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諸將為何之前打了很多仗一人沒死,征方臘卻損失慘重?
南征方臘的戰爭中,梁山一百零八將陣亡59人,病死11人,總計死亡70人。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一個前提:
伐田虎、征王慶的二十回是後來插入的內容,是發生在異次元的事情,可以忽略不考慮。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一月,梁山軍馬平定遼國班師回朝;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一月,梁山出兵江南攻打方臘。可見中間是沒有時間來征討河北田虎、淮西王慶的。
其次,從根本上來說,梁山南征方臘之戰和先前歷次戰鬥的性質是不同的:
南征方臘是實力均衡、旗鼓相當、有你沒我、一山不容二虎的生死存亡大決戰,而先前的戰鬥都只是非對稱、非致命的一般戰爭。
從三打祝家莊開始,到塞北伐契丹之前,梁山經歷的重大戰爭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地方幫派之間的爭鬥:三打祝家莊,芒碭山降魔,復仇曾頭市。
第二類是進攻地方官府的戰役:鬥法破高唐,聚義打青州,華州救雙雄,智取大名府,分兵打二府。
第三類是反擊官軍圍剿的戰爭:大破連環馬,詐降擒關勝,兩贏童貫,三敗高俅。
第一類戰爭主要是利益之爭,打贏了固然好,失利了也還有充足的時間重新準備、日後再戰,沒必要和對手拚死力搏。
所以祝家莊打了三次,最後還是登州派病尉遲孫立等八人用木馬計智取的。
攻打曾頭市中間還花費大量精力賺取玉麒麟盧俊義上山,並粉碎了大刀關勝圍魏救趙的軍事行動。
芒碭山道士混世魔王樊瑞雖然妖法高強,但很快就被公孫勝鬥法比下去了。
另外,這些地方組織的實力都不強。祝家莊只有祝家三子、鐵棒欒廷玉和一丈青扈三娘幾個高手,曾頭市也就只有曾家五虎和史文恭、蘇定厲害,而此時梁山的頭領都有幾十位了。
第二類戰爭都帶有一定的任務:
破高唐是為了解救柴進,打青州是為了兼并三山,打華州是為了解救史進、魯智深,攻取大名府是為了解救盧俊義,分兵攻打東平、東昌二府是為了定下樑山老大。
這些都是主動出擊的行動,在實力上佔有明顯的優勢,自然沒到生死存亡的關頭。
其實這些地方官府的軍事實力也都不強。北京大名府相對強大一些,但還是不及梁山泊,不然也不會要大刀關勝前來緊急救援了。
第三類戰爭中的官軍貌似強大,其實都是紙老虎。
呼延灼、關勝兩員虎將的威猛悍勇都被巧妙地化解了:呼延灼的連環馬被徐寧的鉤鐮槍破解了,驕傲自大的關勝中了呼延灼的詐降計。
童貫、高俅這樣的草包統帥根本不是打仗的料,況且梁山好漢還擁有山嶺水泊的地利優勢。
北伐大遼的戰鬥過程其實還是比較輕鬆的:
澶州是用水軍伏兵攻破的,薊州是石秀、時遷放火破城的,霸州是宋江用詐降計攻克的,幽州是通過識破遼軍弱智的伏兵計而佔領的。
期間雖然張清被射傷,但被神醫安道全救治了;李逵被俘虜,但用兀顏公子換回來了;混天象陣中也有幾個好漢受傷,但很快陣法就被破解了。
雖然契丹人是勇猛的游牧民族,但戰場是在漢人聚居地幽雲十六州,梁山有人和之利。
薊州是公孫勝的故鄉,境內的二仙山是羅真人的修行道場,楊雄、石秀、時遷也在此常住過,知己知彼因此能輕鬆攻破。
澶州、薊州、霸州、幽州等地的漢人心向大宋,盧俊義兵困青石峪就是獵戶劉二、劉三這兩個帶路黨指點解圍的。
而且漢化的契丹人戰鬥力被嚴重削弱,大遼政權處於王朝晚期已是強弩之末,已經沒有軍事新秀梁山集團彪悍了。遼軍雖然一口一個南蠻地罵著宋軍,但打起仗來直來直去沒有陰謀詭計,還是比較人道文明的。
在最後的決戰中,本來兀顏光的混天象陣還是有能力誅殺一些梁山好漢的,但奈何九天玄女給了宋江金手指,天意如此啊。
梁山的戰略目標只是要遼國屈服妥協而已,並不是消滅大遼,契丹人是不會拚死力搏了。
所以說遼國也沒有想像中的強大,實力不及初生牛犢梁山軍團。
接下來看一下方臘政權的實力:
江南征方臘之前,方臘已經佔據八州二十五縣,都是歙州、睦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宣州、潤州等江南繁華髮達地區,並對江北重鎮揚州虎視眈眈。
人才上,潤州有樞密使呂師囊和江南十二神,蘇州有八大王方貌和八驃騎,杭州有太子方天定和石寶、厲天閏、鄧元覺、司行方四大元帥以及二十四猛將,烏龍嶺有太尉鄭彪、天師包道乙和浙江四龍,昱嶺關有小養由基龐萬春,歙州有皇叔方垕和尚書王寅,清溪城有皇侄方傑、太尉杜微,方臘政權的將領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絲毫不遜於梁山一百零八將。
地利上,方臘軍處於守勢,更熟悉江南風土人情,能夠以逸待勞地抵抗宋軍。
信仰上,梁山泊有「替天行道「、」順天護國"等主體思想,但方臘的摩尼教組織更嚴密、思想更有煽動性。
剛剛崛起的方臘政權實力不亞於軍閥新星宋江集團,而且二者之間沒有和平共處的可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梁山不滅了方臘就不能洗白上岸,所以不可能與之妥協來避免戰爭;也不能像以前的戰鬥一樣通過投機取巧的手段輕鬆地消滅方臘,只能打硬仗、拼血肉。所以巨大的傷亡是不可避免的。
然後,具體地分析一下南征方臘損失慘重的原因:
1.由於性質不容,南征方臘的戰爭和以前的鬥爭的遊戲規則也截然不同了。
以前梁山好漢不論是被地方社團抓住(如祝家莊抓住時遷、楊林、黃信等人),還是被官府天兵擒拿(如關押在大名府的盧俊義、石秀),都不會馬上處死,要麼是準備押解回京,要麼是迫於梁山的威脅而不敢殺害(這一點像《西遊記》中的妖怪,抓住唐僧並不立刻吃肉)。
官場有官方的程序正義,江湖有江湖的道義規矩,這些規則使得梁山好漢一個都不能少。但方臘政權才不管這一套,是不會優待俘虜的。
所以井木犴郝思文在杭州一役中被活捉進城,遭方天定凌遲處死,再梟首示眾(郝思文是死法最慘的好漢了)。
因為知道方臘軍的德行,所以立地太歲阮小二被困烏龍嶺時,為了避免被俘後有郝思文的遭遇,就拔刀自刎了。
一般好漢是不屑用毒箭來殺人的,但方臘集團偏好這種邪門勾當。操刀鬼曹正、活閃婆王定六在宣州被毒箭射死,金槍手徐寧在杭州被毒箭射傷不治身亡。
2.兩位關鍵人物的離隊,大大加劇了梁山好漢的傷亡。
一是梁山的大殺器入雲龍公孫勝,功未成便身退,在南征之前回薊州修道了。
方臘手下也有道法高強的包道乙天師、鄭彪魔君。在烏龍嶺大戰中,包道乙用仙劍砍斷了行者武松的左臂,鄭彪利用法術殺死了矮腳虎王英、一丈青扈三娘夫婦。
如果不是混世魔王樊瑞與鄭魔君鬥法獲勝,梁山好漢會有更多人死傷在法術之下。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公孫勝使用道法主動攻擊敵人,而非被動的防禦,也能減少自身的傷亡。
二是妙手回春的神醫安道全。在進攻杭州之前,宋徽宗得病,索取安道全回京了。
前腳剛走,後腳金槍手徐寧便脖子中毒箭,受傷身亡了(徐寧是第一個死亡的天罡星人物)。
在杭州還有六位好漢患瘟疫而死:船火兒張橫、沒遮攔穆弘、毛頭星孔明、旱地忽律朱貴、白日鼠白勝和笑面虎朱富。
此外,青面獸楊志病逝于丹徒縣,豹子頭林沖得風癱而死,病關索楊雄發背瘡而死,鼓上蚤時遷患攪腸痧而死。
催命判官李立、金錢豹子湯隆、鐵臂膊蔡福在攻取清溪城的戰役中各帶重傷,醫治不痊身死。
如果神醫安道全一直在軍中,梁山因傷病而死亡的好漢肯定會大大減少。例如,既然宋江的背瘡能夠治癒,那麼楊雄的背瘡肯定也不會致命。
3.梁山集團從山東到江南,失去了主場優勢。
梁山好漢在北方征戰所向披靡,依仗水泊梁山的地利多次挫敗官軍的圍剿。但到了地理氣候、風土人情完全不同的江南地區,肯定會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水土不服。
通臂猿侯健、金毛犬段景柱從海路駛入錢塘江時,遭遇風浪船翻,落入海中淹死。沒死在梁山泊的陰溝中,卻在杭州灣大海中沉船了,南方的水和北方的水是有區別的。
賽仁貴郭盛攻打烏龍嶺時,被山上飛下的巨石連人帶馬砸死;小溫侯呂方與敵將白欽拚鬥時,雙雙跌入嶺下同歸於盡。他們的死,不熟悉江南地理是一個重要原因。
歙州計敗龐萬春時,中箭虎丁得孫在山路草叢中被毒蛇咬傷了腳,毒氣入腹而死。
杭州因瘟疫而病死的張橫、穆弘等六條好漢,難道不也是因為水土不服嗎?
青面獸楊志、豹子頭林沖、病關索楊雄、鼓上蚤時遷也都是在江南患病而死的。
4.梁山泊由盛轉衰,氣數已盡。
氣數這個概念本來有宿命論的色彩,但也可以從唯物論的角度來分析解釋。 日有朝霞夕陽,月有陰晴圓缺,這是自然規律。梁山集團起於智取生辰綱、白龍廟聚義,壯大於三打祝家莊、聚義打青州,極盛於盧俊義上山、英雄排座次,招安之後便由盛轉衰了。
從王倫佔據梁山,到英雄排座次,再到江南征方臘,跨度有十餘年,二三十歲的青年英豪已經成長為三四十歲的中年大叔了,身體素質肯定下滑,武力也隨之下降。
而且梁山好漢長年累月地走南闖北、打打殺殺,人也衰老得快。
另外,梁山好漢都不注重養生保健,大口喝酒大塊吃肉,飲食習慣不科學不健康。人到中年,肯定少不了三高心腦血管等疾病。
還有雙槍將董平、矮腳虎王英、小霸王周通等好色之徒,更是被酒色掏空了身體。
花和尚魯智深長得肥胖而且嗜好喝酒吃肉,很可能是因腦溢血發作而死。
雙鞭呼延灼雖然倖存了下來,但在抗金戰爭中陣亡了,應該是英雄遲暮了。
神行太保戴宗在泰山當了數月道士後大笑而死,大刀關勝操練軍馬下班回家時醉酒墜馬病亡,也應該和這種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
5.梁山好漢在以前的戰爭中順風順水、戰無不勝,因此高傲自大,心態浮躁,對南方的方臘政權應該是輕敵了。
雲里金剛宋萬、沒面目焦挺、九尾龜陶宗旺攻打潤洲時在亂軍中被箭射死、馬踏身亡(這是第一批死亡的好漢)。真是死的冤枉,又死得窩囊。
金眼彪施恩、獨火星孔亮因為不識水性,在崑山淹死了。平時在梁山泊不練練水性以致喪命,難道不是自大疏忽了嗎?
白面郎君鄭天壽攻打宣州時被城上飛下的磨扇打死,注意力不集中啊。
在獨松關,焦躁的雙槍將董平為了給周通報仇,不顧左手受傷不能舞刀弄槍,棄馬步戰,被張韜一刀剁成兩段;同行的沒羽箭張清也頭腦發熱,放棄飛石絕技,槍法又不熟練,被厲天閏戳死。
在歙州,菜園子張青死於城下亂軍之中;而在最後的清溪城戰役中,出林龍鄒淵、摸著天杜遷又是在馬軍中被踏殺。
另外還有一些人是因立功心切而死的。
浪里白條張順自恃水性天下第一,卻因為急於立功而被射死在西湖涌金門的水中。
赤發鬼劉唐揚短避長,棄步戰而騎馬,在杭州城候潮門外被城上放下的閘板砸死。
烏龍嶺大戰中,黑旋風李逵不熟悉地形卻急切地追殺鄭魔君,結果害得兩個保鏢八臂哪吒項充和飛天大聖李袞被亂軍殺死。
聖水將單廷圭和神火將魏定國為了爭奪頭功,沖入歙州城時落入陷坑,被亂槍戳死。
6.江東子弟多才俊,北宋末年江南經濟發達、文風鼎盛,自然人才輩出。
梁山泊彙集了以山東、河北為中心的北方地區的英雄好漢,而方臘麾下則是江南一帶的英才俊傑。
急先鋒索超、火眼狻猊鄧飛、喪門神鮑旭在杭州城北關門外為石寶所殺;鐵笛仙馬麟、錦毛虎燕順又在烏龍嶺上死於石寶之手——梁山殺手石寶元帥一共殺了五條梁山好漢,劈風刀、流星錘神出鬼沒。
攻打常州時,潤州統制張近仁刺死了好基友百勝將韓滔和天目將彭玘。
攻打蘇州時,飛豹大將軍郭世廣與丑郡馬宣贊鏖戰,雙雙死於飲馬橋下。
在獨松關,元帥厲天閏一刀斬了小霸王周通;同色中人雙槍將董平夥同沒羽箭張清來報仇,也被張韜、厲天閏所殺。
在德清縣,插翅虎雷橫被元帥司行方殺死;同行的花項虎龔旺和敵將黃愛交戰,陷倒在溪水中,被將士們亂槍戳死。
方臘水軍總管浙江四龍——成貴、翟源、喬正和謝福設計殺死了梁山水軍頭領立地太歲阮小二和造船大師玉幡竿孟康。
武藝可媲美花和尚魯智深的國師鄧元覺與元帥石寶一起鎮守烏龍嶺,指揮軍士殺死了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兄弟。
神箭手小養由基龐萬春在昱嶺關率軍射死了石秀、史進等六人,又在歙州用連珠箭射死了摩雲金翅歐鵬。
飛刀高手杜微射死了母夜叉孫二娘和險道神郁保四,在他的配合下皇侄方傑戳死了霹靂火秦明(秦明是戰死的排名最高的好漢)。
7.方臘集團是政教合一的政權,方臘既是皇帝又是教主。
方臘政權的信仰十分堅定,全軍上下能夠激發出巨大的能量,就像蘇德戰爭中的蘇聯紅軍、抗美援朝中的中國志願軍一樣。
反觀梁山泊,宋江招安當官的主體思想令很多好漢不滿,宗教領袖天閑星公孫勝又是個不愛管事的遊方道士。
尚書王寅一介文官,在戰爭尾聲以一敵四不說,還殺了青眼虎李雲和石將軍石勇。
戰爭勝利的黎明之前,跟隨李俊前去詐降的短命二郎阮小五被左丞相婁敏中殺死。
在摩尼主義、方臘思想、方天定理論的指導下,南軍將士個個都好好造反、天天砍人,連江南的文官都能如此彪悍。
8.梁山集團的作戰方針犯了一個大錯,就是宋江和盧俊義分兵行動。
梁山總共只有六萬兵力,卻分散實力來作戰,而盧俊義走的又是艱難險峻的宣州、徽州山區。不知道這是不是宋大黑的陰謀,反正這又不是他第一次坑害別人了。
而盧二傻的智商需要充值,在大名府宋江、吳用設計陷害他,使他九死一生、家破人亡,他還感激涕零呢,統帥能力可見一斑。
搞情報工作本該讓鼓上蚤時遷這樣機智靈敏的人來完成,但盧二傻竟然派史進、石秀等六條好漢帶領三千人馬大張旗鼓地前去出哨打探,結果九紋龍史進、拚命三郞石秀、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打虎將李忠、病大蟲薛永都在昱嶺關前被亂箭射死。
這六條好漢之死和這個錯誤的分兵策略大大相關,另外在盧俊義行軍的湖州、歙州等地的人員傷亡也可以大大減少。
同時,厚黑統帥宋江和狗頭軍師吳用的軍事能力也很爛。在烏龍嶺,宋江、吳用竟然派實力平平的鐵笛仙馬麟和錦毛虎燕順去阻擊智勇雙全的石寶元帥,遠比馬謖守街亭還不靠譜。
梁山好漢南征方臘路線圖,截自《圖解水滸傳》。
(註:睦州到清溪、清溪到幫源洞應是宋江的行軍路線,黃海應為東海。)
————————————————————————
附錄:水滸年表(轉載)
第一年(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
約正月 高俅任殿帥,王進出逃
約二月 王進遇史進【時年十八九歲】,收徒
約九月 王進告辭
第二年(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
約三月 太公去世
六月中旬 史進整軍備,後與少華山三人結交
八月十五 事發,史進棄家上山
九月 史進至渭州,遇魯達、李忠
魯達拳打鎮關西,逃走在外
約十月 魯達五台山出家,法號智深
(此處出現第一次較大的時間錯誤:書中說出家四五個月後一鬧五台山,當時為初冬,但實際出家之時就是初冬了。後面寫又過三四個月後二鬧五台山被打發去東京,卻是次年二月,可見一鬧五台山和出家之間應該很近。)
第三年(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
二月 魯智深被遣往東京
於路,桃花村打周通,瓦罐寺重逢史進
三月 魯智深至東京,分管菜園
三月廿八 魯智深與林沖結交【時年三十四五歲】
四月 林沖被騙入白虎節堂
六月 林衝刺配滄州
魯智深野豬林救林沖,護送往滄州
約七月 林沖至滄州,遇柴進【時年三十四五歲】
約十一月 火燒草料場,柴進薦林沖往梁山
林沖因投名狀與楊志相鬥,梁山入伙
楊志往東京圖謀復官
約十二月 楊志賣刀殺牛二
第四年(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
二月初九 楊志刺配,至大名府
二月中旬 楊志與索超比武,升任提轄
五月 晁蓋、劉唐、吳用、公孫勝、阮家三兄弟、白勝七星聚義
楊志押運生辰綱起身
六月初四 黃泥岡智取生辰綱
六月 魯智深、楊志佔據二龍山
約六月 生辰綱事發,宋江報訊,七星議投梁山,朱仝私放晁蓋
火併王倫,晁蓋入主梁山
約九月 梁山破官軍,擒黃安
約十月 宋江納閻婆惜為外室
第五年(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
約四月 閻婆惜勾搭張文遠,宋江約略知情
八月 劉唐送書信金條拜謝宋江,報訊事發,宋江殺惜
約十月 宋江至柴進處,遇武松【時年二十五歲】
武松回鄉,景陽岡打虎逢兄
十二月 金蓮戲叔,武松往東京公幹
第六年(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
正月 西門慶與潘金蓮成奸,毒殺武大
三月 武松殺奸
六月 武松刺配孟州,十字坡打店,遇孫二娘、張青【時年三十五六歲】
遇施恩【時年二十四五歲】
七月 武松醉打蔣門神,入張都監府
八月十五 武松遭陷害入獄
十月 武松刺配恩州,血濺鴛鴦樓,十字坡改裝出家
十一月 武松白虎山打孔亮,重逢宋江
武松上二龍山,宋江投清風寨
十二月 宋江清風山被劫,結識燕順、王英、鄭天壽
宋江放劉高夫人,下清風山見花榮
第七年(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
正月十五 劉高捉宋江,花榮與之相鬥
正月 劉高二捉宋江,黃信擒花榮
清風山劫囚車,宋江陷害秦明
宋江等人投梁山
約二月 宋江路收呂方、郭盛,遇石勇寄書,宋江回鄉被捕,花榮等上梁山入伙
約四月 宋江刺配江州
於路結識李立、李俊、童威、童猛、薛永、穆春、穆弘、張橫
五月 宋江到江州,遇戴宗、李逵、張順【張順時年三十二三歲,年齡為四人之末】
六月 宋江潯陽樓題詩入獄
戴宗入梁山,吳用騙蕭讓、金大堅上山做假書
梁山發兵往江州
七月 黃文炳識破假書
七月十九 江州處斬宋江、戴宗,梁山劫法場
白龍廟聚義
七月下旬 打破無為軍,眾人上梁山
路收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
約八月 宋江回家接父,受天書
公孫勝回鄉探母
李逵下山接母,收朱富、李雲上山
約九月 戴宗下山訪公孫勝,收楊林、鄧飛、孟康、裴宣,遇石秀
楊雄【時年二十九歲】、石秀結拜【時年二十八歲】
(此處書中出現第二次較大的時間錯誤:宋江說公孫勝百日已過未歸,但其實此時才過了一個來月,因戴宗這次下山聽得有人議論李逵探母乃是最近的事情,水滸的事件又很緊湊,不可能平白空出將近一年來什麼事都不發生,所以不會是第二年的九月。)
約十一月 潘巧雲勾搭裴如海
十二月 楊雄、石秀殺人,帶時遷投梁山
時遷偷雞失陷祝家莊,李應與祝家莊反目
楊雄、石秀上梁山入伙,梁山發兵攻打祝家莊
第八年(政和八年、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
約正月 三打祝家莊成功
約二月 雷橫枷打白秀英
約四月 朱仝私放雷橫上梁山
約六月 朱仝刺配滄州
七月十五 李逵殺小衙內,逼迫朱仝上山
約九月 李逵打死殷天賜,柴進失陷高唐州
約十月 梁山攻打高唐州,戴宗、李逵搬請公孫勝,路收湯隆
梁山打破高唐州,柴進上山
約十一月 呼延灼攻打梁山
時遷盜甲,徐寧上山
約十二月 梁山大破連環馬,呼延灼敗投青州,途中失馬,借兵攻打桃花山
第九年(重和二年、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
約正月 三山同歸水泊,梁山打破青州,呼延灼上山
約二月 魯智深招納少華山,史進、魯智深同陷華州
二月中旬 宋江結識宿太尉,梁山打破華州
約三月 梁山收降芒碭山,樊瑞拜公孫勝為師
段景住上山,為奪馬事,梁山攻打曾頭市
晁蓋中史文恭毒箭歸天
五月 吳用往大名府陷害盧俊義【時年三十二歲】
盧俊義被騙入梁山
八月 盧俊義回家遭捕
約九月 刺配沙門島
燕青【時年二十四五歲】救主,石秀跳樓劫法場
十月 梁山攻打大名府
關勝【時年三十二歲】攻打梁山
約十一月 梁山收關勝,再打大名府,擒索超
宋江發病,退兵,張順請安道全
第十年(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
正月十五 梁山打破大名府,盧俊義上山
二月 梁山打破曾頭市,盧俊義活擒史文恭
三月初 梁山打破東平、東昌府,一百零八人聚齊
四月下旬 石碣受天文,英雄排座次
【——————我是七十回本與一百回本的分隔線——————】
九九重陽 菊花會,宋江露招安意思
第十一年(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
正月十五 鬧東京,柴進入禁苑,宋江等結識李師師
約二月 假宋江事件
三月廿八 燕青泰安州打擂
四月 第一次招安失敗
約五月 童貫出兵
約六月 兩贏童貫,高俅出兵
約七月 第二次招安失敗
約十一月 活捉高俅上山
第十二年(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
正月 燕青入東京,見徽宗
二月 第三次招安成功
三月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約四月 攻遼
約十一月 平遼回師
十二月 出兵攻打平行世界的田虎
【一百二十回本平行世界的第十三年(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三月十六 張清成親
四月 平田虎
五月 出兵攻王慶
十二月 平王慶,回到現實世界
第十三年(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正月 出兵江南,攻打方臘
八月 平方臘
八月十五 魯智深圓寂
九月 回師受封
第十四年(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
約二月 林沖病逝
三月 盧俊義被害
四月 宋江、李逵死
約五月 吳用、花榮上吊自殺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著名紅學家周思源先生從「藝術使命」的角度闡釋了梁山好漢們在征方臘時迅速瓦解的原因,獨具一格。
【轉】周思源新解《水滸》之徵方臘
中國國學網-- 周思源新解《水滸》之徵方臘(1)
周思源:這集咱們來講講梁山軍征方臘為什麼死那麼多人。
周思源:梁山軍征遼之戰打了幾個月,總得說來是有驚無險,相當順利,除了沒羽箭張清等極少數幾個將領負傷外,梁山頭領沒死一個,可是僅僅隔了幾個月之後,征方臘之戰,梁山軍竟然一下就死了59位頭領。那麼就很奇怪了,是方臘軍特別能打?還是梁山軍由於剛剛打完一場大仗,征遼,從北方到南方勞師遠征,水土不服?可是再怎麼著也不能差那麼遠哪。
周思源:這兩場戰爭的結果,傷亡的情況大不一樣,所以很多人都看不懂,包括我,年輕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是施耐庵、羅貫中的一大疏忽,寫得不好。當時我還想,是不是因為故事流傳有早有晚,前面的故事可能比較成熟,後面沒有一個很長的流傳過程,當時不明白到底是什麼原因,直到中年以後,在對四大名著重新進行比較研究時,我才感到一個問題,像施耐庵、羅貫中這樣偉大的作家,他們不應當寫得那麼粗糙,他們不應當想不到這個矛盾,可是他們還是這樣寫了,他們既然這樣寫,就必有道理。這就說明,他們別無選擇,或者說,這是他們所有選擇中的最佳選擇。
周思源:什麼選擇呢?他們要通過梁山軍征方臘使這支隊伍儘快地瓦解。因為我們在閱讀水滸梁山軍征方臘的過程中,都有一個感覺,這梁山軍簡直就跟不會打仗似的,還有一個感覺,這作者好象就是成心要讓梁山軍的頭領們死得多點兒,死得快點兒,死得越多越好,越好越好。其實你仔細想想,還就是那麼回事。
周思源: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這樣呢?20世紀70年代評水滸的時候,梁山軍征方臘是宋江的一大罪狀,投降派,接受朝廷招安,帶領梁山軍征方臘,打自己的階級兄弟去了,這可不就是一大罪狀嗎?背叛了農民起義,結果兩敗俱傷,方臘軍被消滅了,梁山軍也受到了重創,最後瓦解了。其實我在上一講裡面講過,征遼在歷史上並沒有,這是施耐庵、羅貫中給宋江和梁山軍的一個藝術使命,同樣,征方臘在歷史上也沒有,歷史上宋江軍和方臘軍沒有交過手,他們中間隔著上千里地呢,因為方臘活動的範圍是在長江以南,現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全境以及江西和福建的一小部分,是那個地區。而且歷史上的宋江軍和方臘軍基本上是在同一年被政府軍消滅的,宋江軍還要略早幾個月。
周思源:那麼為什麼要寫宋江征方臘呢?水滸里寫宋江率大軍征方臘,結果受到重創,這同樣是作者給宋江的藝術使命。咱們想想一個現象就會明白了。
周思源:閱讀水滸,如果你讀得仔細一點兒,你會有一個感覺,水滸在前70回,幾乎都不寫時間,這個故事的重大事件是哪年發生的,不寫。可是就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開始,就老出現這是宣和幾年,看來作者是在有意識地提醒讀者注意時間的重要性。對,問題的奧妙,解讀的關鍵就在時間上,前面我們講到歷史上的宋江活動的時間是在北宋末年,北宋快滅亡了,小說《水滸傳》寫的就是這段時間,我們注意一下,小說開頭寫端王被立為皇帝,那是哪年呢?年號是建中靖國元年,這是1101年,宋徽宗把皇位禪讓給兒子,自己當太上皇逃跑了,這是哪年呢?1125年,也就是宋徽宗當了25年的皇帝。小說《水滸傳》寫的故事基本是這二十多年裡的故事。可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前基本都沒寫是哪年。宋徽宗當這二十多年的皇帝,換了五六個年號,他希望換個年號以後國家能太平點兒,邊境能安寧點兒,換來換去都不行,可是他換了五六個年號,小說里都沒提。結果就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時候,打那以後的重大事件,招安、征遼、征方臘等等,好幾回里都出現了這是哪年的事情,年號不斷出現,甚至出現了幾月,顯然作者是有意識地提醒讀者注意這個時間。
周思源:我們回過頭來看,前70回有許多故事,其實有許多故事寫了七八回、十幾回,其實就在這一兩年里,有的好幾回就在同一個月,或者兩三個月里。可是後面,打71回以後,總共才多少年?總共只寫了四年的故事,前70回寫了二十年的故事,後三十回寫了四年的故事,問題就在時間上。什麼時間?北宋眼看要滅亡。
周思源:咱們就要想一想,歷史上宋江為首的這支軍隊沒有跟遼兵交過手,現在水滸里梁山軍大勝遼兵,大勝以後倒是解了恨了,解了氣了,可是緊接著就出現了一個大問題,為什麼呢?因為征遼是宣和四年春天的事兒,三月征遼,到冬天這仗打完了,打了半年多,取得大勝,也就是說宣和五年,冬天就回到京師了。可是我們想想,宋徽宗是哪年把皇位扔給兒子的?宣和七年,就是1125年,你看,宣和四年冬天戰爭就結束了,五、六、七還剩下三年,宋徽宗連皇帝都不敢當了,再過兩年,到1127年,金兵攻陷開封,徽、欽二宗等三千多人被俘。
周思源:咱們想想看,當時小說家就面臨一個巨大的難題,如果這支宋江為首的梁山軍存在的話,將會出現什麼後果?也就是說,金兵入侵,宋江這樣忠義的梁山軍,這樣英勇善戰、所向無敵的梁山軍必定會積極迎戰金兵,梁山軍在征遼的過程當中,一個頭領都沒有戰死,所向披靡,大獲全勝,金兵能是它的對手嗎?肯定打不過梁山軍了。就算金兵再厲害,梁山軍起碼能跟它打個平手吧。即使梁山軍打不過金兵,平手都打不過,起碼能打上幾個月吧,遭受重創,失敗了,不管怎麼說,只要這支梁山軍還存在,在保衛京師、保衛邊疆,那麼歷史上就不可能出現宋徽宗不當皇上了,連皇位都扔了,逃跑了,更不會出現太上皇跟皇帝兩個人連妃嬪、百官三千多人被俘,不可能出現靖康恥了。也就是說,如果宋江為首的梁山軍繼續存在,就將改變歷史進程!這是必然結果。
周思源:可是古人不會戲說,施耐庵、羅貫中沒有學會戲說,他們是忠實於歷史的,因此,他們必須想辦法讓這支所向無敵、英勇善戰的梁山軍瓦解。就是說,必須使他們不可能抗金。這樣,歷史上的靖康之恥,北宋朝廷被消滅,兩位皇帝等被俘,這樣才能忠於歷史啊。那麼我們想,你要讓梁山軍瓦解、被消滅有幾種途徑呢?只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在金兵入侵的情況下,梁山軍英勇迎敵,最後被金兵殺得片甲不回,許多頭領都戰死。我們前面分析了,梁山軍既然能打得遼軍沒有還手之力,那就不大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再者,即使梁山軍慘敗,許多頭領戰死,廣大讀者從審美心理的角度來講也難以接受,大家不能眼看著自己尊敬的、心愛的頭領們死在異族刀槍的屠刀之下。因為那個時候梁山一百零八將可以說人人都是好漢了,民族英雄嘛,取得了征遼的偉大勝利,為老百姓出了一口惡氣,解恨了嘛。所以從審美心理的角度來講,民族文化心理的角度來講,老百姓不能接受這種結果,所以第一種可能性排除。
周思源:第二種選擇,梁山軍在征遼取得勝利之後,由於朝廷陰謀、奸臣當道,最後他們被官軍消滅,可是這不可能啊,因為官軍已經多次跟梁山軍打過交道,沒有一次勝利,官軍是梁山軍的手下敗將,根本就不是對手。所以第二種可能性排除。於是,只剩下一種可能。梁山軍被自己人瓦解,受到重創。
周思源:當時自己人還剩下誰?勢力最大的就是江南的方臘軍。方臘軍當時已經佔據了江南八州二十五縣,方臘已經自稱皇帝。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就虛構了朝廷讓剛征遼回來的梁山軍馬上到江南去征方臘,在征方臘的過程中,梁山軍受到了重創,頭領大批死亡。這樣一來,就不得不出現了許多奇怪的現象。
周思源:怎麼奇怪呢?按理說,梁山一百零八將當中,許多頭領都是武藝高強,甚至一個比較普通一點兒的頭領跟官軍的名將作戰都能打得不相上下,而且許多官軍的著名將領後來都歸順了梁山。可是這支英雄之師、神武之師,一反常態,在征方臘的過程中簡直就像不會打仗似的,每次打仗就死好幾個頭領,每回都死人,總共八九回的故事,九十八回這一個回目就死了二十四個人。因為什麼?時間緊迫,作者只能讓他們趕緊死。
周思源:事實上也是如此,我剛才不是說了嘛,1123年取得了征遼的勝利,緊接著是征方臘,因為1125年宋徽宗在金兵大軍壓境,馬上要淪陷的情況下他就逃跑了,皇上都不當了。你想想,瓦解梁山軍的時間還不能拖得太長,因為如果梁山軍存在,金兵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昏庸的宋徽宗就不會想辦法把梁山軍的頭領們都分散到各地去,或者想辦法再害死他們。不會,首先得自己保命啊,就把他們留在汴梁,開封附近,京師周圍,保護他們嘛。因此梁山軍在征遼之後必須儘快征方臘,而且在征方臘的過程中要死得快一點,死得多一點,這樣就使得梁山軍要在開封吃緊之前的一段時間徹底瓦解。於是就出現了征方臘過程當中許多怪現象。
周思源:我們來考察一下每一回死的人數你就能琢磨出一點兒道道兒來了。征方臘過了江南以後,91回死了宋萬等三個人,92回死了韓滔等五個人,楊志得病寄留丹徒,93回死了施恩等三個人,94回死了徐寧等三個人,都不太多。95回是一個轉折點,一下死了最厲害的沒羽箭張清,還有急先鋒索超,還有劉唐,95回一下死了9個人。96回死了阮小二等六個人。六個人生病,留下兩個人照顧他們,總共14個人,減員了,死六個,病六個,留下兩位照顧生病的,一下減了十四個。97回緩了一緩,死了孫二娘等6個人,98回死了秦明等24人。你就看得出來,頭領死亡減員的速度從95回之後是大大加快!為什麼?時間來不及了,於是就出現了各種怪現象。
周思源:第一,許多頭領的表現跟他們過去的表現是判若兩人,有的頭領過去簡直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現在就跟不會打仗似的了。比如說混世魔王樊瑞,他不是會法術嗎,他手下有兩員副將,一個是八臂哪吒項充,還有飛天大聖李袞,這兩個人都很厲害啊,當時梁山去收服他們的時候,史進等頭領被他們打得逃出去六七十里地呢。這兩個人怎麼樣呢?輕易就死了,李袞一跤跌翻在溪里,還不是大江,被方臘軍衝上去亂箭射死。項充為了救他急忙鑽下岸來,被繩索絆翻,結果被方臘軍亂軍湧上,剁作肉泥。還有死得更簡單的,掉河溝里淹死的就好幾個,被箭射死,馬踏身亡,還有被毒蛇咬死的,莫名其妙,有時候幾句話死了好幾個。這是第一種情況。
周思源:第二種情況,死得不合情理,莫名其妙,比如梁山頭領中一百零八將,咱們想想,誰武藝最高強?可能個人有不同的看法,有說林沖的,有說魯智深的,有說關勝的,我認為梁山一百零八將當中,論武藝最高強的是沒羽箭張清,所以他是最後才被宋江收服的,為什麼?因為他不能早點兒上梁山,他要早上梁山那底下就沒戲了,沒羽箭張清上去幾個石子,百發百中,問題都解決了。這張清厲害到什麼程度?在征遼的過程當中幾次惡戰,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都是他上去的,不論多麼厲害的遼將,只要張清一出,無不死傷。張清武藝高強到什麼程度,咱們回憶一下,大概是70回吧,梁山頭領出戰,15位頭領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甚至魯智深,魯智深是被沒羽箭張清一粒石子打到腦袋上頭破血流,翻身落馬,如果不是武松捨命相救,他可能就沒命了,魯智深之前是從無敗績啊。另外楊志真好漢,武藝高強,楊志被張清的石子打的膽戰心驚,伏在馬鞍子上逃回來,楊志過去表現從來沒有這樣的。有誰打得過楊志啊?結果張清在征方臘的時候表現怎麼樣?也奇怪了,他打這仗的時候,居然不用他最拿手的石頭子,用什麼?長槍。結果這長槍扎出去,扎在松樹上了,太用力了,拔不出來,結果方臘手下有一個將領在背後給了他一槍,張清就這麼死了,你說死得奇怪不奇怪?可是張清之死可以讓咱們比較細心的讀者恍然大悟,為什麼?因為張清太厲害了,張清必須早點兒死,而且他不能用石子,因為他用石子百發百中,對手沒跑的,肯定不是被他打死就是打落下馬,所以他不能用石子,這是故意的。張清之死就使我們能夠明白一些道理。
周思源:有些人為什麼不參加征方臘?因為張清死得比較早,如果他很晚死的話,很多仗如果打不贏,把張清派上去不就解決了嗎?不,所以張清95回就得想法讓他死。這樣我們就明白了,公孫勝是副軍師,在梁山坐第三把交椅,他沒參加征方臘,他要回到師傅那兒去。這樣咱們就明白了,因為公孫勝不能參加,你想公孫勝會法術,這仗如果打不贏,如果梁山受到點兒損失,把公孫勝派出來,公孫勝一行道法,呼風喚雨,撒豆成兵,什麼仗贏不了?所以公孫勝不能參加。
周思源:另外我們還可以明白同樣的道理,楊志為什麼不能參加呢?楊志一過長江就病了,病退了,楊志也挺厲害的啊。但是在寫的過程當中,最難讓讀者接受的就是98回一下子死了24位頭領,其中有一仗就死了八位,在浙江跟安徽交界的昱嶺關前,小說寫得很清楚,這昱嶺關地勢非常險要,關前是一條窄窄的山路,兩邊山高林立,就連咱們這些沒當過兵,沒打過仗,看過幾本古代打仗小說、武俠小說的,連咱們都明白,像這種地方你是不能強攻的,人也不能多,要想法兒智取,要想法兒繞到山背後或者怎麼著,這點兒常識咱們都有啊,可是怪了,好多梁山頭領都是久經戰場,他們居然不明白,大家居然扎堆兒強攻,最後都被什麼滾木擂石,什麼亂箭啊,一下死了八個,用小說里的話就是「做一堆兒都被射死在關下」,因為已經到98回了小說馬上要結束了,所以作者趕緊讓他們死。
周思源:另外我們通過張清之死還可以明白有些頭領的安排是作者的「陰謀」,作者要想辦法讓這些頭領通過其他途徑離隊,喪失戰鬥力或者死掉。當時小說96回寫道「杭州城裡瘟疫流行」,結果六個人病了,留下倆照顧的,讀者到這兒就明白了,這是作者要讓這些人不能參加征方臘,而且這些人當中恐怕將來都得死。果然,到最後怎麼樣?留下的八個人當中死了六個。最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張青之死,就交代一句話,說「亂軍之中又折了菜園子張青」,怎麼死的都不交代。
周思源:當時不是梁山軍採取兩路包抄的戰術嘛,西線是盧俊義從太湖西岸包抄,他是採取虛寫的辦法,這樣一來,盧俊義那邊有不少頭領的死去交待就比較簡單,看起來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問題,實際上這樣寫有個什麼好處呢?因為許多頭領戰死,或者被毒蛇咬死等等等等,幾句話交待過去,可以減輕讀者在情感上的痛苦和壓力。
周思源:總而言之,由於時間緊迫,梁山軍必須在金兵大軍壓境之前瓦解,所以征方臘一戰不但死了59位頭領,而且還病死了好幾個,有的離隊了,有的受重傷留下了,最後回到京師的只有二十幾個人。可是這二十幾個人裡頭一二三把手都在啊,宋江、盧俊義、吳用,有領袖型、軍師型,還有大將型,花榮、李逵等不少呢,所以還要進一步瓦解它。
周思源:怎麼瓦解呢?這些人當中有的要求回去當老百姓了,有的辭官了,基本上安排都比較好,大部分都是善終,為什麼?作者理解讀者的審美心理,如果再寫得都挺慘的,讀者心理受不了啊,他不能眼看著一百零八位好漢都死那麼慘啊,你總得給人安排一些比較好的出路吧,這當中就很有講究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幾位,混江龍李俊,他們當時征方臘的過程當中在太湖邊遇到費保等四人嘛,費保本來他們要勸李俊落草的,但李俊說不,我現在得跟著哥哥征方臘,我有使命,但我將來可以回來找你。果然,李俊在征方臘勝利之後,不負前約,信守承諾,找到費保等人,然後他們打造了船隻出海了,後來李俊到了暹羅國,就是泰國,當國王了。跟他走的還有幾個,什麼二童兄弟等的在那兒都當了大官兒了。這樣讀者心裡會感到一種安慰,因為李俊他們在梁山都不是本領最高強、威望最高的,像李俊這樣的人在梁山少說也有四五十,可是你看李俊到了一個遙遠的暹羅國,居然當了國君了。哎呀,要是咱們的梁山頭領們都有這樣的機會,多好啊。這是給讀者的一劑安慰,大家心裡就會感到比較好受一點兒。
周思源:還有,比如戴宗。戴宗的死非常有意思,戴宗先是主動辭官,然後到泰山腳下的岳廟出家,幾個月之後無疾而終。為什麼戴宗儘管是善終,還要讓他死得早一點兒?因為戴宗有一個奇特的本領,他日行八百,夜行一千,走得很快,如果戴宗不死,將來金兵入侵,形勢緊急,戴宗得到消息,馬上通知這兒的頭領,那兒的頭領,大家領兵出來作戰,那歷史就改變了啊,所以得早點兒安排戴宗死,但他是得了善終的。還有,比如阮氏三兄弟,已經戰死兩個了,就剩了一個,最後阮小七也辭官了,辭官以後回去奉養老母,活到六十歲,這在當時就算是已終天年,六十歲已經是很高壽了。因為那時候一般講五十歲就不算夭折了,就是已終天年了。
周思源:再比如關勝,因為關勝是三國關羽關雲長的後裔啊,在梁山泊排座次的時候他的位置排在林沖之前啊,像關勝這樣的不能死在敵人手裡,最後關勝怎麼樣?有一次操練兵馬回來喝醉了失腳落馬,得病身亡。就是說,從落馬、受傷、得病到去世,有一個過程,這樣的話可以減輕讀者情感上的壓力。
周思源:還有的人也是意味深長的,梁山一百零八將你不能讓所有的人都沒有機會抗金啊,當時宋江害死了,李逵害死了,吳用、花榮在宋江的墳墓旁上弔死了,盧俊義也死了,領袖型、大將型都死了,你總不能讓所有的梁山頭領都沒有機會抗金啊,這點讀者從審美心理來說也不能接受啊,作者明白這一點,他安排了人,安排得非常巧妙,其中不是寫到了美髯公朱仝嗎,寫到了兩三個人,其中美髯公朱仝特別值得深思,美髯公朱仝後來跟隨抗金名將劉光世北伐,朱仝一直當到太平軍節度使,相當於什麼呢?大體上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這樣的地位,而且他管地方的行政,有點兒像後世清代的總督,起碼是巡撫,就是封疆大吏了。
周思源:咱們想想,朱仝在梁山的地位不是最高的,不是一流的,像朱仝這樣的人在梁山少說有三四十,讀者就會想,要是梁山一百零八頭領都還健在,哎呀,那是什麼局面啊?咱們南宋就會光復失地,中原百姓就有救了。從心理上來說,大家會得到一種安慰。
周思源:在這兒最重要的就是要交代一下李逵之死。因為李逵之死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評水滸的過程當中成了宋江的一大罪狀,當然了,也不光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過去也有人批評過宋江,但是沒那麼厲害,而這回特別嚴重,因為宋江明明知道朝廷送來的這酒是毒酒,你還要讓李逵喝?這不是蓄意謀殺嗎?為什麼要謀殺?為什麼要讓他死?就怕他將來再反抗朝廷。其實啊,宋江讓李逵飲毒酒是作者給他的藝術使命,為什麼?奧妙就在於李逵被封官的地點。
周思源:咱們前面講到過,宋徽宗在宣和七年(宣和這個年號的最後一年,1125年),在金兵大兵壓境,眼看汴京(開封)不保的情況下,慌忙禪位,自己當太上皇往南逃跑了,逃到大運河跟長江的交界點,江南的潤州,潤州的州治在什麼地方呢?就是現在江蘇省的鎮江。那個時間是公元1125年的冬天,也就是說,1126年1月的樣子。咱們想一想,李逵,我剛才說了,奧妙就在地點上,李逵當時征方臘回去以後不是朝廷封官嘛,把宋江封在哪兒啊?楚州,楚州就是現在江蘇省北部的淮安扼守的淮河和大運河交界的地方。李逵封在哪兒呢?就封在潤州,他是潤州都統制,他手下有三千兵馬。
周思源:咱們想一想,如果李逵當時活著,宋徽宗逃到了潤州,你說按李逵的脾氣,是用板斧把這個混帳太上皇劈了,還是李逵帶領他手下的三千人馬,一路招兵買馬殺上東京,保衛京師,打敗金兵,或者說儘管沒打敗也有一場惡戰啊,將來就不會有靖康之恥了。所以李逵必須在宋徽宗還當皇帝的時候,還沒有禪位逃跑之前就死掉。宋江也是啊,他們倆都是1124年夏天的時候死的,形勢還不是特別緊張的時候。所以,讓李逵死是給宋江的任務。
周思源:你想,李逵那麼有本事,誰能把他殺了?他服誰啊?這個差事只能讓宋江來完成的,所以宋江是代人受過,這是宋江必須完成的一個藝術使命。
周思源:宋江代人受過是代誰呢?代施耐庵、羅貫中嗎?既是,又不是。為什麼?因為確實是施耐庵、羅貫中這兩位作者這麼寫的,是他讓宋江毒死李逵。要不然情節就不好安排了,歷史就得改變了,可是施耐庵、羅貫中也是出於無奈,他為了尊重歷史事實,只能在金兵大軍壓境之前、北宋滅亡之前讓所有有可能改變靖康之恥的領袖型、大將型、軍師型人物統統死去。這就是作者在創作時經常會遇到的無奈與尷尬,甚至痛苦。1127年靖康之難,1123年梁山挑方臘。這時間還不好說明問題嗎?
靖康之難時,金軍攻破東京,徽欽二帝及宗室3000餘人皆被擄走,北宋滅亡,山東歸金——那山東可是梁山派的老家啊……
在當年,假如梁山諸將尚在,武松、石秀38歲、盧俊義40歲,楊雄39歲,張順42歲,年齡偏大的魯智深才48歲。可以說此時的梁山派正當壯年,你說如此牛逼的108將,你讓他們抵得住金軍呢?還是抵不住金軍?!如果抵得住,那你架空了歷史,若你抵不住,那你梁山還牛逼個屁!——金軍滅宋之前,你梁山派必須消失!這樣才能既契合歷史,又保留威名。所以施耐庵先生安排他們在1123年(也就是靖康恥前4年)去攻打同樣牛逼的方臘,對雙方的惋惜才是他們最好的結局,順便還能把北宋滅亡的原因歸咎到正史中沒有多少描述的高俅身上。
不僅水滸傳如此,金庸大師的小說也是如此。君不見,大宋國泰民安之時,天龍八部諸俠客一腳踢碎泰山石,一掌劈斷長江水,牛逼無限,等到國運沒落,武林隨之衰敗,從掃地僧直降到郭靖。元軍滅宋之前,降龍十八掌失傳。蒙古大軍摧枯拉朽整個亞洲之時,武林巔峰也不過是出家的王重陽之流。等到太祖朱元璋出現,漢族將要重新崛起之際,倚天屠龍橫空出世,九陽九陰再現江湖。明朝衰落,金軍再度來襲,武林又沒落了,連陳近南之流都能稱霸江湖——你讓乾坤大挪移、九陽神功、九陰白骨爪秒了那金軍區區幾十萬鐵騎不行?不行,若是沒有了滿清,就架空了歷史。所以,在國家破亡之前,武林秘籍必須失傳,大俠的武力值必須降低——這樣才能又契合歷史,又保留威名。至於國運昌盛之時,隨你武林怎麼牛逼……正是你們的牛逼,才襯託了朝廷的超級牛逼。
其實陳近南武功還是太高,你還得降!降!降!因為後面還有八國聯軍,還有日寇侵華,一降再降到了霍元甲,到了李小龍、降到了武林風、釋永信——泯然眾人矣。
你會說當今我兔依然是太平盛世,按照邏輯,不是應該武林雄起,大俠輩出嗎?——黃天已死,武林已滅,建國之後動物不能成精。不過別怕,武林雖死,江湖還在。武鬥不行來文斗。文斗的江湖之巔,不正是那指點江山的各路大V嗎?
假若有一天……,不知道這些大V會不會被打臉——我讓你不用乾坤大挪移秒清軍!我讓你梁山不抗金!啪啪啪!打打打!
祝願我國繁榮昌盛,國運永存,讓我有生之年都能在網上激揚文字吹牛逼。
牛逼的武功就是不能在山河破碎無力回天的時候存在。
高太尉道:「前者有十節度使,多曾與國家建功,或征鬼方,或伐西夏,並金遼等處,武藝精熟,請降鈞帖,差撥為將。」
原來這十路軍馬,都是曾經訓練精兵,更兼這十節度使,舊日都是綠林叢中出身,後來受了招安,直做到許大官職,都是精銳勇猛之人,非是一時建了些少功名。
怎麼說呢,古代都有氣數一說,宋江招安之後接連打了遼、田虎、王慶和方臘,從一開始接受招安時的威武雄壯,志氣高昂,經歷了這麼幾次大戰,大軍銳氣肯定受挫不少,春秋時期打戰還論「一鼓作氣,再而竭,三兒衰」呢,宋江打了仨,108將一人未損已經算是奇蹟了,征方臘損兵折將只能用「氣數已盡」來概括吧。
PS:施恩、孔亮、侯建、段景住四人是落水死的,但是前面呼延灼征梁山時落水的人多了去了,108將還是沒少………………沒辦法,RP用光了。
丁得孫在草叢中被毒蛇所咬,毒氣入腹而死………………呵呵
張清把槍戳進了樹里,正要往外拔,然後就領便當了…………你一扔石子的,拿槍還去步斗,嫌命太長了嗎?
安道全剛被要回京城,徐寧腦袋就中箭了…………這TMD怎麼就這麼巧
張清征遼的時候咽喉挨了一箭,沒死;韓滔、歐鵬各挨了一箭,然後當場死了。。。
龔旺倒在溪里,被亂槍戳死;李兗摔了一跤,被亂箭射死;項充摔了個跟頭,然後被大卸八塊;聖水神火掉進陷坑裡,被亂槍戳死;扈三娘面門上挨了一板磚,然後便當了………………
別忘了,還有一大堆人是得病死的,楊志打下潤州就廢了,拿下方天定又病了六七個,拿了方臘後,楊雄背瘡,林衝風癱,時遷拉肚子…………人霉起來,真是喝涼水都會塞牙
PPS:加上征方臘前還少了不少人,回京前走了喬道清和馬靈,回京半路上走了公孫勝,出征前瓊英染病了,樂和等五人又被皇帝和太師要走了。打到一半,軍營里的神醫也被要走了。剛走,徐寧就中箭了(這RP……)
PPPS:何況,征遼、田虎和王慶時也並不是都是一帆風順的:
遼:張清被射中過咽喉,李逵被活捉過;
田虎:魯智深、武松、李逵一幫子人被喬道清活捉過,解珍解寶被鄔梨活捉過,最後還是死了一人——耿恭(雖說是降將);
王慶:死的人就開始多了,文仲容、崔埜、金鼎、黃鉞、山士奇、卞詳、唐斌、孫安(生擒王慶後暴斃的),攻進王慶老巢時死在陷坑裡的七個炮灰。最後降將活下來的就喬道清、馬靈和瓊英。當然梁山自己也差點搭人進去,蕭讓和金大堅就曾經被手刃過唐斌三人的猛將活捉過(而且居然還活下來了)。
事實上喬道清活捉了李逵一幫子人的時候犯二,沒有下殺手;到了王慶的紀山軍活捉了黃鉞,第二天就砍了,挑著腦袋去挑戰了,只不過黃不是梁山的人;到了方臘,郝思文被活捉了,張順在涌金門外被打殘了,不過從祝家莊時期的抓,然後關著,好吃好喝供著,到田虎時期的抓,然後關著,再到王慶時期的抓而殺(了降將),最後到了方臘,你必須承認,人是會吸取教訓的。於是乎,方天定果斷採取了抓一個砍一個的策略,你井木軒和浪里白條這下還有話說?好比打魔獸爭霸。
梁山好漢就是一支100人口大法師,山丘,帕拉丁帶著各種獅鷲破發騎兵男女巫的人族部隊。
田虎王慶,也就是60人口左右的2本基地的獸族或暗夜精靈。基本一波被滅。
而方臘則是80人口 死亡騎士+巫妖的3本蜘蛛毀滅憎惡的亡靈部隊,
本來100人口打100人口還好說。
可是一開戰,大法師先被秒了,帕拉丁又被卡在建築里沒走出來。
對方滿魔毀滅加憎惡瘟疫直接秒掉人族法師部隊。關鍵還在腐蝕之地上打的。
但是基本100人口也被打的只有30人口了。
因為方臘的部分是先寫的
田虎王慶部分是後插進去的,結局已定的人怎麼先死??
「施老師您好,稿費已經打到您賬上里了,請問尾稿什麼時候完?」
「下禮拜。」本來打波蘭,現在打蘇聯。
不贊同最高票的回答。
我只能說那是個不錯的腦洞方向,但作為對一部民間文學作品的分析就有待商榷了。
先說觀點:水滸傳這部民間文學作品的歷史觀設定,是高度戲劇化,扁平化的。其世界觀是支持宿命論的,魔幻的,半架空的,唯心主義世界觀。
(所以您使用分析【歷史】的唯物主義的歷史觀來分析一部唯心主義世界觀主導的【文學】作品,恐怕有所不妥。)
考慮到該答主隨時有刪掉我評論的可能,所以這次我機智的截圖了。
(旁白:所以您也別費勁啦╮(╯▽╰)╭)
沒有任何人身攻擊的意思,這裡討論問題,就事論事。
至少目前為止,我會尊重您匿名的權力,所以就不放那張有匿名前的截圖了。方臘集團為何從造反開始,一路下來勢如破竹,毫髮未損,佔據東南半壁江山,坐擁江南富庶之地,和北宋朝廷分庭抗禮,但是為何碰到宋江之後,損兵折將?丟城失地?
我爺爺說,農民起義打農民起義,自相殘殺,哪有好結果。
以前看到這麼一種說法,忘了來源,有人知道幫我補上。
水滸一開始寫是在元末,為了鼓勵民眾反抗蒙元,寫了很多激情豪邁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家都怕死,當然不能有傷亡,才能鼓動群眾。
後來明朝已經建立了,再鼓動造反就是和老朱過不去了,這幫造反π自然要怎麼慘怎麼寫。
因為該書要收尾了~
再不死就靖康之變了啊。
當然如果是我,我會寫「梁山好漢在山東堅持乾女真人,和岳飛等遙相呼應,最後傷亡殆盡,全軍覆沒」
不過這種悲劇結局估計群眾不喜歡。。。。死了就不會在108好漢排行里,什麼叫一個沒死?晁蓋死的真冤!只有活著的人才有資格經歷排行和打方臘死去。
因為原本水滸傳寫到梁山一百單八將排名,佔山為王,替天行道,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就完事了,大團圓結局了。
結果,當時朝廷就不願意了,就問作者:你啥意思啊??聚嘯山林,你要嘎哈啊?造反啊??來人,給我抓進大牢,好生伺候著……
後來作者在大牢裡面壁思過,終幡然醒悟。
從哪裡開始就得從哪裡結束,怎麼進來的還得怎麼出去。然後作者在牢里完成後半部,梁山接受招安,為朝廷甘為炮灰,直至覆滅。全書後半部主要突出朝廷運籌帷幄,維護社會穩定,造福百姓的光輝形象。
所以,就算梁山不征方臘,也得征圓臘,三角臘等等,反正梁山好漢肯定不會善終就得了。主要是朝廷不會允許這樣一個非政府武裝組織的存在。從,梁山亡,反,梁山亡。
以上。(手機碼字,格式勿噴)
有一部小說,叫贅婿,看看吧。
小說未必就是對的,但它點出了一個重要的視角,
那就是演義里嚴重誇大了梁山的實力,且貶低了正規軍的水平。
因為方臘的組織其實是明教,看過《倚天屠龍記》也知道,明教有教主、左右光明使者、法王、五行旗等架構,明教教主方臘本身一身武功,再加上手底下武林高手眾多,個人實戰能力遠高於梁山好漢。方臘武功蓋世,要不是最後和大內高手、《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大戰一場耗費無數內力,怎麼那麼容易被魯智深、武松活捉?總之,明教的戰鬥力非常強悍,梁山大軍遇到他,用72位頭領換取明教被瓦解,其實已經是了不起的戰績了。
反對目前高票答案。尤其是最高票,能承認田王劇情是後補,卻不承認征遼劇情後補是幾個意思。
腦洞可以開,但是要說明白了是開腦洞。如果是回答腦洞問題,或者是寫同人,我不會說半個不字。
但是題主問的是「為什麼征方臘時候死傷慘重」,就得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回答。
水滸脫胎於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由「施耐庵」整理,「羅貫中」續寫結局使故事圓滿,後有好事者添加征遼劇情,再後來又有了田虎王慶劇情。也就是說,為什麼中間不死人?因為增加的劇情不能跟原有劇情衝突,否則故事明顯矛盾了。
那麼,按照大聚義—受招安—征方臘這個主幹來看,受招安的劇情之後,一開啟戰爭,梁山就開始有人陣亡,越到後面戰況越慘烈,死亡越多,最後剩下36個。這梗概合情合理。
至於什麼硬開腦洞強行往歷史事件上扯,往前後明明是後填的劇情上圓,連摩尼教都能扯進來,只能說,這是民間傳說的故事集,不是歷史演義小說,當時的作者沒想也不需要跟時代背景串起來,後邊的作者表示束手束腳,我已儘力。
七十回之前對世間百態的描寫,與其說是在描寫宋朝,倒不如說是描寫明朝——你要那些說書的怎麼知道宋朝的社會狀況?最簡單的一點,水滸里主要的貨幣就是白銀,而白銀在中國形成主要貨幣恰恰是元朝之後。(因此我個人對那些根據宋朝購買力推斷劇情的非常無語)。參考封神演義打仗動輒一聲炮響兩馬相交,難道商朝就有炮有騎兵了?僅僅是因為故事的傳唱者是按照他們的時代想像古代的生活而已,畢竟封建時期社會更新換代是很慢的,慢到對於一個人而言可以稱為停滯,那麼他根據自身經歷很可能就會認為世間是一成不變的,他們不會知道山頂洞人、石器時代的進化。作為明朝人,他們覺得買東西就得用銀子,打仗就得騎馬開炮——因為那是他們的認知。
七十回之後,也必然不能免俗。作者所能遵循的恐怕僅限於「征方臘」這個歷史事件的存在,然後移花接木到梁山好漢的身上,在征方臘之後給梁山一個結局,也就算是交代清楚了整個故事。至於故事要不要跟當時公元一几几幾年貼上,你覺得通過市井之人口耳相傳的故事可能做到么?至於征遼劇情,作者表示能讓我軍無人陣亡就已經吐血三升了,還要什麼自行車。
讀水滸讀的是什麼,讀的是世態炎涼、人間百態,作者借故事對社會不公的控訴和看法,以及下層人民的行為和心態(這些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今的狀態)。讀的是經過無數的創作者提煉加工後的惟妙惟肖的文字。而不是去讀邏輯,替不同的作者去瞎圓,本來就沒邏輯非要硬找,這不是本末倒置、緣木求魚。
推薦閱讀:
※宋江為什麼對女色不是很感興趣?
※水滸傳續書有哪些?
※西門慶在在現代社會會怎樣?感覺會成為不少人的「男神」?
※水滸傳中方臘武功為什麼比不少梁山好漢高?
TAG:水滸傳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