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少女戰士》究竟是反映了女權的需求還是反映了女性地位依然不高?
《美少女戰士》是日本最早的女性戰士題材。最近和朋友討論了很多,也看到一些關於這部童年回憶作品的文章,說一方面這是女權題材在日本動漫史上的崛起,一方面又說它還是為男性主義服務,比如戰士們的能力來源於「make-up」,似乎也是為了滿足男性對美的需求(化妝。原作中變身的原詞。)。同時,哪怕再厲害,她們也還是渴望著嫁給王子,似乎嫁給王子才是人生歸宿。先不論現在相類似的魔法少女題材所作為何,《美戰》從當時到今日到底反映的是什麼呢? 是告訴女孩們「哪怕女性也可以成為戰士,不依靠男人而戰」的女權主義呢, 還是傳達著,「哪怕能獨當一面也還是要嫁人」這樣的男權思想呢?
如果題主看了漫畫版第五部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在這一部里,男主一出場就死了,原本的守護者行星戰士眾們也都接連戰死,女主從一開始的逃避懦弱,慢慢正視敵人和現實,最後完成了終極變身,用自我犧牲的方式消滅了敵人,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長之路。這一部的主題已經非常有深度了。女權上,女人面對困難要自救,甚至可以拯救男人。正邪之分上,正邪不是對立,而是相生相殺,彼此依存的。個人成長上,人生的歸途都是孤獨的,面對孤獨,從孤獨中成長,是必須經歷的課題。這一部友情和愛情都不再是重點,比前四部的高度高了不止一個層次。其實從第二部開始漫畫版就已經在討論一般少女漫畫不會討論的有點深度的東西了。比如第二部的戀父情結,第三部為了保護重要的人可以獨自默默承受一切(外部三戰士),第四部找到自己真正的夢想,為自己而活等等,但都沒有最後一部來得深刻。有點像金庸寫了那麼多武俠,最後卻用一部鹿鼎記來顛覆武俠一樣。直子老師並不只是讓小女孩做高級芭比娃娃的夢而已。不免感嘆一句,富堅夫婦這一對真是一對璧人,神仙眷侶,羨煞旁人。
我覺得兩者都有。
的確,月亮和內部守護四戰士代表了一般社會對女性的定義,雖然外貌、性格、特長不同,她們都有著對男性愛情的憧憬。四戰士和月亮不同,故事(無論漫畫還是動畫)都沒有暗示她們未來的歸宿。對這種命運安排,處於青春期的少女雖然不會太介意(畢竟人生還長),但內心總會有些許失落的,因為男權社會會認為她們的命運是不圓滿,而日本社會通常又會要求女性要被動等待而不是主動追求愛情(在那個年代)。把這四位女性投射到現實生活中,當你遇到一些少女時期異常優越卻為了追求夢想(事業之類的)而錯過了戀愛甚至錯過適婚年齡的,(日本)社會在給予少許憐憫以外恐怕更多會投與不友善的嫌棄。這個現實面是殘酷的。
外部四戰士剛好從另一個側面給了異樣的解決方案。當時歐美思潮在日本已經相當盛行,日本女性的自我覺醒意識開始抬頭。首先,天王星和海王星的關係給了大家一種暗示,女性們也可以無視傳統觀念的壓力組成同性伴侶,並且,只要你夠優秀夠獨立,旁人反而會對你升起羨慕之心。冥王星和土星比較傾向於獨身主義的另一種形式,同樣,在這個暗示里,一個年齡偏大,各方面出眾而且責任心極強的女性直接跳過對男女伴侶關係的依賴而跨越到母性的階段,和另一個拒絕進入青春期心態的始終將自己視為幼女的女性相伴成為家人。
以上這兩種關係時至今日也還是小眾,儘管外部四戰士時常表現得如此地堅強自信,她們還是必須經受社會主流觀念的疏遠。因此作品(特別是漫畫)中用非常重的筆墨強調了她們對於「孤獨」的克服。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同性伴侶還是無性伴侶想要長久維持下去,勢必要把自己和大眾的風言風語隔離開來,也不會有太多朋友,因此,學會與孤獨相處才能走下去。
因此我覺得武內直子(漫畫)和幾原邦彥(動畫)在兩條支線的創作中交匯出女性自我覺醒的種種面向。這不是一部只有單一觀念框架的作品,作為女性,你可以像月亮那樣瘋狂近似愚蠢地(偶像劇標準調性)歷盡磨難和白馬王子修成正果,或者像內部四戰士那樣為了某個不得已的理由錯過青春戀愛夢,也可以像天王星海王星那樣和同性相愛,也可以像冥王星和土星那樣直接成為無性家人,美少女戰士本身投射給普通人的夢是,無論你選擇哪條路,你都會像這些戰士那樣優秀出眾。
雖然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部子供向的作品,我覺得它的面向對象是廣泛的。不同的女性都可以在中間找到自己的投射,特別是青春期的那個自我,很多人進入社會後再回過頭來能從這部作品中感悟到更多的關懷。也許這一切超出了作者原有的設定,但這正是美少女戰士的魅力所在。
美少女戰士里的五個主角都是想要找到一個完美的男朋友,想要一段浪漫的愛情,勇敢的去愛,這種浪漫主義並沒有傳達這種哪怕獨當一面還是要嫁人的思想吧,更多要傳達的是一種勇敢的去愛的浪漫主義思想,還有 女性不要因為自己是女性而把自己放在一個需要被保護的位置,反而要堅強起來保護重要的人的精神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攻殼機動隊 ARISE》?
※《攻殼機動隊》系列會有新的電影或者 TV 嗎?
※為什麼《百變小櫻》里有那麼多的不倫戀卻沒有違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