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Art 和拍賣行的目標人群一樣嗎,兩者會是競爭關係嗎?
亞馬遜剛剛宣布推出藝術品交易平台 Amazon Art,並已和美國 150 家藝術品交易公司和畫廊建立了合作關係,目前可提供 4,500 名藝術家約4萬件藝術品的交易。[...] 在 Amazon Art 上出售的一幅莫奈畫作標價 145 萬美元。另一幅諾曼?洛克威爾的作品標價 485 萬美元(2,992.45 萬元人民幣),是目前為止該平台上最貴的一件藝術品...
via 佳士得 CEO:亞馬遜挺進藝術品市場不足為慮
參加工作幾年,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分享出來,大家相互探討。國內比如保利等幾家拍賣行現在也在聯合電商做網上藝術品的試水,效果還不錯。正如佳士得的發言人所說,品牌和信譽是這個行業比較重要的東西,國內古玩行自古也講究這兩點,所以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才是重要的,亞馬遜在出版方面的優勢無人能比,但涉及到藝術品市場,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專的,很多專業性的東西是長時間積累下來的產物,國內的拍賣行在最初形成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借鑒蘇富比、佳士得兩家公司的模式,積累了20年才初步有了自己的規則。當然亞馬遜可以說,我們請專業的人來做,並且不斷完善自己的模式。這是好的方面,但你要是買一輛車,你是買寶馬生產的,還是買亞馬遜生產的?例子舉得不太貼切,但是這個道理。經常接觸這個行業的人,可能會把亞馬遜當作點綴,有合適的也可以買一買;不經常接觸的,或許就會依據行業的知名度來選擇專業的拍賣行。目標人群我覺得目前不會分得那麼細,如果亞馬遜上的藝術品,來源可靠清晰,價格合理,還是會有人買帳。拍賣行的東西好,大家也會蜂擁而至。盤子就這麼大,我覺得衝擊肯定會有,但目前還不是很明顯,拍賣行這塊佔據專業優勢,應該更快的進入到電商平台上增加自己的涉及面。但藝術品還涉及到幾個問題,真偽、運輸。目前國內的做法是預展的時候把電商平台的東西也展覽出來,或者是可以去公司看實物。之後在規定的時間內上網競拍或者購買。之後由拍賣行負責運輸到指定的地方。不知道亞馬遜在實物方面是如果做的,如果只是照片的話,再清晰的照片可能也不如實物來的直觀。個人認為亞馬遜拓展藝術品市場更多的是為了擴大品牌的影響面。
敝人拙見,見笑,第一次發言,大家一起討論。
從博弈論的角度說:真正好的東西畫廊不會拿去Amazon賣的。藝術品商人幹得跟金融界很多行當差不多:buy low sell high。曾經有一個美好的時代金融市場不完善不efficient(這個不知道中文怎麼譯)的時候很多產品都可以套利的。除非是拍賣或是大舉炒作尋找下家,藝術品商人還是很不願意普天之下都知道某件作品他花了多少錢,或是委託人上次買來花了多少錢,就是不想讓他人有定價基準。有些畫家有很多類似的作品,可能其中一幅就在某個小畫廊1百萬掛著,可幾乎可比的另一幅就在蘇富比拍出了3百萬。如果大家都傾其所有把畫明碼標價放到了亞馬遜上那根本就是搞出了藝術品界的Nasdaq,菜鳥買家輸入相關參數就知道某畫家的畫的fair market value, 那藝術品商人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
謝謝邀請。我覺得會有影響,但說不上競爭,ART甚至有可能促進拍賣成交率。
首先這兩個就不是一樣東西,拍賣是收傭金的,希望場上有不理性的競價,所以會提供更多附加服務,住宿,自助餐之類,相應的參加的門檻的就很高,以嘉德為例,除非有介紹或者保證人,第一次參加要交100萬保證金,競買金額超出還得補繳,為的就是不想讓沒有承受能力的人參與。電商就相反,降低門檻,希望大家參與。但是高檔藝術品真的不是大部分看懂又願意掏這個錢買的。
其次,藝術品價格真的不是電腦配件這麼透明的。嘉德拍賣場上經常能買到比畫廊便宜的,ART的標價也很難說便宜。有了AMAZON這樣大公司給藝術品價格背書,舉牌會更活躍,積極。
最後,拍賣場上很多人就是去炫耀的,網上買不過癮。
不過,有喜歡的我會願意在ART上買,省事兒。
真假問題,因為什麼渠道買都可能存在,沒法討論,所以沒提,但絕對是大風險。拍賣起碼能買回來你看過的東西,電商怎麼保證?
註冊沒多久,第一次被邀請回答問題,太高興了。
首先從現在的模式看,Amazon Art直接標價銷售,和畫廊類似,從形式上算不上線上拍賣。那麼就拋去Amazon Art,直接討論一下線上拍賣和傳統拍賣的關係。
我先說結論:長期來看,一些低端的、標準化的拍賣是會被線上所代替的,但是高端藝術品的拍賣是很難被替代的。現在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大拍賣行線上拍賣的嘗試也都基於這種考慮,比如佳士得的紅酒拍賣、保利在淘寶做的拍賣,等等。隨著網路傳播的意義越來越大,他們可能會在營銷上更注重網路,但是不會把重要的拍賣放到網上的。
這個分析基於兩個原因,一個是鑒定和成本問題,這決定了線上不會拍重要的作品,但是可能會拓展出很多線下做不了的拍賣項目。國內外拍賣行都不會保真,電商也不會保真,拍賣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瑕疵都是要由買方承擔的,所以看不到實物的線上拍賣,基本上就是依靠賣方的信用和拍賣品的標準化來做擔保。所以拍品也就是那幾類,價格比較低不存在仿冒風險的作品、紅酒鑽石手錶版畫之類標準化的東西、在實體拍賣行露過面的作品。拍賣行從成本和參與度考慮,應該會慢慢把這類拍賣放到網上。而線上拍賣的成本確實很低,不用場地圖冊,省去了吃喝拉撒和各種服務,甚至連報批手續都省了,而且時間空間也不受限制,這也為一些在實體拍賣中必然虧損的藝術品提供了機會,比如一些不足千元的作品,等等。這給拍賣行和其他從業者提供了一個重新認識拍賣的機會,其中應該有利可圖。
另一個是拍賣可以大眾參與,但是核心客戶是小眾的。藝術品這個行業參與人數非常多,據稱國內有上億人參與,但是這些人里有一大半在玩地攤貨,有一部分玩紅木之類的投資品,有一部分國寶幫,還有一些是跟著各種當代水墨「大家」的。真正在拍賣圈子裡玩的人也就是幾十萬,有每年千萬以上購買力的就是千人左右,這些人就是核心客戶。核心買家人數雖不多,但是佔到總成交額的一大半,加之他們控制了一部分稀缺的優質拍品,對核心客戶的維護,是大拍賣行的競爭力所在。而這種客戶維護,包括買東西的專業購買建議,賣東西優先上拍、著重推廣之類等等,雖然稱不上黑暗,但是肯定有點內幕,這部分肯定是在線下做的。所以拍賣行在網路時代可能會在線上推廣上多花點功夫,但是找到核心客戶還是會在線下維護的。
站在生意的角度,賣方肯定希望有東西是能重複銷售而不影響其價值的,作為平台型的賣方,亞馬遜的這種意願必定更為強烈。
大多數的東西是易耗品,是標準統一的同質不同物理存在的商品,做這樣的物品的銷售是需要持續的新成本投入的,採購、倉儲、配送等等,而且再做二次以上的循環銷售時,絕大部分是價值減損的(限量般等等稀缺角度的東東不在本討論範圍)。
什麼樣的商品會有最小的邊際成本?什麼樣的商品能夠循環交易且不減損其銷售價值?亞馬遜做電子交易到這個規模,一定會將這樣的問題思考的透透的。賣電子書是符合這兩者結合的答案,但只有電子書符合這兩者結合的答案嗎?
正常思考,這應該是亞馬遜的生意邏輯,從這個邏輯再往下推演,知識交易就是一種很合適的模式選擇。都在琢磨怎麼做輕公司,如果是羽量運營,互聯網結合下的知識交易最佳承載方式應該是圖、文、視、聽的數字交易。在剩下的三種選擇里,「聽」的交易,至今還沒有有效方式去撼動iTunes的地位,即使亞馬遜也不行。「圖」,shutterstock已經淌了路,但它的模式里還不是最高效的技術解決方式,主要是違約保證等的商務解決方案在推動其發展,在技術成熟前,圖片的盜用追蹤無法有效實現,花錢買圖只會是一小撮人範圍的內交易,成熟如亞馬遜,謹慎如亞馬遜的選擇必然是等待。「視」,准入的門檻更高,優質的視頻內容並不是隨隨便便的屌絲能製作出來的,而優質的視頻內容的交易方式更早過亞馬遜成立就存在,且「視」的生意,投入也大。youtube的廣告模式也可以說是流量交易模式,純粹以流量的交易模式來看,亞馬遜的AWS等相較廣告模式,把住了流量的源頭,把別人投入作為了自己的收入,商務構思高了不止一個量級。
有了這些,我們再切題。Niche market並不符合亞馬遜的商務邏輯,哪怕一開始它的動作看起來有多像。藝術品的在線交易,artnet也算是摸石頭過河有一段時間,水深水淺也能旁觀者可以有些總結判斷,所以哪怕僅從表象來看,亞馬遜的這個動作也不算離經叛道。我相信,亞馬遜瞄的一定不是佳士得,蘇富比這類的生意,偽裝再好也不是。記得當年淘寶上線,地鐵上的廣告是某部電影的道具拍賣,不需要營銷的專業分析,我們也都知道借已知去傳播未知,比著力解釋新未知省力有效的多。當藝術品逐步開始交易後,賣家還只會鎖定在4500個藝術家嗎?還只會是4萬件藝術品嗎?當我買不到藝術品的物權,但願花錢買下它的數字傳播權和複製權,藝術家一定會拒絕這樣的交易嗎?畫作是一種可在線交易的知識創作,其它的知識創作就一定被局限了,無法做在線交易?...當這些問題一個個被認真思考後,亞馬遜與拍賣行的目標用戶是否一樣,我們也就很好理解了。好吧,轉一下自己前一陣寫的文章,裡面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第二條玩轉藝術品電商?你需要知道的七條
撰文/威仔
1藝術品電商的顯赫背景
藝術品電商是個藍海,更有商業雜誌以「億萬商機」為噱頭介紹這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吃到這塊肥肉,因為每一家藝術品電商背後都有個顯赫背景。嘉德在線被公認為是中國藝術品互聯網市場的先驅,這與它依託於中國嘉德的名聲和豐富資源密不可分。HIHEY在線創始人兼CEO何彬也同時也是藝術資訊和數據服務的網站——東方視覺網的老總。而趙涌在線的老闆有經營郵品錢幣二十餘年的經驗,他也是上海泓盛拍賣的一把手。即便是博寶網、盛世收藏這些沒有自家門店的藝術品電商、他們也和專業交流市場、大型拍賣公司有著密切的業務往來。
2.三種經營模式
藝術品電商目前有幾種經營模式:一是網上商城,網站負責徵集並出售 ,賺取傭金或者提成,嘉德在線、。HIHEY在線、趙涌在線就屬於這種類型;另外一種是網上競拍,網站不徵集,但是負責組織拍賣,博寶藝術網的在線拍業務,盛世收藏網競拍業務都屬於網路拍賣;再一種就是平台型電商,開放給各類賣家和物流服務商,不直接介入交易行為,賺取傭金或會費,比如易拍全球。這幾種模式在各大藝術品電商網站上均有交叉,尤其在綜合性的藝術網站上更為突出,比如雅昌藝術網既有商城性質的「精品導購」,也有競拍性質的「競拍專場」。
3.更多的是「藝術消費品」
藝術界業內的共識是:傳統拍賣大廳里賣的都是5萬元以上的拍品,5000元以下,那是要虧本的。傳統拍賣行在高昂的運營成本面前,難以彙集小資本買家,互聯網恰恰滿足了這些小客戶。趙涌在線董事長趙涌將適於網上拍賣的藝術品歸納為3點:標準化、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有廣泛的收藏群體。HIHEY網站旨在打造一個覆蓋各個階層的藝術品消費網站,從1000元的新秀藝術家作品到價值上千萬的頂級藝術珍品。嘉德在線拍品基本集中於2000元到3萬元之間。佳士得拍賣行CEO斯蒂文·墨菲也指出,「比較適合在網上進行拍賣的藝術品門類包括繪畫、雕塑、酒、表以及珠寶等」。目前出現在網路上的成熟拍賣品種主要涉及:當代工藝品、當代西畫雕塑,郵品錢幣等,很顯然它們都可以被劃分為消費類的藝術品。
4.目標群體「富二代」
通過電商買東西,當然和網路有天然的聯繫。所以藝術品電商的目標群體是70後HIHEY網站負責人何彬介紹,在公司的註冊客戶中,新買家以70後為主,其中有不少是工薪階層。新一代有著與傳統買家不一樣的藝術判斷力和藝術消費能力。他們很多是公司的高管和所謂的「藏二代」。目前這些年輕人在藝術品定價和買賣上並沒有話語權,甚至他們只是拍賣場場上舉牌者的「小輩兒」,但是沒有人敢輕視網路的威力。新勢力探路,電商們還渴望年輕人帶來更多的「藏一代呢」。
5.如果真的說 「天下無漏」
除去本身價格就低的藝術消費品,一些高端的藝術品的網路報價往往也會顯得更加「實惠」,還會以超低價起拍。很多人面對著屏幕,滿懷著「撿漏」的心。但是在這裡適當潑一下冷水也是好的,網路競拍中即使底價很低,沒有達到賣家的保留價拍品也不會成交。參與者眾,好東西在網路上對峙「杠上」的機會更大。博寶網副總經理姚雪鑫介紹曾經拍賣過一枚古錢幣,起拍2000多元,十幾天出價100多次,最後競價到十幾萬。
不過電商低成本運作、低傭金的交易模式,是吸引買賣者交易的重要交易渠道。拍賣行傭金一般達到25%-30%,畫廊一般和藝術家按五五或四六分成,而藝術電商以量取勝,毛利在比例在10%-20%。這樣也給消費者一定的實惠。還有就是網路的那條長尾,通過全球拍賣行競買藝術品,極有有可能在眾多行家的鷹眼之下撿到「漏」。
6.領頭企業目前缺失
馬雲曾說「淘寶是是長江里的鱷魚,我的競爭者是海里的鯊魚」,十年間淘寶這條鱷魚緩慢的攪動起整個商業市場大海的波瀾,可是藝術品電子商務領域裡並沒有任何一家領頭企業。目前的藝術品電商規模小,往往是配合線下拍賣作出的營銷和補充,沒有專註於自有品牌的建設。很多傳統電商上線多年,依舊在小圈子裡口碑經營,更不要說和傳統拍賣公司競爭了。買電子產品去京東商城,買護膚品去聚美優品,企業批發去阿里巴巴,可惜藝術品電商沒有這樣具有實力的資源整合者。2013年上半年據工信部的統計我國已經有4.6億網友,如何調動更多人從網路加入拍賣,道阻且長。未來的五年十年之內,也許會有藝術品電商躋身一線拍賣行。
老生常談,盛世收藏,網路交易是最為年輕的藝術品交易方式。但是它並不能終結這個行業長期積累的,鑒定難、不保真、價格虛高等頑疾。網路的虛擬性和透明的交易過程,還會使這些問題擴大。物流和保險等相關配套的不完善加重了競買者的擔心。此外由於《拍賣法》中沒有明文規定藝術品線上拍賣的條目,這也成為了行政監管部門的空白地帶。一家電商網站的交易須知上,我摘取了這樣一段比較能代表藝術品電商的現狀:「本網對所交易的物品不提供任何形式的鑒定,證明的服務。如果發生交易糾紛,先買賣雙方本著友好協商的態度來解決問題,一周內未果,本網具有最終裁決權」,「因市場因素致使商品漲價跌價而使任何一方得益或者受到損失,均不在本網交易糾紛處理範圍內。」
只關注當代藝術,從我日常所知得到下面的分析:
感覺有競爭關係但不會對大的拍賣行造成什麼影響,主要原因是客戶群不一樣,拍賣行拍賣目的除了錢還有炒作價格、媒體炒作、藝術家加入更高行列等目的。手裡有貴重藝術品的客戶、或者希望炒作的藝術家與畫廊都不會選擇網上拍賣,而希望賣出好價格的藏家也希望藏品在拍賣行中通過激烈的氣氛賣出更高的價格(有很多超過目標價很多倍的案例)。
網上拍賣,我大致看了感覺Amazon做的很一般,還是 artnet http://www.artnet.com/auctions/ 更專業,Amazon雖然用戶量大能保證一定數量藏家間的出價競爭,但沒有太多知名藝術家作品,不會吸引太多大藏家的注目。要了解一點歐美國家藝術品佔GDP比例是中國的幾十倍,普通人也會有購買藝術裝飾品的需求,所以Amazon滿足這部分人的需求更大。
artnet 雖然知名度不大,但因為其專業服務多年,而且有以往拍品的價格數據,所以能滿足一些小藏家的購買需求,以及投資型藏家的出貨需求,雙方可以以合理的價格成交。
居然被邀請了!
作為二道販子,只去過幾次拍賣現場,不敢妄言懂,只是從自己角度出發去看。
作為買家:Amazon Art這種類型的,我跟大家意見差不多,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一般不會選擇在線上交易,因為畢竟要承擔的風險太高。拍賣會前的展出等活動可以讓買家近距離肉眼了解拍品的細節,真偽等很多方面,這點在網上還是無法實現的。雖然大爺們一般都很有錢,一擲千金的舉牌小意思,不就是玩嘛!但是拍到的東西真偽,或者某些細節不滿意的話,怎麼辦?所以感覺ART這樣的在線拍賣,刨除人為操作之外,真正能賣出去的大概都是價格較低的二三線藝術品,或者尚未被確認的好東西,當然如果我覺得好,而又不貴的話,還是會願意嘗試的。結合年齡、使用電腦的習慣、對網購認知程度等等,所以應該說目標人群會有交集,但不完全重合。
作為賣家:這只是多了一個渠道,本身藝術收藏品就像樓上SILLYBROTHER所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和接受的,這就決定了其圈子之小。既然拿出來拍了,當然是希望能賣出去,多一個渠道不是更好,作為新興的項目更會吸引更多眼球。當然一線的藝術家可能不太願意送拍,畢竟還是要去到牛逼點的拍賣場才撐得起他的價格。所以我覺得一樣是會有交集,但不完全會有影響。
瞎寫,勿噴。
謝謝邀請。在當下的技術條件下,我覺得網路藝術品拍賣平台尚未有與傳統老牌拍賣行競爭的空間。
第一,藝術品收藏與交易這個環節象網路電商出售的商品一樣,能相對地容易判斷鑒別真偽。而且藝術品一般具有唯一性或者限量的特性,所以遇到貨不對板或者疑為贗品的情況也是個相當大的問題。藝術品收藏鑒賞除了需要相當豐富的鑒定知識與眼力之外,最重要的還需要眼見實物;對於西洋藝術這一塊我不是特別熟,現在在中國書畫這一塊的贗品的製造技術已經相當高,高到連很多資深的行內人都很難分辨。眼見都難辨真假,何況網路電商。
第二,老牌傳統拍賣行靠的是專業的鑒定團隊與口碑以及名氣,在大型拍賣中買的東西一般相對較有保障(只是相對,國內幾家大型拍賣行也曾屢次出現過負面新聞)。而且,藝術品拍賣還有一個免責的條款,就是你買回去,是真是假都是你自己的責任,我拍賣行只是提供平台。網路電商平台很難打造大型拍賣行那種讓藝術品收藏者放心的品質。
但是反過來說,隨著網路的發達與70s以後出生的人對網路的依賴,網路藝術品拍賣平台還是有生存空間的,不過絕對不會是和拍賣行競爭的方向。進入拍賣會現場競買如果沒有保證人至少也要繳納3-5w(國內小型公司舉行的拍賣會)的保證金,沒有興趣和一定知識背景的人也不會隨隨便便去參加一場藝術品拍賣會。網路平台沒有任何門檻,只要你有網銀,賬戶夠支付,就能買下一幅畫作。所以在我看來主要的生存的空間就是賣一些現代畫家、年輕畫家、熱門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比如村上隆、奈良美智之類的限量版版畫、一些剛畢業沒名氣但是有潛力的年輕畫家的畫作。這一類的作品在售價上既不會太高,也是青年收藏家練手增長知識的機會;對於行內的老玩家,也是一種消遣。
因此,我的結論是目標人群稍有交集,但不會完全重合。兩者不會是互相競爭的關係,在未來甚至會形成一種良性的互相促進。
ps 今晚晚餐喝了點酒,語言組織上可能有點前言不搭後語,湊合著看吧。見諒。
----------------------------------------------------------------------------------------------------------------------------------------------
剛剛上了amazon art逛了一遍,發現對於藝術品買賣這行業來說,亞馬遜還是達不到那種感覺。
商品分類、搜索、客戶服務這方面,感覺我要買一幅畫好像要買書,冷冰冰的,也不能在購買前和購買後繼續為我提供我需要的服務。
對於亞馬遜做的這個平台我不看好。負分。
不同 而且這種對比沒有意義
同意鄭坤答案, 基本不是一類人, 相反我知道有些去拍賣行買不是很貴的拍品的dealer, 比起亞馬遜會更關注ebay。
藝術品電商任重道遠,短時間不會對傳統拍賣行業產生衝擊,雙方優劣勢很明顯
僅從國內的拍賣場功能來說明這個問題:
- 通過拍賣場結識更多的相關人士
- 讓別人知道這項拍品(通常是字畫)被誰買去了,現場競爭有多激烈
- 可以看到實物
1、藝術品永遠不可能脫離現實交易環節,尤其是在中國有著當面交易的藝術品交易傳統。藝術品交易的本質是審美文化的一種交流,僅通過網路虛擬,只能解決一部分的交易,提供互聯網所特有的便利,但絕不可能取代實物交易。拍賣行主要是實物交易的場所。
2、互聯網誠信問題也是阻礙藝術品交易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在中國。國內目前的狀況是,藝術品市場本身就存在嚴重的誠信問題,互聯網中的誠信問題更為嚴重,因此在中國試水互聯網藝術品交易,一定會死人。請諸君看看嘉德在線的發展和資本的進入、退出,即可一目了然。
剛出來的市場不好說,還有待觀察。
-----------------------------------------------------------
藝術品購買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要經過看展覽、拍賣預展、畫廊的交流、藝術家交流、媒體上評論家的信息。對某一個藝術家過某一個群體藝術的長期關注。然後做出決定購買的需求。
---------------------------------------------------------------------------------
網路平台只是購買途徑的增加(如同加油站自助加油)。不會對市場的格局做出改變,但是會有很大影響。(淘寶就算比現在火10倍,也不可能看到商場和實體店)
補充一句:第一次被邀請,很開心。
藝術品的交易,電商網站做不太合適吧
貨源是直接競爭的,客戶群體就不好說了,看各自的關係圈和影響力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