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出身,如果想轉行哪個相關的方向比較好?

我是說還是跟建築相關但是不做建築設計。


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好,
至於是哪一行業並不重要,下面貼上我個人的轉行經歷:

年初的時候打算辭職轉行,到現在已經有半年了。
這半年思考了很多事情,做了很多決定,
放棄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寫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14年7月畢業於某C9聯盟高校,同年8月上海入職,
在建築設計行業工作了一段時間,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
工作之餘,繼續著參數化設計的研究,也算是興趣所在。
建築市場的走低在意料之中,在我看來,
不僅僅是資方項目減少,更多的是業內惡性競爭。

行業之中,利用計算機參數化設計(BIM是其子集)代替了大量人類重複性工作,
不斷提升設計能力與設計效率的設計單位開始搶佔大部分市場,
而其餘設計水平止步不前的,開始玩上個世紀玩剩的價格戰。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司在項目驟減的環境下,投標中標率下降的原因。

14年年底,我做的萬向立面系統(UFS)發布了,
主要是用於短時間內,生成參考立面的一個文件系統。
每天從下班後,一直工作到凌晨2、3點鐘,
網站前端、後端伺服器,設計、文案、產品主程序,
我一人獨力完成,持續了兩三個月。
截至現在,免費版本的下載次數已經有1400多次。
但UFS畢竟涉及到主觀藝術層面,我正在研究的萬向體量系統(UVS),
也許會更客觀,更受歡迎。

隨著建築市場的萎縮,行業競爭的惡化,以及移動互聯網的興起,
我決定把我已經做好的,和正在做的事都升級成App,
讓大家可以隨時下載,隨時使用。

15年2月,辭職,開始自學App開發。
期間春節到了,回了西安,真正在過年的也只有1天吧,
看了很多英文文檔,斯坦福的公開課,各種網站資料。

3月,「過」完春節再回到上海,又自學了一個月左右,
對Swift及Cocoa Touch中的相關框架已經非常熟悉,
覺得技術差不多可以把另一個簡單的想法實現了,
於是Mark Mycolor這個小App就這麼出來了,主要用於收集喜歡的顏色,
免費的,無廣告,做這個App大概用了三周。

4月,國內外網上的學習資料都看的差不多了,
但有很多架構層面的東西不太了解,所以決定找一份工作提升一下技術,
找工作並不容易,面對很多轉行的質疑都無力解釋,
好在互聯網中大部分人都是因為興趣所在轉行進入這個行業的,
並且據我了解,很多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人,畢業後並沒有做技術,
在一次次的失敗之後,終於進入了某公司,工作了4個月。

在這4個月內,給公司做了3個項目,自己業餘做了一個小遊戲。
順手安利一發:我和女友業餘一起開發了一個建築問答遊戲,
建築師之夜,在AppStore可以搜到,大家可以下載試玩一下,
如果有被萌到的話,不要吝嗇你的贊哦~

畢業一年,認識了很多朋友,土豪、大師、創業者、技術宅、文青等等,應有盡有,
真的收穫了很多,放棄了很多,自問對得起逝去的日日夜夜,
熬夜畫圖、編程,早起跑步鍛煉,周末看展逛公園。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接下來會繼續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借用建築師之夜簡介里的一句話:黑夜已經到來,黎明還會遠嗎。


謝謝大家的點贊支持!

~不斷收到來自建築專業小夥伴們的私信,大致都是關於如何轉行影視行業,跨考電影研究生及出國方向等問題。這裡我統一回復下:

再次聲明,我還未進入電影行業且研究生在讀,不敢亂提建議誤人子弟,但歡迎同好共同摸索前行。目前也只是報了兩個概念設計培訓班,一個遊戲向用來打CG繪畫基礎,一個影視概念班掌握行業信息和準備作品集。等這兩個班結課後我會專門寫一些關於轉行途徑及影視概念設計的內容。

關於劇組對影視概念設計的要求

評論里有人提到國內劇組對概念設計能力的要求。確實,國外好萊塢高度工業化,職位細分明顯,既有專業的概念設計師,也有傳統的布景設計師。但國內目前影視業剛起步,除了少數大片能細分出概念設計組,其他劇組都更傾向招聘全能型人才(會繪製概念圖、氣氛圖,又會3D建模及繪製製作圖)。這既是挑戰,也是提升自我價值的機遇。

之前曾跟一些在劇組的前輩及朋友聊過。作為建築生的我們,在工業製圖(包括建築製圖)的技巧及能力上是處於影視行業平均水準之上的。要知道,電影算是一個龐大的工業產品,繪製的設計最終都是要被搭出來或製成道具的,圖紙的精確與產品的落地十分關鍵。但建築學作為理科專業,轉行電影美術的劣勢在於缺乏包括造型能力、繪畫技法在內的美術基礎。

一位從央美建築專業畢業,剛進入劇組的學長跟我說,相比於其他專業,建築專業背景在影視概念設計方面的優勢在於參與設計年代戲題材項目時,我們對於中國建築史、建築結構、年代特徵的較深了解。設計出的場景建築在合理性、平面到空間的邏輯性上會比別的專業的人強。劣勢在於在製作玄幻、魔幻(甚至將來的科幻)題材上,我們的合理性思維會束縛自己的想像力,在設計的剪影、內部造型上往往不夠出彩。他還提到說,電影室內場景的設計往往比室外的場景難,這也算環藝、景觀專業轉影視布景的優勢所在。

當然,概念設計並不是說只有CG繪畫一種表達,國外有用鉛筆完成設計的大師(例如《指環王》的概念設計師Alan Lee),也有3D建模輔助出圖的大神(比如遊戲《神秘海域》的概念設計師Eytan Zana),會SU、3DMAX、MAYA的建築學生在這點上會加分不少。除此之外,由於影視氣氛圖為了追求效率和真實度,基本都採用照片拼貼+CG繪畫的方式來完成,對於那些建築系的P圖大神,這部分顯然上手很快。

Alan Lee為《指環王:雙塔奇兵》設計的概念圖

Eytan Zana用3D輔助繪製的概念圖

總之,如果想在影視行業有更高的發展並想參與更核心的電影前期創作環節,學習概念設計是轉行電影美術繞不開的坎,畢竟大部分人也不希望在劇組只是一個專門畫CAD製作圖的單一職員。

以上這些算是自己的感想和補充,以下為回答原文:

----------------------------------------------------

離這個問題提出的時間點已經過去兩年了,回過頭看,2015年那會兒似乎已經是建築行業的「冰點」了。直到2017的今天,建築的「衰退」話題依舊沒過去。從「逃離設計院」「湧入地產公司」,當初的「天選之子」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知乎「勸退」專業組成員。

前不久,周榕老師的一番言論更是將「外國的月亮」拉下神壇。說來一點也不奇怪,建築師在國外早已不是和醫生、律師平齊的高薪職位,入學的建築新生往往也是因為對建築、繪畫、美學等藝術領域的熱愛。(甚至還可能僅僅因為一部電影:在2012年,韓國電影《建築學概論》的熱映,直接拉高了韓國建築學校的申請人數)

韓國電影《建築學概論》

2013年,紐約時報和CNN等知名媒體都因為當時高達13.9%的建築畢業生失業率紛紛以「建築師的奮鬥」為主題進行報道。許多西方建築公司不願意僱用新的全職成員加入他們的團隊,導致大約40%的建築畢業生畢業後追求建築專業以外的工作

既然國外的建築業早已唱起了夕陽紅,為什麼大家在尋求相關出路的時候不試著參考下國外的建築畢業生呢?

其實,早在2013年Archidaily就列出了建築生畢業後的職業去向:

以下部分內容引用自Archidaily文章:"Star" Architects: The Story of 4 Architects who Made It in Hollywood

請看下圖!

上面除了別的回答里重點探討的以傢具、服裝、網頁、二維圖形(插畫或平面設計)為代表的「設計相關圈」,還有建造教育旅遊等領域的職業推薦。

但今天我要重點介紹的是國內目前討論較少的建築師的「電影」職業出路。國內由於影視業剛起步,人才市場及製作質量還無法完全匹及好萊塢,所以建築背景的電影人始終不成氣候。

再來看看下面這張圖:

前方高能!!

擁有建築背景的好萊塢電影人圖譜

上圖為西方擁有建築學教育背景的電影人圖譜。

橫軸為他們各自的學歷背景電影成就參與電影的數量入行年份,縱軸為他們所處的具體職業:囊括了導演布景設計師演員

電影業是能夠為建築師提供廣泛職位的最有創意,最有影響力的領域之一。 事實上,那些具有建築背景的人幾十年來一直在向電影製作工業領域過渡。

但提到演員這個職業,你可能會說它不具備普適性和代表性,畢竟無論哪個行業,演技(臉)才是當演員最重要的條件。(心疼被過度炒作建築身份的吳彥祖...)

其實,對於考慮電影行業的建築畢業生來說,布景設計可能是最合適的入口。


接下來要介紹一位轉行電影布景設計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師Anshuman Prasad,我從他的成長背景及行業經歷中看到了建築師的另一番可能性。

建築出身的布景設計師Anshuman Prasad

先來看看他參與並設計的電影場景作品:

圖片來源自Anshuman Prasad個人網站:http://www.anshumanprasad.com/about/

電影《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

神盾局局長尼克·弗瑞的秘密住所設計

九頭蛇反派遺傳學家佐拉的地下實驗室設計

在《美國隊長:冬兵》的製作中,Prasad負責設計反派的地下實驗室。這個地下室設定為擁有五十年的歷史,封存著反派Arnim Zola的大腦。 「這是一個棘手的設計概念,」Prasad回憶說。 「這套地下室設備看起來應該像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所建,但它將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為了捕捉這個概念的「復古未來主義」氣氛,他決定採用一個參考地下停車場空間設計的方案,一排排厚厚的柱子加入到設計當中,總體上是一個帶有邪惡造型感的軍事建築設施。Anshuman Prasad解釋說:「這個場景里的電腦必須看上去有點邪惡

電影《全面回憶》

穿越地心的「超級電梯」Passenger Pods的內部倉設計

「超級電梯」Passenger Pods的電影劇照

此外,他還參與了《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龍紋身女孩》、《虎膽龍威4》、《敢死隊》、《終結者2018》等著名大片的場景設計。2012年,他因為《龍紋身女孩》中的設計獲得了「藝術指導協會」頒發的 「優秀製作設計獎」。下圖為至2014年他參與過的10部電影:

除了場景,他還設計電影中出現的道具,比如下面為《終結者2018》設計的Moto Terminator

《終結者2018》的反派機器人Moto Terminator

Anshuman Prasad本科就讀於印度馬尼帕爾理工學院,學習建築設計。他從小就特別喜歡看電影,大學時甚至常常躲進當地的錄像廳,看了上千部各種不同題材的電影。他認為當時的好萊塢相比於寶萊塢對電影場景及建築的設計更加重視。

在1999年完成本科學位後,Prasad在新德里的一家建築公司工作。 公司的工作很有趣,
設計包括了辦公室和住宅室內設計以及大型政府項目。但Prasad發現自己慢慢開始變得不耐煩,因為他明白就算是最優秀的建築從業者,職業的晉陞和報酬還是增加得十分緩慢。他認為一個建築師達到具備從業地位的水平需要耗費太多年限了。不安分的Prasad開始考慮好萊塢發展的可能性。

2002年,Prasad開始入學就讀UIUC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建築學院的碩士課程。他確切地知道他想學的東西不是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的羅比住宅或密斯·范·德·羅的西格萊姆大廈建築,而是弗里茨郎的《大都會》和雷德利·斯科特《銀翼殺手》里出現的建築。

他為電影《300勇士:帝國崛起》設計的的Artemesia"s Command Ship

要進行如此新穎領域的探究,Prasad需要得到好的指導; 他的論文導師凱瑟琳·安東尼(Kathryn Anthony)教授成了他的良師益友。 安東尼回憶說:「他從各種角度對電影進行了非常全面的回顧,包括物理環境對人物行為和故事的影響。」他的碩士論文——「超越現實:1980年至2002年主流電影中的建築敘事」 ( Mise-En-Scene: Narrative Through Architecture in Main Stream Cinema(1980-2002))在UIUC畢業生年度碩士論文中脫穎而出。

從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建築學碩士畢業,Prasad搬到洛杉磯去追求布景設計師的職業生涯。

2003年,Prasad在一個特效工作室擔任助理,他的老闆幫助他獲得了一張綠卡。
他開始工作,為幾部小型廉價電影創作了一些作品。 在三年之內,他被聘請為他的第一大片《虎膽龍威》的布景設計師。 他在這部電影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設想一個足夠強大的電梯,以容納反派的SUV。

他為電影《龍紋身女孩》設計的的Martin Vanger"s Basement

電影是一個合作為主的藝術形式,Prasad在創作過程中與很多公司合作。 在製作的早期階段,他經常與插畫師製作設計師進行交流。接近完成時,他花了更多的時間與工作室的施工團隊交流。 「藝術部門的大小因電影的規模和範圍而異,」Prasad解釋說。「例如,相對於戲劇藝術,一部科幻電影常僱用一個更大的工作團隊。」

Anshuman Prasad認為他的電影生涯更像是建築領域的豎向專業化實踐,而不是放棄建築從頭開始。因為他作為布景設計師的經歷讓他對空間的氣氛和特徵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光線、陰影、反射雨水在空間中創造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 作為一名布景設計師的好處是所有這些條件都可以控制。 他還認為,布景設計的最關鍵的方面是比例的控制,在這點上建築學背景幫助非常大。

「建築學的背景在布景設計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幫助我對於空間比例細節氣氛有了更深的理解」Prasad解釋說。

工作中的Anshuman Prasad

Prasad並不後悔花時間去設計那些不真實的建築。 他說:「當我設計布景設計的時候,我會經常看到建出後的場景和我最初想像一模一樣。」而在現實世界的考慮因素,比如房地產市場的起伏或者室內水暖或空調系統,永遠不會限制電影場景設計的發揮。
Prasad的建築雖然是虛構的,但它們是不朽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Prasad說:「你看五年前的建築,雨水和太陽已經對它產生了影響。但是我的布景永遠不會改變。 在現實生活中,它可能已經變成廢墟,但在電影中,它總是處於原始狀態。」

Anshuman鼓勵建築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探索並找到一種獲得並利用新知識的方法。「學習建築使我能夠相對平穩地過渡到布景設計。」他感嘆到。

無獨有偶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製作設計師(Production designer,也稱為美術指導,布景設計師的上級職位。)凱瑟琳·馬丁認為她的工作與建築師有許多相似之處。二者的任務都是通過控制預算、時間、後勤、規程等方式營造一個概念性的場景環境;二者都有相似的創作過程,比如構思想法,然後與專業團隊合作協調,最後將這些創意以實體形式呈現出來。當然,為了儘快配合電影投入拍攝,製作設計師的工作時間可比建築師緊迫得多。

《紅磨坊》《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製作設計師凱瑟琳·馬丁

和建築師一樣,製作設計師也非常需要合作、構思概念並懂得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同時,建築的3D建模建築繪圖技能在布景設計中發揮了巨大優勢。在專業領域,西方建築師是完成項目所需的無數建造團隊的中心。而製作設計師也是如此,他需要協調好從置景服裝燈光特效特技等在內的各個部門的合作。

以上內容出自Archidaily對凱瑟琳·馬丁的訪談:

A Conversation with Academy Award Winning Set Designer Catherine Martin

與建築師相比,布景設計師所創作的建築及環境擁有更多的創作自由度,也不需要太多考慮細節,看上去像那回事,足夠吸引人就夠了。但可惜的是,電影結束後,布景設計師的成果基本都會被拆除,雖然它已經永久地存活在電影中了。
當然,說是不太考慮細節,並不是說細節不重要。建築師考慮的細節在於細部的構造與節點的功能性與美觀性,而布景設計師考慮的細節在於場景中的每一個視覺元素(至少在鏡頭裡看到的那些)要讓眼尖的觀眾相信電影里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這需要一定對建築知識的精道了解。為了保證建築場景的嚴密性,好萊塢電影團隊里常包含建築背景的製作組成員。


其他邁進電影布景設計行業的建築人:

Tino Schaedler 1999年德國漢諾威大學建築學碩士畢業

從2003年到2011年,Tino Schaedler參與了多部電影巨制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廠》《V為仇殺隊》《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等。

Tino Schaedler參與過的十部電影

他曾在Daniel LibeskindBarkow Leibinger的事務所工作了三年,同時在柏林藝術大學負責Studio的數字領域教學。

他承認,作為一名建築師,他感到有些窒息。 雖然被建築的媒體和技術吸引,但他忍受了太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和少得可憐的工資。 他很快就意識到了他在數字軟體領域的建築設計能力和表現技巧的潛能,並決定去溫哥華電影學院學習。他在2003年畢業時獲得了3D動畫和視覺特效的專業文憑。

Schaedler意識到,他的建築背景在對其他領域的理解力和敏感度上提供了巨大幫助。放棄建築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它提供了更多自由創作的可能性串聯不用領域的機會。他的建築生涯轉變為虛擬布景設計師,這讓他不再受傳統建築實踐的限制

他把空間視為由敘事驅動的載體,而不是在概念上的三維網格。 Schaedler沉浸於完全掌控自己設計工作的激情之中,逐漸成長為虛擬布景設計師,藝術總監。

Joseph Kosinski 1996年斯坦福大學工程學士畢業 1999年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畢業

Joseph Kosinski認為學習建築讓他學到了兩件事:自我批評能力和明白了自己不想做建築師。

Kosinski於2010年憑藉《創:戰紀》(Tron Legacy)一戰成名。 他能勝任這些設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在學習建築時學到的數字建模技巧。最初,迪斯尼試圖使用與黑客帝國類似的電影製作方式,但是Kosinski說服製片人Sean Bailey僱用他,因為他有能力在Tron世界中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概念世界

《創:戰紀》劇照

2013年,Kosinski作為導演繼續指導了由湯姆·克魯茲主演的《遺落戰境》。這部電影首周便上升到了歐美票房榜第一位,使Kosinski的建築背景越來越受到關注。 在電影中,他創造了令人讚歎的虛擬建築作品——天空之塔,成為了科幻電影里的經典場景設計之一。作為一名電影製作人,他可以成為一個夢想家,使用與建築師相同的數字工具,但卻創造出目前無法建造的東西

Joseph Kosinski指導的三部電影

Colin Sieburgh 2005年康奈爾大學學士畢業,2007年哈佛大學碩士畢業

Colin Sieburgh

曾擔任《地心引力》《在魔鬼門前》等影片的布景設計及美術指導工作。

電影《地心引力》場景集合

碩士畢業後在Predock_Frane建築事務所工作了3年,後來轉到了南加利福尼亞大學負責本科建築及布景設計Studio的教學。

他所在的USC建築學院2014年春季Arch102b「升華」展覽

2012年,Sieburgh 決定進入電影業,雖然通過他在康奈爾時教授Mary Woods認識了一位製作設計師,但迷戀好萊塢的他還是花了些時間最終打入了電影行業,成為影視製作設計師和藝術總監。

成為布景設計師後,Sieburgh不認為他已經完全放棄了建築,因為他從來沒有真正把建築的正統晉級路線放在第一位。建築一直是他能夠探索其他設計領域的主幹背景基礎,在電影製作的過程中,他常運用和回顧他在學建築時所獲得的設計原則和知識。

內容來源於Architect網站對Sieburgh的介紹:

Working out of the Box: Production Designer and Art Director, Colin Sieburgh

Carlos Barbosa 杜蘭大學建築學碩士

曾負責美劇《迷失》電影《卡特教練》、《隱形人》等影片的製作設計工作。

CARLOS BARBOSA

Carlos Barbosa曾在新奧爾良的Perez Associates建築公司工作,參與1984年路易斯安那世界博覽會的設計。後來他幫助一個朋友在南加州大學設計他的學生電影作品,令他第一次接觸了娛樂設計行業。擔任製作設計師後,Barbosa除了電影製作,還繼續作為一個建築師參與了一些加州及路易斯安那州的建築項目。

Carlos Barbosa個人網站:http://www.carlosbarbosa.com

堪薩斯州立大學建築學學士

Jean A. Harter

她是美術指導協會會員,布景設計師及模型製作工藝師,擁有加州建築師執照。

Harter在自己的布景設計師的簡歷所展示的技能如下:

Autocad 2010 – 2D – Master

Vectorworks 2008 – Intermediate Level

Board Drafting Hand Drawing

Google Sketchup 7 – Intermediate Level

除了Vectorworks這個在中國不流行的建築三維建模軟體,其他都是建築學學生的必備技能,可見建築師的軟體及手繪技能在布景設計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延續

她參與了《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和多部美劇的布景設計,包括《真相背後》《幸福終點站》等。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布景設計師,他還參與了加州環球影城的部分主題樂園設計

Harter為《美國隊長》設計的飛機起落架

Jean A. Harter個人網站:http://jeanharter.com/

Kenneth A. Larson 擁有建築設計及室內設計學位的布景設計師

Kenneth A. Larson

Kenneth A. Larson曾參與過3部《蝙蝠俠》系列電影、多部《星際迷航》電影,《怪物史萊克》、《極地特快》《鬼語者》《美國恐怖故事》等布景及特效設計工作。

他於1978年開始在娛樂行業負責特效模型製作。1996年,他通過為電影《蝙蝠俠與羅賓》製作CG場景模型開始了布景設計師生涯。他是一名計算機圖形設計及特效模型製作專家,也是視覺特效協會的成員。

Larson為《美國恐怖故事》做的設計

Larson涉獵廣泛,包括影視布景設計、廣告設計、平面設計、主題公園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會展設計等與環境及娛樂相關的工作,擁有超過34年的設計從業經驗。他主要使用傳統的繪圖工具(鉛筆和畫板)和計算機輔助繪圖來完成設計任務。

Kenneth A. Larson個人網站:http://www.setdesigner.biz


總體來說,製作設計師布景設計師負責開發和創作電影或電視劇中所有視覺元素和概念。 這包括布景設計,勘景選景,場景陳設,道具製作等流程。在電影前期製作階段,設計師參考了研究了大量的圖像資料來定義整個項目的外觀和感受。這些視覺概念在之後過程中被繪製成施工圖進行搭建;被設計成圖像標誌或成為出現在鏡頭中的實體道具。拍攝期間,製作設計師與攝影指導人員進行協商,確保攝影角度與場景布局和演員調度的一致。在較大的項目中,製作設計師負責整體構想,而藝術總監則負責審核及協調所有部門。

看了以上的建築電影人後,我們不禁感嘆:這種在創意設計領域之間的跨界使得他們獲得了豐碩的設計成果,更高的薪水以及滿意的生活狀態。而他們的故事提醒我們,行業低潮並不妨礙建築教育給予我們的恩惠,建築人擁有更踏實的創意基礎技術知識在各行業間取得成功的靈活性

在一個標準的建築公司工作可能不適合每個人,每個時代也有每個時代的行業風向,最終成功與否的因素歸根結底在於個體的差異,打造屬於自己的職業道路,或許某個理想工作正默默地等待著你。

就先寫到這了,如果對建築轉行電影布景設計感興趣,可以繼續閱讀下面這篇我的回答:

有沒有哪個時刻讓你感覺「我的建築學沒白學」?

碼了那麼多字,覺得對你有用的話,點個讚唄~\(o ̄? ̄o)/


這個答案我可以根據自身經歷回答一下。先介紹背景,我是個二本學校的建築學畢業的女生,2014年下半年公司開始很閑很閑,做結構的整天打dota,建築的偶爾有一點活肯定也是給更有經驗的同事來做。大家也都知道,我們這行前幾年如果沒有大量的積累,沒有像樣的作品,接下來的職業生涯會很難走,所以我就開始想解決辦法。

首先,問題問的是「還是跟建築相關但是不做建築設計」,所以這個答案是根據建築相關性由強到弱來回答的。

最相關的一些:
1、去甲方。

但是一些實力比較強的甲方的用人標準也很高,要麼名校碩士要麼很有經驗,而且甲方也不適合女生去,應酬多。最關鍵的是,房地產行業整個不景氣,甲方的日子也不一定好過。

2、大學教師
這個要求就更高了,並且我認為你要是有這個能力的話也不會來問這個問題了。

3、建築刊物編輯
一般要求研究生,還得英文好,因為要翻譯國外的文章或採訪外籍建築師。在我認識到建築行業衰落之前我就打算邊工作邊考研然後做這個的。

4、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城市規劃
跟做景觀設計的了解過,這個也接不到多少活兒了,這個跟城市化程度有關係,基本上城市裡的景觀都做的差不多了。
室內設計還算可以,畢竟餐飲什麼的經常裝修,家裝也是有市場的。
城市規劃不是很了解,之前聽一個做城規的朋友說他們活兒也少,但不知道是不是每個院都這樣。

關鍵是,就算這三個相關行業還算OK,那也不是朝陽行業了,人家為什麼要招建築學而不是本專業的呢?當然,如果實力強運氣好我認為還是有希望的,有熟人介紹就更好了。

5.考公務員
規劃局啊、建委之類的,看你實力跟背景了。

6、綠色建築諮詢
新興行業,國家也在推動。但是LEED的認證不好考,而且"綠建"這件事是喊喊口號,還是真的要向美國那樣嚴格要求,現在還不能確定。總之就是,從業門檻相當高,而且還不能完全確定這是個很有市場的行業。

跟建築有點關係的一些工作:
1.做傢具、做展覽、玩藝術、包括其他人說的服裝設計

一般都是大師這麼做,他們是想探索新領域,我們是謀生。姑且認為可能性幾乎為零吧。

2.建築類的公眾號的編輯
這種還是需要有專業知識的人來寫的,但是你得愛寫字才行,而且崗位也很少,可遇不可求,不是一線城市的話就別想了。

跟建築沒什麼關係,但是會用到五年建築學習的知識的一些工作:
1.UI設計、 平面設計(互聯網)

雖然我們設計的是建築,但設計的基本原則原理都是知道的。三大構成也是學過的,手繪至少在學生時代也是練過的。
不過呢,這個崗位也是要求經驗的,很多人一看到建築學就把你pass了,因為大部分人以為建築就是做結構的做施工的,他們並不知道我們的工作是要考慮到審美跟設計邏輯的。不過天無絕人之路,你只要有很棒的作品集也是可以找到工作的。作品集準備起來並非易事,至少要準備幾個月。


2.建築相關互聯網產品的運營

跟建築完全沒關係的工作:
比如金融、程序員等工作,專業性太強,估計要在上個學或者再培訓下才行。如果英語好的話,可選擇範圍會大很多。之所以說金融跟程序員,是因為這是現在最火的了,畢竟我們離開了夕陽產業還是最希望去朝陽產業的。


-----------------------------------------------------------------------


11.06補充


整個建設行業都大不如前,想轉行的人也越來越多,不過大家還是要想清楚才行啊,不要盲目辭職,不要打無準備之仗。
離開,未必能找到更好的
離開,未必能找到更好的 離開,未必能找到更好的


微信公眾號:WonderAnnie


同濟碩士,馬上畢業,學了八年建築,做犀牛和revit的二次開發,卻最終成為一名前端工程師。想想是有點戲劇的,痴迷編程,兩周前骨折開刀,手上扎著鋼針,術前術後都在寫代碼。
大家都說互聯網+建築,但總覺得沒有人去深入了解互聯網,好,那我去。


對於上面的很多答案,並不是很認可。首先,諸如建築服裝這樣的,非能力卓群或家境優越的,很難去實現。
一般的普通院校本科畢業生,中小城鎮出身的少年郎,一旦畢業都會面臨著生存的壓力,工作、生活、家庭、感情等各方面的因素糾葛一起。第一選擇肯定是希望能夠有一個安身立命並且有長遠發展希望的工作,至於各位答主所提供的很多文藝工作,或者自由工作者,並不完全適合普通的個體,適合家庭條件有一定經濟基礎不愁吃不愁穿這樣的人群。
簡單來說,就是畢業了以後,首先要面對的是養活自己,能找到一份自己熱愛而又剛好能養家糊口的工作。眼下的建築行業處於一個極其嚴寒的季節,許多國企大院裁員降薪,甚至為了攬活不簽合同最後拿不到設計費的比比皆是,導致的結果就是建築師活一點沒少干,錢卻拿不到,等量的付出換不來等量的回報;私企小公司紛紛轉型做諮詢、策劃,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在校的實習生,如果願意繼續留在房產行業的,可以考慮營銷策劃、代理銷售等環節,回報率確實比設計加班狗強不少。
如果考慮轉行的,趁年輕及早轉入感興趣的新興行業,比如互聯網、金融、自媒體等領域。反正剛畢業,反正都是一張白紙,反正都是從頭開始,反正都要吃苦受累,為何不一開始就選擇一個前途光明的職業呢?何必要在這個風雨飄搖朝不保夕看不到未來的行業蹉跎青春呢?


有人專門寫過這個呢:《建築系學生的50種職業方向》 by五十嵐太郎

不過我是這麼想的

身為學景觀的,也在考慮轉行,之前一直在想 自己感興趣又跟空間設計有關的有些個啥,目前想到的有這些:

給題主一個思路好了,比如說我吧,喜愛動畫,而且也就畫畫的時候坐的住,最重要的是沒人會說這兒交通不行,那兒排水不行....

那麼結合自身學習景觀的背景,或許可以試試場景設計之類的~

如果題主對電影感興趣,可以去試試電影的場景設計 或者舞台布景之類的 看看這個 第三圖是不是很熟悉?立面圖~可以撇開一些規範什麼的恣意想像,一樣是要畫設計圖,然後搭出來的。
建築師的電影館的廣播

對畫畫感興趣,可以看看這個 存在在紙上的建築,沒有甲方!任你想像,可以往插畫家、繪本師的方向發展:只活在紙上的建築

如果有感於音樂 看看這個

(小田和正 原來是學建築的 後來進入音樂 他的音樂很多人評價有著建築 數學的美感~)

還有可以進軍時裝界 見這個 或許誇張了點 但可以見第二張 看到建築的美感了沒?

(之前跟著老師採訪過一清華出身學建築的 在香港工作了幾年 去了國外學習服裝 回來跟著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現在有了自己的服裝品牌~)

結合你喜愛的加上建築的背景 看看能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答主我扯的遠了些~見諒(&> o &<)

建築師轉行的有很多,建築師干無聊了干點別的玩玩的也很多,我覺得並不是哪個方向比較好,而是要看你自己喜歡和擅長哪個方面,主要還是喜歡嘛~下面舉一些建築師的栗子。
1.蘇五口/建築服裝設計公司。鞋履品牌PURLICUE,制服品牌Do nothing club
她的服裝和鞋子都充滿著建築感,而且很有多變性,可以根據自己喜愛自己調節,有雙鞋子甚至是可以自己剪出想要的樣子。

微博地址/蘇五口的微博_微博
2.張子裕/3D列印首飾
曾經帶過我大一的課程....然後跑去專心做首飾了。grasshooper+3D列印

3.五寶/畫手Jae-五寶的微博

超愛她的畫!!也是建築師,目前就職於某美院,最近在趕畫稿,貌似有新作要出版。

4.如果你臉好的話.....

這樣也是可以的。最後掛上一個谷德的採訪正在混跡或將要離開建築圈的設計師請耐心看完
希望對你有幫助,祝生活愉快


不瞞你說,我找到了一個方向——網站(頁)設計。這是個新興領域,建築師的所學完全排得上用場——結構、空間、形式、交互、內容...通常平面出身的網站設計人員,我覺得思維深度還是不夠,重點關注的是界面在平面效果上的絢麗,是很不夠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多研究國外的網站設計,現在還是領先中國幾條街,這也說明這個領域還大有可為。我在網上無意也看到國外一個建築師同時是網站設計師的案例。
說實在話,我對建築設計這個行當的前景從來就很悲觀,因為無時無刻不受著各種現實條件、物質條件的巨大制約,說穿了,世界隨時可以不需要那麼多建築,不需要那麼多建築師。所以說,要畢業的、或者混了那麼多年都還沒出頭的、甚至風光了一陣子的,都趕緊考慮改行吧——至少是跨行。


地產公司設計部。


贊同票數最高的答主,做哪行不重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好,倘若還能產生一點經濟效益的話,那更是好上加好。

13年以初複試第一的成績考上研究生,彼時志得意滿,誓要在建築創作的事業上灑出熱血闖出天地,之後跟著導師拚命做活,也去帝都傳說中最好的大院實習過,一句話,為了建築創作,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辭。

本身活躍於各類建築論壇,而學生時代相對較為「成功」的學習經驗也讓我勉強背負起他人尤其是低年級同學眼中所謂的「大神」稱號,不時有人詢問考研經驗、軟體學習、設計提高、工作經驗等等若干,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發現自己在「傳道授業」(也許用辭託大了)上的天賦熱情。但也因為時間精力關係,往往答疑解惑很不完整亦不系統。

於是我詢問自己,既然喜歡盡自己所能幫助後來同學提高進步,為什麼不系統化專業化呢?同年拉攏幾個有同樣志趣的同學,大家一拍即合,創辦快題社。雖名為快題社,目前主要在手繪和考研上給予幫助,但長遠目標是引入軟體、作品、設計思維等課程,彌補學校在建築學教育上的部分缺失。

我們從創辦到現在,經歷各種困難,然都堅持下來,始終把我們學員的錄取率維持在一個遠高於平均線的水準。世事無料,如今建築的寒冬來臨,各大設計院縮招,本科同學哀聲怨地項目幾無。十年前本科擴招的上游效應現在得到顯現,考研人數猛增數倍,意味著我們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風險與潛力並存。我想我會憑著熱情,把這個事繼續堅持下去,造福學生,成全自己,還有什麼比做喜歡的事情更好的呢?

最後軟廣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百度「有間快題社」


凡是和設計相關的,都別考慮了,那還不如做建築設計逼格高呢。
如果彙報和溝通能力可以,做媒體吧。


建築行業是在衰落,我有時候甚至會感謝這種衰落,因為這是外在的因素逼的你不得不去重新選擇,你到底想做什麼,你的未來要怎麼走…說不定這是一個契機,一個讓你生活更好的契機,所以不要一味的去想轉哪個賺錢,而是我真的喜歡做什麼,想做什麼


攝影師 哪個學建築的不會點攝影啊
插畫繪本 手繪嘛 不過這個靠天賦啊 畢竟現在有才能的人太多了
老師 這個最安穩,不過現在國內的好一點的學校都要博士畢業才行了
作家 文藝范嘛 看看人家劉家琨潘海天什麼的就懂了
室內設計 這個。。。等於是搶別人飯碗。。。額
出國諮詢 看看現在出國作品集多貴啊,有能力指導作品集的就當指導老師多好的
甲方 看個人吧,我不喜歡這個
遊戲動畫 二次元發展迅猛,場景設計師多牛啊
電影電視 演員靠臉 幕後也是可以的嘛!
產品設計 無印良品之類的牌子
服裝設計 哎反正設計本是一家,學通了就都行的、淘寶超紅的花笙記就建築師出來做的
古建築 舊城更新項目現在很火的
機場設計 中國崛起時期的特殊需求然而真的很需求
還有很多懶得寫了額_(:зゝ∠)_


。。。。。。。


只要有能力,哪一行都可以做的很精彩的!~(≧▽≦)/~


輔導出國留學作品集,暴利,而且工作量小


我不是建築學學生,但是我猜去大型3D遊戲裡面設計建築應該挺不錯的~


不知道有人看見沒 先回答著

大學同學 好多畢業後有些都沒繼續在建築行業 多方面原因吧 和建築相關的有些

1 室內設計 也就是新房屋的設計 現在買房子的人多要設計 收入不錯 也不是很苦

2 甲方 主要負責設計院 和 公司的溝通 有時候也要見政府領導 工作強度 大些 收入可觀 妹子也多

3..去大學助教 應為畢業不久 只能助教 福利好 假期多 收入可以 平時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


4 手繪班老師 軟體老師 在網上教課 專築網好像是 收入好 時間自由


出路高票都列舉了,秋招的時候基本上都試了一下,最後去了企業,崗位叫建築工程師,類似甲方工程師這麼個職位,但是和設計不沾邊。是工程崗,不是設計崗。

每當趕圖趕到吐的深夜大家都強烈的想轉行,白天想想覺得還是熱愛建築,而且學了這麼多年付出確實很多,於是很多人猶豫了又猶豫然後讀了個研 個研 研。。

但是我覺得,我愛的是建築這個專業,不是這個行業,沒必要再消磨青春了,愛的方式有很多種,我不做設計的工作,也會繼續關注設計。不矛盾。

在企業遇到一個設計院過來的建築師,已經40好幾了,我說你現在應該已經穩定了為什麼還要轉工程啊?他說是穩定了,穩定的熬夜,穩定的朝不保夕,穩定的噁心的甲方,穩定的工資打折發,穩定的付出多收穫少,年紀大了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收穫,很累。

轉行不是什麼很容易做出的決定,好在建築學本身方向夠大,可以去的崗位還是挺多的。按照興趣讀個別的專業的碩士也好,直接上手也好,都一樣,也都沒有又容易又有錢的美事。

也就是被建築大師的光輝和情懷洗腦以後反過來再用我只想過得easy又健康再洗回來。
但是不後悔學建築,是真的給了我很多。


建築學科班出身,在學校的時候就一直在提轉行的事了。建築專業轉行有幾個方向

1,房地產行業:房地產銷售,設計管理

2,設計行業:平面設計,網頁設計,交互設計

3,培訓行業:建築軟體培訓,施工圖培訓,方案設計培訓

4,教育行業:公務員,高中教師,英語老師

5,互聯網行業:自媒體運營,人工智慧,VR虛擬漫遊

。。。。。。

說說我的實習經歷以及目前的思考

【實習經歷】

建築實習

7月份開始了第一份實習,還是在北京某大院做建築實習,工資1800左右,做的工作也很瑣碎,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不過說起來也是一段不太愉快的經歷,帶我的李工雖然是一注,但我們之間的溝通就從來沒有順暢過,呆在他身邊我一直都是壓力山大,做事也是毛手毛腳,所以本來計劃干半年的實習,愣是才兩個半月主動辭職了,或許也是一種解脫吧!

電話銷售

10月份開始第二份實習,在龍湖地產做銷售,一開始主要還是想掙錢,因為建築實習工資太低,這麼大個人了,還得往家裡要錢,真是沒出息。

但工作了一個月,得到經理賞識,讓我帶帶團隊,我也覺得能從這之中學到很多銷售的技巧,於是欣然接受,整理新版話術,建立獎勵機制,培訓,搞了一個月的事情,客戶到訪量比以前多了不少,果然努力還是沒有白費。

但說實話,我很清楚,干銷售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我不可能只是為了賺錢活著,主要還是先培養能力,等時機成熟再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滿足,這樣的話,賺錢這件事才不會顯得那麼枯燥。

在這出來實習的半年裡,我參加了一些知乎大V的訓練營,也開始明白其實建築本身所涉及的層面太多了,要做一個比較出色的建築師需要的能力包括溝通能力,演講能力,設計能力,圖面表達能力,手工模型製作能力等等。

建築師本身就具有多面手的潛質,普通人能發展好一項就很牛逼了,建築師要同時具備這麼多能力,那成材率低也就是顯而易見的事了。

空口無憑,甩圖為證,以下是我找遍建築招聘信息之後總結出來的各級別建築師的要求。

看完這些招聘要求,真的感覺在學校除了自學一波軟體就沒什麼實用的東西了。

【能力分析】

建築理論?

瞎扯蛋,記住這個忘記那個,整天把大師掛在嘴邊,意淫個啥啊!;

手工模型?

大二的時候就不做了,大三全是電腦出圖,手工能力早就荒廢了;

手繪能力?

沒人監督就不畫了,水平能高哪兒去,特別是出了個偷懶神器拷貝板,如獲至寶,一要交手繪作業就瘋搶,交完就放角落裡積灰了。

溝通能力?

上課不是打瞌睡就是玩手機,老師一個人唱獨角戲,提個問題都是對牛彈琴,毫無反應,設計個作品,做完了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管他為啥,交了完事兒,糾結那麼多幹嘛?及格就行!

演講能力?

好不容易有講個ppt的機會,都是你推我讓的,哎喲,君子成人之美是吧,那我還得謝謝您勒!

方案設計能力?

呵呵!!!

軟體能力?

Abobe系列很多人還是ok的,建模軟體像cad,su可能一工作就會發現跟沒學過差不多,而offce系列估計沒人重視過,好多人不會。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如果走傳統行業這條路,可能是混不到主創建築師這地步的,最多也就項目建築師吧,這過程最少得十年,我必須考完一注,拿到中級職稱。

說實話太難了,我很難有信心堅持十年,並且從在學校的表現也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對設計的理解還是太淺,而且做設計的過程對我來說很痛苦,但成果又從來沒有讓我滿意過。

這特么就很崩了,既然看不到希望為什麼還要在這裡苦苦堅持呢?

【不轉行的理由】

為了錢?

說實話干建築天天加班,累死累活年薪也就十幾萬,和賺錢沒啥關係。

為了夢想?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位享譽國際的建築大師,有可能嗎?做啥白日夢呢?飯都吃不上了還建築大師呢?還是干點腳踏實地的事情比較好。

為了學建築付出的成本不浪費?

是,建築學五年,我比別人多花一年時間,還多交了一年的錢,這都是我的成本,如果畢業一轉行似乎五年相當於白學了,但是我難道真的要為這點沉沒成本耽誤我接下來最好的幾年青春,把後半輩子都砸在這個坑裡面嗎?這樣做是不是值得呢?

人生苦短,最好的青春我都用在了學習上,然後學完發現我並不適合這個專業,但迫於生活的壓力,我還得硬著頭皮去找那工資感人的建築實習,說是學東西,但實際上就是廉價勞動力,說實話很不甘心。

必須要搞點事情,所以轉行成為我一個必然的選擇,那麼轉行做什麼呢?

我已經做過的就是銷售,餐飲,看過別人做過的就是攝影,創業,建築培訓等等。

【職業選擇】

雙截棍教練

一開始的想法還是從興趣開始,比如做雙節棍教練,畢竟是黑帶水平,基礎不錯,而且也有渠道,不愁找不到工作。但經過參與活動,發現興趣還是不適合作為職業來發展,因為興趣是用來放鬆的,而職業是用來賺錢的,註定很累,所以與原來的目的相違背,還是不可取。

平面設計師

後來想過做平面設計,網頁設計,也去翻閱了一些資料,發現渠道確實不少,但是都需要花錢培訓,而且似乎自身的設計天賦還是不夠,感覺對做好設計並沒有太大的信心,所以還是算了。

自媒體

再後來把視野轉移到公眾號,自媒體,發現目前新媒體運營可以說是一個新興行業,個體可以通過網路來打造個人品牌,生產優質內容,獲得大量粉絲,然後開展業務,而將這個新媒體運營和建築行業相結合的產品也不少,比如一些建築公眾號,建築學院,專築講堂,築龍網,有方空間似乎都做的很不錯。

而我目前也是在知乎上寫文章,拿到編輯推薦的都是建築學的文章,那我是不是可以把這方面發展一下,然後結合建築寫出更專業的文章,成為建築類話題優秀回答者,然後與這些機構達成合作呢?

或許這就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吧!

總之路還有很長,要一步步走,真的沒有必要太過著急。

走一條未知的路固然風險極大,但終究是有無限可能,值得一試。


建築系在讀 即將畢業
從身邊的同學 還有已經畢業的同學們來看
有畢業了自己開建築事務所了的
有去搞服裝設計了的
有還是進事務所當了個小管事的
有搞室內設計的 包工頭的
還有不務正業比如我 打算去法國藍帶學廚師開餐館的
以及正在策劃火鍋店和婚慶公司的 哈哈哈哈


現在認識的想要轉行的建築師不是在往藝術家的方向發展,就是在走網紅的路線。
好沒創意啊……
Winter is coming


推薦閱讀:

此問題已經過期?
已過而立之年,對未來看不到出路感覺很痛苦怎麼辦?
學口腔醫學畢業的想轉行能做什麼?
你見過跨度最大的轉行是什麼?
你是如何轉行的?轉行容易嗎?

TAG:建築師 | 建築 | 轉行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