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特別牛的曲子,正德作曲,嘉靖填詞,求曲名?
如題。曾經看到過一篇資料,介紹了一首特別牛的曲子,是朱厚照作的,後來朱厚熜給填了詞,似乎現在還有人會彈。然而智障的我忘記了曲名 ,求大神解答。
這首曲子就是玉娥郎,以下為考證。
民樂曲牌〈玉娥郎〉的作者考
——謹以此文獻給人民的音樂家朱厚照同志
〈玉娥郎〉,是明清時期流行的曲牌,又名〈四大景〉或〈大四景〉,清朝蒲松齡作聊齋俚曲,其中第十二回便是這首〈玉娥郎〉。
這首曲的作曲者是誰呢?又為何擁有〈四大景〉或〈大四景〉的別稱?現將相關史料摘錄一二,試探緣由。
有關玉娥郎,清人高士奇的〈金鰲退食筆記〉有如下記載:
「(明)神宗時,選近侍三百餘名,於玉熙宮學習宮戲,歲時陛座,則承應之。各有院本,如盛世新聲、雍熙樂府。又有玉娥兒詞,京師人尚能歌之,名「御制四景玉娥郎」。嚴分宜《聽歌玉娥兒》詩云:玉娥不是世間詞,龍艦春湖捧御扈。閭巷教坊齊學得,一聲聲出鳳凰池。注云:上命閣臣應製作也。」
這份記錄很詳細,但並未透露曲作者是誰。
有人看了該條記錄,一看此曲曾在明神宗萬曆年間演習過,又冠以「御制」二字,又有嚴分宜的〈聽歌玉娥兒〉中的詩句「玉娥不是世間詞,龍艦春湖捧御扈」為證,就武斷地認為該曲作者是明神宗,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只要認真分析記載就會明白。
嚴分宜是誰?其實指的是嚴嵩。嚴嵩是江西分宜人,舊時好以籍貫稱呼某人,作為尊稱。嚴嵩又稱嚴分宜,在各種筆記中都可以找到相關記載。詩後還有特別加了一個註解「上命閣臣應製作也」,說明這首詩是閣臣奉皇帝之命所作,明代的閣臣,姓嚴者,除嚴嵩外,只有同是嘉靖朝的嚴訥,但嚴訥是江蘇常熟人,故「嚴分宜」即嚴嵩,這是確鑿無疑的。
嚴嵩是嘉靖年間的閣臣,既然該詩是他奉上命而作,用來歌頌〈玉娥兒〉(即〈玉娥郎〉)這首曲子,證明該曲至晚在明世宗嘉靖年間就已經出現了,絕不可能是由世宗的孫子神宗而作。
那麼,是否可以依據嚴嵩的詩句,證明該曲的作者是明世宗呢?卻也不然。
我們知道,古人的詞曲是分開的,詞是根據固定的詞牌或曲牌填寫,一個曲調可用數種歌詞或調子演唱。詩中「玉娥不是世間詞」,顯然說明嚴嵩歌頌的是「詞」,而不是「曲」,明世宗只是填詞人。
那麼玉娥郎的真正作者又是誰呢?
清人謝章鋌的筆記《賭棋山莊詞話》中記載:「玉娥郎,明武宗遺曲,金鰲退食筆記所謂御制四景玉娥郎者。郎-作兒,靜憐最善此調。」
從該項記載中可得知,〈玉娥郎〉是明武宗的遺曲。文中的「靜憐」是當時一位著名的歌伎,這位歌伎最擅長演唱此曲。並解釋《金鰲退食筆記》里的「玉娥郎」和「玉娥兒」是同一支曲。
謝章鋌生於清嘉慶二十五年,一直活到光緒二十九年才去世,可見該曲調直到清朝中後期仍然是廣受歡迎的流行曲目。
謝章鋌筆記中,記錄該曲作者是明武宗,可以找到一個佐證。
《宣化府志》藝文卷中記載:「(明)武宗在宣府日,盤游無度,常聚樂伎數百人,騎從歌舞道路間,常以絲竹為新聲,如所制《玉娥郎》是也。宣人土風淳樸,然民間雜興娛神,雖靡費不惜,或以為康陵遺風在焉。」
府志里不僅說明了明武宗譜寫了〈玉娥郎〉這首「新聲」,還將作曲的時間背景也描述得很清楚。
正德十二年至十四年,明武宗四次巡遊宣府,長則數月,短則數十天,在宣府期間,除了巡視幾個邊防重鎮外,大部分時間用來玩樂,對此,史籍多有記載,不復贅述。
而明武宗本人,確實有音樂天賦,具有譜曲的才能。
〈國榷〉卷五十一記載:「帝(指明武宗)多才藝,能自度曲,被歌聲」。
李詡在〈戒庵老人漫筆〉中記載:「(明)武宗深諳音律」。
由此可見,精通音律又好佚樂的明武宗,在宣府期間,親自創作了〈玉娥郎〉等新曲,並召集大量樂工歌伎在街上會演,這股娛樂之風還影響了原本淳樸的宣府百姓,以致「雜興娛神,雖靡費不惜」,被認為是康陵遺風猶在。
此曲誕生後,由於武宗不拘禮法的行為,使之最初傳播於宣府民間,當時並未冠以「御制」等表明皇帝手筆的字眼,直至明世宗為該曲填寫了新詞,才連詞帶曲被命名為《御制四景玉娥郎》。世宗填詞的目的和背景尚不得知,嚴嵩在詩中說「閭巷教坊齊學得」,彷彿是因為世宗填詞後,該曲才在民間和教坊司流傳開,或有誇張成份。
筆者認為,該曲誕生之初即在武宗的組織下,同時流傳於教坊司和民間。傳至世宗朝,在世宗的親自推動下,加入了新詞,從此以《御制四景玉娥郎》之名,在教坊司和民間同時流傳。
世宗所作的原詞,現在已經佚失,據當代音樂學家伍國棟《江南絲竹曲目類型及來源》一文中稱:「《玉娥郎》之所以又另有《四大景》別稱,是因此曲作為小唱後,其唱詞內容多以四季景物為序進行鋪陳,故而得其別稱。」
聯繫「御制四景」這四字,可知明世宗所作的詞大概是描述四季景色,而且經過重新編詞流傳後,以四季景色作為該曲的主要演唱內容成為了一個主流,因此《玉娥郎》又名《四大景》或《大四景》。
綜上所述,《玉娥郎》當由明武宗作曲,後由明世宗填詞,在教坊司和民間廣為流行,一直傳到清末,成為民樂當中的一個重要曲牌。
附記:
朱厚照另有一首曲子為廣大人民所熟知,即多種樂器演奏的交響曲《殺邊樂》,該曲在南京教坊司傳習甚久,可惜至今已經失傳。據當時聽過的人描述,該曲有笙、鼓等樂器共同演奏,歇落吹打,聲極洪爽,頗類吉慶樂,其曲風與悠揚婉約的《玉娥郎》大相徑廷。可以肯定,朱厚照即可創作清麗的絲竹小調,又可譜寫慷慨激昂的軍樂,是一位風格多變的成熟音樂人。
從《玉娥郎》的創作與傳播可以看出,朱厚照立足生活,立足自然,其創作源泉來源於人民,緊貼群眾,故而作品一經問世便在民間廣為傳唱,以至改變當地人民的習慣,使人民主動追求輕鬆愉悅,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有著積極的引導意義,成為中國民樂的一項寶貴財富。
推薦閱讀: