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大巴(Blogbus)新版上線前景如何,它能否搶回博客市場份額?為什麼?
在今天博客大巴 CEO 橫戈《致BlogBus用戶的一封信》上,博客大巴經歷的 11 年被細細道來。而伴隨這個消息的,就是 Blogbus 的重新出發。Blogbus 的新版正式上線,同時更新了 Android 及 iOS 的客戶端。
從產品本身和整個市場來看,新版博客大巴(Blogbus)的前景如何?應如何重新爭取回市場份額?
個人認為,Blogbus能否復興不在於功能,在於定位。
不能說現在博客沒有市場了,在美國,Wordpress,Blogspot和Blogger依然佔據著很大的流量。但關鍵是,在國外,已經沒有人,或者說從來就沒有人把Blog當成是一個記錄自己生活瑣碎的工具。尤其是當各種社交網路崛起之後,Blog更是失去了這種功能。
應該說Blog目前的定位應該是記錄自己在專業領域裡的各種心得,想法,思路,整理成像樣的文章,而這種級別的分享在社交網路上是沒法好好完成的。
比如說我今天買了輛新車,我可能直接Instagram炫一下就完了,不會跑到Blog上發照片。但如果我是想分享如何選車,車型比較和評測等等我就沒法在facebook上長篇大論了。當然你可以說國內我可以長微博,但是長微博天生很難保存,圖片的形式也很難再被找到,所以說博客還是有它很大的意義和對社交網路的補充作用。
現在很多所謂的自媒體,實際上也是博客的另一種體現。所以如果我來做Blogbus,可能會更多的選擇如何讓自己更不像社交網路,讓自己遠離輕分享,形成長篇大論的專業氛圍,也許中國還有我的位置。贊同@warfalcon 的答案,用戶群流失,且難以挽回,難以爭取。但也不是沒有思路。
下面我作為一名曾經的用戶來談談,為什麼我欣賞巴士的氛圍,但是回到巴士的可能性很小。
我是從9、10年前開始接觸blogbus的。那時侯上到小學的尾巴,在玩遍了當時流行的各個大眾小眾博客站點之後我選擇了blogbus,因為它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小清新站點,簡潔,流暢,模板非常舒服,小孩子也就這點追求。
但是當時我就有一個體驗:伺服器速度非常慢(可能是所處地區的緣故,巴士的伺服器在上海),甚至是不穩定。
在那個時候,比較重視審美的國內博主一般有三個選擇:
1.技術宅、程序員、設計師傾向於使用wordpress。
2.怕麻煩、不願意架設伺服器、主要寫遊記閱讀和攝影分享的用戶選擇blogbus。
3.MySpace,往往是作為MSN的附屬品存在,內容的價值不高。
但無論如何,這群人從來不會往毫不注重審美交互體驗的新浪博客(不包括Qing)、網易博客(不包括Lofter)平台上流失。
此後幾年,我都在上面寫個人日記和音樂評論,並和一些旅行攝影的博主作交流。Blogbus上有我一直以來非常欣賞的一群膠片攝影者,他們始終在上面享和交流自己的攝影作品及其參數,有時也會很文藝地發感慨。可以說blogbus一直沒有衰亡,應該要感謝這一群用戶。
再後來,寫讀書筆記、影評樂評的一般用戶大量前往豆瓣。但是人氣較高的用戶仍然繼續留在blogbus,因為豆瓣是社區型,對很多用戶而言他們需要自己的讀者,而當時的豆瓣看上去有點兒像半個論壇。且在豆瓣上,攝影愛好者很難找到自己的路徑。於是那時候大家開始雙開。
在blogbus,文藝型的用戶佔了主流。在很長一段時間裡,blogbus的用戶群和豆瓣是高度重合的。如果你也是曾經的用戶,就會明白我為什麼這麼說。
但是大概是在09、10年左右,我關注和交流的一批文藝型用戶開始陸續離開。特別是很多優秀的攝影人,他們的blogbus停止了更新。有部分用戶我知道他們終於架設了自己的獨立博客。還有一部分不太熟的人,我不清楚他們到底搬到了哪裡,因為當時高中,比較忙,現在想想其實他們都在博客里寫了,如果當時有關注的話也許可以記錄下來。
那個時候我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在學校論壇和一些自稱熱愛攝影的同學分享這些博客上優質膠片作品,但不知道因為是膠片的衰落還是巴士的衰落,校友們確實在看我分享的照片,卻沒有多少人到blogbus上和原作者交流。
因為一些忠實用戶的離開,我自己在高中學習也比較忙,再加上那一段時間巴士的伺服器頻繁出現問題,我在11年初離開了巴士,準確的來講是離開了個人博客這個東西。
再後來,也就是今年年初,我開始計劃一個每日一張讀書海報的項目,重新需要一個blog。我在第一時間想到了巴士,這可能就是用戶感情基礎。但是我在上面做了幾天之後,不僅發現傳圖有點麻煩,有限,而且意識到它的圖片上傳機制是傳入個人相冊,而相冊有容量限制,之後需要付費。付費之後,我也很難向自己保證我相信這個伺服器的穩定性。
在此期間我嘗試了幾個輕博客,最後駐足lofter,在這裡堅持了已半年超現實主義小說,目前對交互體驗、模板質量、用戶質量以及伺服器質量都挺滿意。
最近得知blogbus重振旗鼓的事情,我特別高興。但是登進去看的時候,說實話,很失望。很多東西換湯不換藥,而我最常點進去的路徑沒有了:先進入色界欄目,但是當我要尋找膠片攝影標籤的時候,發現它沒有了。而且我都不知道怎麼找到。簡潔的卡片陳列型的界面我很中意,可是核心功能找不到了。
而且,我在lofter擁有朋友圈、粉絲群,我該如何說服我在lofter安營紮寨的朋黨們遷居呢?
我不再使用,不代表這是一個沒有市場的產品。巴士還是有不少老用戶在堅守。新的界面改觀也應該會吸引到一些新用戶群。
問題在於,blogbus的用戶在於專註性和專業性。換言之,他們具備相對穩定的使用習慣,也有自己固定的瀏覽目標。在內容撰寫上,他們也不是草草了事的一群人,這和我在lofter上感覺的的風氣確實不同,和頗具時效性的長微博也不一樣,和自作聰明的自媒體們更加不一樣。就像@裴阿暘 說的那樣,保護和培養長文、專業文用戶是一種很好的思路。
但是這種卡片式的、傾向於瀑布流的界面分享方式,恰恰是快餐化的處理,配合流動性大的信息,而不是專註性用戶需要的體驗。
還能存活一段時間,如果沒有方向性的轉變,不會有太大發展。
博客的黃金時代已過去,能堅持寫博客而且質量過得去的,全中國都不多,牛博網都關了。
他能搶誰的份額?關鍵問題在於,他能上哪裡找人去寫,目標對象是誰?優勢在哪?
下面我觀察到是目前還在寫Blog或者寫文章群體的幾個途徑:
- 經常寫博客而且有些知名度的人,只要跟IT靠點邊,不少都是獨立博客,自己有域名空間,博客大巴對這類人無任何吸引力
- 以前新浪、網易、騰訊、搜狐上寫博客的人,影響力大的很多都在借勢,享受門戶網站的流量和人氣,一旦離開那個平台,影響力會受到很大影響。或者跟某個服務捆綁,比如網易的相冊、騰訊的大家、新浪的名人博客。
- 更不用說QQ空間這種隱形巨頭,沒有任何門檻,年青人和老人直接就可以寫,不需要任何其它操作,而且模板也可以定製,學生會裝飾的非常花哨。
- 大多數小輕新都轉去輕博客,特別是遊記、攝影類的,但問題在於能堅持更新輕博客的人都不太多。 更不用說現在還有非常多的App、網站通過提供更方便的工具,直接在手機上就完成全部流程。
- 還有豆瓣,已經形成自己的循環體系,把書評,影評直接綁定了,誰也進不去。
- 微信公眾平台興起,很多人都在運營公眾號,特別是媒體人士最近象打了雞血一樣開公眾平台,微信4、5億了,但最大的自媒體才10、20萬,大多數人都是3、5萬人以下,誰會去關心博客大巴。
- 長篇大論的專業氛圍有知乎、果殼,而且知乎最近就會開通Blog服務
- 專業性更強一點的還有各種專業論壇和網站,比如雪球、正和島、虎撲
目前的運營方式沒有看到任何亮點,也沒看到什麼前景,能活著就不錯了。還想搶回博客市場份額,它憑什麼?
註:個人觀點,立場有傾向在互聯網2.0時代,許多人在強調交互,強調SNS,但其實,Blog也是2.0的一部分,且是非常紮實的基礎。
作為一個十多年堅持寫博客、且在數年裡把blogbus做到百萬級訪問量的博主,我始終堅持博客是不會消失的。碎片化閱讀者大大有之,但嚴肅的人不會因為微博變得輕浮。他們會堅持寫博客,通過博客來分享更完整的觀念和價值體系。其實我們也注意到,即使果殼的微信平台很不錯,但如果放棄果殼網,它如何能積澱呢?
積澱,是博客最重要的意義。
但是,以上並不代表博客大巴的前景有多樂觀。自從blogbus癱瘓後,我轉到了網易博客,然後在網易博客的一個月里就獲得了過去幾年的訪問量。其實我並不在乎博客的人氣,而在於這個地方是否足夠穩定和值得信賴。網易和新浪,在這方面是足夠的,但blogbus給不了我這樣的信心。這就是命門了。
但無論如何,向急功近利說不,堅持做blog站點的人,我都要對他們敬禮。08年在blogbus實習過一個月。
昨天無意間翻開自己的WP blog,順手就上了blogbus,發現改版了,但沒想到剛好是昨天發布的新版本。以前還是偶爾看看的,或許留戀點東西吧。
其實當年走的時候,本想給CEO發封信的,後來還是放棄掉了。隱隱還記得當年的一點想法:
1、社交過於封閉。當年的人人網正流行,開心網正火熱,微博還在襁褓中。而blogbus其實在用戶後台早已社交化,但太過於封閉,對於新用戶根本不知道,對於老用戶就像個公司內部交流平台"我只是來寫博客的,我希望我的文章不僅和我朋友交流,更希望過多用戶關注我。"顯然,內部社交並不滿足用戶這種虛榮心。而且blog這種形勢存在自我媒介,既然選擇網路平台更需要別人的讚許。
2、兩級用戶的明顯分階。熱門的用戶越熱,冷門的用戶越冷,這是大多數平台的通病。沒有完善的激勵機制,很難讓用戶堅持寫內容。
3、缺乏實時求變的。其實當年的WordPress已經露出迅猛的發展之勢,而且對傳統的Blog衝擊還是蠻大的,像這種開放式的平台,主題多,插件多,易於使用,個性化定製又強,亦是很多博主的首選。加之當年blogbus春節有段時間的不穩定,流失了大批的客戶。與其玩的不疼不癢的,還不如自己搭建一個呢。而blogbus很多定製功能需要付費。如果當年blogbus能擁抱wp,做到互相兼容插件,這點應該更能吸引用戶,當然這種技術上可能有一定的難度了。
4、關注底層員工。這點不說。
就改版而言,blog這種形式適不適合用瀑布流的形式表現,有待考究。個人覺得,blog以內容為主,閱讀者希望的是明細的閱讀體驗,不是堆圖片。
最後感謝blogbus的ceo橫戈當年深夜的時候過來幫我在雜誌上籤了個名,滿足了我們班小女生的心愿。
祝願:越辦越好~
首先 博客服務一定不會死
人在浮躁過之後總會找地方沉澱下來
微博過去了 博客就不遠了
輕博客是reblog 除了個人攝影和畫家基本沒什麼原創
輕博客只用tumblr就夠了 別的國內的輕博客都是小打小鬧
做得最好的竟然是人人小站這種事我會亂說么
做為一個喜歡自己運營小站的人 你們你們不會體會到我對定時發送這個功能的深情
但這是我留在讓人人小站最重要的原因
博客巴士可能還會有機會
IT行業里想寫點東西但是不知道如何搭建伺服器調整頁面的人還是很多
易用性做好別的不說
IT里有情懷的人都會建博的
個人感覺博客這種形式不會死掉,但它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微博的出現和手機上網的日趨流行是兩個最重要的原因。對於一些簡單、瑣碎、及時性強的內容,微博是更好的發布和閱讀平台。博客的強項在於發布「精」和「深」的內容。
對於博客平台,也許還有另外一個被忽略的方向:商業用戶。商業用戶也需要一個簡單、易用的發布信息的平台(在國外,WordPress等軟體已經在這方面佔領大部分市場)。也許可以專門開闢一種面向企業用戶的中文博客平台,這也可能是一種不錯的盈利方式。
簡單地看了一下 BlogBus 的新頁面。感覺基本還是以前的樣子。必須指出,這種板式設計已經有些落伍了。在幾年前看起來也許算是小清新,但如今看來可能就有些陳舊了。個人覺得至少可以做兩方面的改進:1)增大字型大小(豆瓣網也有同樣的問題)。2)把頁面做成「響應式」(responsive)的,讓用戶可以在小屏幕上同樣舒服地瀏覽。
最後希望Blogbus能堅持下去,並越辦越好。
決定一個創業項目成敗的,不僅僅是商業化這個問題
「所謂人生,不過是一場體驗」——創業是一個探索和學習的過程,橫戈自我評價是一個興趣驅動型的創業者。但所有的興趣實踐也要能轉化為商業價值,這一點也很重要。
口述|我得傳媒CEO橫戈 本刊記者|石海威
很多人以為我是博客大巴(BlogBus)的創始人,但其實我是博客大巴第2256個用戶,那是在2003年6月。那時我還在證券公司上班,在成為第一批博主用戶之後沒多久,博客大巴的伺服器就跑不動了。從用戶角度,我當然希望產品能用得更爽,當時的想法真這麼簡單,於是就自己去買了台伺服器,幫助當時的創始人(一個中科大學生)一塊做。後來他從學校畢業後就到一家軟體公司上班,對運營博客也不再感興趣,於是我接過了大巴。
當時我的生活和工作都處於很舒服的狀態,還有出國計劃,但我還是決定創業,為此賣掉了剛入手的370平方米的大house,搬家到了上海。那是2005年。當我決定要做互聯網,一開始就想的很清楚,這是個燒錢的玩意,具體怎麼賺錢還不知道,但隱隱約約覺著這個東西是信息革命,不做會遺憾。
博客大巴十幾個人的團隊,運營到一年半之後,錢就全部花完了。2006年年底,我們拿到CA的300萬投資。但那時我已經確信博客類產品不會產生很大的商業價值。儘管峰值最高時PV也有1000多萬,是國內流量前100名的網站,但我們注重用戶體驗,不想投放廣告,同時我覺得博客這種形式在中國不可能複製美國的用戶付費模式。
儘管BlogBus在2008年已經實現了盈虧平衡,但我們當時是希望能做一些創新業務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當我提出要嘗試SNS+Game(社交網路+遊戲)的戰略轉型,董事會卻認為這麼做有風險,這個分歧也是導致後來我一氣之下決定從投資人手中贖回股份。
我們想做SNS+Game的時候,Facebook也還在創業早期,當時還沒聽說他們有同類想法。事實證明這是可以實現部分(不是全部)商業價值的產品模式。不管是Facebook還是陌陌後來都看到這點。但當時因為我們決定贖回股份,導致之後也沒有更多資金投入這個新項目。所以後期也只能勉強維持對博客產品的運營。
微博出來之後,博客大巴還保持不錯的勢頭增長了兩年。後來外界都說是微博對博客類產品造成了很大衝擊,但其實是我們內部資金問題和政府監管的力度加大。到2010年時候公司只剩下10個人,我們連房租都交不起。
2011年開始,我們想做一個新的社交產品,個人信息的聚合,比如你喜歡的電影書籍,買的東西都可以分享。美國有一款應用叫Just me,我當時隱約覺得他們和我想做的東西一樣——與各種社交網站的賬號關聯,通過大數據和社交化體系來做用戶關係。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想做的是把這後面的用戶信息都抓過來,要做好玩、有趣的社交產品,而不是只做一個工具。
2014年年底,「我的」App正式上線,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社交體系來匹配志趣相投的人,能夠讓他找到希望看到的內容。它與微信、陌陌等市面上已有的社交產品不同,「我的」更強調的是興趣社交。想做好興趣社交,後台一定需要大量的數據和演算法,精準推算出誰是你的好朋友。「我的」App里的用戶圖片分享,是讓大家記錄和分享真實生活。
新產品做了一年多,現在團隊不到20個人。早期就是自己投入人力物力在做,產品在上線前,「我的」拿到了胡澤民、馮濤、王童這些基金管理人的個人投資,差不多有1100萬人民幣。
「我的」的種子用戶大部分都來自我們邀請的朋友、熟人等目標用戶,這一次「從0到1」的過程比我想像的要容易一些。這可能得益於我們之前的積累。新產品事實上從BlogBus還是有一些延續和繼承,但面對的用戶群體不一樣,所以產品的形態也有些變化,也需要更符合移動端的特性。
至今我仍然覺得決定一個創業項目成敗的,不僅僅是商業化這個問題。互聯網行業和傳統經濟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只要你有用戶,只要堅持不放棄嘗試,最終肯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對我來說,新產品的商業模式上我們想得很清楚,接下來會一步步去實現。
經過之前博客大巴的創業,我們得出了很多經驗和教訓,包括對產品的理解、對運營管理上的體會——如何做一款有長尾價值、而不是滿足一時需求的產品,以及如何選擇合作夥伴——應該更強調一定是符合我們要求的、價值觀一致的而不是只要能幹活就行。
我想說其實我不認為關於博客大巴的創業有多麼輝煌,因為從我自己的角度講,我們不過是把一個屬於某個時間段的產品在國內做得算是比較好而已。換句話說其實博客產品沒有太多技術上和運營上的挑戰,我們只是比其他幾家更關注產品本身和用戶體驗罷了,當然這也是我們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部分。
BlogBus是有機會轉型到內容供應商的,但是我們贖回股份之後沒有資金支持,只是在勉力維持,沒有人力物力再去投入到新的嘗試。我也想過可以尋求合作或者通過其他渠道進行嘗試,但一方面真正對UGC內容價值有認識的從業者並不多,一方面我們自己要做新的社交產品,所以至少目前不會去做這件事。
國內沒有VICE和Monocle這樣的媒體,也沒有真正成功的UGC模式的媒體平台,其實這是我的一個遺憾,並且或許是永遠的遺憾了。我覺得(新媒體)這個事我們不去做其他人更做不了。
說到UGC的威力,我認為至今並沒有真正有人挖掘到其中的價值。UGC的核心是要先有用戶(user)而不是讀者(reader),傳統媒體只有「讀者」沒有「用戶」,這是至今他們做新媒體產品解決不了的問題。在我眼裡,真正的「新媒體」只有一個,那是韓寒的「One」,它的用戶「既是讀者又是內容貢獻者,還是廣告投放的受眾」,其他的不過是用新的傳播方式(App、網站)在做老一套的事情。有明白的,但沒基礎沒資源,有資源的,又基本上不知道該怎麼做。韓寒因為他有千萬的粉絲,BlogBus之前是因為有積累的千萬用戶,其他的我看不到這樣的基礎。
也因此,目前我們沒有放棄BlogBus。想一直儘力保留著對BlogBus的運營而沒有選擇關掉它。我不認為虎嗅和騰訊大家是博客大巴應該走的方向,騰訊的「大家」應該還是類似傳統媒體的方式,只不過是通過手機傳播的載體進行傳播而已。簡書和MONO則是我看到的另外一種嘗試,但如果我們去轉型新媒體,我的做法和這些應該也都不會一樣。
我應該不算「濃厚文藝氣質」的創業者吧,我覺得自己更多是想明白了自己要做什麼,我算是興趣驅動型的創業者。但我所有的興趣也都是可以實現商業價值的,中間的過程出現一些曲折反覆這都很正常,最重要的是堅持、不要放棄。創業是一個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也是非常有趣和有價值的過程。
創業對我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不斷去探尋未來,去挑戰自己並實現自己看到的未來。其實大學時開始做證券是第一次創業,放棄證券公司好的待遇和收入做BlogBus應該是第二次創業,如果不是轉身投入到互聯網,可能現在自己應該在做私募基金吧(當然這其實沒辦法假設),雖然在證券上似乎賺錢更容易,但絕對沒有創業去做互聯網能夠接觸到更多有趣好玩的事情。「我的」App的推送語上有一句話是——「所謂人生,不過是一場體驗」,那句話是我寫的。去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並且一件件地能夠去實現它們,這個過程和體驗,我覺得就是人生的意義。 -outliers
別鬧了 你以為我還會上當嗎?
雖然是博客大巴的忠實擁躉,但實話實說,今天你身邊還有多少人在寫博客?
博客已死,懷念就去燒紙。
像我以前是圖片流博客,類似網易LOFTER等服務更能貼合我的需求,這個新版博客大巴目前看來太老了。
最要命的是服務的穩定性,經過過去的種種問題,你怎麼讓我們老用戶能繼續放心回來?
技術純小白,所以只能從我作為用戶的個人角度來說。
曾經很喜歡寫博客,這一個時期持續了將近兩年。當時微博這個平台還沒有興起,覺得周末抽空對學習生活雜七雜八有個一周總結的形式挺好的,偶爾要交作文這項作業沒靈感的時候還能抄一篇自己原來的博文交差。可見原來寫的時候還是挺花心思的,也願意把時間精力投放在自己博客的經營上。
而且那時候也通過這個平台認識了很多朋友,收益匪淺。
後來導致漸漸淡出這個圈子的最大原因還是課業忙起來了。每天要寫的作文已經沒法拿原來的東西來交差了。靈感是有限的時間是靠擠的,再想風花雪月偽文藝都沒力氣了。直到今年突然想起來還有這麼一塊地兒,再回去的時候發現真的是人走茶涼。
可能我現在有時間精力靈感來風花雪月了,但是曾經陪我對酒當歌唱人生幾何的人已經捲鋪蓋走人了。我住的是公寓不是房車,每天敲鑼打鼓再熱鬧,周圍沒人,終歸還是耐不住寂寞。
允悲,想念曾經的小夥伴們。謝謝邀請。
橫戈的這個聲明是用長微博發出來的,而且並沒有提供在blogbus的博客頁面鏈接。這說明什麼?是不是有點諷刺?
博客大巴運氣好、執行到位(比如在版面上,直接堅決地Wordpress化)的話,搶回原來它在「博客市場」的份額沒有什麼問題,問題是這個市場已經比原來小得多了,在人們注意力版圖中已經越來越邊緣化。一是沒人寫,二是沒人看。
如果想要重回主流,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如何讓寫博客這件事重新重要起來?第二就是,如何讓博客匯入現在人們非看不可的timeline?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是:和新浪微博合作,尋找讓用戶的博客在timeline中出現的解決方案——如何解決在timeline中看長文章,這始終都是個問題。但新浪有自己的新浪博客,未必願意把這塊讓出來。而第一個問題要解決恐怕更難。blogbus當年牛逼的地方是 模板好看 當時的新浪博客 模板完全都是傻大粗黑 而blogbus完全可以自定義 你自己想做成什麼樣就什麼樣
當時我做的幾個模板居然都收到100+的評論 讓自己的虛榮心得到了大大的滿足。。。
現在還留著當年的鏈接 http://hihidrop.blogbus.com/logs/38146567.html
我算是最老的用戶之一。有很多次想繼續寫,都因為不好用而放棄了。我就希望首頁有個明顯的客戶端下載按鈕,然後簡單易用。
曾經的博客大巴用戶,2011年底放棄博客大巴,徹底轉投Wordpress,搭建了個人網站,並開始使用國外輕博客Tumblr。
回看博客大巴從2010年開始的衰落與現在換湯不換藥的改版,一陣唏噓,站在旁觀者的立場談下博客大巴錯過的那些年。
當年博客大巴風靡的時候,「小清新」這個詞還沒現在這麼廣為人知,但很明顯,那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是沖著這點入駐博客大巴的。07年剛剛畢業,滿腹牢騷想找地方發泄,對比了很多博客託管網站,對博客大巴一見鍾情,清新的模板是最大誘惑,其次各個博主間的溝通氛圍也挺好,內容質量高,簡潔易用流暢,雖然審查制度讓我稍有不爽但也忍了。07到09年的時間裡,博客大巴欣欣向榮,高質量的內容吸引高質量的人群入駐良性循環。
2010年,博客大巴攤上了大事,伺服器崩潰,雖然官方宣稱沒有數據丟失,但很明顯卻成為博客大巴的轉折。之後明顯變得不穩定,並開始使用讓我極為反感的彈出廣告。於是我開始搜尋新的博客託管,並嘗試自己搭建網站,2011年底徹底遷移,和大部分離開博客大巴的人步調差不多。
對於伺服器崩潰一事,我當時覺得應該不是單純的博客大巴問題,明顯有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但之後的博客大巴挽救不力,才覆水難收。而彼時微博的爆發,更讓博客大巴在內的博客託管措手不及。140字的簡潔與時效成為博客最大殺手,雖然依然有很多注重質量的用戶,但博客用戶流失嚴重,元氣大傷。隨著輕博客Tumblr興起,國內點點網,人人小站,Lofter繼續蠶食。具有豐富社交功能的微博與輕博客圍繞交際圈以關注與被關注的方式滿足用戶的虛榮心理,而更為傻瓜和富媒體性能亦讓內容賞心悅目與博客拉開距離。
而在這一階段,博客大巴等博客託管服務幾乎是束手就擒,沒有進行社交化的嘗試,也沒有對用戶體驗做出改進和提升,被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拋離。唯獨博客平台應用Wordpress等相對較好,至少在網站平台上,依然是很多站長不多的選擇之一,當然,Wordpress也一直在不斷的更新努力跟上互聯網的節奏,最新的3.8版本和移動客戶端都是很好的例證。
現在,博客大巴開始嘗試,改版採用了瀑布流。但很明顯,瀑布流是並不是文字內容的最佳表現方式。博客之強,在於圖文並茂配合有深度的立場。願意看長篇的人,都是想得知其深度與見地,而非視覺之美。這點上我覺得後起之秀Medium是很好的樣板,專註文字,建立深度。
下一個浪潮,毫無疑問是移動端,Wordpress的移動體驗已經可以與有著先天優勢的Tumblr匹敵了,博客大巴與博客大巴們錯過了那些年,希望還有機會奮起直追。。。
謝邀(實在是拖了很久才來回復)
我來說說我一直用blogbus的感受吧,其實我覺得一個人對blog的依賴不是說在於這個產品做得有都好,當然越好用戶體驗越好,用的久越多,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長期使用形成的習慣。我覺得blogbus做的好的地方就在於剛開始階段獲得了大批用戶,而一旦人們開始在這裡寫文章記錄生活了,他就很難再去換成別的了(除非是在太難用了)
至於說能否奪回市場份額,我覺得很難了,因為現在的人們相對較少的願意使用blog,也有類似lofter之類的輕博客出現,更清新的界面。所以我覺得blogbus能做的就是儘力的維護好現在的客戶再去想著拓寬用戶,不要丟了西瓜撿了芝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正如大家所說,博客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博客是需要深耕細作的,需要耗費作者不少時間,且一般需要在電腦前創作,顯然短平快的微博更加利於傳播。
現在的blogbus寫一篇博客無法立即發表,需要通過神秘的審查,審查時間很長不說,審查標準也莫名詭異,說不定你的一篇無關痛癢的內心獨白就被鎖定不能公開了,這樣的硬傷更加不利於blogbus的發展。
08年開始用blogbus,不算很早,當時卻已經有一些文青朋友寫博客記錄自己的內心想法,發表一篇篇高質量的博文,現在幾乎都無人問津了。
在國內這種UGC的博客平台,其實並不好做,一個重要的事情是腎查,說不定哪天碰到紅線就死了。
而用戶本身也越來越少有人願意寫長文一認真寫作——微博140字的東西都懶得定的。
我也認為,博客這個東西並不會死,但做博客平台幾乎是一件沒有什麼前途和錢途的事情。
看了前面一些的回答,說明多少還是有一點感情,感情多少也是一種情懷吧,雖然說情懷不能拿來當飯吃。大多將近十年了吧,我應該在博客大巴有個賬號,應該看到我校友就那個,我跟著那裡註冊。後來來貼吧的流行,我就跟著去了貼吧,瞬時跟著在百度空間寫著東西,如今百度空間已經關閉了
如果說的博客大巴的特色,就是模板能吸引一些人吧,簡約和文藝風。天涯與凱迪的社區,前者和出版業有所勾連,成功出版了許多書籍,培養了許多網路作家,然後。後者多半靠時政帖子吧!。人人網與開心網現在已經是落葉的黃花。新浪的用戶,多半是跟著許多大V而來。
現在博客大巴仍然存在,顯然變成了一種圖庫的模式,顯然成為一個讀圖的模式。我希望能有一些文字,類似遊記的散文。附帶一些文學味道才是。另外如何激勵新用戶寫博客,不能導致熱門的用戶越熱,冷門的用戶越冷。大多數的寫博客,尋找一點存在感的,如果下線才能識體的遊記雜誌,專業的編輯一些好的文字,兌現一些讚賞功能,我覺得挺好。@橫戈
我能說現在大巴都經常不現實友鄰更新么,明明是有更新的,但是新鮮事提示里卻沒有。
推薦閱讀:
TAG:博客 | 互聯網產品 | 博客大巴Blogb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