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不出屯漢中而出屯沓中,在地理形勢及國防準備上講,是否是極大的過失?足以陷蜀國於覆亡之地?


記得某個問答上說過姜維的策略問題,還挺詳細的,記不太清了,我只回憶下大概吧。
先看看地圖上的漢中和沓中,就明白漢中直上就是長安,直接威脅故都,長安一動整個關中都可能完蛋,所以劉備拼了命地要把漢中拿下。守是蜀的門戶,攻是進攻關中兼有天下的跳板。沓中在漢中之左,是現在甘肅南部的地方,涼州的腹心,這是諸葛的中策,不能取關中,還可以向西發展不斷蠶食涼州,擴展疆土。經過諸葛和姜維的數次征伐,蜀國在涼州地界蠶食到一點東西,地盤比之前是有發展的,姜維屯田沓中,是可以起到穩固既得利益,積蓄糧草,為進一步蠶食打基礎,但是這裡對長安還夠不成直接威脅。
但是,只要守住漢中,蜀國的門戶就沒問題。姜維的失策時防守戰略問題。魏延當時說曹操親統大軍來,都可以讓他無功而返,就是漢中要固守要隘邊關,再多人來也沒用。姜維後期改變了魏延的這個防守策略,收縮防禦,把主力收回到南鄭去了,導致防守的被動。如果當時姜維在漢中,就算開始被動一點,憑他的才幹也足以扭轉回來,可離開漢中就缺少了對局勢最直接的掌控,導致反應不及被鍾會鄧艾夾擊。如果姜維在漢中,保證漢中局勢穩定,鄧艾就是偷渡陰平成功,走不到劍閣,鄧艾抽空帶個小分隊就能把他給滅了。大概是大漢的氣數已盡吧。
當然,還有可能姜維是故意的,想把魏軍放進來,然後來個瓮中抓狗,結果沒想到玩大發了,被狗咬了。


個人理解
1,魏延的方法很好,用來防禦非常不錯,以至於魏延死後好多年依然沿用他的辦法,沒有丟過土地
2,姜維為什麼採用主力部隊後置,前線放下幾個重要據點的方式呢?一句話,想打防守反擊。魏延的做法固然可以拒人於外,但也導致這變成了雙方對峙空耗國力的情況,司馬懿同學一直都是築城築城跟諸葛耗著,蜀國國小(魏國國力是蜀的5倍到10倍),耗了幾十年了,有點耗不住了。

那麼利用地利,佔住有利地形,扼住咽喉,讓對方大部隊進來。主要這幾個據點不失,打防守反擊,如果可以殲滅過來的主力部隊,接下來可以順勢下關中了。

3,事實是,用人不當,蔣舒叛變,導致據點很快失去,然後防守反擊的計劃直接破產了。

總之,蜀國在硬拼實力不濟的情況下,策略偏激進,想利用地利打一點防守反擊,頗有賭博的意思,可惜賭輸了。
如果是諸葛統軍,這種冒險的事肯定是不會做的,不過從現在的角度來看,不兵行險招,蜀確實沒有勝魏的希望(諸葛同學希望的魏國有變,可是司馬篡權這樣的大變化都很快被撲滅了,然後孫權太不給力,沒有一次能給魏國實際性的威脅,統統是在送經驗),可惜姜維對面是號稱魏之子房的鐘會,不好搞。
大概是天意吧,姜維同學好可憐,現在因為這個還老被黑


推薦閱讀:

為什麼荀彧反對曹操進公加九錫,而這提議卻是荀攸提出的?
如果郭嘉活的像賈詡一樣長壽,會不會遏制住司馬懿的篡位行為?
三國中「算無遺策」的有哪些人?
為什麼曹操喜歡別人的老婆?

TAG:三國 | 歷史地理學 | 季漢 | 姜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