。

至於題主說【為何郭嘉和龐統都是英年早逝,而人們更多地為曹操失去郭嘉感到惋惜?】,那是因為題主你這問句中的【人們】大多是【深信演義、易中天《品三國》郭嘉部分或者網間郭吹文章的人】。

僅此而已。

曹操在給荀彧的書信中追傷郭嘉,【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不僅體現出曹操對郭嘉這年輕人的早逝惋惜,畢竟曹操的謀臣也就郭嘉比較年輕了,也表現了曹操與郭嘉之間深厚的基情;然而劉備也因龐統之死而哭泣,甚至讓他父親當官,【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拜統父議郎,遷諫議大夫】,要知道正史中的劉備是很少哭的,所記載的不過六次。為人之死亡而哭泣的只有四次,那便是劉表、劉封、法正與龐統。

廣漢太守張存認為劉備為龐統哭泣不應該,說道: 「統雖可惜, 違大雅之體。 」劉備因此大怒: 「統殺身成仁, 非仁者乎?」 就把張存的官給免了,可見劉備對龐統的執念之深,不下於對法正之情。

我作為一名季漢粉,當然更為龐統的早卒而感到惋惜了。


都說是因為演義,演義吹蜀更厲害好么?郭嘉是誰,無名小輩,演義里也能與鳳雛相提並論?只看過演義的人更容易覺得龐統之死好可惜吧?那我就偏不說演義。以下個人觀點,只是陳述產生個人喜好的原因,並不做能力道德等方面比較,所以無論想黑誰的都請退散。如有不同意,歡迎賜教。
1. 一個是病死,一個是戰死。病死是天命,戰死可以某種程度上給人以解讀為己方失誤的空間。
2. 郭嘉是曹操的知己,劉備和龐統並沒有這麼深的感情,甚至在宴席上吵過架。曹操和郭嘉第一次相見就一拍即合,在郭嘉死後給荀彧寫的那些信,還有赤壁之後懷念他,讓人覺得這個真小人為數不多的真朋友死去實在是對他的重大打擊,所以郭嘉死了人們為曹操感到惋惜。另外個人認為曹操《龜雖壽》應該是有感於郭嘉之死所作,時間、背景都能匹配,但具體真相如何無從考證。劉備雖說龐統死後一提起他就掉眼淚,但畢竟已開始就只讓人家做了個縣令,個人感覺兩人不能算知己,反而劉備和法正更有點知己的意思?另外劉備還有關張情同手足,從個人感情上來講,這些人都超過了龐統吧?
3. 郭嘉個性更鮮明。除了「不治行檢」還「意自若」以外,有燃燒自己那種建安風骨,他出的招數都基於對敵方心理又准又狠的判斷,不計風險孤注一擲,而且經常為曹操拍板做決定。龐統,沒發現有這麼鮮明的個性,可能是我解讀不夠吧。
4. 所獻計策對主公道德評價產生的邊際影響(原諒我用一個經濟學辭彙,因為我想強調,這並不是對他兩人自身的道德水平比較)。郭嘉幫助曹操攻打的敵人:呂布,三姓家奴;袁紹,主動出擊,還被曹操以少勝多;袁紹兒子們,自己窩裡斗怪不得別人;劉備,背叛了曹操,等等。攻打這些人都沒有任何道德問題,而曹操誅殺董承、董貴妃等有道德問題的政治行動都沒見到郭嘉參與。龐統是勸劉備搞掉同為漢室宗親而且是主動邀請劉備的劉璋。劉備總是強調要仁德要「每與操反」,這次聽從龐統奪益州,就被帶上「偽君子」的帽子了。而曹操從來就是真小人,郭嘉的計策不存在讓他的道德聲譽進一步受損的問題。
5. 郭嘉死在曹操創業期結束時,可以說正好在頂點戛然而止,可以給後人(我承認其中有嘉吹)想像空間,反正曹操在郭嘉死後除了馬超韓遂張魯(漢中後來還丟了)沒有什麼大的勝利。劉備在龐統之後還有一段上升期,益州打下來了,又從強曹手中得到了漢中,上庸。關羽丟荊州,說實話龐統在也沒什麼卵用。劉備後來的夷陵之戰失敗,被人懷念的是法正而不是龐統,雖然我覺得龐統如果能活到那時對劉備可能也是有幫助的,應該不會同意七百里連營吧。。。
最後,不排除有演義因素,易中天的解讀,電視劇、二次元、遊戲等形象差別。。。


國家當然比旁統重要


要論曹魏陣營中輔國,治軍,奇策,決斷,韜略方面都有能代替的人。
只有一點很難代替:郭嘉是一個少有可以託孤的年輕的大臣,值得信賴,有略有策,奇正相佐,年輕卻能在人才濟濟的曹魏有一席之地的全才,實在難得,最可怕的是完全還有成長空間。唯一的缺點可能是過於放浪。要是郭嘉能輔佐曹家二代,司馬,劉,孫都可能稍稍難過一些。
可能曹操更看中他就是以上三點吧:全才,年輕,值得培養信賴。

對龐統不了解啊,但以諸葛的眼光來看,能演義中齊名且沒啥非議很難得了,不過我還是看好法正。季漢差就差在內部有人,但青黃不接,明暗派系鬥爭,導致最後人才凋零吧。


怎麼會不為龐統的死去可惜呢?無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假如龐統不死,劉備以龐統和法正為謀主,足以攻略四川,諸葛亮未必需要入川。如果歷史可以假設,四川平定以後,諸葛亮與龐統互調,劉備與諸葛亮以及法正,率黃忠魏延趙雲攻略漢中,以龐統輔助關羽,龐統坐鎮襄陽,關羽討伐曹操,大事未必不濟吧?

或者以法正坐鎮成都,劉備與龐統出漢中,諸葛亮守襄陽,關羽攻略許昌。


因為大多數人只看過演義


同樣周瑜也是英年早逝,你為什麼提都不提


因為有這麼一句有名的話吧。
後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曹操自己說的,如果郭嘉還在的話,赤壁之戰說不定就把孫權拿下了。拿下江東後,劉璋張魯等都不在話下,那麼統一天下指日可待。然而奉孝並不在。於是赤壁一戰元氣大傷。最後天下三分,要等司馬氏來統一。
以曹操本人的說法,功虧一簣就只是差了一個郭嘉,當然令人惋惜了。
反觀劉備,雖然折了龐統,但仍然順利入主巴蜀,既而取了漢中,完成了割據一方的階段性目標。
因此似乎暫時沒有受到嚴重的影響,也沒有太多惋惜。


邀這個其實不如想想自己是怎麼看的,另一個邀的太過yy了,就不去回復了。
受眾更多的是演義遊戲之類的,史書嘛,受眾總歸是小的。
老三國演義應該很多人都看過,裡面郭嘉比龐統帥多了,帥的人比丑的人更有人氣,這個不用懷疑的,而且不管電視劇還是小說,郭嘉的存在感也比龐統大的多。而且演義里龐統的死還有自找的成分。
老三里郭嘉的死和龐統的死演的都挺傷感的,但曹操終究赤壁敗了哭了一段郭嘉,劉備終究還是拿下了張任,更會讓人憧憬郭嘉不死,赤壁如何。而毫無存在感的龐統,還要被徐庶分走點人氣。來yy兩個人如果幫劉備如何如何。
至於遊戲呢,我也玩的不多,不知道這兩個人放遊戲里什麼情況。
放史書里,郭嘉傳和龐統傳,在兩個人的死,郭嘉的死就是優秀作文,龐統的死就是低分作文,這個沒啥好說的吧,肯定優秀作文更吸引人一點。


我猜,跟顏值 有很大關係郭嘉意氣風發,龐統相貌醜陋


因為郭嘉是頂尖謀士絕世鬼才啊!

好吧,龐統畢竟也是鳳雛先生。

但這是不一樣的。

郭嘉在曹營中地位就非同一般,智謀出眾多次獻策,雖性子洒脫不羈老乾壞事,卻恰恰合了曹操性情,在曹老大心中,這不僅是個好用的謀臣,更是個難得的知己,懂分寸的壞小子。

他可以說是年輕一代的謀士中最傑出的,荀彧、荀攸、程昱這幫老朋友畢竟老了,相比之下,年輕的郭小嘉所擁有的的不僅僅是領導對屬下的看重,還是一個不再年輕的英雄對青春的懷念。

所以孟德君才那樣縱容他,不然以曹操離經叛道的做法,就算唯才是舉也得懲治一番嘛,而到郭嘉這裡,尋花問柳、求田問舍,陳群天天告狀,他照樣干這干那嘛事沒有,不就是仗著自己乾的無傷大雅、曹操又百般回護和稀泥嘛。他的智謀固然厲害,但真沒了他曹操也不會混不下去,荀攸程昱賈詡個個人精在那兒呢。

從一開始,二人角色就不同。

對於龐統來說,他更是一個單純的臣子。他是被劉備看重,是被奉為先生,但再怎麼樣,地位有孔明壓著,親近比不得法正,他又是那種有才華傲著的人,劉備對許多人以情所感,卻恰恰不真往心裡去,所以至少在我看來,他們私人感情不那麼如膠似漆(壞笑)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想法——一個鬼謀之才,與上司交情匪淺,俊秀略渣又英年早逝,還恰恰在那個節骨眼病逝,剛好錯過最經典的一戰也錯過了與孔明的鬥法,他的去世怎能不唏噓!很自然的,因為天不遂人願啊。

而反觀龐統,他似乎並沒那麼重要。受演義影響,他的功勞被大大削弱,卧龍越出彩,鳳雛越黯淡。他似乎沒那麼厲害,死就死了吧,反正最重要的時間都過去了,還有最厲害的孔明呢,再加上劉備動不動就涕淚橫流,劉備摔孩紙的形象太深刻,這次估計也有許多做戲的成分,人家一個集團的尚且如此,後世人就自然覺得沒那麼嚴重了。

還有最後一點,歷史上有過記載噢,說郭嘉確實是美男子,俊俏小哥!龐統也是真丑,雖然有氣質。不是演義,是正史!!!

綜上,帥氣瀟洒又討喜的奉孝君(抱抱)勝出,鳳雛先生你走好。。。。


個人意見
首先和顏值無關~
再次,人們更多地為曹操失去郭嘉感到惋惜不是體現《三國志》及正史資料而是體現在了《三國演義》中。
為什麼說人們會為曹操失去郭嘉而惋惜?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亂納甄氏 郭嘉遺計定遼東中體現了郭嘉的大智慧大謀略的能力,和死諸葛嚇退活司馬有異曲同工之妙。
再者曹操在赤壁戰敗之時也曾大哭懷念郭嘉:「赤壁戰後,曹操敗歸南郡,「坐至半夜,仰天大慟:『若郭奉孝在,不使孤有此大失矣!』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眾皆默然。」
這兩條都體現了郭嘉對於曹操的重要性,也體現了郭嘉算是三國里的一流謀士。
反觀龐統,本身在《三國演義》中出現的章節就不多,雖然在《三國演義》中曾說過:「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諸葛亮也曾說過:「鳳雛之才十倍於我!」但在整本三國演義中,龐統最出彩的地方恐怕就是「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這一章節了。並沒有真正出彩的事例來表明龐統厲害之處,有時候會給人一種徒有其名的感覺。最主要的是龐統的死太憋屈!《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諸葛亮痛哭龐統張翼德義釋嚴顏 節選: 卻說龐統迤邐前進,抬頭見兩山逼窄,樹木叢雜;又值夏末秋初,枝葉茂盛。龐統心下甚疑,勒住馬問:「此處是何地?」數內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龐統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令後軍疾退。只聽山坡前一聲炮響,箭如飛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時年止三十六歲。」
而且劉備再少了龐統之後並沒有出現什麼大挫折,諸葛亮也帶領劉備走向了人生巔峰。可以說龐統整個人都被諸葛亮所掩蓋。但是曹操沒有郭嘉後才發生的赤壁之敗(活著也不一定管用)。
我想這就是人們更多地為曹操失去郭嘉感到惋惜的原因吧。

隨便寫寫別當真。


郭嘉資料多而且頗有亮點
龐統資料少的可憐
最重要郭嘉的資料能體現和曹老闆的基情


剛看到這個問題,回答之前還特意查看了相關資料,確定了一個史實:由於龐統戰死,諸葛亮才入蜀的。至少在這一點上演義並未妄言。
龐統之死,也是我看演義時最為遺憾的地方。若龐統不死,根椐其之前在蜀中的謀劃,我們相信他是有能力幫劉備奪得益州的。之前有回答說,正史中的龐統就是一普通人,這一點我實在不能苟同。
《三國志》的龐統法正傳中記載「徽甚異之,稱統當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這那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冠冕」一詞足以說明龐統的能力。而在其死後,則是「先主痛惜,言則流涕」,也能看出其對於蜀漢的重要之處。當然,與諸葛亮,郭嘉等人相比,龐統確實功業少,不過這個原因主要還是龐統死得太早,每每想到這就更加令人惋惜。
龐統209年開始追隨劉備,死於214年,其效力蜀漢陣營期間不過短短的四五年;而郭嘉,27歲投奔曹操,38歲病死,總共效力11年。諸葛亮就更沒有可比性了。而從211年入川,至214年逝世,短短几年時間已經基本奠定蜀中的大局(關於入蜀戰役,演義中為了神化諸葛特意抹殺了一部分龐的功勞,事實上諸葛入川時局勢已經明朗),這足以說明龐統的能力了。
時至今日,回顧三國,我最大的一個假想就是: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便不會入蜀。有龐統坐鎮益州,諸葛亮坐鎮荊州,隆中對中的暢想是不是就是實現了?是不是就「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至於郭嘉,一則受演義影響,我對於蜀國有特殊的感情;再則,郭嘉畢竟已經建功立業,助曹操一統北方,才華得到了施展,大概也死而無憾了吧。


個人觀點輕噴:因為曹操的重視吧,他對郭嘉顯然比劉備對龐統更看重,主公自己都這麼覺得的話也怪不得後人更惋惜郭嘉了,,
其實二位都是很有才華的謀士了,,


也許是郭嘉剛好死在曹操事業的頂點上,給人留下了的想像空間更充足吧...


難不三國志遊戲里郭嘉長帥嗎?


1.只論演義的話,某家覺得龐統命喪雒城較郭奉孝英年早逝尤為可惜,卧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至於郭嘉,曹營恐無出其右者,曹公三哭郭嘉足以表明其卓絕才能。演義畢竟以蜀漢為正統,尊劉抑曹屬於主流。至於題主的想法,大抵如答友所言被易中天所影響,亦或演義中對郭嘉的著墨遠勝於龐統、曹公劉皇叔對待這兩位屬下的感情差異
2.然若論史書,《三國志·魏書十四》……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 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後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一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見郭嘉能改變曹操的成敗,而眾謀士皆不能;每觀惜字如金的《三國志》至此,無不為郭嘉早逝而嘆息唏噓,然觀蜀書龐統傳無此感。。。

***************************************************************************************
另附少時所作有關二人的拙詩,見笑。

陌上花
群星聚潁,英豪鱗集、固多奇士。
料事如神,決策運籌無滯。
體通性達忠良佐,遠量更兼才智。
望黃沙漠漠,主臣三別,黯然辭世。

定烏丸朔土,中原威震,可嘆遼東遺計。
宿命難違,浴日永垂青史。
惜哉奉孝荊州在,安使曹瞞狼狽。
暮鴻飛,古道斜陽孤鶴,一聲嘹唳。

匡濟之學非百里,南州冠冕未曾開。
今朝扶漢逢英主,他日平川展驥才。
皇叔傷身來夢寐,軍師殞命赴蓬萊。
雒城小徑橫荊棘,落鳳坡前鶴唳哀。


這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不問是不是,只問為什麼都是耍流氓?

我從學齡前就開始看三國演義的小人書,聽三國演義的評書,那時候小,真的就把演義當歷史,那個痛惜鳳雛啊,為何就不能和諸葛亮一起幫著劉備共創大業啊?要是鳳雛不死,幫著劉備拿下蜀中,諸葛亮穩守荊州,這天下不就是蜀漢的了?可惜啊,命運不濟,天註定蜀漢不能得天下啊。

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原來演義就是故事,跟歷史兩碼事啊,讀了歷史才知道,所謂的鳳雛,普普通通而已,當然也不是說就是個普通人,只是沒有演義里吹的那麼懸乎而已,他的死,也有點自己作死吧,而老郭同志,真的就是命薄了,自然會覺得更加可惜。

不過在我的心裡,還是真的希望,夢中那卧龍鳳雛二人匡扶社稷,安定天下,真的可以成真。


推薦閱讀:

你是如何成為一名曹魏粉的?
民間演義里哪些事迹實際上曹丕沒幹過?
于禁跟隨曹操時間久 戰功多 為什麼戰敗被俘就要投降?
假如當年劉備入川真的是幫劉璋平滅張魯,順勢聯合馬、韓組成聯軍揮師中原,是否可以幹掉曹操,光復大漢呢?
為什麼有曹操的前車之鑒 陳友諒和朱宸濠仍然水戰時鐵索連舟以至失敗?

TAG: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 郭嘉 | 龐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