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是一個怎樣的人?


人在別人面前都很風光,但是多數所謂成功的人對自己早年的發跡史都不怎麼可能對外人說。

一個是他如何結識並且跟著李翰祥跑龍套的。這是他的第一個轉折。當時李翰祥在北京拍幾部著名的清宮戲電影,李是他的一個,可能是第一個貴人。區別就是,我們父母或者我們,根本就遇不到李翰祥那樣的人,那種人,手指頭縫裡漏出點兒來就夠我們學的,都不用直接幫我們,說幾句話就點播了,關鍵是我們周圍的人都太平庸,圈子不行,還製造很多困惑。

另一個是他怎麼幹上文物收藏的,當時80年代初,能動不動就1000,2000收購別人手中的文物的,不是你我的父母這樣的家庭能做到的,沒家底是做不來的。當時有多少家庭為了口飯吃,為了調動工作,為了孩子結婚,就把紫檀的,黃花梨的傢具都變賣了,就把家裡的青花瓶就賣了。那時候有那幾千塊閑錢的人,絕不是等閑之輩。多少人祖傳幾代的東西,在70,80年代,就被一些敗家子給賣了。馬老說過,當時很多人放著紅木傢具不買,去買幾十塊的電鍍腿兒椅子,或者把硬木傢具拆了改沙發。看馬老的收藏節目里,多次提到他到別人家,買舊物的經歷,賣主可能當時也是迫不得已,但是出了手就再回不來了。

還有就是馬老有個好媳婦,賈宏偉。順著他,任由他折騰,這要是別的媳婦,明裡暗裡往娘家貼補順錢,又或者遇到個能作的媳婦,成天作,馬未都也成不了今天的馬未都。

等做起來了,已經遠遠把別人都甩在後面了,當然blah blah好多話啦,當時可著北京也就那麼幾個人吧。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成長史,基本不可能重複和模仿。


不都說雷軍和王興是幾次在風口上,都起早趕晚了么。

馬這人一則聰明,一則真真是幾次站在了風口上。

我只從他的節目公開內容里了解的片鱗半爪,供你們參詳。

解放建國出生在軍隊大院,硬出身好。但這是他爹的能耐,算不得他的。

下過鄉,進過廠,那幾年算是工人階級了。成分沒問題。

文學大熱的七八十年代,在中國青年報這樣中字頭的大報當編輯,出小說。

等到市場經濟剛剛冒頭,他果斷甩了鐵飯碗,跑去投資電視劇了。海賺了一票。

報社上班期間就開始接觸文物收藏,跟過大牛,在文化圈累積了大量人脈,等到社會經濟發展到更高程度了,文物熱興起了,他去百家講壇去說文物收藏了。

名聲大噪之時,又搗鼓了博物館。

每個節奏都踩得極好。

當然,中間還有些什麼漏掉的一些生意,我就沒太多關注了。

但從大的方向來說,每次都把到時代的風口了。而且對原有的社會資源真是做到了資源最大化。

當然也不能那麼功利的認為他就是有意為之。但仍不能忽視他幾次大方向選擇的準確。

這種選擇的通透,不正是過去讀書人說的通透么。

一次準是巧,兩次準是運,三次四次都合轍,那真真是對這國家對這社會有自己的理解了。


到某省博物館參觀展覽的時候拍照開閃光燈,工作人員勸阻之後還向館長告狀,證明馬先生只是個收藏家,還不是個合格的博物館館長。


你看吧?從上到下,有人批評馬先生對皇權的理解,有人說他有一個不成器的兒子,有人說他藏品也就那樣。

上面那麼多人八卦,那麼多人找資料,找證據,無非就是說這人怎麼壞,這人怎麼好!就這點事。

這點事有意義嘛?我覺得完全沒有任何意義。扒開了心,人的陰暗面太多了。太黑暗了,不要那麼絕對,極端的去衡量一個人,這人活著不能有機謀,不能有手段,不能有陰暗的,得要和雷鋒一樣,想黃繼光那樣,像孔繁生一樣,焦裕祿之類的,無私 ,光明,正大,潔白的如天上之玉。我覺得我們這樣要求太絕對了。也太極端了。

如果上帝在世,銀河計算機實現了人工智慧,也一定能從雷鋒,焦裕祿,孔繁生這些人中翻騰出他們的陰暗,灰色。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老是要這樣去要求一個人。事實上有幾個人是這樣的,這個世界上這樣的人不多。幾乎沒有。誰心裡都是那樣,翻翻自己的內心,真的如天上皎潔的明月嘛!我很慚愧,十分黑暗,這不是做物理和算數 1是1 2是2 何況1是1 2是2也只是目前的一個認知,很多知識隨著不斷的進步,我們都在進步,比如日心說,月心說,地心說。在不斷的各種巨人的研究下科學在一個 局限的範圍的不斷的前進。

一下對於藏文化來說。

中學畢業我村裡的還在大部分就停止上學了,學校學習就此結束了,我們村的語文老師老是說「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只要 能夠沾到一樣,並且做好,不管什麼意圖,都是厲害的,都 是肯定的。得失之間。我們在為我們的文物流失海外感到痛心,但是它們在海外也向異族他鄉的人展示的亞洲的中國文化。我相信當初造物的聖賢也很我一樣,即為風雨飄搖的動蕩感到惋惜,也為中華文化的展示和認可表示肯定。

哪怕是我就是為了我的古董值錢,我才給你講這些,普及一些東西。為了就是賺錢,為了就是所謂名人效應,這些都無可厚非。名利嘛。

出世可以稱為高人,入世也能是世外高人。

只要是對文化 對歷史,對傳承 有貢獻的,我都認可。

至於啥說了啥瞎話,說了不專業的,說了啥題外的。都是一些人,計算機都算錯呢。

我說一個簡單的,前兩天有人撞了我的車,導致我的車溜了,撞壞了前面和後面,最後噴了漆,保險定損了3000多,結果修理店說定損了3000 實際只需要600多,噴噴就好,沒必要全部總成換,進口舊車,物料貴的驚人。多餘出來的 給你換機油,輪胎,和剎車盤 剎車片吧 我一面恨那個人,給我添了很多麻煩,我一面也挺感謝他的捎帶解決很多以前存在但是瞎講究的故障和磨損。

咋樣我這心態不必馬未都複雜吧,一邊罵,一邊感謝。

馬先生無非就是收藏家,玩家。

其實玩家 收藏家 有文化 有藝術,有人品,有范,這些固然很重要,但是這些也都不重要,這些無論如何說都是個人的魅力。

但是如果能夠普及 弘揚這些這就不是一個個人魅力的事情,這涉及對文化的認同,肯定,和發揚,繼承的問題。這是一個大一點問題。至於談到繼絕學,絕學失傳如何繼,這不是假嘛,可是既然已經無法繼,那就不要讓他徹底消滅。人於社會還有一個標識就是妥協,折中和無可奈何的繼。


收藏 玩家 這些對於我國近代,一個從活著就是爭著吃一口飯時代背景過渡下,馬的特點就是不管它的專業到底有多麼精確和高深,或者說專業水平高低。又或者說他說了什麼不專業,不是他專業的話,又或者說他專業的錯誤,又或者說他兒子不成器,有或者說他錢來歷問題。但是它起到了弘揚收藏文化,普及文物知識啊。這些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像百家講壇啊,網路媒體啊,博物館,做了這麼多年,這個普及,弘揚是巨大的。有很多人的錢到是很正大,最後全乾壞事了。

尤其是哪個年代的中國收藏起步階段,這是巨大的成就,和我國經歷的一些反祖,反文化,反歷史的運動之後,我覺得一個從業者如果能對行業起到這樣的一弘揚和普及有時候是具有宗師特質的。

總結

我們不要十分的去關注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錢哪裡來的,他的藏品也不是那麼頂級,這個東西可能很多年我們也弄不明白,是是非非,紛紛雜雜,理清這些十分困難,而且也沒什麼特別大的意義。

幻想著您家裡有一個特別好的瓷器,它舉世無雙,它有火星科技,秦皇漢武,唐高宋祖,歷朝各種大家都有給他簽名,它工藝 ,它文化,它精軋,它流露幾千年文化的精髓。但是只是在您家裡,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意義。若干年一不小心弄碎了,也就是消亡了。

這就是馬的突出部分,你覺得藏品比起頂級的不頂級,但是你能看到,你感受到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歷史。我們的先輩,我們能夠從中吸取的一些先輩的精神和文化,然後去改變自我,一點點改變社會和人類,這是一個偉大的事情。


比收藏家們多了些許文化底蘊,比研究員們多了些許悠長趣味。
馬先生年輕的時候就是地道的北京頑主,上了年歲了,仍舊是四平八穩的北京老大爺罷了。您這樣的問題不好回答,說多了吧,不如您去看書來的詳盡。說少了吧,管窺全豹似乎不甚到位。
與其說馬先生是搞文物收藏的,不如說他是在做文化傳承。他懂這行,也愛這行,也拿捏好了和文物的距離。您可以百度一下海馬歌舞廳…編劇誰啊?馬未都,王朔…瞧他跟誰玩在一起啊!小半輩子晃晃蕩盪,趕上了最亂的時代,他是先摸透了人,再去摸文物,所以他不拘一格。
中國人說玩物,不能太遠,你不愛這個不成。也不能太近,痴迷玩物就近於喪志,滯於物也不成。馬先生懂藝術懂歷史也懂行情,更明白一個物件兒留下來的不止這些,所以有了觀復。
觀復藏品確實沒法和故宮國博比,但是真不缺孤精絕品。你把藏品做分子,館藏背後的運營能力資源實力做分母,就知道觀復在一定意義上,太不易了。在此之前我們怎麼會想到博物館,會加上私人的稱謂?他做的事兒,就是告訴您,文物由國家保存,但不是「歸國家」跟您沒關係,您家裡的一器一物,積澱了歷史,就是文化之物。您看他的書,不是縱觀歷史,而是從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里見文章,接地氣而有貴氣。觀復之於中國,滄海一粟,但是對於普通人的啟蒙,就從自個兒家開博物館開始。
北京人講究范兒,講究玩兒,講究架勢不倒。
玩拍賣的是下品
玩文化上之
玩藝術上之
玩的有精神了上上之
就一方面來說馬先生上上之品。其餘的吧,北京老大爺無疑。尤其眼睛,透著好玩兒、可樂兒。


很少看電視,不是古玩圈裡的,但馬未都的博客基本上期期都沒落下,所以只能能從這個角度說點。比較散,見諒。

1、有見識,也抓住了時代的機遇。他是老北京人,說年輕的時候沒事就跑去博物館看啊看啊看得入迷,盯著一件器物幾個小時。清楚「真的」是什麼樣子,再看贗品就像圍棋的黑白子一樣分明。然後很早開始就涉及收藏領域了,積累了寶貝和錢。

2、某些部分挺新潮的。看他的博客都緊跟時事,圖文並茂,而且全世界到處跑,還參加同性戀遊行。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把所有買票的人都當做投資者。接待過萊昂納多。

3、也有保守的地方。很多日常感慨,中心思想都是xx和小時候不一樣了。但也不是言辭激憤,挺淡然的。

4、愛貓。常貼博物館養的貓的照片。說知道貓的智商低,反而更憐愛。

5、對皇權的嚮往。表達得不準確,這是我自己總結的。愛古代的器物,字畫,自然也愛那種文化。表現得並不明顯。最露骨的一篇是說朝鮮好,民心所向。

總而言之,我覺得馬未都還是個有智慧的老頭,雖然有些觀點不一致,看他的文章收穫更多。


基本上,古董行什麼都懂什麼都講。周圍是愛好者時滔滔不絕,一旦發現在座某位是門類專家立馬閉嘴。


1、的確會宣傳,在文化普及方面有成就。
2、專業水平不錯,但也不是頂尖水平。傳說中利用其名氣坑了不少人,在專業收藏圈裡名聲不好。
3、有一個很不成器的兒子。


一為以收藏為外衣的金融家


馬未都老先生的特點就是說話敞亮,絕不搞什麼虛頭巴腦的東西。
這點就強過大半個媒體界中的人。
說話分析都很入理,又幽默生動。一把年紀了卻不擺什麼架子。
這點比高曉松強,高曉松愛裝愛顯,雖然膘肥體壯說起話扭扭捏捏的,一點大丈夫的氣概都沒有。


在我沒他有文化之前我覺得他挺有文化


專業知識:
專家級玩家,具體內容就看看《收藏馬未都》或者《馬未都說收藏-瓷器》,不做收藏的朋友看看裡面講到的只是也受益匪淺,我尤其喜歡馬老娓娓道來、不做作的說話方式。感覺馬老對瓷器和古典傢具的認識比較精通,尤其是瓷器。

為人:真實、很有趣,言語很親切,接地氣,可見馬老做客《鏘鏘三人行》欄目。有些學術派的知識也挺豐富,但是講起來不如馬老說的容易接受。


空軍大院出來的


一座觀復博物館,多檔古玩主題的電視節目和演講,基本可以說明其在古玩領域的專業地位。

演員李成儒說他是學者和姦商。
王剛也很推崇馬的專業水準。
全國並沒有第二個這麼帶有個人色彩的古玩專家在這麼樂此不疲的做節目(央視鑒寶和尋寶不能算作專家個人色彩濃重的節目)。很多古玩鑒賞大師最寶貴的財富不是單件藏品,而且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能把這麼多年積累的經驗在公眾平台傾囊相授的人,馬稱第二,沒人能說第一。

儘管各類節目的頻繁出鏡和曝光把馬推上了古玩界的高位,但是馬在業界口碑並不那麼理想。緣由大致有二,一是對其能力的懷疑,二是對其頻繁曝光混眼熟的行事作風的看不上。

順口說一句,早期的他是編輯出生,自稱曾發表過余華的作品,並和文學圈內的很多大拿是摯友。後來投身影視,參與編劇了多部家喻戶曉的影視作品,以編輯部的故事為代表。

說個敏感問題,支撐他玩古玩的資金來由是什麼。
有內行朋友說過,古玩能玩出名堂的,要麼世家出生(或師徒傳承,如耿寶昌和丘小君),要麼用錢砸出來。
馬不是收藏世家,沒有打小受到過良好的古玩氛圍熏陶,也得在不停的打眼中積累,但他也不是商賈之後,背後的資金來自於哪兒。
有人會說他淘古玩的時候,古玩市場根本就是無人問津,資金不重要。其實不然,有很多視頻中馬親口自己講過自己當時全國各地的農村跑,甚至早期在海外淘寶的經歷。此外,觀復裡面一些藏品更是直接從拍賣行天價拍得的。所以有必要思考他資金的來由。

對於這個疑問,我也曾抱有陰謀論猜測過,但都沒能百分之百說服我自己。有興趣的可以作私下交流。

最後插一句,說到近一百年的古玩大師,個人推崇張伯駒,高風亮節,嘆為觀止。


北京古玩行對其評價不高,他做節目一是可以宣傳觀復博物館的藏品,二是每期都結合觀復嘟嘟秀來展示主題藏品,這也是一種抬高藏品身價,便於以後出手的營銷策略。我覺得就像安思遠一樣,名人的東西價會炒高,而且大眾認可,說白了就是發展下線,和古玩行里寫書差不多。
但是我認為他做節目也好,出書講座也好,從另一個方面也給中國普通未接觸古玩行里的老百姓一個學習中國文化的平台,往大里說是弘揚傳統,往小里說可以學習文化,漲姿勢。
所以我認為馬未都還是一個有一顆文人心的古玩商人,掙錢是人家本事奸商也罷,為大眾帶來的文化效應我們也應該感謝他。總之他和我們都趕上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好時代了,生逢其時。


和馬先生只見過3次面 他的北京 上海 廈門觀復寶庫設備都是我們裝備的 對人不了解 真的不了解 但是觀復寶庫不論你什麼時候去 他的展廳衛生都是全國 包括所有一級博物館中最乾淨的 所有你能摸到的地方 都很乾凈 北京觀復的窗帘打結的位置 都是一模一樣


會經營個人形象,有較好的專業知識和口才,有一些藏品。但私人藏品可能不像大家想的那麼多,老北京頑主,家境不錯,兩三輩人的收入在低價時全花在文物上也能收一些東西。觀復的東西多,財力一部分是一些企業家和個人的捐贈,一部分是100個理事的藏品。最後還是要說能搞到這種水平不容易


去年我老爸來杭州住,看我在看嘟嘟,就問,這個人是誰,長得跟我一模一樣。我回答,一個鼓搗古董的,我跟你兒兒媳婦看到他的時候,就以為是你。
除了聲音不像,眼神,臉型,神態等等幾乎完全一樣。


在現實生活中,我和馬先生並不相識(我相信以上所有的答主應該和我一樣)。逛了一圈答案,我發現沒有人提到他在收藏專業上的問題,但事實上他首先是一個收藏家,別的身份都是圍繞這個展開,因此有必要說一下他收藏方面的事情。

我不知道關注和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有多少去過觀復博物館。作為一家民營博物館,觀復的場館設計、文創產品和導遊都做得不錯,雖然比較偏遠,還是值得去一次;但陳列的展品幾乎沒什麼變過,所以去一次也就夠了。。。

不過遺憾的是,觀復的高古瓷展品,恕我只能用慘不忍睹形容。樊家井工藝品級別的元青花,顏色跳得刺眼的五大名窯,更為誇張的是日本國寶同款的磁州窯瓶,都讓人看得瞠目結舌。但同在一個屋檐下,明清的展品卻基本件件開門,而且精品不少。因此對於這種充滿魔幻現實主義的反差,我表示實在無話可說。而對於觀復的藏品真偽,業內早就經歷了從開始的一片驚詫到批判嘲諷,再在到現在習以為常。

人非聖賢,更不是全知全能。馬先生最近這些年致力於博物館建設和文化普及,奔波忙碌非常辛苦,也的確對傳統文化的普及做了不可否認的巨大貢獻,但古玩如游泳,一日不下水,專業的水性就要弱三分,面對造假技術突飛猛進的現實,老革命也遇到了新問題。

作為一個看著馬先生的說收藏系列入門的晚輩,我只有一點希望,就是他能找一個靠譜的藏品把關團隊。如果沒有這些污點,他就是完美的;所以這些污點,看起來格外刺眼。


藍天幼兒園出來的。
這個起點也就高曉松能比劃比劃。


推薦閱讀:

大家如何看待收藏家劉益謙10 億元拍下名畫《側卧的裸女》?

TAG:博物館 | 文物 | 馬未都 | 收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