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的地位如何?
現在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的地位如何?
目前是一家馬來西亞公司的中國市場負責人,因為業務關係,每個月都要去馬來西亞。不好好回答這個問題,感覺對不起在異國遇到的每一個活著的故事。
(PS:沒有照相習慣,圖片過陣子去馬來補拍)
目前華人在當地的經濟地位很高,但是是政治上的二等公民,馬來西亞有諸多的針對馬來人的優惠政策和對華人的不少限制,可以就華語教育這一點來聊聊他們的不容易。
如果你初到馬來西亞,接觸這裡的大馬華人,可能會和我一樣的驚訝,這普通話怎麼這麼溜。而隨著你進入到他們的生活,更多的驚訝會一次次來臨,廣東話,閩南話,客家話。。。很多只在文言文或者只在民國時期文學作品裡出現的辭藻,會毫不違和的從他們嘴中說出。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說來特別慚愧,我掌握的「中國話」才2.5門,會廣東話,普通話,能聽閩南話。但接觸下來的大馬華人,普遍熟練掌握三門或以上的中國話,深深的不解在心裡留下了困擾。
這個困擾是在餐桌上解開的。第一次的馬來行程,六天的時間幾乎吃了六天的中國菜,唯二的東南亞菜也是吃的中國人炒的,帶路的董事長會略帶不好意思的笑著說:支持下華人自己的餐廳嘛。
也就是從這些華人餐廳里,我管中窺豹的找到了華語傳承的答案。
走進很多華人餐館,如果你細心的觀察,總能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三三兩兩證書或者獎盃。
這些獎盃寫的,不是金牌菜品蛋炒飯,不是大馬星廚某某某,也不是大眾點評五星店。
樸素的證書上寫的往往都是草草的幾字:支持華教,功德無量。
類似的證書,一次次的出現觸動著我的內心。直到一次,我在一個Food Court(一種大排檔聯合體)的肉骨茶檔口,一個略顯油膩的角落,熟悉的獎狀模糊了我的雙眼。穿過砂鍋里蒸騰出的葯香,看著老闆那略顯風霜卻專註的臉龐,我開始了一個過客的思考。
任何的政權尋求的都是穩定,穩定需要統一,統一需要同化。尤其是馬來西亞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同化各民族,想必是國策之一。要同化一個民族,同化他的語言和文字必定是重中之重,幾十年來的馬來西亞,不乏一種將華語保護視為種族主義,沙文主義的政治偏見。
在這樣的土壤下,華文學校失去了政府的津貼,受到了政府對文憑的歧視對待,面對過內外的各種同化的陷阱和誘惑。但直到今天華校依舊在頑強成長,不被政府認可的獨中文憑的含金量在國際上甚至高於政府認可的文憑。支撐著這樣的文化傳承是因為什麼?我不知道正確的答案。
但我彷彿能看到的穿街過巷的教育工作者們努力的籌集資金,
彷彿能看到小到路邊攤的一碗碗肉骨茶都在澆灌這華語學校的地基,
彷彿也看得到幾代優秀的年輕人放棄了看起來更高大上的工作,投入到華文傳承的事業中。
因為這一次次的努力,一代代的捍衛,百年過去了,在這裡,海南話依舊是海南話,潮州話還是潮州話;福建話叫閩南話,廣東話叫廣府話,但普通話不普通,叫做華語。
停止了這些思考,我問了問肉骨茶檔口的老闆:「老闆,那個獎狀我看到了很多,可不可以跟我說說你們為什麼都這麼支持華教。」
老闆笑著說:因為我不想我的孩子以後是個香蕉人(banana:外面黃的裡面白的)。
也許這就是正確答案吧。
在紐西蘭打工旅行的一年裡,我常常接觸到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讓我印象極為深刻:他們黃皮膚,黑眼睛,長著一張與我們並無二致的臉,開口說的也是普通話或粵語,甚至同我們一起慶祝農曆新年。但當我以為是遇到了同胞上前詢問他們來自哪裡時,卻會得到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我來自馬來西亞。
「哦,馬來人啊。」我習慣了這樣的簡稱。
「不是馬來人,是馬來西亞華人」不管多麻煩,他們都一定會鄭重地糾正我。
一開始我並不了解他們,也很難理解為什麼不能這樣簡稱,直到我在旅行的過程中結識了他們中的更多人,因為語言和文化上的親近,都很自然地成了朋友。在跟他們或淺或深的交流中,對他們的認知從無到有,從模糊到逐漸清晰,慢慢拼湊出「馬來西亞華人」這個群體更接近真實的模樣。
一
其實我們對於「馬來西亞華人」一點都不陌生,從演員楊紫瓊、歌手梁靜茹,到在羽毛球場上跟林丹做了一世瑜亮的李宗偉,再到這些年在《奇葩說》舞台上大放異彩的胡建彪、顏如晶,他們都是馬來西亞華人的傑出代表。
說來有趣,你不能叫他們「馬來人」,但是說他們是「馬來的」就沒有問題。因為現在的馬來西亞華人大多數都是第二、第三代移民,他們生於斯,長於斯,都是地地道道的馬來西亞人。
他們的祖先大都在十九、二十世紀,這動蕩的兩百年間離開中國去到馬來西亞——在那場「下南洋」的浪潮里,大量居住在東南沿海的中國人,有的因為躲避戰亂主動離開,到海外尋覓新的家園。有的則是被賣到國外做苦力的契約勞工,也就是俗稱的豬仔,因為不識字被騙跟蛇頭簽下契約,從此終生回國無望。
在那段時間,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華人擠在大大小小破陋不堪的船隻里,漂泊到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現在這三個國家的華人數量大約有兩千多萬,佔到海外華人總數的一半)等東南亞的群島之上,在這片炎熱而陌生的土地上安營紮寨,建立起新的家園。
其中相當的一部分,到了馬來西亞。
故國的日子水深火熱,在他鄉討生活也並不容易,初到馬來西亞的華人通過割膠、採礦、跑碼頭可以勉強維持生計,條件好一些的開家餐館或者做點小買賣,同鄉鄰里之間相互扶持,日子也能過得不錯。就這樣,他們不僅在馬來生存了下來,還建立起龐大的華人社區,華人也漸漸成長為馬來西亞僅次於馬來族的第二大種族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華人是一個無論漂泊到哪裡,都能在當地建立起「China Town」的民族。那些下了南洋的華人並沒有移風易俗成為一個」本地人」,他們反而很大程度地保留了華人文化傳統。
而如果論及海外華人對中華文化的保留程度的話,第一名可能不是這些年移民火熱的美國或澳大利亞,也不會是華僑人數最多的印尼,甚至不是華人佔總人口比例最高的新加坡。而很可能,是馬來西亞。
二
在印尼,由於政府的強烈打壓,當地華僑沒有組成統一的陣線,他們無法保留自己的中文名,也禁止慶祝中國新年。在泰國,政府系統地接納華人融入泰國社會,建立了和諧的社會族群關係。至於新加坡,雖然華人比例高達90%,但總理李光耀出於「國運」的考慮,主動消滅了中文教育,甚至關閉了唯一以中文為教學媒介的南洋大學,舉國學習英語和馬來語。而只有馬來西亞的華人,幾乎完整地傳承和保留了中國的文化和教育體系。
正如他們在稱謂上所堅持的那樣,他們對「華人」的身份很在意,這份認同感並不因為一兩百年的時間或是幾千公里的距離就有所削減。
談到宗教,我們這代國人可能大都會頗為自豪地說自己是無神論者,信的是「德先生」和「賽先生」。
但馬來西亞的華人中,除了常見的信佛、信耶穌的,還很多人因為祖籍是中國南海,信奉的是觀音或者媽祖。而很多「跑江湖」的,每天必拜的是關羽關二爺和財神。除此之外,齊天大聖、活佛濟公、甚至是「身份卑微」的土地公,也常常毫無違和感地出現在他們的神龕之中,每日祭拜從不間斷。這些並不是馬來華人的「創造」,而是我們曾經也是這麼做的。只不過我們在某個動蕩年代遺失了的東西,身在海外的馬來西亞華人們都替我們完整地保存著。
除此之外,他們還把閩粵華人的「宗族」文化帶到了馬來西亞。走在檳城的街頭,隨處可見一些掛著 「陳家會館」、「周氏宗祠」牌匾的深宅大院。也正是這種強大的以血親為紐帶的家族文化,維繫了宗族內部巨大的凝聚力,讓他們能夠在異國生存和延續下來。時至今日,他們中的很多家族依然保留著家族大事由族長主持,在宗祠商討和決定的習慣。
我在馬來西亞時認識了一個的開 Uber 的華人司機,聊天中跟我講起去年回中國探親的事——他的祖籍在廣東佛山一代,去年因為家族長輩的動員,舉家飛到深圳然後坐大巴到佛山探親,一共去了七十多人,幾乎是包了半架飛機的規模,到了當地還專門請了導遊,包了兩輛大巴。「還沒有全部都去,因為很多老人小孩出遠門不方便,要是全部都去的話,得一百多號人。」而他們到了佛山,並沒能找到當年的老宅,最終一家老小七十多人尋見的唯一一個親人,也是血緣上遠得不能再遠的「舅舅的四姨父」。
而這一切中華傳統文化在馬來西亞得以延續的根本,是語言的傳承。
我所認識的馬來西亞華人朋友們,熟練掌握四種語言幾乎是他們最基礎的「標配」:國語(普通話)、粵語、英語、馬來語。更多的人因為家族傳承的緣故能說多達五六種的語言,除了前面四種必備語言之外,還有閩南語、客家話等。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能用中文和我流利沒有障礙地交流。
Kelly 是我在紐西蘭認識的一個女生,她是我所見過的馬來西亞華人里中文最好的。咬字清楚、發音準確,還會用大量的成語、俗語和典故,甚至能跟我說出「馬來西亞的面積相當於一個雲南省」這樣的話,以至於一開始我根本不相信她是馬來西亞人。後來才知道她從小就接受良好的中文教育——她出生在馬來西亞柔佛州,因為靠近新加坡的關係,Kelly從小看中文口音更加標準的新加坡電視劇長大,練就了一口標準的發音。而他的祖父下南洋前曾是私塾里的教書先生,滿腹經綸還寫得一手好書法。所以她從小就被鼓勵讀唐詩宋詞,家裡還時常給她買台灣或大陸出版的繪本來看。後來因為中文優異的關係,Kelly 還成了 Agoda 的培訓師,專門給馬來西亞的中文接線員培訓。
在馬來西亞這樣一個以馬來語為主要語言的國家,學習中文既不「經濟」,也不「實用」。但遷居馬來的華人們,從一開始就十分重視中文的教育。儘管他們很多人自己文化水平並不高,一方面自己還要艱難地學習馬來語以融入當地的社會,但是一旦回到家裡,關起門來跟孩子交流都堅持只說中文。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電視的普及,華人們還通過各種方法引進了香港的電視台(大陸的當時無法引進),為的是讓子女從小看中文媒體的節目。所以這一代馬來西亞華人,也是跟我們一樣從小看著《射鵰英雄傳》、《上海灘》這些經典的港片港劇長大的,很多人一口流利的粵語,也都是在看電視的過程中習得的。
順帶一提,世界上最長壽的中文報紙不在中國,而是馬來西亞的《光華日報》。這份報紙1910年由國父孫中山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聯合當地華僑所創立,比《人民日報》還早38年創刊,一百多年來作為馬來華人了解國內新聞時事的重要渠道。而「光華」的意思其實就是,光復華夏。我在檳城的時候還專門找到這家報社的當年舊址,可惜已經人去樓空,不知道搬去了哪裡。
而馬來華人對於華文學校的投入和建設,更是不遺餘力的。他們把私塾教學的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過去教授的是三字經,四書五經等傳統教材,後來開始跟隨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而改革,逐漸形成華文小學、華文中學,包括華文大學(學院),形成完整的中文教學體系。
在馬來,絕大部分的華人都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以中文為教學媒介的華文小學。很難想像,在國土面積並不大的馬來半島,竟然星羅棋布著一千多所華文小學。華人子弟們在這裡接受嚴格的中文教學,一般情況下只准說中文,如果被發現說方言(粵語、客家話等),是要被記過處罰的。
華人們還集資在馬來西亞建華文大學,除了富商大賈的慷慨捐贈外,更多的是底層馬來華人奔走忙碌地辛苦集資。其中包括那些三輪車夫們,他們曾共同約定,把一天拉車賺到的所有血汗錢都捐給華文大學的建設。現在馬來西亞作為全球除了中國以外唯一一個保留完整華文教育體系的國家,擁有目前東南亞唯一一所以中文教學的大學——南方大學學院。
三
然而可能只有馬來西亞華人們自己知道,這一切來的有多不容易。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卻很難說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國家。由馬來族獨攬大權的馬來政府這些年強行推進馬來文的教育,使得華人的中文教育在馬來西亞一直舉步維艱。
1955年,馬來西亞政府頒布法令嚴格限制華文學校牌照的發放,並且規定所有以中文為語言媒介的學校都拿不到政府的津貼。這使得大量華人子弟在從華小畢業之後,迫於華文中學高昂的學費,只能轉去學費較低的公立中學讀書。而這樣的學校里,教學語言為馬來語和英語,要學習中文的學生,需要在放學之後留校,把學生聚集到一間教室由外聘中文教師授課。
因此,想要繼續進修中文的華人子弟必須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時間和精力,很多人都就此無奈地放棄了繼續學習中文的機會,中文水平就此停留在了小學程度。政府的不斷打壓也使得華文中學的數量持續衰減,從原本的幾百所,到現在僅存61所。
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馬來華人在馬來西亞建立的完整的中文教育體系在世界範圍內廣泛被認可和接受,唯獨遭到馬來西亞本國政府的拒絕——政府至今不承認華文中學的高考成績,也就是說,只要是華文中學的畢業生就無法進入到本國的所有公立大學學習。
馬來西亞雖然國土面積不大,卻有著十多所不錯的公立大學,學費低廉、設備先進,其中的幾所還有世界排名。但是華文中學畢業的學生,無論成績再好,都不會被任何公立大學所錄取。相比之下,馬來人只要成績及格,幾乎是100%會被公立大學錄取。
所以很多從華文中學畢業的學生只能去學費更加高昂的私立大學繼續深造,或者就是留學海外。不論哪一個選擇,都意味著付出極為巨大的經濟成本。但只要家庭負擔得起,不少華人家庭依然義無返顧地選擇了這條顯然更難走的路。
四
當然,華人在馬來西亞所遭受的不公平對待,遠遠不僅僅是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上。
說得殘忍一些,馬來華人們雖然通過自己的努力佔據了經濟上的主導地位,但是在政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當做「二等公民」來對待。
由於馬來西亞是一個蘇丹統治的穆斯林國家,一些宗教問題讓華人長期頗受困擾。比如他們在被要求不在公共場合食用和售賣豬肉的同時,卻要忍耐周圍的人毫無顧忌地吃牛肉——相當多的馬來華人信奉觀音,有不吃牛肉的規矩,但卻從來沒得到過重視,超市和市場里從來沒有停止售賣過牛肉。
更嚴重的惡性事件也時有發生,比如有一年穆斯林的齋月(封齋期間穆斯林白天不進食),有個華人老奶奶僅僅是因為白天在廣場上售賣食物,就遭到當地穆斯林激進份子的一頓毒打。
而當年「五一三屠華事件」的給華人的創傷尚未痊癒,如今馬來政府新出台的一些政策,又一下下地刺痛著華人的本就敏感的神經。比如在馬來,同一套房子房地產商會標上兩種價格,一種是給華人的,一種是給馬來人的,馬來人的價格要便宜上許多。這是政府的強制規定,哪怕這個樓盤的投資和建設都是由華人完成的。再比如,政府規定馬來西亞的任何一家企業,強制保留30%的工作崗位給馬來人,因此很多華人企業不得不無奈地養著一群好吃懶做的馬來人員工,而很多勤勞肯乾的華人卻因此失業。
這跟華人對這個國家的貢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據馬來西亞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整個馬來僅有10%的人在納稅以支持國家的建設,其中華人給整個國家貢獻的稅收佔到八到九成。而並不信仰伊斯蘭教的華人,每年還要額外地繳納大筆的錢去給每個邦的蘇丹國王修建他們富麗堂皇的皇宮,供養他們驕奢的生活。可以說,沒有華人,就沒有現在的馬來西亞,但是馬來西亞政府卻沒有給這個民族應有的公正待遇。
正因為華人在這個國家付出和得到完全不成正比,這幾年馬來西亞的華人比例下降得厲害,從過去的頂峰時期的接近40%,降到現在20%左右,幾乎是斷崖式地減少了一半。當年想方設法來到這裡的華人們,如今又在想方設法離開這裡。
「能走的已經都走得差不多了。」我的另一個朋友SS 這麼跟我描述。「郭鶴年你知道吧?馬來西亞首富,世界糖王!他的糖廠被當時總統夫人的親戚看上了,然後運用各種政治手段搶過去了。他一氣之下把資金全部投資到了印尼和澳大利亞,然後全家搬去了香港,再也沒有回來大馬。」
更多的普通人不能像首富那樣瀟洒,但是也竭盡所能地「用腳投票」。大部分人通過找工作移民到一衣帶水的新加坡,那裡更健全的社會制度,更高的薪資,以及平等的公民待遇。
SS就是這麼打算的。「我回去之後就想辦法去新加坡找工,一直工作到我死為止。」 和他告別前我問起他之後的打算,他非常堅定地這麼說。
但是新加坡畢竟是個彈丸之地,承載不了那麼多人的移民願望。於是很多人又把眼光放向了「南洋更南」處的澳大利亞、紐西蘭,以致於兩國政府因為擔心非法移民的湧入給馬來西亞的簽證增加了諸多限制,比如打工旅行簽證一般都是一年期,給馬來西亞的只有半年期,而且單獨增加了不能為同一僱主工作超過三個月的規定。
同時,近些年中國的崛起也給一部分馬來華人帶來了新的曙光。現在的馬來西亞,機場和大型商場里隨處可見鋪天蓋地的 VIVO、OPPO 廣告,以及支付寶支付的標識,甚至有不少馬來人和印度人開始主動學習華語以提升競爭力。甚至我最近一次聽到「一帶一路」這個詞,竟然還是從馬來西亞朋友的口中。
當今的馬來西亞已經很難忽視中國的巨大影響力,許多的馬來西亞華人在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高興的同時,也在謀求「回北洋」發展。很多的華人子弟中學畢業之後都申請去中國留學然後留在中國工作,再者如顏如晶、胡建彪另闢蹊徑,靠一檔綜藝節目也殺進了浩浩蕩蕩的「北漂」隊伍。
但更多的馬來西亞華人,依然站在十字路口觀望。他們既沒有經濟能力舉家移民去發達國家,也並不想回到早已沒有親人在的中國。他們也早已習慣了馬來西亞的生活,雖然時不時遭受不公,但也遠遠沒有到「難民」的程度,只要忍氣吞聲,日子也還能過得下去。
不知道他們的未來,何去,何從?
參考資料:
[1].林水壕, 群靜山合. 馬來西亞華人史[J]. 1984.
[2].MASK MAN, 大馬華文教育血淚史之三:千古罪人陳修信與華社族魂林連玉.[OL].
2013.
[3].趙海立. 政治認同解構:以馬來西亞華人為例[J].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2005(4):27-33.
[4].洪麗芬. 馬來西亞華人家庭語言的轉變[J]. 東南亞研究, 2010(3):73-78.
[5].何燦然. 馬來西亞的華人是個怎麼樣的存在[OL].海外利益研究, 2016.
[6].Tan C B. Chinese in Malaysia[M]. Springer US, 2005.
[7].Tan C B. Chinese Religion in Malaysia: A General View[J]. Asian
Folklore Studies, 1983, 42(2):217-252.
————————————————————————————————————————
PS:這篇文章標題為《不是馬來人,是馬來西亞華人》,原文發布在我個人的公眾號 寒蟬紀(hanchanji)上,歡迎關注,如有需要,請聯繫微信號 Nerome777 授權轉載。
http://weixin.qq.com/r/OTpwaAHEulzFrUUL928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寫得有點兒扯,但讀完你不服不行。
先說馬來西亞,不光現在上不了位,將來也上不了位。
2009年,納吉布接任馬來西亞總理,他認為馬來西亞經濟沉睡太久,必須下猛藥方能重現昔日雄風。他想出來的辦法是政府注資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叫做「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1Malaysia Development Berhad)」簡稱1MDB。初衷其實是非常好的:吸引外資進入馬來西亞,由1MDB與外資合股在馬來西亞境內投資、經營、獲利,這樣一來,搞活經濟又獲得技術,同時還可以不讓外國人把錢都賺走了。
這算盤打得,啪啪啪的。
但鼓搗了五年後,到了2014年,馬來西亞人民突然發現這家公司不光沒賺到錢,還欠了一屁股債。欠了多少呢?110億,美金。這下大家都炸了鍋了,外國人沒搞到手,自己賠得家徒四壁,那可是國家的血汗錢!這件事情,原本只要耐心真誠,納吉布如果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出來跟大家促膝長談一番也還是可以解釋一下的。但問題是,大家發現五年中這家公司發生了太多故事,太複雜。同學們,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五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比如說上次我隔了五年沒見我高中時的校花,五年再見發現她結婚、生娃、又離婚了,您想想,從一個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變成頭髮也不好好梳的大嫂,這裡面得有多少故事?我都沒有興趣聽了,心痛。馬來西亞人民此刻的心情跟我是一樣的:沒興趣聽,心痛。
愛聽不聽,但問題是其中有兩件事情大家看也看不懂:一是2009年有一家誰也沒聽說過的沙烏地阿拉伯小公司找到1MDB說合作干一票,1MDB二話不說投了10億美金,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誰也說不清錢去了哪裡,這麼爽快的小目標,就算王健林叔叔看了都不禁要說聲佩服;第二件更莫名其妙,2012年,阿聯酋的國際石油投資公司(IPIC,真土豪,非皮包公司)為1MDB擔保去借了一筆大錢,本來說是要幫助IPIC跟馬來西亞開展業務的,但這筆錢一出來就被神秘地匯到英屬維爾京群島上的一位路人甲的離岸帳戶里,然後,就如冬天落入蘆花叢中的雪花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筆錢,是40億美金。是不是很有錢!
你說,這個事情要怎麼解釋?
也沒關係,凡是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最多算個經濟作風問題。然而真正的重磅出現在2015年,那年7月,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而又多管閑事的西方媒體《華爾街日報》寫了一篇議論文,擺事實、舉例子,使用充分論據證明了自己的論點:2013年大選前的日子裡,1MDB失蹤的錢裡面有7億美金進入了納吉布先生分散在各處的帳戶,而2013年他最後是勝選了的。既然弄成這個樣子,就沒有辦法了,所以納吉布總理自從2015年那天開始就一直被架著放在火上烤,烤完正面烤負面,保證360度面面俱到。
這個總理,是真心不好當啊。
但聰明如你,客官你一定要問,為什麼納吉布總理還在台上坐著呢?你看人家朴槿惠姐姐也就只讓閨蜜幫自己選了件綠衣服穿上而已,就下了台了,再也不能???????(『嫁給國家』)。
下官我認為,納吉布總理不光現在是總理,他將來很長時間都還是總理,馬來西亞終究是他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1. 如袁本初一樣,他們家四世三公,或者說兩世三公:納吉布的爸爸阿都拉薩是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的姨父胡先翁也是前總理,是的,納吉布的媽媽姐妹倆嫁給了兩個總理。馬來西亞自1957年獨立以來,只有過六任總理,納吉布家佔三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因為馬來西亞政治是講淵源的,第一大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UMNO)是歷任總理執政的權力基本。這個黨是由姨父的爸爸創立,爸爸與姨父深耕數十年,也是如今納吉布的安身立命之本,目前看來,黨內還必須是納吉布才掌握得了局面。所以,可以安全地說:只要馬來西亞還是馬來裔主導國家,權力不落入華裔手中,那麼UMNO就是實際上的執政黨,而UMNO卻是納吉布的家黨。自馬來西亞獨立以來,華裔從未掌握政治權力,我看,可預見與不可預見的將來都不可能執政,原因在下文。
2. UMNO經過數十年防火防盜防外族的心路歷程,已經成功將馬來西亞的選舉系統弄成了一套鉗制非馬來裔的鐵打一般牢靠的桎梏。舉個例子:最近一次2013全國大選的結果中,執政聯盟獲得了60%的議席,卻只獲得了47%的民眾選票;而反對黨聯盟贏得了51%的民眾選票,卻只獲得40%的議席。也就是說,如果一人一票選總理的話,國家領導人早已換人了,但執政黨是由選區/議席數決定的。UMNO是怎麼做到只需要47%的人口就搞定了60%的議席呢?關鍵全在一門叫做「非比例劃選區」的技術上,這個理論要是乾巴巴地講給你,你容易犯暈,還是整點兒簡單粗暴的算了。比如柬埔寨:如果我是洪首相的話,我知道住在金邊的城市人口都上過學,讀過書,或者聽過沈良西的演講,所以金邊城市人口對我來說都是刁民,大選的時候我不喜歡他們;我比較喜歡家住桔井省鄉下那些天天打開電視只看到我,我一講講三個小時來教育他們的這幫人,所以,我只需要這幫人選我就好了。然後我發現金邊人口200萬,桔井人口30萬,如果一人一票的話,我會排到一百多名以後,還想當首相?於是,我機智地將桔井劃成三個選區,每個選區出一個議員在國會各佔一席;而金邊呢就算一個選區好啦,選出來一個議員孤零零一人坐在國會的角落裡,這樣一來,我三比一,多牛。當然啦,洪首相英明神武,哪裡需要動用這些手段,柬埔寨人民都是愛戴擁護洪首相的,根本就是眾望所歸、壽與天齊,我只是拿柬埔寨打個比方而已,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3. 經過上面一折騰,華裔基本就被搞得沒脾氣,首先人數本來就不如人,再在選舉的時候被代表一番,老老實實不要胡思亂想了。如雪蘭莪、檳城這些華裔比例高、城市化程度高的區域,都還是在家乖乖看電視看別人怎麼選舉。任憑你在經濟、文化、外交、社會各方面都做出出類拔萃的成果,一家人的選票加起來說不定還抵不過北方沙巴省一個老農那一票。於是,就有人不服了:要反抗,要民主,不要壓制。然後,UMNO會把你的報紙先關掉,關掉就安靜了。直到有一天搞出來一個1MDB這種大新聞,關報紙都不管用,因為全世界都在報道,連BBC、CNN、《華爾街日報》這類平常專註罵中國的都停下來罵馬來西亞了,局面基本就失控了。您想想,馬來西亞好歹算個英聯邦一員,伊利莎白女王怎麼講也是一家之主,您不能把她那兒的報紙也關了吧?
別急,納吉布總理還有大招沒放。2015年,水深火熱中的納吉布總理用力過猛,一下弄出來一個《國家安全委員會法案》。這個法案我專門去讀過,內容簡單粗暴,只要英語過了四級的中國大學生都讀得懂它背後深深的脊背發涼。我秀幾條出來您指教一下:
第18條(1):總理有全權決定將哪一區域定為警戒區;
第22到30條:警戒區內警力人員可以在沒有逮捕令的前提下進行逮捕、搜查、制止,可以進入私宅搜查,可以沒收土地、房產以及其它可移動資產。
好了,算你狠,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所以,我看啊,納吉布先生在總理位置上還來日方長。
但您能說納吉布總理是一個壞總理嗎?不是的,其實他是一個努力而有所作為的領袖。你如果把他的履歷從2009年讀到今天,去研究他頌布的所有經濟改革政策,你會發現他是一個非常勤奮、有想法的人,而且雷厲風行、說干就干,絕不是空談誤國之輩。同時,他並不貪婪,他出身富貴,不會無故為自己個人積聚財富而損害國家。他比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希望馬來西亞繁榮富強,他為之而夙興夜寐,想過無數辦法,做過無數努力。我甚至知道他內心真正夢想的馬來西亞是各民族間相親相愛,經濟再次騰飛的馬來西亞。他嘴上不說也不能說,但我猜他的偶像及精神導師應該是李光耀。然而,基本上這個是很難實現的。
有兩個先決條件註定他成不了李光耀。
1. 李光耀是強人,納吉布不是。強人不是強撩,如果明知自己不是,那麼就不能霸王硬上弓。強人是歷史造就,而不是靠個人努力實現的,誰也無力回天。強人與非強人的最重要判斷標準是這個人需不需要擔心自己權威的安危。
按這個標準,我們很容易可以選拔出來亞洲近五十年來的強人:新加坡的李光耀、中國的鄧小平、韓國的朴正熙(朴槿惠姐姐的爸爸),蔣經國算半個強人。這幾位最後都為自己的國家或區域的發展與富強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最簡單的原因,是他們在位的時候能將所有心思集中在對國家的發展上,不需要考慮權力鬥爭,只要他坐在那個位置上,就安如泰山、君臨天下,權威是絕對的、壓倒性的,就算犯錯誤,整個國家也都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所以,他們不怕犯錯誤,不需要置私產以做他日政治鬥爭之念。而非強人,平時雖也為國家謀富強,為民族謀福利,但一到關鍵時刻為了自保或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政黨,都會採取暫時放棄國家利益,而先坐穩了權力再說的短期行為。這個局限,不是納吉布的個人能力能超越的,因為他明白,首先自己要留在這個位置上,下一步才能為國家服務。
2. 李光耀沒有宗教種族問題,他的人口資源是納吉布永遠不能望其項背的。李光耀手下人口主體是華人,而且是飽受壓迫、渴望成功的艱苦創業的一代。納吉布今天一方面面對的是一個富有、活躍的華人群體,而且時不時有尾大不掉之憂;另一方面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高深的課程:穆斯林。這個問題,李光耀搞不定,所以他去了新加坡。今天的納吉布能搞定?
摘自我的一篇文章《兩句話說清楚【為何馬來西亞終究是納吉布的】》
我們是馬來西亞人噠
不是馬來人
叫我們馬來女神我們會很生氣噠
因為我們是華人,是中華民族╰_╯
我還是喜歡中國人叫我華僑妹妹噠
雖然我是馬來西亞國籍
請不要請不要叫我們馬來女神
馬來人和我們長得差別很大噠╰_╯
我從小念得華校
小學華校,中學華校(半津貼政府中學)
糟了 糟了
沒有大學是華校
所以所以我必須去中國上大學
清華北大,我的中國夢噠(ˉ﹃ˉ)
糟了 糟了
馬來西亞的高中程度低無法直升本科
我們只有幾條路噠
一,升上馬來西亞大學預科班(9個月的課程,政府還給我們錢花,畢業了就可以念本科噠,全世界只有馬來西亞承認這個)
當然了,是用馬來文
華人並不是並不是考得好就可以入讀噠
能不能被錄取除了要好好學習,還得靠運氣噠
二,升上馬來西亞大學先修班噠(一年半的課程和中學生一個學校)
此文憑才能才能被國內外本科直接錄取
可是可是所有人都說很辛苦很壓力
三,升上大專(可以直升本科)
這個一樣一樣得看運氣
四,花錢念各國大學先修班去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等留學
五,各種花大把錢的私立學院
當然了,如果錢好多好多我們可以去獨中(中文私立中學)上學,只是只是馬來西亞政府不承認文憑
當然了,這種高中文憑各國承認噠
好噠,再說下去就敏感了噠,我不敢噠哼(ˉ(∞)ˉ)唧
本人在新加坡上學,但是機緣巧合之下和一大群【馬來華人】是好朋友。。
樓上的 李小午 同學說的已經很好了,我再來補充下。。。
先說新加坡華人
就是社會的主流群體!!但這個地方一定要去區分的是 新加坡本土華人 和 中國大陸來的移民! 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新加坡華人對中國,一般來說,是沒有什麼特殊感情的【只是一般來說】,甚至還會多有鄙視【由於少部分素質較低的勞工。。】 和新加坡華人相處,我覺得就可以當做 是一個 會說漢語的 外國人就好了,不要什麼套近乎之類的 o(╯□╰)o 完全沒用的 【少部分特別喜歡華文化的除外。。。我就遇見過一個 把河南話說的可以以假亂真的新加坡人,各種問我如何移民中國我也是醉】
再說馬來華人 【好像應該喊 大馬華人】
一開始大馬華人小夥伴和我講華文的時候,我是拒絕的。因為我覺得 這是因為他們覺得我英文不好照顧我。。。。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們也喜歡講華文 ~(≧▽≦)/~啦啦啦
一開始我是完全不區分大馬華人和新加坡華人的,覺得都是會講中文的歪果仁! 後來才發現 大馬華人對中國超級友好啊啊啊啊 完全不是新加坡人的那種鄙視的感覺 覺得玩得最好的,除了中國人,就是馬來華人!【有好多大馬華人的小夥伴啊啊!經常鄙視他們的華文啊 教他們新辭彙比如「坑爹」 『我去「 」你妹「 啊啊啊】【繼續PS:你教大馬華人一些中文網路辭彙,他們會很感興趣的學。而新加坡華人,呃,就是一種很排斥的感覺。。。我試過的。】啊哈哈
一開始我喊他們馬來人的時候,他們很生氣呀!他們說他們不是馬來人,要喊他們大馬華人!
他們在外面很團結的!【比中國人團結多了 =P】他們小群體經常聚會啊什麼的 【然後每次我都會去打醬油→_→就莫名其妙認識了好多小夥伴】
他們告訴我 大馬華人在馬來西亞是出於受排擠的地位的 o(╯□╰)o 政策全都是給馬來人的,華人處處受排擠,所以他們跑來新加坡上大學了~
就醬紫!所以,個人而言,對新加坡華人,也沒什麼特殊感情 = =反倒是見到大馬華人,會覺得比較親切~~
【2016.02.18】回頭看了一遍 覺得為何我的文風如此跳脫。。。。。。掩面。。在《我是演說家》上看過胡漸彪的演說,很欽佩數代馬來華人為傳承文化認同所做的努力。
演講集錦 20141004 胡漸彪《荒漠中的華教》-視頻在線觀看-脫口秀-愛奇藝 演講集錦 20141004 胡漸彪《荒漠中的華教》
馬來西亞華裔不請自來。雖然我們政治地位不高,可是我們生活環境,水準也不是很差。除了我們的華文獨立中學,華語在公立小學,中學,大學都有開班教導。我所在的城市某些公共文告,路牌等等還都有保留中文版。在我的州某些地方,華文小學的火爆程度還超過國小,有些學校的學生生源甚至大部分由非華裔組成。在我的城市,如果你要以華語來說非華裔的壞話也要三思而行,因為他們分分鐘會聽得懂和說。暫時就回答這樣多先。
鄙人目前在新加坡工作,來新也有數年,在此淺談一下自己對於新加坡華人種族的看法。
如果可以把新加坡和美國這兩個移民國家類比的話,新加坡的華人基本相當於美國的白人,外來,強勢,先進,處於多數;馬來人相當於印第安人,本土,相對落後,受保護,處於少數;印度人略相似黑人,受到的歧視也相對較多。
不過相較於美國矯枉過正的種族政策來說,新加坡的種族平等似乎還是停留在官方用語和公開活動中。而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種族歧視無處不在,其程度會令很多歐美人士十分吃驚。很多租房廣告房東會明確刊登出「禁止印度人」,」僅限華人「(也有一小部分會登出來」禁止中國大陸人士「);很多服務行業會明確提出」僅向會講華語的客戶提供服務「,而這些廣告是可以公開發布的。甚至印度人住過的房子售價也會明顯低於市場價。以我的感受,我的以前的華人房東也都明確表示不接納印度族裔的房客,而我的印度同學甚至宣稱,他在馬路上從來都打不到計程車(除非是印度司機),他想坐計程車時,大多數只能通過電話預訂。以上任何一件事如果發生在美國,當事方如果足夠敏感,都可以提出種族歧視的訴訟,而這在新加坡司空見慣。
如果說對印度人的歧視,是明目張胆,而對馬來人的歧視則更加類似於」溫水煮青蛙「。馬來人和勤奮的華人,印度人不同,生活普遍比較慵懶。再加上他們是新加坡的原住民,而新加坡的旁邊就是以馬來人為主體的馬來西亞,所以新加坡官方對馬來族裔的態度看起來是十分優厚的:例如將馬來語定為國語(雖然極少使用),很多大公司和國有企業都有馬來人擔當職位高但責任輕的高層。我的新加坡華人朋友也表示馬來人可以較為輕鬆的找到一些基礎性工作,在軍隊中從事的也大都是後勤,服務類的崗位,真正的敏感部門例如情報和先進武器的操作,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華人。我遇見的馬來人大多工作態度也不如華人認真,並且以家庭為重,生育率很高。所以,以華人為主體的社會,給人的總體印象是,認為自己優於馬來族裔,但是給予其足夠足夠尊重,讓其整體不用為生計過於發愁,但是向上通道十分狹小。這似乎也是一種變相的」軟性歧視「。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人士。雖然同屬華人,但是由於經濟發展水平和歷史政治原因,在新加坡的所有華人中(本地華人,其他南洋國家華人,港台人士,大陸人士)地位最低,也有歧視現象不時發生。但是由於中國人口基數眾多,在新人員層次也覆蓋廣泛,故不可一概而論。如果文憑和能力出眾(尤其是有歐美學習工作背景),並不會遭到任何歧視。畢竟人的優秀程度可以改變,但種族無法改變,而種族問題都是移民國家最敏感的。
至於西方人,雖然新加坡曾經遭受殖民,但最近幾十年的經濟起飛,加上人均GDP趕英超美,新加坡華人心中已經沒有那種卑微感,有時甚至有很強的優越感。但表面上還是對」洋大人「恭敬有加,內心卻從來不把他們當成自己人來看待。
綜上所述,新加坡華人在本國處於歧視鏈的頂端(而且一般說新加坡人,如果不加修飾語,都默認是新加坡華人)。我有一個新加坡華人的藝術家朋友,用西方觀點來看,是一個標準的種族主義者,但是他的話能代表相當一部分本地華人的看法:」你可以認為華人比較優秀,但是不要說出來。我小時候,很少見紅毛(西方人)住在HDB(政府福利房),那時候他們都開著好車在街上,我們對他們畢恭畢敬。而現在他們和我們一樣,甚至不如我們。新加坡是一個東南亞華人的聚集地,很多在本國(主要指馬來西亞和印尼)受限制的華人也都來到新加坡發展,這裡給他們最大的機會。「
新加坡華人很為自己的經濟奇蹟自豪,而且很多人都認同自己的國家已經進入」第一世界「。而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是華人的驕傲。今年四月去新山見客戶,客戶一家子很好客。。一個不小心我講了句「你們馬來人。。。。」馬上被打斷並嚴肅糾正「我們不是馬來人,我們是馬來西亞華人,和你以及你們是一樣的」
客戶大姨丈是個六十歲左右的人,每次談到國內發展都滿滿的自豪 。說他門前的路修了兩年還沒修完如果在國內會很快。。。。
他們平時交流全中文並以此自豪。。還問我中國祖先牌位和菩薩,關帝哪個應該在正中主位。。。
新加坡就不。。正好反過來。。。
抗戰的時候,南洋華僑捐款捐物支持中國,還有許多南洋青年來中國參戰,主要是開車和開飛機,還有一部分進了戰鬥部隊,犧牲的人很多。日本佔領東南亞的時候,也對華人進行了殘忍的報復。
我覺得,現在中國略微闊了一點,即使不考慮血緣的關係,僅從報答的角度,也應該回報他們。不要拽著我,這個問題我必須來答。不答,對不起血濃於水的馬來華人!
@邱瑞成 邱瑞成先生的回答和我從馬來華人朋友那了解的情況,基本一樣。所以,先要向邱瑞成先生的回答贊同和感謝一下!
我了解馬來華人的生活和現狀的因緣和過程是非常奇葩的。我來德國那麼多年,竟然陰差陽錯的了解了大量馬來華人的故事和他們在馬來西亞的現狀,緣分吧,(也許是我平時有對國族這個概念非常有興趣,所以刻意了解不同國族的故事,畢竟在海外,不得不面對自我和周圍人不同,進而對相關問題花時間去了解)。
首先,描述下我認識的馬來華人朋友基本狀況。雖然有些跑題,但是,借用題主的問題,把他們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下,也是一面大家認識馬來華人的窗戶吧。對於語言溝通來說,他們和大陸華人溝通基本無障礙,印象中,只有兩個朋友,一個是很早就來德國,好像是高中吧,然後只見他說過英語,而且不太和華人說話,好像是同性戀,找了德國男朋友,總之,可能共同話題太少,沒和他溝通過。另外一個,和我是比較熟的,方兄,很敬佩他,他是我認識的馬來華人里,學習最認真,成績最好的,他的筆記,雖然是手寫的,跟教科書一樣的排版,而且,除了上課的內容,他自己總要擴充很多知識,不過,他好像因為是基督徒,或者因為他中學不是華校,他的中文實在是,唉,否則,我們可以聊得更暢快。我的馬來華人朋友告訴我,馬來華人,主要來自於福建和廣東,所以,他們大部分和父母交流,都使用兩地方言,所以,他們說華語時,帶有這兩地口音。而他們自己內部交流時,比較有意思,普通話里夾雜一些粵語閩南話英語辭彙,亂燉,他們說得聽得也不亦樂乎,嘿嘿,我反坐在他們旁邊正聽他們這麼交流,有股真氣在經脈逆流的感覺。
以前看過很多台灣時事節目,你們懂的,推而論之,覺得大陸華人,在海外被其他各地華人的偏見籠罩。後來,認識這些馬來華人以後,發現,竟然不是如此。馬來華人,對待大陸的態度,更多的是好奇,對大陸的印象,主要是綜藝節目。和他們談國家政治,他們首先是向我傾倒滔滔不絕的苦水和幽怨,嘿嘿,(我還以為要說我們獨裁,黑心,不自由呢)。剛來德國時,參加一個學校迎新活動時,一個清瘦的華人,主動跑到我們這群大陸堆里,然後,好不拘束,balabala,就開始說,你們趕緊拍軍艦來馬來西亞吧,幫我們獨立吧,拜託了!嘿嘿,後來,和他吃喝玩樂,藉助德國的啤酒,讓他暫時忘卻憂國憂民的壓力!當時沒有問他這種請求的緣由,但是,在我心裡深深植下了一個巨大問號。後來,遇到另外一個馬來華人朋友,黝黑壯實,是我見到的馬來華人里,比較自信和強壯的,(其他的華人,比較瘦弱,白凈),我就詳細問了他,華人在馬來,過得不如意嗎,為什麼要尋求大陸的支持。他於是,balabala,闡述教育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基本細節和邱端成先生描述的一樣。然後,大學生不允許討論政治話題,(這點,我很震驚,比我們大陸的這種政體,還要那個啥。。。)。馬來的華人,需要比馬來族人付出更多時間學習,來面對更強的競爭。除非,你放棄華語,使用馬來語來應試和升學。但是,我們這些馬來華人同胞,自尊,以本民族文化為驕傲,不願意花大量時間,去重新使用馬來語(他們說low class,嘿嘿,我只是照搬原話)再接受一次教育。而堅持接受華語教育,就要進入,無政府任何政策傾斜而靠華商大量扶持的華語教育機構,500多萬華人,享受不成比例的教育資源,當然,競爭異常激烈。所以,我說,我們國家對少數民族,起碼公開,放在面子上,是有政策照顧,絕不敢面子上有資源分配不均,當然,私底下亂七八糟,那是後話。但是,馬來政府,這種公開欺負少數族裔,卻大行其道,沒有得到任何,以公平正義,講究人權民主自由的偉大的,「西方文明」國家譴責和批判,真是怪事。華人隱忍,否則,依照這種不公平,熱比婭到之流的言論,對比馬來華人遭受的境遇,簡直,毛毛雨了。另外,題外話,照印尼大量這種屠殺本國少數族裔,華人,的行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應該秉持普世價值和人權為核心的立國之本,果斷對其武器禁運100年吧,可是,現實呢,所以,拜託,那些跪舔的孩子們,該站起來了,別那麼土樣土森潑了。武器禁運什麼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找個道義上的理由,然後利用之,不比較,還以為多高大上的正義,一比較,才知道,只是低劣的遏制其他文明的手段而已。說的,永遠只是說的,做的已經不是不是為了說的而做了。
我知道,大陸對於這部分同胞,忽略得太久太多了,我謹代表個人,表示深深地內疚。好幾次,和馬來華人談他們的故事,我都表達了我這種情緒。他們,因為血濃於水,而無私奉獻了很多,而我們,過於關注經濟建設和外交布局,無論是國家還是民間層面,有意無意地無視了他們很久了。作為個人感情,作為中華文化的習慣,知恩圖報,手足情深,這些深深影響我,或者說,影響很多華人的概念,讓我無法無視,這些馬來華人同胞在馬來的來自官方的不公平對待。
因為深知道,政治,沒有絕對黑白對錯,任何所謂普世價值,都可以變成政治外交鬥爭工具。所以,有時候,會和馬來華人開玩笑,說十年後,大陸強大,你們公投,我們幫助你們獨立。其實,這也只是一種對現狀無可奈何的歇斯底里的舉動。作為普通人,我其實只是希望,馬來的華人同胞可以像我們在大陸一樣,不面對來自官方的,白紙黑字的不公平對待,這點要求,對於一個基於現代文明的國家,不過分吧!男票新加坡人 每次去新加坡和他的新加坡同學聚會 沒人主動和我講華語的 一是人家母語英語 二是真的家裡面不講就真的不會講了
這些新加坡華人優越感是有的 莫名其妙的是 優越感最重的來自於 中國的第二代移民。。。。
而他的馬來華人同學就不一樣了 從小中文教育 真的是因為馬來政府打壓華人跑到新加坡讀書 我和他們聊的開心啊 爸爸去哪兒啊 我是歌手啊 尼瑪三國殺都比我打得好啊
去唱歌會的比我還多啊
用微信啊
簡直比港澳台還要親切啊 他們在馬來很團結 加上政府政策不好 所以會羨慕中國和新加坡華人做主流的社會
馬來西亞華人和新加坡華人是兩個不同的存在。
先說馬來西亞華人和馬來西亞土著馬來人。馬來西亞華人聚居在檳城,怡寶,吉隆坡,馬六甲等城市。華人歷史悠久,娘惹文化盛行。很多是當時南下西洋做生意的達官貴人和商人的後裔。當然還有從福建廣州等地移民過去的。在馬來西亞華人城市,明顯感受是:這裡的華人顏值好高!(相比新加坡)。這些華人多有生意頭腦,又勤勞肯干,掌握著馬來西亞很大一部分經濟命脈。這些華人聚居的城市也是馬來西亞比較繁華髮達,物價高的城市。馬來人大部分不與世爭,慵懶不喜思考。我去過的幾個馬來人多的城市,馬來人都是一副嫻靜善良,熱情好客的模樣。蘭卡威旁邊一個小鎮上,帶著面紗的馬來女子會向你淡淡的微笑,感覺整個世界都純凈了。金馬倫高原我兩年前去過一次,那時候還很少華人,馬來人不善於做生意,不講英語,所以買東西都是用計算器按,並且價格很便宜。去年又去,很多飯館,商店都變成華人開的了。整體物價翻了一倍,原來那個商店不會講英語的賣貨的馬來小妹妹,現在成了華人老闆的店員。所以我覺得普通民眾之間,馬來人是對華人沒有敵意的。
但是,在馬來西亞,政治是掌握在馬來人手裡的。為了防止華人得去政權,並且保證不與世爭的馬來人不被聰明的華人威脅到生存利益。在政治上馬來政府對華人進行全方面的打壓。華人不能從事政府要職,華人要讀政府學校:小學,中學,大學門檻比馬來人高非常多。比如說,一所國立大學,馬來人的錄取分數是60分,華人就要120分。所以華人一般的送孩子去私立大學。上次去KL開會,我得知KL的一所私立大學的學費是一年10萬rmb左右。當然還有很多華人送小孩去澳大利亞還有英國讀大學。
馬來西亞華人對中國人:馬來西亞華人普遍接受中國傳統儒家教育,非常重視家庭。跟中國大陸華人有著相似的價值觀念。並且普遍素質較高,熱情好客(熱帶人都比較熱情吧),善良 (相比國人,原因一個是馬來人普遍善良,再一個是華人間凝聚力比較強)。中國去到馬來西亞的華人基本上是去旅遊,跟當地華人沒有利益衝突,相反給他們提供經濟利益。這些因素導致馬來西亞華人對大陸華人非常友好。
再說新加坡華人。當年新加坡獨立出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光耀的政治才能已經威脅到馬來政府。馬來政府非常害怕李光耀在馬來政府的地位越來越高,最終會威脅到馬來西亞的統治。所以將李光耀和新加坡割裂出來。50年前,割裂出來的時候,新加坡基本上一貧如洗,建國會議上李光耀握著拳頭,含著淚水,立志把新加坡建設好。所以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是不是註定了站在華人一方的?華人聰明勤奮,又不像三哥衝動喜鬧事。但是這個問題不能說的很明白,李光耀敢明說我希望新加坡這個土地上華人比例越打越好么?不敢。第一:馬來西亞政府仍然忌憚新加坡華人勢力太強會威脅到他們的政權。第二:新加坡的水,新加坡的石油,新加坡的食物供給,大都來自馬來西亞。從這個角度,新加坡必須處理好跟馬來政府的關係。所以當新加坡的生育率降低,新加坡政府開動了很多從中國引進學生的項目。並且希望他們能留下來建設新加坡。
但是新加坡華人對中國大陸來的華人很是抵觸。為什麼? 一個是價值觀不同。不像馬來西亞華人,新加坡華人接受英文教育,價值觀更傾西化。家庭觀念比較淡薄,很多不結婚生子。二是島國意識。不像馬來和美國,我地大物博,不擔心你們來搶資源。新加坡的土地,工作職位就那麼多,大陸華人湧進來太多,會明顯的降低當地華人的人均生存資源,和就業。50年,他們從一貧如洗建設成富裕現代。價值觀普遍是節儉,工作拚命。嚴酷的律法也造就乾淨、嚴謹、謹小慎微的工作生活態度。大陸的華人過來,有一些比較臟,有一些做事比較不嚴謹,糊弄欺詐。就形成了本地新加坡華人非常排斥這一群價值觀迥異卻來侵佔他們生存資源,「享受他們的勝利果實」的大陸華人。很多很多排斥的鮮活例子,舉也舉不過來。舉一個大家感受一下吧。前一陣子華人論壇,有個女生(國立大學學歷,銀行工作,漂亮氣質好)去outlet(一些品牌集體打折的賣場)買化妝品,被一群新加坡大媽無緣無故罵中國來的biao子,打扮的這麼漂亮來勾引新加坡男人云雲。女生自是不服,罵了回去,結果被幾個大媽撕扯衣服。論壇上一群人在討論,但是結論是報警警察也不會管的。(當然在中國一群婦女在街上撕扯起來警察估計也不會管)。Mark: 哪裡都有瘋狗,躲著走就是了,不能因為有瘋狗就不出門了不是。但是整體來說,絕大部分有知識有文化有素養的年輕人是不會有很明顯的不尊重和歧視的。老年人多一些。但是小概率事件如果遇上,比如我被歧視,一般直接忽視他們,狗向你叫了幾聲,躲著走開就是了沒必要跟狗計較不是。
我也是,去年去日本參加一個交流項目,裡頭有一個馬來西亞華人和台灣人,去之前無意識的覺得自己和台灣人應該會有一種歸屬感,應該很能玩到一起去,馬來西亞華人應該就是一個會說中文的馬來西亞人吧,誰知道,那個馬來西亞華人小哥張口閉口說自己也算是一個中國人,簡直好感度up up up,後來回國之後一直幫我翻牆(哈哈)人超級nice的~還看到他向韓國和其他國家人介紹 百度和東坡肉,真的是好感動好感動,然後每次臉書上有人罵大陸、抹黑大陸,都會有一批馬來西亞華人維護我們,真的超級感動。
馬來西亞是我除中國之外最愛最愛最愛的國家^O^希望有一天能夠去看看~我喜歡光良、品冠、梁靜茹,喜歡他們自然流露的艱難中的堅持,無助中的希望。
大馬的華人值得全世界華人的尊重,值得極大的尊重。孤懸海外,他們仍然絕望地保持發揚著祖先的語言和生活方式。
看不到希望,得不到支持,還是那麼執著地堅持著。如果不是到過馬來西亞親眼看到,普通中國人很難意識到這一點。
周總理不支持雙重國籍,這都令人有些不那麼喜愛他老人家了。當然歷史遺留的事情也很多,丘吉爾毀了華人執政,我們又曾經支持過馬共。
去過吉隆坡,去過蘭卡威,還想去檳城,去怡寶,看看那些同文同種的另一種生活。
我有時感覺,他們比我們還有資格當個中國人今年3月,去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玩了一周。說說我的感受吧。
首先,新加坡是英語國家,我絲毫不覺得新加坡是傳統意義上的華人社會。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或大學裡,就跟走在英國大街上的感覺是一樣的。無非就是東亞人面孔的比例大而已,整個社會的氛圍絕不是中國式的。相比之下,走在日本街頭的感覺要比新加坡親切的多:滿眼的漢字、東方的建築、東方的飲食,以及東方氣質的人群。
新加坡的社會體系。新加坡是「華人國家」嗎?No!就我的感覺而言,新加坡是沒有「主體民族」的。如果一定要說一個「主體民族」,我認為是虛擬的Anglo-Saxon。新加坡實際上依然是英國殖民社會的延續,華人、馬來人、泰米爾人這三大主要民族,共同生活在英國(或英美)殖民體系構架之下。新加坡的社會制度、法律體系,乃至語言,都是沿用的英國殖民體系。在我看來,新加坡與澳大利亞沒有任何區別,只是各民族人口比例不同。
新加坡的語言。英語絕對是新加坡的第一語言。華人、馬來人、泰米爾人這三大民族,在英語之外又會學習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就拿上海做比方吧,上海好比新加坡,上海的普通話好比新加坡的英語,上海話好比新加坡的華語。普通話是上海的第一語言,上海所有的共同場所都是使用普通話。而部分上海人則會在家中與父母用上海話溝通。上海人與新上海人、新上海人之間、上海人與外地人之間,均使用普通話溝通。新一代上海人的母語已經是普通話了,同樣,新加坡新一代華人的母語也已是英語。所以,正如上海話在上海無可避免的消亡趨勢一樣,華語在新加坡必然會消亡。
新加坡曾經有過海外唯一的華文大學——南洋大學。南洋大學,由無數南洋華人踴躍捐資興建,是老一代華僑希望在新加坡構建華人社會的一個重要舉措。然而,南洋大學最終被李光耀政府關閉,這也早已預示了華語在新加坡無可避免的消亡的命運,同樣,也明確無誤的表明了新加坡政府與社會是英國殖民政府的延續,而不是福建華人社會的延續。
新加坡的處境。新加坡是被穆SL國家包圍的彈丸之地,其實處境很不佳。這個華人占絕大多數的國家,卻不得不去討好馬來西亞。比如,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新加坡要供個馬來人做總統。新加坡似乎不得不刻意的與中國拉開距離,這不但是融入馬來、印尼和東盟地緣的訴求,也是繳給英美的投名狀。只有緩解馬來人的敵視、抱緊英美的大腿,新加坡才能在這樣的夾縫中生存。
新加坡的飲食。總體上,新加坡的飲食是比較糟糕的。我摸著我那標準的中國人的胃講,香港、日本的飲食是完勝新加坡的。究其原因,恐怕也有上面已講過的幾點因素。在新加坡我唯一吃了之後覺得還不錯的,只有肉骨茶。
下面再談談馬來西亞。我從新加坡驅車入境馬來西亞柔佛州,去了新山,然後再驅車去馬六甲。新山的樂高度假酒店,早餐是沒有豬肉的。hmmm。此處就不多談了。
重點說說馬六甲。在馬六甲,我意外的找到了三寶山(中國山)、寶山亭。寶山亭是紀念鄭和的。旁邊的中國山上都是華人的墳墓。據說政府多次想要徵用這塊地,但每次都被華人設法保護住了。一方面,可見華人在馬來生存恐怕不易;另一方面,又可見馬來華人的團結和堅持。
更讓我驚喜的是,在寶山亭的旁邊,我發現了馬六甲僑胞殉難紀念碑。碑上有蔣介石所題寫的四個大字「忠貞足式」,碑後有「浩氣長存」四字,碑的兩側分別寫了「國英」和「族魂」。碑文我通讀了一遍,讀畢感慨萬分,幾乎熱淚盈眶。「炎雲疊疊,山傳中國之名;瘴海悠悠,廟肅鄭君之像。雖異邦猶吾土,骨有攸歸;配後烈於先勛,魂非孑立。而況鍾浩氣、播義聲,為民族爭光,與海天共壽」。
馬來的華人,比新加坡華人更像中國人,心理上也更親近中國,華語也講的更好。我覺得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華人在馬來西亞人口比例也較低,從政治上相對邊緣化,所以有很強的危機感,必須要維持本民族的傳統與特點。第二,馬來華人社會並未像新加坡那樣被李光耀政府強制性的打擊過,所以保留了很多華人傳統。
如果說新加坡華人是香蕉人,他們熱衷於抱英美的大腿,那麼馬來華人更像是我們的同胞,他們認同中國,對中國的感情更深。
最後的結論。我對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的未來是看淡的。或許,他們作為獨立的民族最終會消失在馬來半島上,融入馬來人之中。所謂「南洋中華」,恐怕最終只能是國人的意淫。作為中國人,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多關心關心他們的處境。
坐船遊覽馬六甲河時,同船有一個華人小姑娘,我問她是哪裡的,她說來自檳城。小姑娘是休年假來馬六甲遊玩,看上去天真爛漫,無憂無慮,就像中國的很多小姑娘一樣。但隱隱的我卻心憂她的未來,乃至馬來半島上所有華人的未來。
【附:馬六甲華僑抗日殉難義士碑文】
七七事變後,我海外僑民莫不以輸財救國相號召,迨日寇南侵南洋各地,且有武裝配合盟軍抗敵者,以是寇兵所至,我僑民遂以抗日就罪,備受荼毒矣。
馬六甲古城以民國三十一年一月十五日陷於敵,僑民受荼毒尤甚,初則僑領王得義等全家各若干口皆被殺,繼則逐戶搜索,稍涉嫌疑者三百餘人又被殺;其後亞沙漢鋸木廠工友五十六人、馬接區村農約三百人、德興膠園鋤草者十有七人、熱水湖野新區及各鄉村民二百餘人且復被殺,計先後死者千數百人。其死也,或刃,或刺,或碎腦,或洞腹,或掘土成窟、集體屠埋,或幽閉一室、縱火駢毀。嗚呼!慘矣!然其就死也,或笑傲示不屈,或慷慨詈敵不絕口,或始終默不一語,蓋絕鮮悔吝求倖免者。嗚呼!又何其壯也!
今寇氛既戢,世難已平,死事者咸一一為當代所旌表。僑居馬六甲同人,則集死者殘骸,瘞之於古城中國山之麓,既封之,復立石為文,以紀其事。嗚呼!炎雲疊疊,山傳中國之名;瘴海悠悠,廟肅鄭君之像。雖異邦猶吾土,骨有攸歸;配後烈於先勛,魂非孑立。而況鍾浩氣、播義聲,為民族爭光,與海天共壽。
仁即成矣 目其瞑諸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月日 南安戴愧生撰文並書
馬六甲全體華僑敬立
在新加坡呆過一段時間感覺,新加坡的華人其實更多的指代民族和人種的性質,比如印度人過節要放假,華人節日要放假,馬來人過穆斯林節日也放假。工作學習語言主要是新加坡英語,除非去小印度中國城這種地方可以講漢語和印度語,特別多華人家裡都不講漢語。可見當地華人的文化認同就已經不再是中國。各個種族地位感覺很平等,至於到底發展成什麼樣就要看受教育水平,個人素質了,法學院教授有華人,NUH的醫生有華人,開計程車做清潔工作的也有華人。新加坡人始終是新加坡人,絕大多數華人已經不會有對自己是中國人的認可感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加坡國民的自豪感。比如之前李光耀過世,舉國哀悼,各個民族的人都為國父的過世感到悲傷。
我真心很喜歡馬來的華人 很熱情很友善!
新加坡華人也有很多很nice的人 但是有一些有一點歧視也是有的。想想上海這些地區對外地人的歧視也不是一點點就能明白了!
我說下馬來西亞的情況吧。馬來西亞現行君主立憲制,憲法是在英國人統治時期制定的。但是馬來西亞的政治制度實在算不上多民主。自馬來西亞獨立以來,巫統一直是執政黨,巫統也一直執行馬來人利益優先的政策,在各個方面照顧馬來人,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庇護制。在實行民主選舉的發展中國家,庇護制是腐敗發生的重要原因。華人因為被壓制,在經商中常常需要行賄政府官員。
在馬來西亞的地方州,如果是蘇丹州,蘇丹依然居於統治地位,高高在上,治下民眾必須頂禮膜拜,常有人因為發表不尊敬蘇丹的言論也被捕。馬來西亞13個州,9個是蘇丹州,分別是: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榔嶼、霹靂、丁加奴。在許多州,長久盤踞政壇的官員哪怕被爆出上百億元的貪腐新聞也不會下台,馬來人依然會把選票投給他。
巫統能夠長久執政也不是全依靠討好馬來人,自80年代以來,巫統內部分裂出來具有改革意識的反對黨,他們與華人合作致力於改善政治。但是政府往往以莫須有的罪名比如同性戀、強姦之類的罪名來打壓反對黨領袖,將其投入大牢。
總之,雖然今天馬來西亞人均GDP過萬美元,比大陸還高,但政治上卻讓人看不到變革的希望。華人處於受打壓的地位在短時期沒法改變。新加坡華人是政治主體,不存在地位不地位,就是統治者。
馬來西亞華人是低等人,處處見歧視。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