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有了目標後可以堅持努力去實現,而大多數人有了目標卻不行?


瀉藥。

先講一個幾年前,我曾經參加某培訓的故事。

那次是個類似激發驅動力的培訓。其中玩到嗨處。培訓師讓每個人在大紙上寫下一句人生目標:


我是一個 XX 、XX、XX的人。


其中三個詞,填寫自己覺得最想要做的,比如:勇敢、智慧、有愛心、專註、自由……

然後,培訓師要求每個人當著所有人的面念出來。

不是念出來。

是喊,出,來,讓所有人聽到。

而且一定要喊到振聾發聵,嗓子發啞,手舞足蹈。然後所有學員覺得足夠嗨了,才算過。

最後,培訓師要求把你的目標告訴所有人,親人、同事……

講真,我當時晚節不保,傻B了。

畢竟,在那種封閉的場合下,我們還是很容易盲從的,大家都是『烏合之眾』。

這個活動背後的觀點是:

你膽大包天的目標一定要公開宣布,宣布到你不做都不好意思,你才會按此行動。

真的如此嗎?

過幾年再回看這個培訓,多數學員都會啞然失笑。自己的目標並未因為大聲喊出來而開動,或者開動了兩周,社會的涼風一吹,就拉倒了。

相信,各位讀者老爺們也都聽到這個觀點:


你膽大包天的目標一定要公開宣布,宣布到你不做都不好意思,你才會按此行動。


但是,但是

你是否看過這樣一個TED的演講,名字叫


有決定時不要說出來』,下圖就是演講這哥們,他是個企業家。

原文還弄了個翻譯:

請大家想想你們最大的人生目標。 實際的人生目標。

你得想一會兒。你有感覺知道你的目標。 花幾秒鐘想想人生最大的目標,好么? 想像一下,立馬做出決定你將要做的事情。 想像一下,告訴你今天遇到的人你將要做什麼?想像他們的祝賀和你在他們眼中的英偉形象。

大聲說出來是不是十分爽?你是不是覺得更進一步了 貌似這已經成為你自己的一部分?

嗯,壞消息:你最好閉嘴, 因為你的自我感覺良好,在現實中反而使你不太容易實現目標。任何時候在你有個目標時,你得按計劃做些工作來實現這個目標。理想狀況下,除非你實際地做些工作,你才會滿足,但是當你告訴別人你的目標,大家也承認你的目標, 然後,因為你感到滿足感, 不那麼積極地做實際需要的艱苦工作。


我們來看看這個證明。

1933年,偉拉馬勒發現當你的目標被別人承認,在你腦子裡就好比這已經實現了。

在2009年, 公布了一些新的實驗證明。

比如這個:

163個人進行4組不同測試-- 每個人寫下他們各自的目標, 然後一半實驗的人在房間里宣布他們的目標承諾, 另一半人保守目標。

接下來每個人有45分鐘來工作, 他們可以努力工作直至實現他們的目標, 但他們在任何時候也可以停下來工作。

那些不泄漏目標的人 平均工作了整整45分鐘,在這之後的訪問, 他們感到他們為了實現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但是那些宣布目標的人們 平均工作大約33分鐘後就放棄了,當被問及時,他們感到快要接近目標了。

所以如果這是事實, 我們會怎樣做? 好吧,大家可以抵制住 宣布目標的誘惑。 大家可以延遲這種 社交承認帶來的滿足。 大家明白腦子會把 說的當成做的來替代。 但是如果你的確要談論一些目標, 你說到這些目標時 不帶有任何滿足感, 例如,「我的確想要跑馬拉松, 所以我需要每周訓練5次, 如果我做不到,就踢我的屁股吧?」

所以觀眾們,下一次當你試圖告訴別人你的目標時, 你會說什麼? 完全正確,做對了。(對你的目標緘默,閉住嘴。保守秘密。)

好,這兩個觀點一碰撞,我想大家必然蒙圈:這道理怎麼說怎麼有理,那我該信誰的?


2

於是乎,我這個人就做了一個調查。

我就問了一些人,在你過往做事情成功和失敗的過程中,到底是公開宣布更給你動力,還是悶頭憋招更給你動力。

結果你猜怎樣,答案並不是一邊倒。而是各說各話。
有的人說,我真的是聽了人說要公開宣布,於是我就把寫作的事情公開宣布了,我要寫幾十篇文章。然後,嗯,我就真的完成了。

一些人減肥也是這樣的,讓好多人都知道並監督,然後就真瘦了。


而另一些人恰恰相反,他說,我按照公開宣布的方式做,結果堅持不到一個月就拉倒了。別人問起我,我就只好訕訕一笑。反倒是悶聲憋大招那個更有效。


所以你明白很多心靈雞湯勵志文章的春秋筆法了吧。

而且有些文章還偽裝更深,給你講方法一二三。搞的跟真的一樣。

有的人按一二三做了效果特好,有的人按一二三做了做不下去。

然後,這些文章就會出現所謂的『倖存者效應』,就是那些效果特好的人開始成為好評客戶,吶喊助威。而那些沒效果的人一般都保持懷疑,但是他們也不好意思說,他們怕一說出來,人家會說『這不是方法不對,而是你沒堅持用』。他們就不說,反倒成了這方法、這思路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狀況。


於是乎,一個能讓人實現夢想動力十足的方法論,就這樣堂而皇之的形成了。


臣妾我要站出來說話。


很多事,最重要的並不是信念,不是觀點,不是方法,而是


區分!


3

我就對不同的人,他們的不同目標做了分解。結果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我做了一個有意思的四象限模型。

首先,看你是更傾向外向還是內向。


外向,是你的能量來自外部,有人支持你就來勁。

內向,是你的能量來自內部,自言自語能開腦洞。


如果外向,那你的夢想、目標一定得跟人說,你說一次就HIGH一次,就有一次的動力。


如果內向,那一般就不傾向跟人說,你一人心裡清楚就好。


其次,要看你的目標到底是什麼目標?是清晰的還是模糊的。

在這裡我做個解釋,目標一般都可以描述的清晰,但目標的實現卻不一定能有明確方法和結果。


舉例:一個人說要學某個技能,比如英語,學到能閱讀外國雜誌。這個目標就是有明確結果,而且有成熟方法。就按照方法做就行。這叫『清晰』。


那比如一個人說要做一個APP,解決某個生活問題。或者一個人說要寫本小說,10萬字。那這個目標即便可以描述清晰,方法和過程卻是摸黑走路,很難預測和評估。那這就叫『模糊』。


好,看上圖,如果事情清晰,那即便如內向者,也可以告訴別人,但最好是能告訴自己很信任的人,那些無論他做的怎樣,都不會評價、嘲笑、指責他的人。同時那個信任的人還可以保守秘密。這樣,那個信任的人能給內向者帶來力量。


如果事情模糊,那即便如外向者,也最好別馬上公示搞得婦孺皆知。而是跟相關人士說清,比如你要做個APP,那得跟合作夥伴說,跟家人說,跟投資人說,但這個APP沒發布之前,不能跟大眾說;你要寫個小說,要跟編輯說,跟家人說,跟指導老師說,跟訪談對象說,但小說沒出版之前,不能跟大眾說。


當你給自己做了這樣區分時,你就知道,怎麼能來動力,什麼情況下要到處說,什麼情況下只說給幾個人,什麼情況下要憋一口真氣。

4

最近在玩 一手游:聖鬥士星矢重生,我就發現,不同的聖鬥士,小宇宙燃燒的方式不一樣。


比如著名的星矢,那就是用戰鬥的方式燃燒小宇宙,以戰養戰,越戰越勇。而且他就是要告訴全世界:『我要保衛雅典娜』。

這是用公開宣布的方式來達到目標。

(星矢,超猛!)


而素有『最接近神的聖鬥士』的『處女座沙加』,則是一直閉著眼,一旦睜眼,那就是絕殺。據說,他一直閉著眼,就是在封閉視覺,以這種憋大招的方式來積累小宇宙。

這是用憋大招的方式來實現目標。


(沙加,超酷!)


祝你找好自己的方式,燃燒小宇宙,激發第八感,實現夢想,保衛雅典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職場老中醫,職業發展諮詢師,
公眾號:治癒馬 ID: zhiyuma250

服務號:轉機社 ID: zhuanjishe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目標對人的成功很重要。

曾經看到個很有才華的段子,說有目標的人在奔跑,沒目標的人在睡覺;有目標的人睡不著,沒目標的人睡不醒。確實如此,大學畢業後,我過了多年的消磨時光的日子。環顧每一天,幾乎沒有任何事情能讓我有成就感。2011年底,在我將近30歲的時候,才終於到達了心智開啟初期,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過去活的特不痛快,迷茫無助。這是因為對未來完全沒規劃。

1、寫下目標

2012年4月,偶然看到台灣勵志名人梁凱恩通過列出101個目標,魔術般地逆轉了人生。這件事對我來說是個人生契機,所以果斷決定要模仿他來體驗一把101目標是不是真的那麼神奇。抱著不破不立的的勁頭,我花了2周時間,寫下了101個期盼到一生中實現的目標。在完成的那一刻,我感覺渾身充滿了希望和力量,看到人生有了一個盼頭,眼前出現了一束微光。101目標清單請參考我的文章+梁凱恩的101目標清單。

2、提醒機制

為了能將這種激情貫穿每一天,我找來了平時用來背單詞的活頁小手冊,把101個目標完整的寫在每一頁上,一共101頁。每當需要給自己打氣,提醒自己目標在遠方時,就把小冊子從兜里掏出來,一篇篇的翻看。連上下班等公共汽車的時候,都會不停的複習著那101個目標。最初,我還比較在意周圍人的眼光,怕別人看到上面寫的內容。後來,慢慢的越來越自然,完全把每一分鐘都投入到去牢記自己的目標,思考如何邁出第一步,如何儘快達成目標。

3、目標實現

靠著這樣的方法,我已經完成了完成101個目標中的62個。其中2012年31個,2013年14個,2014年8個,2015年9個。

每當一個新目標實現時,我都會有極其強烈的幸福感,自信心也隨之大大提升。面對目標,不再恐懼,完全相信自己早晚都會實現。

自信是過去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只有行動、努力的人會和自信做好朋友。

輕裝前行,

追求一種人生姿態,

從生活態度,到人生態度,由內而外地放下。

http://weixin.qq.com/r/DUzl-YHE_NyHrcWe9xkf (二維碼自動識別)


請正確的看待努力,以及努力對人生的價值,任何誇大努力的價值,或者說放棄也是一種智慧的文章都是刷流氓,這些文章等於屁也沒說,對於我們決策沒有任何幫助。
一個目標能不能達成,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
第一,對目標的認可和需求的強烈程度。(需求層面)
第二,目標實現過程的可能出現的障礙和無力感。(阻力層面和信息反饋)
最近正好玩植物大戰殭屍,玩得上癮,玩了一天,然後把它刪掉了。玩得上癮是因為一個關卡,剛好差一點能通過,但是打了幾次都過不去,然後就比較鬱悶,不甘心,一直玩,後來終於過了一遍,但是接著玩,發現只要給植物升個級,通過是非常容易的。後來覺得好失落,原來智慧,策略,都沒有什麼用,有用的東西,就是你多花點時間,買點裝備升個級,甚至花點錢,遊戲就變得很容易了。那所有的智慧就都沒有意義了,然後就刪掉了,(PS後來一想,原來人生也一樣,多麼痛的領悟。)
在遊戲里,每一個目標都是差一點點,所以有很強的努力的動力,但是人生卻不一樣。我們無法確切的把握自己進步了多少,離目標實現還差多少,這是很絕望的。(沒有有效的信息反饋
另外就像讓你一級去打大boss,你發現打了幾下,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後也就放棄了。(阻力太大)
比如減肥的時候,非常難受,最後妥協了。(阻力大。)
以大學為例吧,為什麼大學生不好好學習呢?
因為學習好,沒有用,並不是學習好,未來混得就好。這完全是兩個範疇的東西。對學習好的效益產生疑問。以前在高中,學校還是有很明顯的評測機制,但是到大學就不一樣了,大家多學習的認可度不高,你自己也不知道你學得東西,對未來有多大的幫助。
而有些學生(個別)會覺得學習對自己是有幫助的,所以他很努力,而有些人就是喜歡學習,自然也會努力學習。
很多人建議,目標的制定應該是一個跳一下能夠得著的時候最好,的確,這是一種好的策略。(減小阻力值),但是前提是你對目標的認可。
在你對目前完全不認可的情況下,減少阻力值也未必有用的。
所以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你得確切的知道目標所能給你帶來的價值。如果你不知道,那就去查資料,問別人,老師,直到你確定目標到底能有多大的改善。
當然了,現實中,預測未來確實是很難的,你有的時候確實不知道,所以很多人的目標都只是目標而已。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願去努力,而是我們對目標產生了懷疑。
認定一個事,是很難的緣分,而一旦有了不可撼動的目標,你自然有行動的動力。
(PS所謂緣分,是遇見的,不是你抱著功力的心態去努力就能獲得的。)
對於目標的建立,最好的方式把它當投資看!
任何一次目標的建立和執行都可以看成一次投資行為,你要花費很多的時間,金錢,精力去做這個事情,然後這個事情最終給你帶來了一定的好處,當投資收益大於成本的時候,你才有動力。
當然了時間,金錢,精力,很多時候並不能估算出價值,最直接的就是和工資掛鉤,而成果收益如果是錢,那自然好算,如果不是錢,那就換算成你願意花多少錢賣(買)這個目標,然後粗暴的算一下。

當你對目標認可以後,能做就是把目標拆分成,很小的目標,每一個目標都不需要太大的努力,並且在每一次達到目標以後,給自己一點獎勵,這樣目標就能夠達成啦。


寫在最前:

Just do it (參考Crazy English讀法)

背景

  我以前不理解做事的一般過程,一直在設定目標[1],一直在做計劃[2],但是開始做[3]的時候非常少,或者是能做的時候只能做一個開頭, 遇到了困難或者干擾 就不能去 堅持做這件事情了,為此我很苦惱也在網上找了很多相關的資料書籍來解決這個問題,以下我將按照黑體順序來介紹我關於[為什麼有的人有了目標後可以堅持努力去實現,而大多數人有了目標卻不行?]的思考與實踐.

正文:如何做一件事?

  • 首先一定要褪去一切的偽裝去問自己要不要做這件事,要做,就別有退縮的念投入。

  • 要明白做事的過程(結合了PDCA模型): 思考期→計劃期→執行期→檢查期

    • 思考期:有了做此事的想法:進行前期腦中推演和無紙化的信息搜索的過程。
    • 計劃期:對此事有了大概的了解:開始進行實際的(有紙)計劃的過程。
    • 執行期:根據計劃執行目標的過程。
    • 檢查期:根據計劃中的紕漏以及計劃外發生的事情對做出調整調整的過程。

1.設定目標:

◆問題的解析

  在設定目標的時候總容易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又錯誤地估計事情的難易程度,這樣一來就容易產生評估落差,在後續執行目標的過程中會產生心理落差——即埋下「我果然是做不到這件事」繼而放棄執行此事的種子。
  我們為什麼會對自己實際能力程度和事情沒有一個相對準確的認識呢?
  我認為是沒有相關經驗以及資料作為參考。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第一次跳過一個一米寬的溝的時候你會害怕猶豫,但是如果你跳過去了,那麼在下一次面對差不多寬的溝的時候你就可以參考第一次的經驗來估計自己有沒有可能來跳過這個溝。這個過程就是對自我的能力的評估過程(也就是通常說的心裡有準兒),同理也可以應用到我們設定目標的評估過程上來。這個具體我會在此項的應對方式和工具中講到。

◆應對方式和工具:

◇如何讓自己對設立的目標更接近自己的完成能力的真實水平?
  1.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完成此事的一般過程。 信息源可以是知乎,貼吧,論壇相關話題,做過此事的朋友等 (度娘的信息混雜,大家酌情參考度到的資料)
  2.對收集的資料(其中一些做法已經會和你已有經驗交叉了)整理分析後和你進行對比,確定自己可以完成到什麼程度。
  3. 根據自身情況開始準備制定計劃

2.做計劃:

◆問題的解析

   我們在制定計劃的時候通常會制定很高的目標,但又缺少切實可執行的計劃來推動目標的前進,一方面來自於對自身實力的錯誤估計,另一方面是很多人陷入了一個「我有一個變瘦的目標——我就會變瘦;我要讀書——我就會知識淵博;我要變得更好——我就會變得更好」不合邏輯的意淫當中,到最後現實情況沒有一點改變,繼而自怨自艾陷入惡性循環,最終一事無成,而自己還覺得冤枉,因為我明明有這個想法而且還有計劃啊,為什麼就失敗了呢?
  根據實踐我總結出兩條針對該問題的答案:
  1.沒有一套科學制定計劃的工具
  2.制定了計劃但是現實可執行的內容空洞、寬泛、難以落實。

◆應對方式和工具: (備註:此部分在A4紙上進行最佳)

◇如何制定切實、科學可行的計劃?

工具1:SMART目標制定法則

⑴明確性(S):用具體的語言清楚地說明要達成的行為標準——要做到什麼程度算完成。
 丨實施要求:目標設置要有項目、衡量標準、達成措施、完成期限以及資源要求,使考核人能夠很清晰的看到部門或科室月計劃要做哪些那些事情,計劃完成到什麼樣的程度。

⑵衡量性(M):應該有一組明確的數據,作為衡量是否達成目標的依據——用數據來量化這個程度。
 丨實施要求:對於目標的可衡量性應該首先從數量、質量、成本、時間、自我滿意程度五個方面來進行
⑶可實現性(A):目標是要能夠被我所接受的——這個程度是我可以達到的。
 丨實施要求:制定目標是要可實現,不能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⑷相關性(R):目標的設定應該與個人的發展相連——達到這個程度會對我有利。
 丨實施要求:制定目標時候認真考慮該目標會為我的個人發展提供哪些便利。
⑸時限性(T):目標是有時間限制的——達到這個程度是有時間限制的。
 丨實施要求:目標設置要具有時間限制。根據工作任務的權重、事情的輕重緩急,擬定出完成目標項目的時間要求,定期檢查項目的完成進度,及時掌握項目進展的變化情況,根據工作計劃的異常情況變化及時地調整工作計劃。

工具2:6W3H目標制定法則:

6W:
Why(明確了解工作進行的目的及理由)
What(確定要做哪些事項)
Who(明確責任者及協助者來做)
When(什麼時候完成)
Where(在什麼地方完成)
Which(確定工作的優秀順序,找出解決問題的重點對策)
3H:
How to(明確各項行動如何進行及進行的順序步驟)
How many(工作數量是多少)
How much(資源是多少)

  (工具1.2在某些地方是重複的,但是在大局上可以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所以我就全部列出來了。)

◇如何解決計劃內容空洞、下手難的問題?

工具3:目標多杈樹法:

註解:
  樹榦代表目標——每一根樹杈代表子目標——葉子代表實現子目標的因素。
  在目標多杈樹中,目標與子目標的關係:子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即使目標為時間子目標服務。

實施方法:
  1.寫出大目標(樹榦)(根據目標制定法則制定的);
  2.寫出子目標(樹枝)(大目標所有必要及充分條件) (思考實現目標有哪些策略,列出可能的策略並添加到目標多杈樹上的子目標框里。這些子目標是實現目標的步驟,在達到目標之前,首先是子目標的達成。)
  3.寫出即時目標(樹葉)(子目標所有必要及充分條件)(完成每個子目標的因素)
  4.檢查多杈樹分解是否充分
  5.評估目標
  6.判斷目標能否達成
  (目標多杈樹法看實施方法比較繁雜,提取其精華就是針對計劃不斷的自我提問,這裡用吃飯來舉例:)

      這樣可以清晰看到你當前,立刻需要的做的就是帶著20塊去車庫取車,是不是比單純的想餓了吃什麼更具有改變現狀的意義。什麼?你問我正餐和餐後甜點呢?這......
   這個方法在之後的過程中也會用到很多的。 3.開始做

◆問題的解析與對策
  到了開始的做的這一步具體問題就比較多了,但是綜合起來其實也就是三點:
開始→堅持重複

◇開始:
問題:
  1.面臨不敢開始的恐懼:主要是因為害怕失敗以及對自我能力的不確定而不敢開始。解決方法可以參見我之前說的內容,對自我能力以及事情的難易程度進行評估,繼而開始。
  2.面臨懶得開始的拖延:這個沒救,先去戰拖吧,呃....會不會連戰拖也拖著?

幫助你開始的Tips:
1.Do it now.
2.2min原則:凡是可以在2min以內完成的與目標的有關的任務就立刻做。
3.事前準備原則:任務需要的東西就放在手邊,拿起來就能做。
4.開工儀式:在做一件事之前可以有一個給自己模式,類似於動漫中要進入戰鬥都要變形一樣。(我在每晚跑步前都會洗臉和換運動緊身衣,也算是一個儀式)
◇堅持重複:
問題:
  1.面對困難和干擾很容易分心,繼而放棄。
  2.不能掌握當前事情的進度,人有惰性,就會自然的放棄。
幫助你堅持的Tips:
  1.番茄工作法:在執行自己的目標的時候採用番茄工作法,高度集中注意力。
  2.甘特圖 :用來監控進度,在此附上根據我製作使用的甘特圖。

  3.心理調節小技巧:
  ※降度誘導法:
  有時候面對比較枯燥和前期難以堅持的項目的時候,我們可以先降低項目的難度,比如說跑步,但是今天不想跑,你可以先勸自己只穿上運動鞋,進行開工儀式,然後心裡決定你明天的目標就只是換穿上運動鞋開工儀式也不做了,也不跑步了,有意思的是根據我的實踐來看,當進行過這些之後你大腦就會慫恿你「去跑步吧,去跑步吧,反正也沒事做」
  ※趕走負面想法:
  這件事讓我很痛苦——這件事在某些方面會讓我快樂
  這件事還要做多久才能完成——我已經做了這麼久了,再努力一點就可以全部完成了。
  這件事還有時間可以做,再等等——這件事是我要做的,我要儘快做完看到它給我的改變。
  ※獎勵法:以我完成這件事我就要去做自己喜歡的做的,吃自己喜歡吃的,再忍耐一下。4.寫在最後:

  想要開始做事就必須左手決心與態度,右手方法與實踐。
  過段時間我會將最近執行的項目進行一個整理,再來補充這個答案。
  祝大家都能做成、做好一件事!

以上


我覺得這可能和從小的經歷有關。
一個孩子在這長大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各樣原因放棄了很多事(可能是興趣愛好),其長大後的行為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在制定目標前考慮的風險太多,傾向於完美主義(這也是拖延症的一個重要成因),同時面對未知帶來的恐懼時會在頭腦中增加假想的風險。
而相對的另一種人,曾經嘗試並堅持下來某些事,會從這個過程中嘗到"甜頭",即有個壞的開始也比沒有開始好;問題總會有,邊做邊解決就好了,而非等待萬事俱備。
長此以往。小事情小目標上的累積會導致在面對大的目標和規劃時也表現出相似的行為。


在漫長的演化中,物種最主要的動力來自舒適而非成功。

所謂追尋夢想本身就包含了緩和阻力與化解阻力的過程,而縝密的計劃,細膩的手段,漫長的溝通,往往都比那勇敢承受代價的烈士心態更重要。

這是黃執中微博里的一段話,我覺得用來解釋這個問題最好不過了。每個人在制定計劃的時候總是帶著激動人心的美好憧憬的,在定下目標之初就幻想著實現的那天。可是當正真開始為之奮鬥時才能切膚體會個中苦澀,看看前方成功的燈塔,光芒又實在太微弱,你突然發現你的付出你的辛苦卻換來的是個未知數,這實在與當初幻想的美好落差太大。不知不覺又回到了安逸的生活。

這大概就是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的原因。


分兩種情況:
1、會不會制定具有可執行性的目標
2、同一個目標不同的人實現結果不同(這一點其他答案說了很多了,這裡不展開)

下面這兩個目標,在執行上的區別是不同的(僅用於示意舉例):
「我要經常回老家去看望爸媽。」
「今年開始,一直到我結婚,每年過年都要和爸媽一起過,此外每年至少回老家兩次每次與爸媽一起住3天以上。婚後怎樣看望爸媽屆時另行討論決定。」

企業中制定績效目標有一個SMART原則,個人目標實際也需要這樣的指導性原則來避免目標流於空洞寬泛難以實現。

以下引自百度百科:
目標管理是使管理者的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的一個很好的管理手段,實施目標管理不僅是為了利於員工更加明確高效地工作,更是為了管理者將來對員工實施績效考核提供了考核目標和考核標準,使考核更加科學化、規範化,更能保證考核的公正、公開與公平。

1. 績效指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SMART原則構成

2. 績效指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績效指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 績效指標是要與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evant)

5.績效指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無論是制定團隊的工作目標還是員工的績效目標都必須符合上述原則,五個原則缺一不可。

----


要堅持完成目標的前提就是心無旁騖。
而這個並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上學期上管理學課的時候學到激勵這個概念。
有一條公式是:動力=效價×期望值×工具性
其中,效價:達成目標對自身的需求價值;期望值:成功達成的概率;工具性:非主觀的實現因素。
雖然是管理學裡面的概念,但是太有用了。

有的人完成目標的動力很大所以能一直堅持著。
但是大多數卻無法獲得很高的動力,必有上述公式的其中至少一個因素達不到。 ————姚帆猜想

效價:
設立目標的時候,如果不知道這個目標的價值,效價就等於沒有了。
另外可能這個目標的價值對自身沒有吸引力。

讀過書的人都知道,考試成績出來之後都會搞排名,同桌或朋友之間可能會比分數,看誰解題的方法巧妙。很多人會因為這個因素而努力地學習,爭取下次考試排名勝過某個人,或者解出一道全班都沒人解得出來的題。

即便如此,排名,或者解出題目的榮譽也不是吸引得了任何人。那一類人就不會有原生動力去追求高分。而且,因為有的人對追求解題的快感太強烈,非常容易導致偏科。因為他們的效價來源不是總分高分,而是某一個能體現其智商和能力的科目。

期望值:
設立目標的時候,如果知道會很難很艱苦甚至很大可能失敗,效價再高也沒用了。
另外,現實中有太多效價很低,但是期望值卻是很高的目標。很容易破壞原來的目標。

有過女神的男生都知道,儘管女神美得不可方物,一舉一動牽動我心,男生卻仍不會去投入,去付出。因為在這個時候,效價和期望處於反比,女神越是美好,越是難追。乾脆就不去投入免得心煩。

對比追求女神,看片擼管雖然到頭來一場空,但卻是百分百隻要動動手,就能獲得一點爽快的體驗,那捲紙巾與其用來擦眼淚,不如用來擦蛋白質。

工具性:
設立的目標,有可能不解決客觀因素絕對無法達成。
即客觀條件篩選
工具性也是阻礙持續努力的大因素。

有的人天生身體不好,心臟病,哮喘,想打籃球進NBA,卻跑幾步就累倒,因而無法持續努力。

因而有些人會轉移目標,有些人會去治療(又一次條件篩選,同時還有身高篩選,營養篩選,不怕受傷的意志,有願意和坑貨一起組隊的朋友等)。

轉移目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難。因為又重新經歷了效價和期望的考慮。
打籃球不行,那我想彈鋼琴,又是條件篩選,沒有錢學,沒有琴。算了,我以後要當程序猿,那我學編程,一看,程序猿怎麼那麼多種,我要學哪個好,先學哪裡再學哪裡?然後ios,哦,osx買不起,條件篩選。那ruby,哦,環境配置這麼難,怎麼打出來的效果和書上說的不一樣,漸漸地期望值變低,然後想起,為什麼我要當程序猿,我也想和大家一起玩,一起打球,一起在春暖花開的地方彈琴泡妹紙,卻怎麼落得如今這幅模樣,目標的效價開始對比起來,堅持不下去了。

大概如此。


可能是這個目標沒有耗費一定的金錢?
比如考托 媽呀1560一次 不考過怎麼可以!
考BEC 媽呀630一次 不考過怎麼可以!!
考駕照 媽呀2980一次 不考過怎麼可以!!!
出去玩 媽呀3400來回 不好好玩怎麼可以!!!!


沒有足夠的渴望去實現目標。


很簡單呀。因為那個目標不是真愛呀。

中學時間把考第一名作為目標,但是我每天還是很懶惰。但為了要得到年級籃球賽第一名,媽的我都腿受傷還堅持每天高強度練習。

然而人生就是活到後面才知道,你不能一輩子只打籃球。

等到你真正懂得利益關係之後(比如再拖延飯碗就被人搶走),你就會懂得努力去完成目標。


但你內心的真愛仍然還是打籃球


為了目標堅持努力是一個推遲滿足的過程
推遲滿足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技能,大多數人並不能很好的掌握


隨著2016年逐漸接近尾聲,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的新年計劃?你可以回想一下過去定下的目標有多少最後真正完成了,也許超過95%都早已遺忘了罷。你有沒有想過,你定目標的方法也許是錯的。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做人一定要有夢想,而實現夢想的方式就是不斷給自己設定目標。雖然設定目標對你來說一定不是件難事(希望如此),但是實現目標卻很難。而這件事的難度並不在於戰勝自己的惰性。因為你在打遊戲或者看電視劇的時候絕對不會偷懶。甚至還很勤奮——本來說好只打一盤,結果打了個通宵。


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


問題出在大多數人在給自己設定目標的時候。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定什麼」,但是卻沒有人真正教過我們「怎麼定」而且大部分市面上的說的理論都很籠統,且不具備實際操作性。 是的,設定目標也講究方法。


曾經一個讀者就用到過這樣的小套路:

「都是有點小獎勵的性質,如果完成了這個目標,可以允許自己把淘寶里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很想擁有的東西買到手。」

那麼今天和你分享的內容,就是我在為自己設定目標時用到的方法論。

● ● ●

為什麼你每次年初定的目標,最後都爛尾了?

你一定對自己說過類似的話:

「今年要好好表現,爭取早日升職」「我一定要減肥,做個美麗的瘦子」「這個學期一定要好好學習,當年級第一」……

幾個月後你卻發現自己完不成績效,去不了健身房,一個月讀不完一本書。你非常生氣,愧疚自己沒有完成目標,同時也懊惱自己沒有動力。突然你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做什麼都是那麼地高效,覺得自己找到了解藥,趕緊虛心求教。

「大神,怎麼才能像你一樣優秀嘞?傳授一下你的秘訣吧。」「目標一定要具體,這樣才能有動力。」

你如獲至寶,趕緊回家把目標重新寫了一遍。

「月薪¥3000到月薪¥8000」「成為120斤的瘦子,逆襲歐巴」「下次考試提高30分,進班級前十」……

是不是幻想一下結局就瞬間就有了動力?然而三個月過去了,你發現自己還是一個目標都沒有完成:)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每當我們要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總是容易把結果帶來的感覺提前透支。高薪、逆襲、年級第一……給自己打雞血的後果就是你還沒開始就已經幻想到了終點。你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像高潮了一樣,而一旦開始行動就萎掉了。

因此,以上兩種制定目標的模式都出現了問題。雖然後者比前者更具體、更有實際操作性,但還是會讓你自high。它們都缺乏讓你能夠完成目標的關鍵性因素。

● ● ●

正確制定目標的方法

在我看來,一個好的目標要具備3點特質:

1. 有清晰的結果
2. 不能把結果帶來的感覺提前透支
3. 具備極強的可操作性

你可能會問,前兩點不矛盾嗎?別急,聽我解釋。一句話概括,目標其實就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周期性任務」 什麼意思呢?我們把它分成3部分來看。 「結果」

按照「大神」的建議,先把你的目標量化。比如把「升職」變成「漲工資¥5000」,「逆襲」變成「減肥10斤」,「年級第一」變成「考試提高30分」

「周期性任務」

這點非常重要,也是防止自high的關鍵。很多人在制定任務的時候很喜歡一上來就很猛。從來不健身上來就卧推80公斤,你不放棄誰放棄?

當你的目標有了非常明確的結果後,你需要進行反推。「想要達到這個結果,我需要做什麼?」 然後把它從時間、數量兩個維度,分解成你能承受的任務。如果你的目標是減10斤,給自己一個時間範圍,然後把運動量有規律地拆開。


比如:(周去健身房3次進行游泳、跑步、器械) * 4周 = 減10斤 「導向」


結果要明確,但它只能作為一個方向。當你確認完畢並把目標拆成周期性任務後,就不要再去幻想它了(否則你又要開始自high)比如當你確認好「只要堅持去4周就能減10斤」,就不要再去想自己會減10斤了。


你要做的只有一條:每周按時去健身房完成定量。
然後4周後你會驚奇地發現,自己竟然瘦下來了。相信我,這個時候你再高潮要比還沒開始做就自high要爽很多……

那麼現在你知道了正確制定目標的方法,最後我們再對比一下這三組目標:

「這個季度要好好表現,爭取早日升職」
「我一定要減肥,做個美麗的瘦子」
「這個學期一定要好好學習,當年級第一」
「月薪¥3000到月薪¥8000」
「成為120斤的瘦子,逆襲歐巴」
「下次考試提高30分,進班級前十」
「升職:每天第一個到辦公室,並多完成10%的工作量」
「減肥:每周去健身房3次,每次先跑步,游泳,然後再……」
「學習:每天晚上7:30準時開始學習」

最後一組是不是可操作行更強、更讓你有執行的動力,且看完後不會開始自high呢?

● ● ●

結語

既然定了目標就一定要完成它。還有切記不要再出現「寫計劃然後在腦子裡自high」的情況了。從現在開始,給自己制定以結果為導向的周期性任務。對了,實驗表明把目標明確地寫下來,要比只在腦海里想想更有可能實現。你可以按照剛學會的套路在留言處寫下你的新目標。

祝你好運:)


原文發表於:【Mr.V】這樣給自己設定目標,想不實現都難

(歡迎關註: 社交思維VENUSTUS, 微信公眾號ID:VStarOne, 查看更多關於人際交往和自我提升的文章)


努力何嘗不是一種天賦。?


真正的心理學角度作答!


主要原因有倆個方面。那些容易放棄目標的人,實際上很多在制定目標的時候就很隨意;而在接下來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堅持下來的人和放棄的人相比,關注的焦點不一樣。


很多人制定目標,都是一時興起。看到人家露馬甲線露六塊腹肌,感覺我靠受不了,發誓今年要健身一年;聽說別人開公號寫文章月入十萬,受了刺激,決定今年老子也要天天寫,寫他一年。


這種目標與其說是目標不如說是願望。願望嘛,你只要想想就有了,而目標定了,是要去落實的。這種一時受刺激定下的目標,定的快,去的也快,很容易半途而廢。


真正好的目標,一定是在充分考慮的前提下,制定出來的。你至少應當思考這麼幾個問題:我為什麼要達成這個目標?,也就是說,意義是什麼。要達成這個目標,障礙有哪些?一條條列出來,列一個意義就列一個障礙,至少列上4、5個。比如,如果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個獨立的公眾號作者,那麼意義可能有這些: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寫作和思維能力、幫助到讀者、掙到錢。對應的障礙可能是:需要生活自律、不能馬虎對待每一篇文章、內容應當有助成長、語言要通俗易懂才會有更多的人看。


為什麼制定目標時要思考這幾個問題呢?這都是有心理學根據的。給自己的目標賦予意義,能夠起到激勵自己的作用。不斷重複這幾個意義,以後一旦想放棄了,一想到這麼多好處,你可能就會覺得,不妨再堅持一下。那為什麼要考慮障礙呢,這是因為你一開始就得知道,這件事情不是那麼容易的。對於之後你要遇到的困難,這是一個預防針。


所以,不要一開始就那麼隨意。坐下來,靜下心,想清楚。先走好第一步。


而在接下來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堅持下來的人和放棄的人相比,關注的焦點是不一樣的。能夠堅持下來的人,關注的焦點是自我的進步。而那些容易放棄的人,往往過於關注自己的表現。前一種人的特質,我們把它叫做進步型;後一種人的特質,我們把它叫做表現型。


比如,假設有倆個外語基礎很差的人,都想通過外語等級考試。其中一個過於關注自己表現,他考了一次又一次,都沒過,這時他會更傾向於認為自己就是沒有學英語的天賦,很容易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泄氣。而另一個關注自己進步的人,即便考試沒通過,他也能保持比較好的情緒,因為他發現自己是在進步的。然後他就更容易堅持接下來的學習計劃。


特別要注意的是,這種關注焦點的不同,背後是倆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一個過於關注自己表現的人,傾向於用靜止的觀點看待事物。他們會覺得,我的品行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靜止的,所以他們會更需要外在的肯定,也就是「我的表現」。他們用靜止的觀點看待自我,比如,英語考試我沒通過,我就是不擅長英語。他們也用靜止的觀點看待人際關係,因為他們覺得個性是不會變的。這類型的人,當一段關係存在太多爭執和挑剔的時候,他們會很快逃離,比如選擇伴侶的時候。但是事實上,一段良好的關係總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的。


而一個關注自己進步的人,傾向於用漸變的觀點看待事物。智力也好,個性也罷,都是可以改變的。科學研究也發現,即便年級大了,人的大腦也是可以被改變的。所以,他們在達成目的的征程中,會更加關注自己的進步,也就更加不容易放棄。


總而言之,制定目標時講究方法,追逐目標時要學會轉變思維,這樣,你就更有把握實現你的目標了。

【推薦書目】

書名《成功,動機與目標》

海蒂?格蘭特?霍爾沃森

譯林出版社

ISBN: 9787544735506


也歡迎來交流

http://weixin.qq.com/r/qjsFHR7EKENXrVp_9264 (二維碼自動識別)


個人感覺可能是目標太遙遠,比如你想學好英語達到無障礙交流,你知道你學好英語以後你可以和老外談戀愛,但是除非你能接觸到老外(並且你喜歡他/她)你的動力很難支撐你走很遠。
還有可能是計劃的太完善了,一旦一個任務無法達成挫敗感太強,會讓你失去繼續努力的信心,最後就自動放棄了。
所以我認為,要有遠大的目標,但是也要把目標分段,而且要有彈性,可以不必完美的完成,但是要做,哪怕只做了一半。完成了當天的目標你可以讓自己休息,娛樂去放鬆自己,獎勵自己。這樣你才有動力去堅持,當你習慣堅持下去的時候其實已經算是成功了一大半了吧。


從我自身經歷來看,首先很可能是自己的目標太泛,自己都不太明確自己的目標,想起的時候馬上心血來潮,真正動起手來又覺得啥都要做,因此也就覺得無從下手;其次就是目標的動力不夠,比如你知道要把字練習好,於是定下了把字練習好的目標,但你為這個目標的努力卻不能給你帶來即時的好處,於是便很難長久的堅持下去。我個人看來,定目標可以適當分層次,盡量把大目標分層小化,每天看到自己進步自然就能堅持下去拉!


最近過的很閑很舒適但卻迷茫並不快樂,就覺得還是要思考明白為什麼。借著姨媽痛睡不著覺得思考出了一些東西來。其實人一輩子都在給自己尋找能夠支撐為什麼活著的原因,這些因素其實可以從馬斯洛的人的五大需求層次理論來解釋。所有的人對人生的需求都可被這五大需求所概括。例如貧窮的人需要的是生理層面的需求;哲學家就可能一直在追求著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人生需求。人這一輩子必須找到一個能支撐自己活下去的東西,然而這個東西的好壞也決定了不同人的心態。但是尋找到這個東西好像並沒有那麼容易,這個東西也就是你需求的具體闡釋、一個具體的形象。很多人活得不開心是為什麼,其實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實現他們想要的,甚至他們還仍不清楚他們想要的是什麼,每天只是過著生活、上著班、下了班吃飯陪伴家人。不過我這麼說也不對、其實這種人也實現了一定的需求、比如穩定的需求,和家人一起很快樂的需求,但是這種依賴於別人所建立起來的需求或者滿足是不穩定的是會變化的,就比如親人的逝去等。好了、我又跑題了……回正題、我要闡述為什麼找到自己的那個需求很重要,換個通俗的詞語,其實這個需求也就是你想要實現的東西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目標。世間很多人早已強調過目標的重要性,這些大道理或者已經爛俗,但是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還是並沒有想明白自己這一生想要的是什麼。其實寫著寫著我自己也會語塞、自己無法說服自己,因為你也不能說那些「無知」的人沒有人生目標,只是他們的目標就是好好活著,他們對人生的期望沒有那麼高,他們雖然並不清楚自己的目標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但其實他們活著就是不斷的在向目標靠近或者維持得到的需求。好了,把對象轉向一些人,我剛才突然思考到自己為什麼會有時間來思考這些有的沒的,像父親大人所說的我們這種人只要努力就不會有錯。但是我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我的努力無法持久,我在努力的過程中很痛苦很煎熬以至於阻礙了我實現目標和需求的腳步。所以對於我來說,我才意識到我需要把這個原因想明白,否則我無法繼續前進,我的人生會變得無聊,我自己會失去人生的方向、沒有了方向你叫我怎麼努力、怎麼實現我的目標、沒有實現的滿足感哪裡還有快樂!思考、思考,我覺得自己的問題有兩點:第一我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想實現的目標是什麼,能帶給我滿足感、自我價值的實現、那個支撐我獨立自我活著的需求(目標)是什麼?第二:也是我想強調的,就是在實現大目標或者高層次需求的過程中和低層次的需求產生了矛盾。怎麼來解釋呢?其實很好理解,比如你很喜歡畫畫,你的最終需求可能是能夠順利的將自己的心中所有通過繪畫來表現出來,這是一種高層次的需求,但在這個過程中,你首先需要不斷的用工,鍛煉自己的技術來支持自己最終達到能夠隨意表達自己心意的境界,而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這個過程顯然違背的低層次對於舒適的需求。這也很好理解,人是高級動物但同時也是動物,具有一定的動物的本能,因此人類之所以是高級動物是因為人類有著對自己更好的認知,渴望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而動物則不然。但是就如前面所提,人類也是動物,具有一定低等動物的屬性,我們也喜歡追求安逸,也就是俗話說的:懶。因此在追求高等需求的過程中無法避免的要與低等需求的滿足發生衝突,尤其是很多人還並沒有將自己的高等需求清晰化,因此很多人也就會敗給低等需求而無法實現自己的高等需求。但很多人又會問了我哪裡知道我的高級需求到底是什麼,這裡其實我想引入的是目標群,首先我並沒有看過相關的書籍,但是我認為其實人生去實現的目標一定不止一個,而是一群,就像是樹狀圖,你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也見證著你的人生你的成長,最終這些子目標的實現才能使終極目標的實現成為可能。說到這裡不知怎麼說,我還是認為每個人和每個人還是不一樣,也許很多人一輩子都並沒有想明白或者意識到人生目標群的存在,但是我想說的是,對於我們意識到了的這一類人,如果沒有找到、清晰化自己的高級需求會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沒有實現那些高級需求你永遠不會得到真正的滿足感,你的人生就需要別人或外界不斷地對你傳輸「能量」從而來證明你是個有價值的人,而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也就是尋找到你的人生目標並且為之開心的無怨無悔的奮鬥!因此為什麼有些人會屈服於低級需求,很多人會說是不夠愛高級需求,但我認為是因為他還是沒有找到或者沒有將它具體化清晰化,找到你真正愛的可能是需要時間的,因為你要很愛它首先就需要的是了解它,而了解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好了,洋洋洒洒說了這麼多,足以證明我思維的發散…不過經過這次的思考,我意識到了目標的重要性,找到你想要的東西真的很重要,為此我很開心,畢竟我已經在自我實現的那條路上走著了。


所有你堅持不下來的都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1. 我們需要先問問自己所定下這個目標的動機 —— 是出於自主自願(「我自發地覺得選這個專業是合適我的」),還是因為別人想要我們這麼做、想符合社會的期待、不這麼做就會感到愧疚(「選這個專業是因為爸媽想要我選,我心裡並不認同」)。如果是前者,即出於自發的動機,則更有益於目標的達成,因為人會自願付出更多努力、在執行計劃時會更好地抵擋干擾和誘惑、也更不容易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想要做這件事或是需要更改目標。


2. 當我們選擇了「合適」的目標(這其實還可以說很多)之後,可以開始考慮如何執行。因為在做事的過程中可能有各種因素帶來影響和干擾,我們可以寫實施計劃(implementation plans),即

如果是周一、周三、周五的下午五點,我去樓下的操場慢跑半小時。如果下雨(一個可能的干擾因素),我去旁邊的健身房跑。」

因為包括了具體的事項(what)、何時(when)、何地(where),則更容易形成習慣,讓大腦自動地去執行。


3. 朋友的支持可以很有幫助。但是要區分兩種不同的支持:

一種是autonomy support, 即我們感到可以坦誠地向對方說出我們的目標、感到對方理解我們看待目標的方式、即使我們沒有達到目標也接受我們、並且樂於傾聽;

另一種是directive support,即朋友確認我們確實明白了達到這個目標有多重要、提醒我們要做的事、為我們的計劃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

實際上 第一種是更有效的,或許是因為這樣的支持讓我們感到自主(autonomy),而自主、自治是更有益的。


以上三點可以總結為 為什麼要追求這個目標,如何追求,和誰一起...

如果三點都做的比較好,可能就更容易實現吧(當然還有其他的因素)


-------------------------補充的分割線 : 3-----------------------

在定目標的時候也有一些地方要注意,比如目標最好滿足"SMART":

1.清晰具體(specific):

2.可測量、量化 (measurable)

3.可達成 (achievable) —— 比如「讓喜歡的人也一定喜歡自己」、「徹底改變自己的性格」、「快速減肥並不反彈」 就是一些不太受控、不可達成的事,根本不適合作為目標..

4.實際 (realistic), 是指目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難度,但是是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並且我們對自己可以通過現有的技能資源去完成某事懷有信心(self-efficacy)

5. 有時限 (time- framed) ——在什麼時間之前你想要做好這件事?


之後在做事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時時觀察自己的進程,不斷通過反饋(feedback)來做出調整。

-----------------------------------------------------------------

不過其實,最重要的是在最初始階段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什麼才會帶來真正的「幸福」。

有理論(Deci Ryan)認為,人們真正的內在需要包含了:

1.連接(relatedness):渴望感到與他人有聯結、愛與被愛;

2.勝任(competence):培養精進技能、擅長做某事、能夠對環境有一定影響;

3.自主(autonomy): 自由,自主選擇和規劃自己的生活體驗(比如選擇自己認可的生活方式)。

並且,追求名望權力和社交形象無法滿足真正的需求,不過當以上三點總是反覆地無法被滿足、總是被外在境遇給予以無情的回擊時,人們可能會轉向後者——「我變得有錢、成名之後,人們就會喜歡我了。」


得先在這一步搞清楚,才能談之後的細節吧


推薦閱讀:

人生無目標與就業無方向,怎樣成為你自己?
在面對難以實現的願望時,如何找到樂觀的根據和理由?
你剛畢業就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人生目標嗎?
為什麼曾經高度自律的人,如今會變得低效且嚴重拖延?

TAG:努力 | 奮鬥 | 目標 | 進步 | 人生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