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只有中產階級以上才能享受建築設計?
在大學裡一直很尊崇的一位老師這麼跟我說,「中產階級才能享受設計」
PS:大學學的是建築學
補充下老師為什麼會說出這句話:
因為涉及到城中村改造方案,老師更加關注的是建築設計本身,可以說是空間尺度和文化脈絡,但是這麼一來會捨棄大量原本在城中村中租房的居民,原本有6.8萬人的地方在改造後應該只會剩下1萬左右。我質疑之後他才說出了那句話。
設計的範疇已經無限的擴大成一個什麼都可以裝的大筐,一說設計還總是會跟人文關懷搞在一起,泛泛而無邊際的討論中道德制高點總是制勝的法寶。
設計師是工業革命後伴隨著工業產品的設計需求才出現的職業。之後又有很多的細分類型,工業設計,建築設計,裝飾設計,平面設計…等。
現代工業化產品的廉價惠及了大眾,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設計是可以讓所有使用者享受的。
如果說到建築設計,享受設計之美享受空間的角度來說,大部分時候還是為中產及以上人群提供的(這個人群按照2015年的劃分來看全國大概不到5億人)。這裡不是說中產以下人群不配享受,而是他們的生活消費水平限制了他們,使他們很難擁有優秀的商業設計成果。
我知道你看到國內外的設計師,為全球貧困地區設計了不少很帶感的學校還有住宅。但是這個不是使用者掏錢埋單的設計,還有一些是設計師在免費提供了設計,盡量使用廉價材料降低造價,總的來說都是慈善事業的一部分,是設計師人文關懷的體現,不能代表現在普遍的設計現狀。
如果沒有廣大使用的起設計的消費者埋單,設計師想做慈善也難。
世上應該的事情很多,每個設計師都有人文關懷的情懷,只是設計行為本身就是在有限的資源下的一種理性取捨。懷揣夢想,認真工作,不忘初心就好。
設計的本質是解決問題,而不是高檔的材料、高成本的加工工藝、奪人眼球的造型或以奢侈標榜的匠人手作
1、有部分設計是專門解決窮困環境下的問題
比如前普利茲克獎得主坂茂和他的紙建築
1995年神戶大地震後,坂茂為越南難民建造了「紙木宅」。他還與學生志願者一道建造了高鳥
「紙教堂」。這一事件促使了非政府組織—建築志願者師網路(VAN)的籌建以及此後救災活動的實施。VAN分別在土耳其(1999年)、印度西部
(2001年)、斯里蘭卡(2004年)建造臨時房屋。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後建造臨時學校,在義大利拉奎拉建造音樂廳,又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後建造避難所。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VAN在50多個避難所內建立了1800個紙質隔間,使居住其中的家庭有了更多的隱私。VAN還在日本宮城縣的女川市建造了臨時房屋。這些努力大大改善了避難所的生活質量和臨時居住環境。
安全便攜的電熱水器,供沒有增壓熱水的地區使用
熱水加熱頭+腳踩增壓泵+多用噴頭
比如你挑了那件藍色的條紋毛衣,你以為你自己是按你的意思認真的選出這件衣服。但是,首先你不明白那件衣服不是藍色的也不是青綠色或琉璃色,實際上它是天
藍色的,而你從沒搞清這個事實;而實際上你也不知道,從2002年Oscar
de la Renta的發布會第一次出現了天藍色禮服,然後我記得,Yves Saint
Laurent也隨之展示了天藍色的軍服系列,很快的,天藍色就出現在隨後的8個設計師的發布會裡,然後,它就風行於全世界各大高級賣場,最後大面積的流
行到街頭,然後就看到你在廉價的賣場里買了它。事實上,這種天藍色,產生了上百萬美元的利潤和數不盡的工作機會,還有為之付出的難以計算的心血……你覺得
你穿的這件衣服是你自己選擇的,以為你的選擇是在時尚產業之外,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你穿的衣服實際上就是這間屋子裡的人,替你選的,就是從這一堆玩意兒
里。」
《時尚女魔頭》告訴了我們,時尚如何從設計師的一個高級時裝作品,漸漸普及到每個普通人身上的。其他設計領域亦然。
具體實例可參見這個回答
「窮人買不起好設計」是真的嗎? - 毛羽立的回答
其實好的設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常見到每個人都買得起,常見到沒有人探究這些東西是誰設計的,常見到甚至沒有人會認為他們是設計
設計是可以造福全人類的。
設計可以改變生活。
設計可以影響世界。
設計可以延續生命。
你老師眼中的設計,本質上無非就是些花花綠綠的圖片罷了。
這簡直是對設計這個詞的侮辱。
為人師表能說出這種話。
不要說我粗魯,那真是日了狗了。
他是共和國的總設計師
這個問題之前有跟同學討論過,結論是
互聯網的產生使設計從神壇走向平民百姓,不僅是平民化,關鍵是 免!費!
當然也不是做善事、平白無故就免費的,因為收入來源和收入方式變了,互聯網企業看的是用戶流量,賺的是廣告和平台服務的錢,所以互聯網產品才算是真正意義上面向所有階級的設計。雖然有人說基礎功能免費,特殊服務收費(F2P)但是基礎功能已經基本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充VIP的都是土豪、內部員工或者專業人士要解鎖全部功能才能體驗整個產品(商業對手)
其實建築也未必只是給中產階級以上享受的吧,建築的內部功能、或者恢弘或者玲瓏的內部結構可能只有進去的人才能體驗的到,但是外觀:你無法阻止外面的人享受建築帶來的視覺的美。
另外,公共建築是面向所有階級的。很多頂級建築設計師設計的單身公寓黑川紀章的膠囊塔;包豪斯設計學院的建築;貝聿銘的蘇州博物館;朗香教堂、光之教堂....建築我不懂,這個答案也有點偏題
不過呢,從產品這個領域來說
某些品牌致力於把設計,廉價,品質盡量結合到一起帶給廣大的屌絲階層
恩,不出所料,然後他們也是被廣大的屌絲階層黑得最狠的同行握抓。我不知道你的老師有多牛。但是從梁思成到柯比西埃甚至包豪斯傳達給我的感覺不是這樣的。設計師要清楚,空間是種資源,而且是珍貴的資源。在一個項目里,它還是不可再生資源。在膜拜文化脈絡啥的東西之前,我們先膜拜一下空間吧。而設計師也是一個經濟個體。所以無論從情懷還是市場角度來說,粗暴的割棄社會的任何一個群體,我都覺得是很2的做法。
那句話可以這麼說,中產階級才能享受「設計服務」,因為他人的服務是收費的。
《像建築師一樣思考》里多次提到世界上90%的建築物,都是非專業建築師建造的,其中不乏偉大之作。
我是做室內設計的,幫別人做設計當然是收費的,但是呢,對於很多年輕人買房壓力很大,沒有更多的錢用來尋求設計服務,他們如果本身有審美,愛生活,愛設計,那麼他的家裡,他的小店也一定不會太差,設計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設計也是種生活方式。
你們老師這種說法啊,很有水平,因為啊,在修辭學裡,這個叫做「扯」。
設計的範圍太廣泛了,不會有非黑即白的答案吧,嗎。我覺得你的老師口中的「設計」肯定是有所指的,如果是寬泛的「設計」,根本無法作這麼明確的定義。
據我的理解,你的老師指的應該是商品化的「設計」。如果是這樣,那麼我覺得你的老師說的沒錯。畢竟在這個設定下,建築就是巨型資本的運作,而非對應於單個具體的人。
首先呢,你6.8萬人改成1萬人,如果沒有異地置換或者貨幣置換等配套政策,你確定你老師不是銅鑼灣扛把子浩南哥?
我覺得,你老師這麼說,單純從空間層面來談,姑且認為少了的6.8萬人都貨幣置換(就是按面積補償錢錢)安置好了(那6.8萬人不可能再買得起更新後的房子了,否則,房地產商就是給他們義務勞動還送錢了),那這樣的作業鍛煉(相當於把容積率降了八成),個人覺得效果有待商榷……這是把題目人為的改簡單了,他應該讓你在6.8萬人整到8萬人的基礎上還有功能美觀耐用,組團低碳tod才行啊……
另外所謂的中產享受設計,從設計師角度來說,每時每刻都不能放棄設計呀。但是,當你把你中產的設計(觀塞)給非中產的時候,你是否真的考慮過他們的所認為的功能和美感?中產的設計更像是一種懶惰,要麼是上帝一樣我們拯救他們,不用管他們;要麼就是我們和他們不同,還是不用管他們……
首先,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老師很明顯是答非所問。但這裡面缺失了重要的一環,就是題主在質疑的時候到底問了啥,怎麼質疑的,才讓老師說出這麼一句扯淡的不能再扯淡的話。
估計在你老師眼裡那些土豪金之類的設計不配稱之為設計,我表示對這種價值取向不予置評。
這學生也是,脫離上下語境,單拎出一句話來,怎麼都能反駁。
有需求就有市場。這句話是該質疑的。
中國人口多,集中在中東部,每平方公里約500人。即便這樣,普通的村莊人口在5000人上下。在兒時的印象中,那是很大的一個地方。
城中村沒有耕地、自留地,又經過商業、工業擠壓居住地不足原有的1/3,人口密集度本已經大大超出負荷。後來的幾十萬人是如何考驗市政、教育、醫療、福利等公共設施的。
在拯救地球的高大上口號下面,我們做了什麼,超出極限就是毀滅,有關城中村消防等群死群傷消息此起彼伏。
再一個,城中村是怎麼建立起來的,違章、私搭亂建、危房、違法採用地下水,上大學見的太多了。
城中村儘管給務工、求學、低收入人群提供給了便利,但這絕不是其超越容納極限存在的理由。
試想一個三居室90平住了50人,即便再商業繁榮,人居環境也好不起來。
設計需要解決問題,也覺不是完成極限挑戰。
吐槽某某設計師神設計,30平完成三代人居等等,特么!政府的活全讓設計師給幹了。
設計是解決不同人的問題啊。
好看好用是設計,便宜卻不難看不難用也是設計。以供求方的主動性來說,你老師說的不算離譜。享受設計和接受設計不是一回事,訂製設計和享受設計又拉開了一個層次。特別在一些高貨值的設計中(比如建築)更是如此。
我們打個比方,低收入的居民是在享受建築設計師的設計么?顯然不是,設計師是為開發商和政府在設計。對於被動接受的低收入回遷居民而言,他們根本沒有設計的選擇權,即使他們對這個設計不喜歡,為了不遠離城市中心,他們只能接受設計罷了。
明白了么?享受設計是有門檻的,門檻就是你為這個設計的付出。當然放到廣義的設計領域,你老師的話有點刻薄了,畢竟一些低貨值的設計依然是能享受到的。
你們在項目立項的時候難道沒明確過目標人群么?
其實不要說城中村了,所謂的中產階級,在各種條件限制下,又有多少會優先看重設計?
消費者買個房看什麼?先看地段,看周邊環境,配套設施,有沒有戶口有沒有學校上,交通方不方便有沒有升值潛力,再看戶型,大小合不合適將來出手,房間能不能滿足自己使用需求,會不會西晒,有沒有路沖,然後看小區內部的景觀到不到位,物業靠不靠譜,反正看到了最後,也沒有人關心你搞了半天的立面,自己看看各個樓盤網站上面列出來的信息就知道了。
設計在一個項目中能改變的東西真的很有限,影響最大的恐怕還是策劃或是建築強排時分割的單位大小。消費者考慮這麼多東西,哪有閒情逸緻看你關乎美醜的那些設計?
等到人人買得起房,房價穩定不劇烈上揚,住哪裡小孩都有好學校上,戶口消失僅存身份證的理想社會,大概有人會開始關注設計吧,就像買車,顏值就挺重要了,買手機,顏值就特別重要了。
越來越覺得職業建築師深陷勞動強度的泥潭,很多人越來越狹隘,整天只知道罵甲方土鱉。其實人家隨意改你方案還不給你時間的原因就是,你和你的設計真的沒那麼重要。
看了朋友圈最近很火的兩篇文章,還想吐槽一下,在學校老師還告訴你建築師得是通才,現在大量裁員了你卻特別驕傲地說除了設計什麼也不會,這是什麼心態?
現代設計最大的特色就是為大眾服務。
但是能不能「享受」設計,我覺得很大程度上看自身的學識,眼界和審美。
就像人人都能買到文學作品,但是能不能享受文學全看自己的興趣和教養一樣。
推薦閱讀:
※有哪些成本10元以下,能带给人美好享受惊艳感、适合学生和初学者的艺术创意?
※學習 Photoshop 或者網頁設計,有哪些網站值得推薦?
※手繪可以讓設計更美嗎?
※汽車車身是怎麼設計出來的?需要考慮哪些方面?
※bose qc25如何設計配色才比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