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樂器演奏中表達出感情?
比如吉他,鋼琴。能夠表現出感情的關鍵部分是什麼? 節奏?音量?境界不夠的我總覺得這挺玄乎,但是聽原曲總覺得比自己的多點東西。即使我非常忠於原曲譜也是這樣。
睡前一答!
我覺得表達情感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技術過關!等技術問題100%解決之後再去追求情感!凡是跨越了技術直接談情感的絕對是耍流氓………………
我的經驗是,與其去追求有感情,不如先做到沒有感情,讓你彈/拉/吹的就像MIDI一樣,這就要考基本功和反覆的練習了。就比如上面有人提到過的A大調,每次我去上小課都會被老師說「你肯定又沒用節拍器練吧!(╯°□°)╯︵ ┻━┻」如果你不能保證節拍很準的話就不用盲目追求情感了……【這就是我為什麼寧願選擇羅西尼主題變奏也不願意去碰莫扎特的曲子啊……】
之後,放鬆用心去感受你在演奏的音樂,用自己的理解去表達。
不會表達?那也有辦法,那就是反覆的聽大師的錄音,也可以聽同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找感覺。至於具體怎麼表現,那真的是一個深奧的問題啊…即使是成名的演奏家也在思索這個問題呢………
但是這還不夠,通過我的經驗,我發現自己演奏的東西和別人聽起來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充滿悲痛沉重的心情彈完了悲愴第一樂章的引子,然後我聽了一下手機錄下來的音頻 【 (=?ω?)?。啊嘞嘞?怎麼聽起來很輕浮啊!】所以…最好是聽從老師的建議,沒有老師的話就錄音給自己聽聽吧!可以有很大進步的~
技術渣厚臉皮回答。
個人認為想要表達出感情,想要打動別人,就得先打動自己。自己要對曲子有理解和共鳴才能演奏出感情。
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在完整無錯的完成譜子前提下,主要是靠每個音的強弱變化,吐音的輕重,音頭和音尾的感覺等等的細節來表現感情的。
以我最喜歡的一段音樂為例:Martin Frost: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第二樂章視頻
(請最小化窗口收聽)
若有似無的吐音會有非常好的連貫感,像一條小河一樣。加在每個音上的細微強弱變化就像一層層的水波,雖然密集但不會打破平靜。想像一下你在初秋的後海划船,划到中央收了船槳隨水飄蕩的感覺。
在@徐梅棟的答案中所說的顫音,單簧管是很少用(難道是因為我大單簧管本身音色就太好聽了XD),至少古典我基本沒聽過,爵士可能有。那段視頻最開始的時候,老師吹得更好聽,主要是因為吹出了每個音的感覺。記得曾經有個學姐也給我說過類似的話,就是音吹出來要有一種在「推」人的感覺。有一個小的漸強,但是音尾要圓潤的收回來,這樣就比較好聽。
也就是這一類細微的差距,形成了演奏中的感情。從鋼琴演奏的角度說一下~
首先,自我情感表達是在成為成熟的演奏員的基礎上,對每首作品的升華。那就要求技術要全面過關,學習透徹各種不同時期代表作曲家的作品。在這之前,縱然你有再多豐富的閱歷和知識儲備,基本上都無法表現出來,至少聽眾感受不到。
情感是駕馭在技術之上的,真正的音樂表達。沒有完美的技術,一切無從談起。所以在此之前請把自己當一位體育運動員一樣訓練。否則演奏的效果聽起來是這樣的:哇塞好難啊這首~!這人彈的好快啊~!這人真有勁兒啊~!彈得音量好大啊~!。。。。。等等。 聽感的注意力大部分在技術層面時,幾乎是做不到情感表達的。大多數人是在自我陶醉而已,聽下自己錄音就發現,這你妹夫的什麼玩意兒啊都是~!(我聽自己和同學的錄音就這感受啊~!)
當技術過關後,真正的音樂學習才「噹噹噹噹」來了~!主流的鋼琴作品大部分從16世紀到20世紀,這麼長的時間,政治文化,宗教信仰,人類對自身情感表達的重視程度,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鋼琴,樂器本身的變化都大的不可思議~!所以每個時期的作品,詮釋的方法都差別非常大。這就需要系統的學習每個作曲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
從拉莫,亨德爾,巴赫,到海頓,莫扎特,貝多芬早期,晚期,舒伯特,肖邦,舒曼,到拉赫瑪尼諾夫,斯克里亞賓,再到梅西安,利蓋蒂。彈法完全不同~!表現力完全不同~!包括觸鍵,音色,句子線條,句頭句尾都都有差別~!要細說起來能連續說好幾天~~~
簡單舉個栗子~!
巴洛克時期,16世紀那會兒,音樂是被宗教利用的一種傳播宗教的手段。那時候人不怎麼識字,教皇的洗腦思想寫成文字沒什麼人看~那就無法從軟實力上統治小p民們啊。就把原來禁止的音樂恢復,把洗腦文字寫成歌詞,配上音樂,讓大家在教堂唱。還只能男人唱,女人那麼美妙的嗓音不可以唱(什麼破教皇啊,沒有審美,性別歧視)唱的時候也不能帶自己的感情,基本上就是類似馬列主義好,馬列主義棒,馬列主義呱呱叫這樣的歌。你試試唱這樣的歌,鬼才能表達出個人情感啊~!
所以我們現代具有過盛情感表達慾望的小p民,在詮釋這時期作品時,就不能做太多情感的東西出來。就像寫作業一樣去彈就好了。但是音色要求很高哦,要非常平均的,把每個音之間的變化縮到最小,還要非常乾淨和安靜,浮躁的人是很難駕馭這種作品的,所以彈之前還得把心態先調整好,這就超級難了。你要彈成超級快,超級響,或者像彈肖邦那樣就輸了~!專業人士一聽就知道太弱了這哥們·!
再來一個對比性強烈的栗子~!
說說拉赫吧~! 這傢伙變態死了,句子線條長到不行,還都是離好遠的音組成的句子。情感表達豐富深沉到不行。沒有一定的氣場,肺活量,豐富的演奏經驗很難駕馭啊~!而且這傢伙的作品,全是Rubato有木有~!你們想要的那種自由的情感表達來了~!但是到底哪裡該快哪裡該慢,自己根本琢磨不出來有木有。按自己的理解彈,自由處理,彈完聽錄音,我的天啊,什麼鬼東西~!掀桌(╯‵□′)╯︵┻━┻ 這讓自由的時候,反而無從下手了。
等等等等~!真相來了~! 聽大師錄音時,看似自由的句子線條,其實都是提前設計好的~! 也就說,演奏者是非常非常理智的,布局作品的快慢,強弱變化。聽眾聽的陶醉到又哭又笑~!具體是怎麼布局的每首都不同,細說起來也能說好幾天了~!所以聽眾都是被設計了~!還傻乎乎的以為演奏員天生能這樣隨意處理就很感人啊~!
所以學音樂一定要找一個好老師。在音樂界特別在意重視師承關係。把自己想成是天才,能自己琢磨出來是不可能的,所有大師都有過名師指點的歷史。
所以說學音樂就是一條不!歸!路~! 而且和黑幫一樣,進去就很難出來了~! 選擇須謹慎啊~~~怎樣在說話中的表達感情?無非語速、語調、語音和對聲音的特殊處理或無法抑制的一些表現(顫音啦沙啞啦),樂器演奏也是這樣。當然,完全可以通過複製技巧和細節,學得很像是在表達一種感情,這也沒問題,演奏可以是交流,可以是表演,多數情況是後者。
一首曲子其實也不是完全不可打破譜面,特別是速度,不是自己寫的曲子,仍然有很大空間。演奏者先要面臨的問題是:怎樣從感情上去理解一首曲子,然後才是如何表達。
演奏樂器就和說話一樣。你覺得一個口吃患者(沒有歧視的意思~),或者說話說錯字音的人能順暢表達感情么?所以對於任何一種樂器演奏,最要緊的就是準確!準確!準確。準確最基本的就是音準和節拍。這兩個對了,別的再往上加什麼都容易。朗誦的前提是準確的閱讀,之後的感情分兒就是見仁見智了。
回到你的問題上,最基本的表情傳達就是你譜子上的表情符號。認真看每一個表情符號的位置,分析這個音前後處理的方式。如果是漸強,那麼從哪個音開始準備,哪個音到達頂點;無限延長記號之後的音要如何承接?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分析譜子,再加上練習來控制情感表達的。
我自己是拉大提琴的,所以覺得對於弦樂來說,換指法也是一個非常強調情感表達的方式。有些音符適合添加揉弦,就盡量避免用空弦。包括運弓的方式,這些都屬於技術層面上可控的情感表達方式。
其實演奏者能做到以上幾點已經算是很不容易。但我覺得感情的表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個性。一個是樂曲本身的個性,還有演奏者自己的個性。比如說巴赫無伴奏組曲,羅斯特羅波維奇的版本和麥斯基的版本肯定是兩種個性。這兩位演奏家的專業素養無可挑剔,但如果從情感表達分析,則是對樂曲不同理解而體現的不同演奏結果。對樂曲的不同理解就會在演奏中出現不同的換氣,斷句方式。我自己非常看重演奏者在樂句之間的換氣。你自己是什麼情緒,其實都會實實在在地反應在聲音里。我之前的老師和我說過,只要你猶豫,你的琴就會質疑你。所以她也經常提醒我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多聽,多模仿,多揣摩。而且音樂絕對是觸類旁通的東西。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樂。這話說出來真不是裝逼用。我見過很多很有天賦的演奏者,但被中國的音樂學院制度扼殺了。拉琴技術高超,但毫無美感。因為他們除了拉琴就沒有別的生活情趣了。更別說讀一些小說,詩歌什麼的。你覺得這種人演奏起來能有啥情感?
不同意排名最靠上的兩位技術流,如果必須搞定技術「以後」再來講處理,不是成不了大師,而是大師之路比別人又多繞了很多大彎子。技術和情感是兩條腿,等一條腿長夠長再長另外一條腿是不可能的,非得讓一條腿先長,長出來就是瘸子
關於問題,有怎樣表達,樂器,感情三個方面,那下面就分三個方面說
1)樂器,集中於鋼琴和吉他。如果是古典吉他,以及鋼琴,那麼題主大概指的是比較學院派的音樂風格。吉他就學過一個學期,不算會。就說點大環境吧,更偏鋼琴一點。
2)感情。在專業院校里,講得更多的是音樂處理。音樂處理包含了兩個方面:個人對曲子的理解,以及曲子當時的音樂風格(也包含對作曲家風格的還原)。
音樂的處理,首先說不包含的:節奏肯定不包含,節奏是寫好的,不能變的。即使是Rubato或者散板,也不是節奏的改變。我想題主在這裡說的應該是速度的改變,而速度是由下手第一拍到第二拍之間的時間距離決定的,簡言之就是拍子的問題,也就是節拍,所以和節奏常常混淆。
再說包含的,音量,當然包含,還有音色以及等等。我不會特別分一些方面來講音樂處理,我會把它綜合成一個「觸鍵」。當然這是第三點「怎樣表達」要談的內容,且按下不表。
我現在想說的是,這些音樂處理是怎麼看出來的:是從譜子的字裡行間看出來的。看的本事可以在「作品分析」課上學到,其中既有曲式的知識,也有和聲的知識,也有配器的知識和織體的知識、復調的知識、音樂史的知識民族民間音樂的知識以及等等。總之就是作曲和音樂學的各種知識。
舉最最淺顯的例子:平均分配一樣長的節奏+慢速度,就讓人覺得很獃滯或者平靜、平穩;下行音調常表嘆息,參見柴六各種哭;屬7必須解決到主不然就會讓人抓狂,但是解決到VI就有新天地,會有期待感或者有疑問;大調(或者大三和弦)聽起來就是比小調(或者小三和弦)高興,or vice versa;大句子抒情,連著的一片跳音就著急;以及等等。
這裡講的是一般現象,大概大家現在都會有的共識;也比較主觀,有人就覺得7和弦不解決沒啥啊,或者直接解決到七和弦啊,結果低聲部就上四下五了,神好聽!
《珠光寶氣》有一個配樂是「Ave Maria」,大家可以聽聽,低聲部就是上四下五的連續七和弦解決,神好聽!!!不過聽多了救膩了。
當然也不能光以現代眼光看吧,還得了解一下曲子當時的風格。如果在中世紀,終止式搞了個減減七,那大家會覺得撒旦都能跟著來了吧。(關於這個還得請音樂學的同學指正,我舉例子常常憑印象,很是不學術……)風格對不對是規範不規範的一大評判標準,所以處理並不能全憑自己喜好,不然就全亂套了。
小總結:學音樂首先要學會看譜子,會看譜子才能把譜子表達出來,不然就是生造,就是胡說八道。很多老師批評學生是匠人,但是在培養過程中缺沒有告訴學生應該彈哪,老師自己也把目光集中在音高和節奏兩個方面,節拍都不管,速度就是會的快難的慢,里出外進,用節拍器沒有用的,難道你不覺得節拍器永遠跟你對著幹麼。其他音樂處理能看見連線或者漸強漸弱就不錯了,其他字裡行間全不聞不問。
前面有答主提到師承的問題,學樂器必須要重視師承,我一直相信戲班裡泡出來的戲子,戲校的學生就是沒法比。但是師承就只是光看老師彈,一點對話,一點理論都不講么?
我學車的時候特別困惑,就是無法判斷跟前車的距離。每次我問師傅,怎麼看,他都告訴我「靠感覺」「以後多開就好了」。後來我在網上看到了很明確的「當你看到前車保險杠,你和前車距離是X米」等一系列分析和數據,豁然開朗啊!
學琴也是一樣,一直靠示範——模仿最終能不能學出來?能!但是百分之多少能?多長時間能?難道技術活就必須純一手經驗而拋棄理論么?
3)怎樣表達:我不喜歡把表達分成一個一個的方面來講,我只想告訴學生,我在譜子里看到什麼,我只想問學生你在譜子里看到什麼?看到悲傷,怎麼看出來的(這個第二點講過了)?是哪種悲傷?嚎啕大哭,掩面而泣,心如死水?挑一種,都對~彈彈看,你覺得能表達你的想法么?
怎麼表達?嚎啕大哭什麼樣?身體發大力,發大聲,那麼唱出來是什麼聲音?農村哭喪見過吧,彈出來能不能不打折扣?必然能夠八九不離十
掩面而泣什麼樣?內心涌動,表面隱忍,唱出來什麼聲音?唱個試試?滿意嗎?不滿意可以唱五種,挑一種最滿意的,彈出來;彈得滿意嗎?要彈五種挑一種嗎?
還要試試心如死水嗎?以前心如死水過嗎?沒有的話,嗯,沒有的話有點難度哈哈哈哈
沒生過娃,就算痛經到滿地打滾也演不像,閱歷是一切,要不為什麼大師都是大爺大娘呢
好吧,我又自己意淫了一節課,我有職業病
小總結:對於鋼琴來說,觸鍵是一切,手指是一切,手指就是你的嗓子,你要什麼聲音?首先你得知道你能做多少種聲音。你就是手指演員,你要靠手指表達你的一切,就是這樣
業餘學習者,同意技術為主,但是最近因為要考級了,目前練琴遇到瓶頸,我老師給我灌輸了個觀點,在演奏時候,先抓住感性認識(感情)後,再去慢慢摳理性認識(技術部分)會比反過來先練技術再達標後找感情要進步的快一點。我有點懵逼,最近找感情不知道怎麼找,可能涉及到天分或者別的認識。我現在有點迷茫了,搞得突然最近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有點打擊。
第一步 熟練到一定程度
第二步 腦子裡有畫面感
第三步 忘了前兩步,感動你自己
補個靠譜的:
1.準確演奏
2.強弱變化
3.技法加花
......這三點熟練了和控制好就有感情了,書里都寫了....
四年前,唉。大半夜看前面幾個回答牛頭不對馬嘴看笑了
沒好好學過什麼樂器,私以為所謂感情只是對一種技術的籠統稱呼。感情的基礎就是技術,感情是要用技術表達的。所謂大師的演奏有感情,只是有智慧的大師懂得如何組合各種技術,把握各種演奏技巧的度。說白了,就是技術水平相當時,大家都能做到輕重緩急。可是大師更懂得何時輕重緩急和輕重緩急的程度。其實這就是情商,理工男和理工很好的文藝男的區別。。
三腳貓一個,前來作答:聲音本無感情,聯想賦予了它感情。人對於一個聲音的音色,強弱,快慢,連斷等特點所產生的聯想雖然有它主觀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共性。那麼樂手就可以通過上面元素的組合來使聽者產生相應的聯想和感受,也就是題主所說的「感情」了
想起了我的音痴老爸說的,朗朗李雲迪這些人彈鋼琴彈得會有演奏機器彈得好?幹嘛不設計一個程序去彈呢。。。
好吧言歸正傳。。個人認為就彈鋼琴來說,首先是熟悉曲譜,然後在反覆練習中體會作曲者的意識,使這首曲子已經成為你的本能,最後提煉出自己理解,並與原曲結合。在彈奏的輕重緩急中表達出來,手隨心動。像朗朗那樣表情深情陶醉也未嘗不可→_→
外行,同意上面先練技術的觀點。節拍確實是一般人演奏的難點。
樓主認為自己忠於原作了,那就自己演奏一個長曲,錄下來,看你從第一個音符到最後一個音符用了多長時間?然後和名家的比較一下,看長度有沒有明顯的差別-----如果節拍感覺不好,時間上會有明顯差別。
假如節拍沒問題還有差別?你可以考慮樂器的問題了---我假設樓主是窮人,用的抵擋樂器,和名家用的高檔應該是有差距的,音色有好有壞。可以反覆聽單音,感覺樂器的差別。
如果樂器也沒差別?那可能是你的心理作用。去參賽吧,積累點獎項,會提高自信。
如果還不行,那就問專業人士,真正的專業人士吧。
推薦閱讀:
※吉他上七個自然調式音階練熟了之後,該如何進行下一步的練習呢?這些音階具體該怎麼應用呢?求前輩們指教!?
※買吉他時,通過彈奏些什麼節奏能做到試音的效果?
※同等預算水平下,選購頂級單塊搭配效果鏈與選用頂級合成效果器之間各有什麼利弊?
※你心目當中最牛的吉他手是誰,他有什麼特點,你最喜歡他的一支作品是?
※請問在一個和弦下彈中古調式音階,是以純首調思維還是Do-based minor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