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建築師看到自己設計的第一幢建築建成時內心是怎樣的?

是平靜,狂喜,亦或是由此感動強烈的滿足並從此唯愛建築一生?


坐標澳大利亞悉尼,中國北京。2014年開始接手一個在悉尼的改造項目。由於當時還沒有離開原來工作崗位,所以在北京長線操作這個項目。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要想合格地完成一個建成項目僅僅把注意力集中在方案階段真的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建築師最核心的能力可能還是對於一個項目從紙上到建成的綜合控制能力,而且必須身體力行的做才能真正體會到。尤其是私人項目,我說的是預算有限的私人項目(有資源做土豪業主豪宅的親請繞行吧),真的是高投入低回報。這個項目應該是本人最後一個文藝項目,當時一門心思的追求所謂情懷或者完成度一類的,導致花費成本極高,最後成了賠本買賣,本來一個快錢私活,非要當作品做,可能也是自己不成熟的表現吧。斗膽曬幾張圖,分享下心得。設計也真的就是一份工作對於我們絕大多數從業者來說,尤其是剛入職的寶寶們,大師真的只是少數人能追求的,平凡的大多數還是多考慮一下五斗米吧。
2014年7月份開始正式全心撲在這個項目上。項目是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個私人住宅加建,由於年底就要開建,所以自己時間並不是很充足,光是前期平面方案就調整了二十次左右。澳大利亞當地的建築規範也比較嚴格,地塊的限制條件也比較繁瑣,外加業主提供的資料也不是很詳細,總之一個人當時包辦了從方案到施工圖的工作量,甚至效果圖製作。情懷兩個字啊,坑了所有建築師啊。
最後定版的方案是這樣的

加建的建築面積只有80平米不到。場地挖土深度,限高卡的都很死,最重要的是業主手頭不是很寬裕,澳洲昂貴的人工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所以整合方案時候還是考慮了很多實際限制,之後加以發揮。想了解交流的親可以私信我。總之最後弄成了一個作死的項目。前期每一個概念都做了模型,一個人切切切!

做了不下二十個,搬家時候很悲劇。成品模型也是親手做的,真的沒有足夠的定力還有設計費,以後自己還是省省吧。想當大師的請猛噴!

設計初期甚至在構造方式上也做了很多研究,業主在當地找的結構工程師,中途因為木結構的可行性還返工了好多次。建築學的精英教育真的害人太深,其實結構也好,甚至我們施工圖配合的,都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了,總把方案建築師神話,最後自己會摔的很慘,虛心,虛心,再虛心!

12月報的審批,加建不用走council,皆大歡喜,但是還是要通過下一層審批,可能還是,從方案開始階段考慮的比較充分,最後除了後院退距卡著紅線了,其餘順利通過,15年2月份開始施工了。好日子開始了么,不,我們都想錯了。
現場太多不可預知的情況發生,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工期無比漫長,尤其當地施工隊都跑去做大項目了,根本沒人願做這種事兒多錢少的小項目,業主本人也飽受煎熬,好在還算志同道合,因為預算還有使用問題還是調整了一些設計細節。下面上點施工過程的照片。

後院不沿街,光是把挖掘機弄進來就弄了兩天

後院地下還弄出了一塊巨石,還得碎大石......
關鍵土澳的植被情況真是叫人始料不及,以前院子里的老樹需要移除,誰知道這丫是個百年樹精!

最後光是清理後院現場就弄了半個月。說句真心話,跟這些困難相比,我們所謂一些方案上的困難是有多麼的虛無飄渺啊,話語權來自於風險還有責任,我們總是強調建築師在項目里沒有話語權,我想有一天我要是能把樹精徒手搞定,我的話語權也許會更大吧。但是有時候叫普遍自視清高的建築師放下身段,真的比登天還難,攤手......沒有現場經驗的各位大師,我能說一個你覺得土鱉的施工隊就能分分鐘焦作人么,人家可不聽你有什麼情懷,什麼空間,什麼泥馬概念。

大概三周之後,場地終於被搞定平整了。為什麼這麼慢,因為施工隊周末不幹活......之後的進度還算喜人,除了中途很長時間的歇工,到了15年三季度,基本上結構已經初具規模了。
concrete slab

timber framing

可見對於小規模建築,前期對於結構的研究還是有必要的。結構的設計屬性還有設計的結構屬性是雙向的,尤其是小尺度的居住類建築,牆多出來100或者50對於人的感受影響都是巨大的!

其實跟最初方案也是有一些出入的,例如女兒牆的高度還有平屋頂的找坡,有個靠譜的人駐場真的太關鍵了,因為施工隊有時候不看著真不行啊!還好業主本身就是owner builder!so easy!
上保溫還有外牆了

抹灰上板!

傳說中的土澳壘磚工,一小時各種大刀,比建築狗富有......
最後室內因為預算把屋頂做法改變了,以前打算做原木屋頂,現在改成了露出來的rafter,也好,戰線拉到這個階段,心氣兒基本上沒了,業主happy就好!

弄好這些已經是來年新年假期以後了,之後又經過很長的爛尾期,因為找不到人幹活,可憐的業主還親手刷了很多白漆,心疼啊。
後來因為殘暴的西晒之前並沒有得到業主的重視,內院還加了一個遮陽的shelter,總之無傷大雅了,倆人忙活到現在,我們已經知足了......

2016年中,曠日持久的戰鬥,終於有了勝利的曙光,其實有位志同道合的業主真的很重要,最後也談不上什麼妥協了,大家開心比什麼都重要。

現階段再次歇工,項目張成這個樣子。
感想頗多,需要沉澱,太晚了,找機會繼續更新,大家晚安!
-----------------------------------------------------本來想把感受寫的文藝一點,上一點逼格,我想換作一年前我可能會那麼做,但是現在白話一點可能更符合個人心境吧。題主說到的那種滿足感,說實話並不是沒有,但是與這其間的各種困難還有煎熬相比,可能也真的特別短暫。感悟是很多方面的,有些也很難三言兩語說得清楚。
首先說一下項目本身的。作為一個曾經自命不凡的設計從業人員,也不想把話說得太絕望,但是通過這個小項目也切身體會到了一個建築從方案到建成之間的些許艱辛與漫長,個人能力有限,思想深度也未必滿足得了所有人的口味,但是還是說說吧。我想關注這個命題的多數都是我一樣的畫圖狗,科班出身,在學校里被各式各樣的教授搞了一身酸腐的臭毛病,尤其是剛畢業那幾年,看誰都不順眼,看誰都不如自己,熱衷於在各大建築網站還有論壇上高談闊論,大放厥詞。我發現多數從業者最擅長的其實不是專業領域蓋房子的事兒,而是撕b。經常在各大建築設計網站上瀏覽一些評論,各種酸混雜著對於自己眼高手低的無奈,看得很讓人心裡很不是滋味,倒不是說批評挑毛病有錯,但是至少應該建立在對於項目有些基本的了解上再去評價吧,看什麼都不順眼的人想必心裡一定也有很多苦吧。
剛開始覺得做一個紙面上的好方案自己就牛鼻得不得了,現在看真是so young so 森破!且不說設計階段對於節點還有概念的思考深度,光是施工階段那些突如其來的變故就分分鐘搞死你,開始總覺得做方案的最了不起,其他都叫配合專業,這種思維真的大錯特錯,建築設計還有建造過程,絕對不是建築師一個人能絕對控制的,說白了有很多領域需要其他專業通力協作的,沒有大師的命就控制點臭毛病,踏下心學習,向各個參與在項目中的人員。我們都知道做透視要做人視點的,但是我們中卻很少有人用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或者稍微平等的看待項目中的各個環節,我們以為自己是救世主,從上帝的角度施捨給業主一個自己所謂理想的生活模式,可是我們中又有幾個身體力行的體會過自己腦海中那些所謂完美的空間呢,單純幾張矯揉造作的效果圖自己就高潮了,我這想說我們的g點太低了。我們跟業主扯情懷,跟結構扯空間,跟同行扯主義,但是我們有幾個關注過實際問題,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呢?所以坐下來,耐心的傾聽,傾聽每一個人的訴求,因為一個能掏腰包叫一個混跡公寓隔間的草莽建築師去完成實際項目的業主,對於生活還有空間的見解並不一定會比我們差,經濟基礎決定很多事情,先把自己的生活變好,再去考慮世界和平也不遲,對么?還是想吐槽一下現在的建築學教育,精英模式未必適合我們每一個人,過濾性學習一些東西,因為我們的義務並不是成為那萬分之一的所謂大師,我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從業者,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我們並不比別人高明多少,多的只不過是幾年專業教育,以及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
項目初期自己還是總結了一些對於這種改造項目的心得,其實也拜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所賜,項目整個進程還是比較有趣的。我們總是抱怨一個項目各種條件限制太多,其實現在看來偷著樂吧,限制越多往往才會激發出更好的創作,建築的本質並不是形式,而是設計者對於場地實際情況的各種回應,情懷還有形式都是附加品,可遇不可求。初期的時候把自己位置或者期望值抬得太高,最後你的落差也會成正比的增加,所以牢記,這是你的活兒,首先是你養生立命的渠道,其次才是你的作品,這裡要向所有做出有完成度項目的建築師致敬,因為一個項目建成要牽扯的問題實在太多了,那些在雜誌媒體上見到的精美建築,背後的艱辛真不是填幾張好看圖所能比擬的。
業主是自己多年的朋友,開始由於自己的不成熟經常想去控制業主的思維,用那些自己都不太確定的臆想。其實跳出來從供求關係角度看一個項目,自己可能弄擰吧了一個事情,就像食物鏈一樣的道理,設計者就是乙方,我們就是供求關係中的弱勢,我們控制不了資源,控制不了金錢,有時候都控制不了自己,說道這裡真心很無奈,但這就是現實,就好像去商店買東西,售貨員還有廣告都只是參考,最後決定權還是在消費者,說白了拿錢的永遠比我們說得算。我並不是想打擊大家,但是擺正心態還有位置真的很重要,因為作品的事兒可以細水長流,只要不輕易放棄,總會做出那麼一兩個看的過去的房子的,所以呢,放鬆並且放低身段,平常心的面對每一個設計,每一個業主,每一個施工方,每一個現場問題,你不是神,沒必要那麼完美。
先寫這麼多吧,大家新年快樂,奮鬥在一線的親們一定注意身體,有空多陪陪家人,工作設計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罷了。
最後有活請聯繫,謝謝!


第一幢嗎?
我想想啊
那是一個住宅項目
設計了很漂亮的歐式商業街
線條流暢、簡潔大方、動線合理
我的方案獲得一致好評
甲方几乎沒改就採納了
施工圖階段找了當地的設計院
對接的過程和施工的回執都很順利

過了幾年去當地出差
懷著激動的心情抽空去看
卧槽,我完全沒認出來
石材立面不見了
全部變成了真石漆和貼面磚
商鋪門口的弧頂線腳取消了
光禿禿的好似陝北窯洞
室內空間的秩序
能省則省
改的亂七八糟
連施工的圖紙都對不上

你問我的感覺?
好像日了狗一樣...


2012年設計,2014年完成,在墨爾本。
一開始當然是很高興很自豪,覺得自己還挺了不起的。幾年過去後回過頭來看,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的不足,以及「當時是不是應該這麼設計」等等反思,以及「設計了個house其實算啥」等。


進設計院正經做的一件能夠算產值的事情就是,根據PKPM生成的梁配筋數據畫平法圖。嚴格來講這純粹打下手的活,不能算是設計工作,只要是智力正常,會1-100以內的加減乘除都能幹,然而我依舊做得很糟糕,師傅改了老半天,批評「與其逐根梁糾正,不如他自己畫」。
至今我已記不清這是哪個項目了,大致是內地城市大規模擴展時期的一棟泯然於眾的小區住宅。然而時光荏苒,十年中在這座城市的輕軌上,公交上,甚至萬米高空的航班上,無數次和它擦肩而過。但彼此已不記得當初黑白之間,指尖之上的場景,默然轉身消散在城市霓虹中。

後來就做過了很多項目,短命的如售樓部,工法樓,還未來得及見面就歸於塵土;長命的如綜合體、超高層,代我見證城市的興衰榮辱。遠的在加勒比海、外蒙草原,估計一生中不會再次見面;近的在城市中央,推窗即視,每日路過如見老友頷首示意。

作為結構工程師對落成項目的成就感沒建築師那麼強烈,也許是職業特性,總覺得有一份愧疚、不安和遺憾,那些當初未來得及深思細想之處縈繞於心,甚者寢食難安。然而各種情緒終究還是轉化為對下一個項目的謹慎和經驗,路漫漫其修遠兮。


成就感肯定有,但是沒那麼戲劇化,因為蓋房子不是變魔術,都是一天一天長起來的。好房子結構立起來的時候會有點小激動。
駐過場的同行可能會有體會吧,別人稱讚的時候,你滿眼都是遺憾和錯誤。

2013年設計,2014完工。瀘州一個旅遊地產的售樓部。

以上。

作為不吐槽會死星人,站在宇宙中心踩全場,黑完甲方這回黑一下兄弟單位╮(╯▽╰)╭

室內設計是兄弟單位做的

從天窗往下人設就全崩了~說好的東南亞呢?說好的休閑氣氛呢?這賊光哇亮的石材是什麼情況?

我這12米跨度,和結構商量半天好不容易去掉的兩根大柱子,您又給我加回來了是怎麼個意思?答主已死,有事燒紙。
元旦快樂,各位2017年再見~


我參與設計的第一個建成的作品嚴格來說不能說是個建築,只能說是個構築物或者裝置。在14年底建成。
這個是archdaily的鏈接 Bamboo Pavilion / DnA_Design and Architecture
能預見到肯定會有人說亭子不遮雨這個問題的,有興趣的可以看這個回答下的評論,我在評論中有說這個問題。江浙滬一帶有哪些值得去看的建築? - 張龍瀟的回答 - 知乎

先放些後來攝影師拍攝的照片吧,構圖和光影都捕捉的很好,但是我不是非常喜歡,因為缺少了人氣。

下邊是一些從設計到施工的資料圖片
下圖是某一天的工作文件(我都工作文件是按照日期分文件夾的),具體模型就不打開看了,因為邊施工邊改,改了太多的圖,也沒沒有一個最終版的模型。

我們還興高采烈的用竹籤子和木棍搭起來了一個單體模型

下邊是一些施工中的過程照片,當時有駐場建築師在現場把控,和我對接,我大概以三周左右一次的頻率從北京飛去浙江松陽,也就是工地現場。
施工定位(下圖)

是駐場建築師萌萌的草圖,用於我們之間的溝通(下圖)

一開始就有了些問題,竹子和我們模型上那大小一致,直挺挺的圓柱體完全不一樣,竹子下粗上細,會有自然彎曲,直徑也不相同,我們事先定下的漸變規律就這樣一上來就失效了(下圖)

橫樑本來設計上是單根竹子的,但是竹子兩端不一樣粗細的性質使得單根竹子的荷載能力並不均勻,所以用了兩根竹子顛倒並列的方式,抵消掉了這個不均勻,效果也比我們預想的好(下圖)

師傅們在固定橫樑(下圖)

交接的細節(下圖)

我們用這種方式和駐場建築師進行交流(下圖)

初步成型的框架(下圖)

頂面格柵的材料,我們開始打算用竹片,但是竹片兩面巨大的顏色反差,以及易腐的特性打消了我們這個念頭(下圖)

氣貫長虹!(下圖)

開始搭建屋頂的框架(下圖)

亭子的結構初見雛形了(下圖)

屋頂格柵的測試,屋頂格柵最後採取了當地人稱為雷竹的細小竹子。因為要透出格柵後的結構,所以格柵的密度格外重要,三個不同角度的屋頂採用了三種不同的密度,以保證在人視角上視覺效果的一致(下圖)

地面鋪設,在純手工作業的情況下要保證竹片的尺度均勻以及邊沿平直,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下圖)

師傅們(下圖)

竹亭還未完全建好,就有當地居民帶著孩子牽著狗,跑過來玩了,畢竟茶園中的停留場地幾乎沒有(下圖)

下邊是建成後我以及其它非專業攝影師排隊一些照片,沒有經過修飾。

刷了一堆圖,回到正題上,說說心理活動吧。

首先是不能算心理活動的一些收穫,因為幾乎是一個完全手工的建築,幾乎沒有用到工業化的標準配件,所以雖然小而簡單,碰到的問題卻因為竹子這種材料而變得複雜起來。理解了把一個設計從圖紙落到現實中所面對的問題。同時懟空間尺度開始變得敏感起來,明白了6米見方的尺度原來是這樣子的,空間中的某些氣場是照片這種平面媒體根本無法表達的。

之前很喜歡自己做寫實的效果圖,那種寫實的真實感讓我暢想建築建起來的樣子。建成這第一個以後,我對效果圖沒那麼大興趣了,更多的是把房子蓋起來的一種慾望。

然後是當時心理活動
因為每次去都非常忙,也來不及有什麼心理活動,每次看到進展就是興奮、高興。
直到完工了以後我去松陽,忙完了所有事物以後就要趕下午的飛機了。中午有段休息時間,我沒有去飯店吃飯,讓施工方拉著我跑到了亭子這裡,我坐在平台上望著茶園,吃著盒飯,想:就這樣就完了?沒有狂喜,到有一些空虛。
之後有次劇烈心理波動,是在再次來這的時候,清華港大等幾個學校的聯合設計在松陽進行。
我和老闆很遠的下了車,走過一個上坡,然後看見亭子裡邊烏泱烏泱的人群,都是學生。當時我就感覺心臟像被人捏了一下,一下子感動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老闆在旁邊興奮的說:「這麼多人,不會塌了吧」。
當看到自己參與設計的建築被人使用的時候,那種感覺無法言表。
建築和人發生關係的時候,才顯得無比的動人。



我也來搞一波事情。

我在設計事務所工作。第一個參與設計的是一個小項目。在西安白鹿原民俗村。

模型如下:

我知道很醜,但長成這個樣子業主要背大部分的鍋。

建成後:

看了這個我的心突然碎成了漫天繁星。

這尼瑪不是我畫的,真的不是。

第一個參與的景觀項目。

坐標新疆伊犁,還未完工。寫上來是想著以後可以記錄它的成長。

這個項目我是中途來的,主要是業主覺得原方案太複雜,需要簡化。

模型:

九月初出差:

十一月末出差:

先到這,以後有進展了再更新。

17年五月份出差。

相比去年,今年廣場地面和植栽進行了一部分,如果順利,不到幾個月就能全部完成。

這次去,主要把廣場雕塑和位置和欄杆扶手的樣式確定了一下。

ps:做建築真的很麻煩,一個項目總是得好幾年。不知道這個項目我能不能跟完,說不定某天我就去寫黃書了。


(多圖)09年設計了一棟兩層高的小房子,單位最簡單的項目,給新人練手。主體驗收第一次在現場看到面前這棟鋼筋混凝土房子,心理盡然感動得不行,從來沒想過電腦上畫出的線條能活生生站在眼前,汗水啊淚水啊這些詞充斥腦袋。

設計師,尤其是入行時間不長的,大部分時間都坐在電腦前畫圖,跑現場的時間很少。所以很多設計師去工地容易被現場震撼到(至少我是),但是在施工隊眼中,這幫設計師都沒見過什麼世面(好吧說的也是我)。當然在設計圈子也流傳很多無腦施工的段子,比如圖紙上標註的符號、軸號、雲線等只是為了識圖標識的內容也被施工隊用混凝土澆出來了,百分百「按圖施工」。我一直以為這只是個段子,直到有天在工地看到了傳說中的「雲線」。
先給圈外朋友解釋下,「雲線」通常是圈在圖紙有修改的地方的特殊線條,方便大家看圖紙的時候一眼看出哪裡改了,就是下圖彎彎曲曲那個東西。

這是11年一個項目地下室坡道側牆增加的風井洞口,大家感受下。

現在經常要去工地各種驗收解決現場問題,因為有了家庭,不喜歡經常出差(尤其當天不能回家甚至幾天不能回家)。但總的來說,在現場看到自己(參與)設計的建築被許許多多人繼續運作修建起來的時候,心裡還是很有成就感。
放一個我設計的第一個商場的圖片,項目地點在深圳。

這是商場頂鋼結構網架,是不是像一張臉譜?龍珠里的沙魯。(沒法航拍,所以沒有屋頂照片)

這是中庭懸吊咖啡廳圖紙和實景。

懸吊咖啡廳是這個項目的亮點,為了它犧牲了商場中庭玻璃採光頂的自然採光。

中庭首層裝修期間。

開業後,可以看到屋頂上的「眼睛」。

中庭洞口流線。

這是商場入口。


項目狀況:在建
項目類別:住宅(暫定名是爺爺奶奶的新屋)
設計開始時間:15.11月
項目動工時間:16.5月
——
基本土建完成後的心情:五味雜陳
方案一直在改,很多問題是施工時候突然冒出來後再調整的。有些改動的效果自己心裡也沒底。
每次在工地都轉來轉去,一直看不夠,越看心裡想的越多…
——
註:我的職業?建築學本科在讀

這是今年11月在屋頂蓋瓦的時候,在現場監工的我爸發給我的照片。
沒錯,項目地點在江南水鄉,照片地平線上的霧氣來自浩渺的太湖


瀉藥

我之前呆的設計院,是建委下屬的。接的業務,也多半是政府的。我剛去設計院,安排給我的任務也比較簡單。 此為背景。

我設計的第一個項目貌似是個公廁,單層約100平米。很小很小的項目。在選址的時候,和建設單位(當地鎮政府)就發生分歧了,他們為了節約土地,要把公廁基礎落在一個十幾米高的擋牆的基礎上……
我堅決反對。只是給了他們圖紙,修建過程中不去看一眼。任何驗收都不參與。

一年不到,開始開裂。
兩年不到,拆除了。

真打擊我的積極性。


這個問題很尷尬,我第一個建成作品是我爸在老家的宅基地新農村自建房。。。以後的作品都是團隊合作的,自己也只是一小部分,身臨其境感覺很恍惚,總感覺和自己沒啥關係。


「誒,XXX,這樓不是你設計的嗎?」
「神tm我設計的,不是!」


可能跟在長城牆上刻字:XXX到此一游,有極類似的感受!一種浮雲一生終於給留了點印跡的感覺吧!


挖坑。等來日回答。


很開心施工隊不會再打電話過來了。


以後路過的時候,想上廁所。都不用問路了。這是我對每一棟蓋過的樓的唯一感受。


占坑,施工圖已出,待答~~


不會垮吧?
不會垮吧?
不會垮吧?


我第一個跟的是市政項目,立面改了蠻多,建築就畫了個公廁,蠻想進去撒泡尿的,,,_(:з」∠)_


推薦閱讀:

建築開豎向長窗有什麼好處?
建築學期末出圖如何使幾張圖畫風一致?
如何消解高層建築對周圍環境的壓迫感?
有哪些好看的繞樹而建的建築?

TAG:建築師 | 建築 | 建築行業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