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寫作毫無經驗。。。可是又想業餘寫寫小說,有什麼關於寫作方面的書可以參考?

雖然是作為業餘消遣,不過既然寫了,還是想寫寫好
在知乎上看過幾個類似的提問,都說要多讀書,想請大家推薦幾本理論性的書


基礎級:

《弗雷的小說寫作坊:勁爆小說秘境遊走》
小說寫作基礎,適合對系統化寫作知識零認知的同學看。看完可以基本對小說寫作有什麼必備的思路有個了解,對於整體塑造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21天搞定電影劇本》
編劇知識基礎,對於節奏表有個基本的認識,適合零認識的同學看。看完可以了解編劇的基礎知識,對整體結構節奏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三十天寫小說》(作推薦,非必備)
講訴寫作自製,一個老美三十天寫中篇小說的組織領頭人寫的。看完可以有一個對短期趕稿狀態的了解,初步認識寫作時會經歷什麼心理狀態。

進階版:

《弗雷的小說寫作坊:讓勁爆小說飛起來》
小說寫作進階,適合有一定寫作經驗(五十萬字廢稿起步價)的同學看。看完可以進一步了解小說的成分核心,怎樣的素質是讀者希望見到的。

《救貓咪1》
編劇知識進階,對於節奏表做深入講解,適合覺得自己總是寫卡殼的同學看。本書講解了在商業語境下,節奏表是如何奏效的,以及很多作者關於故事內容思考的經驗之談。

《小說寫作教程:虛構文學速成全攻略》
深入講解如何寫出一個好故事,真正速成。

《編劇的藝術》
詳細論述人物與衝突,好萊塢編劇必備書籍,品質有保證。如何寫出真實的人物與有層次感的衝突。

《救貓咪3》
如何寫出好故事,劇情思考的靈魂指導。

《弗雷的小說寫作坊:懸疑小說創作指導》
如何從最初的創意開始構思一篇懸疑小說,然後是人物,衝突,劇情。作者全面地展示了這個過程,生動精彩。

《你的劇本遜斃了》
一百個自檢的點,超實用的寫作錯題集。

《布洛克的小說學堂》
作家的日常,了解寫作中會遇到的所有問題。

核心版:

《劇本結構設計》
以衝突為核心的編劇教程,講述了如何抓住劇情中啊哈的那一下。實戰派。

《作家之旅:源自神話的寫作要義》
最實用最經典的英雄之旅模式詳解,符合自我成長和冒險型故事,好萊塢編劇演員必備書籍。

《經典人物原型45種—創造獨特角色的神話模型》
最實用的人物原型,全方位人物分析,實戰派。

《希德菲爾德經典劇作教程三件套》
好萊塢編劇經典,紮實詳盡的教程,實戰派。

《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
羅伯特麥基經典,但不推薦讀。

《好萊塢電影類型:歷史、經典與敘事》
詳解好萊塢如何征服觀眾,編劇理論最佳讀本。

————————————————————
2.24更新
《暢銷書寫作技巧》
別看名字土帽,這本書詳細講解了一些本能級別的寫文細節,提供了許多掌控讀者閱讀節奏的真實細節。稍微練過筆的都知道,寫文最難的地方在於細節如何鋪陳,沒錯,這本書就是講解這個的。

http://w.url.cn/s/CvzPSzx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先寫,找找你存在的、之前並沒發現的寫作問題。

我剛開始打算寫劇本的時候,看了幾十本這方面的書,不謙虛地說理論下的功夫真的很多了。
然而輪到自己真正動手寫後,發現之前的理論並沒有什麼卵用。
——不是說完全沒卵用,而是你會覺得你從書里學的看的那些東西太空洞,寬泛。可能對小說(劇本)整體走向有用,但是對於細節完全沒有指導作用。
多寫,找找你的不足,是出在對話?描寫?構成?性格?找到了以後,想辦法改進,慢慢摸索出自己的風格

解決了這個問題再參考上面介紹的很詳細的那位列出的書單。


題主,你就是懶,知乎上關於你這樣的問題已經有了很好的回答,隨便搜搜就能找到。想寫小說又懶得尋找寫作方法,所以你寫小說不過是一時興起而已。

不過我已經幫你找好了,有哪些關於寫作的書籍值得推薦? - 閱讀


說句題主不愛聽的,所有理論書都沒什麼作用。如果真的熱愛寫作,那就多讀好的作品多體驗生活,這是基礎也是階梯。


老舍的《出口成章》可以一看。


給你來個具體點的。想看更多類似的文章可以看我的相關豆列:寫作類書籍的書評
練好寫作基本功

《寫好前五頁》,有人評價說,作者太高估讀者的耐心了。的確,如今,讓人放下一本書實在太容易了,哪還用得著五頁之久呢?
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大家普遍缺乏耐心,時間是緊缺資源。打開一本書,目錄瀏覽一遍,就會決定是否繼續。正文開頭幾段話,甚至第一句就可以確立整本書給人的印象,從而考慮是要認真讀完,還是粗略瀏覽,還是部分閱讀,還是乾脆直接放棄。
好在,跟那本名字很相像的《寫好前五十頁》一樣,書名里的數字只是虛指。五頁有可能是五句話,也有可能是五十頁,全看具體情況而定。而且在內容上,它講的也遠不止前五頁,而是涵蓋了除情節以外,小說從頭到腳的常見問題。
因此也有人說,這本書簡直就是「雷文欣賞」,因為它舉的例子大多是渣文。
我則看它更像是一本中學生作文指導大全。它全面羅列了編輯眼中高頻率的書稿錯誤,並提出修改方案,布置「課後練習」。幾乎每一章都是這樣的教科書式結構。觸目驚心的反面教材,幾乎刀刀見血,很少有入門小說作者能全身而退。畢竟,大多數人都不是天才。而且,即使你有一定的天賦,有了專業的指導也只會錦上添花。

最近突然想起幾年前沒寫完的一個中篇小說,那種所謂挖坑不填的文章(寫到這,又想起瑪格麗特·艾特伍德把作家比作「掘墓人」),我調出來匆匆瀏覽了一遍,想看有沒有重新發布的可能,結果羞愧至極。
天哪,這都寫的什麼啊?要多幼稚有多幼稚,要多笨拙有多笨拙,沒有最基本的小說技巧,謀篇布局混亂,人物性格單薄,情節蒼白乏力,哪哪都是毛病。唯一稍感欣慰的是,如果保留原先的主題,大刀闊斧改改,仍還有勉強見人的希望。
碰巧這時候我開始讀這本書,就像遇到了一位諄諄善誘的好老師。好的老師會指出你的問題,但不是打擊你的自信心。對照自檢之後,我理出了一些具體的修改方向。

很多人都不喜歡修改文章這件苦差,我也一樣。語文老師當年反覆強調的「文章不厭百回改」,大概真正聽進去的人太少了。但是,只要深入了解就會發現,這一點也是很多作家重點強調並嚴格踐行的成功秘訣之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改過7遍,《安娜·卡列尼娜》寫了5年,僅開頭部分就修改了20次。魯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不足4千字,卻改過160多處。
諾亞·盧克曼也強調修改和錘鍊的重要性。「瓦格納花了36年創作《帕西發爾》;瑪格列特·米切爾花了十年進行調查研究,創作出了《飄》。羅馬詩人奧維德說過,一個人完成作品之後應該再等九年才能公開發表自己的作品。這是鬻文為生者與真正的作家之間的本質區別。」整本書彷彿都在你耳邊不斷敲著警鐘:「你的文章該改改了!」


寫作的初級問題

隨便舉個書中提到的反例,你們感受一下。
「炎熱的、乾燥的、晴朗的而且灰塵漫天的一天」,這種句子是不是隨處可見呢?不管你有沒有寫過,我想我肯定是寫過的!保不準這一篇里就有。
盧克曼點中了我們大多數人的通病:形容詞和副詞使用過多。表面上看,這句子好像沒多大毛病,但實際上是在濫用形容詞。好消息是,這個問題不難解決。與其寫得這麼籠統和俗套,不如用一些比喻或者具體的描述,反而生動得多。
書里舉了大量例子,比如:與其說「她是一個善良的、仁慈的女人」,不如說「她是一個活菩薩」;與其說「他在很快地跑」,不如說「他在衝刺」;與其說「他把辦公室打理得窗明几淨、井井有條」,不如說「他把辦公室打理得像一條船一樣」;與其說「這人長得身材魁梧、體格健壯、膀大腰圓」,不如說「他的體格就像熊一樣壯碩」。看上去明顯更簡潔,更有味道,同時無損你想要表達的意思。記得斯蒂芬·金也說過,好的描寫就應該是清晰的,意象清新,用詞簡單。

不過比喻是一把雙刃劍。「假如你的比喻不恰當,那麼這個比喻的不精確程度就會被放大許多倍。不好的或者俗套的比喻在紙面上是相當刺眼的。它們要麼說明比喻不準確,要麼說明作者懶於尋求正確的視覺畫面。作者在寫作中應該竭力避免這兩種現象。 」另外,用多少比喻也有講究:用得過少甚至完全不用會缺乏感染力,用得過多則讓人摸不著頭腦,精疲力竭。
盧克曼認為,寫作的內容需要「具體化」,這是好文章與差文章的區別所在。而為了精確使用好比喻,認真的作者必須主動學習辭彙,堅持不懈。「假如作者不夠在意作品能否精確地描繪出正確的畫面,那麼讀者為什麼還要浪費時間讀它呢?」

除了要保持書稿整潔乾淨,避免形容詞與副詞過度使用,以及恰當運用比喻之外,作者還指出了其它兩個寫作的「初級問題」,彷彿在上一堂語法課——文章的「聲音」(包括句子結構、標點符號、人稱代詞的過度使用等問題)和文體風格。
針對「聲音」,他建議:「把你的稿件交給一個自己信得過的讀者」(在本書中他反覆強調),讓這位讀者在閱讀時特意留心你的某一類問題,提出建議。通過朗讀、刪削、簡化來解決。這類問題如果搞不清楚,無疑會是寫作的硬傷。
如果真的有志於寫作,卻連一個句子都寫不通順,那就只能回頭複習小學語文了。打好基本功,既是對自己作品的前景負責,也是對讀者負責。漏洞百出的東西即使發表出來,也是沒人看的。
關於文體風格,作者借用了斯特倫克和懷特的一句話:「決定問題風格的終極因素是作者的為人,而非作者的知識。」這大概類似於中國古話的「文如其人」。寫作者的性格、習慣、為人會不經意地體現在文字之中。
盧克曼說,雖然這種問題最容易被編輯識別出來,但是也是最難修補的。比如大學教授寫小說,會不自覺地把文章寫成學究氣的議論文。
對於年輕作者來說,一開始就得戒除矯揉造作,避開彎路。樸實簡潔才是學習文體之道。這一點在中外文壇似乎都是被共同提倡的。「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的這句話常被用來指導寫作。而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在寫英文文章時,也選擇了簡潔明快的風格。

慎用人物對話

編輯甚至只要看看書稿中對話出現的頻率,就能決定它的去留。完全沒有對話固然不夠高明,但過度使用又可能影響文章的節奏和情節的流暢。一本好小說不該全是由對白組成的(即使戲劇也要有簡單的場景說明),更不該由通篇俗套的寒暄和毫無意義的廢話組成。生硬的人物談話更像「一份拉長版的情節提綱,而不是一部小說。」
有的人喜歡用對話來告知信息,代替情節的發展;有的人只會套用別人的對話,令對話變得十分「俗套」;有的人需要「進入狀態」之後,才有可能讓對話寫得好一點;有的人愛寫誇張的戲劇性對話;有的人喜歡模仿方言俚語;有的人讓讀者搞不清到底是誰在說話,或者說的什麼……
對於最後一種人,作者還舉了電影《教父》的例子:這部電影使用的戲劇性對話很可能比大多數電影都多,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中佔主導地位的卻是人們的日常對話。若戲劇性在你的稿件里隨處可見,就像喊「狼來了!」一樣,當真正的戲劇性情節來臨時,讀者就不會再相信你了。
對話容易出現的問題,十分繁多。為此盧克曼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議。我粗略總結如下:

1、訓練你的耳朵,偷聽別人的對話。
2、根據作品的情節發展需要,取捨已有的對話。
3、一個人物永遠不要提醒另一個人物什麼事情。
4、放棄三個意願:想要傳遞信息,或實現任何目標,或控制人物和情節發展的願望。
5、找幾個客觀中立的讀者來幫忙或自我批評。
6、練習使用沉默無語的方式講述戲劇性事件,練習輕描淡寫。不要把讀者看扁。
7、用戲劇性的行動取代人物戲劇性的對話。
8、慎用方言,能不用最好不用。
9、把對話寫清楚,讓讀者讀得懂。


注意宏觀大局

雖然小說開頭寫的好,更容易贏得編輯和讀者的心。但是充其量也只是個成功的「鉤子」。一個好的「鉤子」並不能保證後面的質量,更絕非萬事俱備。作者鼓勵我們應該對整部作品以嚴謹的態度進行錘鍊。
「不要講述而是展示事件。」這是英語世界寫作指導類書籍的老生常談。但是盧克曼的不同之處在於:他認為這兩者的比例是需要注意的。「如果一部書稿的展示部分所佔的分量過重,有可能會導致比例失調。講述部分也應該擁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想要表達敘述者對另一個人物有什麼看法的時候,講述的方式在老練的作者手裡也會變得格外有用。
此外,從人物視角、人物塑造、筆法、腔調、故事焦點、環境描寫,以及文章的節奏和進展方面,盧克曼都指出了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案,且結合了實例,讓人很容易理解。
雖然作者是從出版編輯的角度去寫的,但本書不僅對編輯的工作方法和衡量標準有參考價值,也對寫作者的技巧提高有幫助,甚至還有助於閱讀者的篩選。


寫作要比大多數人想的更為艱辛。
「搞寫作就要耐得住寂寞,原因有二:其一,你必須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每天跟電腦待在一起,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燃脂焚膏般地苦熬;其二,等你付出了所有的汗水和淚水之後,你還必須找到一位伯樂,他對你寫出的東西尊崇有加,願意把它原封不動地刊行於世。」
寫作更沒有想像中的賺錢。
「許多成功發表作品的作家們仍然必須靠朝九晚五的工作才能養活自己。這是不幸的,因為新聞界往往傾向於只宣傳那些賣了幾百萬冊作品的小說家,而不免在社會公眾面前歪曲了出版業的形象。大多數圖書的銷量不會超過2萬冊。1996年,在5萬種圖書中只有11種精裝圖書的銷量超過了100萬冊。」
書的最後,作者的話值得我們每一個寫作的人自省:
「這本書的最終使命不是教你爭取出版作品,而是勸你要心無旁騖、專心提高寫作水準。問問自己,假如你知道自己的作品永遠不可能發表,你還會寫嗎?假如你真的是為了藝術而寫作,答案當然是還會寫。果真如此,那麼每寫出一個字就算你打了一個勝仗。」
我覺得我正在打勝仗,你呢?


十多年前,我就說要寫小說,然後腦海構思了很多。
不過,目前一部都沒寫出來,只是電腦里有幾份殘卷而已。
不過,寫小說依舊是我的夢想。
有了夢想,一個人的時候就 不會太孤單。


先寫了再說


從來沒看過專業的書,就是愛看小說,什麼類型的都看,職場心理言情耽美科幻魔幻古代名著經典童話等等等等有什麼看什麼。


多看小說,多體會生活中的各種細節,慢慢積累,等有成長了就有故事了。


推薦閱讀:

《長城》中的防禦是否符合《惡魔法則》中的卡巴斯基防線?
對於創作小說的新人來說,創作熱情和寫作技巧哪一個更重要?如何磨練自己的寫作技巧?
誰有好的教寫作的書推薦?
什麼是小說的節奏感?
寫小說如何將異性的生活習性描述地更加真實?

TAG:小說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