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索尼等廠商已經完全把微單帶入APS-C畫幅的年代,奧林巴斯為什麼還堅持在出M43系統的微單?
都說底大一級壓死人,但看奧林巴斯在M43上的執著與口碑,EM系列還是賣的不錯的,並且賣的還不便宜,說明確有可取之處,其核心優勢在哪?
以大部分人的攝影技術還輪不到拼畫幅。
瀉藥。
市場細分以及輕量化需求。
系統輕量化的重要性不再說了,默認大家都有共識。
索尼全幅微單最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對機身輕量化革命性的突破。
全副無反系統之所以能實現這一點是因為取消了五稜鏡。所以無反對單反最重要的變革意義就在於取消了五稜鏡。至於方便轉接,只是因為去除了五稜鏡順便縮短了法蘭距而產生的額外福利罷了。
但是,索尼微單系統能做到的輕量化,文章主要在機身上,鏡頭基本是沒什麼潛力的。
為什麼?
因為像場在那擺著呢!
相同的畫幅像場條件下,要達到相近的光學素質,各家鏡頭能達到的體積與重量的下限,幾乎是一樣的。
所以你看,索尼的fe702和佳能尼康的702,個頭重量都差不了多少。
換句話說,不管索尼的機身的機身可以省多少重量,鏡頭上都沒辦法對佳能尼康等量級鏡頭的結構重量拉開差距。
黑科技也不能違背光學定律和成本。
所以,奧林巴斯針對系統輕量化理念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小像場系統,M43不僅機身輕量化,而且鏡頭也小巧得厲害。
M43幾隻好頭,12/2.0 20/1.7 25/1.4 45/1.8 75/1.8 12-50 12-35 35-100,對比全畫幅上的24 35/40 85 135 24-70 70-200,不知道輕到哪裡去了,特別適用追求極致輕巧的用戶。
所以,a7出來之前,奧林巴斯微單在霓虹的銷量一直好於索尼,並不那麼難理解。
當然,並不是11區的玩家已經成精了,不再執迷畫幅。
真相是,相對於傻黑粗的索尼來說,奧林巴斯的復古風更容易和妹子們的妝容衣服搭配。
我是M43和135(APS-C + FF)雙修用戶,主要是自己的技術還沒到拼畫幅的地步。話說M43和APS-C的差距真不大,但和FF是沒法比的。
個人選擇M43的理由
1.畫質和便攜間很好的平衡點
2.機器操控符合我的個人習慣
3.三防,滿足個人雨天拍照的愛好
4.亮騷,喜歡奧巴機身和鏡頭的設計
雨天出門基本不用擔心相機或鏡頭受損,帶Nikon出門的時候就很糾結了,D鏡頭別說防水了,進灰是分分鐘的事情。
個人沒有選擇大法的理由
- 機身雖然做小了,但牛變/牛定的體積/重量與單反差不多
- 塑料機身,撫摸黨實在接受不了
- 當年開始玩的時候,大法家的鏡頭群還不夠豐富
--------------------------------------------------------------------------------------------
我是照片的分割線,水平有限,請各位輕拍。
--------------------------------------------------------------------------------------------
1、換門成本
廠商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工作、錢,現在讓他們換門,前功盡棄。
2、用戶
拋棄舊用戶,所有的用戶積累都沒有了。性能比不過體積相當甚至更小的微單。如何競爭?
3、攝像
這個畫幅,攝像是重要的功能。
結論:
在畫幅小的基礎上依然比微單(索尼專用,其他一律叫無反)大的體積,甚至更孱弱的機械性能。m43淪為小眾就是單純時間問題。
對m43的理解,你不砸錢砸到心痛,你是無法理解的。
底對於相機而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攝影是一個完整的體驗,底大帶來的好處無非就是虛化多一些,自像素之間物理性干擾小一些。這兩點對於畫質的影響比重也不大。
m43註定鏡頭會小巧,就算40150f2.8這種規格的鏡頭,依舊可以長時間手持不會太累,但是換成差不多焦距的佳能70200f2.8,我差點斷了手。
小巧的鏡頭,不俗的光學素質,完備的鏡頭群,驚人的對焦速度,都是m43的優勢。
就這些優點,就註定會有市場。
缺點就是,攝影的門檻越來越低,索尼在攝影界就像中國的小米,ppt紙面刷參數刷的喪心病狂,索尼刷機身比刷固件還快,讓好多偽攝影愛好者真器材黨越來越不重視攝影的本質而追逐參數的輝煌,m43越來越吃不開,因為鏡頭光學素質很高,價格也居高不下,這些都是m43的不是缺點的缺點。
底大一級壓死人這句話,我都懷疑就是索尼粉絲喊出來的。
下面上一些m43的照片,如果盲測,真沒幾個人看得出是m43還是全幅。三年過去了,M43依然很好,反而兩個apsc對手戰略都發生了變化,索尼重心轉到全幅,富士則開始搞中畫幅。
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所有黑M43的文章基本上都在黑底小,這也說明奧巴松下的機子除了底小,其他真沒什麼可黑的。
一個完成度很高的系統,在畫質夠用的情況下,對於用戶來說當然值得選擇。
證件照最大也就2寸,家裡照片牆也就貼貼6寸的照片,有什麼不夠用的呢。
不要把m43和43的死亡關聯起來,這兩個系統的定位是完全不同。
43系統起步的時候,數碼單反是個新事物,大底的CCD的成品率很低,成本非常高,所以奧林巴斯選擇了用小底CCD+高素質鏡頭來競爭市場。當然悲劇的是低成本的CMOS很快替代了CCD,這使得全幅的成本降下來了,那麼奧巴的43系統就尷尬了,最後也被迫中止。
而m43的定位是小型化的可換鏡頭系統,這完全和43不同,43的時代奧巴是打算和全幅正面杠的,而m43則是針對的輕量化用戶,定位不同,策略不同,產品也不同。
@宇文鋒 的回答錯誤不少,而且這些錯誤相當典型,屬於絕大多數人都搞不清楚的技術問題。一句話總結的話,就是M43的F2.8鏡頭在使用中幾乎全面等效於全幅的F5.6。注意,我這裡說的不單單是景深,還包括同快門速度下的信噪比(或者說畫面的乾淨程度)。
最近幾年生產的CMOS在高感光度下製造的雜訊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噪點的主要來源實際上是光線本身的量子特性所導致的散粒雜訊(shot noise),並且這種雜訊的大小直接等於通光量的開根號(泊松分布)。拉高ISO導致畫面變髒並不是因為CMOS的性能下降了(恰恰相反,CMOS的性能反而還上升了),本質原因其實是通光量下降了。
很多人誤認為通光量和片幅無關,只取決於快門和光圈,這個說法是錯誤的,真正和片幅無關的叫曝光量。曝光量是單位面積接受到的光量,也就是說曝光量=通光量/片幅,兩者的關係就像壓力和壓強一樣。假設用同樣的參數(F,快門,ISO)拍攝,全幅和M43的曝光量相等,出片亮度相等,但是全幅的通光量卻是M43的四倍,直接導致其信噪比比M43高了6個dB(相當於兩檔ISO的優勢)。要弭平這個差距,M43要麼減兩檔快門,要麼加兩檔光圈,與此同時得把ISO降低兩檔確保出片的亮度不變。
這個問題從鏡頭的物理尺寸上也非常容易理解。光闌的直徑=焦距/F,在視角(等效焦距)相同的情況下,M43鏡頭的實際焦距只有全幅鏡頭的一半,F值相同的情況下光闌直徑自然也只有全幅的一半,於是通光量也只有全幅的一半*一半=25%,導致6個dB的差距。
鑒於大光圈的意義除了控制景深以外,就是在保證信噪比的前提下盡量提高快門速度,所以說用等效光圈(F值*轉換係數)才能反映出一個鏡頭的實際性能。
那麼回到 @宇文鋒 的答案:
1:在景深上,小底沒有任何優勢,因為大底即使靠減兩檔光圈、加兩檔ISO、快門速度不變來獲得相同的景深,出片信噪比依然和小底一樣。
2:在體積重量上,M43鏡頭沒有任何優勢。實際上在等效視角和等效光圈相同這兩個前提下,全幅鏡頭往往比截幅和M43鏡頭更小,而且還更便宜,不信的話你們可以自己統計一下。另外大像場帶來了高銳度的優勢,所以說M43單論鏡頭銳度天生就是吃虧的。
那麼小底的優勢在哪兒?
說白了還是規格低。
比如說M43的恆定F2.8相當於全幅恆定F5.6,問題是現在基本沒有廠家做恆定F5.6的全幅頭,但我就是想買這樣的頭(便宜啊,小巧啊),怎麼辦?買M43咯。
再比如松下的12-32套頭,換算成全幅就是24-64/F7-F11.2,你們見過這樣的全幅頭嗎?做出來可能都被人笑話。但是便攜+低性能的需求是確實存在的,怎麼辦?買M43咯。
當然機身也是一部分,像松下GM1這樣的小機器我還是非常欣賞的。不管是截幅還是M43,追求大光圈和鏡頭素質都沒什麼意義,這方面全幅就是天生高富帥,除了機身貴以外真能把小底的打得滿地找牙。便宜+便攜才是小底的出路。
不過話又說回來,便宜和便攜這兩種需求截幅就基本可以滿足了,所以說M43的地位還是很尷尬的。須知奧巴做M43並不是因為覺得這個片幅好,而是在單反年代面對尼佳的霸主地位被迫劍走偏鋒的出了43單反,搞了個垂直入射的噱頭玩差異化競爭,結果銷量又不咋地,沒過幾年又開始做無反。但這時候你不能把老客戶直接給拋棄掉吧?只能在無反上繼續保留43片幅。所以這個選擇無關技術,而是市場使然。當年43單反沒有干過截幅單反,我對43微單 vs 截幅微單的前景也不太看好。原因是: 沉默的成本,或者說是慣性。
奧巴已經在M43鏡頭群投入了很多資源,不願意放棄現有的市場和利潤。
如果玩過老膠片機應該知道,上世紀七十年代,135的機械單反機身簡直就是一塊板磚。在那個時代,奧林巴斯的 pen 半格機體積,重量,多一倍的拍攝張數,都有競爭力。
但到了數碼時代,M43系統毫無優勢可言。跟索尼A7系列對比,說實話,體積重量都幾乎沒差別。如果A7你都嫌沉的話,用奧林巴斯你會有一樣的感覺。所以,說M43輕便的人,建議找家索尼的店,體驗體驗。
拋開感測器的成像差別,假設M43和A7s 2一樣抗噪。M43景深這個缺陷太明顯。不管攝影還是拍視頻,背景虛化都是一個必要的攝影,電影語言。沒有背景虛化,80%的場景下,M43跟iPhone 7拍出來的區別不大。機身生下來的錢,在鏡頭上都會花出去。所以M43跟實惠也不沾邊。
在A7 這種全幅機身只要五六千,智能手機拍攝效果越來越好的年代,我實在找不到用M43的理由。
也就只能通過復古的造型,騙騙文青兜里的錢了。
利益相關:
賓得膠片機用戶
a7 用戶
Em5 mark 2用戶。手頭有松下7-14 12-35鏡頭。
你能看出哪張是iPhone 拍的么
當年用大畫幅的攝影師也是這樣鄙視135的,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器材發展一直都是以便攜,技術進步推動的,什麼時候是畫幅越來越大了?上面有觀點M43和apsc應該著重便攜和便宜,這個觀點我認同,「但鏡頭畫質和大光圈不是重點」,這個觀點就有點可笑了,看來很多人的觀念中,apsc和M43的畫質就是低劣的,是無法和全幅比較的,這麼高冷的觀點,那就看再過5年誰的日子好過吧。
嘗試回答一下,理論水平不高,看看就好。
一、景深
同等光圈,大畫幅景深更淺,拍攝虛化效果的人像更有優勢。但不是什麼時候都需要淺景深的,比如紀實攝影、微距攝影等等。
我經常用長焦拍荷花,這時候如果用F2.8,很可能只有第一片花瓣清晰,其他都虛了,所以光圈經常要用到F8-F11,由於是清晨,光圈太低就會降低快門或者提高iso——快門太低會抖、iso太高會影響畫質。而M43的話,F4-F5.6既能保證景深足夠,又能保證進光量不太低。
所以,M43的一個特點就是相對全幅而言,能夠大光圈大景深。
知友韓磊指出:全幅機提兩檔ISO,也能實現同等效果,所以這不能算M43的優勢,對此我也贊同(只是在究竟能不能兩檔iso相抵,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我看過相關評測,數值差不多吧)
二、焦距
因為截幅機像素密度較高,所以截幅機能賺到更長的焦距。比如同樣像素的機器,全幅用200mm鏡頭能拍到的東西,M43用100mm就能拍到,而M43用200mm的話就相當於全幅的400mm。
舉個轉換係數更大的例子更能說明問題:
這是佳能sx50相機拍的,鏡頭焦距4.3-215mm,感光器尺寸1/2.3英寸,轉換係數5.6,等效焦距24-1200mm。拿全幅215mm鏡頭拍同樣的照片看看?
三、體積重量
專業用戶對畫質性能有著非常高的需求,願意用一倍的價錢來換取1%的提升;但廣大消費用戶並不需要拍照來參賽出版,他們買相機只是家庭旅遊記錄和掃街等,微單等小機器做到了性能和體積重量的均衡,而M43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相比富士索尼更小巧輕便,松下35-100/2.8才360克,而佳能70-200/2.8要1490克。
四、鏡頭
M43相比富士索尼(富士的2.8恆變還沒出來,索尼缺乏中端鏡頭),鏡頭更全面,特點更多樣化。
有物美價廉同時又小巧的定焦:14F2.5、20F1.7、45F1.8
有素質非常高的的12F2、42.5F1.2、75F1.8
有超大光圈、星芒迷人的福倫達
有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萊卡
……
知友韓磊指出全幅鏡頭性價比更高,我沒有全幅所以無法對比,但我覺得鏡頭設計、製造工藝和用料等也會影響鏡頭光學質量,先存疑吧
五、對焦
M43的對焦領先於富士索尼
六、五軸防抖
奧巴獨門絕技,誰用誰知道
七、外形
其實E-PL5已經夠用了,但我還是咬牙上了E-M1,外形不可抗拒啊。此外E-P5、GM1都非常的喜歡,將來還是要再購其中一台玩雙機。
誰用誰知道~
底大一級壓死人 說的是虛化
而不是相機整個系統 對於相機整個系統來說
相同價格下 底大一級其他方面也得縮水一級
畢竟大底的成本高
M43本來是有核心優勢的,然而這些優勢現在變得越來越尷尬,只能賣外觀了,真的。
論輕便,怎麼也輕不過高端卡片機或者手機,起碼自帶大光圈,更適合家庭用戶在弱光下拍照。
論畫質,APS畫幅、全畫幅的機子直接碾壓,而且體積方面也不比M43大多少。
論價格,M43便宜嗎?機身不便宜,鏡頭也不便宜。以M43的機身素質,起碼光圈要F1.7以上才能在室內好好拍照,一般都是價格昂貴的定焦頭。機身鏡頭加起來8K左右,拍出來照片還發虛、逆光紫邊,你說這是何苦來。
綜合來說,M43這個不大不小的底,真的是很尷尬。談畫質的時候嫌他小,談便攜的時候嫌他大。實用性基本沒有,既不能滿足家庭用戶,也不能滿足專業用戶,只能是作為一個精緻的玩物,攝影愛好者們玩玩是不錯的,然而這樣的消費群體有多大呢?
簡單點說,現在,
人家奧巴不走43路線就基本沒路可走了!!!
人家奧巴不走43路線就基本沒路可走了!!!
人家奧巴不走43路線就基本沒路可走了!!!
人家奧巴不走43路線就基本沒路可走了!!!
所以強化對焦,防抖,搞復古,借畫幅小的把機身鏡頭弄小弄便攜,提升43鏡頭素質,基本是奧巴最後的路了。
人家在日本本土確實銷量也還不錯啊
FE 鏡頭除了35 2.8 其他都跟單反鏡頭差不多大的
可能是你只了解國內市場吧,日本市場時至今日m43依然佔據最大市場,松下這兩年是銷量一直走低,但奧巴一直處於統治地位索尼只有去年開始憑藉a7系列品牌榜上了第一但是按片幅算m43任然第一,況且c副下大法只有a6000一台機器將將能用,而性能操控手感專業性還是非常差的,鏡頭更是不提也罷,如果考慮c副的話我會入手富士,其實c副相對於m43,優勢幾乎沒有,整體系統脆弱,目前全副又被廠商推廣,很可能c副是死的最快的系統了
請參見Zack Arias的Youtube視頻
「
Crop Sensors vs Full Frame :: Crop Or Crap?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YidejT3KYlist=UUZHbHSrpq6d2sd_jA3M7_bg
其中開頭有一段話的大概意思是:「以前人們每天都使用中畫幅來拍照,為何不用全幅呢,因為35MM的全幅 is too small!!!!」
參見下圖:
35mm在中畫幅,大畫幅面前就是個所謂的殘幅呀!!!!!!
很多人提到像場,那麼全幅的像場對於大畫幅來說,也是個渣呀!!!!!!
所以不要糾結是不是全幅,適合你的相機才是對的相機。然後相機後面的那個東西才是最重要的。m43也不小了,底小有小的好處,機身可以更緊湊(雖然現在發揮出來的不多),鏡頭可以更小更便宜更好做,鏡頭大小和底的大小息息相關。 反差對焦更快(不光因為底小,松下奧巴等做了特殊優化,索尼往相位對焦走了)。其實兩者大小區別不是很大,所以相關區別都不是很大,如果1英寸底和全副底比較這些區別就放大很多了。
便宜好用才是王道,M43的同檔次機器更便宜更便攜更漂亮,至於對焦、連拍等各種功能也不落下風,畫質有差距,但和APSC也只差了1.33倍的尺寸而已,就像i5、i3,和i7性能有差距,不代表i3、i5就不能賣了。
誰告訴你m43不如apsc的。。。
日本微單,松下奧巴賣得比索尼好的多的去了
m43雖然底稍小但卻有著優質的光學特性,鏡頭群豐富,兼顧便攜和畫質,奧巴的外形還那麼亮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