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的誤解有哪些,有什麼對內向者的建議?


還在試圖變得外向一些?你應該為成為一個內向者而驕傲。關於內向者的10個誤解

誤解1: 內向者不喜歡說話
並不是這樣,內向者不說話只是因為他們覺得沒什麼好說,他們討厭閑談扯淡,如果你讓一個內向者講他感興趣的事情,他可能連著3天3夜都講不完。
誤解2: 內向者都很害羞
內向者沒什麼好害羞的,他們也不是害怕陌生人,他們只是需要一個理由去交際,他們不會為了交際而交際,如果你想和一個內向者交流,那就直接聊吧,不用擔心禮貌問題。
誤解3:內向者都很無禮
內向者通常覺得遵從社交禮儀,拐彎抹角的說話沒有一點必要,他們希望每個人都是真實且真誠的,但不幸的是,大多數情況下事情並不是這樣,這讓內向者感到很大的壓力,他們很難融入其中,並為此感到沮喪。
誤解4: 內向者不合群
恰好相反,內向者會非常認真的對待他們為數不多的朋友,他們最親密的朋友或許用一隻手就可以統計過來,但如果你有幸被一個性格內向者當做朋友,那你就有了一個終生的盟友,一旦你作為一個人類存在贏得了他們的尊敬,你就入選了。
誤解5:內向者不喜歡去公共場合
胡扯,內向者只是儘可能的避免去公共場所,他們同樣也會盡量避免捲入複雜的公共活動,因為他們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取需要的數據和經驗,所以,他們 喜歡在一個地方待很久去「得到某樣東西」,他們總是準備著回家,調整(Recharging),然後處理一切,實際上,調整絕對是內向者的關鍵所在。
誤解6:內向者總是想要獨處
內向者只是喜歡自我思考,他們會想很多,他們會白日做夢,他們喜歡解決問題,攻克難題,但是如果他們找不到什麼人來分享他們的發現,他們也能忍受難以想像的孤獨。他們希望在同一時間只和一個人保持親密的感情關係。
誤解7:內向者都很古怪
內向者通常都是個人主義者,他們不喜歡隨大流,他們喜歡通過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來體現自己的價值,他們總是從自我出發,正因如此,他們也常常挑戰常規,他們的大部分決定都不會以當前的流行趨勢做為參考。
誤解8:內向者都是冷漠的書獃子
內向者通常更關注內心世界,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到自身的想法和感情上,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對他們身邊的事情漠不關心,只是他們更喜歡通過內心世界來達成自我滿足。
誤解9:內向者不知道如何放鬆和享樂
內向者通常喜歡在家或自然中放鬆自己,他們不會去那些嘈雜的公共場所,內向者也不會尋求腎上腺素的刺激,如果有太多的空談和噪音,他們會敬而遠之。 他們的大腦對於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太過敏感,內向者和外向者擁有完全不同的神經控制通路,關於這一點,你可以深入了解下。
誤解10:內向者可以通過「自我修復」變得外向
想像一個沒有內向者的世界,那個世界也就沒有什麼科學家,音樂家,藝術家,詩人,製片人,醫生,數學家,作家和哲學家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外向 者還是可以通過學習掌握很多種和內向者進行交流的方式(沒錯,我故意顛倒了這兩個詞,讀著很彆扭?我只是為了讓你們看看我們這個社會有多變態),內向者壓 根不需要 「自我修復」,他們應該因為他們這種天生的性格和為人類做出的貢獻而得到應有的尊敬,並且事實上,一項調查(Silverman,1986)顯示內向的程 度和IQ成正比。
「你沒法避開我們,嘗試改變我們只會讓你感到失敗」,這是我編的,我是一名劇作家。
內向者如果為了去適應外向者支配的世界而對自己進行否定,結果將會是災難性的,內向者終將會仇恨自己以及其他所有人。如果你認為你是個內向者,我推 薦你研究下這個題目並試著找其他的性格內向者交換下意見,問題並不完全是內向者應該嘗試並「變得正常」,外向者也需要認識和尊敬我們,並且我們也需要學會 尊敬我們自己。


10個對內向者的誤解


內向和外向這兩個術語常被許多人在不甚了解其真正含義時弄混並濫用或誤用。通常的說法好像是安靜、害羞的人是內向者,反之,吵鬧的人則是外向者,但事情並不是這樣。安靜還是吵鬧與這個無關。關鍵在於一個人從哪裡獲得能量,又從哪裡消耗能量。

對內向的誤會尤其體現在許多根本性的誤解上——如果人們了解內向的真正含義,這些誤解就可以被化解。

10.內向者不喜歡社交

我們先把最常見的一條拎出來說。這是人們對內向者最常見的誤解,所以是時候撥雲見日的來向大家——外向者和更社交向的內向者們——解釋清楚了。

不,內向者們喜歡社交!

要解釋這一點,我們就需要回到榮格(Jung)對內向和外向最原始的定義中去看看了。區分兩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外向者從外界——人、地點、事件中——獲得能量,而內向者從內部獲得能量。

外向者從他人、社交、互動和僅僅是「出門」中獲取能量,這可以是面對面的互動,也可以是通過電話的交流,或者是通過電子遊戲、留言板、臉書等等方式交流。由於外向者能量從外界吸收,他們就需要社交來獲取這種能量——並在獨處時失去這種能量。一般說來,沒有什麼比讓外向者一整天都待在一個無事可做的空房間並且沒人可講話更令人難受的了。在聚會上外向者通常會待到很晚,並隨著時間流逝獲取越來越多的能量。

內向者由獨處、私人生活、個人時間中獲取能量。當外界的他人、地點和事件會激勵一個外向者時,內向者重要的思維過程卻會被這些事分散、轉移。結果是,內向者從社交活動和與人互動中失去能量。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喜歡社交活動,但它確實意味著持續的社交活動會掏空他們,耗盡他們儲存的能量。許多內向者在社交場合中會上演臨時的出逃(去外面抽根煙、去上幾分鐘廁所等等),只為達到「再充電」的目的,以免自己在返回社交活動中後感到筋疲力盡。

身為內向者,並不意味著他會有躲在角落、陰鬱地沉思、憎惡他人,或是不知如何與人互動等等諸如此類的行為。作為內向者意味著你的能量來自於內部而不是由外界資源獲取。因此,外向者在與好朋友和同事互動交流時最能展現本真,而相對的,社交向的內向者這時通常會「做出表演」——即使是對最親密的人——他們真正的人格靜靜的運作在表面之下。

9.內向者很寂寞

很容易理解這樣的誤解為何發生。一般說來,當人們遇見一個人在飯店獨自吃飯、在圖書館角落獨自看書、獨自走路或是獨自做大部分人會團體活動的事時,自然的猜想就是這個人很寂寞、沒有朋友等等。畢竟,大多數外向者更喜歡和一個群體或至少一個朋友一起做這些活動。為什們非要在可以與人一起時獨自一人呢?

相反的,甚至一個擁有許多朋友的內向者還是會被看見獨自進行這些日常活動,不是因為有什麼窘況,而是出於選擇,因為他們寧願獨自一人。實際上,和一個朋友一起行動有時讓內向者覺得受限,並且不能做出重要的決定——即使是在雜貨店購物這種簡單的事情上。

再說一次,同外向者從社交互動中獲取能量一樣,內向者從那種互動中失去能量。結果是,獨自坐在餐廳的一個內向者可能是故意獨自一人,因為他們找到了一個獨處的機會——這是內向者渴求的東西,但他常常因感受到外向世界對此的壓力而感到愧疚。

說到寂寞,內向者——與獨自一人時感到寂寞相反——常常在和群體一起時、派對上、社交場合中更加感到寂寞,特別是當他們覺得與事件脫節和感受到社交壓力時。內向者渴求更長、更深入的交談,並感到表面的談話是種煎熬。再說一次,內向者通常喜歡社交,他們強烈渴望選擇性的社交,而不是強加於頭上的社交活動。

8.內向者不喜歡出門做事

不,他們喜歡!是的,內向者確實喜歡花很多時間一個人待著,但那並不意味著那是他們唯一想做的事。

一個內向者會和外向者一樣對於跳傘、旅遊或甚至是晚上在小鎮泡吧感到興奮——但不像外向者常會對隨意的和夥計們見個面感到激動,內向者通常需要時間來準備好做一晚上的社交活動。再說一次,內向者需要一點選擇的空間,在精神上準備好在小鎮度過夜晚,而不是感受到壓力。我們再一次回到同一個模型上,外向者從社交中獲得能量,內向者失去能量。

對一個外向者來說,他們生命中多數重要的時間都花在社交活動或是外界里——不管是去工作、學校、和朋友交談、玩雙人在線遊戲或是諸如此類——而單獨一人度過的時間都基本上是「額外的」時間,用來填補一個社會互動與下一個社會互動之間的空白。對內向者來說則相反。內向者將獨自一人的時間視為至關重要的時間,而公共、社交時間則被視為「額外的」時間。

7.內向者專註於個人隱私的行為是「錯誤」和不成熟的

內向者並不比外向者失敗。然而,一個內向者對於大量獨處時間、隱私、和個人空間的渴望卻與社會規範背道而馳——畢竟內向者不屬於主流群體——因此內向者對空間的渴望常常被看低、被嚴厲地苛責,並被視為缺陷而非差異。

一個內向者並不是有心理障礙的人,或是一個「不懂事的人」或別的什麼。內向者和外向者一樣在生活中會擁有同樣的問題、困境、人際關係——但不同的是,外向者根據周圍的世界來塑造自己,內向者則更關注內部、內核、關注在表層之下發生了什麼事。

6.內向者很害羞並且不會社交

很容易理解這種成見從哪兒來,大部分是因為有時確實如此;的確存在許多害羞、社交笨拙的內向者!然而,害羞這個詞並不與大家所想的那樣與內向同義。實際上,一個外向者也會像一個內向者一樣害羞,有時甚至比內向者更甚。

因為外向者把來自他人的社會認同度看得如此重要,結果就是帶來了許多壓力——因此對想要在群體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的外向者來說,當他感到無法融入群體時,他會變得害羞和拙於社交。內向者不太看重社會認同度,因此一位拙於社交的內向者的沉默一開始就是出於想遠離「忙碌」的社交場景的願望,而不是對認可度的渴求。當外向者通常想要成為焦點、在團隊中扮演重要角色時,內向者通常希望擁有站在舞台後客觀看待事物的能力。

如今,兩種類型的人都能成為卓越的領袖。然而,一位外向的領導者能高調的展現並被輕鬆的辨識出來,而一位內向的領導者常常在幕後做許多事,儘力在背後默默奉獻。對內向者來說,遠離聚光燈能讓他們更好的在所需的獨處時間中做出重大決定。

5.內向者總是很安靜

這通常是正確的,但不絕對。一個人很安靜並不意味著他是內向者,一個人很吵鬧並不意味著他是外向者。再說一次,這和這些無關。有關的是這個人的能量從何處來,又從何處去。

這聽起來可能很奇怪:在派對上最吵鬧、最有活力的人有些時候可能是一個內向者。關鍵的區別在於一個外向者在這樣的場合中通常是正「釋放自己」,而在派對中的內向者基本上是在「演戲」,就像一齣戲劇中的演員。

這並不意味著內向者在撒謊或是假裝是另一個人。他們展現出的是一個修飾成熟的形象,沒錯,但那隻因為更成熟的版本存在於內里。所以花了很多功夫修飾表面形象的內向者能給人以社交、活潑、外向的印象,這樣反過來能幫著把大多數內向者們堅持藏起來的、通常更敏感的內核保護好。內向者在社交場合表現得有多好、社交規範遵循得有多好等等決定於他們的外向功能有多發達。

4.內向者很無趣

內向者們喜愛安靜、獨自一人進行的活動,例如閱讀、寫作、園藝或是釣魚,因人而異。可以理解,一個社交向的外向者——想要和內向者共度有意義的時光的一個人——可能會發現這些孤獨的傾向令人沮喪。為什們內向者要獨自做所有這些「無聊」的事?

顯然,內向者不覺得這些獨自進行的活動是無聊的。所以外向者應該認識到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希望佔據內向者們一些時間用來社交,最佳的方法就是永遠不要強迫他們——並且絕對不要用在沒打招呼的情況下把他們扔進社交場合的方式驚嚇他們。

基本上,內向者所需要的就是一個警告。儘管內向者愛著人們,他們也需要能夠為社交場合做準備,否則會猝不及防。如果內向者被給予了警告——簡單得就像說「嗨,我朋友大概6點鐘左右會過來拜訪」一樣——這讓他們自願而非強制參與進社交場合,更有可能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

3.內向者易怒/陰鬱/情緒化

自上學以後,大多數內向者們都遇到過一種他們十分熟悉的對他們的普遍誤解。它可以歸結到這條習慣性問句:

「怎麼了?」

基本來說,由於我們居住在一個外向文化佔主導地位的世界,如果一個人不說話就會被別人假定他出什麼事了,並且還常常被外向者解讀為一個有敵意的信號。畢竟,如果一個人有機會社交,那他為什麼不社交?他討厭周圍的每一個人嗎,還是他正非常、非常的不開心?

到了這裡我們應該清楚,對於內向者來說,沉默並不意味著悲傷,我們也該永遠丟開這種古老的刻板印象了。

2.如果內向者們說出他們的問題,他們會更開心

當外向者說出他們的問題後,他們確實感到更開心了,因為外向者通過與他人交流來解決問題。外向者通過召集他所有最好的夥伴來談話以找到解答。有朋友在身旁鼓勵著自己,外向者不會在決定做什麼、穿什麼或是應聘什麼新工作時有什麼問題。

內向者獨自做決定。他們需要空間、獨處和無人打擾的「安靜時間」。儘管他人的意見總是有用的,但在做出任何好的決定之前,內向者需要一段獨處的時間去思考問題。他人過多的催促和慫恿對外向者是鼓勵,對通常更敏感的內向者卻是負面的影響,他只想要在做出決定前好好思考自己的處境。討論問題過多並且接受太多建議常讓內向者坐立不安並且對自己缺乏信心。

結果是,過度逼迫內向者談話對沒準備好的他來說可能是痛苦並有害的。相對的,如果內向者被給予一個「歡迎」的信號——溫和的提醒說如果他們想要討論的話,他們的朋友/愛人/家人就在那裡——並且如果內向者表現出他們選擇討論他們的問題而不是被逼著談論它,那麼和他人的談話就是有幫助的。

或者也許不是這樣。有時,內向者真的只是需要內向一會兒。有時內向者只是需要充電,內部處理他們的事情並搞定它。如果內向者需要這個,那他們就是真心需要它,對愛著他們的人們來說理解這種行為不是情緒化、尷尬或不健康的非常重要。

但需指出的重要的一點是,內部處理問題不是抑鬱的借口。不管一個人解決事情是通過自己思考還是通過向別人講述,關鍵是他在堅持解決問題。不管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壓抑自己的情感,不直面問題並且迴避待處理的感情問題都是不健康的。情感壓抑對任何人都有害。

1.內向者們只需放輕鬆並且享受生活!

天性所致,內向者傾向於是更嚴肅的人。結果就是,部分外向者又認為內向者只不過是不成熟的外向者;悲傷、寂寞的人需要振作起來,戰勝自己並融入社交遊戲中。

不是這樣的。內向者與外向者有不同的追求——有時外向者覺得這些追求難以理解。和覺得每天與新認識的人會面以及每天晚上出去玩聽起來很棒的外向者相反的是,內向者可能更喜歡獨自一人花整晚的時間貓在沙發里讀一本好書。

但這並不意味著內向者不享受事物——他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出來而已。與外向者通常高調、公開表示他們喜愛的事物相反,內向者的反應會更沉著、內斂——但興奮程度相同,只是相對沒那麼明顯,因為內向者真正的自我在裡層而不是表面。

同樣,平衡性才是一切。雖然我們大多數人更傾向於外向或內向的性格,但極度外向或內向的情況是極少存在的——也是不健康的。內向者雖需專註於讓內斂的自我感到高興,但也需要發展它們的外向的一面——通過與他人創建密切的聯繫、去社交場合以及離開他們的舒適區。外向者也要如此;雖然與喜愛的人一起參加派對很重要,找時間挖掘自己的內在也很重要。

歸根到底,內向者和外向者從根本上運作就不同,但他們都屬於同一種類。而在未來,如果雙方都學著接受另一方而不是不斷強迫另一方改變,那麼我們所有人都會過得更開心。


對耿旭林自問自答怒贊不已……補充一點,內向者不適合做leader?
尼瑪坑爹啊,內向者常常成長得非常快,他們中的一部分會很快速地成為成熟團體的leader,這時候外向者還在滿眼小星星:哇,你們做得好好噢……然後內向者越過了leader的階段,繼續成長,這時候外向者磕磕絆絆地成了准leader或小頭頭,卻對內向者說:你這樣怎麼能行呢,要勇敢一點,總要邁出這一步的……簡直尼瑪不能啊!!!


推薦閱讀:

父親的性格到底是如何影響孩子的性格的?
總被人說做性格不好,不合群,清高孤傲,該怎麼辦?
內向的人怎樣可以變得外向?
父愛缺乏症真的存在嗎 ?

TAG:心理學 | 內向 | 性格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