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當年劉備入川真的是幫劉璋平滅張魯,順勢聯合馬、韓組成聯軍揮師中原,是否可以幹掉曹操,光復大漢呢?

公元211年,劉備入川。公元214年秋,劉璋出城投降,劉備取得益州,留關羽鎮荊州。


這個問題表面上很簡單,深挖就說來話長了。


赤壁之戰後,如果劉備、劉璋、孫權、馬超、韓遂等聯合起來對抗曹操,可能把曹操打崩盤嗎?當然可能,幾率還是大大滴!回答完畢。


然而,知道這一點有什麼用呢?他們真的會聯合起來嗎?

我小時候聽過一個段子,斯巴達的一個敵人發了一封威脅信給國王,寫到:" If I enter Laconia, I will raze Sparta to the ground.「 (如果我攻入Laconia,我將把斯巴達夷為平地)。結果斯巴達國王回復:」if「。

同樣的,拿題主的問題去問曹操,阿瞞如果會彪英文,也可以回題主一個」if「。

當時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其他勢力加起來都沒有曹操地盤大。誰都知道弱勢一方應該抱團取暖,合縱抗強,否則只會被曹操各個擊破。可結果呢?劉備不但不和劉璋聯合,反而要火拚劉璋。


後來關羽水淹七軍,攻打襄、樊時,孫權如果和劉備通力合作,出兵合肥,那曹操就只能遷都,往北邊收縮了。但結果呢?孫權回手一刀捅在關羽背後,把荊州搶去了。


往前翻幾百年,秦國一家獨大時,六國什麼時候真心合縱過?相反還紛紛賄賂秦國,同時相互火拚不已。


往後翻幾百年,蒙古崛起時,西夏、金、南宋何曾聯合抗蒙過?相反,西夏附蒙抗金,南宋也聯蒙滅金。清軍入中原後,南明的政權也是內戰得一塌糊塗。


用鍵盤俠們的視角去看,這些人都是大腦殘,否則怎麼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呢?小勢力抱團都不一定幹得過強敵,你們還互相對掐,這不是自取滅亡嗎?所以穿越文為什麼會一時間火遍網路文學和電視屏幕,穿越到遍地腦殘的古代,你想不發達都難啊!

合縱、抱團,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問題就大了去了,這涉及到利益分配問題。劉璋、馬超、劉備、孫權聯合打曹操,誰去承擔損失,誰來摘取勝利果實?按照知乎上劉備粉絲的意見,那肯定是其他人當炮灰,大耳朵摘桃子啊!最後光復漢室,劉老闆登基不就完了嗎?多簡單的事啊!可是,這種想法,劉璋能接受嗎?孫權能同意嗎?馬超能支持嗎?憑什麼啊?


每個勢力的老大,都想讓別人當炮灰,自己摘桃子。所以他們之間的聯合,永遠是脆弱的。而且聯盟軍里勢力越多,戰鬥力越低。因為真干起架來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都打著自己的算盤。

始,賊每一部到,公輒有喜色。賊破之後,諸將問其故。公答曰:「關中長遠,若賊各依險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來集,其眾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一舉可滅,為功差易,吾是以喜。」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馬超起兵反曹,關中聯軍就是標準的小勢力聯合體。所以曹操看見多一個小勢力加入,就多高興一分。這樣的聯軍,看上去人多勢眾,其實互相猜忌,各自為政。曹操巴不得他們都衝過來,正好一鍋端。

曹操怎麼平定的河北?就憑官渡之戰一場勝利?那還差得遠呢!最重要的原因是袁紹死後,袁尚袁譚內戰不已,才讓曹操有機可乘。這倆兄弟難道都不知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他們不知道,也沒人提醒他們?當時劉表就給他們倆分別寫了信,信里言辭懇切,引經據典,表達的意思很明白,曹操強敵環伺,你們倆兄弟這樣掐下去吃棗藥丸!袁尚的支持者審配也給袁譚寫過信,那更是字字血淚,讓袁譚十分感動,」登城而泣」,然後拒絕了他。

聯合抗曹,怎麼個聯合法?袁尚認為應該讓他當老大,袁譚當炮灰,袁譚會同意嗎?凱申校長要「剿匪」,讓張學良的東北軍當炮灰,結果張二代直接給他來了個「兵諫」。袁譚也直接給袁尚來了個「引狼入室」,找曹操幫忙。於是,阿瞞馬上覺得穩了!


作為事後諸葛亮,我們可以盡情地嘲笑二袁腦殘、短視。但不讓你事先知道結果,你能肯定他們就一定會失敗?成功的例子難道沒有嗎?劉備、孫權笑而不語。


劉備不火拚劉璋,他還能混成昭烈帝嗎?孫權不偷襲荊州,他還能當吳大帝嗎?大敵當前,依然紛爭不已的小勢力,誰都想當劉備、孫權,而不想當袁尚、袁譚。


所以,一般情況下,「合縱」是干不過「連橫」的,因為「合縱」的各方都想佔便宜,都怕吃虧,永遠不可能一條心。相反,如果他們不計較個人得失,真心聯合,那強敵就麻煩了。當年曹操聽說孫權願意吃個大虧,把荊州讓給劉備,嚇得筆都掉了。好在沒多久,他就發現這個擔心是多餘的。孫劉兩家聯合就搞得一地雞毛,如果加上劉璋、馬超等人一起摻和,估計阿瞞又該面露喜色了。


從孔明雍涼攻略,假想劉備的帝業輝煌之路 - 狐言論史 - 知乎專欄

歷史上任何大戰略家都不是墨守成規之徒,而必然要依據世事現實做相應與時俱進的調整,從來並沒有通用二十年不變的戰略。

歷史上任何大戰略家都不是墨守成規之徒,而必然要依據世事現實做相應與時俱進的調整,從來並沒有通用二十年不變的戰略。

孔明執政後,傾力和吳,放棄對荊州的領土主張,也放下荊襄、猇亭兩役幾近十萬大軍敗亡的仇怨,甚至不惜承認孫權稱帝的合法性來維護對吳盟約。正是放棄了早年隆中對「跨據兩州,並立北伐」假想,而全力北上爭奪雍涼。

只可惜此時天下局面已定,曹魏已據天下九州,三分天下有其二,如此巨大實力差距,實非人力所能挽回。

注意到雍涼地區作為曹魏收入囊中的最後兩州,時間恰與劉備入川相同。

「劉備入川到奪取益州,持續近三年(212-214年)、與此同時,馬超與曹操的戰爭同樣持續近三年(211-213年)」

那麼事後孔明一下,若劉備入川時不那麼急功近利的話,更兼顧利益和義信的規劃,該當是順應入川旗號,攻伐張魯,奪取漢中。

劉璋本非野心甚大的梟雄,一心自保苟安,如果劉備真心替他出力打漢中,而不是暗地謀奪他基業的話,劉璋又怎會不儘力保證其後勤?當時劉璋種種厚贈可為明證。

而以劉備軍聞名天下的戰力,區區一郡之力、並無大義名分的米賊張魯又怎能抵抗?

攻取漢中同時,曹操已經過近一年準備,起幾十萬大軍南征孫權,這種超大規模的戰爭計劃,即使曹操以劉備為大敵,要臨時變更戰略方向也是基本不可能的。(史實中劉備也正是以此時援救孫權為借口,卷了劉璋的厚饋,聲言東行。)

而關中西涼地區,最亂時大大小小十幾伙軍閥長期割據混戰,馬騰和韓遂互相攻戰到被韓遂殺妻殺子的地步。是以鍾繇進駐長安,才能以漢廷中樞名義分化利誘,名義上招撫他們。

馬騰之所以接受張既勸說,帶著族人兒孫去鄴城當九卿,也是廝殺多年倦了累了,抱著入朝養老的心態。

豈知其子馬超野心勃勃,背父棄族,聯合韓遂造反,才送了一家性命。就在劉璋請劉備入川同年,曹操決定徹底和屢叛不降的馬超決裂,早成階下囚的馬騰終於被滅門。性情剛硬如馬超,亦不免錐心泣血。

那麼劉備吞滅張魯後的下一步,就可聯合此時尚在涼州的馬超、韓遂等西涼諸將,趁此時曹操主力南進,與孫權對峙淮南之時,反攻曹操剛剛佔據、大量降軍駐守的關中三輔地區了。

此時曹操勢力對雍涼地區的掌控力遠非二十年後孔明北伐時可比。涼州方面形同虛設,雍州方面也剛剛經歷和馬超的大戰,駐守軍很多是新降之卒。想攻取雍涼,之後幾十年都已經沒有比這時更好的機會了。

畢竟馬超因背父棄族,在當時名聲極差,官職也只是個偏將軍;韓遂早年投身羌亂,是禍亂漢朝天下的著名禍首之一,雖然被招安洗白,風評同樣不佳;

他們如此,其餘諸將更無足論。論官職、論人望、論聲譽,他們的號召力都是遠不及劉備這個左將軍的,因此一旦組成反曹聯盟,劉備居於主導地位就是必然。

也不用擔心馬韓輩此刻會反水和心懷異心,因為曹操已殺盡馬、韓滿門,血仇早不可解。從他們的角度,劉備成事,頂多也就是將權柄收歸中樞,要的是他們的權,何況那一天還很遙遠;而曹操要的是他們的命,血淋淋的屠刀已經架在脖頸上了。

誠然論土地丁口富庶,此時破壞嚴重的關中遠不能和益州相比。但攻取長安和攻取成都,給全天下那些擁漢反曹士人的政治信號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光復故都、承漢高之基;後者不過是自甘為公孫述之流罷了。

從爭天下的角度,巴蜀只適合割據,關中才是帝王基業,三千年歷朝歷代無不證明此點。問鼎逐鹿,又怎能不冒一點風險?

劉邦同樣有漢中+巴蜀時,他的選擇可不是在天府之國老老實實種田,積蓄實力,而是4月才到漢中,8月就出兵還定三秦了。而劉備入川時,曹魏在關中地區的統治極不鞏固,亦不得人心,正與三秦王類似。

當時天下十三州,曹操佔七州,孫權兩州半,劉備半州,按史實方略,劉備最大時擴地至一州半,還付出沉重政治代價、埋下孫權倒刺隱患的同時;曹操已擴地九州,所得更大於劉備,其優勢反而進一步加大。

換言之,在劉備已失大半先手的時候,真心在有生之年爭奪天下,而不是滿足於割據一方,就必須孤注一擲,拚命去和曹操搶時間。

拿下長安、封鎖潼關,於故都祭西漢高祖世宗七廟之後,劉備便名正言順的承繼高祖和世祖事業,會被擁漢反曹士人當做真正的光武再世和真命天子,政治號召力將高漲到無以復加。如此方可以稱得上是曹操從政治到軍事上、真正意味上平等的對手。

這就是長安的巨大政治意義,在馬、韓之輩手裡,不過是座破壞嚴重、難以養兵的廢都,而在劉備這樣一直高舉興漢大旗的反曹代表手中,又豈止百塊、千塊傳國玉璽可比?

如此在長安開大司馬府,行文號令雍涼益三州,便是為興復大業、事從權變。劉璋若抗命不從,那討伐他就是順天應命,名正言順的王師;再沒有任何道德負擔和減分;

若劉璋拱手稱臣,保證支應後勤糧饋,那分批逐漸將益州用事官員都置換成自己心腹後,留他一個益州牧的頭銜又有何妨?

何至於如史實一般,因為背信棄義喪失人心,於是在大批先期內應接應下,打個號稱暗主的劉璋還要浪費寶貴三年?更連法正勸降劉璋時,或被士人當面指斥時,都難以自圓其說,只能含混過去,顧左右而言他。

此時在涼州那些一直抗拒羌虜、心懷漢室的正直地方官員,如衛康、蘇則、姜敘、趙昂等人,都會迅速成為劉備的助力,而不是如史實一般,為了對抗為禍桑梓多年的馬超韓遂們,兩害權取其輕去投了曹魏。

讀史時能深切感受到當時涼州英傑的忠漢之志和心向朝廷中樞之心,如果彼時大軍踏入涼州的是尚能維持「弘雅有信義」聲譽的劉備,而不是馬超這種背族棄父的亂臣賊子,他們心向於誰也就可想而知。

這才是歷史上漢高祖劉邦和漢世祖劉秀鯨吞天下的手段,有大義名分在手時,又何須如玩三國遊戲一般,一個個州郡去攻略呢?

劉邦和劉秀的推進擴張速度遠勝曹操劉備,正因為他們幾乎每一步都做到了高舉大義旗幟,各地諸侯群雄們一半多是拱手臣服的。

至於對東邊的孫權,在把戰略重心轉移到雍涼的前提下,南郡和荊南不過雞肋而已,完全可以當做歷次討價還價的籌碼,依次讓渡以換取其長期拖住曹軍主力、承擔全部的長江防線,又何必強求非要將所有領地聯成一塊?最終將關羽軍主力抽調出來,確保對雍涼益三州的統治鞏固才是正道。

那麼天下就將是一個類似於南北朝時周齊陳三國對峙的格局,如此方才是勢均力敵的鼎足三分,而全據故秦之地的劉備集團有形勝之便,高屋建瓴之勢,自然就成為了最具統一可能的一方。

或論,將後勤交與盟友,若劉璋心懷異心反水,劉備軍豈不腹背受敵,進退無依?

注意劉璋給劉備表的官職,大司馬、司隸校尉;劉備投桃報李的,是鎮西大將軍、益州牧;

也就是兩人此時擬定的勢力劃分,是劉備幫劉璋擊滅張魯後,還要進一步北伐,克複兩都,奪取長安洛陽,光復兩漢的司隸校尉屬之後,再將漢中郡讓還給劉璋這個益州牧;

大將軍前加「鎮西」名號,可視為劉璋認可劉備作為大司馬,掌握光復後的漢廷中樞軍事大權,劉備認可劉璋佔領益州和西涼,負責整個國家的西方征伐。

因此若按這個規劃,兩人最終的分道揚鑣,時間線至少應是在奪取長安之後。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只是劉璋的一廂情願罷了。

至於在劉備奪取漢中時,劉璋若急著背離聯盟,勾結曹操和劉備破臉,於他又有什麼好處?難道只為得一個漢中郡?不惜換志在鯨吞天下的曹操做鄰居?此舉雖愚者亦不為。

更何況如此一來,背信棄義、謀害同族宗親的就不在是史實上的劉備,而反過來成了劉璋。一正一反轉折,益州士心民心盡在劉備之手。

史實中劉備從葭萌關與荊州兩面夾攻,背信棄義,逆勢而動,尚且兩年而滅劉璋。若劉璋當真做如此倒行逆施之舉,將大義名分拱手讓出、能不能堅持半年怕都難說了。那時劉備龐統也好,法正張松也罷,可真要大笑開懷了。

或論,放著已經擺在眼前的益州這塊大肥肉不咬,卻去打人口貧瘠的漢中和關中,豈不是舍易求難,風險甚大?

誠然這個方案也每步要冒相當風險,但可以讓政治聲譽和集團利益同時實現最大化。若以為聯盟只是為了將來互掐,有便宜不佔白不佔,其實就是把劉備視同如孫權一般的軍閥了。

孫堅瓜農子出身,比劉備更加不堪得多,孫堅孫策兩代都是靠攻殺朝廷官吏起家割據,原主公還是漢末頭號亂臣賊子袁公路。

所以孫權是政治根基不行,根本做不了匡扶天下的正義人士,只能做個亂世軍閥,地盤大一點是一點,割據能幾年是幾年,情勢危急時,厚著臉皮向曹操甚至曹丕稱臣,哪怕喊劉備「陛下」都根本無妨。

而劉備志向絕不止此,以軍閥的眼光衡量,才真是看低了他。

曹操孫權可以將盟約和信義當做草紙,劉備卻決然不行,因為政治聲譽是他奮鬥半生的立身之本、兵微將寡卻能一直對抗曹操的根基。

想想史實中取益州、自稱王這兩步對政治聲譽上的嚴重損害,孫權輕易襲取荊州三郡,幾萬野戰精銳更被呂蒙攻心,不戰而潰而關羽授首。你做劉璋初一,他做關羽十五,出來混遲早要還,又有什麼可抱怨的?

再看看曹操後方始終不穩,起事者此起彼伏,「挾天子令諸侯」的後患,就是他自己的臣屬和忠於漢廷的臣子一直沒有涇渭分明。連集團二號人物荀令君都最終與之決裂,勿論其他。

如金城太守蘇則這樣牧守一方的實職官員,在曹丕代漢時甚至公然給漢獻帝發喪。可說當時很多漢廷臣子,差不多是在一群亂世草頭王中,面對自己割據遠州封王稱帝的劉備、攻殺合法官員起家的孫氏軍閥,無可奈何勉強接受了曹魏代漢的最終事實。

—————————————————————————————————————————

若按此方略推演,劉備當真高舉復漢大旗,成功一統華夏,或至少收取雍涼益三州,還都長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三足鼎立,不再是六軍盡喪而啼血白帝,丟下一州基業給孔明飲恨而終。

那麼即使歷史大勢不可抵禦,他身後一兩代子孫後,政權依舊為士族門閥篡奪,而生平英雄事迹,寫在史書上也就無愧於大漢烈祖昭烈皇帝之名,可與高祖劉邦、世祖劉秀並肩無愧的大漢三祖,而不是僅僅以「蜀漢先主」之名記入正史列傳。

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更將崇高華美、光輝燦爛,「作為一個時代的終結者,以一己之力在第一帝國滅亡前夕,讓這個帝國並發出耀眼的最後一抹,划下最後,也最輝煌的終止符。雖然政治上『浪漫』一詞從來不是一個好詞,但是如果能夠做到,那對劉備而言,是非常浪漫的一個結局。」


寫完答案檢查後的補充:我感覺其實前4個問題解決後後面的情況是有一定概率打敗曹操的。。。畢竟分兵作戰還是有問題的,曹操沒有擄走東川的人力,漢中不缺人力,中原大戰數年,民心疲憊。客觀來說前四個問題解決的情況下曹操失敗還是有可能輸的。不過也只是有可能的,後面每解決一個問題曹操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啊。。。關鍵還是前四個問題,這些真的感覺不容易解決啊。。。
——————————————————————————————————————————
歷史沒有如果。。。
另外曹操已經天下有其八,中原大定,完全不是劉邦和劉秀面對的混亂割據局面。
當然,要是劉備有劉秀的位面之力就有可能啊。(超高人格魅力的劉備組成的二劉馬韓聯軍與曹操決戰關中西平原,然後天降隕石砸死曹操。。。)
——————————————————————————————————————————
不開玩笑的說,依照問題的假設,我有幾點疑問。
1、劉備幫助下真能幫劉璋打敗張魯么?東川地勢險峻,蜀道自古難,張魯可能被打敗,但是會不會被消滅還是個問題。
2、如果真的消滅了張魯,那漢中的歸屬真的就順順噹噹的是劉備的?講道理劉備只是劉璋請來的客將,如果進軍東川,劉璋也不會只讓劉備孤軍得勢的。在對東川的佔領中,劉璋真的就會把漢中心甘情願的讓給劉備?
3、如果劉備的人望真的讓劉璋都感嘆,然後願意給劉備漢中地界,再有因為劉備沒有佔領益州,孫權很好心的沒有分荊南三郡。那麼。。。擁有漢中和南荊州的劉備就有了兩塊飛地了。。。而古代很難在兩片飛地上都實現單人統治,只能委任。那到時候劉備是坐鎮漢中還是坐鎮江陵呢?選好治所後另一塊飛地給誰委任呢?坐鎮漢中,荊南給關羽;坐鎮江陵,東川給魏延(可怕)?反正飛地就是個很糾結的問題,現實劉備坐擁荊益兩州的時候,就那種交通情況政令不通,關羽其實就基本是一個自治狀態了。
4、前面我們假設的所有情況全部解決,漢中和荊南之間甚至有蟲洞(不要在意細節)。那麼反曹操聯盟誰為主?首先我們看看反曹操聯盟的加入者有誰:劉備、劉璋、馬超、韓遂、孫權(沒有荊南魯肅單刀赴會事件,孫劉依舊蜜月【孫權在這個位面成為大好人了】)。那麼按照實力來講,至少孫權和馬超都不會認劉備當盟主的(原來的位面劉璋都可能不認劉備的盟主,當然我們這是假設劉璋已經崇拜劉備入迷了),最後劉備是不是成為群雄之首都是個問題。
5、如果不論任何客觀條件,大家都相親相愛,並且心悅誠服以劉備為盟主。那麼,曹操真的是可以被打敗的么?正常位面下馬韓聯軍在鍾繇、夏侯淵的經略下只在長安西北晃了晃;關羽的北伐軍曹操沒有親征,只出動了徐晃就挫敗了關羽主力;孫權多年主動北伐無一成果;劉璋,還沒聽說過他怎麼打曹操的。雖然涼州、漢中、荊州、皖城四路齊出,看起來真的有機會。且不論四路齊出的可能性和掣肘,張遼、曹仁、鍾繇、夏侯淵的能力也是不可置疑的,曹操只要各個擊破基本上就可立於不敗之地。
6、【別忘了,曹操內部還有尊皇反曹分子!曹操領軍在外時許昌尊皇派一起起勢!曹操必敗!】我個人其實一直不太看好212年以後的尊皇派了,荀彧都能死了,皇袍就是件衣服罷了。
7、【拖到220年曹操死了,一舉進攻,敗亡曹氏!】如果這幾年聯軍繼續相親相愛的話。。。那講真的,曹操已經讓我說死了,真敗亡你們服不服。。。
反正這種情況劉備就真的是神選定的男人了。。。不贏也難啊。。。


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日本佔領了整個中國。會不會有人在quora上問:如果當年國共合作,尋求美蘇支持,能不能抵抗得了皇軍。

然並

你關注到這個問題,正是因為沒有聯合起來。
不僅三國時候沒有,古代史遇到這種情況,大部分都不會形成真正穩固的弱弱聯合。

因為每一個弱方領導人每天一睜眼,就面對著囚徒困境。搶先背叛是優勢策略。雖然自己也知道不會長久

而那個時候的通信技術導致根本無法即使傳遞信號。無論是外交系統,還是情報系統。這個困局是很難解的


舉一個玩三國志13的例子。武侯劇本,我是劉備兒子,五品官,然後利用特權,和孫權結了總共9年還是12年的盟,當時天下是這樣的,劉備已經把長安和整個西涼佔了,孫權這段期間一直和曹操結盟,但前幾年也攻佔了幾個城市,可以說在繼續下去曹賊就滅亡了,有趣的是襄平居然一直沒跟曹操開戰。

我當時一品官,最後一次特權正在和孫權交涉結盟,結果一時手賤,點了同意去商量勢力方針,沒結成。然後,孫權TM就開戰了,他兵力66W,我21W,並且孫權有當時唯一一個十萬兵城,荊州全線淪落,關羽軍團解散了。

最後當然是劉備和曹操互砍了。曹操一開始和孫權一起把西涼,長安全部收回,後來我從交趾陸續收服了孫權幾個城,曹操同時也和孫權開戰,孫權兩面受敵,最後被滅了。如果齊心協力,天下可能會是孫權的,畢竟兵力攢的多嘛。現在呢,我是陷入苦戰,孫權沒了,曹操把孫權地盤幾乎全佔了,我漢中一帶也被曹操收復,現在就靠我一人守長沙來續大漢王朝的命了。估計最後天下還是阿瞞的。

結論,沒有永遠的朋友啊,不過你說的那個例子實驗起來難,結盟嗎啡,


首先,對付一個擁有八州之地的大boss,正面硬剛是不行的,還是得等天下有變。

其次以馬孝子的節操和韓斷臂幾十年的反水n重奏嘛。。。估計劉備還是占著漢中,借口漢中未定暫留後方,等馬超韓遂被曹操虐得差不多了再去接收二人的人馬。

然後估計還是回頭欺負劉璋。

這時候劉備就有當年劉邦崛起的雛形了,


說點什麼呢,沒有假如,三國已是歷史。


玄德已老,若劉季玉年若讓徐州時的陶謙,還是有可能的。張魯易滅,而馬孟起非久居人下之人,連之殊難,且蜀兵較西涼鐵騎為弱,弄不好便宜了馬超。


論:假如當時全真教丘處機沒有路過牛家村……


為什麼不如果三國聯合起來諸葛亮為曹操軍師.那現在美國都可以是中國的


首先,歷史不能用「假如」二字來推測的,假如六國聯盟沒有分裂,假如東吳沒有偷襲荊州,假如李自成安心當一個老實巴交農民,假如大清國沒有閉關鎖國,假如張學良不曾改旗易幟等等諸如此類。所謂歷史,是已經發生的事,無法加以改變,假設推斷是好的,但有時候我們不可以妄加判斷。
其次,現實真的如設想的那般?劉備劉璋韓遂馬騰孫權會在某一天,在曹操沒有預料預防的情況下,突然發動襲擊,西涼鐵騎攻入長安,川軍出陽平關據祁山相呼應,皇叔率荊州之眾瀕臨襄陽,宛城;東吳水師出力合肥壽春。一切看上去很美好,所謂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但實際上呢,這場場景可能只會出現在三國志遊戲中吧。馬韓是否能允許川軍與其會師關中,劉璋能不能在願意耗費大量川蜀人力物力來支持戰爭,劉備的荊州軍到底能對襄陽產生多大衝擊,孫十萬這次要在合肥大門外面呆幾天。。。等等一系列問題,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在軍閥混戰的年代裡,各大軍閥所思考的,往往是壯大自己的實力,擴充自己的地盤,一群各懷鬼胎聚在一起,真的能夠做到同仇敵愾?原本弱勢一方實力越分散,更給了曹操逐個擊破的時間和機會。
最後,我想說,即便是夢想中的事如實發生,那結果呢,還不就是西涼,川蜀。荊襄和東吳哪個再來挾天子令諸侯,討論下哪家繼續坐莊,其餘幾家分錢回家的事情。歸根結底,現實還是那個樣,能不能向口號中那樣興漢室。。。。誰知道呢。


道不同,不相為謀。每位軍閥心中沒有統一的堅定的目標,如何聯合與亂世梟雄相抗爭?


就算劉備先幫劉璋拿下漢中,他下一步還是得收拾四川,因為不佔有四川,他的地盤就無法聯成一片,後方不穩的話,無力北伐


如果江東扛把子不是孫權而是劉表的話,還有可能一戰,孫十萬為啥要跟著一起光復漢室?
聯軍入長安之日,就是我帝揮劍荊州之時!


三國志11威力加強版有一個漢室復興關卡,你可以體驗一把聯合諸劉、馬家軍等勢力復興漢室的感覺。


烏合之眾,豈能成行?


劉備就是二戰德國,劉璋就是墨索里尼了,你說這麼個隊友被張魯打的抱頭鼠竄,有什麼實力進中原,劉備估計還得分兵替他守四川。


曹操手握重兵,漢武帝制服匈奴時有大量的騎兵部隊,都部署在北方。這只是一方面,歷史或許不容假設。


劉備若照此操作,取得攻三輔的初勝,聲勢大漲,則。孫權懼,以「背信不還荊州」為名,襲殺關羽。

劉備若照此操作,取得攻三輔的初勝,聲勢漲而兵大損。則,孫權忌,以「背信不還荊州」為名,襲殺關羽。

劉備若照此操作,攻三輔時形成膠著。則,孫權大喜,以「背信不還荊州或關羽不借道使吳兵不能援劉備」為名,襲殺關羽。


當年董卓在的時候,袁紹等十八路諸侯都是這麼想的。


假如六國合縱,一心攻秦,是否可以幹掉嬴政?

NO!

歷史證明,只有秦才能統一中國,只有秦才能領導中國。

六國不能,孫劉馬韓之流也不能。

同理可證,只有魏才能統一中國,只有魏才能領導中國。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曹操的前車之鑒 陳友諒和朱宸濠仍然水戰時鐵索連舟以至失敗?
姜維不出屯漢中而出屯沓中,在地理形勢及國防準備上講,是否是極大的過失?足以陷蜀國於覆亡之地?
為什麼荀彧反對曹操進公加九錫,而這提議卻是荀攸提出的?
如果郭嘉活的像賈詡一樣長壽,會不會遏制住司馬懿的篡位行為?

TAG:歷史 | 三國 | 三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